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归来,我已认不出你杂文随笔
昨天早上7:50,我和如雪坐上了去北戴河的火车。
晚上要回母校看师弟师妹的表演,白天就先在北戴河转一转。
火车到站,一股熟悉的风吹过,这是北戴河的卷着海味的风。一切熟悉又陌生,我们先到了老虎石公园。没有买票,只是沿着海边的马路前行。
我想带如雪去我大二暑假打工的饭店看一看,便步行去了刘庄。可是,我找了又找,都看不到那家小饭店了。打开地图一查,地图显示这家店或许已经关闭。
这时候想想,那时候来这里做暑期兼职是七年前的事情了。七年时间,很多风景都变了吧。
打车去学校的时候,我跟如雪说,北戴河和海港区的车牌号是不同的。话音未落,司机接过来一句:“现在都一样了。”
我说山海关有机场,司机说已经迁到昌黎;我说这里有首钢,司机说首钢就要关了,正在迁往曹妃甸;我说这里有玻璃厂,司机说玻璃厂快黄了……
晚上到了学校,我和如雪先去了离校门口最近的操场。这是一个新修的足球场,我在这里读书的时候,这儿还是土操场。跑起步来,尘土飞扬。我伤心的时候,就会来到这里,慢走两圈,在操场的水泥看台上静静坐着。如今这里很热闹,绿茵场上很多人在踢足球,红色的跑道上都是跑步的学生。他们或三三两聊着天,或戴着耳机听着什么。脸庞上看不到一丝烦恼,而是显出些许稚嫩。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变化,但是看到这些在校的学生,才感觉到自己真的不是二十来岁了。
晚上见到了大学时候的各位老师,我能料想到他们可能会说我变胖了,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们实际上说的是“你怎么胖成了这个样子!”
有两三位我毕业后才来学校任教的新老师,我不认识;认识的老师们倒是没怎么变,只是其中一位有了白色的胡茬。
师弟师妹们的表演很精彩。我在大三的时候也曾经像他们一样,和全班同学一起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给全校的同学看,那时候的匆忙和充实还历历在目。
我后来读了研究生,到现在刚毕业不到两年,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但是和正在读大三的师弟师妹比,我居然比他们大了六届。在他们眼里,我应该很老了吧。
看到他们,看到这座城市,我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仿佛那些大学里的事,就发生在前几天,可是分明已经过去好几年。我会突然间不知道这几年我都做了什么,怎么时间一下子就没有了?不来这里时,我没感觉到我的大学时光已经远去,来到这里,不是“物是人非”,而是“物非人是”,我还是我,而那些我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已经变了。
今天上午去了山海关,下午坐火车回北京。大学四年,我都没有去过老龙头,今天特地去看了看这个长城的海边起点,然后去第一关景区走了走。读书时候三月份就会来山海关,海子是在这里的三月告别世界的,我就和同学来看这里的三月。可是,我上一次是大四还是大三来的这里?我已经记不清了。
回到北京的时候,路边的樱花开了,柳树绿了。如雪问:“我们出去了几天?花都开了!”
“两天。”
是啊,只有两天,回来已经是另一个季节,更何况三年五年?我之于我生活过的城市,也不过是过客而已。我走了,成长了,她也变化着。
以后旅行,还是不要去老地方了,老地方仿佛瞬间让我回到过去,又瞬间让我意识到,时间易逝,一去不返。转眼间,已是多年。
第二篇:似曾相识燕归来杂文随笔
今年我又如愿以偿的坐了23个小时的飞机飞了回来。刚在北京下飞机时气温3度,我穿着去年妈妈给买的我唯一的一件蓝色毛衣,一双球鞋。
过了境检站在行李转盘出口5米处等我的大箱子,手机MTC网络一直找不到信号。
我胡乱的翻着通讯录时不时的抬头看看行李运输履带。
围着履带的人们交头接耳或死死地盯着行李架,男男女女都顶着一脸倦意,如同北京的天气一样。雾蒙蒙的黑。
半个小时候我背着自己的大包拖着行李。出了T3 5号门。
北京啊北京。真冷啊。
我在最后一班飞机上睡了11个小时,昏昏沉沉一觉又一觉,外面的天亮了又黑。2顿餐我一口没动。
记得第一班飞机临起飞前,我在翻阅手机上最后一条新短讯,“beach tomorrow?”
当时心情不是很好。实话说是很不好。离开时对那片地方的人充满了不舍和留恋。
离别和重逢都会让人变得多情了起来。回到丹东后心情很快就从离别的苦恼转换成了重逢的感慨。
比如说,最近我出门喜欢走路或者坐公交,一是太久没做出租车已经不太习惯车里的烟味了。二是我很乐意走在街上看着那些行人。因为他们就如同我曾经的一个镜像。那些在路上的身影和我实在是太像太像,看着他们行色匆匆的样子,自己大多是能猜出几分他们的心情的。就好比是我的灵魂站在天上偷窥了自己以前的生活。
原来是这样啊。那就是我曾经的生活,晚上6点看着穿着校服的孩子三五城群拿着鸡排鸡翅边走边啃。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在校门外买关东煮的样子,因为没吃到丸子,走到家还是会返回去买。
早上7点在2路车站等车的学生围着厚厚的围脖面无表情,一定是和我当时一样无奈赖床没得时间吃早饭。像我一样没节操的买洋葱馅饼然后吃得满身洋葱味。
前天跟王小狗一起去吃午饭,我们绕了好久没找到吃午饭的地方。
麦士没有开门、包子铺倒闭了,最终决定返回19中去吃小时候午休时点的特别频繁的鸡皮饭。
忘记了当年自己到底想要在平和百货买些什么好玩的东西,每天买中午5元的汉堡都觉得奢侈,为了攒钱去吃鸡皮饭。这回来,一定要把以前不舍得吃的统统吃回来。我俩撑死才吃了20多元钱。
原来当年我觉得幸福的事情才20多元就可以了。
晚上我去乐购买了大同江冷面叉烧包和兵卒一口脆和娃哈哈AD钙奶还有许多自己曾经梦里流过口水的东西,味道还是以前一样的好。
走在街上还可以路过那些商店,看看哪里关门了,哪里还在做。
前学校打字店还在做。看街边的烤肉店里烟熏火燎。
俏佳人做美甲的阿姨仍在那里做指甲。
新运理发店里的哥哥们发型依然古怪帅气,乔雅洗头小妹还是那么温柔。
但是安大妈鱼丸越来越少了。
我们逛街必备的陕西肉夹馍也不在了。
幸好我还有小馄饨,只是原先一元五的馄饨已经变成3元钱一小碗。
还有的同龄人,很多人长大后我只有很少的机会再见,有些已经游走他乡,有些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有些在头悬梁锥刺骨地考大学,也有些直接开始打工了。还有些当兵了。他们,最后变成了他们。就像人家说的那样,3岁到10岁。我们看一样的动画片,吃一样的冰棒。10岁以后,中国就分成了好几个我们看不见的中国。
我讨厌自己被不熟悉的年轻人揶揄为高帅富白富美,遇到那些人,交谈的时候我甚少说话,害怕不小心暴露了我许多语言夹杂的说话习惯引起对方的嘲笑。
我总是能听到人家问我:“哎,你们那都是什么样的人啊?变态多么? 同性恋多不多?你交过很多男朋友吧都是哪国的? 黑的白的?”,我只能低头一个劲的玩指甲。
昨天天上飘起小雪花,记得小时候我用塑料带装了一袋子的雪带回家,还干过把冰糖葫芦埋到雪里留着明天吃的傻事。小学时冬天下雪了坐在教室里对着作文本抓耳挠腮的想着关于雪的好词好句的时光。初中时下雪了带着锹去学校铲雪的时光。
小雪落在我手心里一会就没了,地上湿湿的手心凉凉的。我从十三楼的窗户往下看.拿出手机想拍下来然后发给我那些生活在永远都看不到雪的国家的同学们,可惜怎么拍都抓不到。
我曾经在这个城市里的点点滴滴。就像这场小雪一样。存在着,消失着。
第三篇:我愿为你去杂文随笔
看了《后来的我们》之后,有句话还挺深刻的,那个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的人确实挺让人动容的。
可能我们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愿意我们穷尽全力,实现心愿的人。以前总会问,在一段关系中,一个人凭什么值得另一个人这样对他/她?后来,慢慢地,明白了,或许真的就是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这样付出吧,竭尽所能地讨对方的欢心吧。
记得女主人公小晓听了男主人公见清这样对她这样说的时候,很开心。但不知道小晓有没有想过,如果他揽到的月,或者抓到的鳖,都不会让你们两个人有着更好的未来,那样的付出有没有价值和必要?
我想小晓最初的时候应该是希望嫁给见清的,也会憧憬有一天和他走上婚礼的红地毯,也会期待在那结婚诺言之后,坚定地说“我愿意”吧。在婚礼上的“我愿意”更多的是指,两个新人可以在地上的时候,无论什么境遇都不离不弃,彼此依靠。
对于小晓来说,月亮再圆,不如你与我团圆。
献给所有婚姻中或即将踏入婚姻的人们。
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第四篇:我以为你知道杂文随笔
回到家里已是12点多了,通常午饭是要去c区陪婆婆吃的,只是到家太晚了,又感觉有些累,于是,给老公打个电话,问他午饭张罗了没有,没想到他说:你怎么还不来?快来吃火锅吧!
我问,去哪里?
来ys花园吧,我还以为你知道呢。
我说,这么晚了,挺累,算了吧,我自己做饭吃。
放下手机,向婆婆请了假,向婆婆解释了不去陪她吃饭的原因。
然后,我开始咂摸老公那句话:我还以为你知道。
我为什么不知道?谁组织的饭?
是那个兄弟姊妹群吗?群里没通知。
是单独的信息通知吗?看看,也没有。
是忘了通知我吗?不会吧,我比他们都大,他们叫我姐姐,平时都挺尊重我的。
谁组织的饭局?我挺累,并不想吃这个饭,只是,我,为什么不知道?
莫非是老公?
他是忘了告诉我吗?
还是饭桌上还请了什么人,我不方便出现?
还请了什么人呢?男的女的?
如果是女人,什么人呢?为什么不叫我见?有什么秘密吗?
秘密应该有的,记得那个2.14,他给那个妹妹发了红包的,还不想叫我知道。那个妹妹挺有气质的,不止老公欣赏,我也挺喜欢的,只是,这有什么呢?我又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哼,一定是这个家伙请客的,还说什么以为我知道,你是装糊涂吧!我怎么可能会知道。
你可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想起昨晚的事来。
昨晚心情挺好的,突然心血来潮,决定犒劳下老公和自己。我家最喜欢的美食就是饺子了,所以,尽管来想法晚了点,还是跑去厨房忙起来,和面,剁馅,有速度有激情……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明天早起包饺子了。
忙完一切走出厨房,已是十点半了。这时发现原先在客厅看电视的老公已去卧室睡了,都没和我打个招呼。本来心情蛮好的,还想告诉他包饺子的事给他个惊喜的。
这个家伙,你怎么就这么不在意我。你就不想知道我在忙活什么吗?哼,尽管已是老夫老妻了,就这么不能同频共振了吗?
我有些生气了,但咱们是有教养的人,是文明人,我努力稳定情绪,语气平和的问了一句:就这么不想知道我刚刚在干什么呢?
——你真是个没有生活激情的人,好没趣的人(这句话是心里说的)。
夫妻相看两生厌。这是多年前在我博客里的有感而发,这,说来也真的有些无奈。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柴米油盐的琐碎,完好的碾压了夫妻间往日的温度。
……回来找他算账吧,问问清楚,你凭什么就这么忽视我?我哪点做的不好?
可是,又想,这有意义吗?即使他承认了一切。
还是算了,自己有数就好,别做无聊无趣的事了,我还不如好好修养提高自己呢。一个人自甘站在洼地,怎么奢望别人仰视?即使自己的老公也不可以。
所以,不如从此,好好读书,好好写文章,好好唱歌,好好健身……
想到这里,心倒释然了。
给还没回家的他发了个信息,告诉他给他调理身体的那个老师调到外地了,再去时另找师傅吧!
然后,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老公进门了。我问,中午谁请客?
是h弟请银行人员吃饭,叫我去陪。
我问,还有谁?他说还有n哥(我们大哥)……
安天,这误会,比天小点……我这都想到哪里去了啊?
第五篇:对不起,我恨你杂文随笔
我知道分离很痛,但我也以为我很坚强,坚强到允许他还没有意识便与我挥手再见。可那一刻真正来临时,眼泪却像决堤般滑落,悲伤和绝望搅动着我的心,像要死去一般。
也许他想来,可是我阻断了他那颗满是期待的心。
我心灰意冷地望向窗外。冬天的痕迹还有些许残留,仿佛舍不得离去的样子。摇摆的枯枝不断在我绝望空洞的眼里闪烁。风呼啸而过,露出嘲讽的姿态。伴随阵阵心痛,还有无尽的恨意。原来两个人的寂寞,才是最孤独的。我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要独自去流浪。
也许你不知道,女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很容易情绪低落,也许你又不知道,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有10-15%的女人会患上轻中度忧郁症,也许你更不知道,忧郁症是可以死人的。
所以你在明知道我会生气的情况下还是要去参加所谓多年没见的同学聚会,并在我告知若参加就不让进门的时候打电话问同学是否在外面过夜。你一次又一次看似无意的伤害,却寒了我的心。
没有足够的陪伴和理解,爱情也荡然无存!
你一个人过得潇洒自在,又何必娶妻生子,让家成为你的羁绊呢?我不明白,或许你也不懂。
这些年,或许你也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深思,怎么娶了我这样一位没有身材,工资不高,还臭脾气的女人。可你曾知道,我也如此想过。哪怕你长得很帅,人品又好,但没有爱的优点,都是空谈。就像发电机没有电源一样,运转不起来的。
对于一个不喜欢小孩又不知如何与亲人融洽相处的中年妇女来说,一年半从未整夜安睡并且近期还常常失眠的双重折磨,真的是对人生的重大考验。不由自主地时常怀念单身时期比现在丑,比现在胖,却比现在活力四射,关键是还年轻的脸孔。一年半的时间,所有的耐性都在带娃中消磨殆尽,无数次想抽身开来,甚至想着如果没有娃,我的生活又是怎样一番状况。
而这一切,你都从不知晓,因为你从未感同身受。
千言万语道不尽此时复杂的心情,唯有一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