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寒念
分手的那一夜还下着雪
彼此逆向走过相遇的地点
凄美寒月凋零了我的诺言
脑海浮现相遇情节
又为何再一次泪洒当年
眼泪滑下瞬间
寒雪冰冻思念
离怨已尘封千年
又为何再次出现
你不知道我还爱着你
那段属于我们的回忆
那些一起走过的痕迹
还是那么的清晰
你不知道我还爱着你
一开始只是假装忘记
说了那么多煽情话语
只为了掩饰心中那片孤寂
曾经拥有的那些甜蜜
回想起来那么的致命
那些专属的回忆
让它循环播放下去
相恋时说过的不离不弃
或许只是触景诉情
海誓山盟的意义
也不过是分手后有个标志性回忆
第二篇:潇寒诗歌
祈求,上帝
我祈求上帝,乞求宇宙中的神,阔大的天地间,还有着阳光与人类,阳光照耀着大地,大地养育着人类,人类又扑捉着太阳升起每一天的那种光迹,我请求上帝,乞求神灵,多一点关爱给人类,我请求,我宁可死去,期待着,下一个清晨,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已死去的我,盼望着,下个清晨的另一秒,掩埋我身体的人,我想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去伤悲,不要因为我的离去再去哭泣,我乞求,上帝,能原谅这些无罪的人类,我愿意用我的的身躯换回那些人类,我宁愿肉体被鹰吞噬,骨架被风雨雷电鞭打,我也不想除了我,其他的人成为罪人,我祈求,上帝!
第三篇:秋夜念诗歌
秋垂暮
冷月钩
望断天涯路
期待一帘雨烟
谁将诗心词骨流年贯穿
情愫如水流
期待一树荫柔
谁悲残风卷叶夜寒深秋
铺一卷素笺
画一幅
霜林枫叶尽染
烛影摇红独寒
断桥黄花
人去谁依旧
写满你的名字
深深浅浅
让一笺浓墨
随秋风狂舞
沾染一场迷离
落一份眷恋
彻悟一世良缘
藏在背后
不让你看见
然
一地泛黄斜阳尽染
一片霜红枫叶漫卷
流年如水
不知流向了你的彼岸
幽幽怨怨
是否缠绵了你的心间
可
痴情百绕千转
捆绑了跳动的心田
相思的红豆被枫红染满
无限祈盼的一身疲倦
在今夜
懒懒无眠
所有的语言
装满一叶扁舟
载去所有的思念
第四篇:念诗歌欣赏
一个年过了又是一年、
时光渐渐洗去了热闹的气息、我回到家总会感到莫名的空旷、心里好像一直在下着没停的大雪、我总以为可以掌控自己、掌控许多未知的秘密、却没发现、周围的一切早已变了样子、我曾等待过的爱人、如今的你是否已经离去、我记得的那场大雪、最后只掩埋了我们的足迹、我曾等待过的爱人、如今的你是否还会回忆、我还总是陷入过去、偶尔伤悲难以入睡到天明、转眼曾经岁月已过去、那么多的酸甜苦辣也已忘记、生活里没有奇迹还是旧的样子、我们还是挣扎着在这大大的世界、耳边依旧是争吵的声音、现实也还是那么沉重、我也还是、像曾经的叶子漂浮在海里、我曾祈祷过的明天、如今能否让我看到阳光、我当初总以为前行、一切就都会变好迎来希望、我曾祈祷过的明天、如今都已变成什么模样、我当初总以为坚持、再颠簸的路也会拥有大道、我总是那样地渴望、渴望这阴沉的天放得出阳光、我却也总是无力、无力地面对、这变化着的人世沧桑、
第五篇:《寒闺怨》诗歌赏析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一: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赏析二: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