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6:4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将军列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将军列传教案》。

第一篇: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

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教学时数:

一、导入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二、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陇西 故槐里 上山陈 赎为庶人 中石没镞 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 愠怒 持糒醪遗广 食其悛悛如鄙人 下自成蹊 睨其旁 讷口少言 以为李广老,数奇 自刭 广从弟李蔡 广详死 秩八百石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2)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

(4)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1)广家世世受射(传授)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斗)(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往)(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突然)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更何况是)(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埋入)(7)专以射为戏,竟死(最后)(8)广数自请行(多次)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别)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渡过)(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迷失方向,找不到路)(14)遂引刀自刭(于是)

(15)其李将军之谓也(语气副词“大概”)(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比喻)(17)广从弟李蔡(唐弟)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李将军”即汉代名将李广。“列传”,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明代茅坤在《史记钞》对于李广的评价是:“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那么,李广因何会被称为名将、又缘何“卒无功”,让后人发出“李广难封”的哀叹,让我们从本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步骤:

1、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选取关于李广的那些事件去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

名将之后、骑射世家;从军击奴,战功卓越;生不逢时,才华难施;上郡杀敌,解鞍惑敌;雁门出击、被俘脱身;闲居受辱,起复杀人;射虎射石,箭术精湛;关心士卒,宽缓不苛;为人简易,讷口少言;漠北决战,徙令东出;失道误战引刀自刭

2、情节结构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人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广解鞍惑胡骑”一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

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托,如“广暂腾”,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们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李广的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三:作业

1、总结文本中的文言现象。(略)

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研究探讨李广这一人物的人物形象。

提示: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然后再对人物进行概括。明确:(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一、名将之后、天赋异禀 ⑴名门之后、将家虎子

李广的出身很不平凡,文中记载说他是秦将李信之后,李信何人?捕获燕太子丹的人(“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可见,李广是名将之后。作为将门世家,李家“世世受射”,这也让李广习得了一身好本领(“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年青时从军击胡,就凭借家传绝学而立下赫赫战功。(“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⑵身高体长,天赋异禀

《李将军列传》中对于李广德容貌并为多作介绍,只一句“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简单带过,但他告诉我们的是李广这个人身材高大,而且手臂很长(善射的基础),并且他还有学射的天赋,别人都比不上他。这些都是其善射的先决条件。

二、名将风流

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作者重点描写了李广如下的优点: 其

一、射技高超、勇武过人

李广的箭术是高超的,文中重点抓取了两个细节予以表现“追击射雕者”、“射杀白马将”、“射石射虎”

1、追击射雕者

汉景帝时,匈奴入侵上郡,皇帝让宫中宠信的宦官跟随李广实习。这个太监有一次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视察。在视察的路上,太监率领的骑兵然遭遇了三个匈奴。带着几十个骑兵的太监看见三个匈奴,情不自禁地冲动了,于是就指挥骑兵冲上去企图活捉三个匈奴。但结果却是太监被射了一箭,差点丢了小命,他手下的几十个骑兵居然被三个匈奴射杀的干干净净。(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太监逃了回来,见到了李广,哭诉了自己的遭遇,李广说“是必射雕者也”。至于射雕者到底是什么意思,文中并没有具体解释,但是以三人射杀几十骑兵全身而退的战绩来看,射雕者应该属于匈奴军队的神射手,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他们既然能射雕,射人当然是百发百中。听闻消息后李广带领一百多骑兵追了上去。追上以后,李广命令手下张开左右两翼包抄,自己则单骑突进单挑三名射雕者。结果是3比0,李广射杀两个,活捉一个,一问果然是传说中的射雕者。李广一挑三,并且还是草原民族的神射手,那么他的箭术该厉害到怎样一种程度。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出李广箭术的高超。

2、射杀白马将

正当得胜的李广军准备整备回营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到了现在只有在巨额投资的战争大片中才能看见的镜头——数千名匈奴骑兵漫山遍野,如洪水一般席卷了过来。

面对不利的战局,李广不仅成功忽悠住了敌军,并且还轻松射杀了敌军武将。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面对李广不走寻常路的做法、带着一队骑兵抄了上来,想探索一下究竟。李广突然跳起来,带着十几个弟兄装上马鞍,骑马迎了上去。将那个骑白马的帅哥当场射杀。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再次体现出其箭术的高超。(正面表现)

3、射石射虎

在《李将军列传》中,如果说表现其箭术高超最为神奇的莫过于“中石没镞”了,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一次出去狩猎,以为草丛中有老虎,张弓射箭,后来才发现是误把石头当成老虎。但此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广先前射出的箭的箭头陷入石头中。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当然,射石颇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射虎就比较真实。一句“射杀之”变现了李广的善射之能。当然,李广的善射,文中还在很多地方予以了体现,例如: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其

二、作战勇敢、智勇双全

李广之所以能称之为名将,凭借的可不只是他的勇武,他还有谋,大家看看,文中是如何表现李广的谋略的呢? 两件事情:“上郡退敌”、“雁门逃归”

1、上郡退敌

前面我们讲了,李广在射杀了匈奴的射雕者,准备回营的时候,遇上了大量的敌军,缓过神来的部下纷纷请命逃跑,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表现了一个优秀的将领所具备的冷静和谋略,他说“我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不我击。”为什么不逃?因为逃跑会立刻被敌人追上消灭,不逃是以作疑兵,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不仅没逃,他还领着一百多腿肚子哆嗦的骑兵迎着匈奴扑了上去。但在冲到距离匈奴弓箭有效射程之外的地方突然勒马,摘掉了马鞍然后滚鞍下马,把刀枪插在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下了,马儿在旁边悠闲地在吃草。目的是“用坚其意”。坚定让敌人认为他们是诱敌之兵的想法。这一下,匈奴人迷糊了,你们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度假的?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帅哥带着一队骑兵想探索一下究竟。李广突然跳起来,带着十几个弟兄装上马鞍,骑马迎了上去。那个骑白马的帅哥当场被李广射杀,然后又返回了刚才解鞍的地方再次作度假状。这下匈奴人彻底崩溃了,世界上咋还有这么怪的人呢?阴谋!肯定是阴谋。所以,在夜幕的掩护下,几千匈奴大军偷偷摸摸地撤走了。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李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以其沉着冷静成功忽悠住了敌人,顺利脱身。智将风采可见一斑。

2、雁门逃归

当然,李广也不是战无不胜的。雁门之战,他就很不幸的兵败被俘。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下令把李广活着押送到自己面前。(得李广必生致之。)在押送的路上,李广的智谋就体现出来了,这里有一段细节描写:“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他先装死,然后偷偷的看周围的情况,先给自己找了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善马”,然后看准时机突然跳起(诈尸啦),趁着敌兵发愣的空档,夺马、推人、逃归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帅)最终会合自己的残军,回到关塞内。如果是一个有用无谋的将领,是作不出这样举动的。

三、爱惜士卒、宽缓不苛

李广这个人,很爱护士兵。文中记载,说他“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他拿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士兵,以至于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其次,统帅部队的时候,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些都使得他生前深厚士兵爱戴,愿为他效命。(士以此爱乐为用),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李广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武艺、卓越的领导才能,让匈奴人闻风丧胆、避之不及(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飞将军的美名也由此名扬天下。

第三课时

那么,这样一个让匈奴人既爱又恨的名将,却为何最终落得个“卒无功”的结局,让后世文人发出“李广难封”的哀叹的呢?让我们结合文章继续分析。

一、客观原因:

1、生不逢时、仕途坎坷

李广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在文帝时,天下安定,不事兵革,李广一生武艺无处施展。这点从文帝当年对李广的评价可见一斑。“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景帝时,虽然适逢吴楚七国之乱,但李广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还在积累军功资历的阶段;到了武帝时期,好不容易遇上大好时光,抗击匈奴,却又因为偏见(年老数奇)而被排挤,丧失了最后封侯的机会。

2、用人唯私、排挤迫害

在漠北决战中,李广好不容易争到了前锋之职,却因为武帝的偏见(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和大将军卫青的私心(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而被大将军卫青强行调任,兵出东道。(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这直接导致了李广在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步步受挫(先是军亡导;然后或失道;最后后大将军;),以致贻误战机。最后因不甘受辱而引刀自绝。

俗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汉武帝既用之,又阴使卫青掣肘,在人员调配上明显看出偏私,李广性情刚烈、脾气太大,忍不住恶气,受不了这来自内部的诸多压力,可叹李广没有老将黄盖的运气,黄盖遇明主可以愿打愿挨,李广未遇明主,又不愿打愿挨,终至无可收拾。

二、主观原因

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

李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司马迁说他“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每天所要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甚至是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李广来说应当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他不会讲话,也很少讲话,与人相处就是在地上画上军阵,让后以比赛射箭的远近深浅作为娱乐。作为这样一个无趣的下属,当然不会得到上司的欢心。再加上李广的“讷口少言”又不同于霍去病的“少言不泄”。李广不但平时少言,关键时刻更加无话,不但无话,还有脾气,又倔又横,直如一乡下老农(“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古往今来,喜欢这样下属的上司不会很多。霍去病平时也不爱说话,可是当“天子为治第,令膘骑视之。”时,人家却冒出一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于是乎“由此上益重爱之”(《卫将军骠骑列传》)。真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直有天壤之别,同样的少言,这时就有了质的分别。

2、个性太强、性情冲动

言少脾气倔,受不得半点委屈,这在家人面前,或许能得到谅解与宽容。到了外面,就是在普通的上司那里也要倒霉的,而况李广面对的是专制的君王。

霸陵尉罪不至死,只因曾言语不恭(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而遭起复后李广的斩杀。但从职责来看,霸陵尉并未做错。而个性强的李广不管这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顾忌。至于斩杀霸陵尉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传到皇上那里?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李广没有考虑过。

漠北决战失期,究其根本,罪不在李广(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但是,自尊心强的李广因不愿受刀笔之吏的侮辱(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强烈的抗争方式虽然博得了无数百姓与后世文人的同情,但是对于当权者而言,他们又会怎么看?

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

李广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李广善射,但善射在成就了他威名的同时,也成为了他沉重的负担。“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敌人逼近,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不能射中绝对不发,为的是成就自己百发百中的威名。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数困辱”。这样的将领统军作战,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二、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第二篇:《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把握李广的才能、品质和不幸遭遇

2、掌握所、用、固、因、去等文言词语

3、学习《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李将军列传》分析《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史记》

2、预习《李将军列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 物之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

二、参照课下注释,在文中找出能表示年代的词语,理清文章的时间顺序

三、简述李广在各个年代的生平遭际

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就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在抗击匈奴时,曾亲射匈奴射雕者、解鞍惑胡骑。汉武帝时期元光年间,李广身为边将,他出雁门关击匈奴,被俘后夺马逃脱并且射杀追骑;担任右北平太守时,在打猎中曾经射中石头,并且“中石没镞”。他为人“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关心士卒。元狩年间,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被任命为前将军,卫青要他出东道,失道被责,卫青又逼李广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

四、根据时间顺序及李广在各个时代的生平遭际,划分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李广在汉初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遭际 第二部分:(3——7段)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 第三部分:(8——10段)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第四部分:(11段)

作者的论赞,表达作者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第二课时 重点:

1、检查预习情况

2、讲解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1、讲解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词句:故槐里:祖籍;以良家子:以„„身份;用善骑射:因为,由于

杀首虏多:战斗中,斩获敌人首级和俘虏的敌人很多,两者是并列关系

从弟:堂弟。

中郎将:武官名,各个时代的地位不同,秦汉时,统领皇帝侍卫唐代是低

级武官,北宋初年为虚职,后被取消。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格,搏击、格斗;所与后面的几组词组构成“所”字结构。翻译:有冲锋陷阵、攻破关隘以及搏击猛兽的勇猛表现。

而文帝曰:表原因,因而。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用作动词,前进;所,表大约数目,可译为

“左右”。

翻译:“前进,在不到匈奴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

“胡兵终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代词,代匈奴骑兵

“大军不知广所之”:动词,到或去,与“所”构成所字结构,翻译:不知道李广他们到哪里去了。

2、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在教室巡回解答学生的疑问。(3——5分钟)

3、提问:第一部分重点记叙了什么内容?记叙了几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重点记叙李广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记叙了两件事:①射杀匈奴射雕者。②李广解鞍惑胡骑。

提问:通过这两件事,司马迁塑造里李广什么样的形象?用什么方法来塑造李广形象的?(要求:在原文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子)(提问2——3名学生)提示:“中贵人将数十骑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杀其骑且尽。” 几十个人快被三个人射杀光,足见三人的射技高超。“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李广单独射三个射箭高手,结果射死两人,生擒一人,足见李广的射技更为高超。

总结:通过“射杀匈奴射雕者”这件事,刻画李广高强的射技,把李广与匈奴射雕者进行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对比。“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一百名骑兵对几千名骑兵,数量悬殊,李广的骑兵担心不无道理。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面对几十倍敌人,李广从容镇定,毫不慌乱,从事件的结果看,李广的选择是正确的。总结:通过“李广解鞍惑胡骑”,刻画了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把李广与部下骑兵进行对比,方法:对比。

第一部分小结: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射杀匈奴射雕者”、“李广解鞍惑胡骑”,两件事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射技高超、临危不乱、胆识过人的将军形象

4、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李广的形象。

5、作业布置:掌握以下句子: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第三课时

重点:讲解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1、检查课第一部分重点句子的翻译。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李广在西汉初年的生平和遭际,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广在汉武帝时期的遭际——课文第二部分(3——7段)。这一部分记叙了李广在汉武帝元光年间为边将时的一系列活动。

3、学生分别朗读各个自然段,并指出其中不懂的词语,教师集体讲解。

4、重点词句:

第三自然段

“使大军伏马邑旁谷”:伏后省略介词“于”(在)翻译:派大部队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广以卫尉为将军”:以,凭借;卫尉,统领卫士守卫宫廷的官员 翻译:李广由卫尉被任命为将军。“鞭马南驰数十里”: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南,名词作状语、向南。“为虏所生得”:为,表被动、被匈奴活捉。第四自然段

“尝夜从一骑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从,使动用法、使„„跟随。翻译: 曾经在一天夜里,李广带着一名随从骑马外出。“止广宿亭下”:止,使动用法、使„„止;宿,用作动词,住宿。翻译:勒令李广停宿在霸陵亭下。第五、六、七自然段 “广居右北平”:驻扎。“广出猎”:外出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于是/再

翻译:于是又再射它,但箭头最终不能再射进石头。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即使/比得上

翻译:即使是他的子孙或别的什么人向他学习射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李广。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尽:全、都。尝:品尝。第一个食:动词,吃。第二个食:名词,饭食。

翻译:发现了水,士兵不全都喝过,李广不接近水;士兵没全都吃过,李广不尝饭食。

“士以此爱乐为用”:爱戴/高兴、乐意/表被动

翻译:部下都爱戴他,乐于听他的调遣。“见敌急”:看到/逼近。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6、①这一部分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重点记叙了李广出雁门关击匈奴和任北平太守的经历。②总结:这一部分写到了李广的哪些事?

明确:被俘后夺马逃脱;杀霸陵尉;射石;上射虎;以射为戏;与士卒共甘苦等。③分析:这些片段对塑造李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事件除第一件写得详细外,其它的都是精彩片段的描写,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式,通过“被俘后逃脱”、“射石”、“射虎”等细节,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生动地展示了一代名将的风采。

另外,这一部分又通过其它片段的描写,展现了李广的性格。他治军简易,体恤士卒,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去展现李广的优点,同时也如实写了他的缺点,如“杀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这也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特点。

7、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8、作业布置:掌握以下句子: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士以此爱乐为用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第四课时

重点:讲解第三、四部分。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学生翻译第二部分的重点句子。

2、导入新课:课文前面两部分司马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射技高超、有胆识且能善待士卒,但是又有缺点的西汉名将李广。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法让我们对李广有了正确的认识,但这位西汉名将的是否就仕途平顺呢?我们通过课文的第三部分来了解一下。

3、内容提要:课文第三部分写李广晚年的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4、学生朗读课文(8——10段),教师板书重点词句。重点词句:

“今乃得一当单于”:乃,才;得,得到;一,一次;当单于,与单于正面作战。“固自辞于大将军”:固,坚决;辞,拒绝;于,向。“军亡导”:亡,通“无”、没有;导,向导。“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幸,幸运地;出,出征。“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知,认识;无,无论。

翻译:百姓听说这件事,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李广的,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典故:刀笔吏,指宫廷或衙门的文职官吏。这个词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正式的书都写在竹简或木简上,一旦书写错误需要修改时,人们就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重写。叫“刊”;刊,本意“个性”,有成语“不刊之论”。古时候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到、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文职官员被称为“刀笔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泛指所有人;正,行为端正。

翻译:自身行得正,不发命令下面也会执行;自身的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意:桃树和李树都不会说话,(可是由于它们的美丽,人们常到这里来观赏)但在它们的树下自然而然地就走出一条小路。

比喻义: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心就能感动别人。

5、人物形象分析:

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带名将形象。《李将军列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李广的形象:

(1)射技高超,作战勇敢: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中石没镞。

(2)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得赏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兵共之,终不言家产事;见水,………….广不尝食。

(3)为人简易,号令不烦:讷口少言,士以此爱乐为用;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

6、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作者在文中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见课文2、3两段)表现李广惊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略。对李广的善射,选取杀白马将、中石没镞等细节描写。

(2)用含蓄、克制的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蕴藏极大的感染力和作者独有的评价。如文末对李广的赞扬和同情。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4)语言通俗。

第三篇:《李将军列传》教案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演练翻译方法(一对一方法好,名词注释照搬了;增、删、调)

二.积累实词虚词

三.简要了解《史记》

四.依据文本,深入理解李广

教学步骤:

一.简介《史记》:(板书)史家之绝唱(信,讲李广两恶事---诈杀俘虏、报复廷尉),无韵之离骚(文)。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二.逐层推进。先落实翻译演练,后概括内容,写作目的。解决相关问题。

(一)第一段

重点字词句

者。。也,判断句式

受,学习

2内容及目的

交代李广家世,为李广射箭技艺高超作铺垫

(二)第二段

重点字词句

以。。为,从。。调任

素,一向

晲,偷看

胡儿,匈奴少年

暂,突然

因(因推堕儿),趁势

2内容及目的

雁门之战被俘逃脱。表现李广机智勇猛。(从另一方面看,其实也是一个污点)

(三)第三段

重点字词句

没镞,镞没,箭头陷入(石头)

2内容及目的

射箭没镞,表现李广神乎其技的射箭本领。

3与诗歌比较,体会历史的信,与文学的渲染的区别。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四)第四段

重点字词句

麾下,部下

共之,在一起

将兵,带兵

乏绝,缺水少粮。引导学生从后文“尽饮”“尽食”处推断

爱,爱戴

为,被

应弦,随着弦声。引导学生先解释“弦”,再依据“倒”倒推

2内容及目的

主要写李广爱兵如子,为后文“一军皆哭”“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作铺垫

(五)第五段

重点字词句

率,同“律”,律令

以,凭借

2内容及目的

出定襄,无功而返。为后文李广坚决要求做前将军立功作铺垫

(六)第六段

重点字词句

异道,道异,行军路线不同

驰,骑马进攻

贯,穿过

出,抄出

与,对付

急,猛烈

益解,渐渐懈怠;益治军,更加(努力)治理军队;解取,解围而去

意气自如,神态气色如常不变。

几没,几乎(全军)覆没

罢归,收兵回朝

后期,后于期,比约定的时间晚(到)

2内容及目的

右北平之战功过相抵。写李广的勇猛。(另一方面思考,几次出兵,下属都已经大多封侯,可李广难建功业,自身是否也有问题呢)

(七)第七、八段

重点字词句

数,屡次

良久乃许之的乃,才

以,带领

走,追赶

少,稍微

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卫青所带大部队行军路线水草稀少,他们势必不会驻扎(而会加速)行军。

乃徙令,竟然调开(我),命令

结发,年轻

当,对抗

先死,先于。。死

阴,暗地里

数奇,命数不好

得所欲,达成擒获单于的愿望

固自辞,坚决不接受

书,文

谢,辞别

亡,无

或,通“惑”,迷惑

后,后于

绝幕,横渡沙漠

遗,送

对簿,听审受责

无,无论

2内容及目的

大漠之战失道自尽。交代李广悲剧结局。

3.第七段,埋下了李广悲剧命运的种子,何以见得?天子以为李广老,数奇,本不愿让李广出征。可李广年事已高,时不我待,立功心切,屡次求战。天子拗不过只好让他出任前将军。

4第八段“广时知之”广知什么?

广认为是卫青为照顾自己的亲信公孙敖夺去了自己立功的机会。但他并不知道卫青把他调开并非出于私情,而是遵从汉武帝命令。(他的儿子李敢也认为是卫青害自己父亲自杀,后来打了卫青一顿。)后面与卫青的冲突实在是没找对码头。

.为什么李将军自杀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知与不知,皆为垂涕?

李将军作为将军勇猛有余,但深谋远虑不够。(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点?除将文相关内容,并读相关段落外,补充追杀射雕者被围,大部队不知如何接应的故事。理解、朗读一并进行)

作为下属,他个性太强,不够圆融,不得上级亲睐。(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点?理解、朗读一并进行)所以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未有大战功,未能封侯。

作为常人,他兴趣狭窄,射箭是他唯一爱好。不风流潇洒,悛悛如鄙人,不风趣幽默,口不能道辞。

他到底有哪些优点?

作为领导,为官清廉,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为政宽缓,(第四段)正直无私(右北平被围,先派儿子突击敌人)敢于承担责任(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必得下属爱戴。

作为奇人,射箭神乎其技,(何以见得?第三段,李关射虎。补充“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卢纶塞下曲)勇猛远超常人(何以见得?雁门之战被俘逃脱;右北平之战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必受常人仰慕。

他的成长不像卫青、霍去病凭借与皇帝的亲戚关系一下子站在极高的平台上,他以良家子从军,完全靠自己能力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将军。更受人钦佩。

就是这样一位正直无私、宽厚仁慈的领导,神乎其技、勇猛异常的将军,凭自身本事白手起家的平民英雄却时运乖蹇(“数奇”何以见得?雁门之战被俘、定襄之战诸将多以功封侯他无功、右北平之战广军几没功过相当、大漠之战迷失道引刀自尽)其所遇不公怎不叫人怨恨老天无眼------天也你不分忠奸何为天,地也你错判贤愚何为地?其命运之惨怎不叫知与不知者尽皆垂泪。

历史并不总是以成败论英雄。活着,李广没能立功封侯,死后却赢得巨大荣誉。(何以见得?最后一段研读。)他成为勇猛将军、神射手的代名词。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

6.李将军为什么要自杀?绝望(年过六十,最后一次立功封侯的机会已失去,人生的目标已无法实现);维护尊严(声名显赫、已六十余岁的老将军无法忍受刀笔之吏诘责之辱)。

(八)第九段

重点字词句

传,经传

其。。之谓,大概说的就是。。

鄙人,乡下人

诚信于,的确被。。信任

蹊,小路

2内容及目的

司马迁点评李广一生。高度赞美李广正直、忠诚

3作者对李广是什么态度,你怎样看出来的?作者为什么对他这种态度?

态度:赞赏,同情。

从那里看出来:叙述他的英勇事迹,尤其是点评(太史公曰)

原因:司马迁自己身世不顺,对李广、李陵(李广遗腹子)等才华出众但时运不济的人同病相怜。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孤愤。

小结:尽管司马迁对李广比较同情,但还是比较客观的记叙了他的生平,不纹过不饰非。尽显杰出史家的风范。

三.作业:小论文《论李将军》

第四篇:《李将军列传》教案_1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4页“词类活用

(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时:2时

第一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

第五篇: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篇一: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今天读了《史记》之《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紧紧围绕飞将军李广的精于骑射,勇猛,正直清廉的特点来写。李广生于汉朝,祖先李信也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在冲锋陷阵或与猛兽格斗中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但是他的才能却让皇帝嫉妒成恨!只让他在边境守卫,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里都以英勇善战闻名。

但最终李广还是被封为郡太守。皇帝命他在边境防御匈奴。一日一名宦官跟他学习却被3个匈奴打了,李广带人打匈奴却把李广的几十个骑兵都射死了,于是又带兵数百去追赶。可是不久又遇到数千匈奴骑兵,这时,李广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冷静分析后先安慰士兵们不要怕,又假装出他们是大部队派来的侦查员。所以又勇敢的向前走到离匈奴只有不到两里地的路程才缓缓停下来,接着又让士兵假装成要在此安营扎寨的样子,他的士兵们都怕极了,但是李广却坚信自己的直觉。这样一来敌人们就真的不敢来打李广他们了。不久,一个骑白马的首领出来修整队伍,这时李广突然带兵冲上去将他们都射死了,然后,又要求士兵们躺下休息,匈奴人怕有埋伏,趁天色已晚偷偷把兵都给撤了。第二天李广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大部队。

汉武帝时,经别人推荐李广从郡太尉调入朝廷当了未央宫太尉和程不识一样的官职。但是李广治军方法简单且有用,驻扎一般只驻扎在有水草的地方,住下后又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打更巡逻,但他能远放哨探,同样可以掌握敌情,所以也未遭到过敌人袭击!但程不识军队制度严格,人人军兵文吏对何事都极其严明,全军很少得到休息,但他的军队也没有遭到过偷袭。李广对他的军队士兵宽容和平,让士兵生活的很快乐,士兵也很愿意为他拼命。所以匈奴人也都害怕李广,士兵也都愿意跟随李广打匈奴。

而且李广也同样拥有超人般的巨大力量!有一次李广傍晚出去打猎,却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当成了老虎,他拔剑就射,近前一看才知道那个是石头,可他却射入了石头中!真是神力呀!

李广为人还十分廉洁,得到的一点赏赐都分给自己的部下,吃点好的也分给士兵们吃。所以士兵们都十分尊重他!李广身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直到自己的年龄已老还要强的统领大军去攻打匈奴兵且取得胜利!他的勇敢和执着,廉洁等高贵品质真让人敬佩啊!

篇二: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李将军列传》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第二部分,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第三部分,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第四部分,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全文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叙述、对比映衬等表现手法突出李广的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李广优秀品质。

一、通过李广善射,有射虎之能;上郡之役,李广用诱敌之际,故布疑阵,射杀对方领军,以弱制强;马邑之战,李广被俘,并设计逃脱;跟随张前出塞征匈奴,李广四千骑兵部分被匈奴左贤王率领的四万骑兵包围,李广射杀八名对方副将,安抚军心,沉着应战,终于等到援兵等。表现了李广的机智勇敢和精于骑射的特点。通过与程不识治军严明烦扰的对比,突出李广的治军简易的才能和爱护士卒、廉洁正直和的优秀品质,为士兵所拥戴。二

二、从大将军征伐,其他人都封功,唯独他没有;与张骞出塞征匈奴,他同样无功;随为情霍去病出塞征匈奴,遭汉武帝和卫青的排斥和压制,最终自杀;和李蔡相比,他一直官不上迁。这些都一方面表彰了他在抗击匈奴入侵,保卫边疆的战斗中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遇和一生屡遭排挤乃至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也对卫青徇私嫉贤,迫害李广痛加批判贬斥,对汉武帝压制贤能、赏罚不分的揭露褒贬分明,于叙事中寓论断、寄悲愤,思想意义深刻。

三、此外,司马迁的写作评价客观公正合理,从不因为决不因喜欢一个人而完全肯定他,也不因为厌恶一个人而全盘否发他。文章其中有一段是写李将军退职后受辱霸陵尉,而再次被起用后,威震匈奴,同时也二话不说立即斩杀霸陵尉,先斩后奏,以泄心中不平之气。作者也批判了李广的这个举动,对李广的小人之举加以贬斥。但从另一个方面这表现了李广也不是完美的人物,难免小心眼、小肚量,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李将军形象。

纵观李将军的戎马一生,悲多于喜。坎坎坷坷的一生印证了他为大汉征伐匈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即使含冤而死,但却被世世代代的百姓所爱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事迹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此来表达我们深切的怀念之情。

篇三: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西汉时,有吴楚之乱,有匈奴侵扰,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将,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对他的评语,认为他老实木讷,不善于为自己宣传,但他忠义还是得到了人的尊重,就像桃、李都不会说话,然而摘的人很多,还是在树下形成了路。然而我读过《史记-李将军列传》之后,对他却也不那么佩服。

李广虽然有名,但没什么大的军功,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一次追敌太深而身犯险境,他让军士们有意摆出有恃无恐的样子,敌兵反怯,于是得而脱险。再有就是射箭入石了,这倒很令人怀疑真伪。另外他的箭法不错,他的名气一大半与箭法有关,但光是武艺高强并不能算好将领。他自己认为屡站而没有军功不能封候是因为没有机会、命运不好,他去问“望气”官员,就是观天象、卜吉凶的官员,官员是相信报应的,引导李广回忆起自己杀了八百个已降的羌族反叛,铸成“大恨”,为此不能当大官。

李广虽然廉,并且爱护手下,但也曾睚眦杀人。他曾因为损兵太多而又一度被匈奴捉住而被判罪,最终免官成了平民。有一次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知深浅,偏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皇上又让李广当了将军,李广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比起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李广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不过李广虽不让人很佩服,但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还颇令人同情。李家人得善终的也少。李广本人六十多岁还主动请兵,跟着卫青,卫青不给李广正面对敌的机会,最后还责怪李广误了军期、致使匈奴跑掉,李广要被处分,他自刎而不去再面对“刀笔吏”。李广的堂弟李蔡已经当了丞相了,却因为侵占景帝陵前通道附近的地方而被问罪,不愿上公堂,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父亲的缘故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去打匈奴,寡不敌众,被捉,却没有像他爷爷那样逃脱,最终降了匈奴,并当了单于的女婿,这样留在汉的老母、妻子和儿子就都被杀了。李家至此彻底败落。说是三代培养一个贵族,其实富贵也不过三代。

下载李将军列传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将军列传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对李广大加赞扬、推崇备至,认为李广武艺高超、作战勇敢、智勇双全,......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李将军列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李广,并......

    《李将军列传》教案 - 射阳县高级中学欢迎您!!★★★★★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史家“贵乎真”的传统。 课文不......

    《史记》选读教案 李将军列传(大全)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叶翠婷李广其人,功有之,过亦有之,在汉代的几百年历史上,他以一种极其微妙的经历存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场,爱士卒,轻权贵,骁勇善战精骑射,然,万般才......

    《史记选读》之《李将军列传》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

    语文《李将军列传》教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5篇范文)

    《李将军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

    李将军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李将军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第一,李广精于骑射,作战勇敢。中石没镞表现了他的射艺精湛,在上郡遭遇战,在雁门被俘后又脱险,在右北平之战中,无一不彰显他的骑射之精湛,勇敢无畏的名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