第一篇: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
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一、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也就得到提高。教会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但是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营造一种学生学习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由已知到求知,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学生容易疲劳,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篇:改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黑山寨学校 韩玉荣
2016.1.20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教学提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机会和权利,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达到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反之,则效果不良。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深远。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今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二、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新课程理念体现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爱语文源于学生对语文产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与喜爱。在语文课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的陶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就一定能爱上语文。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对于鲁迅作品的理解,孩子们有些困难。初读课文时,孩子们对于鲁迅的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现在读起来有些陌生。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追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帮助学生加以理解,还有一些词语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作了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三、教学生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作品主题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有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成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对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学习这种写法,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出示课件同时配上我的讲解,孩子们对重点句的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教师再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理解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让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所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庄严地把自己掩埋在“百象冢”旁。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课文讲述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激发了学生钻研的乐趣,学生为寻找问题而绞尽脑汁,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让我们在这种探求中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吧。
五、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才能有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长在课堂纪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首先是自律,然后要求本组成员严格遵守纪律,根据课堂程序一步步向前走,并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同学跟上小组合作的步伐,不让他们掉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灵动起来。
第三篇:改变情感思维方式
改变情感思维方式 ——从《怒海潜将》观后感谈起
丁亮
李伟科
组织学生看了电影《怒海潜将》,观影后我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内容。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影片讲述了美国第一位黑人船长卡尔的故事,怎样引导学生将粗象的观影情感化成细腻的语言文字呢?我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场对话。
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生1:我们喜欢卡尔,因为他很坚强,很努力,特别是他被截肢后还能坚持完成训练,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很感动。
生2:我不喜欢山岱,虽然他是优秀的潜水员,但他酗酒,而且总是为难卡尔。
生3:我喜欢卡尔的妻子,感觉她很优秀,帮助卡尔过了海军潜水员的文化考试,而且还得了94分。
师:如果卡尔不能在水里完成组装任务,会怎样? 生:他会被赶出海军学校,回到家乡,种地。
师:是的,在种族歧视极其严重的社会环境下,卡尔最后不能坚持9个多小时,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组装任务,那么他将回到家乡,重复父辈们的生活,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么精彩的电影了!
师:如果你是首席士官山岱,你会那样对卡尔吗?
生:如果我是山岱,我也会那样对卡尔,因为他是黑人。我希望我们白人是这批队员中最优秀的。
师:是的,山岱不是对士兵们不够好,只是对卡尔不够好,他不是坏人,只是一开始不够爱卡尔罢了。而后面的结果也证明了,他不是坏人,但他酗酒,这一点的确不可爱。(做个小鬼脸)
师:卡尔最后为什么能成为首席士官? 生:因为他坚强,因为他勇敢,因为他有毅力。师:除了自身的因素,还有别的吗?
生1:他有一个好父亲,他的父亲希望他有不一样的生活。生2:他最后得到了山岱的帮助。
生3:他有一个很漂亮,很有文化的女朋友,帮助他学习。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卡尔之所以能够成功,因为他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位特有人生想法的父亲,所以他从小就有梦想。那同学们想不想将来也成为这样优秀的父亲呢?
生:(大笑)
师:除了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卡尔还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伴侣。这位姑娘帮助卡尔完成了学业,默默地支持着他完成人生的梦想。试想一想,他遇到的爱人是一个除了漂亮什么都不会的女人他会成功吗?
生:(不好意思的笑)
师: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另一半的理解、支持与付出。能够相伴到老的一定是理解你,支持你,懂你的人,他/她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足够睿智。你们希望遇到这样的伴侣吗?又或者你们想成为别人这样的伴侣吗? 生:(害羞的笑)
师:这样的爱情,总有一天,你们都会遇到的,过早的尝试,就是一场尴尬的糟糕的恋爱,像你们看到镜头里两人接吻一样尴尬。老师希望你们到了能够恋爱的年龄,都能够恋爱,都能够找到终生的伴侣。记住,一定要到适当的年龄哦!
生:(很认真的思考着)
师:我们说过,山岱最初不爱卡尔,折磨卡尔,但在卡尔失去双腿后,是谁又给了卡尔信念呢?是的,是他。很多时候,敌人都是我们自己假想的,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罢了。所以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强有力的对手,希望你们能将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因为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卡尔在被折磨,被羞辱,失去一条腿之后,放弃又会怎样?
生:他就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船长了。师:说得很好。如果卡尔自己放弃,就算有父亲的鼓励,有山岱的帮助,有女友的支持,他还是不能成功的。是谁决定了他成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人物?
生:是他自己。
师:很好。就算所有的人都不爱他,都不给他机会,这也没能够改变卡尔爱自己,就是因为爱自己,他才可能寻找自己希望拥有的东西。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们觉得全世界都不爱你了,你该怎么办?
生:爱自己。师:是的,爱自己。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的珍爱自己;如果别人不给你机会,你要加倍的给自己机会;如果,你真的爱自己,就会为了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卡尔想当潜水员的梦想,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当上首席士官长,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你们的梦想对不对?
生:(鼓掌)
师: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愿意给自己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吗? 生:愿意
师:相信你们当中将来会出现卡尔式的英雄男人或者英雄女人。你们相信吗?
改变以往的让学生谈感想的方式之后,我发现,这一堂课的内容丰富多了,很多学生都有的新的触动与想法,写出来的文字有了真正的深度。其实要想改变学生的情感思维方式,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给学生适当的情感引导,让学生明白道理的同时能够有更深入的人生思考。也许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我们教师可以努力,慢慢地去渗透,慢慢地改变。
第四篇:改变思维读后感
改变思维读后感
最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一下钱校长的《改变思维》这本书,书中引经据典、融贯中西,以一种非常全面的观点来向读者介绍关于思维,关于改变的一些道理。
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钱校长的博古通今,因为校长用了很多例子,而这样广阔的知识,有很多我是很难去理解的。所以,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读到很多地方,我只能做到不求甚解。当然,我还是又很多能够读懂,能够有所收获的。
没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心目中,我以为改变思维就是从一种不好的状态去改变到一种更好的状态。或者说原本是从这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那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的那四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唧唧、哼哼。在原本安稳的生活忽然出现的变故,这时候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生活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一直把这种队生活的及时应对当做思维的改变,然而,在我读过钱校长的这本书后,才忽然发现,我理解的改变思维,其实重在改变上,而我却没有注意思维。或者说钱校长的这本书给了我更多关于思维的认识。
改变思维,那么为什么要改变思维呢?在我看来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提到的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安逸,生活时刻在变化,世界时刻在改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会显得格格不入,难免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物质贫乏的年月,食物就是力量;信息贫乏的过去,知识就是力量;思想贫乏的现代,思维才是力量。
物质丰富代替不了思维精神的升华;思维僵化和精神萎靡必将带来后日的饥荒。
简单的复制和粘贴,正造就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痴呆和四体不勤。僵化守旧、思考肤浅、思想停滞,徒增老年痴呆风险。
民族与文明的合一与分离,悲喜不同,停滞或进化,传承或消亡。有的人口稀少,贡献卓著;有的严谨守纪、踏实勤恳;有的孤傲卑谦,但天缺自省和反省;有的童年朦胧,大器晚成;有的早慧如神童,后天却迟钝;有的虽智商极高、人口庞大,却曾经愚弱;有的胡乱思考,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也不想思考。
大脑与思考的合一与分离,境遇各异,智慧或愚蠢,活跃或死亡。激活沉默的文明基因,改变思维,个人和民族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悟和终极关怀。
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改变不是选边,而是返璞归真、超越物我。智慧接近真理,而不是权谋计谋,是发明、创造和真知。”
物质的世界,它支持这我们的生活,但物质的生活却不是我们的全部,如果没有思维,没有合适的思维,那么生活注定的平庸的,甚至是窘迫的。思维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它给我们提供快乐和幸福。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对生活的认识不够,那么他便会变得难以理解,难以让人接受。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唯有让我的思维和世界的改变产生共振,让思维和改变处在相同的频率。改变自己,也许我们便能改变世界,其实改变自己,你就改变的世界。当然,至少我们能够更了解生活的意义。“被动进化在时间,适者生存;主动进化在选择,用进废退。碳水文明,时间导演;变与不变,元素分合,生死轮回,进化思维和精神。“我思,故我在”。脑、手、脚、眼、耳,手性对称分左右,无法互置,独立互补,相容而超越。单耳得单声,双耳得立体声。单视为平图,左右同视则为立体图。左右人脑,各司逻辑和形象。大脑是思想时代的核心资源。文明效能,取决于大脑的自由、解放和独立。
日地观月,各得一部,绕月而行,始近全貌。盲人摸象,各得局部;众人集成,全盲也可近全部。机械设计,必备三视图。汇聚信息量大且多样的位置,才是合适观点,无数观点依理契合,可近真理和真相。
上帝在原理,魔鬼在细节。反差能深刻思想,比较可去伪存真,融通将升华灵魂。边界和度是本质的暴露,如纯水零度结冰、百度沸腾,临界可控近卓著。尊重事实不迷事实,如飞叉捕鱼,顾及水中折射,需调整角度。
安坐冥想,哪怕片刻,可祥和心态,滋养思维精神,改变脑内血流。“水至静则形象明,人至静则智慧生”。
思考(Think)是动脑的原形,难在深入;思维(Thinking)是思考进行的过程和方法,重在自由;思想(Thought)是思考完成的结果和论断,贵在多样。
尊重观点超越观点,包容升华,进行超越性思维(Superthinking),会拥有灵性,犹如先知先觉。”
我们既然需要改变思维,那么新的思维必然会与旧的思维产生碰撞。新旧思维究竟如何取舍,不破不立。那么我们便需要思考,宁静以致远。静坐观心,而真妄毕现。真理是要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才能得到的。在我们决定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所改变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我们需要尽量了解更多的方面。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同时我们也要有揭开真相面纱的勇气。了解其本质,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信息爆炸性增加,知识不再是神话。知识多者,或融会贯通,或保守僵化;知识少者,或愚昧无知,或勇敢无畏。
掌握知识背后蕴藏的深层规律,方能超越知识的限度,才能避免错误。冬日水管爆裂,归因热缩冷胀,而非热胀冷缩,源自水的弱键作用。
知识依个性而结构化,经实践而成为能力。思维和精神,是人类的灵魂,可源于知识但不等于知识。知识缺乏思维精神的延展、稳定和深度,会逐步陈旧,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是思维精神的载体,思维训练和精神升华,重于知识的传承和转播,是知识创造的源泉、知识运用的基础。
井底蛙、井沿蛙、飞天蛙,观天识地差别巨大。思维自由,取决于维度和疆域。有的禁锢微小似绿豆,有的自由广阔如宇宙。精彩源自差异,差异思维,也源于不同的人文历史、环境地理气候。
思维自由、精神独立,能够静心平和豁达淡定,远离愤怒癫狂失眠忧郁,身心健康增强免疫。思维自由依赖“双腿”:逻辑与形象。精神独立依赖三个支柱:科学、人文和信仰,三者所对应的要义则分别是质疑、关爱和使命。
自由独立的代表,如屈原,追求真理,而非权谋、资本和君王。自由独立的心境,如清明,生死并置,超越生死,类近宗教,超越宗教。天天清明、周周清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非以入世的市俗,饰演出世的形象。
童真般的笑脸,是隐形的想象翅膀。儿童动画引发的微笑,是纯真的度量。西方人的幽默,是外露的自由与想象;东方人的寓意,半隐半显,含蓄中顿悟出警醒和震撼。象形文字如画,滋养幼童智商。创造在智商,成事在情商。
想象的无限,突破知识的有限,挣脱有形和无形的束缚。梦想成真靠逻辑。“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石破天惊的原创,产自智慧的思想实验,始于震撼的自由想象,立于瞬间的直觉支撑,后有严谨理性的逻辑验证。”
真正的思维是鲜活的,它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我们需要的思维是要大胆的,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我们之所以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失去的想象的能力,更多的是我们不敢大胆的思维,我们缺少打破教科书封锁的勇气。科学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就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波澜。给自己更多冲破桎梏的勇气,用旧知识去了解、去解释新知识。这样才算是真正拥有了知识。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缺少了什么,我想我们的国家缺少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缺少在创新路上坚持到底的信念。我们少有科创的精神。所以,我们习惯了山寨,我们急功近利,因为这样我们最接近成功。不仅如此。而且我们浮夸,我们习惯的漫天的想象,那些没有逻辑,不找边际的探索。我们需要改变思维。
第五篇: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一、信息技术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要求教育方式的转变
三、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师生关系的改善
四、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冲击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