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流血的仕途》有感
读《流血的仕途》有感
徐洋
李斯,子通古,生于公元前284年,卒于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李斯本是一介布衣,二十多岁,已有妻儿。按照常理来说,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基本确定,无非安安稳稳、平平静静终老一生而已。但由于他内心一直有着不甘,有着抱负,更兼有想法和能力,所以在一次偶然际遇下,终于下定决心抛弃可见平常的人生轨迹,毅然决然背井离乡,前往荀子门下求学,并与韩非同窗数年。学成后,他入秦谋仕,历经磨难,几经波折,终于得到了秦王的肯定和信任。他助秦王杀嫪毐、逐吕氏、灭六国、称始皇,自己也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丞相之位。古往今来,从布衣走向丞相位置的不在少数,为何李斯可以称为千古一相?
从他一生的成就来说,就无愧为千古一相。首先,他辅佐的是中国第一位始皇帝,诸多政令都是由他策划安排、由他具体执行的,大秦王朝的建立与他的殚精竭虑密不可分,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始皇帝之称。其次,他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成为立国之本。再次,在秦王朝建立起来后,他还审时度势地主张统一了度量衡、书法文字、货币、车轨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一项又一项重要举措,惠及了中国千年民生大计。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李斯一生也有许多颇具争议的地方。首先,他亲自下令毒死了自己的恩人——韩非。韩非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恩人,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是韩非赠金与他上路,是韩非帮他照顾妻小,是韩非帮助他得以面见吕相,进而取得伴随秦王的机会。如果杀死韩非是他本人的意思,那么这件事就显示了他妒才妒能、不知报恩、自私自利的本质,即使他成就再高,功劳再大,也枉为“千古一相”的美赞。其次,他“蛊惑”秦始皇焚书坑儒,把秦记以外的史书,包括非博士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焚烧掉,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毁之一旦,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再次,他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不会丢掉“男二号”的巅峰权力,在秦始皇殡天之后,与宦官赵高共谋篡改了遗诏,拥立胡亥为秦二世,赐死长公子扶苏及大将蒙恬,这一步昏棋,也给自己最终被诛灭三族埋下了苦果。
回眸李斯的一生,我也有几点感受和思考。
首先,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李斯在上蔡思考出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同时也明确了目标和步骤。他没有第一时间盲目地混入仕途,而是选择了再入学堂,再次深造。当他学有所成、坚信自己已经具备能够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雄才时,心如磐石,坚定地离开了荀子门下前往秦国。由于他是一介布衣,人微言轻,且又心高气傲,不希望通过“捷径”投入吕相府中,因此初到秦国后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是他没有放弃,终于得到了面见吕不韦的机会,有了人生第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面对朝廷重臣,两人身份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他却能够侃侃而谈、面不改色,就是因为他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坚信自己的才华能够安邦定国。但在见到秦王前,他在相府志不得伸,未能得到重用,忍气吞声的又等待了三年。在这期间,即使遭遇低谷,即便无事可做,李斯仍不断寻求机会,从未放弃,也未气馁。因为,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受外界环境的纷扰,不会受短暂逆境的纠缠。最终,他得到了与秦王一谈的机会,也最终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一步步走上了成功。
其次,精彩的人生应该勇于拼搏,敢于突破。如果李斯甘于平淡,甘于寂寞,就不会有千古一相,也不会有诸如统一度量衡等丰功伟绩,中国的历史可能就会被改写。“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试一试,就算我不能证明我可以,那也要证明我不可以。”李斯就是一个一直想证明自己可以的那个人,也是一直在努力尝试,努力拼搏,努力创造的勇敢的人。我们这一代恰恰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如果你一直在思考而不付诸于行动,那就将一事无成,一无所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努力奋斗,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再次,人生一定要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读书的时候老师和旁人总是在这样说。我想,李斯就是这样有准备的人。没有求学的准备,就没有以后腾飞的资本;没有游说的准备,就没有以后权力的巅峰;没有忧患的准备,就没有以后几经浮沉而不倒。人,一生要走很多很多路,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步;人,一生要说很多很多话,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句;人,一生会认识很多很多人,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也许就只在于他们多走对了一两步路,多说对了一两句话,多交对了一两个人而已。就像李斯,走对了离开上蔡到荀子先生处求学这一步,认识了韩非、吕不韦、秦王政等几个重要的人,第一次面对吕不韦和秦王政游说时抓住了时势的要害,得到了对方的肯定。也正因为思虑在前,把握住了机会,他把甘罗推出去当了替死鬼,把嫪毐推出去做了挡箭牌,才使得自己无恙,秦王掌权。
最后,我认为李斯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的才华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的眼光和卓识。在秦王、吕不韦和嫪毐三方争斗中,他能够看清本质,明晰王会胜利,没有倒向吕不韦和嫪毐任何一方,只忠于秦王政,才最终一展抱负,得偿所愿。
第二篇:我读《流血的仕途》
我读《流血的仕途》
从宝贝的口中听到《流血的仕途》,然后又从她手中拿到《流血的仕途》,她一直都给我说什么李斯,也许由于我的接触面太过于狭小,竟然不知有此人,看了以后,新体历史小说的确新颖,但总觉得哪儿不舒服,可能文章里有些话语太过于露骨,就像缪毒那块儿,用古文写出来确实委婉,众多事情可以让人体会,可能是我的思想过于保守了。
说说李斯吧!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以前,我只知道有个秦始皇,吕不韦也听过,不过李斯,还真没什么印象。现实不论从古到今,都是适者生存的规则,现在有点好处就是人的命大家都重视了,放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有时连死的权利都没有。李斯从社会低层一直都到人生巅峰,以前他在小县城的时候,一次无意间发现粮库里的老鼠又胖又大,而厕所里的老鼠特别瘦也特别脏,然后他将两种老鼠对调了一下,令他惊讶的是两种老鼠很快就像以前的时候来了个大调整。这个时候他想到自己的仕途,乃至自己的人生:“是居安,还是要千古留名”“一个人有怎样的成就就关键在于他能处在什么位置。”
他清醒了,但知识是匮乏的,到了荀子那儿,结交了韩非,记不清呆了是七年还是十一年了,看到李斯这样的崛起,未免心里也有一丝感慨。他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思考的问题——“究竟怎么活?”他为了以后能更好的走,独身一人来到异国他乡,一呆就是那么久,那种毅力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李斯学成之后,从吕不韦的门客到最后大秦的丞相,中间的路是何其坎坷、何其惊险,真所谓官场如战场,勾心斗角,伤痕累累,李斯是聪明的,每次都可以成功化解危机。他的思维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他总是让自己走或者别人走自己规划好的路,乃至通向死亡的大道。我想现代的人都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仁慈了,保守了,中性化了,我不怎么喜欢刑加平凡人,刑加无辜人。一个人犯罪了,死是罪有应得的,诛连就不怎么好了,反过来看现在就很好嘛。李斯成功地将太多的人送上了黄泉路,里面有叛贼,也有太多的无辜,为了历史的发展,相比这些死过的无辜人也会明白的。令我惊讶的是,李斯年老时的下场确实令人感慨,虽然他比不上秦始皇,但说他是中国统一的规划者,幕后人并不过分夸大其辞,一代伟人在死时含冤,最可悲的是诛连了几千人。秦二世也真是的,赵高再好也不过一奸臣,忠臣全让你给杀了,秦不灭难以服众。回顾李斯的一声,决定外出闯闯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风雨兼程四十年,他走过来了,他应该是可以满足的,活着的时候到达了人生的巅峰。现实中,我想揣摩心里、随机应变已被看做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能让你游刃有余的本事。社会真是一个大熔炉,棱角被磨平的时候也将是堕落思想的开端。
现在我们可以说,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挥霍青春,过上二三十年,那时我们也只能说“现实啊!你把我也挥霍了吧!”我知道自己的目标,虽然很大,可是我会一直努力,永不放弃。想起一句话,人生无尽头,奔跑无极限。
亲爱的,美好的生活等待着我们,李斯悲惨的结局告诫我们不管你有多大能耐,死神不高兴了,就可以随时将你带走。我们一起好好努力,好好珍惜,加油,我们一定行的。
2010.4.10
柳书
第三篇:读《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有感
成功之道
——读《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有感
总是不想去触碰这不如人意的最后几章,这几章注定是历史的荒谬与悲剧,注定是嬴政万世伟业的崩塌,注定是李斯糊涂一时却身败名裂的悲哀。但历史如同人生一样,既没有如果的假设,也没有逃避的跳跃。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不能左右的现实。然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便因此有了借鉴。历史使我们不曾参与便无权去评述历史人物的功过,我们只有虚心思考来指引自己,在成功路上少走些许弯路。
读罢《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一种对李斯的景仰之心油然而生,他执着了一生的梦想,成就了他——一个秦帝国政坛之上的二号人物,也毁灭了他——一个秦国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屈打成招的无罪囚犯。
说他无罪其也有罪,其罪在于对梦想信念的过分执着,而忽略了对客观世界的具体分析,诱使他背叛了他的王、他的国以及他的信仰,也最终造成了不朽的秦帝国与二世而亡的速朽秦国。真可谓帝国的悲哀:成也李斯,敗也李斯。然而,我们无权评判他是否真的有罪,因为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也没有像电影中的镜头回放。根本不可能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思考,更无可能去舍身处地地敢收到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情。
正所谓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即使史官不依当朝者的思想秉笔直书,但他仍旧逃脱不掉他是人的客观事实。是人便有自己的主观
思维,多少都会将自己的个人好恶夹杂在史书之中,使我们后人无从考证其客观史实。就算科学家研发出了时间机器,能够带我们回到那段令人神往的《神话》历史,谁又敢保证不会因为我们的冒然造访而改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历史已成为过去,我们既不能复原,更不能经历,就没有发言权去评述。
那么我们就当是在听一段关于李斯的励志故事吧,细细地聆听讲故事人所想给我们传达的心声,从中去感悟我们真正需要学习与借鉴的成功之道吧。故事的主人公当然就是这位李斯先生,故事讲述的便是他终其一生追寻梦想、拼搏梦想、成就梦想的励志经历。他的确让人感受到一种行动者的力量,最终成就了自己。读李斯,我读到了什么:
1、大凡成大事者都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并且夜以继日地提醒着自己要为这个梦想奋斗。整天所思考的也是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将这个伟大的梦想实现。李斯的梦想便是成天下之大一统。
2、大凡成大事者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学习力。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向谁学习更重要。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试问今日之老师有几人做到了这几点。要学就学最好的,要做就做第一名,向行业之中的第一名学习,争取同他看齐。李斯的老师荀老夫子是也。
3、成功没有捷径,有的只是看不到终点的迷茫,与不断需要克服的障碍。研究障碍固然重要,然则必然会因为障碍而固步自封。成功的人则是不断地去实践,去找寻更好更快达成目标的方法。正所谓:“百鸟在林,不如一鸟自手;持百谋而莫决,不如得一谋而急行”。
李斯如是说:“夫某事者,先虑败,后虑胜。”以此来直谏嬴政,要求他切莫投鼠忌器。
4、成功路上多的是岔路,有岔路便少不了选择,甚至是抉择。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努力固然重要,但倘若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便南辕北辙,非但不能成功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李斯之败就败在了后期选择了错误的领导,站错了队伍(选择同什么样的人为伍也很重要),纵使他使出浑身解数,用再大的努力也无力扭转大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悲哀。当然,我们不能将亡国的罪名完全归咎于李斯一人,这样对于李斯来说也着实太不公平了,当然他也担当不起,更伤不起。
5、成功的道路之上,除了那些客观存在的挫折,同样也少不了由主观臆想出来的恐惧。我们必须迫使自己摆脱恐惧者的心态,以及突破“如果······怎么办?”的思维定式。要知道人生路上没有如果,所有的恐惧都只是事先幻想出来吓唬自己的错觉。我也必须学着同恐惧做朋友,将这样的恐惧感转化成对人生改变的正面能动的力量,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些。李斯初见嬴政时就存在着恐惧,当然也是他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他最终克服了恐惧心理,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王,也从此踏出了成就梦想的第一步,同时也为嬴政绘出了他帝国伟业的宏伟蓝图。
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现代,不论是仕途也或是职场生涯,都有其一成不变的成功之道。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深谙成功之道,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助使自己有能力打破禁锢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束缚自己的客观局限。
第四篇:流血的仕途读后感
在遇到《流血的仕途》这本书之前,我对秦朝的兴衰不甚了解,只知道有个始皇帝叫赢政,他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统一中国,知道他焚书坑儒,死后埋在俪山脚下,后世对他的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成为暴戾昏君的代名词,流血的仕途读后感。
对于李斯,我也略知一二,帮助赢政一统天下,话同语,车同轨,设立郡县制并沿袭至今。在历史的星空里,李斯无非是最耀眼的一颗。
回顾李斯一生,睿智,进取,勇敢等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毫不俚啬的汇聚到他一身,帮助他一<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lu.unjs.com/”>路劈荆斩棘,从上蔡的一介布衣,到位极人臣的丞相,读后感《流血的仕途读后感》。但是我们看到他光鲜的一面,却从未体会到,也永远体会不到他曾经面对的凶险境地。或许这就是书名《流血的仕途》的真正来历吧。
李斯的结局是凄惨的,是悲壮的,纵观历史长河,好像忠臣的结局总是这样,悄然的出世,然后救世于水火,最后悲壮的陨落。他的智慧在千年前无人匹敌,几世后的今天也无人超越,历史是个好客的主人,但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他之上,李斯之功,之才,也许正犯了上天的大忌,所以才在功成名就之后,含恨离去。
以上是我有感而生,不能算是观后感,其实想写的很多,想说也很多,但是由于急于查哨所以草草收笔,请看过此书的人为我写续,不胜感激。
第五篇:《流血的仕途》读后感
甘罗死了,死的很是莫名其妙,《流血的仕途》读后感。“奉上帝命,召君归天上。”自此,天下便少了一个天才,多了一段虚幻的神话。像甘罗这样的天才,却死在了李斯的仕途下,真叫人惋惜,用现在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世间如李斯者何其多,或许某日我们也会成为别人路下的甘罗,亦或者他人成为我们脚下的甘罗。而本该属于吕不韦的天下,却在李斯的介入下,逐渐形成了一幅三足鼎立的局势。常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但李斯能说是小人吗?该是不能吧!流血的仕途,玩的是计谋,斗的是心智。赢者笑傲天下,输者则粉身碎骨。
自去年十月获赠此书,就一直没怎么看,答应为华的读后感想自然就没办法写了,读后感《《流血的仕途》读后感》。到现在看了那么几十页却发觉自己内心已经产生退意,不敢继续,但这就是生活,我们必须去认清它,如此才能生存。为华,读后感想将后续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