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2: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务川县蕉坝中学

田维义

“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金马著《创新智慧论》P.7)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的忠告绝非危言耸听。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造力,它就会落后挨打。有创造力的民族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民族的创造力则主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来实现,作为教师则应担负起这种光荣使命。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要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以课外小组为辅助,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并不是要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不朽之作,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他是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

一、创新态度的培养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出现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好奇心是科学发明创造的巨大动力。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好奇欲望值更高。他们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教师要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不要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其一,鼓励大胆表现,以充足的资料和直观演示,使学生通过参照资料渡过画形难关。有些教师喜欢在黑板上做示范,尤其是一些绘画形式的课,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的思路局限于教师的示范中而很难有所突破。其二,使学生认识不同于他人作品所具有的可贵品质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每节课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冥思苦想寻求灵感,引导着学生发现一个个新奇的构思,辅助大家将想法付诸实现,共同分享着他们完成与众不同的作品时的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其三,善于发现每个美术作品的优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他增强创作欲望和信心。在作业辅导的过程中,对于有创新意识的作业当堂给予肯定,作业本上奖励一枚小红花,展示给全班同学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以激励其他同学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思维的激发

课堂辅导为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课堂辅导是一种过程,要突出过程教育,淡化结果教育。罗恩菲德曾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职业中,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已经达成。

他们的思维存在着极大的幻想。奇妙的海底、神秘的太空等是他们未来探究的崭新课题;孙悟空的出神入化,阿凡提的机智神勇等是他们时刻想知道的秘密。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听故事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科幻、卡通、神话故事的精彩情节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如《仙女的魔术棒》,课前教师收集多种类的相关图片、关于魔术棒的故事,再配上幽雅的音乐,有美丽画面、有动听音乐、有生动的情节,学生们既欣赏了优美的画面、了解了魔术棒的用途,把学生带入了神秘的童话世界,又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魔术棒。再如,在上《动画城》(美术欣赏)一课时,教师只要把《阿凡提》《宝莲灯》等故事一讲,学生们往往争着讲述。熟悉故事的学生努力想表现自己,不知道的学生想听个究竟,教师再把精彩的画面映出,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被那些小精灵评说得头头是道,欣赏得入木三分,有的学生还上台表演其中的滑稽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连平常不太发言的学生也想听、说。用这种方法轻松地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是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三、创新技能的形成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没有一个学生画得好,没有一个画得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错误意识,我们应该更明确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有它特有的优势。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多种形式的启发,满足心理上的好奇,拓宽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

例如:《蜡笔水彩》一课,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一幅雨中的照片让学生分析用什么方法更容易表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实践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了解了蜡笔水彩的适用对像和使用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有益于课堂教学。再如,在上《大嘴巴》一课时,在材料选择上教师不必具体要求需要准备的用具,提前让学生看书预习,教师做简单的提示。课堂上营造一种创新技术的气氛,学生自发地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可以根据动物的外形大胆地夸张想象,无拘无束地做。作业展示时欣起了高潮,一个个用纸盒、纸杯作的动物、人物既夸张又生动。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还利用他们的小作品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演给大家。创新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赋与我们生活瑰丽的色彩。

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辅导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我们的小学生正如江总书记所说“人的思维创造活动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前奏,在这个前奏期通过美术课加强创新教育,让创新的精神、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生的“第二天性”,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对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持续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和思路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在创作和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激发儿童自身存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发现中得到发展。

1、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人体素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创作中,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触摸感受,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许多学生举手,争相发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了。

2、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

3、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实践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切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扑捉到自然和生命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转识成智”的重任。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他肩负着怎样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转化成一种“以创造为导向的教育”,通过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的重任。所以,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要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问题,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深厚的业务功底,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

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一论断揭示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的创造能力的呼唤,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

物理学作为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此,笔者将自己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作一介绍,以求教于教育界同行。

一、加强学生对培养创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一)打破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我国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对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导致学生不单创造意识不强,而且说起创造,许多学生认为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似乎充满神秘,高不可攀。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破除这种对创造的神秘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诸如发现一个新问题,提出一个新观点;制作一个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解题;进行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对此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在全国小制作、小发明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作品,如运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高度差仪、利用虹吸现象制成的自流气压热水瓶等。学生看到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利用了自己学过的知识,往往会惊叹“原来发明就这么容易啊!”(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创造发明,科技不能发展,人类文明就不可能进步。特别是物理学的整个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创新活动。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如何进行创造发现。例如库仑通过类比加猜想,加之巧妙的实验,得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维提出磁能否生电的设想,最终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电磁感应定律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创造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受到创造性思维的熏陶。(三)要增强学生自觉培养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意识。教学中笔者比较重视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成就及原理引入课堂,介绍当今科技发展面临的困难,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创造能力必要性的认识。例如当今世界八大高科技领域:信息、生命、能源、环境、海洋、管理、空间、新材料等高科技研究项目,有的尚未完成,有的刚刚起步。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只有具备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造、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能面对新世纪的科技竞争。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正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一)创建高度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很难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只有在高度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气氛,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故笔者注重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 1.鼓励争辩。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向老师挑战;提倡学生超前思维,如建议学生课前先将定理、公式推导出来,对例题先自己分析解答,寻求是否有比书上更为简单的方法;对于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思维和行为独立性强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并告诉学生不要怕出现错误,因为失败与成功总是相伴随存在,一个害怕失败的学生是不会有创造力的。2.引导思考。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各种疑问和设想,交给学生去探究思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或问题,一般给予启发,提出一些铺垫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改变了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组织讨论。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开放式讨论,如有些课让学生自己阅读,把教材难点、重点编成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质疑、讲评、总结,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讨论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将“一种观念变成两种观念,一个头脑变成两个头脑”,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将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根基,是科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发散性、能动性和敏感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即广泛的联想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只有在掌握各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进行多渠道的思维,灵活地选择与应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到最优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超出现有知识圈的范围,展开联想,具备独创的能力,从而把方法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改进和得出新的方法;才敢于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积极从已知领域去探索未知领域。因而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例如观察方法的教育,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和敏锐性,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联想、提出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还有类比方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敛散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修正假设→确认推广”这种由问题和矛盾出发,带有猜测性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做出重大发明时所遵循的。这种方法贯穿在中学物理教材中,例如光的折射定律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确定等等,学生如能掌握这种方法,将会终生受益。总之,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有着其他方面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方法教学和实验的独创性。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能力不仅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学会的不应只是会做几个实验和一些实验技术,更应当是领悟物理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但现行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是为了配合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肋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二是课本中每个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都写得十分清楚,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加以改革,更侧重于对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1.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例如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模拟和示踪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简化、控制变量的方法等等。比如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律及验证光的折射定律”这个实验时,先把当年科学家“实践(小角度测量)→假设(角度成正比)→再实践(大角度反复测量)→修正假设(正弦值成正比)”这样一个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开来,尤其是把斯涅尔的“角度→线度→角度”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剪辑以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这些方法的掌握比会做实验本身更为重要,其在非物理专业上的移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2.注重实验的独创性。在实验前一般要求学生自己写出预习报告,并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选取等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设计采用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如测试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可不限制固定的实验电路,让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自己确定电路去做实验,最后从各种不同方案中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己找出答案。实验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对实验中表现出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独创性。

三、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除了课堂学习之外,物理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在组建物理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将物理课外活动更大范围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一)每学期举办一次富有观赏性、创造性的大型物理制作比赛。过去物理兴趣小组往往只是少数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影响面较小。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更为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系列能在较大场地演示、可观性强的物理制作比赛,所有学生均可自愿参加。如:鸡蛋撞地球(缓冲装臵)大赛,要求学生从四层楼高处释放一装有鸡蛋的装臵,落地后鸡蛋不碎的再进入复赛,评委对装臵的形状,体积,材料,设计等均有一定评分标准。比赛时现场围观数百名学生,伴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声惊呼,鸡蛋有的安然落地,有的功亏一篑。许多设计巧妙、新颖独特的装臵引起同学们的赞叹和极大兴趣。还有如鸡蛋走钢丝(即平衡装臵,要求装臵内放一鸡蛋,使其沿十几米长的倾斜细绳滑下,而鸡蛋始终位于绳的上方);航模比赛;水火箭制作发射比赛等等。这类活动至今我们已坚持举办了六个学期,不论是制作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从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参赛(本学期即将举行的比赛有一百多个小组报名),即使是一些平时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兴趣盎然,而一些在比赛中获过奖的同学,更是一次活动刚刚结束,就急着讯问下次比赛的内容。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展示了心灵手巧的创造才华,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的精神素质。这类活动的开展,也使我们发现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素质及能力,非常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培养。(二)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研究性课题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某些对理论问题或生活实践问题有兴趣探索的同学,可循着问题的思路,访问学者或者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籍,把得到的佐证材料收集起来,解释、说明、论证提出的问题;或者针对某些问题,某些规律,某些方法加以研究、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有所发现,将独立见解写成心得体会、知识总结;或者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独立思考,提出创造性课题,写出论文或做成实物。这种做法重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己有不少学生积极地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写出了课题小论文。在此仅列举几例:

1、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2、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3、调查家用电器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4、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

5、温室效应的内幕与利弊,等等。

开展这一活动后,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精神增强了,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培养成效也不一定能在试卷中得到反映,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大的发明创造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相信,只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民族进步、国家兴旺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兵团农七师125团小学 付涛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和阅读大量理论书籍后,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一、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这更体现了创造教育的要求,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上五年级《吹印彩墨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制作好的吹画,问“这幅画漂亮吗?”,学生们回答“漂亮极了”。“这幅画是我作的,但不是画的,是吹出来的”学生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画,都说:“胥老师,我们也想做”,因为吹印画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偶然效果和人为的结果,学生们有意无意的吹着,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也调动了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的欲望。让学生逐步掌握创造的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升华和发展,开扩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学生的兴趣和天性。’’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如我在四年级剪纸课教学中,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计划,精编教案步骤,自制录像带,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

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我上《小鸟的家园》时,以自行剪辑录相带进行导入,看到了浓密茂盛的树林,听到了各种鸟的叫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大量地向学生传输信息,从中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欲望。运用电脑课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更加丰富情感活动,即态度和谐的状态,我从教材实际出发, 选择使用各种媒体,抓住教材的审美点和电教教材知识点 认真开拓教育点,把教育点作为灵魂,组织知识点的传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通过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3、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以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以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开展了《毛线粘贴画》,《剪贴装饰画》等美术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教师要根据精编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把握所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利用起来,于是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构思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扩大知识面,吸取新信息,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自己能真正体会到创造能力对美术课的必要性和创造美的重要性,让创造能力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流于形式。

第五篇:美术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美术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的和内容都规定要通过教学,启发和发展学生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技能及运用美术知识技能的能力,并且把这种能力具体化为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正因为如此,美术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把学生塑造成创造型的人才。

一、激发兴趣,培育创造动力

美术教育对提高儿童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在轻松自由的条件下,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90%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10%是教学。”可见,兴趣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如在写生课上,把一盆菊花放在讲台上,让孩子们走上来感受菊花清香的气味,让孩子们去触摸菊花的外形,让孩子们去观察菊花的色彩。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画面上的菊花也鲜活起来,改变了那种由教师领画、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这种身临其境的引导方式,远胜于教师的生硬说教和填鸭灌输。

二、创设情境,提供创造机会

教学中,美术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实验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为他们提供“创造”的机会。如“色彩”一课,教师交代实验概况,接着提出:能不能用“红”、“黄”、“蓝”三色,二二相配调成“绿”、“橙”、“紫”呢?学生被问题吸引住了,大家动脑筋,读课本,思索着怎样配制。一位学生把红、黄、蓝三色调在一起,这个配法很快让同学否定了,因为条件是两种颜色相配。一位学生提出实验情境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有的实验是一个好的“实验情境”呢?1.实验活动要紧扣教学内容。如“色彩”一例中,教育目的是研究三间色的配色方法。而教师设置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导出“三间色”的由来这个关键。2.实验活动要很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起兴趣,驱使他们思索探究。3.实验活动要“开放型”,在正确答案的基础上可延续扩展,如绿色与蓝色配成蓝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4.实验的答案必须由学生和情境相互作用而得出。也就是说,要学会配色,学生必须掌握配色方法并亲自操作体验结果。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过程来看,这是完全必要的。

三、贴近生活,发展形象思维

美术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眼光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而应让学生投身生活,感受自然,关心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并积极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如美术课前,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展示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小故事或欣赏美术作品的感受,要求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促使学生标新立异,再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身边的有趣画面。平时,教师可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形象,让学生认真思考后描绘出不同的画面来。如雨后的彩虹,一会儿消失了;每天放学,教室里的同学在扫地;春风吹的时候,燕子来了;从绿色想到……通过教师提供的形象,让孩子们展开富有情趣的联想,这样学生的美术创作才能有热情,形象思维才能有发展。

四、勤于训练,开拓创造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艺术的独创精神。有的学生感受能力强,可凭直接感受创造出视觉形象,但这只是少数学生,而教师周围拥有许多学生,多数不会画,一开始就要他们画想象画、创作画,势必导致孩子们没有信心,甚至对美术课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引导、培养。创作画的基本内涵就是观察记忆加想象,教学中应着重训练想象,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

五、挖掘潜能,提高创造能力

著名美术教育家罗·菲尔德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他强调了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即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我们的素质教育正是强调了这一点。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黑板——学生眼睛——样板画”的教学程序,这种简单地由眼到手的练习过程,好似“复印”、“拷贝”。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机械模仿,眼里有画,心里却无画。所以,为使学生心中有自己创造的画,美术教师应启迪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首先,要设置悬念,拓展创造空间,创设一些发散性的、学生经过探索又能解决的问题。其次,放手解疑,丰富创造方法。教师应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解放学生的口、手、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用多种方法去思考,用不同材料去创作,不断显示创造性能力。第三,实施评价,让学生从美术活动中体会到乐趣。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勤于创造。教师要切记:永远用欣赏的肯定的眼光对待学生,这是培养学生成功的一条捷径。学生的创造力会随着他们视觉知觉发展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发展、操作能力的积累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变化提高。这样,美术教师更应该努力以高度的热情投身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教育之中,努力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成为一个有着健康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中,一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创造,肯定作业中透出的幼稚、大胆与真诚;要肯定他们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造型和色彩,甚至肯定他们在尝试。

下载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

    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剪纸这项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也逐渐被人们认同和传播,焕发出日渐旺盛的生命力。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初中美术......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创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任务。一个具有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学生才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切实体会到自......

    浅谈阅读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浅谈阅读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一、阅读的内涵阅读可以分为广义的阅读和狭义的阅读。其中广义的阅读又可分为正式阅读和非正式阅读。正式阅读一般指的是对正式的阅读材......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吴秋仲 有这样一则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一代人的创造潜力乃......

    物理教学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物理教学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对知识充满疑问,主动求学,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造能力.对此,本文给出了以下建议,期望能......

    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