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纸雕塑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开展纸雕塑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作者:郭从昆 加入时间:2009-11-13 9:56:45 有1669位读者读过此文 编辑:信息中心
摘 要: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学生对纸雕塑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纸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和制作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模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关键词: 纸雕艺术 造型概括力 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简单的美术教学中的图图画画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探索中我认为纸雕塑是一个很好的选材。
能够认识纸雕塑是雕塑的一种,并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运用剪贴、卷曲、折叠、雕空及压线屈折等技巧制成纸浮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纸张的特性,增强对纸雕塑的教学兴趣,能够运用纸雕塑的基本造型方法塑型,并能对其进行综合运用,发挥纸张的特性,做出多样化的纸雕塑。
教授雕塑的基本知识,指导区别浮雕和圆雕的特点。可以从四面八方看的是圆雕。浮雕是平面的,表面有凹凸感,只能从正面看,是雕塑中的半立体作品。了解浮雕制品的材料(金属、塑胶、石料、木、纸……)。在那么多的材料中,我最喜欢用纸来做雕塑,因为这种材料制作时最方便,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教授制作纸浮雕的方法:①演示“剪贴法、卷曲法、折叠法、雕空法及压线曲折法”的基本造型,②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介绍,③教师具体介绍折叠法和压线曲折法。演示方法完成后的效果,教师引导提问:是什么方法令平面突起呢?④教师演示过程,并出示用两种以上方法制作完成的作品,学生可以交流讨论。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准备各种纸,定出作品主题。运用多种方法做出凹凸效果,小组成员集中制作,进行拼帖,并命名。学生在互相讨论和切磋中完成作业,学生最后完成“我学会了”的教学反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纸雕塑制作的奇妙之处,了解到纸雕塑制作的基本技法。
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课程。学生对纸雕塑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纸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和制作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模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欣赏网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纸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点:(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看同学能否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业中体现概括与装饰的特点。(4)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5)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学习纸雕塑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纸雕塑的形式美感。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括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如组合法、折叠法等。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纸雕塑是以纸为材料,以立体构成为原理,制作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纸雕塑作品。与纸浮雕相比,纸雕塑更强调纸的“扩张力”和形象空间的表现,含有更多的立体构成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立体构成趣味化了。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更加趋向于表现作者的理性感受与对自然形象的超越,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纸雕塑与环境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感。纸雕塑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而且具有制作方便的优势,是学习立体构成设计的好方法。例如狮子头的制作:造型富有扩张力。造型概括,整体效果强烈,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狮子头的气势与神态。狮子头的造型用三张纸切割、弯曲,折叠完成。眼睛与胡须的圆形与整体造型形成了点线的响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造型富有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比较适合作为学生学习纸雕塑的范例。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富有韵律感。学生设计制作(2——4人一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临摹、自己设计的方法,提倡自己构思,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能力。较大的纸雕塑作品可以合作完成。展示与研讨学生的纸雕塑作品。展示是学习的延续。通过展示与研讨,使学生相互学习,畅谈自己的构思、制作的体会,体验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因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的立体的过程。新立体的探求包括对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对材料强度、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两个方面。学习立体构成可以锻炼对立体形象的想象力和直觉判断力。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由分割到组合或者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构成任何形体。所以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空间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观念和要素。① 对比与协调;② 对称与均衡;③ 稳定与轻巧;④ 比例与习惯;⑤ 节奏与韵律;⑥ 联想与意境;⑦ 多样与统一。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造型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纸雕塑立体造型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并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以说,纸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体。教师引导学生对纸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保留“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挣脱写实的束缚,获得对纸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等方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的拼拼凑凑、裁裁剪剪,粘粘贴贴中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象力,纸雕塑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原来与纸雕塑有了亲密的接触。说明了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表现上则有板材和管材等多种 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纸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现。这种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制作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欣赏研究,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尝试练习。请学生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表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自主探究。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学生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要求用纸进行立体造型,要求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剪刀,大胆表现。
纸雕塑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学生明白了,只要需要,什么颜色的纸,什么肌理的纸都可以用来制作,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自己动手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纸雕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让学生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制做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利用纸这种特种材料表现主观感受的纸雕塑作品,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作品是一人一个模样,人一个想法,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作品:有的做的是小鸟,有的是小狮子,有的是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引起人们的遐想。生活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纸雕塑。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法、知识传授上,弱化了对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探究情景,开启“创新”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创设“一个渗透着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是培养儿童美术创作灵性的有效途径。
(一)以生活展现情景,提高主动观察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我引导学生体验“以情感为纽带”的美的生活情景,激发其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参观游览中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在社会交往中辨析真善美,在生活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知识深刻、严谨的美,并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也是绘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有目的的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目的有层次的主动观察,并引导其说出明暗、颜色、构图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敏锐的感受事物的能力。
(二)以作品再现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儿童的潜能,让儿童充分活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利用身边易找的资料,采用折、剪、贴、揉、编、接等方法开展美术活动。用毛线、棉花等作他们喜欢的食品、人物、卡通造型;让他们尽情地摆姿势做模型(九册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由描绘树林中的阳光、高高的青松(五册教学内容);让他们随意勾勒心中的游乐园,充满欢乐地去做手影(三册教学内容)„„在广泛的“写意”过程中去搜索生活中的镜头,去尝试创作,去再现生活,突现鲜活的个性。“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出来,才能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并获得持久动力。”
(三)用游戏体会情景,培养美术创造力
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特点,适当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为同学画像”时,我提出的要求是为同学拍照,要拍得像,并进行“十佳小摄影”评选,然后把作品送给同伴作纪念,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时我借机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怎样把照片拍得最像(写生方法)。他们都会在趣味性极浓的写生
活动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结果作品都十分形象。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美术活动能满足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直接和间接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时,他们对美术也愈感兴趣,创造的动力也会愈加强劲。教学中亦可“借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等为学生铺展一个充分的、自主的、全面的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获得的审美感受及时得到宣泄,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领悟美、追求美提供条件。
二、在观景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小黑板上一画,课堂上一挂,学生则依照葫芦画瓢”开始分级分部分得进行黑板旅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此种教学法非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难以发现尖子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学生的业余作品《月亮船》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作品虽然稚气、不成章法,但天真活泼,充满生机,富有想象力,我把它带进课堂进行讨论、点拨,后成为地级获奖作品。事后,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对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把课堂教学改为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想象。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把握物象特征,让他们边谈、边议、边描绘,使其大胆地说,畅快地谈、尽情地议。在情景交融中激发起绘画兴趣,完善认知结构。当他们把记忆、想象、添画、着色融为一体时,在适时指导,就可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第二册美术课本《小白鹅,水上游》一课教学中,我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在教学中,因人而异,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学生命题、教师添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出题,他画了一个长方形,我就用彩笔给添画成一幢漂亮、高大的楼房。另一名学生画了一个椭圆。我给添画上头、颈,竟成了一只昂首高歌、神气十足的小白鹅,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黑板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时机给他们讲述鹅身体的基本特征、形状及其画法和注意事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鹅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在水中有那些有趣的动作?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完成了《小白鹅,水上游》一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并以小白鹅为主题引导他们在画面上画出多种动态的小白鹅,并添画上蓬松的水草和摇曳的水浮莲。还根据鹅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动脑画出一只只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小鸟,落在树杈,有的嬉戏、有的觅食、有的小憩、有的高歌,并且添画上了茂盛的树叶和累累果实,颜色绚丽多彩,可谓五彩斑斓,充满情趣。
四、在游戏中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往年的美术教学,作业不交不看,不评不议,“好、中、差”一锅煮。如今,我更新教学方法,狠抓作业讲评,增加了中外美术欣赏课和造型课的教学,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以游戏方式让他
们对各种姿态进行观察与模仿。认真构思,自己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他们创作的泥塑《唐赛儿》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英姿勃勃;棉絮粘贴《小白兔拔萝卜》活灵活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同时注重对尖子生的指导与培养,让他们“结对子,一帮一”,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和学生,设计新颖教法,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其自主探究,自由时间,他们才会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绘画兴趣,形成绘画技能,才会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创造中发现美,实现对美的追求。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肥城市仪阳乡京城希望小学
刘光明 王庆富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吴秋仲
有这样一则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而这位小朋友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的。因此,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因素:(1)、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平等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同孩子们相处,一起畅游美术知识的海洋,一起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从而去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美术创造意识。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
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加强对儿童四个能力的培养。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梨、香蕉等的形状、色彩不同的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再如《漂亮的瓶子》一课,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古今中外瓶子的外形,自己总结出瓶子的结构特点,再观察瓶子的装饰美化方法,进而想象设计出更加新奇的瓶子来。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长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等,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学设计应用课《泥条盘筑》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感受到泥条盘筑造型的美,进而再让学生分组探究器皿的造型以及泥条盘筑的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的设计想象,制作出了许多造型新颖、实用的生活器皿,盘筑的方法也有所创新,如层叠法和捆扎法相结合利于物品的美观实用。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发挥儿童的想象。
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美的形象性特点,一般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因此它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
形象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但是我们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学生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而美术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而兴趣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电化教学,把它作为引起学生美术兴趣,激发美术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我在上《动物朋友》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兔子、小鸡、小鱼、白马的动画片,中间插播音乐,学生欣赏后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的情境之中,问:“听了这段音乐动物圆舞曲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答:“音乐很美”、“好像是在和动物们跳舞呢”“仿佛是在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 这时学生已经想要画动物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澜,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动物图画,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当学生作画时我提出要求,不能只限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雀跃。在教师的鼓舞和指导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情趣可爱、形态万千的动物图,到最后小结时,我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构成一幅动物群图,然后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
茂,学生们开心极了。
四、加强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讲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可根据学生的美术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美术教学安排。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为美术教师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并发挥学生想象的创造活动,在教学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小小的船》时,联系儿歌音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天。”这时候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时的联想范围,对小小的船进行形象思维,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虽然学生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美术教师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表扬。通过肯定一个学生,从而激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热情。
又例如小学四、五年级正是学生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感兴趣,而且又十分好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正在形成,他们对于美的概念较为模糊,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很感兴趣,六年级学生在心理的感受正走向适应阶段,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掌握学生美术情况的基础上,制订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方案,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应材施教,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建立起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深入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多方位的传授艺术知识、技能。美术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当今社会,需要创造形的人才,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因此也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地创新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绽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应具备一种创造性表现能力,以及组织课外教学辅导特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敢于进行美术创造,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第四篇:物理教学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物理教学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对知识充满疑问,主动求学,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造能力.对此,本文给出了以下建议,期望能对现在的物理教学做出创新,给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能力;学生兴趣;能力培养 1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带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更主动的学习,思维能够更加活跃,有人说过,兴趣是发明创造的摇篮,所以,想要教好物理学,必须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只要学生们能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那么,他们自然对这门学科产生好奇心,对物理学产生求知欲,但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1.1教师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
物理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有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在物理学的课堂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演示实验,学生们对这些实验充满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有演示实验的课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他们心里更加渴望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除了在满足教材上必须完成的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做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实验,既然学生喜欢实验,那就迎合学生的爱好,早课堂上多做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其苛求探索的心理。
1.2课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如果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那物理课堂将更有意义.现如今的学生有个畸形的看法,总是觉得课堂知识与生活不相容,所学知识根本在生活中用不到,所以,如若教师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学习物理、能够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让其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在物理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积极主动介绍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代科技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的动力.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通常是有针对性的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诞生的。学校如果想要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那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做出创新,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把以上的观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打不过学生自己发展规律后,能够对自己产生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想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那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多提问题,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课后一定要留一些思考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课堂,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3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过程,我们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过程。集中思维也称为求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主要以逻辑思维作为支撑。现有的知识体系给集中思维的思路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支撑,有现成、立马就可以运用的解决办法,例如让学生自己做练习,背诵书本上的概念等都是这类思维方式,也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发散思维有着自己的特点,他的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不容易落入俗套,采取的是可任意设想、自由解决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同、求异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密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训练。(1)概念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做法还是存在一切差异的。在面对一个大问题时,老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来提问,首先提出一个小问题,鼓励学生一起思考,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接着提出下一个小问题,这里需要注意,提的问题一定要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来,鼓励学生一个一个的解决,迫使学生思索,鼓励学生各自提出见解,回答错误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让学生参与到思考的行列中,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对于同样的一道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尝试解题,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还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在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做好教材内规定的实验,在这些实验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运用.①利用目前拥有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样的目标;②利用目前拥有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③根据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由的选择实验器材。以上是笔者认为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为该课题的研究做出一份贡献。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
4结语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课题。整个社会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会如何去学习,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一个人只有能力提高了,刁'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希望能为教师及众多的学者提供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赵维燕.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思维风格与物理创造力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2]刘智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5.作者:王嘉伟 单位:哈尔滨松雷中学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应用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
1、注意培养学生读、思能力
所谓读,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只有强化这种能力,才能为后边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各种自然现象的再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才能为后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⑴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上;
⑵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在加以良好的引导,将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用力的平衡、杠杆平衡原理、功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最简单,而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滑轮组最容易理解,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Ⅰ、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Ⅱ、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就要特别重视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入正确的轨道,才能使思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3、倡导创造型的学习方法
经过上述创造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决;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总结出一类题的规律,在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搞好求实创新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而创造思维又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维的训练,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按照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般规律进行,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信息上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辅以自学辅导,组织交流讨论,设计探索性实验,智力竞赛,物理板报,小论文答辩等训练思维的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从不轻易给予现成的结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并强调讨论不准重复自己,不准重复他人,不准重复书本,还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加倍注意违反常规的新异现象,大胆选择角度提出新思路,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入无尽的活力,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在一起,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然、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 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