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一直能延续么散文
我一个认识的人心情不太好,看她眼睛肿着的。我一开始没有细问,想想也是那么几回事,我可算是已经见多不怪了。后来,她问我有没有认识学法律的朋友,我说我不认识。心里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她和我说她老公打的她手都抬不起来,女儿对她也不闻不问,心里怪痛苦的。曾经,她不顾一切的嫁给了他,当时,他们过的很清苦。她做月子的时候没人照顾,饭盒掉下了窗台,为省一块钱饭,她自己下楼捡却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命是捡了回来,但就此落下了病根子。好不容易,这么多年的努力,有了点积蓄,买了房子。生活也算过的去,看起来很幸福的样子。她老公早时候和她说看到很多人都有车了,自己也想买。她劝他再等段日子,等车子再便宜点,等手头钱再多点,可是他不听。再后来,她拿出这么几年的积蓄,又问别人借了几万,另外向银行贷款,给他买了。就这样,房子买了,车子买了,但是日子过的还是很清贫,钱都是计划着过日子,每个月她都得还银行里的房贷和车贷,计划着女儿的学杂费,自己和她老公的生活费。在我眼里,她很节俭,花钱很有计划,有时候甚至计划的有点尴尬,她很爱女儿,买什么东西第一想到的是她的女儿老公而不是她自己。我那个时候在想,这样子过日子为了什么,家的力量真是如此之大么。当我正沉浸在自己观念转折点的时候,她男人为了所谓自己的面子挥霍着她的血汗钱,埋怨几句还动手打她。这让我一下子火起来。我在想,你打了她,那谁帮你做饭,谁帮你洗衣,谁帮你做家务,做一个男人不能让自己的女人过的好点,整天让她像个黄脸婆牛样地干活,你还打她,你凭什么?有首歌这样唱着男人就是累,我那个时候听着好笑,男人没看到女人的苦才会说自己累。在婚姻里,想要过的幸福,没有谁累谁不累的,彼此都是为了一个家而在兢兢业业,如果一方觉得自己累了,想偷懒了,那婚姻也就快结束了,一个家,要想维持,就没有什么理由允许你停下,除非你病了,你到了让别人照顾的地步。
最近遇到很多男的,对我说自己累。虽然说当今社会压力太大,对于他们,压力更大,但是他们不想想,我们女的不也同在一个社会下,不是也承受着这样的压力么,男的说现在娶个媳妇要房要车,但有多少男的是靠自己买的房买的车,多少男的是靠自己还的房贷还的车贷?你们有没有想过身边的老婆,一天到晚的忙完了外面的工作还要洗你,你女儿,你儿子脱下来随手一丢的脏衣服,还要给你们做好饭菜等你们回来吃,早上起早要去买菜,送孩子上学,周末一大推的家务等着她做,她难道不累?她不是也每个月还着你们的房贷,车贷,还要给你撑死面子,你喝高了还能抡起拳头打她,她呢?
所以我说,不结婚痛苦,结了婚更痛苦,我不如保持单身。我承认我也会有羡慕别人恩爱的时候,但是我看到的更多是那种痛苦,结婚离婚,谁不是感情好的时候结的婚,但是却过不了几年又离婚,还要祸害到下一代。我本身就是遭遇这样痛苦的人,不想再重返覆辙。找个对你好的人不难,难就难在他一辈子对你好。昨天,看了刚上来的那个电影《不再让你孤单》,其实每个女人都一样冲动,有这样一个男人,甘愿放弃一切,义无反顾,只是不知道以后的事会不会像电影里那样,一直是美满,所以女人的预见性总比不上男人……
第二篇:一直走下去散文
岁月平淡,心也淡然,写出的文字也是寡淡无味的。一个人的文字里藏着她的生活,她的悲欢,喜怒哀乐。
(1)
来到简书这个地方写字,较从前略正经些,首先字数上总要过千,不像从前,寥寥数语,记录某个时刻的心情,配张图发出去,也算一篇日志了。很随心随性,虽然舒服,但是没多少长进。
有字数的要求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会强制性的要求你更深入的思考,会有更多的思想出来,否则在一个问题上你没有多少思路,几句话就表达完了。
人的脑子总是用进废退,多数人又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写字,有要求的写字,会让你不得不用脑,不得不多用脑。
也能慢慢理清很多自己的情绪,思路,看问题也能渐渐深入,这都是好的地方。
当然还不止这些,写着写着,就能感觉问题来了,想到的不能明确的表达出来,这是大脑在提醒你,该输入该读书了。
(2)
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凑字数,会多出来很多的废话。我自己也有这个问题。
多读书,多思考吧,尽量有多的思想,而不是废话。
写字除了多读书,多练笔,更重要的是生活,是体验。一个阅历丰富又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即使没多少写字的天份,一旦想写,就能写得像模像样。
我有这样的两个朋友,算是理科生,从前不怎么爱看书,更不写文。生活到了一定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她就想写了,开始写出的文字是很质朴生涩的,但是思路很流畅,感情表达得也很到位。又集中努力多看了一些书,再写出来的文字就很好了。
(3)
每个时间段,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心境不同,写出的文字也是差别很大,虽然,每个人会有相对固定的文风。
想想自己一路走过来,从上学时候的日记,到恋爱时候的日记,再到博客空间的日志,再到简书,那个过程,其间的文字感觉,自己还是很清晰的。
用辛弃疾的那首词来形容最是恰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学的时候,正处于懵懂的状态,生活与未来都在远方,看不清楚,一点也看不清,既充满着幻想,又因为看不明白而迷茫,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又有些从小说里吸收来的,在今天看来是很不切实际的元素。其实什么都不懂,又以为自己懂了很多。那时候的文字梦幻的色彩比较浓。
再大些,恋爱了,也进入了社会,生活固定在一个小圈子里,心里只有爱着的那个人,世界变得清晰简单,以为生活就是和他的夫唱妇随,相知相守。感情看得很重,生活都淡了,家人朋友都远了。那个时间段的文字因为恋爱会比较疯狂,有些痴。
再以后,就是结婚生子,真正踏进了生活。甜蜜的时候一般不写字,只顾着甜蜜了,伤心难过有情绪的时候才写字,写很多,那个时候的日志很多时候更像是垃圾桶,是自己情绪的宣泄出口。
随着网络的便捷,文字就搬到网络上了,慢慢就有了些因文字认识的网友,有些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虽然不见面,虽然远隔千里,那种无关世俗无关利益却可以无话不说的朋友,很珍贵也很难得。
文字也从以前完完全全写给自己一个人的随意变得略讲究,也不敢再倒垃圾,慢慢就学着隐含的表达心境,明明有许多愁绪,却装得风轻云淡。就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4)
那时偶尔也有几篇自己很满意的文字,有时间也会去翻翻,却从没想过在这方面要怎样怎样,虽然有同学朋友嚷嚷说你什么时候出个散文随笔集呀,但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那些文字还没有到可以出版的价值,只是自己一个普通的小女人的日常唠叨。
等老了或者去了,集结出版一个册子,自己家里人翻翻倒还行,那是一个人一生的心路历程,平凡普通的人,记忆是越来越靠不住,文字的记载,总是能更长久更真实些,多年以后,当一切都灰飞烟灭之后,也许唯有留下的文字,是我们曾经来过这世界的证明。
来简书参加训练营以后,有段时间的确也燃起了作家梦,可是写着写着,你会发现,你就是你,你还是你,三个月,一年,幻想自己能变成作家,能出本书,对于我这种慢性子又安于平淡的人,真的是没有办法。
好在,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写,能看淡结果,也乐意随着大家这么走下去,就这么走下去吧。
这一年除了能多写出来很多文字,多看很多的书,也会收获很多的简友,喜欢写字的人总会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慢慢能在一起能留下来的都是性情投和之人,彼此欣赏,相互鼓励,有人陪伴,这一路也会走得更愉悦更轻松。
昨天开始,改在早上写字,小丫丫还在睡觉,屋子里特别安静。等她醒来,我已经写完了,这一天便可以安心的做个好妈妈,多陪伴关注孩子,可以在午后安心的读书,晚上也不用太晚睡,适当做个调整,不用取舍,便很安心。
这条文字的路,我会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无戒365训练营第104天)
第三篇:青春这样延续散文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伴着最后大合唱声音的渐渐变小,直至消失,我们便知道,这意味着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却意义深远的三下乡行程即将结束。那一刻,我们深情地望着台下每一位可爱的观众,似乎从我们口中飘出的每一句歌声都承载着过往的点点滴滴,都印着我们成长的脚步。我们没有大喜大悲,只有离别之际的淡淡伤感,和伴着歌声默默流下不舍之泪。或许,这就是青春吧,有开始,有感动,有成长,却从不言结束!
回想起刚去到三下乡目的地——学地小学时的情境,真是让人感慨万千。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面孔,我们埋怨、不安,埋怨的或许是不怎么好,甚至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生活条件,不安的或许是不知道怎样去跟当地的小朋友、大朋友们相处……但庆幸的是,我们都懂得把不良的情绪放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自行解决,把积极向上的一面展露给大家,让大家有种“苦中作乐”的归属感,很美好,很温暖!
有那么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许用在这里不太合适,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分工配合也都体现着这种性质,虽然每个人的任务都不一样,工作重心也不一样,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尽力地把自己的任务做好,或者说全力以赴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完美,即使有些任务是人人都会做的,但是大家都能分清主次,先把自己该做的任务做好,如果还有时间,才有可能参与到其它小组的工作当中去,我想,是因为大家都懂得“各司其职”这个词语的含义吧。
既然说到了各司其职,那么,我就讲一讲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分工任务吧,那就是后勤。大家都说后勤是最辛苦,最没有意思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因此也是极少有人愿意报名进去的。但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每一份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儿,他们看似平凡但又不平凡,因为他们甘于幕后,却绝不会落后。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为他付出的女人,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十号人的大团体,那么,需要在背后努力的人就更多了。因此,我很荣幸地成为了这必不可缺中的一员。
每天,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填饱大家的肚子,即使比不上家里的饭菜,但至少也要让大家有种归属感。早晨,当大家还在酣睡的时候,我们的后勤人员早已起床准备早餐了,虽说做早餐不是什么难事,简简单单,清清淡淡就行,不像做午饭和晚饭那样复杂,但是,在这里难得的是一份坚持,可贵的是一份负责。相信没有多少个人是在家里早上五点多就起来做早餐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但在这里就不一样,我们的后勤人员可以为了大家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坚持自己的选择,做好自己的职责,不让大家失望,也不让自己后悔,至少当日后有人问起我们在三下乡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最难忘的就是每天早上坚持不赖床,起来为伙伴们做早餐吃,即使别人不这么认为,但只要在我们想起时能够会心一笑就足矣。
忙完早餐,当然就是午饭和晚饭了。在大家一起吃早餐的短暂热闹后,后勤人员工作的地方又回归宁静,但这种宁静不一会儿又被打破,因为此时小学生们的各种声音响起,不绝于耳,读书声、嘻笑声、打闹声……都一一进入我们的耳朵,而我们也正是在这些声音的陪伴下进行午饭和晚饭的制作。很有趣,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我们一边做着饭,一边听着纯天然,纯无邪的孩童声,那种感觉很妙,很有意思。有了这种不经雕琢,不经装饰的快乐之音,我们也不感到后勤有多辛苦了,反而觉得自己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动力,就连做出来的饭菜都充满着欢乐因子,似乎每一粒米饭,每一棵菜都是跳动着的快乐音符。当看到大家把饭菜一口一口地送到嘴里,并且露出快乐的笑容时,我们便满足不已,大概“夫复何求”也便是如此吧。
我们吃的并不是那么丰盛,因为我们不是来享受的,我们是来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我们是来受罪的。但这“罪”不是白受的,它是有回报的,是值得让人这么去做的。或许刚开始大家都不能接受那里的环境,尽管在来之前我们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告诫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熬一熬就过去了。但现实终归是现实,再强大的心理建设准备都抵不过现实的小小一击,我们都会有那么一瞬间小小的脆弱,但我们却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作出调整,以一个正青春的大学生姿态面对这些小小的难题。所以,大家都能很快地适应那里的环境,包括吃的,大家也都没有什么要求,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同学,是朋友,是兄弟姐妹,更是一个团体。所以,在大家的互相包容下,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非常难忘。而对于我们后勤组的小伙伴来说,这种包容就更加显而易见了。正所谓众口难调,再加上我们这群业余的“厨师”,想做出一桌具有百家菜百家味的饭菜就更难了,可以说,这绝不亚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一份份包容,我们的每一次吃饭都是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偶尔也会听到几句赞许。这时,千百种口味都汇聚成一句谢谢,谢谢大家能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不同意见,不同口味转变成对我们小小的认同,哪怕是“今天的饭菜还不错”、“好饿啊,有饭吃了吗”这样一些别人不会留意,但却让我们温暖的话语。总之,每一次的吃饭时间,都会让我觉得很幸福,这种幸福渗透于每一口饭菜的咀嚼,洋溢于每一个人的笑脸!
这次的三下乡之旅,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成长,见证了大家友谊的建立与巩固,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的是,在我的成长路上,青春记忆中,可以有这么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值得跟别人谈起的青葱岁月!
青春在这里延续,延续……
第四篇:千年基督教为什么能延续至今?
千年基督教为什么能延续至今?
中国《易经》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其实,世间万物,无不在日新月异中昂扬自己的生命,也因此能在世间长存。便是号称万世一系永垂不朽的宗教也逃不出这样的宿命。我们不妨就世界上最古老也最有生命力的基督教来看个究竟。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崇奉耶稣为救世主。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此外还有许多较小教派。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全世界信徒约有15亿。它所以有这样的影响力,与它自身的变新辞旧有密切关系。基督教的第一次变革是从原始基督教(犹太教)变为现代意义的基督教。原始基督教约出现于1世纪20、30年代。
与后世基督教相比,具有四个特征 : 首先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神学、定型化的礼仪和体制化的组织,宗教形式大体上还与当时犹太教内一些非正统的下层派别相近;其次,仍保留有浓厚的犹太民族色彩,尚未明确走向世界化;再次,成员和骨干大都是被奴役被压迫的犹太人;最后,具有强烈的反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倾向。主要流传于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下层群众中。其领袖被信徒们尊为耶稣基督。因不少成员不断参加反对征服者的斗争,多次受到当局的迫害。1 世纪未至2 世纪初,教会骨干中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及其知识分子的比重已明显增加。其中吸收希腊思想而走向哲学化和世界化的派别日益占优势。当局对基督教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公元305年,君士坦丁一世继位,放弃对基督教的迫害转而予以扶植。教会上层人士后来一部分成为帝国官阶体制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帝国以异端罪名迫害下层激进分子的重要助手。基督教终于丧失被压迫群众运动的性质而结束其原始阶段。早期基督教分前后两期。前期自1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即原始基督教阶段。后期自1世纪末至4世纪初。这期间,原始基督教具有的四个特征逐渐消失。约在1世纪40年代后期,在耶路撒冷的一次会议上,以保罗为首的世界派和恪守犹太传统的民族派展开辩论。结果保罗派获胜。从此基督教便沿着世界化宗教的方向发展,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各民族中,并远传到希腊、小亚细亚、塞浦路斯等地。一些较富裕者和知识分子入教,教会领导成员逐渐上层化。
基督教在流传过程中,同各种思想倾向广泛接触,主要包括流行于当时犹太教中的启示文学和智慧文学思潮,东方一些神秘教派的神秘主义和礼仪形式,强调理念论、神秘经验和灵魂不灭的柏拉图主义,以及宣扬人类一体、天人谐和、同由一位主宰支配,并提倡恬淡寡欲、节制有度的宗教道德的斯多噶主义等。对这些思想的争论和吸收,导致基督教的主要信仰、早期神学形式基本形成,组织体制以主教为首,辅以长老和执事的三级教职制开始形成,但主教集权制尚未确立。崇拜仪式和圣礼逐渐定型化。这时一些护教士,已不是对迫害提出抗议和谴责,而是由罗马皇帝和知识界申诉,说明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和制度习俗的合理和无害,力图消除反教者的误解,博取宽容和同情。公元392年,狄奥多西一世以罗马帝国的名义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基督教的第二次变革是十六世纪的马丁·路德改革。十六世纪初期,教会内部腐败的情况十分严重,其中最受一般人指责的就是出卖大赦(又称赎罪券)以搜括民财,征收重税以及买卖教职等,使百姓信心丧失殆尽,于是改革的呼声再度提高。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仅空有统一名号。西班牙是当时最强国家,国王查理一世登基两年后又在1519年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拥护罗马天主教,激励压制马丁路德。但因他同时忙于对战法国,未能全力消灭新教。当时英、德两国均有内乱,也难以专心制止改教运动,这便是当时有利宗教改革的大环境。尤其德国收重税,加给人民的经济负担,造成农人弃田逃亡,吃亏遍地,人心求变,一旦有人提出改革主张,不论其原来目的如何,立刻就受到热烈支持。因此当出身德国埃斯勒本城穷苦农家的马丁路德,为改革开放教会弊病而登高一呼,显然在他的背后便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助力向前推进不断!马丁路德(1483-1546年),早在耳弗大学获文学硕士,又学半年法律。接着入修道院苦修,1507年获立为神父。1512年获威登堡大学神学院博士,随即教授《圣经》。他是德国最早用德文对照新旧约原文授课的教授之一。然而他继续依然教会律法潜心苦修,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到内心的平安。直到有一天他在研读《圣经》时,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时,突然觉醒到原来人的得救只是因为他对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恩赐,其他一切的律法都不能保证使人得以称义。他这信念也在获得同校一些教授的支持,加上亲眼看到人们受骗购买赎罪券的情形,又耳闻教会主教买卖圣职的丑事,他开始攻击教会出售赎罪券的作法。1517年10月31日他将所写对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看法,张贴在威登堡大学的教堂门口。由于当天恰巧是人们前往教堂朝掲所拜遗物的万圣节,自然很多人看到张贴的内容。虽然当印刷术才使用不久,但两周后传遍全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教皇终于下令将他革除教籍,他原本只要改革教会一部分制度,从此他也不再承认教皇的权威,唯以《圣经》为权威。他直接建立的教会成为路德会或信义宗。由于他个性保守,因此他改革的教会仍保留《圣经》没有明文禁止的旧教传统,如祭坛,蜡烛,基督画像,告解礼,周日礼拜与圣诞节等。但在思想史上的意义,马丁·路德的改革非同小可。他将原本集中在教会神父手中的关于《圣经》的解释权夺了回来,将其直接放归于任何一个直接面对《圣经》渴望得到神启的教徒手中——根据路德的看法,信仰的唯一源泉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圣经,不再需要教士们充当传统的中间人,教士们只应通过布道济世来为它服务。因此,路德阐明仅仅出于信仰即可释义的教义,并明确地拒斥在信徒个人与上帝之间必须有中间媒介的教旨。他相信所有信徒都可有教士身份,从《圣经》中自己吸取信仰要旨。
路德就这样剥夺了教会和高级教士们作为上帝恩慈的中间人的特殊地位,同时动摇了罗马教会的基础,即它的教义法规和习俗。换言之,人们可以主动地直接面对探索真理,而不必借助中介(比如教会比如神父)的阐释被动接受所谓“真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路德之宗教改革,其思想核心乃在于借神权而化解教会的特权,从而开启世俗权利与教会权力并行不悖的先河,人之出,神亦在,我信则神在,我信则基督在,我信则上帝在,上帝管上帝的事,我管我的事,与上帝沟通无须教会插手帮忙,那是我自己的事,人-俗人从上帝那里夺回了自己的权利,虽然这仅仅是从信仰的权利开始的,然而牵一发而动其全身,从此,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喷涌而来,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现代社会因此逐渐成型。
第三次则是新教改革。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统称。原指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举行的帝国议会中的少数反对派,该派诸侯对于会议通过支持天主教压制宗教改革运动各派的决议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后即以其泛称宗教改革各新教派。目前全球约有五亿九千万教徒。
16世纪末到17世纪,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在教会组织和崇拜仪式上已基本定型。对教义的表述和阐述,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形成体系。新教的理论家以欧洲一些大学为基地,热衷于编写大量的神学著作,但内容充满烦琐的争辩和考证,失去改教初期那种富有抗议精神的活力。这一时期后被称为新教经院主义时期。
17世纪中叶,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妥协保守的安立甘国教会,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把新教运动又推进一步,结果产生了脱离国教的一些新的独立宗派,如英格兰的长老会、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清教徒运动后来由移民传到美洲,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为影响最广的教派。在德国,以斯彭内尔为代表的虔敬主义运动和清教徒运动相呼应,提倡人个的虔修生活和布道工作,举办慈善事业,由弗兰克等创办的哈雷大学成为德国虔敬主义的中心,对后来新教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跟传统天主教相比,新教新在: 首先,新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圣礼得救”、“善功赎罪”论,认为圣礼和善功对于灵魂拯救是毫无用处的,因此新教把天主教和东正教所规定的七项圣礼削减为两项,这样就使广大信徒能够从各种复杂、繁琐的宗教活动和仪式中解脱出来,从而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世俗的工作与生产劳动中。
其次,由路德奠基、加尔文进一步发展的新教救赎观认为,人是否可以得到灵魂拯救,取决于他是上帝的“选民”还是“弃民”,而“选民”的标志就是在尘世间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人们只有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刻苦努力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才能够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样一来,就把基督教徒最关心的灵魂拯救问题与人们在尘世间的工作表现和事业成就联系起来,因而有力地调动和激发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进取性和创造性,使广大新教徒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高度的勤奋和实干精神。
再次,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通过勤奋工作来创造财富,而且还需要通过生活上的节俭来积累财富。而“新教伦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正是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严格自律的生活方式,坚决反对豪华奢侈、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的生活作风,主张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花销,把积攒的金钱财富全都用于生产性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而不是浪费在奢侈的生活中。新教伦理的这一特点,不仅构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精神前提,而且也成为日后西方社会中一切有事业心、有作为的企业家们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与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相比,新教徒通常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进行资本积累、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最后,由于新教还特别强调要让每一个信徒都能读懂《圣经》以便能够直接与上帝沟通,所以新教徒历来都很重视普及教育。又因为新教徒特别注重现世成就,而要想取得现世成就,就必须具备各种实用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所以新教徒不仅重视教育,而且还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安排较多的世俗性、实用性的课程。韦伯在谈到基督新教的伦理时说:“这种伦理所宣扬的至善——尽可能多地挣钱,是和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在经济上获利,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
这样,基督新教的所谓“入世苦修主义”的伦理,就提供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可见,新教伦理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实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所以近代以来,大多数天主教国家和东正教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显著落后于那些以新教为主的国家,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洲都是如此。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中,新教徒在经济上也通常要比天主教徒或东正教徒更为活跃,更有作为。
基督教三次更生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万世一系永恒不变的,便是最顽固的宗教也只有与时俱进与时更新,才能延续至今。以此来看今天的“四个坚持”、“三个绝不”之类,自不难举一反三。
第五篇:文秘专业好就业么
秘书在企业中属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之一,其岗位职责描述也是最模糊和最广泛的。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文秘工作越来越趋于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它在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文秘专业好就业么?文秘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如何?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一、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从需求层次上看,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 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显示,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不少民企认为,他们急需的是文秘专业方面的适用人才,看重的是文秘人才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事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
从需求的秘书类型上看,65%的单位选了复合型秘书,这表明,当前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其次为应用型秘书(15%)、创新型秘书(10%),另有5%的单位分别选了操作型秘书、技术型秘书。
二、文秘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情况
调查反映,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素质需求是多角化的,但都存有“德才兼备”的倾向。据统计显示,民营企业注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高到低依次是:思想和道德素质(33%)、文化素质(27%)、业务素质(13%)、心理素质(8%)、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5%)等。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文秘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基本素质,如品德修养、灵活程度、努力程度和知识面等,可以概括为“要素质而不求专业精”。素质中,“德”为首,可见“德”在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选择较多的是:职业道德(75%)、事业心(63%)、优良人际关系(43%)、吃苦耐劳精神(38%)、忠于职守(28%)。
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其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整体工作水平。因此,民企对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排第二位。最注重文秘人员的文化素质是从高到低依次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38%)、掌握宽阔的专业知识(28%)、了解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26%)、掌握相关学科知识(16%)、了解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4%)。
业务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民企注重的文秘毕业生的业务素质依次是:独立工作能力(42%)、组织管理能力(35%)、实际操作能力(28%)、创新能力(23%)、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0%)。
优良的心理素质也是民企关注的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多角化社会,文秘人员能否适应新时代并谋求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心理素质的强或弱。民企最注重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是易于投入、热度工作的心理(40%)、自信心(37%)、自主主动工作(25%)、追求卓越、渴望成功(11%)、开放乐观(9%)。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越来越为民营4~_lk所看重。有位民企的人事主管说,企业需要的是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能够运用自己优良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平时在学校参加社团、组织策划完成过大型活动的学生最受欢迎,这些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融入团体,顺利开展工作。
三、文秘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情况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最看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前五项综合能力,依次为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秘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这五种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民营企业的要求。认为文秘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按重视程度,依次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使用和维护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录用文秘专业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能力因素是“专业水平”(26%),其次是反映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面试的第一印象”(19%);再次是“社会实践经历”(18%)。此外,“外语水平”(15%)和“计算机水平”(9%),而这两项也可以视作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是民企最看重的素质,它是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另据在线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单位中对应聘秘书岗位的毕业生是否获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表示重视的占35%,一部分单位表示不会十分在意,关键是看是否真正具备秘书的职业技能,当然有的话最好;对获得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重视的占55%,但对是否获得外语等级证书却100%表示重视。
在问到文秘专业毕业生除了文秘专业知识外,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时,民企的老总选择最多的是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
大部分民企认为高职学生最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是:敬业精神、知识能力水平、文化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在问到高职毕业生与其他重点或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水平上有否明显差距时,85%的民企单位认为有一定差距,还有的认为有明显差距。在问到高职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民企单位认为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目前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生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据调研显示,民营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很多的共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一要有优良的工作态度,有谦虚好学的品行;二要肯吃苦耐劳,学会适应环境;三是注重情商,善于沟通协调、与人共事;四要一专多能,有能胜任文秘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属复合型通才。
调研中我们发现,民企需要的文秘人员实际上是“综合文秘”。因单位范围相对较小,文秘分工不是太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除了必须具备的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具备办文办事、熟悉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还要有熟悉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既要为企业领导当“门面”、当“窗口”,搞接待、公关,还要为企业领导出谋献策、辅助决策。
此外,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将会成为民营企业需要的秘书主要类型。在市场经济舞台上,企业的秘书不仅要懂得涉外法规、涉外礼仪、涉外经济,还要明白商务方面的信息,了解企业的产销规律和特点,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民企的客观需要,文秘人员要学习涉外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现代生产技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履行好依法办事的责任,适应企业的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