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

时间:2019-05-15 16:1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

第一篇: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

叶翠婷

李广其人,功有之,过亦有之,在汉代的几百年历史上,他以一种极其微妙的经历存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场,爱士卒,轻权贵,骁勇善战精骑射,然,万般才华亦被弃。

人的一生太长,故事却太短,经历太传奇,描述却太平淡。司马子长用几页的字句汇聚他的一生,将英雄辗转指尖,我们仅来得及了解他起起落落的生平,在字里行间感受他鲜血溅沙场,却在朝堂上处处掣肘的无奈,同是保家卫国,部下青云直上,他却因种种缘由官途滞留不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人的命运是自己的奋斗,在一个君主制下,人的命运是上位者的爱才之心,在一个复杂的官僚机构下,人的命运是关系的错综复杂,李广得以以足够高的身份驰骋沙场,在生命的最后却依旧只能以一个这样的身份自刎谢罪,不过可叹一句:时耶?命耶?史上人物入朝堂,封侯拜相,摆不脱皇室的亲近或疏远,无论是汉室或是任何一个朝代,纵是千古一帝亦有个人喜好,站在人类顶尖的他们,满足的只是大局上的成功与仁爱,他们为人间百姓而忙碌或担忧,却不会至始至终总为某一个人而停留,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有合适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合适的人物在这段故事中粉墨登场,然后让后世反复揣摩。我们慢慢咀嚼历史,品尝历史上的一切带给我们的心酸或感怀,感慨帝王意,不可猜,玩味权臣和英雄们的意气风发,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微笑或苦涩地谢幕,让历史这本书翻过一页又一页,然后终于到了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李广不过是这其中一个,带着他的家族慢慢没落,而岁月后的我们慢慢重温他们的故事和光年,得到点点不知道算不算教训和道理的教训和道理,然后期待这些或许能举一反三在我们如今的世界上演,其实,我们只是多了点故事可说而已。

历史上的功与过,我们仅见九牛一毛,我们从千年后的今天对他们大肆批评或代他们遗憾,不得不有些片面,今天夜晚的月亮或许曾照耀过他们某个孤寂或是得意的夜晚,但是谁又知道今晚的月亮还是不是千年前的那轮圆月。时间在日升日落中流逝,生命在人来人往中换了一代又一代,也许“江湖”流传的故事很美,但我们只是想让历史上的人物与故事来为我们的没有道理的生活增添道理,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罢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要告诉李广,只是望和他共饮一壶酒,一祝沙场骋驰,壮志难掩,二敬心系山河,暮年辗转,三四似见,月下独酌,愁绪难挽,五念含恨终了,一生望断,六感后世难忘,书中重演,七八唯愿,世间再见,无忌从前。

第二篇: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对李广大加赞扬、推崇备至,认为李广武艺高超、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同时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并且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不愧为一代名将。此外,作者还笔端含情,对李广一生未能封侯并且最终含冤而死的悲剧命运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了对当权者的愤慨。

司马迁由于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说了几句公道话而惨遭宫刑之耻,所以他在写作《李将军列传》时自然带上了个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一方面是为自己与李广一家的不幸命运感到不平,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李广的赞扬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作为一名史官,他无力与手握重权的汉武帝在现实中抗争,只能通过自己的笔在史书中倾诉自己的悲愤之情,成就“无韵之《离骚》”,让后人去评判是非。因此,我们在读《李将军列传》时就要注意到作者的这种倾向性,对李广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我们自己冷静客观的评价与思考。

首先,笔者认为李广本人是一位将才,而不是一位帅才。李广确实武艺高强,特别是他善射,司马迁对此不厌其详地做了精心描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广就是一名能总揽全局,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统帅。一是李广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名守卫上郡的太守,也就是一个重要边郡的最高军事统帅,最重要的职责是统筹调度全郡的士兵,守卫好边境的领土,而不是自己逞强好能,亲自领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雕手。二是李广也缺乏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即使是杀死了这三个匈奴射雕手,对整个战局也是毫无影响,并没有战略上的好处。可是,如果李广因此而被敌人杀死或生擒,无疑是汉军战略上的重大失败。李广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追杀几个于战局毫无重要性的匈奴射雕手的举动,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鲁莽之举。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广有逞强好能之嫌,而这恰恰是一位军事统帅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其次,李广缺乏一位帅才应有的胸怀。比如,一次李广

打猎途经霸陵亭,霸陵尉由于喝醉了而禁止李广通行,并说

出了“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这样有伤李广自尊的话,最后还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后来李广对

此怀恨在心,在任右北平太守后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结

果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件事从开始来看固然是霸陵尉不

对,特别是他不应说出刺激李广的话。可是,霸陵尉毕竟是

喝醉后犯下的过错,况且他只是一个小官吏,而李广作为一

个大将军,理应有宽容他的胸怀,即便是要惩罚他,也不至

于将他杀死。在这一点上,李广就明显比不上韩信。作为一

名军事统帅,应该有宽广的心胸和容人的雅量,如果睚眦必

报,则难成大事。

再次,李广性格上也有残忍的一面,这也会影响他成为

一位优秀的统帅。比如杀八百降卒事件。李广在当陇西太守的时候,羌人有一次反叛,他就诱骗羌人投降。羌人共有八

百多人投降,可李广却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

兵不厌诈,李广兵不血刃就诱敌来降,这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实现了既定的军事目标后,他却

将降卒杀害。从道义上来讲,这无疑是非常残忍的。不杀降

卒是古代战争中应当遵守的基本的道义原则,李广作为一名

汉军的高级将领,自然要遵守。可李广却用欺诈的手段公然

违背这一原则,理应受到谴责。即使从作战的实际需要来看,李广这样做也是很不聪明的。因为当敌人投降后,你的作战

目的已经达到,将降卒杀死毫无意义。可是,你杀降卒的名 声一旦传出去,今后却很难诱降敌人。

李广未得重用,除了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外,也与当时 军功制度的不合理有关。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无数,却几乎 很少成为军队的主力与前锋,往往作为诱饵去分散敌人的兵 力,以掩护主力部队的进攻。汉武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 为李广历仕三朝,匈奴人十分重视他。每次作战的时候,匈 奴都将李广领兵的这一路作为防范的重点。而且汉武帝也知 道李广是一位优秀的将才,而不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帅才,所以不能让他成为统领全军的主将。汉武帝这样安排应当说 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是汉朝的军功制度,汉朝以斩杀敌人 首级的多少作为立功封侯的标准。这对李广极不公平。李广 作为牵敌的诱饵,以寡击众,自然不能斩杀很多敌人的首级。可是他在战役中却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掩护了主力的进攻,保证了战争的全局,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功劳并不比主 将少,绝对有资格封侯。因此,汉朝这种纯粹以歼敌多少作 为军功的标准的制度是值得检讨的。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天 考核干部的政绩时不能单纯以GDP挂帅,而应综合当地的环 境状况、资源利用率以及社会的和谐程度等多种指标,这样 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是科学发展。

总之,司马迁出于个人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美化了李 广。李广个人确实武艺高强,身先士卒,爱兵如子,是一名 优秀的将才,深受士卒爱戴。可是,他的性格上却有很多缺 陷,而且缺少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难当大任,他的悲剧在 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他个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我们在阅读 《李将军列传》的过程中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⑧⑩

第三篇:《史记》选读教案 李将军列传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

(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

第四篇:读《史记-货殖列传》有感

商业经济之于社会的重要性

——读《史记·货殖列传有感》

经历了多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史记,我们应该已经是是相当熟悉的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时间断限,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为三千年。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是中国两千年来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其开创性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学术上来看,他开创了史书绝撰的全新领域;其次,《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第三,《史记》的语言通俗流畅,文笔生动优美,言人状物,栩栩如生,不仅是优秀的历史作品,也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清代学者赵翼说:“自此例一定,历代史学者遂不能出其范围。”其后代的二十三部正史,都以纪传体写成,便是例证。《史记》中表现出了司马迁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如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五行、神仙方土的种种邪说,都有揭露和讽刺。司马迁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兴衰、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他的《平准书》、《货殖列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史料,体现出深刻的经济思想。他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历代君主的是非功过,都显示出他史学思想的光彩。

作为七十篇列传中的一片,《货殖列传》无疑是表现司马迁经济思想,尤其是表现他对工商业问题看法的一篇及其卓越、及其精彩的文字。《货殖列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总结了历代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并未许多卓越的工商业者立了传。是研究汉代经济问题的重要历史文献。

通篇观之,不难发现《货值列传》的文章布局十分的清晰、紧凑。整篇列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段从理论上分析阐述了商业发展、商人的出现,以及人们追求财务的现象,都是事势。事理之必然,以破儒、道、法诸家以及秦汉治者对此类问题的荒谬看法;第二段主要记载了先秦著名商人的活动与言论;第三段记载了全国各地的地形、物产、以及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第四段,分析论述了财货对人类活动,对社会等级形成的决定作用,肯定了追求财富乃人性之必然;第五段记载了著名商人的活动情况。

我认为《货殖列传》是不同于《史记》中其他篇章的作品,《货殖列传》的本身并不在于为一个特定的任务开篇立传,而在于对古代经济的述写,在于挑战古代对于商业的“重本抑末”的不公平政策。在文章的开端,作者司马迁就引用《老子》中的言论,并评价说“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可见作者的立论一开篇就是非常明朗的,直接性的表明了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同社会的构想是不显示的,是虚幻的。紧接着在下文中,作者接着论述到“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在这里司马迁充分的肯定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合理性和商业存在的合理性。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司马迁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评价说“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作者引经据典的运用《周书》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指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弱盛衰的基础,“农不出则乏其事,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司马迁认为从事农、工、商、虞这四种行业的人,都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创造者,都是自然形成的,都有其不可辩驳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活动都是上可富国,下可富家的,并且“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又例举了姜太公被封在营丘,通过在营丘发展商品经济,最终使得齐国的经济极为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的齐国“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这与儒家的那种只强调“仁义”,说什么只要国君实行“仁政”,天下百姓就将“无敌于天下”的夸夸其谈,形成鲜明的对比。“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就这样被司马迁在下一句中顺利的抛出,直接表明物质财富的占有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使人不得不叹服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思维严密性和逻辑的强条理性。在第一段的结尾,作者也关注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社会问题,掌握经济权的人可以操纵社会舆论,从而揭穿了统治阶级所标榜的封建道德的虚伪性,又说“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之”,深刻的解释了“道德”对经济的依赖性,可见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重视的商品经济问题是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背景的,是为当时的古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

在有关于先秦著名商人的例举中,有说到“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所以商品经济得以在他的国家良好且迅速的发展,十年之后国家就富起来了,越王用重赏奖励士兵,使士兵冲锋陷阵像渴极了找水喝一样的勇敢自觉,于是很快的灭掉了吴国,并出兵向中原国家示威,最终成了“五霸”中的一霸。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在古代,经济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家军事的强盛,最终促成一个国家的强大。

在范蠡帮句践洗刷了会稽受困的耻辱后,又到了宋国的陶邑,称自己姓朱。他认为陶邑“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然后便再次经商积累家财,但是“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可见他不是只一味的经商,迷恋财富,而是用自己积累起的财富去创造美好的行为,所以文章中说“此所谓富好行其德也”。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富足并不是导致社会道德败坏的不良诱因,而且恰恰相反,通过商业的发展,经济的富足反而成了社会良好道德行为的有力支撑者。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贫穷,即使他的心理有要行善,帮助他人的想法,但由于经济的困窘,最终也只能成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漂亮的幻影而已;但假使他再心怀行善的想法时,同时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那这个想法就能轻而易举的变成现实,而不只只是一个美丽的幻影。

圣贤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跟着孔子学成以后,回到魏国囤积货物做起了买卖,成为了孔子七十多名著名学生中最富裕的一个。作者认为“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可见空有一腔热血的政治抱负,空怀一腹学术知识的孔圣人少了子贡的物质支持也会不得不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困境,这甚至有点现代经济学中所讲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意味了。

从事商业需要的是头脑,是被称作智慧的东西,而不是所谓的狡黠。列传中的白圭说过:“吾治生产,尤伊尹、尚吕之某,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后文的猗顿、乌氏倮、寡妇清因为懂得商业,经济富足,甚至能让天子对他们以礼相待,名闻天下。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社会还是一直在重本抑末的古代社会,不论社会有无正面的承认,经济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影响非常重大。

汉朝建国以后,天下一统,国内取消了各地之间往来的限制,于是商人们积极的活动了起来。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一篇中,不仅对商业经济的合理性、重要性做了详细的阐述,也不仅记录了一些来自于民间的成功的商人事例,更重要的是,在文章中他还对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特产做了较为详尽的描写,这使得这篇列传变得愈发的珍贵,对现在的古代经济研究具有非凡的研究价值。

此篇列传对财货的剖析也一针见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爱钱是人的本性,不用学就会。不管是隐士、是朝臣、是士兵、是赵郑美女、是富家子弟、是渔猎之人、是赌徒、是艺人还是是制造赝品的小人,其目的都是为了生产储存货物,让自己的财产越来越多。对于财货的追求、渴望只不过是正视现实与自己的天性而已,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反之,倒是一种人之常情,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作者除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记录先前的商人事例,还记录了当代自己国家发了财的能人,诸如蜀卓氏、宛孔氏、鲁国曹邴氏、齐国的刀间、洛阳的师史、宣曲任氏、桥姚、关中的田兰等人。这些人都不是靠着爵位俸禄,也不是靠着为非作歹而发财的,“尽推其理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他们这些人变化有方,是值得称道的。靠着省吃俭用不惜力气,这是发家的正道,但想要发家还得出奇制胜,只要专心致志的从事某一项工作,最终一定会达到富裕的目的。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总结道:”又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什么行业都有可能会发财,而货币也并不是总属于谁家,有本事的就能赚大钱,没出息的就会赔出去,这就是商业,这就是经济的规律,这就是商品经济。

通览《货殖列传》,不难发现作者一直在肯定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性和经济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货值列传》不同于史记其他列传的篇章,它不是单纯的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一个特定的群体而书写,它所强调的是一直做为“社会”这个抽象概念中最重要,但却一直被压抑的一部分——商业经济。司马迁希望让私人工商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批判汉武帝推行的管工官商制度。司马迁还在文章中总结了商业活动的若干规律,诸如薄利多销等等,至今还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钱钟书老先生也曾高度的评价过这篇作品说:“敢质言而不为高论,尤非常殊众也。司马迁传货殖,论人事似格物理然,著其固然、必然而已。”又说“此篇全非‘大事纪’、‘人物志’,与新史学不帝口手辟鸿濛矣。”

当我们站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货殖列传》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为我们现在研究古代经济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对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类价值非凡的古籍,对我而言,是十分有阅读研究和再阅读的价值的,这次读《货殖列传》,读得可能是很浅薄的,但还是算小有所获。司马迁能在一个整个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都是“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的情况下,勇敢坚定的提出商业经济的重要地位,这种正视社会现实的勇气,这种远见卓识无疑都会令人叹服。作为当代的大学青年,毫无疑问的,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涵养、素质,培养如同司马迁一般的胆识和见地。

班级:中文一班

姓名:杨妍君

学号:20111141134

第五篇:读《史记·李斯列传》有感

读《李斯列传》有感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

(九)班 龚政铎

惜哉!李斯。有李斯之才而不以荣名终,皆因少时理想之狭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斯作为郡中一名小公务员,看到厕中、仓中鼠之生活天壤之别,于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由此而得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遂一生为“重爵禄”所困。

昔者,李斯为秦强而西入秦事秦王,亦可谓识时务者,顺历史潮流而动。斯出计离间六国君臣,谏止由韩人郑国间秦而起的逐客令,广纳人才,尽忠王上,“二十馀年,竟并天下”。

国既定而斯力主废分封、立郡县,尊皇帝,夷郡县城,销其兵刃,遂定政制。国定而政制建,李斯又主张除百家学说,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创小篆、隶书;平斗斛度量,收铸币权于中央,便利经贸交流;筑驰道,沟通四方,加强联系。每一项都是功在当代而对后两千年产生了深远影响。至此,李斯已可谓千古功臣了,然而他并未功成身退,观其行,皆在“重爵禄”三字。

始皇崩,赵高说服胡亥篡位,又欲与丞相斯同谋。“汤武杀主”、“卫君杀父”这样的例子与赵高的行为并无共通之处,而李斯亦未动心。当赵高言及“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李斯就头脑发昏了,曲意顺从。忤逆之行就,已为不忠。胡亥登基,赵高掌权,李斯反欲谏。谏阻不成,反阿意上书,助胡亥为暴政,劝君王为“督责”,滥施严刑酷法,“税民深者为明吏”,“ 刑者相半于道”。知秦由暴政而亡,暴政由赵高挟持李斯,教胡亥不学无术、为所欲为而所共筑。掌废立,严督责,已为大不忠,却又上书昏主,欲谏而显忠,何可得哉?失大忠而得小忠,本末不分也。

将李斯比之陈平、商鞅,其功不在二人之下,然其既无明哲保身之术,又无忠贞不渝之行,阿意逢迎,为爵禄活而不得。悲夫!故知当于可为处为,不可为处退,有所守,方有所成。

又问三者皆有智谋,何为卒不同哉?窃以为少之志向定命运。鞅少好刑名之学,此后至死实践;平为社宰时曰:“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胸中亦有天下。而观斯少时之鼠说,真有英雄之才而不脱鼠辈之志矣。谨以此为戒。

下载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史记 货殖列传》有感

    读《史记·货殖列传》有感 这学期的公共课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位政治经济学博士,课堂上她总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经济学的东西,这让我对经济......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篇一:李将军列传>读后感今天读了《史记》之《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紧紧围绕飞将军李广的精于骑射,勇猛,正直清廉的特点来写。李广生于汉朝,祖先李信也......

    《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 2、 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 3、 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

    《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演练翻译方法(一对一方法好,名词注释照搬了;增、删、调) 二.积累实词虚词 三.简要了解《史记》 四.依据文本,深入理解李广 教学步骤: 一.简介《......

    读《史记》有感 淮阴侯列传

    读《史记有感》 -------淮阴侯列传 秦汉之际能称得上是军事家的只有两个人,一是项羽,一为韩信.项羽用兵如火,千里奔袭,简洁明了,以一当十,勇猛阳刚。韩信用兵如水,因物赋形,无孔不入......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

    《李将军列传》教案_1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 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

    《史记选读》之《李将军列传》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