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时间:2019-05-13 02:1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一篇: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剪纸这项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也逐渐被人们认同和传播,焕发出日渐旺盛的生命力。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考”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在剪纸学习中积极动手、动脑、创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在自然、生活、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剪纸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就剪纸艺术本身而言,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决定了它在美术课程领域的重要地位,剪纸艺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对剪纸的浓厚兴趣是前提,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并能积极调动多方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进而动脑想、动手做,使学生的剪纸技巧得到锻炼和提高。剪纸教学活动中,笔者会提前搜集整理富有特色的民间剪纸样图,准备充足的剪纸辅助材料及工具,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保证。我时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个性化思考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每当学生完成一副剪纸作品时,不管完成得怎样,只要有一点点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剪纸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还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体育艺术“2+1”学习成果展示、书画比赛、剪纸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有利时机,把学生的剪纸作品和搜集到的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对比欣赏,在树立信心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二、注重技能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笔者从多年的剪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对民间艺术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剪纸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剪纸教学光靠学生欣赏学习、自由创作还远远不够,必须先教他们一些基本必要的剪纸技能和方法。在制定剪纸教学计划、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阶梯式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剪纸技能。每学期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都着眼于学生剪纸基本技能、方法、技巧的培养,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揣摩、领悟领会,如此反复训练,长期坚持,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对折剪、左右对称剪、剪刻结合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同时,笔者还专门挑选一些有趣的剪纸内容让学生自己去临摹学习,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剪纸方法。

三、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自主创新学习氛围

在剪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因材施教,采取合理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宽松、和谐、富有乐趣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剪纸活动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着眼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采用游戏法、故事法、剪纸贴画等形式,分小组组织趣味剪纸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与其他同学合作举行服装秀表演等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剪纸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笔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及时得到参与活动的成就感,由此更加喜欢剪纸艺术,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如,“你这张作品里面的花剪的不错,不论是图案还是造型都活灵活现,我们让班内的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分享一下”等适时评价语言,通过激励赏识式的课堂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每次剪纸课活动中的表现都能得到认可,都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的艺术再造体验,使剪纸活动氛围更加融洽。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剪纸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更需要不断启发和反复练习,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和能力,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健康发展。

第二篇: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尝试。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创造能力契机生活评价展示

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尝试。美术教学要在审美内容中挖掘创新的理性知识点,通过这种知识积累来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创造艺术的素质,教师也要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设计出创造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借助教学内容,让学生寻找创造的契机

现阶段中学的美术教育有一种倾向——偏重于教学成果的展示而忽略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学生的绘画就会停留在一个简单的、重复的低水平阶段。其实,看起来学生好像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这只是一种兴趣的转移和思维的复制,并没有完成美术的基本教育目标——独立创造。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要给学生一个运用美术技巧创造作品的机会。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里,要达到的不是一个学习任务的目标,而是一个深刻的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习寻找创造的契机。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欣赏来刺激学生创新美术作品的欲望。在多媒体图文一体化的演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学生沉醉其中的时候,要安排让学生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抒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设计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然后在作品中表现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崇拜。有的学生将自己创造的水彩画上增添了剪纸的背景,有的将泥俑娃娃改成了年画中的形象,还有的将古老和现代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新旧结合。想一想,学生的创造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中进步呀!这样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要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为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新提供一个入港口。2 激励亲自尝试,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快乐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向导,因为快乐所引发的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然后利用这种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亲自尝试创造。反之,只要他们尝试了就必然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使学生“口常开,手常动”,使课堂成为学生动手创造的乐园,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快乐的成长,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富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军歌,能增长士气,鼓舞人心,坚定信念。如:教师在鼓励学生完成山水画时,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理解学生的创造方法,尊重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讽刺、挖苦和打击,要利用委婉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进行改正。总之,教师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之处,并时常进行鼓励和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去尝试、充分去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智力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创新的美术人才。3 引导深入生活,让学生汲取创造的源泉

我们的教学不是脱离生活的,无论是素描、色彩等基础技能的训练还是欣赏、写生等个性展示都离不开生活。生活给了我们最好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要知道学生的生活不是只有美术知识,多种知识都在他们的脑中徘徊,利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灵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个人的绘画感觉不是在规范中形成的,是要靠社会和生活的直观刺激,美术要从“神”一样的体会回归到“人”的世界。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多彩的人和事:淙淙流水、灿烂野花、忙碌的众生,所有的景物都应是如诗的画面,学生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把生活创造的加工,展现在自己的画中。如:对于素描的要求虽然是要求临摹,可是对于人物的生机和内在也要有一定的把握,通过认真的思考总结来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这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否则,只能将模仿者当作是单一的作画机器,那只要有电脑就行了,人类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要因材施教多安排与他们生活有关的题目灵活要求宽泛的作业,这才更有利于学生汲取创造的源泉。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也要安排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喜爱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深入人心,才会调动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内在要求与外在教学相吻合。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感知生活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内在思考,观察生活,轻松愉快地进行艺术统摄,完成创新。4 实施赏识评价,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

教学过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体验创造的满足感。我们应该利用评价的特殊功能来对一些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进行激趣培养。合理的评价甚至会树立学生崇高的情操,想一想,一个受到重视的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都是积极向上的,自身的满意度会影响他们鉴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情趣。过美术活动使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美术教师千万不要把简单的刺激作为评价学生作品的用语,成人的眼光作为衡量的标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不能沟通的评价中,学生会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我们要尝试进行赏识评价,所谓赏识评价,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即使进行赞扬,对学生的弱点要以鼓励为主。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在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创新行为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受到老师的一顿打击,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早消失,可见赏识评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改变平淡与重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美术教育者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反映,应积极地鼓励其“以心为画” 展示个体作品,让学生彰显创造能力

再好的作品也要展示才能有人欣赏,孤芳自赏绝不是现代美术的观点。我们的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要让学生大方的彰显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当然要为学生创造这种彰显的可能了,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举办课堂作业展,要求集体参与,人人评价。让学生把画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全班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美术展示的要求,笔者和同学们在征得校领导的同意下,大胆的将我们的美术作品放到了校走廊去展出,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创新作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然后我们又设计了几个专栏,“环保在今天”、“世界的号角”、“大师再现”等创造性的作品展览为学生们赢得了赞誉和信心。

总之,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单是指掌握基础知识,更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完成不朽之作,只是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学会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造,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这一目标,美术教师要牢固地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2]杨敏.初中美术学法指导二三谈[J].中学课程资源,2008,(06).[3]秦明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4]肖雪萍.信息技术在聋校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5]包志坚.初中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6]张玉.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和思路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在创作和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激发儿童自身存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发现中得到发展。

1、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人体素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创作中,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触摸感受,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许多学生举手,争相发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了。

2、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

3、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实践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切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扑捉到自然和生命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转识成智”的重任。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他肩负着怎样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转化成一种“以创造为导向的教育”,通过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的重任。所以,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要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问题,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深厚的业务功底,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第五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民族艺术文化,与世界人民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审美

培养

民族艺术文化

在今天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认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根据国家部教育改革的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定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属性的反映,包括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鲁迅先生曾将中国艺术中的民族审美意识称之为“中国向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审美文化),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文化,富民强国的动力。失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另外,审美意识对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心理诸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审美心里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如何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呢?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

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他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它们才有可能是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是判断获得美享受的过程。美术学科之所以从过去的“图画”改称为“美术”,说明其涵义也广了,内容也更为丰富。美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负有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艺术美的鉴赏,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精神获得某种满足和享受的情感,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应用、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激情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以美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起到开阔眼界,丰富感知领域、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境界、提高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象征意义。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公牛象征残暴的德国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格尔尼卡无辜的成千上万的人们、画面上中间那个灯泡象征光明和希望等,进而达到观赏者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的带有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融。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教授知识的灌输,而是应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自己的体会。在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以线造型”,如:丁绍光、陈崇平、赵宋生等一些有名的重彩画画家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我认为,一般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多疑的心理特征,通过造型一定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挖掘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

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年积淀的审美文化之精神,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民族审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审美文化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大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生活,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教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历史形成了浑厚的民族共同性,因而造成审美意识的民族性,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即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探索一条使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为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工作作出的自己贡献。在“欣赏•评述”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平时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重视对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让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们身边的彝族阿细文化:阿细祭火、阿细跳月、阿细服饰、阿细音乐、阿细习俗和阿细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民族艺术是我们本民族先祖几千年积累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民族艺术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满怀激情地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另外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精神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通过介绍激情学生对彝族阿细民族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并在县级、州级、省级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使学生既感受到家乡的旖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绘画技巧,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即美术教育的本意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与和谐人格的人。我们作为知识指引者、传播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模索与自我学习,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及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要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动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思的教学方法,真正使美育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师培训资料汇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下载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兵团农七师125团小学 付涛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

    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务川县蕉坝中学田维义 “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

    如何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五篇范例)

    如何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主要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人皆有之,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这句古语道出了一条颠扑不......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审美教育初探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马鞍山师专2010届学前教育专业巢湖幼师教学点 窦盛红 【内容摘要】美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美可以给人以情趣,情......

    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创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任务。一个具有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学生才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切实体会到自......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07-1-20 19:40:19 信息来源: 作 者: 浏览次数:1630 【大 中 小】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