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弹力》读后感:爱的传递
爱的传递
——《回弹力》读后感
原创: 吴玲玉 翟光军心理工作室
温馨提示:《回弹力》是翟光军家庭教育读书会第6本读物,作者系翟光军家庭教育读书会成员之一。
文中了解了很多不幸童年的例子,为什么有些人的童年会那么“悲惨”.我的童年很快乐“万千宠爱一身”,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长大的,就一点我太调皮哥哥小气候揍我。老公的童年缺失父母在身边的陪伴,早早就“寄人篱下”,很小的他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每当跟我说起他的童年都是悲伤。他现在和他的女儿关系特别好,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有时候我批评或惩罚他女儿,他都不站边上,之后他偷偷和我说他见不得我这样对她女儿他说他心里难受。我的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们陪伴着她的成长,细心呵护。以前我认为孩子不听话责罚较多,现在我慢慢和她讲道理,事实证明讲道理是对的,孩子不会暴躁,也会理解其中的道理。我不会对我的孩子破口大骂,让她难堪,不会对她冷暴力,不会让她的童年留下阴影。
孩子的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的未来,如果是外向乐观的性格不会造成她的心理阴影,内向不喜欢表达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从我的二姨到我的表哥我不得不相信,因为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父母的行为,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自尊心收到了打击,自己封闭的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把自己掏空了。(文中说到二战中那些孩子的悲惨童年,我想到爷爷说小时候他们的童年,日本人来到我们那里抓壮丁,他们年纪差不多的都被父母安排躲在挖好的山沟里躲着不敢出来。他们经历的苦在二战当中是幸运的,最起码战争没有蔓延到我们的小村庄。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了好多,我都忘了,我明天回去问问爷爷让他和我讲讲。)
正常人体会不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痛苦,而这个精神病患者是自己的亲人。这个是有预兆的,但是我们无能为力,身为他们的父母没有作为父母的样子,无知,愚昧,责骂好好的一个孩子毁了。如果初期当时找心理医生辅导而不是把他送进精神病医院当成疯子对待……可是世上没有如果。
一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拥有不幸福童年的那些人们很多,经历过恐惧和痛苦的人有些看到了事情的两面性他们愈发强大会更懂得生活,他们知道暴力解决不了问题。生活中有的父母童年缺失了什么会把自己缺失的在孩子身上找回,这个应该很多家长都这样做的。书中的例子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悲观厌世应该用两种角度看待问题,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你关上一扇门肯定也会帮你开一扇窗。
接近尾声文中写了好多虽然经历了艰难的童年依然活出了自我,没有被生活打败,虽然有不幸的童年但是成年之后他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幸的童年让她们过早的的体验了人生和人性的险恶,也让她们珍惜现在的美好。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和生活环境很重要。
第二篇:《回弹力》读后感
《回弹力》读后感
《回弹力》读后感1
温馨提示:《回弹力》是翟光军家庭教育读书会第6本读物,作者系翟光军家庭教育读书会成员之一。
《回弹力》是著名的芬兰精神科医生富尔曼的一部著作。整本书都是采用叙述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讲述的人类在面对困扰、挫折和威胁时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像武侠高手一样自我疗伤的能力。只要我们能放下伤痛,放下过去,我们都可以拥有金色的童年,金色的人生。同时,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拥有金色的童年,我们教他多方位的看待事情,教他的学会正向思维。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我们的产品,他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自己想走的人生,允许他有自己的个性。痛苦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帮他解决人生道路上所有的苦难。“苦中作乐”,有苦才有乐,我们只需要活出我们的精彩,让孩子不畏过去,勇面未。即使经历了许多苦难,他的童年也是金色的、阳光的。
这本书在开篇就问我们:“是什么帮助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起初我是很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我没有经历过中很多人经历的艰难——战争、饥饿、家暴的父母等等。我的童年一直很快乐,即使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好,妈妈为了生活挑起家庭的重担,我们姐弟因为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看动画片。可是,我们却从不觉得辛苦或者不开心,每天都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妈妈不会由干活很累而发脾气,爸爸每天下班都会带好吃的给我们,他们不会重男轻女,所有东西都是平分的。他们不会因为菜咸了、碗碎了、衣服没洗干净而骂我们。他们只会教我们学习一切生活的技能;教会我们什么都不重要,孩子的安全最重要;一家人一起开心的吃晚餐最重要。我小时候也曾很羡慕别的小朋友。我自问是什么帮助我度过了艰难的童年?是父母的关爱,是姐弟的互助帮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我经常坐在水库边想象自己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经常会在做完语作业时,写上一段自己的心情感受。是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想象力、语老师的尊重帮我度过了艰难的高中生涯。
“水满则溢”,诗人诗情高涨时就会大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的负面情绪也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破除“本我”,畅想美好。我们需要学会理解,理解父母,理解别人,理解自己的过去。
看完这个节,发现我们的古人真的有智慧。“福祸之所倚祸福之所伏”、“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太多这样精彩诗词。都是在告诉我们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也有坏,教育我们看问题要看向美好积极的一面。不能让痛苦的经历打倒我们,在痛苦中发现让我们学习成长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我想到两个很经典的词语: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达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气势。从积极的一面想事情,可以让我们充满能量。对生活怀有感恩的心,所有的过去和未都是金色的。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也许他自己不知道”这句话真的很有哲理。我们的人生一直都在选择,选择学校、选择朋友、选择工作。潜意识里我们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我们的选择在那个当下说是做的最好的决定。也许,后的生活发现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却否定不了当时选择时的快乐。人生不是火车轨道只能一条道往下走,人生是多变的,过去的我成长成现在的我。帮助我们成长的是那些痛苦和挫折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要带着感恩的心回忆我们的往事。回顾往事我们应该是骄傲的,我们从过去的艰难中学会了新的技能,我们从过去的困苦中生存了下。我们是胜利者,不是艰难打倒了我们,是我们战胜了艰难,我们成长了,我们感到自豪。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孩子是家长养育出的产品”,我需要对他的未负责,我需要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我每天都需要小心翼翼,担心做多了又担心做少了,(fsir)害怕他会有个不快乐的童年,会影响他的性格形成。总是根据世俗的眼光要求他,必须怎样做,必须做什么。在家里,我就是权威,不允许他提出异议。他做的不好时总是习惯性的去怪他,怪他不听话,怪他不聪明,怪他不用心。他也有负面情绪,每次他总会问我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从小就知道用哭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也知道犯错了要躲到谁的身后才能避免惩罚,他从生下就拥有和使用过自己的生存能力。如果我还是一直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即使他拥有自己的“回弹力”,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治愈自己,拥抱迟的金色童年,何不让他在当下的时刻就享受他的金色童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回弹力》告诉我需要放慢自己的脚步,给自己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给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我需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感受,找到他的优点。正面看待他的问题,帮他把问题转换成技能。我想到他小时候他爷爷特别喜欢逗他玩,老是让他拿他奶奶练拳的事。小时觉得好玩,大了力气大了就受不了了,也是经常凶他,可是不起任何作用。有一次,他又在打他奶奶,我突然就说:“你是在帮奶奶按摩么?奶奶给你做了肉圆汤很辛苦,是应该按摩奖励一下。”马上就感觉他拳头的力气完全变了,完了夸他按摩的很好。他很高兴,主动要求帮我们每个人都按摩一下。现在,只要一提到帮我们按摩,就特别乐意。如果他有不好的行为,骂和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正面思考他的问题,教他将问题转换成技能。问题招挨骂,技能招夸奖,哪个更能让孩子接受,显而易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的父母教会了我爱,我也要教会他怎样爱。爱家人,爱别人,更要爱自己。
看完《回弹力》这本书,我觉得它并不仅仅在教我们怎样教育孩子,同时帮我们这些曾经对过去有过遗憾的父母从过去的遗憾中解救出。让我们直面过去的自己,拥有美好的未。就像作者说的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不嫌晚”。未是可以创造的——拥有美好的`未也永远不嫌晚!
《回弹力》读后感2
《回弹力》是著名的芬兰精神科医生富尔曼的一部著作。整本书都是采用叙述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讲述的人类在面对困扰、挫折和威胁时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像武侠高手一样自我疗伤的能力。只要我们能放下伤痛,放下过去,我们都可以拥有金色的童年,金色的人生。同时,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拥有金色的童年,我们教他多方位的看待事情,教他的学会正向思维。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我们的产品,他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自己想走的人生,允许他有自己的个性。痛苦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帮他解决人生道路上所有的苦难。“苦中作乐”,有苦才有乐,我们只需要活出我们的精彩,让孩子不畏过去,勇面未来。即使经历了许多苦难,他的童年也是金色的、阳光的。
这本书在开篇就问我们:“是什么帮助你撑过了艰难的童年”。起初我是很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我没有经历过文中很多人经历的艰难——战争、饥饿、家暴的父母等等。我的童年一直很快乐,即使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好,妈妈为了生活挑起家庭的重担,我们姐弟因为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看动画片。可是,我们却从来不觉得辛苦或者不开心,每天都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妈妈不会由干活很累而发脾气,爸爸每天下班都会带好吃的给我们,他们不会重男轻女,所有东西都是平分的。他们不会因为菜咸了、碗碎了、衣服没洗干净而骂我们。他们只会教我们学习一切生活的技能;教会我们什么都不重要,孩子的安全最重要;一家人一起开心的吃晚餐最重要。我小时候也曾很羡慕别的小朋友。我自问是什么帮助我度过了艰难的童年?是父母的关爱,是姐弟的互助帮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我经常坐在水库边想象自己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经常会在做完语文作业时,写上一段自己的心情感受。是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想象力、语文老师的尊重帮我度过了艰难的高中生涯。
“水满则溢”,诗人诗情高涨时就会大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的负面情绪也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破除“本我”,畅想美好。我们需要学会理解,理解父母,理解别人,理解自己的过去。
看完这个章节,发现我们的古人真的有智慧。“福祸之所倚祸福之所伏”、“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太多这样精彩诗词。都是在告诉我们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也有坏,教育我们看问题要看向美好积极的一面。不能让痛苦的经历打倒我们,在痛苦中发现让我们学习成长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我想到两个很经典的词语: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表达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气势。从积极的一面想事情,可以让我们充满能量。对生活怀有感恩的心,所有的过去和未来都是金色的。
“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也许他自己不知道”这句话真的很有哲理。我们的人生一直都在选择,选择学校、选择朋友、选择工作。潜意识里我们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我们的选择在那个当下来说是做的最好的决定。也许,后来的生活发现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却否定不了当时选择时的快乐。人生不是火车轨道只能一条道往下走,人生是多变的,过去的我成长成现在的我。帮助我们成长的是那些痛苦和挫折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要带着感恩的心回忆我们的往事。回顾往事我们应该是骄傲的,我们从过去的艰难中学会了新的技能,我们从过去的困苦中生存了下来。我们是胜利者,不是艰难打倒了我们,是我们战胜了艰难,我们成长了,我们感到自豪。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孩子是家长养育出来的产品”,我需要对他的未来负责,我需要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我每天都需要小心翼翼,担心做多了又担心做少了,害怕他会有个不快乐的童年,会影响他的性格形成。总是根据世俗的眼光来要求他,必须怎样做,必须做什么。在家里,我就是权威,不允许他提出异议。他做的不好时总是习惯性的去怪他,怪他不听话,怪他不聪明,怪他不用心。他也有负面情绪,每次他总会问我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从小就知道用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也知道犯错了要躲到谁的身后才能避免惩罚,他从生下来就拥有和使用过自己的生存能力。如果我还是一直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即使他拥有自己的“回弹力”,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治愈自己,拥抱迟来的金色童年,何不让他在当下的时刻就享受他的金色童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回弹力》告诉我需要放慢自己的脚步,给自己倾听孩子心声的机会,给孩子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我需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感受,找到他的优点。正面看待他的问题,帮他把问题转换成技能。我想到他小时候他爷爷特别喜欢逗他玩,老是让他拿他奶奶练拳的事。小时觉得好玩,大了力气大了就受不了了,也是经常凶他,可是不起任何作用。有一次,他又在打他奶奶,我突然就说:“你是在帮奶奶按摩么?奶奶给你做了肉圆汤很辛苦,是应该按摩奖励一下。”马上就感觉他拳头的力气完全变了,完了夸他按摩的很好。他很高兴,主动要求帮我们每个人都按摩一下。现在,只要一提到帮我们按摩,就特别乐意。如果他有不好的行为,骂和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正面思考他的问题,教他将问题转换成技能。问题招来挨骂,技能招来夸奖,哪个更能让孩子接受,显而易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的父母教会了我爱,我也要教会他怎样爱。爱家人,爱别人,更要爱自己。
看完《回弹力》这本书,我觉得它并不仅仅在教我们怎样教育孩子,同时帮我们这些曾经对过去有过遗憾的父母从过去的遗憾中解救出来。让我们直面过去的自己,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像作者说的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不嫌晚”。未来是可以创造的——拥有美好的未来也永远不嫌晚!
第三篇:《回弹力》读后感:释怀
释怀——《回弹力》读后感
原创: 王菁 翟光军心理工作室
温馨提示:《回弹力》是翟光军家庭教育读书会第6本读物,作者系翟光军家庭教育读书会成员之一。
自古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孩子长大以后也大多是什么样的。你和爱人的相处模式,也是以后孩子成家之后的相处模式。因此,你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作为父母的要努力做到。你温暖,他就善良;你暴躁,他就臭脾气;你爱人,他也就有爱……在家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小的耳濡目染会让他对以后自己的人生早早的定下方向,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因为我小时候的童年经历,所以我在和我老公结婚之后就约法三章过:无论我们两个人怎么不开心,不愉快……绝对不允许当着孩子面大吵大闹,有什么矛盾等我们两个人独处时自行解决沟通。也不许轻易说离婚和回娘家……有空就要多带着孩子和老人出去走走逛逛,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让孩子知道,他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让他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爱人之心。
今天读了第一章,就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应该是分为两部,一个是我记忆深处最最开心快乐幸福的童年,虽然短暂,但是是支撑我走过所有不开心的童年生活的支撑。我们童年一开始是非常的幸福和温馨,我有一个贤惠的妈妈,烧的一手好菜,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有一个爱我的爸爸。爸爸是做采购的,见过很多世面,也喜欢读书,他经常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出去旅行,会跟我说很多典故和故事,我在小学时我的成绩永远都排在班级前五名……那时我们家是个人人羡慕的家庭。但是这种幸福在我爸爸开饭店之后就戛然而止。爸爸做生意以后我就感觉我没有了爸爸,再也不能一家三口出去玩了,我就直接被交给了家教老师,妈妈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从此我的童年就变成了灰色。所以自从我有了儿子以后,我就想把我童年缺失的快乐和幸福弥补在他的身上。只要他想要的我就尽力满足他,我老公因为是老来得子的缘故,也格外喜爱这个儿子,所以一有空他就陪着儿子和我,把他遗失在大儿子身上的父爱全部弥补在小儿子身上。我努力经营着我们这个幸福美满,充满爱的家庭。就是想尽力弥补我们心底曾经缺失的东西。
以前我一直就困扰在我自己不开心灰色的童年,怨恨爸爸,妈妈,但我始终没有告诉他们,我就一个人默默的忍,默默的把我所有的不开心都藏在我心里最深处,不要再提,不愿想起(我这个一有不开心我喜欢自己默默承受和消化,然后自己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这么多年了,我也一直没有释怀过,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觉得我豁然想通了这什么,跟这些不开心的往事相比,最起码我还有过一段开心快乐的童年,总比没有强,多想想开心快乐。再说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不嫌晚。我曾经缺失的美好童年可以在我儿子身上找补回来。我曾经经历的不开心,我不会让这个发生在我儿子身上。而且我现在拥有的是比童年更多的爱,父母的养育之恩,家人的关怀之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公对的包容之爱,孩子对我满满的爱…我现在是幸福的,一切向前看,过好我现在小日子。以前的所有,过去了就过去了,那又怎样?过好当下,做最真的自已。为了我自己,爱我的人好好生活,好好爱人。
今天一打开书,书上的第一段话我就很有感触“我见到过这个世界最黑暗的一面,这些经历让我愈加强大。我比那些只经历过快乐的人更懂得生活。”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道路的不同,一路上都要经历坎坷,没有什么一帆风顺……人只有经历了磨难和艰辛,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才能更好的好好生活。人往往受点挫折和磨难是好事,可以在挫折更好的成长。人不经历风雨,何来彩虹。我们曾经受过的苦难和挫折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在对我们教育小孩来说,也是很好的经验之谈。人生的经历不管苦难和幸福都是生活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也可以带走和抹平一切。只要做好自己,好好生活,以一颗爱人向善的心来过好自己的日子。一切从心出发,无愧于心。
看了这最后的问答录,让我想了很多……事情的本身何为对,何为错……往往任何事都是两个极端,不是对就是错,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唯一的。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唯一的,无法去复制的。每个人,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渴望被爱,被关照和被珍视。这种爱不光来自于父母和亲人,(网)也可能来自于身边的任何人。因此我觉得我们要以一个积极向善的爱人之心来生活。要去勇于表达自己的爱,不要把对他人的爱隐藏起来,要善于跟对方表达自己的爱,让他人感受到来自于你的爱。
在我们的思维当中,觉得父母离婚对于孩子是弊大于利,往往很多为了孩子,夫妻俩貌似神合的生活在一起。其实我一直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实这样勉强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生活在一种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的幸福环境里。而不是生活在一种父母之间没有了爱,只有彼此指责,彼此吵架,彼此不开心……那些虚伪的为了孩子而在一起搭伙过日子的环境中生活。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包括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都会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一辈子的。敢问那个小孩不希望他的父母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呢?请那些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而勉强搭伙过日子的父母,不要把这种不离婚的借口转嫁的孩子身上。为了孩子要么夫妻之间相亲相爱好好过日子,要不就彼此好聚好散,各自珍重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要把自己维持痛苦的婚姻的借口强加到孩子身上。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以后一定要好好控制好我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孩子会感受到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后反应到孩子的成长当中,因此在孩子成长当中,我们要把我们积极向上的一面表现出来,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好好长大。
第四篇:爱的传递----《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爱的传递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学生有时可以不怕严厉的面孔,却不忍欺骗一颗慈善的心,即使再荒芜的田野,师爱播下的种子也能发芽。
-------题记很早看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看起来很舒服的影片。一个原因是画面的美,一种法国的精致和诗意,不管是其中的美或者是丑;另一个原因是色彩中有一种岁月的味道,是一种隽永。美丽的电影让我寻找到原著,置身放牛班的春天。前段时间,我又完整的看了这本书,让春风再次荡漾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因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成为了一家辅育院的代课老师。那家辅育院被称为“水池底部”,里面聚集了许多难缠的问题儿童。那些儿童都是被认为无可救药而被家长放弃了的孩子。他们在辅育院里常常因为做错事而被严厉暴戾的院长体罚禁闭。幼小的心灵被隔绝被扭曲。他们每天都只能在四角的高墙内望着被铁丝网分割的天空,没有尊敬,没有关怀,没有依靠,没有爱。可是当性格沉静的马修来到这家辅育院成为孩子们的老师后,孩子们开始渐渐的改变。马修老师和以往的老师都不一样。他尊重他们这些被遗弃的问题儿童,给机会让他们改过,教他们唱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不体罚他们,并且还如同伯乐一样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马修老师就像是暗夜里的一束月光,照亮了孩子们幼小晦暗的心灵。书中故事叙事平淡,没有什么技巧,但正是这平淡的叙事中,给人一股暖暖的感觉,如同在冰冷中感受春天的阳光。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教会了大家以后如何去当好一名人民教师传播知识,而且还要做好一个教育者的工作。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我能在马修身上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但我绝没有他那般的宽容和仁慈。当我看到那个流氓式的男孩蒙丹吐一口烟雾在他脸上时,当我看到他骂马修是个“臭婊子”时,作为读者的我,已经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真恨得抽他几耳光。但是我却意外的看到了马修的冷静和宽容,他极其幽默的来了一句“让你的臭婊子歇
着吧”,温柔地给了他一刀,这不得不让我佩服马修先生的宽容和机智。马修面对这样的男孩,一个无视自己存在,仇恨一切的男孩子,他没有嫌弃他,也没有惩罚他,而毅然培养他唱歌,想用音乐唤回他的良知。回想在平时的工作中,稍有学生对我不恭,我便会火冒三丈。和他比起来,自己有时候是不是有些小鸡肚肠?
这个故事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威信并不是靠威严树立起来的,马修先生一点儿都不威严,有时甚至受学生欺负,但难道说他没有威信?恰恰他是那所学校里面最有威信的一个教师。马修的宽容、仁慈、友善创造了奇迹——那群爱搞恶作剧的男孩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一个拥有健康人格和幸福生活的人!我想,要想让新课标的精髓落到实处,还得从教师的宽容改起!不是吗?相信我们同样会收获奇迹!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其实现实生活中如同书中的教育问题也无处不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位马修这样的老师。孩子们的叛逆期需要更多的尊重,需要正确的引导,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们的世界是一个幽深的小花园,里面栽满了奇异的花草,有着清澈的泉水,动听的鸟叫。有时大人们不过被花园外围的石墙蒙住了眼睛,便以为里面不过是座平凡无奇的建筑物,或者是个废弃的屋子。其实有时并不是不存在美好的东西,只是我们放弃了寻找入口的机会,于是错过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甚至摧毁了一座原本美丽的花园。
请所有有孩子的大人和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记得在暗夜里点亮你们手上的那盏导航灯,用所有的爱和关怀指引每一个在人生海洋里暂时迷路的孩子,让他们在恐惧不安的时刻,能够看见你们永远不离不齐的温暖的笑容和伸出的手臂。
第五篇:《回弹力》读后感:宁折弯,不折断
宁折弯,不折断
——《回弹力》读后感
原创: 王玲红
这两天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道理明明都懂,为什么还是没定力控制好自己情绪呢?好想对自己说:随他去吧,懒得管了!可最终知道这也不过是句气话罢了!缘份,正好看到了本书的第九页,让我这两天的苦闷心情找到了一个好的突破口,得以慢慢释放!
本书根据大量的真实案例跟踪研究分析得出:童年的苦难并不能阻碍成年后的成功和幸福!什么是《回弹力》:“人们面对困扰、挫败和威胁时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以现在看来,我们的孩子会有这种体验吗?什么都让他用最好的,有时的一点不满足就会生气埋怨,稍微多做点就会唉声叹气的,如何培养他的越挫越勇的品格呢?当面对困难时有一颗坚强的心呢?
不同的年代造就不同的人呀!回想自己的童年,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为了生活劳累奔波,哪有过多的精力管我们,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现在想来,生活条件上的苦,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又能记得多少,而精神上的困苦,有时可能掩盖的很好,让自己都以为忘记了,但就在某一瞬间会恍然大悟,似曾相识,原来早有伏笔!
现在的我长大了,有些事情过去了也就释怀了,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体罚算比较多的,可能以前在家是个老二,还是个女孩子,对于他们那代人来说,算是不得宠的一个吧,对于当时的事件只剩下模糊的记忆了,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颜色了!时常感叹:过去不代表现在,现在也不能代替未来。人生中的变数太多,何必太耿耿于怀不放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愿被触碰的秘密,就让它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吧,好好的保护着它,当做潘多拉盒子一样不要被打开!很喜欢国外教堂里有个专门供人忏悔的地方,可以释放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得到宽恕!当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来表达时,写写日记记下自己此时的心境,也是一种很好的排压方式,在我十几岁左右就写了好几本日记,那段时光现在看来也许是最美好的了!
不知道我的孩子长大了会如何来回忆他的童年,其实现在就是答案!
什么样的人可以让你对他无所顾忌,无话不说,这恐怕很难找到。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在众人面前,轮到我发言时,我会有种强烈的抗拒感,身体也会下意识的紧张,可能觉得自己讲的话,别人听了会怎么想呀?所以想想还是不说算了,这种自我克制经常出现,而我家浩浩,和我真是完全相反,他什么话都说,也不怕人的,有时我就告诉他,你说话之前先想一想嘛,哪些话可以说的,哪些话说出来会让人觉的不好的,要对你说出的话负责呀!
遇到突发事件后,不要过多的自我批评,要往积极的方向去想,因为已经发生了,再懊悔也无济于事了,但是从中学些经验还是要的,以防下次还出现这样的状况。
虽然现在是成年人了,可有时还是会有点孩子气,在外面玩时说是陪孩子玩,其实有时还不如说是给自己机会,让自己也体验一下这种乐趣!
有些再艰难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变淡,人都是要向前看的,就像有句话说的:地球也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停止不转的,正向思维真的很重要,太多负面的“假如”,有时真的能把人想垮掉,自己想象的压力,还没发生,你就投降了,哪还有继续前行的勇气了,不去试一下,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
“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生活中好多的不快乐,有时就是比较而来的,合适的激励可以理解,多了就是伤害了。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他的烦恼,我有个发小,以前好羡慕她在外闯荡,她的职业是导游,可以到处去看风景,拍的照片都美极了,觉得这样人生多带劲呀,又能见世面又能赚到钱,一举两得多好呀!可她一路走来背后的辛苦却也是谁都代替不了的,所以她的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也是应得的!我和她现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但是在未来会不会发生改变呢?谁知道呢?
拒绝或者选择性的谈论自己的童年,有时真的是害怕被贴标签而让人对自己有偏见,害怕说出来得不到想要的理解,说与不说要看你的内心能承受起哪种选择了!我愿意选择忘记,向前看,未来才是最美好的!
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我有时就会害怕别人看到了就会议论说:这小孩子怎么会这样子,一定是父母在家没教育好,所以有点害怕带他出来,觉得逃避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有时也会自责自己肯定是哪里没做好,才导致这样的。
而这里说到:“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跟父母的养育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让我有一丝丝的安慰,虽然不能完全的开脱责任,但是面对出现的问题,希望自己可以坦然的接受,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办法引导孩子学习改变就好啦!
我理解的“共生依赖症”,是不是有种“帮凶”的感觉,而这个“帮”完全让自己失去了自我,这种概念的提出能让人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与状态中,从而积极的找寻办法跳出来!
从“玛丽”的案例中得出了,可以尝试把过去痛苦的回忆用新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找到其中积极的一面,可以很好的减轻心中的负面压力!
当一个人有面对过艰难的岁月后,真的就可以用来为现在的自己加油打气,这正是我现在的心境,以前那么难都挺过来了,现在这又算什么呢?感谢16年的自己,所以我一定要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