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兵团农七师125团小学 付涛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和阅读大量理论书籍后,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一、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这更体现了创造教育的要求,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上五年级《吹印彩墨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制作好的吹画,问“这幅画漂亮吗?”,学生们回答“漂亮极了”。“这幅画是我作的,但不是画的,是吹出来的”学生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画,都说:“胥老师,我们也想做”,因为吹印画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偶然效果和人为的结果,学生们有意无意的吹着,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也调动了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的欲望。让学生逐步掌握创造的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升华和发展,开扩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学生的兴趣和天性。’’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如我在四年级剪纸课教学中,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计划,精编教案步骤,自制录像带,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
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我上《小鸟的家园》时,以自行剪辑录相带进行导入,看到了浓密茂盛的树林,听到了各种鸟的叫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大量地向学生传输信息,从中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欲望。运用电脑课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更加丰富情感活动,即态度和谐的状态,我从教材实际出发, 选择使用各种媒体,抓住教材的审美点和电教教材知识点 认真开拓教育点,把教育点作为灵魂,组织知识点的传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通过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3、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以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以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开展了《毛线粘贴画》,《剪贴装饰画》等美术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教师要根据精编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把握所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利用起来,于是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构思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扩大知识面,吸取新信息,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自己能真正体会到创造能力对美术课的必要性和创造美的重要性,让创造能力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流于形式。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和思路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在创作和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激发儿童自身存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发现中得到发展。
1、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人体素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创作中,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触摸感受,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许多学生举手,争相发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了。
2、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
3、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实践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切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扑捉到自然和生命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转识成智”的重任。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他肩负着怎样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转化成一种“以创造为导向的教育”,通过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的重任。所以,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要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问题,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深厚的业务功底,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和鼓励教学方法
——让美术课动起来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经过多年来教学的实践,我制定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以创新培养为中心,教学设计多样化。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美术表现形式往往是多样性的。现代教育手段、教育媒体的丰富和多样化,使我们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以创新培养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学往往是双边活动,美术教学的双方都具有创新精神培养的必要。教学中,师生共同努力,才能使各自的创新潜能不断发挥。学生素质和表现事物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个性心理的差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多样化,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更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前瞻眼光,具有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大纲、围绕着重点、难点,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脑、实物投影仪、幻灯机等精心设计教学,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为了上好《扎染 》这一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近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扎染信息资料,(利用采风的机会到云南拍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并把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的教学目的都组合在一起,重新整理成符合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学习型的课件。
它具有两个优势:
(一)信息量大,效率高。
(二)资料广泛,手段多样,画面组合美观,脉络清晰,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由此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力求教学过程有趣,以期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课堂气氛愉快活跃,学生能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思维积极,兴趣盎然,努力实现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当堂可以较好地完成作业。全部的扎染制作过程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学生则开动想象的机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各色各样的崭新的扎染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都能体现学生的天真大胆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
1.用扫描仪将大量的教学所需的素材如扎染的照片、相关的扎染作品资料扫描进电脑,再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优化,使之更美,图片更加赏心悦目。
2.选择民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与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浑然一体,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感受扎染的艺术的美。
3.应用电脑、投影仪,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扎染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艺术的“自然清新、秩拙古朴、单纯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积极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也十分注意我作为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在美术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课堂气氛的营造,产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感知,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1.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教育的中心。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想法。美术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1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就是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答案。
初一的纸浮雕,是一堂工艺制作课。它要求学生用纸作为材料,创作出具有凹凸起伏的半立体的艺术造型。
纸浮雕是一种新颖、活泼的手工制作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把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参展、参赛作品),精心制作成了内容丰富的课件,教室里所能布置的空间,也都布置了学生的纸浮雕作品;这样在视觉上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冲击力、新鲜感。随着课件中的优秀作品的每一次亮出,学生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哇!”“好漂亮呀!”,兴奋之余,老师就会趁热打铁把纸浮雕的“魔术”的招法一一道来,学生们会听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这种从课的本身营造出的教学环境、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就是在下课以后,学生们仍很激动。学生们置身艺术美的环境中,不但能愉快地学到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能明显感觉到老师的一种创新精神。
我在给学生上《无声的感染——书籍封面设计》这一课时,先用数码相机到“图书大厦”拍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又去“视觉中国网站”下载了很多国内外经典封面设计作品,精心制作成了多达70多张幻灯片的课件,大大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灵感,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的脑子动了起来;尤其是在讲到书籍装桢是一门艺术设计和印刷结合的产物时,结合实际讲到了如何设定作品的出血尺寸,出血尺寸为什么会在整个设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事先画了一幅非常完整的包括折页、封面、书脊、封底、折线(虚线)、裁切线在内的标注了所有名称的封面设计展开图,利用幻灯片的形式明白无误的展现给学生,当时的整个课堂气氛,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生的作业中我适时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书籍封面设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2.开放式的教学
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头脑开放的创造性人才。
1).材料上的开放
由于我们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工艺课在美术教学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会经常鼓励学生随意选择材料和手法去画画,将让我们的美术课更显活力。只要你愿意,各种各样的实物材料,像棉花团、厚纸片、透明胶纸,还有我们常见的毛绒布料、树叶树皮、鸡毛蒜皮、各种废旧物品,都可能是组成一个个美丽画面的最佳材料。如《纸浮雕》一课,学生就运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出了一个个精美可爱的纸浮雕作品。
2)方法上的开放
艺术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孩子观察和认识世界与成人不一样,他们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就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孩子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如《平面构成》一课,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是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形,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它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梯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在平面构成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群体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2 趣。
3.利用学生自创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在学生的创作中,让学生一起来评析欣赏自己的作品,会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平面构成--形式与方法中的渐变构成教学过程中,我就尝试了这一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渐变--是通过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性的、有秩序的变动,包括他们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彩等的逐渐变化。它有极强的节奏性,富于律动的形式美。在已经学习过重复构成后,再学渐变构成时,我把各班一些重复构成练习中的学生优秀作业一一贴在黑板上,当一张张整体统一、形式美观的学生作品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他们为之惊叹,想不到一个箭头、一棵小树、一把小伞、几个圆形或方形居然在同学手中会变成如此美丽的画面。因为是自己动手创作的,就觉得特别好,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自信心高涨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看的出,每个学生都有让自己的作品超过被老师展示的作品的想法。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发掘其潜能,又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自学方法、技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作用,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巩固,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知识创新能力。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美术学科在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一、营造氛围,诱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加趣味想象画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敢于创新,产生创新见解,表现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出了你争我赶、争做“小小魔术师”的良好氛围。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让学生自由组合、想象添加,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有“鸟妈妈喂食”、“大鱼和小鱼”、“彩色太阳镜”、“大西瓜”……真是千姿百态、新颖别致,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都想戴上“魔术师“的帽子。
二、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三、重视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生训练,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贵在创新,但创新灵感与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把学生局限在教室内和课本里,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必然思维板滞,缺乏创新意识。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学生走向自然。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赏、概括、提炼和领悟中去掌握。通过观察和活动,学生对大自然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人、物、鸟、虫;雨、雪、冰、霜等自然现象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一些富有情趣的瞬间场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探索自然美、描绘自然美的情趣会油然而生,这种欲望就是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画人物速写》、《大扫除》、《画鸟》、《冬天》等课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到户外认真观察其有关形体特征,并认真做好文字记录,画好草稿,等到上课时再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认真观察,通过写生画出形态各异的人物、房屋、树木、情景。又如在教学《画鸟》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说,我们家乡县城鼓楼东街两旁的大树上,每到晚上就有许多乌鸦在那栖息,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学生听后非常高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在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亲自观察鸟的形态、色彩等活动情况,使学生的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绘画中得以实施。
四、改变评价导向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应制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外,评价观念更新至为关键。例如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不能把创造力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造力不与智力正相关,但一定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综合素质正相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再如评价美术学习的“效果”,以往只?P注作业如何,并以能模仿的“肖似”为优。由此把学生引导到离开“样子”就不能画画的地步。但以创新教育观评价“效果”,它应该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此,才能有利学生的发展。
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观念,而教学行为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教学的认识程度。我们在为寻找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招良方而积极探索时,应当首先认识本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什么优势和条件,能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印证我们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符合规律的认识,“方法”也就在其中了。认识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要不断深化认识,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认真学习和勇于实践,是承担起“重点”工作的根本条件。
学生的创新教育是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思想正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渗透落实,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只有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展,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灵敏;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刘叶;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第五篇:美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走向了多元性和开放性,仅仅识记教学知识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者;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模仿者。因此,每个学科每位老师都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发现、喜于创造。
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学科特点,由于它的视觉直观性、造型形式化更容易发挥,但需要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绘画兴趣。因为我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自身掌握的形象、图式都很有限,还处于一个收集和积累的阶段。因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很重要,学会观察并乐于用笔来描绘和表达。有了这样的一个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描绘事物。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去改变和创新。
其次,先学习他人的创新方法,再实现自己的创造性表现。创新能力虽然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但老师仍然要对给他们植入创新意识的种子,这样才能让创新思维开花结果。在这一阶段就要求学生要学习、欣赏具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学生不是要马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描绘,而是通过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个性化表现;模仿和学习到一定的阶段,能够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创造表现了。
再次,要求老师充分甚至可以过分的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创造性绘画结果并不理想,也要给予肯定。因为,沿着别人的路走总是容易的,而重新寻找一条道路是异常困难的。这是老师的肯定可以增加学生寻求创新的信心,可以避免学生知难而退。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要注重营造出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绘画表现。在我所教的三年级和五年级美术的教学评价里就分设了“最佳造型奖”“色彩斑斓奖”和“最具创意奖”,其中“最具创意奖”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大胆创新。这样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乐于去尝试和探索,潜移默化的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有效的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关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点滴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的探索这方面的问题,收获更多的方法和经验。
美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走向了多元性和开放性,仅仅识记教学知识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者;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模仿者。因此,每个学科每位老师都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发现、喜于创造。
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学科特点,由于它的视觉直观性、造型形式化更容易发挥,但需要正确的引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绘画兴趣。因为我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自身掌握的形象、图式都很有限,还处于一个收集和积累的阶段。因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很重要,学会观察并乐于用笔来描绘和表达。有了这样的一个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描绘事物。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去改变和创新。
其次,先学习他人的创新方法,再实现自己的创造性表现。创新能力虽然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但老师仍然要对给他们植入创新意识的种子,这样才能让创新思维开花结果。在这一阶段就要求学生要学习、欣赏具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学生不是要马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描绘,而是通过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个性化表现;模仿和学习到一定的阶段,能够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创造表现了。
再次,要求老师充分甚至可以过分的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创造性绘画结果并不理想,也要给予肯定。因为,沿着别人的路走总是容易的,而重新寻找一条道路是异常困难的。这是老师的肯定可以增加学生寻求创新的信心,可以避免学生知难而退。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要注重营造出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绘画表现。在我所教的三年级和五年级美术的教学评价里就分设了“最佳造型奖”“色彩斑斓奖”和“最具创意奖”,其中“最具创意奖”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大胆创新。这样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乐于去尝试和探索,潜移默化的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有效的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关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点滴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的探索这方面的问题,收获更多的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