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培养创新思维
思想汇报: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创新思维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马列主义进行思考后,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对其重新阐释解读,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民主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如何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中国研究创新思维的第一人郎加明是这样说创思维的:“创新思维是人类永远怒放的鲜花,创新思维是人类永远最稀缺的资源。创新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密钥”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价值之源,创新思维是一种软实力。上大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锻炼想象力,想象力是大学存在的理由。这里的想象力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创新思维始终只是一种意识,必须在实践中发挥它的作用。有学者说:“只有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青年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实现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激情碰撞。
有很多优秀党员为我们作了榜样,他们将创新思维运用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作出了不朽的成就。那么作为新一代党员我们又该如何继承这种“实践创新”精神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条寄语: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对此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热议,这三点希望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其中,“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热议的焦点,为广大青年学生自身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价值目标与有效的方向指导。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其实,这正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任务的真实写照。比如说,现在我们处在本科学习阶段,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关于专业领域内事物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处在萌芽阶段,如果以后我们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工作的话,现在的萌芽阶段也就是以后能够正确认识剖析科研对象的基础阶段。只有现在打好了知识根基,才能让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之后才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对我们来说,要做到“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学习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基础。然而,打好知识根基只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真正能够磨炼人的真品质,检验创新思维能力成果的还是社会实践。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过去曾经说过,中国的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为什么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从大的方面讲,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可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近年来,大学生考村官、支援西部建设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热,这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表现。从小的方面讲,我们现在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将这些知识熟记于心,而是希望能够运用知识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好生活。所以,学习知识终究还是为了实践。我们应该在校园生活中积极参与实践,比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假期挂职实习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锻炼自己的平台。
这里我具体总结了几个值得我们在以后生活学习完善的方面: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党的基本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为我们追求理想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学好这些理论,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不会偏离我们的主题——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
2、关注时事,掌握好信息技术。我们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掌握好信息技术很重要。同时它也是我们开拓视野,跟随时代步伐和了解社会需求的工具。
3、积极主动,争做第一。我们是为数不多的新生党员,在各项活动中应该都要看到我们活跃的身影,比如:学生会,团委会,社联,班委会,以及各项比赛等。而且我们还应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争做第一。
4、多动脑思考,多钻研,多探索。我们来自各个不同的院系,虽然学习的专业知识不同,但所需要的钻研精神是一样的,尤其对于理科物理学院的同学。我们每个专业的高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高峰,就要学会思考问题,钻研课题,探索未知。
5、学会交流,敏于创新。其实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的产生,这种灵感的汇集就是创新的源泉。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一代党员!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时代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创新思维俨然成为当下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创新 = 新颖 + 有价值,创新既不是刻板意义上的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也不是无意义地改造,而是对原有事物的功能和用途进行提高,升级,使其对社会有价值,才算的上是有实际意义的创新。创新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把创新思维变成一种习惯,将创新融入日常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首先,我们要突破心智枷锁,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国外某研究表明,儿童的创造力最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创造力却在不断减退。循规蹈矩的生活经验,略显刻板的应试教育是我们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当我们陷入心智枷锁、定势思维时,我们应该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来开拓思考方向,从目的逆向推演出开始的方法可以打破定势思维,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且,我们还可以灵活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由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用集体的智慧发散思维激发创意;“智慧墙法”,大家匿名,独立地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收集,整理后贴到墙上,最后大家再交流讨论,以此避免不同想法之间的影响。还有东尼·博赞在二十世纪提出的思维导图法,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再发散到各个方面,打破定势,创新思维。思考角度方面,我们要学会软性思考,找不同之物的相似点或用“假如”思考,可以运用形象思维,保留本质的现象,集中并强化;运用类比思维,根据两个相类似的事物的对比,以此从某一事物的已知特征来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运用直觉思维,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对问题答案进行判断、猜想、设想;运用隐喻思维,根据本文化带含义对目标事物运用通感式的方法进行生动形象地联想到其他事物。
其次,我们要学习创新思维方式。由于受教育和既往经验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接近于线性思维,把认识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而不是事物本质的抽象。为了丰富、强化我们的思维模式以陪养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思维。要创新就要敢于挑战过去的权威,通过批判来剔除错误、片面的的认知,以此完善已有的事物、知识。但是批判思维不等于辩论思维、诡辩思维,切勿断章取义,偷换概念,避免思维的对立。批判思维基于逻辑和理性进行正确推理,适用于创新的实践。鉴于批判思维容易陷于对立,运用平行思维则能填补这个缺点,所有人向同一个方向思考,以此避免思维对立。其中经典的方法有爱德华博士发明的六顶思考帽法。可以与之一同运用的还有包容性思维,其并不是崇尚中庸之道,而是对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理论,方法,思路进行整合,以此激发创新思维。但是无论是批判还是包容,无论是从肯定出发还是从否定出发,我们都要主张理性分析,讲求证据,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从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要重视创新思维对我们日常生活,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首先,我们有时要逃离虚拟的网络世界,多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事物的,分析细节与本质,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依此发掘生活中可创新的灵感,并不断尝试,而不是光想不做。其次,我们要培养足够的自信心,创新的第一步是自信,我们要敢于去想象,敢于去实践,要有自身主导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被别人的观点影响,被别人的质疑打倒。再者,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不畏惧失败,有些领域的创新并没有先例可循,失败是常事,敢于面对失败,积累经验,走向正确的方向,进行伟大的创新。最后,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主观臆断就瞎编乱造,只有在社会实践、实际操作和经历中,创新思维的方法才能得到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培养创新思维是我们适应时代之必需,学起来,思考起来,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创新吧!
第三篇: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排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营造创新教育气氛,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尝试创新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
随着全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以及社会办学迅速崛起,技校招生就显得极其困难,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这对技工教育是个挑战。要摆脱困境,技校的出路只能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任何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欲望和要求,才会有探索研究,才会有成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科研成果面前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简单,谁都会!”或许,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要创造、要发明的愿望。创新意识比创造力更重要,若把创造力比作钞票,那创新意识应该就是验钞机了,它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任何新生事物毫无兴趣的人,决不会想到去创造发明,所以,从小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土都受益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道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技校生将来是各企业技术岗位操作的主体,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条件,因此,技校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为学生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校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多无限美的想像空间。
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到100的数依次相加,和是多少?”别的同学一个劲地计算加法,而高斯则静静地独立思考,他从排列有序的数字上发现了规律:即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其和相同。如:1、2、3„„98、99、100,于是他很快算出了答案:101X50=5050。高斯摒弃了繁琐的演算,利用数字的组合,找到了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如果他没有改变旧算法的意愿,也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他也不会获得成功,而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认真地重复前人的计算方法,足见创新意识比创新力更重要。
创新意识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为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为了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各种难题,让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难题,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必将得到显著提高。
某公安局在考核刑侦人员时,出了一道题:给每个应考者发一大串钥匙,令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去打开一扇指定的房门。结果,绝大部分考生都拿着钥匙,一遍又一遍地去试开房间,都没有结果,因为他们都没跳出“钥匙开门”的思维方式。只有其中一位,飞起一脚,踢开了房门。他经过分析,运用了逆向思维,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试完大串的钥匙。这是考验分析、判断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敏捷、果断、无畏的品质。我们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提高分析、判断力的考题。
前不久,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有一个文物专家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卖一只铁猫,要价500元。专家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猫眼是珍珠做的,便用400元买下了这双猫眼,并洋洋得意地告诉了他的一个朋友。这位朋友二话不说,立即上街用100元买回了铁猫,文物专家大惑不解地问:“你买这不值钱的铁猫干啥呀?”朋友回答:“你只懂文物,却不善分析、判断。”到底为什么要买铁猫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设想、联想,还可以讨论,肯定能得到答案。我欣赏的是作者以诙谐的笔调,好像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实际是在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启人的智慧,起到了训练思维的作用。这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范围的一种方式。当然,我们更需要专门人才设计一些既需要理论知识,又需要实践经验的难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一切事物认真思考,善于提出质疑的好品质。
众所周知,水对人体有压力,为此设计了潜水服,可是潜水员的手裸露在潜水服外照常工作,还有好多深海生物,怎么没有被压得粉身碎骨呢?另外还有,恐龙生活在亿万年前,早已深埋地底,而地面每下降4米,就会增加一公斤的压力,按传统的物理理论,恐龙应该是粉末了,可是我们挖出来的恐龙化石却完好无损,这又是为什么呢?虽然学生不可能回答这些问题,但可以认真地思考。思考、质疑都是有意识的行为,是创造的幼苗,是辉煌的萌芽。所有的教育者应该多思考、多探索、多设计,努力启发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为创新教育献计献策。
二、创新思维中的联想与潜能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可以在无际的宇宙中遨游;联想是脱缰的野马,可以在创新思维的原野上奔驰。联想越广阔、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们联想,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联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将军亚里亚安去探望伤兵,当他得知其中一位轻伤员是炊事员,在弹片横飞时,炊事员把大铁锅扣在头上才幸免遇难,而他的同伴们都被炸死了,由此联想到做铁头盔,并付之研制,使得头盔风行于世。克隆技术制造了“多利”羊之后,一玩具商立即采取“拿来主义”,将此技术用于复制玩具娃娃。只要一张照片和写有年龄、性别、性格的文字材料,便可收到和自己一样的玩具娃娃了。这一联想,使他顷刻腰缠万贯。瓦特从开水冲开了壶盖而产生联想,因而发明了蒸汽机,这是联想和灵感的交融,是联想诱发了灵感,而灵感如一枚钥匙启开了潜能的智慧之门。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被一个问题困住,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只好搁置。但后来,受到某种启发,问题迎刃而解,这便是潜能在发挥作用。潜能实际上是日常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的积累,也是长期探索、研究、思考过程中经验的储藏。潜能是一座蕴藏了无数知识和智慧的宝库,令人不可小视。一旦有适当的条件,打开了这座宝库,就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
潜能是相对显能而言的。显能就是我们平常所能发挥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展示不出来,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条件成熟时,才能大放异彩。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能发挥出来的显能只占20%,80%的潜能被埋没。当今时代的教育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创新,创造更多的条件,激活学生的脑细胞,开启学生的心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是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的核心。
三、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
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丰富的想像力。所谓想像力,就是以客观信息为基础,在大脑中塑造出一种超越现实景象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反映出当事人的向往、追求或现实生活的需要,运用想像思维,经过努力达到心理目标,这体现了人们立足于现实,又不满足于现实的心理追求和对美的渴望。
想像力的实质,是沉积在大脑深处的信息和知识被激活,被调动起来,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结果,想像力能使生活中原本没有的事物变为事实。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
想像力不是与生俱采的,而是后天开拓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想像的能力。关键是要进行想像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和保持想像力的丰富。生活中任何事物、情景都能成为训练想像力的内容,比如浮云、青草、游鱼、顽石等通过想像都会变得纷繁无穷、绚丽多彩。古代人们曾想像的人在空中飞行,嫦娥奔月,深海龙宫„„现在都已变为现实,于是我们就有了飞机、潜艇、宇宙飞船”„„丰富的想像力,结合联想、模仿、创新,可不断地推进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总之,为了培养和开启学生的想像,教师要多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学生设计发挥想像的广阔天地。例如,由于需要,有的新楼房必须拆除,能否让学生想像,如何不破坏楼房整体结构,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呢?又如,我国南方年年洪水泛滥,分洪和加高堤防是主要办法,能否让学生想像设计出一个防洪堤可以自行升高,就像自动伞一样呢?当然,这仅是笔者的一种想像,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养成想像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手段,调动和促进学生的想像,比如《项链》一课的结局,令人感到悲哀和无奈,是否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写出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结局呢?
四、从典故中看创新思维
生活如万花筒,多姿多彩,且瞬息万变。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情况都不相同,而创新思维往往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以各种方式去学习不同的思维方法。我国古代有众多智慧超常的精英,从名人典故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吸取经验,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但给我们教育,也给我们启发。曹冲那么小的年纪,面对难题不放弃、不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其精神应该重点学习。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冲破了习惯思维的束缚,先后两次运用了“代替法”。他的“刻舟求重”是以舟代秤,再以石头代象,很轻易地就解决了难题。“代替法”被称之“换元法”,是生活中常被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战国时的军事家孙膑的战略思想至今仍有借鉴利用之处。齐王和田忌赛马,齐王的上、中、下三种马都比田忌的马快,第一局比赛田忌三战三败,这是必然结果。第二局比赛孙膑运用了重组思维的方法,将田忌的上、中、下分别对齐王。的中、下、上比赛,取得了两胜一败的好成绩。他的成功主要是打破了习惯性思维,进行发散思维,即从一点出发,朝四面八方想开去。很多事情都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像、联想,以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那将扼杀我们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受习惯性思维的制约。小朋友掉人大水缸,情况危急,大家束手无措。因为只想到了一个答案,人是从上面掉下去的,应该从上面救出来,而司马光是从矛盾的焦点进行思考:水要淹死人,我让水流出来。因而采取了砸缸的办法。
我国古代文学中多智多谋的人物举不胜举,他们的思维方法很多是发散思维,有高超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果我们的教师收集大量智慧闪光的事例,设计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扫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扫除创新思维的种种障碍。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是习惯性思维、心理障碍以及环境因素造成的思维障碍。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点,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小圆点。”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是线段的断面,或是线段的无限缩小,或者是一个物体的无限缩小等等。大家只认定一个答案,这就是习惯性思维的弊病。它禁锢了人的思维,束缚了人的想像,扼杀了人的创新意识。
克服习惯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是进行变通思维训练。我们常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等,这些词语实际上都表达了一种思维方式,叫变通思维。变通思维是指不同分类、不同形式的思维转换运用,即从这个思维角度转换成另一个思维角度。比如说,废弃的饮料瓶,大部分人都把它当废品扔了,而有人却把它制成精美的工艺晶、各种花篮,非常漂亮,曾盛行一时。根雕艺术产生前,谁都把它的原材料当柴烧,舍此百无一用,偏偏又是变通思维使其为人们的生活又多增添了一些色彩和亮点。农村的麦秆当柴烧,早已成为历史,因为麦秆工艺晶不仅为国人所喜爱,也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每年为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收入。足见变通思维何其重要,创新意识为我们增加了大量的财富。每一个例子无不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何等的重要。
创新障碍中影响最大的是心理障碍。创新意识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人的心情愉快、关系融洽,没有顾虑、绝对放松的时候,人的思维才会活跃、激荡,才会进发出新的火花,才会有创新力。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基本上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教育气氛沉闷、压抑、无奈。这种气氛封闭了学生的情感,锁住了学生的心扉。学生对教师或敬而远之,或望而生畏,不可能有创新欲望。所以,首先要改变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气氛,这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否则,创新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其次,教师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多教师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这对学生是极大的伤害,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精神压力,形成了心理阴影。尤其是技校生,他们学习普遍差,自卑感强,对前途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我们技校教师应该对他们加强心理疏导,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帮助他们越过心理障碍。所以笔者建议,技校新生到校的第一课应是心理课,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要深信不疑,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特点,要重新扬起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风帆。
六、改革考试方法
不管是哪种类型、哪种级别的考试,从古至今,作弊不断,且愈演愈烈。据媒体报道,去年的高考,有些地方的考生竟采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真是可悲可叹!至于技校考试作弊更是普遍,作为教师,面对这种现象感到有说不出的压抑、难受、无奈。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考试实在没有必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考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笔者认为,考试的重点应放在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大部分科目可以开卷考试。有的技校学生作弊轻车熟路,面对开卷考试,反而束手无策,只会依赖于抄写现成的答案,他们不善于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们教学方法的不足。我们应针对这些情况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如政治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阅读报纸和新闻,并对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和讨论。语文教学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人物特征各方面进行探讨,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一部作品并写出心得,这是无法作弊的,完全可以起到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真实水平。现在的学生,朗读水平较低,为什么不可以将朗读列为考试范围呢?总之,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把它当作是衡量师生成绩的一把尺子,其实它更像一条大铁链,捆住了师生的手脚,束缚了师生的思想,增加了师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我们应该把考试重点放在考查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上,这一点对技校学生更重要。例如,我们可予学生一些有限的必备条件,让学生设法解救在高寒雪地里无法启动的汽车,这不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检验方法么?《为了总理的嘱托》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们可以作为开卷考试,叫学生举例说明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前年,上海一中学生韩寒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初试时的作文,其文采飞扬,思路开阔、深邃,以及成熟、老练的笔调让考官们怀疑:“是否请人代笔?”在复试时,主考官当着全体人员,随手拿起一袋泡茶的包装纸袋放入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中,让韩寒以此为题写篇作文。韩寒只稍加思索,大笔一挥,一篇《杯中窥人》的佳作便脱颖而出,引起了轰动,赢得了冠军。更令人欣赏的是主考官思维的新颖、独特,出题方式可谓前无古人。我们的考试也该改革了,何不朝这条路上思考呢?
据说,今年高考政治要开卷考试了,这真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为学生减轻了许多负担、压力、痛苦,解放了他们的身心,其他课程,相信也会改进考试方法。
七、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在教育界尤显突出。既然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势必要求我们的,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此,笔者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教育
按照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而现在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性质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必须全力推行创新精神的教育。一个不肯努力学习的人,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多种渠道,创造条件,鼓励和督促教师学习新知识,切实可行地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教师不仅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关心国内外科技前沿的新动态,尽快掌握现代新技术的教学手段。要督促教师尽早学会电脑,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了解各地教学新动向,开拓视野,不断地补充新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教学的关键是授之以“渔”,而不是“鱼”。钱伟长教授在关于创新教育时说,“在课堂上,注重的不是解题的过程、公式的运用,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才是教师的真本领。”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注重授之以“渔”,而不是“鱼”。应该把精力放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改革上,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再辅以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而疲于应付的消极学习状态。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精神愉快地去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千方百计去探索,采用启发、讨论、诱导等各种教学方法,在各个学科上进行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尝试,也可以采用国外的宽松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质疑讨论,寻找答案。质疑与讨论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蕴含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只关心个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这样会无形中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跟得上、有提高,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足见创新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前途、命运。我们教师要积极热情地投身创新教育的研究,探索未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把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希望广大教师能献计献策,互相交流在创新教育中的体会、经验。笔者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创新教育将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培养个性,创新思维
培养个性,创新思维
——语文课外阅读中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然而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显然杯水车薪,并且遏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达成对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培养的目的。【关 键 词】:
阅读思维
个性差异
个性化阅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对语文学科的思维本质,朱绍禹教授在《中学语文教学法》里有一段鞭辟入里的阐述: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人们的听、说、读、写就是把感知到的语言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欣赏评论、遣词措句、谋篇布局以表现自己对生活静观默察的感悟,达到与人交流共享的目标。从这个意义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语文教育就是以语言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的学科体系。
然而我们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综合语文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方面常常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蕴,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奉为圭臬。这种“被动阅读”很大程度上遏制学生 的阅读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同时通过加大的阅读量来加强阅读训练。而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想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显然杯水车薪,因此有必要给学生开辟一片洁净的阅读天地。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达成对学生个性鲜明的阅读思维培养的目的。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受到某类特殊读者--文学大师和批评大家的人为规范显然大大减少,这就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文化名著,它们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无疑应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对高中生而言,阅读名著是课堂学习之外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大手段。
然而,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无疑在解放人们思想,扩大拓宽读写思维方面也起到了推进作用;语文教学对阅读与写作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普遍提高。网络、电视等媒体的飞速发展为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更宽广的渠道,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虽然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增加了阅读的途径,学生的阅读环境受到的干扰与污染也日渐增加。
由于家庭和地区的差异,以及学校的教学差异,造成学生个体的阅读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喜欢阅读的书刊包括科幻、言情、名 著、武侠、读者、小说、漫画、杂志等。有些书刊能表现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现实,让我们了解社会。但更多的是一些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学素养的作品。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对阅读的兴趣较浓厚,不喜欢的几乎没有。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好学上进,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阅读选择趋于低俗化,阅读环境复杂化是当前学生阅读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以外,调查中还暴露出课外阅读方面得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阅读方式失当: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指阅读书目的随意性,阅读的书籍大多为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对书籍的阅读标准多为有趣、刺激。过度追求趣味性而忽略知识性和文学性。这就出现了学生阅读内容的杂乱和低俗现象。
二是指阅读时间的随意性,有计划的仅 8人,只占18%,随意性的37人,占82%之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只有18%的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学生阅读方式的不当反映了阅读目的的模糊,这与缺乏阅读指导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二)阅读习惯不良: 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阅读方法不对,从调查看,读书只看轮廓,跳着读的分别为 16人(占36%)和10人(22%)两项相加竟达26人,占58%!而细细读的仅15人,占42%。大家知道,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思维到语言的各方面综合全面的学习过程,如果是只图对情节的大致了解或某些内容的猎奇,就不能全面吸收书中的精华,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养成粗枝大叶,挂一漏万的坏习惯。
二是读过以后不加思索,不做笔记或卡片。特别是略读或跳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并且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因此通过阅读后基本上没有评价的占将近70%。由此发现,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知识的吸收也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同学忽视 了,孔子也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正是学与思必须结合。这也是缺乏指导的结果。
(三)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数量不足:
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固定,阅读量也得不到保证。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阅读的质和量,决定着一个人倾听的水准,说话时发挥的水平,写作笔下灵机应变的能力。
以上现象,如果是出现在重点中学则可能不正常,但对于三星级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出现这种群体差异的原因不外乎家庭督促的不到位,学校教育中课外阅读方面的不力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阅读氛围的形成等。更多的学生个体关注的是一些情节 性较强,思想性较浅,文学性较低的通俗作品。即使是经典作品,范围也很狭隘,视野很局限。严重影响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教师在指导的时候须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基础情况,适当引导:
(一)教师在认真筛选推荐作品的同时,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内在特性,逐步、有序、分阶段地指导他们阅读。坚持博览与渐进的结合,让他们在对文学作品的生动感悟之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要努力优化读书氛围,为学生的“大阅读”提供可靠的保证。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发挥环境的正面引导作用。
(三)要积极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在保证各科充分的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多多争取课外阅读的机会。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需要全面、深入探索的课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妨多加尝试,比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根据名著编排话剧、参观作家故居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巨大艺术感染力。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对知识占有量的大小已退居次要地位,而现有知识的整合与创新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鼓励学生对作品主题作出多元的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在语言和思维结合上发展着学生的语言,又发展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员工的潜能,充分鼓励员工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
任何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欲望和要求,才会有探索研究,才会有成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科研成果面前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简单,谁都会!”或许,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要创造、要发明的愿望。创新意识比创造力更重要,若把创造力比作钞票,那创新意识应该就是验钞机了,它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任何新生事物毫无兴趣的人,决不会想到去创造发明。所以,从小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土都受益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道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高性能新产品将是厦钨企业的主体,具有走向世界品牌的最佳条件。因此,集团要下大力气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及奖励机制,为员工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到100的数依次相加,和是多少?”别的同学一个劲地计算加法,而高斯则静静地独立思考,他从排列有序的数字上发现了规律:即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其和相同。如:1、2、3„„98、99、100,于是他很快算出了答案:101X50=5050。高斯摒弃了繁琐的演算,利用数字的组合,找到了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如果他没有改变旧算法的意愿,也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他也不会获得成功,而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认真地重复前人的计算方法,足见创新意识比创新力更重要。
众所周知,水对人体有压力,为此设计了潜水服,可是潜水员的手裸露在潜水服外照常工作,还有好多深海生物,怎么没有被压得粉身碎骨呢?另外还有,恐龙生活在亿万年前,早已深埋地底,而地面每下降4米,就会增加一公斤的压力,按传统的物理理论,恐龙应该是粉末了,可是我们挖出来的恐龙化石却完好无损,这又是为什么呢?虽然学生不可能回答这些问题,但可以认真地思考。思考、质疑都是有意识的行为,是创造的幼苗,是辉煌的萌芽。
二、创新思维中的联想与潜能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可以在无际的宇宙中遨游;联想是脱缰的野马,可以在创新思维的原野上奔驰。联想越广阔、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诱导学生们联想,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联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将军亚里亚安去探望伤兵,当他得知其中一位轻伤员是炊事员,在弹片横飞时,炊事员把大铁锅扣在头上才幸免遇难,而他的同伴们都被炸死了,由此联想到做铁头盔,并付之研制,使得头盔风行于世。克隆技术制造了“多利”羊之后,一玩具商立即采取“拿来主义”,将此技术用于复制玩具娃娃。只要一张照片和写有年龄、性别、性格的文字材料,便可收到和自己一样的玩具娃娃了。这一联想,使他顷刻腰缠万贯。瓦特从开水冲开了壶盖而产生联想,因而发明了蒸汽机,这是联想和灵感的交融,是联想诱发了灵感,而灵感如一枚钥匙启开了潜能的智慧之门。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被一个问题困住,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只好搁置。但后来,受到某种启发,问题迎刃而解,这便是潜能在发挥作用。潜能实际上是日常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的积累,也是长期探索、研究、思考过程中经验的储藏。潜能是一座蕴藏了无数知识和智慧的宝库,令人不可小视。一旦有适当的条件,打开了这座宝库,就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
潜能是相对显能而言的。显能就是我们平常所能发挥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展示不出来,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条件成熟时,才能大放异彩。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能发挥出来的显能只占20%,80%的潜能被埋没。当今时代的制造任务不再是单纯的重复生产,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
三、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
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丰富的想像力。所谓想像力,就是以客观信息为基础,在大脑中塑造出一种超越现实景象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反映出当事人的向往、追求或现实生活的需要,运用想像思维,经过努力达到心理目标,这体现了人们立足于现实,又不满足于现实的心理追求和对美的渴望。
想像力的实质,是沉积在大脑深处的信息和知识被激活,被调动起来,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结果,想像力能使生活中原本没有的事物变为事实。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
想像力不是与生俱采的,而是后天开拓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想像的能力。关键是要进行想像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和保持想像力的丰富。生活中任何事物、情景都能成为训练想像力的内容,比如浮云、青草、游鱼、顽石等通过想像都会变得纷繁无穷、绚丽多彩。古代人们曾想像的人在空中飞行,嫦娥奔月,深海龙宫„„现在都已变为现实,于是我们就有了飞机、潜艇、宇宙飞船”„„丰富的想像力,结合联想、模仿、创新,可不断地推进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足见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前途、命运。我们金龙人要积极热情地投身产品创新、设备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销售创新、营销创新的研究,探索未来,大胆尝试,把创新思维渗透到生产、技改、安装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世界人民不止爱上金龙造,更是爱上金龙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