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15:1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

第一篇: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摘要:美国高等教育是全球最为发达的,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其各项制度都已经相当完备,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分析,从中总结出对我国普通高校考试改革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以促进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 考试制度 借鉴

教育之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钱学森同志临终前最忧心的问题是中国创新型杰出人才的培养问题,他总在发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大家所共同仰慕的那些各个领域的大师:王国维、陈寅恪、梅贻琦、华罗庚、钱学森等都已经离我们远去,新时代可以与大师们比肩的学者何时才能出现。这个问题是钱老,也是全民族的期许。笔者认为这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大事,大学作为学者的精神家园,应承担起这个繁重的任务,且责无旁贷。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飞速发展,纵览全球高等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不可否认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全球最好的。全球大学排名,由于评定的标准与引用数据不同,虽然每个排行榜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综合几个最有权威的排行榜,前十位,美国高校一般占据6~8席。前100位,美国高校大约占据40~50席。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只有短短的300年,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对其发展历程及模式的研究将对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当然现在教育界还有很多争论:我国教育有必要引进美国制度吗?特别是需不需要借鉴其考试制度。笔者认为是需要的,不学习、不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难道还要沿着已经消亡20年的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走下去?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全盘接受。巴黎时装周的时装出奇、出彩、出色,但从模特身上换到我们身上,可能就没有效果了。与此同理,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也应当立足于现实,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笔者认为,必须通过深入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深度审视,才能有所获得,才能为我所用。

考试,作为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为保证公平,公正,必须杜绝任何舞弊行为,有非常严谨的规范和要求。高校考试制度从上世纪初在我国出现,至今已经百年有余。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十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了10.79倍),原有的考试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高校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如何根据我们自身特点,进行有效改革,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了解自身特点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考试制度,两者结合,才有可能成功。笔者以美国高等教育考试制度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求有所收获。

一、美国高等教育考试及分数报告制度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崇尚个性的国家,其教育也深深地被这一特点所影响。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一样,实行地方分权制度,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考试制度,当然也没有像我国高考一样的统一考试。每每提及此,很多人都说,我国的孩子课业负担过重,要给予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间和玩的时间,同时以美国孩子为正面教材,美国孩子总是在玩中学习。笔者认为这是非常片面的,在美国,下午14:30下课之后,社区很难看到孩子们玩耍,因为他们也要上这样那样的辅导班,而且要“被学习”很长时间。美国课外辅导的市场规模已经超百亿美元,可以想像,美国孩子也不轻松。诚然,美国的教育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深入了解之后,我们进行批判的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1.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特点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学生评价改革与发展也走在时代的前列。笔者总结其考试评价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的目标是注重学生实践创新,个性及能力的全面培养。从中等教育阶段开始,美国的考试就非常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不管是SAT还是ACT,都是对考生将来升入大学后的学习潜能的考查,学习潜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未来在高校的发展水平。笔者长期追踪美国教师授课方式,其课堂教学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教科书,除了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外,还有大量的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每次课堂,教师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者分组讨论,题目基本没有标准答案,不必死记硬背一些教材概念或者例句,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自圆其说,都可以获得相应成绩。回答不光注重结果,更注重思考的过程,即使在结课考试中,只要推理步骤符合要求就能够获得大部分分数。课堂上学生要不停思考,不断分析,这个同国内高校课堂相反,教师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基本没有主动思考。

美国高等教育考试非常重视对具体操作技能的评价。对学生交流能力、团队精神、批判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交流能力的评价包括口试、辩论会、情景模拟、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海报、图标、幻灯片展示等等。还在模拟情境中角色扮演及案例研究。

(2)考试形式灵活多样。成绩构成一般由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事例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分数评定采用累

计的方法,期末考核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主要是课堂表现以及课外的实践能力。因为成绩由多部分构成,考试就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答辩及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成绩构成作为指挥棒,促进了美国高校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如果你不去思考,你总是用“sorry”来回答,会很难堪。笔者在参与其课堂教学后都感觉非常的疲惫,因为整堂课教师都在提问中,作为参与者,学生必须时刻准备着回答问题。教师会将每次小测验、小论文等测试的成绩记录在案,作为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反,国内高校的成绩组成则相对僵化,平时成绩比例占到总成绩20%-30%,期末考试成绩比例70%-80%。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强、配合度不高,这是我国教育制度长期造成的。

(3)分数报告采用成绩范围的方法。在成绩报告单中,考生学习能力测试的成绩要用具体数字表示,同时又给予分数范围。由于美国人认为考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用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说明,因而采用了成绩范围的方法。成绩测量的标准差为±30,这种成绩表示方法可向人们说明成绩并非是对能力的准确度量,而只是给出一个考生能力的大概范围。还有一些高校采用了等级评分、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等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布朗大学记分用A、B、C及“无学分”四个等级,学生成绩未达标准,就不记分。

(4)注重考试信息的评价和纠错。考试结束,教师不仅仅要给予学生评定成绩等级,还要讨论考试内容,带领学生纠错,指出学生考试中的成功和过失之处。根据学生情况不同给予指导。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纠正。美国高校还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即在某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的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档案袋评价是在宽松的环境中,在各种情境下完成的,它的作品种类和风格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最终作品,也可以包括草稿、修改稿,还可以附带有他人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补充材料。它强调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改变历程和表现性行为,既注重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弥补了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的不足。

二、美国高校考试制度之于我们的借鉴方面

1.考试要有明确的目的教育致力于帮助青年人成长,使其成为成熟的年轻人,每一门课程,授课教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要考虑整个教学班的状况,而不是固守十几年前的原有规则,很多教师反映:“学生水平太差,讲解已经够清晰,还是不理解,我一怒之下,让班级1/3的学生不及格。”经过十余年的扩招,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改变,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教师授课应以整体为重,有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严格要求,不知变通。

2.改变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等不合时宜的分数评定制度

重视多阶段考试,强化过程性考试,重视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中考试、即时考试等,推进考、练结合,强化过程性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提问、讨论、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来,注重学生对整体知识技能的把握,将考试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3.健全考试后反馈机制及评估机制,对考试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

即在对考试结果的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判断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避免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者一个简单的结论。要分析考试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总结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改进。建立考试的整体评价制度,从命题质量、考试管理、考试档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三、小结

高等教育考试管理学习之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准目标,不止步、不转向、不拐弯,一往无前,一定能够取得突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邢维全.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9,(3).[2]邢维全.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启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6).[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4]顾建民,董小燕.学术评价:美国高校的反思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1).[5]宁芸.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考试,2009,(6).

第二篇:简论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发展,依据当今高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滞后的学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办学需要。从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革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高校改革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现代化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的建设。同时,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它反映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各种变化情况,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更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增加和专业数量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籍管理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籍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为学生的成长制定了基本的方向,它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学生遵守这些规定,按照要求去做,就会树立自觉学习、奋发向上、树立优良的学风。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学籍管理体系,是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为依托而延续下来的,它主要强调标准化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与之相应的学籍管理单一刻板,不利于创新教育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仅对传统学籍管理工作做局部的调整,只能应付诸多学籍管理中的暂时问题,而不能解决学籍管理中的实质性问题。笔者认为,传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显现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学年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年制学籍管理即学生必须经过统一规定的学习年限和一定的教学时数,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课程设置按学年安排。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是按班级授课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安排课程,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专业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相同,缺乏个性,并不利于发挥学生专长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现今,众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而事实上,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不无关系。

第二,学籍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随着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不断扩大,学校设置的专业门类不断扩增,课程科目不断增加,而且专业的设置还随社会的需求逐年调整,传统的学籍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学校教育的需要。庞大的学生学籍资料收集、整理及分类分析会使学籍管理工作者难以招架,学籍管理人员很难保证在统计分析中万无一失,落后的学籍管理手段成为推动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一大障碍。虽然大部分高校引进了网络管理系统,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但系统仍不完善,因此,还没有真正地实行网上办公,学籍管理经常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这种陈旧的手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此外,由于学分制改革在试行期,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尚不太完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学分制与学年制并存,两种管理模式无疑给学籍管理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以及更大的工作强度。

第三,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它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还要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同时,学籍管理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烦琐的工作,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在工作上需要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籍管理是通过管理学籍达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目的,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就目前的状况看,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结构不尽合理,并且随着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的增加,管理人员的配备也明显不足。

三、关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思考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现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毕业生就业日益市场化,学籍管理改革不但要适应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切都必然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并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现现代技术的学籍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籍管理实行学年学分制。所谓学年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尺,又保留学年制的学习年限。现阶段提倡的学分制,建立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流。学分制改变过去学年制的固定教学学制的模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才能的可能性与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利用在校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学分制在重视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原则下,按照教育规律,贯彻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现代化。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学籍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学生不断增加,生源的来源途径又各不相同,给学籍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难度。而大多数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尚处于半手工状态完成,即使采用计算机管理,由于目前各院校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尚无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沟通和协调等问题,也会造成在管理上的高消耗、低效率。为了适应现代办公的需求,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工作强度,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现代化的学籍管理手段。

再次,加强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成本由学生与国家分摊和毕业生自主就业的形式下,学籍管理工作者应时刻摆正心态,对所有的学生及其家长要一视同仁。因此,作为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不仅要有认真细心、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发扬尽责的奉献精神。

就高校而言,应当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训和建设,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根据学籍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的不同,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观念创新带动学籍管理工作创新。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对于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高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要对学籍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不仅要对全校学籍管理工作队伍结构给予合理的调整,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意识、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具有奉献、服务精神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现代各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最后,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校。近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现代化的大学应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深入领会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遵循法律的要求,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赋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权进一步细化,在学校的章程中做出相应的规定,使之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依据。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有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还有完善的法律依据。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学籍管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正常的学籍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进行公平和妥善的处理。同时,学籍管理过程也要程序化。尤其是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必要的程序。学籍管理内容程序化不单单指管理工序的流程化,它还是学校学籍管理的标准化过程。因此高校加强学籍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改革传统落后的学籍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大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祥,等。学籍管理工作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8)。

[2]魏勇。科学的学籍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岳新,毕玉建,王申广。严格高校学籍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

[4]余碧春。对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5]郑立。谈推进全面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

第三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 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 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丈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第二章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三章 学籍管理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七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九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第二节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一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

第十三条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 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

第十五条 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第十六条 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第十七条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第三节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八条 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第十九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二十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四)应子退学的;

(五)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一条 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第四节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二条 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由学校规定。

第二十三条 学生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者,由学校批准,可以休学。休学次数和期限由学校规定。

第二十四条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第二十五条 休学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休学学生患病,其医疗费按学校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当于学期开学前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第五节退 学

第二十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六)本人申请退学的。

第二十八条 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退学的本专科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退学的研究生,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没有聘用单位的,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条 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参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办理。

第六节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三十一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三十三条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

第三十四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该专业辅修要求者,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学校不得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当予以追回并寺艮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三十九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第四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四十条 学校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四十一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四十二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四十四条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四十五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月良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四十七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应当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四十八条 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五十条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一条 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可以采取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者其他荣誉称号、颁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五十二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第五十三条 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五十六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十七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五十八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对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六十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六十一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二条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第六十三条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第六十四条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六十五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对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六十八条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指导、检查和督促本地区高等学校实施学生管理。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教学C1995]4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篇: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精神,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0〕45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高考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考评与选拔有效结合,逐步实现旧高考模式与新课改后高考模式的平稳过渡。

二、基本原则

从省情实际出发,坚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坚持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改革与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相配套的科学、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多样化的选拔录取机制,推进新旧高考模式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三、考试与管理

(一)考试模式。

考试采取“3+理科综合”和“3+文科综合”的国家统一考试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

(二)试题命制与考试内容。

1.试题命制。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考试说明》为依据。

2.考试内容。

各科目考试均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为主要内容。其中,选修模块的考试内容限定在《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I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甘教基〔2011〕27号)规定的限选模块范围内(详见附件)。

(三)卷面分值与考试时间。

各科目考试成绩均以原始分数呈现,卷面总分值为750分。

1.语文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数学科目(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卷面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外语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其中听力分值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文科综合科目卷面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科目试题的卷面分值均为100分。

5.理科综合科目卷面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科目试题的卷面分值分别为110分、100分、90分。

(四)试卷结构。

各科目考试试卷按结构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考生必须全部作答,选考题采取超量给题、限量答题的组卷方式供考生选做。外语、思想政治科目试卷无选考题。

(五)考试类别与科目设置。

1.用汉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类别和科目设置。

(1)文史类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

(2)理工类考试科目: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综合。

(3)体育类(文/理)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体育专业术科。

(4)艺术类(文/理)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术科。

2.用藏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类别和科目设置。

(1)藏文民语类中以藏语文字答卷的“民考民”考生考试科目:藏语文、藏数学(文/理)、藏文综/藏理综、汉语文、英语。

藏语文科目使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命制的藏文试题,藏数学(文/理)和藏文综/藏理综试卷使用全国统考的翻译卷,汉语文科目和英语科目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试卷。

(2)藏文民语类中以汉语文字答卷的“民考汉”考生考试科目:语文、数学(文/理)、文综/理综、“加试藏语文”、英语。

语文、数学(文/理)、文综/理综、英语科目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试卷,“加试藏语文”为自命题。

3.用蒙古语和哈萨克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类别和科目设置。

用蒙古语和哈萨克语文字答卷的考试科目分别参照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应民语类考试科目设置办法,具体事宜由省招生机构另行安排。

(六)外语考试科目。

国家统考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七)相关专业术科考(测)试。

1.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由省招生机构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或高校单独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

2.报考外语相关专业的考生,须按高校要求参加省招生机构组织的口语测试;

3.报考建筑类等特殊专业的考生,须按高校要求参加省招生机构组织的徒手画科目测试;

4.报考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特殊专业的考生以及高水平运动员,须按要求参加高校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课考试。

四、评价机制与选拔

(一)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

1.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内容。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由高中学校真实客观地记录所有高中学生高中三年发展状况和综合素质。从2010年入学的我省高一年级新生开始,逐步建立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基础素质评价结果和学校三年总评。

2.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管理。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各高中学校负责组织实施。高中学校按照《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0〕68号)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0〕45号)要求,客观填写学生基础素质和学校三年总评等内容。

(2)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按照《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教基〔2011〕47号)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其中,民语类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3.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来源。

(1)应届考生。应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由各高中学校填写,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统一制成电子版,再由省级招生机构汇总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信息后,制成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录取时供高校参考。

(2)往届考生。2013年以前毕业的往届生参加高考,须提供其所在村(社区)出具的无不良记录证明和所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普通高中会考成绩等材料,作为综合素质报告中的评价内容,再由省招生机构汇总考生其他信息后,制成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录取时供高校参考。

(3)社会考生。社会考生参加高考,须提供其所在村(社区)出具的无不良记录证明等材料,作为考生综合素质报告中的评价内容,再由省招生机构汇总考生其他信息后,制成完整的考生电子档案,招生录取时供高校参考。

(二)鼓励和支持普通高校招生多元化改革。

1.推进高等学校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择优录取。鼓励招生学校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支持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保送生资格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资格的高校,在我省探索开展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破格录取等录取方式改革。

3.鼓励高水平大学在我省自行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求。

(三)逐步建立省内高职高专学校自主招生制度。

1.鼓励和支持省内高职高专学校试点自主招生。省内高职高专学校可以试点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或抽取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相关学科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自主招生。

2.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高职学校,按当年招生计划的10%进行自主招生,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大招生比例和自主招生学校范围。

3.我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当年毕业学生数的5%—10%比例向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推荐职业技能表现优秀的学生,经高职高专院校测试后录取。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招生机构、普通高校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新课程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省新课程高考改革组织管理工作。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我省新课程高考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认真做好新课程高考改革各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执行本方案,扎实推进高中教育评价机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制度,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管理。要指导高中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建立对高中学生综合评价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督导高中学校新课程改革。

(三)积极落实改革措施。各级招生机构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落实新课程高考改革工作措施,尤其要加强对高考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环节的管理,制订和完善实施细则。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评价和保障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有机结合,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注重过程、多元化的普通高中评价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要将高考的安全性放在的首位,加强对考务工作、录取工作管理,制订完善涵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实施细则,全面深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新课程高考改革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全、平稳、顺利实施。

(四)着力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质量。普通高中学校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课程改革和高考的关系,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衡量办学质量、校长业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营造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要严格按照本方案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切实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要规范操作流程,准确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切实做到评价结果准确可信。

(五)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省内各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选拔趋势和国家招生录取政策,探索符合地区与学校实际的人才选拔录取机制,创新选拔方法,拓宽选拔途径,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建立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高职高专院校要切实加大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逐步形成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为主,高考招生、自主招生和推免生等多元化的选拔模式。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高考改革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立足工作实际和任务分工,深入开展新课程高考改革宣传工作,使公众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理解高考改革意图,知晓改革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确保新课改高考招生工作顺利实施。

附件:普通高考选考内容

附件:

普通高考选考内容

1.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从2类中选择1类作答。

2.数学(文):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考生从3个专题中选择1个作答。

3.数学(理):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考生从3个专题中选择1个作答。

4.外语(英、日、俄):不设选考内容。

5.文科综合:

(1)政治:不设选考内容。

(2)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生从4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6《环境保护》,考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6.理科综合:

(1)物理: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考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2)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从2个模块中选择1个作答。

第五篇: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明

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学历证明书

(研究生)

学生,性别,年月日生,系省市(县)人,经教育部批准录取,于年月入本校学院(中心)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学制年。若符合本校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及授位条件,该生将于年 月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特此证明

所在学院(中心)盖章学校(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下载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 一 经过多年的起草修改,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5年3月25日以教育部部长令第21号颁布。 我国原有的《普......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定稿)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1990年1月20日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990)

    中消协点评“2004十大不平等格式条款”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为了促进被点评问题的有效解决,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31日对“2004年度十大不平等格式条款”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专业)的设置与管理,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

    大学体育教学革新的思考论文

    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上的课时数很少,并且体育老师对高校体育教学不是很重视,此外还有教学设施及手段比落后,并且体育教学的内容......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公布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公布 记者10月22日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已正式印发,将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我省此次出台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