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始祖的造句
【注音】: shi zu
始祖解释
【意思】:(1)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2)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3)指原始的(动物):~鸟。
始祖造句:
1、他们发现,扁盘动物是离一切动物始祖位置最接近的活着的生物。
2、我们对灵长类的远支研究得越多,我们就对它们的始祖了解越多。
3、这样就有效地在这些模型之间创建了一个始祖关系,它们似乎都是直接从一个到另一个这样演化而来的。
4、这项技术曾经被认为是在现代人类始祖离开非洲、定居欧亚很久之后才发明的。
5、某一位科学家说,人类受到使劲地盯视时会感到紧张,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人类的生活学上的始祖身上:在类人猿中间,瞪着眼睛盯着看,就意味着要侵犯和要敌对。
6、在陕西,八千多中华儿女聚集在黄帝陵前,共同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7、它将怎样改变我们对鸟类始祖的看法呢?
8、它们的始祖,那就是说一株大枞树,原是树林里一株又大又老的树。这些柴火每一根就是它身上的一块碎片。
9、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是以东人在所得为业的地上,按着他们的住处,所有的族长都是以东人的始祖以扫的后代。
10、对舍尔来说,这种成功苦乐参半。他出生在巴黎,但是,他的生物塑料业“始祖”的声誉是在美国确定的,而不是在他自己的家乡。
11、但所有这些书的始祖,其实是一部1903年由俄国人出版的、名为《锡安长老会纪要》的伪书。1905年,日本人在击败沙皇的军队后,发现了它。
12、理查德·赖特,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始祖成员,与癌症斗争后于昨天逝世,享年65岁,他的发言人宣布。
13、以简洁的方式说话,你应该期望终生制军人、飞行员更加像始祖而不是阴谋论者。
14、自这个发现以后,科学家们又挖掘出其他35个始祖地人猿的骨骸。
15、据《圣经》记载,亚当是人类始祖。
16、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
17、黄帝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始祖。
18、因为东巴什罗是纳西族东巴始祖,所以从事祭祀活动和掌握纳西经书的人都是东巴什罗的弟子。
19、事实上,这个现代美加地区“美式足球”的始祖,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有组织的争吵,而不像是遵循复杂规则、讲究高度技巧的运动。
20、五龙神内涵构架:是汉民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女娲。
21、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诸如始祖鸟类的史前生物使得Dixon的野兽观测采用的解剖方法看起来是保守的。
22、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
23、这个谬论是所有谬论的始祖。
24、Chivers研究了现代步枪的始祖:卡拉什尼科夫47,也就是AK47——分析了它如何改变了战争。
25、如果神没有创造罪,我们的始祖又怎能选择犯罪呢?
第二篇:河南新郑始祖山导游词
当浩瀚的、永恒轮回的宇宙把古老的地球推到人类文明的童年。或许就在五千年前的今天,人文始祖黄帝轩辕,就诞生在昆仑山东南终端的具茨山下、姬水河边。倘若你是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何不随我踏着尘封的岁月,穿破时空的云烟,去追溯华夏的根源。东方大帝的传奇故事,就演义在大河两岸那辽阔的中原。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将同天并老,亘古不灭。———题记(公孙涵)
始祖山,全名“具茨山”,曾见于《山海经》,具者,双手持贝;茨者,茅草结屋。说明这里很早就是先民繁衍生息,肇造文明的地方。以具茨山为中心,方圆50平方公里有数十处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址,是一个非常集中的黄帝文化区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而具茨山主峰,酷似炎黄二帝自然塑像,虽经五千年历史沧桑,但仍依稀可见,雄视东方。为此,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于1996年10月,经过半年多的大量工作,在新郑政府的配合支持下,由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申报,经河南省民政厅地名办公室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将具茨山主峰命名为“始祖山”。
始祖山的命名不仅继续保持了具茨山原名,而且使它从千百万自然山川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世界三座“人文山”,即:“美国有个总统山,埃及有个金字塔,中原有座始祖山”,不仅释放了具茨山的精气魂和文化底蕴,而且便于让炎黄子孙认同、寻根、拜祖、朝圣,便于世界进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促进。
具茨山中有黑龙潭、白龙潭、黄龙潭等水源瀑布,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当人们仰望具茨山主峰东侧之颠,便发现其山石结构酷似炎黄二位始祖正襟危坐,威仪英武,君临中原大地,气派十分雄伟。大自然的创造,鬼斧神工,增添了具茨山主峰的神奇色彩。民间出于对炎黄二帝的无比崇敬之情,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都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上山朝拜揽胜,祈祷年丰人寿,国泰民安,代代相传,香火不断。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丰碑
轩辕黄帝被中华民族千古传颂,悠远的且不说,仅以毛*东同志和孙*山先生的祭文为例。毛*东同志祭黄帝文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黄帝作为我们的“赫赫始祖”,肇开如此恢弘的中华文明的先河,是“跳跃”于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孙中山先生题祭黄帝则云:“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是因为———
黄帝建树了叱咤风云的“开国伟业”,并初奠国家雏形。黄帝其时,漫无统纪的诸多部落逐渐演变为几个大的部落联盟。经败炎帝、杀蚩尤等大战,黄帝一跃而为中原最高部落首领,便立志一统天下。《管子·地数》有载:“皇(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山之见其荣者,群谨封而祭之。”黄帝兼并群雄后,将“四海之内,分为万国”,旋画野分州:命工匠营建国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二为州,共划九州。各州自守其土,互不相侵。黄帝定都有熊,整饬内治,巡视四方,设置官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致力发明创造。首次解决先民衣食住行生活大计。命嫘祖、嫫母育蚕、制丝、织帛、绩麻。以制衣御寒;教民种植五谷,驯养家畜家禽;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发明杵臼、釜灶、沙甑等炊具,以司熟食;倡导建房舍、营殡葬、结束野居、无葬;命邑夷制大辂(车)以为法驾;命共鼓化弧刳木为舟楫,以济大川……开创科技文化发明之纪元———研造军用指南车;同风后研制兵法;发明采铜冶金术;命史官仓颉造字;命伶造律吕;命荣猿铸十二钟;命大容作咸池之乐;命隶首兴算数。还命羲和、常仪、臾区观研天象;命容成定历法;命大桡探五行,做甲子;与歧伯相研作《内经》;命俞跗、雷公究息脉;命巫彭、桐君处方药……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第三篇:始祖山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团队精神的体现与坚忍不拔的毅力
——始祖山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
兴华中学8(5)班 张汉青
12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也是较寒冷的一个月。在这个平凡的月份里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就是我们的始祖山拓展训练。在基地里,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开心;一起悲伤。忘不了玩背摔时同学们一起努力拼搏,相互信任的场景;忘不了攀爬毕业墙时那些当人梯以及在上面拉的同学们一个个的笑脸,他们那被磨破的双手以及肩膀上的伤痕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忘不了高空拓展训练时同学们挑战自我,永不言败的场景。除了这些,三天的回忆还有很多很多......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攀爬毕业墙时的场景。
在此之前,已经听说过往届许多师哥师姐攀爬时的可怕情景:大家争先恐后的向上攀爬,但由于墙壁十分光滑以及大家没有团队精神,导致全盘皆输;在合作过程中由于一部分人意志力不坚定,延误了时间;甚至一部分人还因此受伤……虽然这只是听说,但是却在我心里留下一个可怕的阴影。当听到去始祖山的消息后,我最担心的就是毕业墙。我担心我会失败,担心会有人受伤,还担心我们的信心会受到打击。这一切最令人担心的是12月6日上午的中空拓展训练,但是当这件是真正让我们碰上时却是那么令人感动。由于背摔过程中大家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友谊,所以当教官刚刚说到爬毕业墙时,我们都十分起劲。好景不长,我们真正去看到它时,它静静地笔直地立在那里,它是那么的威严,墙上十分光滑,没有任何可以借助攀爬的东西,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从激动变得有点沮丧。严肃的教官在对我们鼓励讲解中,让我们的心情稍稍有了一点释怀。但是,计划总有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教官认真地说攀爬时间只有30分钟时,我们有些吓傻了,但是我从大家的脸上没有看到一丝退缩。和往届学生一样,我们第一次爬的时候,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只是一味的让肌肉男纪世豪和田明亚等人先上去,却忘了团队精神,所以第一次我们失败了。教官提醒我们要团队合作,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第二次我们先搭了一个人梯,让一些身强力壮的人上去。第一个人是最难上去的,所以我们让肌肉男纪世豪先上去,下面的人梯很努力地推他上去,周围的同学大声助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了第一个上去的人。时间飞一般地流逝,眼看着已经上去了6、7个人,有人提议搭第二个人梯。这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义无反顾地蹲在墙下,我们的手贴在光滑的墙壁上,由于当时接近中午,并且墙壁实在太光滑了,我的手出了很多手汗,好几次都差点滑下来,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有一个信念在鼓励着我: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一定不能放弃,千万要坚持下来。有一些女生心存疑惑,不敢踩在我们的肩膀上,但是在教官的鼓励下,超越了自己的极限。王馨宇踩在我的腿上,一阵仿佛钻心的疼痛涌上来,接着右脚向右垮了一步踩在那位同学的左肩上,当时我瞥了一眼,他的额头上挂满了汗珠,脸上一脸严肃和略微的一丝难受,但是却没有抱怨一声。甚至当时有一名女生踩在我的胳膊上,尽管我知道她踩错了地方,但是为了大局,我没有吭声,而是尽最大努力把她拖上去。最危险也是最困难的是其中一个男生有点胖,当他踩在我的肩膀时,仿佛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压在我的身体上,我的身体渐渐支撑不住,我快要倒下的时候,身后传来了许多鼓励的声音;5中队加油,5中队加油,5中队加油……在同学们的鼓励声中,终于将他送上去了。轮到我的时候,我的心里打了一个寒噤,但是我不假思索地踩在了同学的身上,我艰难地向上面的同学们伸出了手,好几次都没有抓到,在第6次失败后,第7次我终于抓到了同学的手,他们用最大的力量将我拖了上去……当剩下最后一个施彦淳时,又有一个麻烦,下面没有人梯了,我们只好将田明亚的下半身悬挂在半空中,让施彦淳抓住,上面的人使出吃奶的力气去用劲拉他。再尝试了多次之后,当施彦淳被拉上来的时候,上面和下面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以及掌声。教官那严厉的声音打破了激动人心的欢呼声。我们在毕业墙下站成4路队。教官让彼此与旁边的人紧紧地拉着手,我左边握着尹泽仟的手,右边紧紧地拉着吴睿凡的手,闭上了眼睛。教官开始对刚才的情况做了点评。刚开始我就听见一些零星的抽噎声,我以为是自己听到了幻觉。可是当教官讲的越发深刻时,我发现我的鼻子很酸,就像吸进了海水一样,有一些晶莹的液体湿润了眼眶。我试着睁开了眼睛,可是很快双眼模糊,于是我又闭上了眼睛。当教官谈到友情及那些当人梯的伙伴时,那些晶莹的液体一下从眼角流出,很热,顺着面颊一滴一地打在了水泥地上,我也开始抽噎。当教官谈到父母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豆大的泪珠从眼睛里全部涌出。最后,教官用语重心长的话语结束了总结,我擦干了眼泪,睁开了双眼。不是因为我懦弱,而是被纯真的友情以及团队精神所打动。如果没有那么多人为5班加油,没有大家一起努力攀爬,很难说这次会不会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教官对我们说我们这次用时23分51秒,并且她还希望我们能永远记住这个数字……
是啊,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如果没有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拼搏的行动,以及我们的那份纯真的友情,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三天的训练是短暂的,可是留给我们的记忆是永久的,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有些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遗忘,可是有些东西却永远也不会消失,而是永远记在了我们的心里!
第四篇:中华文明始祖黄帝来自古巴比伦
中华文明始祖黄帝来自古巴比伦?多位民国大家赞同
2016年06月29日 09:12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李路
核心提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看来,并非贬低中国文明,而是可以阐明中国并不在种族上劣于西人,并通过黄帝率部迁徙的艰辛故事,提振彼时国人心气,强化民族自豪与自信。这正是蒋智由所谓“讲明吾种之渊源,以团结吾同胞之气谊,使不敢自惭其祖宗,而陷其种族于劣败之列焉”。
章太炎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李路,原题:中国人种起源于中亚?章太炎、刘师培、宋教仁为何都赞同
1915年,袁世凯执掌民国政府期间,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民国国歌,词曰:“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捐让开尧天,亿万年。”其中,“华胄从来昆仑巅”一语源出晚清民国时关于中国人种起源的一桩公案。而这桩公案的始作俑者,便是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以及他所主张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拉克伯里的中国文明起源故事 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1844-1894)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幼年随当工厂主的父亲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间,拉克伯里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并接受了中国古代经籍的教育。1870年,拉克伯里前往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任教。期间,他主编了一份名为《巴比伦与东方纪事》(BabylonianandOriental-record)的杂志,并先后出版《古巴比伦文字及其中国起源》(TheoldBabyloniancharactereandtheirChinesederivatives)、《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WesternOriginoftheEarlyChinesecivilization)等著作。
1894年,拉克伯里出版《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故事:
“公元前2282年,两河流域的国王Nakhunte率领巴克族(Baktribes)从迦勒底亚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其中Nakhunte又作NaiHwangti,即黄帝之谓,巴克族则为“百姓”(BakSing)转音。在拉克伯里笔下,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被说成来自古巴比伦,而中华民族也成了“外来户”。这便是曾在近代中国风行一时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拉克伯里在书中共列举出中国早期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间近百种类同之处。其中主要包括:
(1)天文历法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中国人皆采用太阳历纪年法,置闰月,一年分四季、12月、24节气,并以12年为一循环、60年为一纪(甲子)。此外,关于“天”的形状的描述、对慧星的称呼、以金木水火土为五日累积法和天干地支的用法等也相同。
(2)科技发明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中国人都能摩擦取火、开沟造运河、种植小麦、锻造金属、利用粘土造瓦、制造兽皮舟油皮舟以及使用战车等。
(3)语言文字方面,拉克伯里认为《易经》中的八卦就是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变形。他认为所谓“卦”者,就是中国的一种古文字,因为字简而事繁,故于一字中包含多种意义,后代人遂以为“八卦”寓含天地万物之理。而《易经》实质是古文字字典。
(4)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与中国人都实行帝王独裁政治,置天官,以右为尊。此外,两个文明在“四表”、“四海”、“四岳”、“十二牧”、“黔首”、“中国”、“上帝”等概念的使用方面也有相同之处。
(5)历史传说方面,中国古代关于大洪水泛滥的传说、神农氏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以及半鱼半人形巨人的传说等,在古巴比伦也都能找到类似的记载。“盖西来说之成定论也久已”
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很早就注意到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西来说”。1895年,宋恕在《六字课斋津谈》中就写到:“西人谓世有文字始于亚洲之非尼西人,又谓巴比伦字最类中国字,《易》之‘乾’,‘坤’,乃巴比伦呼‘天’、‘地’之转音。《尔雅》所载干支别名亦然,疑中国之学传自巴比伦。”不过,这一学说当时并未受到国人重视,直到日本学者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出版《支那文明史》一书传入,才再次点燃中国思想界。
1900年6月,日本学者白河次郎、国府种德合著的《支那文明史》出版。该书用专章介绍《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对拉氏所主张的黄帝来自巴比伦、中国文字来自楔形文字、中国文明与巴比伦文明的诸种相似之处等内容进行推介。该书在日本出版后不久,便引起了东京与上海两地中国知识人的关注。然而,在中国思想界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不是这本书的各大译本,而是蒋智由在《中国人种考》中对该书的转述。
1903-1904年,《中国人种考》在《新民丛报》上连载,以精炼的文字对拉氏书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观点予以概括推介。后世之人论及拉氏学说在中国的流传时,多以蒋氏之文为肇始。缪凤林在《中华民族西来辨》一文中梳理称:“蒋智由氏(观云)著《中国人种考》,主旨在即证明拉克伯里之说,顾以证据不充,犹悬而未断。至刘师培著《思祖国篇》、《华夏篇》、《国土原始论》、《历史教科书》等,于谦著《中国人种从来考》、《穆天子传地理考证》”等,矜其淹博,东牵西扯,曲说朋附,于是一般讲述历史、编纂地理者,大率奉为圭臬,间有一二持反对论调者,亦未能动人观听。盖西来说之成定论也久已。”
从缪氏之文大抵可见彼时拉克伯里“中国人种西来说”的风行。而刘师培、于谦也被缪凤林列为晚清与民国推行拉氏学说的主力。
1903-1906年间,刘师培对拉氏学说鼓吹甚力,更是将其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之中:“西人之称汉族也,称为巴枯民族,而中国古籍亦以盘古为创世之君。盘古为巴枯一音之转。盖盘古为中国首出之君,即以种名为君名耳。„„据西人拉克伯里所著《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论》谓:巴克即百姓,黄帝即巴克民族之酋长,神农即巴庇伦之莎公,仓颉即但克,巴克本该地首府之名。”
章太炎也曾是拉氏学说的服膺者。他在1904年出版的《訄书》重订本《序种姓》篇中写到:“方夏之族,自科派利考见石刻,订其出于加尔特亚;东逾葱岭,与九黎三苗战,始自大皞;至禹然后得其志。征之六艺传记,盖近密合矣。其后人文盛,自为一族,与加尔特亚渐别。”其中科派利即指拉克伯里,而加尔特亚则为巴比伦之谓。
“黄白之异,皆为有德慧术知之氓” 章太炎、刘师培皆享国学大师之名,以宣扬国粹知名,何以会接受拉氏学说,将中华文明的源流溯于中亚?个中原因,颇值玩味。
一方面,诚如方豪先生在《中西交通史》中所言:“此说最受清末民初中国学人之欢迎,以当时反满之情绪甚高,汉族西来之说,可为汉族不同于满族之佐证。”彼时国粹学派多与革命党人关联颇深,“中国人种西来”之说确有助于其宣扬排满之论。
回顾当时语境,拉氏学说确实颇受革命党人重视。陶成章在撰于1904年的《中华民族权力消长史》中节录了《支那文明史》中介绍拉克伯里学说的部分内容,并用中国典籍进一步予以佐证。他指出:“据拉克伯里氏谓奈亨台王率巴克民族东徙,从土耳其斯坦经喀什噶尔,沿塔里木河达于昆仑山脉之东方,而入宅于中原,其说之果是与否,虽不可得而知,以今考之,我族祖先既留陈迹于昆仑之间,则由中亚迁入东亚,固已确凿不误。由中亚迁入东亚,既已确凿不误,则其由西亚以达中亚,由中亚以达东亚者,亦可因是而类推矣。”
宋教仁也颇为赞成“中国人种西来”的学说。1906年,他在日记中写到:“余久疑中国六十甲子之名皆由西方而来,盖西方亚细亚各国或原有似于甲子之神话的记号或名目,及汉族东来亦仍用之。中国古史载三皇时代之天干、地支之名号,或有二字者,或有三字者,而且绝无意义可释,竟若后世翻译梵书之‘波罗密’、‘般若’、‘苦提’等语,余以为此我族初到东时所口传记号之音,或仍沿用西方文字之音故也。”不过他对拉氏之说似乎还未确信,在评说《中国人种考》时,认为其“不免失之支蔓”。
除了排满的角度,“中国人种西来说”盛行还在于国人求立身于世界之林的愿景。晚清之际,中西间竞争中国已处下风,种族上的白优黄劣之论颇为盛行。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国民之品格》一文中的观察:“昔之浴我文化者,今乃诋为野蛮半化矣。昔之慑我强盛者,今乃诋为东方病夫矣„„曩之侮以空言者,今且侮以实事,肆意凌辱,咄咄逼人;彼白人之视我,曾埃及、印度诸国之不若。”而在“中国人种西来说”中,中西人种源出一处,在中国知识分子眼中,这自然抹平了中西优劣之别。故而,才有章太炎在《原人》一文中所表示的:“如欧、美者,则越海而皆为中国。其与吾华夏,黄白之异,而皆为有德慧术知之氓。”
基于此,拉氏之说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看来,并非贬低中国文明,而是可以阐明中国并不在种族上劣于西人,并通过黄帝率部迁徙的艰辛故事,提振彼时国人心气,强化民族自豪与自信。这正是蒋智由所谓“讲明吾种之渊源,以团结吾同胞之气谊,使不敢自惭其祖宗,而陷其种族于劣败之列焉”。
“羌无确证,不足成为信献”
及至1920年代,随着中国考古学科的建立,一系列考古挖掘使得中国史前文化渐渐为人们所知晓,也使得拉克伯里的观点难以立足。梁启超曾是“中国人种西来说”的赞同者,他在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中指出:“黄帝起于昆仑之墟,即自帕米尔高原,东形而入中国,栖于黄河沿岸,次第蕃殖于四方。”但新的考古发现使他改变了观点。他在1922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二十多年前,有人在长城以北发现了石器时代的人骨,近来又在河南地方发现了二十多万年前陶器和人骨,也是石器时代的东西。因此,至少在五万年前,河南已有人类,是无可怀疑的。”据此,梁启超认为拉克伯里提出的汉族在公元前23世纪左右从西亚迁来的说法缺乏根据。
同时,五四以来的“疑古”思潮也使得之前宣扬“中国人种西来说”的学者所依据的古代文献变得多不可取。如朱逖先在《文字学上之中国人种观察》一文中说:“晚近言汉族西来者,大都取证于汉魏以来之纬书神话,一二欧人亦都接近此辈,妄相附会,驯至积学之士,亦震其新奇,从而附和之。”
至于拉克伯里所提出的中国早期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的相似之处,也遭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批驳。缪凤林在《中华民族西来辨》中指出,史前环境中各民族的初始活动相似很正常,并不能作为承袭的依据。
柳诒徵也曾在在《自立与他立》一种中表示拉氏之说“羌无确证,不足成为信献”。之后,他进一步指出拉氏笔下中国与古巴比伦文明之间的相似之处其实颇多错误,如所谓八卦图画与楔形文字相同之论便无根据。在《中国文化史》中,柳诒徵对二者进行区别:“一则有横无纵,而数止于三,一则纵横兼备,而笔画亦无定数,则无论年代不合,虽至愚浅之人,亦可知其不类也。”
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西来说”经民国诸多知识分子的批判,已难以再引起国人的认同,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回望晚清民国知识分子对拉氏学说的宣扬与批驳,学理上的考量尚在其次,更多的是源于近代民族主义兴起背景下对中西文明关系的思考。
于今观之,现代生物学对人类起源的最初地点是非洲这一论断普遍是接受和认同的。而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将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不断前推。或许今人对“中国人种西来说”的审视也不应再继续囿于民族主义的范式,而应以更加广大的胸怀与视野去思考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杨思信:《拉克伯里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反响》,《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
李帆:《民族主义与国际认同之间——以刘师培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为例》,《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李帆:《西方近代民族观念和“华夷之辨”的交汇——再论刘师培对拉克伯里“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的接受与阐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李帆:《人种与文明: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学说传入中国后的若干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
孙江:《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在东亚的传布与文本之比较》,《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
第五篇:轩辕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首先,黄帝既非神话中人物,也非历史传说中人物,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诚然,在中国,确有以神话充作历史的现象,如开天辟地、神通广大,死后身体又变为日月星辰,江河草木的“盘占氏”,以及用黄泥巴造人类的“女娲氏”,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回事。自轩辕黄帝起,少暤、颛顼、帝喾、帝挚、唐尧、虞舜、大禹„„这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真实历史人物。
其次,中华民族尊轩辕黄帝为祖而自称其子孙后代,并不是哪一个个人提出的,也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而是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形成的,是从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一开始,就以创建国家的始祖崇拜、祭祀而沿习下来的。自轩辕黄帝创建国家的最初制度后,历代帝王的祭祖活动就成为国家的最重要大典,称之为“禘”,不称王不为帝者,都没有举行此种重要大典的资格,即所谓“不王不禘”。尊祖、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先的功德,激励后人奋发有为。若以我们的现代用语表述,就是以祭祖的特殊形式进行传统历史教育。所以,自古以来,在国家举行的祭祖大典中,并不是只要是自己的祖宗先人就都进行祭祀,而是以他们之中谁对建国、治国、对人民所做的贡献大小,来决定是否列入祭典而行祭祀的。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世代尊轩辕黄帝为祖先,是以他为有国家之始,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文明是与野蛮相对应而言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世界上哪一个地区和哪一个民族,都曾经经历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尔后才先后过渡到文明时代。文明时代的主要特点,就是允许人们,并且充分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更多地创造和占有社会财富。但却绝不许可用损害他人的手段去获得。既不允许偷,更不允许抢,而是倡导人们讲礼仪、守道德„„这一切,便是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正因为如此,区别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主要标志,就是国家制度的建立。我们说中华民族有着近5000年之久的文明历史,就是以轩辕黄帝始建国家最初形制为始的。
我们的国家,自轩辕黄帝肇造之后,在漫长的历史中,有统一,有分裂,各兄弟民族之间,有时和睦相处,有时也互相翻脸,直至开兵见仗。这样的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中华各民族,若追溯其历史渊源,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为血肉相连的关系。其实中华各兄弟民族是在我国的特定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轩辕黄帝始建的国家制度,他所开创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并不属中华民族中汉、满、蒙、回、藏等任何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我们中华各民族所共有的共同历史,中华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继轩辕黄帝之后,都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尊历史上的轩辕黄帝为文明始祖,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就是国家的认同,历史的认同,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