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撕纸拼贴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撕纸拼贴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强调指出美术界教学的目的是:“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可谓是美术教学的指挥棒,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许多美术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临摹与课本知识,教学方法单调简便,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撕纸拼贴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口。
一、撕纸拼贴的艺术特点。
所谓拼贴是指要求学生利用某种材料,通过精心构思、设计,根据自己的创意重新拼贴而成的一种绘图技法。拼贴不是无意识的、随心所欲的乱拼乱画,它也有一个搜集资料和素材创作的过程,因而撕纸拼贴有它自己特有的艺术特点:
1、全面性。拼贴之前的构思与设计要参与不同画种的多幅画面,是众多画种的综合表现。在拼贴过程中要运用造型、构图、敷色等技巧于一体,而作品也尽量体现出布局的深邃、色彩的协调,以达到艺术创作的完美。
2、可操作性。绘图创作过程需要生活素材,寻找生活中的亮点,进行形象思维,激起创作欲望,而后进入构图、设色、修改等步骤,对小学生而言难以入门。而撕纸拼贴有原始资料,有事物造型,对小学生来说容易操作。
3、趣味性。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发挥创造力的“催化剂”。撕纸拼贴由于开展新颖,教学时学生特别感兴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也不会产生空白,因而创作欲与学习劲头都非常高。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前奏
根据拼贴的艺术特点,在进行撕纸拼贴的创作之前必须准备充分的素材。
1、教师的课前准备。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临近,教师收集素材的途径越来越广,可以从网上收集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其次,教师可以收集图片、贺年卡等办一个展览,让学生参观领会,积累资料。我在这方面材料的准备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先是跑到电子市场买合适的软件,请朋友帮忙下载网上有关拼贴方面的图案,这方面的资料将近120幅。再利用多媒体逐幅欣赏、讲解,然后挑学生最喜欢的几幅让学生临摹在铅画纸上,对以后的构思作一点铺垫,这种有目的性的欣赏课效果比较好,有些学生看完后能把自已感兴趣的几幅图有板有眼地说出来,印象比较深,对学生在今后实际的拼贴过程中启发比较大。
2、学生的课前准备。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比较关心,也舍得花钱,因而可以让学生去买一些《卡能图画》或动画故事的书,使学生在造型、构图时有个依据。我在要求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强调一定要自己动手找,因为现在信息、通信、印刷都比较发达,在学生周围的资料也较多。比喻说学校里给学生订的《小学生时代》、《儿童报》,哥哥姐姐用过的美术书等,把看过的旧书报上的有关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累积到一定阶段,举行一个班级内的小型展览,让学生们评一评,挑出最好图案,用实物投影投出,大家一起分析、评说,并做下记录,这样的形式学生兴趣也比较高。
3、创作前的联想。教师预先准备好几十幅前几届学生优秀的撕纸拼贴作品,在上课开始时先让学生们欣赏,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趁热打铁,教师提示学生:“同学们,创作出这么漂亮的作品并不难,只要你们多看画、多思考、多动手组合画面,就一定能制作出一幅幅优美的作品。”这里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课本画刊,启发他们联想、想象、构思,引导学生有意思地将画与画之间进行联想思考,整体观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加工逐步形成作品的主题,使学生要创作的内容在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知道,就小学生而言,创造力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素材通过变通,再进行富于想象力的集中表现,从撕纸拼贴的特点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前奏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欣赏画时把众多画中好的艺术形象通过变通、概括选取成为自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又通过自己脑海中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演化成自己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发挥。从两个准备中我们也已经了解到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欣赏的过程中,已经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思维过程。这正如法国艺术家马蒂期所说:“创造始于观看,而观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在实际撕与拼的过程中创造力发挥的空间则更大。学生撕纸的时候,对事物造型的变化更是丰富多彩,有齐头平尾时,有参差不齐的,有胖如肥猪的,有瘦骨嶙峋的,形态各不相同,有些甚至是学生的临场发挥,开始想撕一个动物的造型,撕着撕着走了形倒像另外一个东西了。有了基本的造型,拼贴时创新思维培养的余地就更大了。我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印象最深是二00八年的一堂课,当时两个学生合作一幅画,主题是《秋游》,在背景纸的右下角与左边中间已贴了两座山,小山中间有小桥之连,余下的都是蓝蓝的背景有几只游船在水中荡漾,还剩下太阳没有贴上去。这时两个学生发生了争议,一个说:“我想把太阳贴在右边,表示早晨,突出生机勃勃与游玩的欢乐。”另一个说:“我想把太阳贴在左边,表示傍晚,突出游玩的悠闲与宁静。”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一进入角色,他们的创造力就容易发挥出来。因此每次课结束,学生上交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一件雷同,这些作品大多内容新颖别致,情节生机活泼,形象千姿百态,充满了童真和稚气。
综上所述,撕纸拼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也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
第二篇:《撕纸拼贴》教案
3.《撕纸拼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等综合作图的方法。能力目标: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报纸、胶水。
学生准备:旧挂历、旧画报、彩色报纸、彩纸等;厚白纸、胶水或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绘画创作形式——撕纸画。撕纸画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画。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诸如剪纸、剪贴所不可及的独特风格。
2、欣赏展示:
课件展示—套精美手撕画样本,作品有:《骆驼和羊》、《渔舟》、《海底的花鱼》、《美丽的船》、《小刺猬一家》、《美丽的花》、《我的妈妈》、《花瓶》、《老屋》等。
请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形式特征、构图规律、色彩搭配等。(手撕的纸边会形成一种毛茸茸的白边,显得粗糙,撕出的形象反而有一种“拙味”,不象用剪刀剪出的那么规整,观察撕口的千变万化,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感受不同的纸材的表面效果。)
师:这些画漂亮吗?对了,这些画都是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旧挂历纸等撕成的。它比用彩笔作画更加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稚拙、率真的天性。只要你按着下面的方法去做,保你同样能撕出更加漂亮的撕纸画,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⑴色彩要求:主要用红、黄、蓝、绿、黑原色为基调,追求强烈、明快、鲜艳的效果。注意纸的色彩冷暖和深浅搭配,使人赏心悦目。
⑵示范撕直线和圆弧,学生练习。提醒大家沿着线条的外面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撕出自然的形状,线条粗糙不要紧。通过撕扯纸张,形成自然断裂残缺,找出美感要素。
⑶确定画面主题并用铅笔起稿。想好要撕贴的内容,选好彩纸用铅笔在背后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构思出与众不同的画面。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思巧妙地选用有光泽的、粗糙的、平滑的纸张,适当地用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肌理的美感。想好要撕贴的内容,并在选好的纸上用铅笔在背后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然后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按着轮廓线慢慢地撕。最好先撕画中最主要的形象,而且要大一些。撕的过程中,不必被事先画好的轮廓所束缚,可适当地“里出外进”,不必过分追求轮廓的规整,撕纸画就美在其中,妙在其中。创作撕纸画时,可追求装饰效果,加强不同色块间的对比,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使画面丰富而生动。选用挂历纸的时候不要让漂亮的花纹和图案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主体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过跳、过花,以免影响主体形象的表达。⑷根据设计好的构图,将一片片撕好的纸摆一摆、比一比,注意形象间的穿插和遮挡,找准合适的位置后逐一粘贴在白色底板上,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
六、作业点评
把学生作业集中在一起,进行作品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请同学对他人的作品提意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对作者进行鼓励。在评价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七、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象组合粘贴成撕纸画,贴在教室内或自己的房间内作为装饰,感知撕纸作品的特殊语言,随时感受到这些美的存在。
八、教学总结
通过撕纸这一“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增强了对形状和色彩的认识,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艺术感知能力。在体验中,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撕纸,他们感觉到纸的厚、薄,或是嗅到纸张的香味,和听到撕纸发出的声音„„从撕纸活动中产生并获得美感。所以,撕纸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美的享受。
第三篇:《撕纸拼贴》
《撕纸拼贴》
《撕纸拼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等综合;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报纸、胶水;学生准备:旧挂历、旧画报、彩色报纸、彩纸等;厚白;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绘画创作形式——撕纸画;
2、3.《撕纸拼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等综合作图的方法。能力目标: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报纸、胶水。
学生准备:旧挂历、旧画报、彩色报纸、彩纸等;厚白纸、胶水或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绘画创作形式——撕纸画。撕纸画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画。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诸如剪纸、剪贴所不可及的独特风格。
2、欣赏展示:
课件展示—套精美手撕画样本,作品有:《骆驼和羊》、《渔舟》、《海底的花鱼》、《美丽的船》、《小刺猬一家》、《美丽的花》、《我的妈妈》、《花瓶》、《老屋》等。
请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形式特征、构图规律、色彩搭配等。(手撕的纸边会形成一种毛茸茸的白边,显得粗糙,撕出的形象反而有一
种“拙味”,不象用剪刀剪出的那么规整,观察撕口的千变万化,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感受不同的纸材的表面效果。)师:这些画漂亮吗?对了,这些画都是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旧挂历纸等撕成的。它比用彩笔作画更加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稚拙、率真的天性。只要你按着下面的方法去做,保你同样能撕出更加漂亮的撕纸画,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
⑴色彩要求:主要用红、黄、蓝、绿、黑原色为基调,追求强烈、明快、鲜艳的效果。注意纸的色彩冷暖和深浅搭配,使人赏心悦目。
⑵示范撕直线和圆弧,学生练习。提醒大家沿着线条的外面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撕出自然的形状,线条粗糙不要紧。通过撕扯纸张,形成自然断裂残缺,找出美感要素。
⑶确定画面主题并用铅笔起稿。想好要撕贴的内容,选好彩纸用铅笔在背后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构思出与众不同的画面。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思巧妙地选用有光泽的、粗糙的、平滑的纸张,适当地用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肌理的美感。想好要撕贴的内容,并在选好的纸上用铅笔在背后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然后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按着轮廓线慢慢地撕。最好先撕画中最主要的形象,而且要大一些。撕的过程中,不必被事先画好的轮廓所束缚,可适当地“里出外进”,不必过分追求轮廓的规整,撕纸画就美在其中,妙在其中。创作撕纸画时,可追求装饰效果,加强不同色块间的对比,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使画面丰富而生动。选用挂历纸的时候不要让漂亮的花纹和图案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主体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过跳、过花,以免影响主体形象的表达。
⑷根据设计好的构图,将一片片撕好的纸摆一摆、比一比,注意形象间的穿插和遮挡,找准合适的位置后逐一粘贴在白色底板上,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
六、作业点评
把学生作业集中在一起,进行作品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请同学对他人的作品提意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对作者进行鼓励。在评价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七、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象组合粘贴成撕纸画,贴在教室内或自己的房间内作为装饰,感知撕纸作品的特殊语言,随时感受到这些美的存在。
八、教学总结
通过撕纸这一“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增强了对形状和色彩的认识,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艺术感知能力。在体验中,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撕纸,他们感觉到纸的厚、薄,或是嗅到纸张的香味,和听到撕纸发出的声音??从撕纸活动中产生并获得美感。所以,撕纸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美的享受。
第四篇: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研究方案
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研究方案
柯向荣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迈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启发示教学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具有导向性,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我们本着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为把启发教学实验进一步引向深入科学的实验轨道,根据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作为今后几年的研究内容和奋斗目标。
二、理论基础:
⒈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综合体现,符合当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
⒉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识与实践、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原理作为理论基础。
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三、研究目标:
⒈探索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的有机统一途径,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观念更新。
⒉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有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
⒊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更新颖,具有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
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方法和形式优化组合、灵活运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研究的课题: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几要素,将此课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 ⒈“诱发”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⒉“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转化”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⒋“应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五、研究的方法:
我们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比实验,积极探索;定向交流,积累经验。⒈学习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体系、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学策略等;学习创新教育的基本原理、内涵及本质,充实自身的理论水平,为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⒉在“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着重探讨在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几要素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景,精心设问,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想象,鼓励思维发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⒊教研活动时间,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好的经验再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做好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管理。
六、实验研究的基本阶段:
⒈认识启动阶段(2001春—2001秋)
①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②组织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
③制订课题实施方案。⒉研究实施阶段(2002春—2003秋)
①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研究启发式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②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③积累阶段性资料。⒊总结深化阶段(2004春)
①总结回顾实验研究情况;
②对实验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存档;
③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成:
⒈论文、研究报告、总结。
⒉研究课例。
⒊研究相关音像材料。
八、组织机构:
组长:曹敬华
成员:唐国平、刘绍富、左峰、柯向荣及全校数学教师
二00一年九月
第五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在教学上的创新,做教学的有心人。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质疑,敢于猜想,加强训练。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 创新思维 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42-01
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靠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培养。
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要用创新精神去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激发并保持学生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教学时,常用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的故事;用古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故事等引入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初一引入负数的教学时,先通过介绍古代人是怎样使用算筹计数的,并逐步发展到今天所要学的负数的。讲初二几何的勾股定理时,讲了“百牛定律”的故事,以及我国古人在测量土地时是怎样通过“打绳结”画直角等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愉悦有序的教学气氛,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为允许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逐步消除学生课堂拘谨的局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科学素质。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到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或回答问题是否正确都要给予热情鼓励。力求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注意启迪、挖掘、放纵学生思维,给学生答疑、质疑的机会和充分信任与尊重,增强学生了的自尊自信心。
4.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如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以及演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等等;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如用高斯计算前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出好奇,如用画“带箭头”和“带箭尾”的等长线段的视觉误差或圆柱形茶杯的高与直径的视觉误差激出好奇;在讲空间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用如下问题引入: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需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进而再问12根火柴最多能拼成几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时,学生就很快会得出正确答案了。通过这些有趣例子,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单项思维,激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
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的一种迅速地识别、理解和判断。它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但它是数学发现中的关键因素,是逻辑的飞跃和升华。它具有直接性、猜想性、和不可解释性的特点。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的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的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直觉和灵感,“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大胆的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即时记下思考过程中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的念头,再通过综合收敛对每一种想法一一进行验证,从而发现和创造。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教学中通过教俱的直观演示,或通过对某一“数学形式”从其“形”的结构上观察发现规律,或通过直接观察几何图形,从中发现所隐含的数学关系,从而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2.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一个人的创新,无非是想到别人还未想到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是别人思维尚未扩散到的领域,被你的思维扩散到了。比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他的思维尚未扩散到能够完成解题的思路上来。所以说我们实施创造教育,大量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上。
在教学中若能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入手,不依常规,导求变化,探究多种解法,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多变,促使学生向多层次,多方向发散,这样比解答多道题更有效,并使学生发散思维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3.培养收敛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促进彼此沟通互,相互转化的统一的两个方面。对创造思维来说,收敛思维虽然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它可以看作创造思维的第二阶段。但它同样是重要的。因为创造思维的进行,特别是创造成果的获得,最后总是在收敛思维阶段取得实现的。发散思维只是为创造思维提供了思维方向的各种可能性,由发散思维产生的许多观点、设想、方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有的简单,有的过于复杂。那么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收敛思维就是要对这些由发散思维所提出的各种可能性,逐一讨论、分析、综合,作出比较、评价和选择,从中得出最终的抉择和判断,最后将各种假设变为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案。如果一个人仅仅善于发散思维,而缺乏收敛思维的素质,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即使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发散思维成果,也不能使之获得成功。所以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如同创造思维的两翼缺一不可。数学教学对收敛思维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解证题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列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对这些方法、方案、各种思路的优劣、简捷和繁琐以及成功与否作出判断,最后选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使数学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不仅培养了发散思维,同时也培养了收敛思维。
总之,首先要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在教学上的创新,做教学的有心人。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质疑,敢于猜想,使思维更活跃,更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