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时间:2019-05-12 12:3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第一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徐林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 培养 审美 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87-01 现实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自然、生活、艺术等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画画技能,还要通过课堂中一系列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感受力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感受自然之美

如今,我们的学生会对一幅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甚至无法看懂的油画赞叹不已,却对一幅古韵古香的中国山水画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中国山水画的写意艺术与现代学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差异。当然,要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自然之美的慧眼,并不是向学生宣讲种种审美意向,而是要依靠教师提供欣赏自然的机会,让自然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

如写生课是最能让学生接近自然并欣赏自然的,也是学生最喜欢上的美术课型。写生课既可以让学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绿树红花,也可以让学生在虫鸟嘶鸣中激发作画的灵感。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自然,在自然中发现万事万物的美。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美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之源头,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奇特,他们会画出一些奇怪的作品,这时,教师切忌直接否定,应在了解学生作画的初衷之后给予引导或鼓励,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教版第二册美术教材中编排了《水墨游戏》。我让学生在宣纸上用笔锋的线条自由涂抹,发挥想象。由于宣纸上的线条时粗时细,变出的各种姿态让学生浮想联翩:细致挺拔的好像树枝,淡淡的色块好像淡淡的天空„„接下来,我带学生将任意涂抹的线条添加笔画,画成各种具体的事物。有人在老树上点出叶片,有人将墨点变成人的头发。这样,学生对一无所知的水墨画充满了兴趣,发现那些随意的线条经过加工原来还可以变成这么有意思、有意境的作品。这些在平凡普通的线条之上进行添加就能创作出来的作品,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多途径促使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感受美术之美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创造力的美,让学生领悟到创造的乐趣。如何让学生掌握“力透纸背”这一看似高深实际为中国画画的精髓这一画画技法?课外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玩这样的游戏:孩子们经常用手指在别人的背上瞎画,让别的孩子猜猜他画的或者写的是什么,而孩子们也能很迅速地猜出来。我从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将这个游戏用到画画教学中——我画你猜。经过示范,学生在对方的背上用手指画出各种不同力度、不同点线面的组合图案。大部分学生都切身地感受到别人所画的内容。我相机问他们的感想。有的说:“我使的劲太大了,手指都疼了。”有的说:“不轻不重,舒服,像按摩一样!”也有的说:“动作太轻了,我怎么都猜不出来。”我借机引导:“对啊,我们的身体就好比是纸,我们的手指就像是笔,太轻太重都不对,太轻了,没有力度,太重了,又会划破纸。如果你做到了不轻不重,就像是给纸做按摩,相信纸也像我们一样感觉舒服的。”这样,轻而易举地就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画画技法。

当然,在学生作画时,我们可以配以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画画是快乐的。例如,在画鸭子时,可以让学生先唱《数鸭子》这首歌,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到学画画的乐趣。

又如,苏教版的美术教材中有梵高的《向日葵》,在众多的外国作品中,独独选择了梵高的代表名作《向日葵》让学生欣赏,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由于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可能无法感悟到这幅画的艺术价值。课上,我模拟竞拍活动,让学生给这幅画定价。起初,学生都觉得这幅画画得不好看,给的价钱比较低。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然后出示了另外一幅向日葵图画做对比。学生能很快地感受到梵高的《向日葵》里表现出来的向往美好之情,他们由衷地赞美画家的高超技艺。我则借机告诉学生这幅画的价值,并向学生介绍了画家的相关作品和艺术风格,以及其在世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样,学生就会在惊讶之余对这种画画技法十分感兴趣。

美术是美的课程。当下的美术课都很注重画画技法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把审美这个应该具有的功能忽略掉了,或者是不愿意花精力去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如果忽略了美术课程的审美功能,就无法使学生掌握美的精髓,教师只有在学生和美之间构筑生活与艺术的桥梁,才能让技能技巧训练充满美的享受,不再机械刻板。

第二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民族艺术文化,与世界人民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审美

培养

民族艺术文化

在今天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认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根据国家部教育改革的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定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属性的反映,包括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鲁迅先生曾将中国艺术中的民族审美意识称之为“中国向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审美文化),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文化,富民强国的动力。失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另外,审美意识对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心理诸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审美心里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如何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呢?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

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他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它们才有可能是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是判断获得美享受的过程。美术学科之所以从过去的“图画”改称为“美术”,说明其涵义也广了,内容也更为丰富。美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负有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艺术美的鉴赏,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精神获得某种满足和享受的情感,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应用、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激情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以美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起到开阔眼界,丰富感知领域、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境界、提高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象征意义。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公牛象征残暴的德国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格尔尼卡无辜的成千上万的人们、画面上中间那个灯泡象征光明和希望等,进而达到观赏者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的带有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融。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教授知识的灌输,而是应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自己的体会。在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以线造型”,如:丁绍光、陈崇平、赵宋生等一些有名的重彩画画家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我认为,一般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多疑的心理特征,通过造型一定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挖掘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

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年积淀的审美文化之精神,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民族审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审美文化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大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生活,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教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历史形成了浑厚的民族共同性,因而造成审美意识的民族性,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即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探索一条使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为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工作作出的自己贡献。在“欣赏•评述”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平时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重视对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让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们身边的彝族阿细文化:阿细祭火、阿细跳月、阿细服饰、阿细音乐、阿细习俗和阿细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民族艺术是我们本民族先祖几千年积累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民族艺术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满怀激情地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另外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精神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通过介绍激情学生对彝族阿细民族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并在县级、州级、省级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使学生既感受到家乡的旖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绘画技巧,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即美术教育的本意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与和谐人格的人。我们作为知识指引者、传播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模索与自我学习,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及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要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动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思的教学方法,真正使美育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师培训资料汇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随着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图像都充斥在网络中,并且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具有感受图像并解读图像的基本能力,必须努力地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审美的能力和相应的美术素养,图像感受能力必须逐渐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图像感知 小学美术教学 能力培养

要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拥有一定的图像感知能力,必须要求美术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素质作为支撑,自身的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在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积极性,并且在美术学习中必须将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融合。

一、图像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学习其实需要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流露到具体的绘画和赏析中,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其实就是提升其个人情感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其审美欣赏能力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成为此时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表露出的个人情感都可以通过其对美术的理解得到展示,但是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心理,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美的事物,然后感受美,通过培养学生对基本的图像的认识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的思维空间的开拓并且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样学生的个人素养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良好的美术作品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有很好的欣赏能力,要分析这类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学生必须在审美上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另外,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对美的创造前提要求是学生必须可以很好地认识到美并且善于发现美。比如在美术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张森林的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森林中的情形,同时学生所创造出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学习中对基本线条、色彩的理解。美术课上通过对一些名画的欣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并且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1.指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图像

一般而言,许多美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身的生活,并且在看待图像时注重将一些美术作品与具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到相似部分和不同之处,然后进行总结,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基本感受自身生活中的一些体验,这样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分析一些作品。在学生前期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后,教师可以顺势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基本表现形式,特别是作品中所运用的一些不同表现手法和基本情感流露方式。另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还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美术欣赏的深层次分析绘画的不同形式,比如水墨画和油画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基本了解到所对应的作品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基本关系,因为美术课堂上教师所分析的一些作品毕竟只能代表一部分美术作品。只有学生学会一定的分析技巧并理性地看待一些美术作品,其图像感受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2.让学生有基本的图像感受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一些分析作品的方法和一些标准,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上有一定的美术感受能力和基本体验,但是要完全获知一些图像所变现出的艺术气息,还必须有一定美术价值观,所分析解读图像其实就是一项基本的审美活动,因此此时需要调动自身的观察意识、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对应感官部位。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作者的思想意识的产物,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必然会在具体的作品中得到体现。故而美术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分析图像中的基本色调和对应形象。

3.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感受基本的情境

在美术学习中,美术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环境入手,比如感受校园的环境,花园、操场都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美,学生只需要在其中发现它们的美并且努力获取一定的艺术气息。另外,美术教师在分析讲解一些艺术作品时可以将校园的基本环境相结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将得到调动,并且借助校园环境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图像所展现的基本含义,适当发掘一些作品背后基本背景。比如在赏析《长城》时,可以向学生讲解发生了长城中的一些历史故事,这样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会更深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并不是短时间里就可以让学生具备这项能力,特别是对美术作品中的一些绘画技巧的把握和表现方式的领悟,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分析学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环境和一些故事将具体的作品相结合,并且注重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对图像的分析意识都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2014(11).[2]岳常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校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日益丰富。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清了学校美术教育对提高与完善学生的素质上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标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育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过于关注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下,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将美术课程教育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大大加强了美术学习的综合性与探索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强化了美术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情感的活动中,充分激发想象力、有效地激活创造力;另一方面强化了美术课程的陶冶高尚情操的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对社会、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在成长中体验美、热爱美、创造美。

一、创设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一般地说,美术学习主要分为欣赏和创作两个方面。欣赏是创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要能“看懂”一幅美术作品。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感受美。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展示美术作品的实物和图像,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审美环境中接触实际事物,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多抽象的符号和文字比,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学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媒体更是可以大显身手。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美术十五册第一课《在绘画中永生》时,可以连接互联网,让学生观看欣赏到大量的西方古代肖像画经典的代表作经典美术作品。如中世纪古罗马《庞贝少女》,文艺复兴《蒙娜丽莎》《雅典学院》,18、19世纪《国王四世一家》,19世纪《马拉之死》等。在欣赏古典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可以配上经典西方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典雅的音乐韵味中欣赏名画,感受画家当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转入对美术欣赏基础知识的学习。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一旦珠联璧合,就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

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浩如烟海。在中学美术教育的讲堂上,教师要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艺术品进行有品位、有层次的欣赏活动。全面实施美术课程新标准,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联系自然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新课标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育。”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让学生会用自己“审美”眼光,去观察和感知客观世界。

例如,苏教版初中美术十六册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是学习“造型?表现”。通过对透视、视角等美术知识的系统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的美好情感。先在屏幕上播放昆山形象宣传片,欣赏家园的旖旎风光:周庄古镇,小桥流水;玉峰佳处,昆山三宝;昆曲、奥灶面、青团子、大闸蟹;科博馆、大戏院、图书馆、体育馆。美轮美奂的镜像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欣赏了自己家乡的美,发现自己身边的文化与自然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的美好情感。最后将重点落在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的欣赏与创作上,将水彩、速写的双桥等写生作品与风光图片进行对照,让学生在互相对比中体验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美的不同之处。初步了解用铅笔线描建筑风景的作画技能和表现方法,体会在生活中进行美术创作的乐趣。

再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审美偏差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什么是“真、善、美”的讨论活动。用历代画家刻苦勤奋的求学经历、美术作品刻画的美丽动人的画面、“感动中国”真实鲜活的事例,对学生实施“真、善、美”的洗礼,使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美有内在美与外在美之分,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使他们知道违背真理与社会发展的美,不是真正的美;从而使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三、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美术课程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教学原则,强调创造意识与动手能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美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美术的欣赏与创造活动与学生现实活动密切联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

例如,苏教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六课《打开的喜悦》这课是让学生学习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这堂课的进度安排大约是在12月,正好可以结合年底的圣诞、与元旦两大节日,让学生设计贺卡。如果授课时间过早或过晚,可以适当调整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美术教育的创造成果可以立即在生活中得到真实地运用。让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收到贺卡,打开后美妙神奇的立体图形立现眼前,使人产生惊奇的喜悦。真切体会自己的爱给大家带来的温馨和喜悦。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人际间的交流,联络感情,向亲朋好友传递美好的祝福。

鼓励学生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的审美情趣、审美技巧和综合创造能力得到实际的运用。对全面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审美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让美术学习回归生活,让社会生活成为美术教育天然大课堂。让初中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设计,促进正确的审美观养成;以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日常言行举止。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去拥抱祖国优秀传统美术文化,去拥抱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3]伍一.中学美术教育要重视美术欣赏[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7,(2).(编辑:杨迪)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方针,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要。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本文就针对该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中如果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美术人才,对于推动美术艺术的发展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对小学生创造思维的遏制 美术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专业的美术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无论要实现何种目的,都必须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思维,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1]。但是,在当前美术教学中教学目的异化,导致美术教学不仅没有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创造思维,反而压抑了小学生的个性,使小学生在美术领域的自由发展受到严重压制。在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美术创造思维的遏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小学生的新奇思想不仅不会进行积极引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照美术传统教学,缺乏突破。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于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通过美术的形式将自己的内在和价值观念表达出来,充分发挥美术在推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视角,体现小学生对美术的独特理解,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其次,加强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培养,能够使小学生内在情感以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美术这一艺术充满活力,推动小学生和美术艺术共同发展。最后,加强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审美意趣、审美观[2]。

(二)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传统美术教学中以模仿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导致小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不足,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也会落入传统美术作品形式的窠臼之中。这一方面影响了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另一方面对美术的发展也十分不利。不同的小学生由于不同背景,对于美术艺术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距,对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对于丰富美术艺术形式,促进美术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将小学生的内在潜质激发出来,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美术的理解进行创作,使小学生内在的对美术艺术的情感能够通过不同的美术载体展现出来,提高美术作品的价值,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使美术艺术从各种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问,激发求知欲望

所谓精心设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吸引小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给小学生设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第一,不能随意,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问题。第二,问题有新鲜感,能促进小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第三,问题应注意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要面向全体小学生,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思维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扩展更大的教学空间。例如,在进行《降落伞》一课的教学是,先通过降落伞幻灯片的观看,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降落伞。不同的降落伞有各自不同的作用,降落伞的丰富的色彩和降落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降落伞的构造及降落伞的升降原理……在对降落伞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往我们只是了解或知道降落伞起到降落的作用,竟然还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简直太神奇了。那你想怎样来设计出更新颖、神奇的降落伞呢?”有的说:“要用各种材料设计成一个美丽的降落伞。”有的说:“我要设计一个能升能降的降落伞。”有的说:“我要在降落伞上设计一组色彩艳丽的精美图案。”“好,那受上面资料的启发,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面的降落伞吗?”有的说:“我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叔叔设计出能隐形的伞。”“好!我就是要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吧。”课堂上,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并制作更新颖、更神奇的降落伞学习活动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职,课堂学习氛围非常踊跃。由于受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进而促使每位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激发创新,培养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时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引导小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倡导小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必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提高美术教学水平,提高美术人才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真分析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美术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8.[2]王丽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2.

下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东津新区(经开区)霸王小学 姚军 【摘 要】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

    在乡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掘美

    在乡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掘美、创造美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欲使自己的智力和道德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和保持,必须从儿童时代就重视美育的训练,美育是完善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摘要:为了保证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 --学生美术素养提高的不竭动力 美术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它的本质在于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唤醒少儿对艺术的兴趣感受生活,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其灵活多变......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美术学科在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素质教育的核心内......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任何一项艺术都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持,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学。为了满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