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班主任工作经验
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在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如同学之间打架和顶撞老师等,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反映了班主任的本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妥善处理偶发事件,既有利于教育当事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也有利于教育全班同学。相反,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而且还会把问题搞糟,实践证明,采用下列做法其教育效果较好。
一、“冷”
“冷”就是我们平日讲的冷处理。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本人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急于解决,可以“冷”上几分钟,也可以“冷”上几天,切忌生气发火,出现过头语言,甚至粗暴简单地对待学生,这样做不但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而且弄不好还会把问题搞糟,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班主任的威信,把问题“冷”下来有下列好处:
1、避免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顶撞。
2、班主任可利用“冷”的时间,找出解决的办法。
3、对当事学生来说,在“冷”的时间内,必然进行反思,素质好的同学很快就会想到自己的过错,很可能主动找到班主任承认错误。对一般同学来讲,虽然不能找到老师承认错误,但能想到自己的错误而心中不安;对个别同学来说,虽然不可能出现以上情况,但也能认识自己的部分错误。以上三种情况,都给班主任圆满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
“引”就是引导学生接受错误。经过“冷处理”后,对于不能自觉承认错误的同学,班主任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错在何方,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所犯错误都认识不够深刻,作为班主任则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引导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不要急于求成而逼迫学生承认错误,这样往往使学生不易接受,即便是接受了错误,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其教育效果不会好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于不能接受其错误的同学,可以另找机会进行,虽然这样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多了,但彻底解决问题的程度却大了。
2、在引导过程中,不要把学生所犯的错误说成大的不得了,这样容易使学生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造成学生认为老师过分挑刺的想法。
3、在引导过程中,班主任拉一定要把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体现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老师:是友不是敌。
三、“提”
“提”就是提出问题的危害性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往往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性和今后如何改正看不清楚,从而导致今后还会犯类似的错误,班主任这时把错误的危害性和今后的改正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犯或者少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爱”
班主任在解决偶发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爱心融入其中,因为爱心有一种神奇的控制力量,没有人将爱心拒之门外,有了爱心为先导,偶发事件的顺利解决便有了基础。
总之,解决偶发事件和解决其他问题一样,都需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切忌急促和粗暴。
第二篇:班主任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十不能”-班主任工作经验
班主任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十不能”
在日常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常常碰到一些棘手的偶发事件。对各违纪偶发事件,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或得不到及时处理,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教育都不利。
一不能有“偏见”
学生中相当数量的违纪偶发事件发生在后进学生身上。有的是无意识地开玩笑所致;有的是有意识地搬弄是非、扩大矛盾,产生纠纷。面对这些“老面孔”,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下结论,乱加批评,要努力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
二不能“庇护”
在处理过程中,要克服对某些同学的庇护。比如对“表现一贯较好”的好学生,成绩优良的尖子生,班、团干部及教师、亲朋好友的子女,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克服对他们的庇护,努力做到事实面前人人平等。
三不能“主观”
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必须重调查研究,克服主观片面性。班主任教师切不可根据某些学生的只言片语和自己的主观想象处理问题,以致作出错误的处理意见。
四不能“急躁”
学生中的偶发事件,有时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在高年级学生中,参与的人多,拖延的时间长,涉及面广(兄弟学校或工厂青工)。有的学生思想复杂,个性特殊,觉悟较低,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冷处理”,或集中多方力量进行“综合处理”。急躁是无济于事的。
五不能“简单”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已经发生的偶发事件是班主任的职责,务必克服粗暴、简单、敷衍了事的态度。要借助处理过程,寻找最佳教育机会。一边帮助他们妥善处理。一边引导他们从中吸取教训,让事件的处理过程成为对后进生帮助教育的过程。
六不能“冷淡”
班级出现了违纪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有时,处理某一事件需耗费大量精力,但不论什么情况,对学生中的偶发事件,班主任切不可持冷淡态度,更不可漠不关心,听之任之。这是一种失责行为,是师德规范所不容许的。
要爱护关心学生,帮助教育他们克服违纪的现象,杜绝偶发事件发生。
七不能“侮辱”
有的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中发生的重大偶发事件、很不冷静,甚至大发雷霆,出现侮辱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这是十分错误的。有的甚至面对学生家长出言不逊。低级庸俗的语言只能丧失教师的师德和理性,而无助于事件的处理和对学生的教育。
八不能“打击”
学生中的违纪现象,有的给班级荣誉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弄得教师很不光彩。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耐心细致的作风,切不可把心理上受到的委屈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打击、挖苦。否则只能导致师生感情的破裂,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
九不能“处罚”
学生中偶发事件的发生,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各种“处罚”是不容许的。无论是肉体上的罚站、罚跪;还是学习上的罚写、罚背,或是经济上的罚缴、罚赔,都是不可取的。
十不能“停课”
在处理过程中,出现难度大、无进展情况时,切不可随便地采取“停课检查”,要家长把学生带回家整治的办法。可以争取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耐心做好疏导、说服工作,从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停课”办法不可提倡,也是行之无效的。
处理学生偶发事件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讨,只要我们具备崇高的师德,满腔的热忱,精湛的艺术,学生中各类偶发事件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第三篇: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道德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等。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一、偶发事件的特点是:
1.突发性。偶发事件的常常以突然的方式爆发,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遭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学生在校严重伤害、病患--骨折、眼伤、急腹症等。由于偶发事件的突发性,常常搞得班主任手足无措。
2.偶然性。偶发事件往往是出于人们意料之外。偶发事件一旦发生便在班级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的反应,轻则中断正常的课堂授课,重则影响全校教学秩序。
3.紧迫性。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马上予以处理,班主任必须当机立断,妥善解决。处理偶发事件,首先,班主任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不慌不乱。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对于人命关天的事尤为重要。其次,了解情况掌握分寸。“了解”是教育的钥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给予处理。再次,当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缺乏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做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机采取必需的措施。
2.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会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更容易得到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使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能。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且“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见性的“交待”,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和班主任准备不足的状况,如果贸然实施“热处理”,就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待偶发事件,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冷处理是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提出的,也是从提高教育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2.变退为进法
有许多偶发事件都是这样发生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个难题或怪题,或老师发生“暂时性遗忘”,忘记了某问题该如何解答。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不必急于解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发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己也争取宝贵的时间来考虑对策,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得出结论。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搞得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像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经常碰到,其实事件的演变已从学生之间打架,转为一个学生不愿进教室。中小学生中的纠纷,是中小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排解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社会化进程。但这个例子中的事件恰恰发生在上课之前,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位班主任这样处理,应是最佳的方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支点”,转化要非常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原不必争个曲直长短,但却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或是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解决。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第四篇: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小学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教育目标、内容的多样性,学生身心特征的复杂性,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都决定了班级工作不可能都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运行,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偶发事件。
顾名思义,偶发事件就是在预定计划之外偶然发生的事情。但把所有的偶发事件都看作“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其实并不完全确切,因为“偶然”之中往往隐含着“必然”的因素。比如班级工作组织不严密,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欠佳等,都容易提高偶发事件发生的频率。班主任要防微杜渐,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偶发事件发生,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
(一)认识偶发事件的特点 1.成因的不定性
偶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有的是发生在人际间的,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始料不及的因素,或是某种已有的矛盾的爆发,或是本已缓和的矛盾的突然激化。人际间的矛盾可能是师生之间的,可能是同学之间的,可能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也可能是学生与社会上某些人之间的。“导火线”可能是学生主动点燃的(如提的问题比较怪、恶作剧等),可能是学生被动引发的(如意外事故、性格异常等),可能是教师的疏忽造成的(如教学中把题目讲错了、批评学生的方法有偏差等),也可能完全是外在因素的波及(如某个学生的家庭变故、外人的突然闯入等)。总之,引起偶发事件的原因是很难确定和预料的,班主任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出现的突然性
偶发事件的出现是突然的,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也许本来处在晴朗的教育天空下,就突然被置于阴云密布的矛盾旋涡中;也许本来还处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融融气氛中,就突然变成剑拔弩张的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班主任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件。
3.后果的破坏性
一般来说,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都是在计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循序进行的,而偶发事件则会打乱原有的部署,使原本井井有条的教育活动无法按计划进行,活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驰。同时,由于偶发事件的起因比较复杂和难以预料,处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或同学矛盾越发加深,或学生心理受到挫伤,或班级集体受到破坏。因此,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谨慎处理,不可造次。
4.处理的紧迫性
只要有充裕的时间,只要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处理再棘手的事情,都不会有多大难度。但偶发事件的处理恰恰不会给你这两把“斩乱麻”的“快刀”。偶发事件一旦出现,如果不马上进行恰当的处理,教育活动就难以为继,学生心理就难以打通,师生关系就难以理顺。因此,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争取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曲、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不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作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
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2.因势利导
遇到偶发事件,已不可能照搬原来的工作方案,但也不能置原来的计划于度外,非常从容地来解决偶发事件,这样原有的工作任务便难以完成。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较容易得到妥善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将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像上述例子中,刘老师利用为黑板擦开“特别追悼会”的活动,使全班学生都受到了一次生动活泼的爱护公物的教育,效果是一般的教育活动所难以比拟的。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先的“交代”,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和班主任准备都不足的状况,如果贸然实施“热处理”,就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待偶发事件,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冷处理是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提出的,也是从提高教育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2.变退为进法
许多偶发事件,事情本身并不大,但需要处理。此时,班主任可不必急于解决,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事情抛给学生处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以退为进,不是不处理,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对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弄个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如:课间,两个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而是根据这位学生平时乐于助人的优点,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学生看了看老师,就接过黑板走进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的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老师拿黑板进来,我相信他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后来,那位同学回到自己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课了。
像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会经常碰到,其实事件的演变已从学生之间打架转为一个学生不愿进教室。小学生中的纠纷是小学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且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排解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例子中的事件恰恰发生在上课之前,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位班主任这样处理,应是最佳的方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支点”,转移要非常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形成了一定的尴尬局面,但却不值得争个曲直长短,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化解。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像这样的处理,寓教于笑,妙趣横生,学生感受到的只会是春风拂面,只会是诙谐和机趣,从而发出会心的一笑,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文/王其生
在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如同学之间打架和顶撞老师等,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反映了班主任的本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妥善处理偶发事件,既有利于教育当事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也有利于教育全班同学。相反,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而且还会把问题搞糟,实践证明,采用下列做法其教育效果较好。
一、“冷”
“冷”就是我们平日讲的冷处理。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本人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急于解决,可以“冷”上几分钟,也可以“冷”上几天,切忌生气发火,出现过头语言,甚至粗暴简单地对待学生,这样做不但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而且弄不好还会把问题搞糟,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班主任的威信,把问题“冷”下来有下列好处:
1、避免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顶撞。
2、班主任可利用“冷”的时间,找出解决的办法。
3、对当事学生来说,在“冷”的时间内,必然进行反思,素质好的同学很快就会想到自己的过错,很可能主动找到班主任承认错误。对一般同学来讲,虽然不能找到老师承认错误,但能想到自己的错误而心中不安;对个别同学来说,虽然不可能出现以上情况,但也能认识自己的部分错误。以上三种情况,都给班主任圆满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
“引”就是引导学生接受错误。经过“冷处理”后,对于不能自觉承认错误的同学,班主任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错在何方,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所犯错误都认识不够深刻,作为班主任则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引导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不要急于求成而逼迫学生承认错误,这样往往使学生不易接受,即便是接受了错误,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其教育效果不会好的。对于不能接受其错误的同学,可以另找机会进行,虽然这样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多了,但彻底解决问题的程度却大了。
2、在引导过程中,不要把学生所犯的错误说成大的不得了,这样容易使学生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造成学生认为老师过分挑刺的想法。
3、在引导过程中,班主任拉一定要把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体现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老师:是友不是敌。
三、“提”
“提”就是提出问题的危害性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往往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性和今后如何改正看不清楚,从而导致今后还会犯类似的错误,班主任这时把错误的危害性和今后的改正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犯或者少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爱”
班主任在解决偶发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爱心融入其中,因为爱心有一种神奇的控制力量,没有人将爱心拒之门外,有了爱心为先导,偶发事件的顺利解决便有了基础。
总之,解决偶发事件和解决其他问题一样,都需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切忌急促和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