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就像一株野蔷薇》有感:坚守的力量
坚守的力量
——读《就像一株野蔷薇》有感
文╱孟兴国
一口气读完《就像一株野蔷薇》,勾起我许多的少年回忆,勾起我心底的许多感动。一个好像被世界遗忘的破落教学点,因为有一群善良的怀有梦想的老师和学生,谱写了一曲平凡而感人肺腑的动人乐章。
翻开书页的第一张的两行字,首先就吸引了我:“献给所有坚守梦想的孩子,献给所有坚守乡村的教师。”因为我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名乡村教师。只是冲着这两行字,我就要感谢作者——因为像这样的将乡村的孩子和乡村的教师作为主人公的书,我真的没多见。
坚守,简单的两个字,只有真正“坚守”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它的分量,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一个人如何才能实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理想?
关于理想
小说的主人公胡大毛是一个一心想要考上大学的少年,而这个理想对于当时处境的他来说那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胡大毛考上了初中,却被分到了有着“光头中学”之称的狼山教学点。所谓“光头中学”,就是从来没有一个孩子从这个学校考上高中。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就意味着自己就与高中无缘,就更不要提考上大学了。狼山教学点,除了有一间破教室,其他的可以说什么也没有,连孩子们课桌椅都是自己从家里搬来的。开学之初,有两位毫无教学经验、高考落榜的代课教师,后来返聘的两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孩子们的成绩是一塌糊涂,每次考试能够及格的都屈指可数。孩子们的初中都上了一半,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因为没有英语老师!在这样的学校,胡大毛想要考上大学,岂不真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然而,胡大毛却从来没有放弃考上大学的理想。尽管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是他仍然顽强的坚守着他的理想。
狼山教学点距离胡大毛的家有七八里,在没有吃住的学校上学,一开始他每天要步行四个来回。要命的是,有一段是他最害怕的路,到了晚上,这段路还会飘着蓝色的“鬼火”.他的很多同学因为艰苦的条件,更因为看不到在这所学校的希望,有的凭着关系转到了其他好学校,有的辍学回家早谋生计。胡大毛没有特殊关系,转不到好学校,可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却坚决没有辍学。
当胡大毛去镇上买为了上“灯课”的煤油经过灯火通明的红集乡初级中学,面对那所他曾经深情向往却被拒之门外的学校时,当他想进去看看,而看门的大爷告诉他不要去打扰这里的“要考高中的”孩子时,胡大毛对自己说:“我也要考高中!光头中学的孩子也要考高中!点煤油灯的孩子也要考高中!我要争气!一定要争气!”他怕自己忘了“要争气”,于是将“争气”两个字工工整整写在一个小纸条上,揉成团吞到了肚子里。
胡大毛就是这样一个“坚守理想”的孩子。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战胜着艰苦的生活、学习环境,更一步步的战胜着自己。
一个人怎样才能实现理想?没错,只有战胜,战胜不尽人意的环境,战胜自己的胆怯和懦弱,矢志不渝。
这让我想起了普希金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关于教育
胡大毛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除了他有着顽强的毅力能够战胜自己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因——他遇到了一群好老师。
第一位感动我的老师是拿着学生试卷在课堂上哭泣的张老师。张老师是胡大毛进入狼山教学点的第一任老师。她是乡镇临时找来的代课老师,刚参加完高考落榜,年龄不比胡大毛这些学生大多少。尽管如此,她却是在全心全意做着这个工作,早出晚归,力所能及地为孩子们解决在学校生活上的困难,尽心尽力的上着每一节课。然而,当一次检测考试后,她看着孩子们“惨不忍睹”的答卷时,竟然在讲台桌上,面对全班孩子,趴在那堆试卷上大哭起来。同样身为教师,我能理解她的眼泪中流淌着什么,她在为自己教不好孩子们而落泪,在为这些孩子艰苦的学习环境而落泪,更是因为担忧这些孩子看似毫无希望的前程而落泪。这泪水,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位“好老师”!尽管她只是一位代课老师,尽管她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尽管孩子们考试的成绩一塌糊涂,但是,她全心全意的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着急,就凭这一点,她不亏为一位好老师。
第二位感动我的是胡大毛的第二任老师——如老父一般的朱老师。朱老师是一位已经退休又被返聘到狼山教学点的老教师。为了狼山教学点的孩子们,他退休之后又重新踏上教学岗位。他虽然年龄大了,可是对教育的热情没有老,他对孩子们的关心没有懈怠,他就像孩子们的“老父亲”一样,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他想方设法解决胡大毛的营养不良,带领着孩子们建住宿的地方而不用上完“灯课”再走夜路回家,他整日为孩子们没有英语老师忧心忡忡……有一次,他领着作文获奖的胡大毛去镇上领奖的时候,两个人在一个小摊吃阳春面,馋嘴的胡大毛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自己的一碗,朱老师看见他还想吃,就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挑给了胡大毛——在那个年代,能吃上一碗阳春面对于乡下的小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朱老师的碗里只剩下了汤,为了让胡大毛吃的安心,朱老师扬了扬手里从家里带来的煎饼,说自己只喜欢自家的煎饼,喝汤吃煎饼就很好。读到这里时,我感动不已。朱老师对胡大毛、对这些他深爱的孩子们,与一位“老父亲”又有何异呢?他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不过如此吧!
第三位感动我的,是胡大毛也最最喜爱的英语老师——如天使一般善良美丽的程老师。程老师第一次走进狼山教学点的时候,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她是朱老师女儿的同学——正是忧心忡忡的朱老师,回家跟女儿念叨孩子们没有英语老师,以至于初中都上了一般,还没有开英语课,于是朱老师的女儿就跟同学说了,程老师知道后,就利用寒假的时间,义务来到狼山教学点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这样,孩子们终于上了英语课。可是,寒假结束后,程老师也要去上学,不能再给孩子们上课,胡大毛和孩子们的英语课又上不成了。整个春天的学期,孩子们都在思念程老师的日子里度过。胡大毛将自己对程老师的思念,写在风筝上,高高的放飞在天空中。因为他听说,这样便可以让自己思念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思。果然,在暑假来临的时候,美丽的程老师又翩然而至,因为在孩子们思念着她的日子里,她也整日的在为没有上英语课的孩子们担忧着。于是,在那个暑假,程老师放弃了回家探望生病的最疼爱自己的姥姥,毅然又来到了狼山教学点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可是,当暑假结束的时候,程老师又要离开,她要回到学校分配工作,孩子们的泪水也不能留下他们最敬爱的老师。不久,孩子们打听到,程老师被分配到了县里条件最好的一所中学任教。正当孩子们失望的时候,他们又一次看到了朝思暮想的程老师——为了狼山教学点的孩子们,程老师放弃了县里条件最好的中学,向教育局申请,将工作调到了这个破落的狼山教学点,来到了她牵肠挂肚的这个“破学校”的孩子们身边——程老师,再也不会离开孩子们了!读到这里,我觉得程老师就是一位上天派来拯救狼山教学点的孩子们的天使!
学校是破落的,可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对孩子们充满了爱,都拥有着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在外人眼里,这些狼山教学点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多么没有希望!可是,因为拥有了爱孩子的张老师、老父般的朱老师、天使一样的程老师,孩子们又是多么幸运,多么的充满希望。他们是那么平凡,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人为他们评优,没有人为他们颁奖,可是他们每一个人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最好的老师!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有着高楼大厦是好学校吗?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好学校吗?不,有好老师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狼山教学点不正是这句话最真切的阐释吗?
第二篇:读《力量》有感
读《力量》有感
------《The Power》
书的包装很漂亮,是一本精装书,金色的封面。本书主要阐述了爱的力量,就像是魔法师的咒语书。我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完它的。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其本身运行的规律。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钱是很难赚的,有钱人很多,但是没钱又是万万不能的。于是,我们从小就对于钱产生向往和恐惧,甚至有点焦虑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始终活在贫困感之中,那么再多的物质积累也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我在读《力量》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老马让小马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要过一条河,松鼠说:千万别过,水很深会淹死你的;老牛说,放心的过吧,水很浅没问题的。于是小马就迷惑了,回来问妈妈,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对于这个世界的判断,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别人的意思,常常习惯于让他人的思想去取代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需要的决定人生方向的很多知识,很早以前就得到了,但是我们忘记世界是复杂的,工作生活的方式需要创新,新的模式新的尝试操作才能有新的发现。《力量》让我清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没有什么是没有就活不下去的。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爱,爱的给予与需求。我们都是一个“磁铁”会吸引来和我们频率一致的东西,不论是幸福还是灾难。我们人生的路径其实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比如说我们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样的爱好、喜欢什么样的人等等。“如果你真的把自己调成与愿望相同的频率,愿望会马上实现”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必须得从心态上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很难,并且通过学习和努力来实现做到。
先有快乐的心态和成功感觉然后才会成功。一个感觉失败的人会一直失败的,这个顺序一定不会错的。一定要把快乐作为生活的常态,否则成功之后依然会回到不快乐的“常态”。自己的命运决定于自己,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通过美好的思想和感觉付出行动。从现在起,时刻让自己处想要达的充满热情、快乐、幸福的频率上,让力量改变人生。作者所带给我们的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一本能够让我们认知自己力量的书。正是这被无数人认为独特的、小宇宙的力量。使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现在需要做的只是能和这种力量合而为一,用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努力做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篇:读《坚守》有感
关于《坚守》的读后感
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正视困难、勇于挑战,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她是人民的优秀教师,园丁的杰出代表;她长守深山无怨悔,一片丹心育桃李。她是现代版的花木兰,她就是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的一名普通而又伟大的教师——黄业珍。
黄业珍老师18岁从父亲手里接过教鞭,开始了她一生的从教生涯。她曾经可以出去外面闯荡,可她为了山区的孩子在那里坚守了近三十个年头,为了爱的承诺,她守护患病的丈夫二十个春秋。正因为她的这种“坚守”精神,她被人们誉为“最美乡村女教师”。也正是她的这种“坚守”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一座大山,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群孩子,这就是水表分校的写照,这就是黄业珍老师的全部。黄业珍老师在水表分校坚守了将近三十年了,她无怨,也无悔。因为作为老师,课本是她最好的寄托;学生,是她最好的希望。她说,“我好像一无所有,但我还有学生”。“我爱我的学生,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看到他们我就开心,而对于其他的事情,我已经笑不出来了,幸好我还有学生,还有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是学生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也是我坚定生活的最大动力”。“一定要让孩子们走出大山!”黄业珍在心里琢磨,“不仅要让孩子们有书读,而且还要把书读好,把知识学到手,进而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只要我在讲台一天,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尽管我和黄老师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觉得我可以且应该学习黄老师的那种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甘做人梯的精神。在今后的教学职业生涯中,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要学习黄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事业。对待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要学习黄老师坚强的精神。在一天内,黄老师遭受三大噩耗——母亲去世、独子溺亡、丈夫精神病复发后,第二天却能坚强地站在讲台上继续上课。这是何等坚强呀!同时这也是黄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的体现。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日子里,我会端正教学态度、练好基本功、拥有一颗真诚的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会用我的热情与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教育之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四篇: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语文书的15课,一篇陈忠实写的文章:《青海高原一株柳》,使我不禁为文中的柳树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惊叹不已。
这是一篇记录着高原上唯一一棵柳树的成长经历。通过陈忠实的介绍,这棵柳树枝繁叶茂,粗壮而又挺拔,如一个高大的巨人巍然伫立在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山坡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根长叶,茁壮成长。正当平原柳树享受着阳光爱抚的照耀,细雨的滋润时,而高原的柳树正接受着严酷的考验。它不屈于雷轰电击,风侵雨蚀,还是骄阳暴晒,任凭接二连三的摧毁,它仍然用坚强不屈的信念在风雨,烈焰面前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跃和强盛,在如此的不毛之地,用坚忍不拔的品质在一线希望之中熬过了持久的干旱与寒冷,成就了一片绿阴。
能在高原上成长的柳树命运来之不易,饱经风霜,它不屈于命运的安排,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毫不退缩,敢于在暴风骤雨面前勇敢站起的生活强者,挣脱出了痛苦的深渊,塑造了生的希望。
没错,命运是残酷的,但信念却是坚韧的。面对更多的艰险,只有不畏困难的人才有不懈的毅力摘取成功的花朵。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勇气战胜它。正所谓的生活强者,不正如从再三击打的幼苗变为参天的古木。英国女作家夏洛蒂,虽家境贫寒,可她孜孜不倦地终身追求自己的理想,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人;霍金身残志坚,由于探索科学研究,不愧于“宇宙之王”的称号;张海迪高位截瘫,笑对人生------这一切都是艰难和不幸对她们生命的独特磨练铸造。所以说,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品味生存的价值。也许正是她们这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创造了成功的果实,咀嚼胜利的芳香。正是她们这种百折不挠与罕见的毅力,如青海高原的一株柳树,使大众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第五篇: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马英华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学完、读完之后,我被青海高原上这株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以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本文主要写了青海高原上生长着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也是高原上的唯一一株柳树。我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想象这这株柳树异常艰苦的成长生涯。最后通过与家乡“灞河柳”作对比,发现家乡柳树的生长过程十分平坦,而高原柳的生长过程却异常艰辛、悲壮。赞扬了青海高原一株柳坚韧不拔的毅力与顽强的生命力。
正如夏洛蒂三姐妹,遭受重重打击,却不惧怕、不屈服、不退缩,坚持写作。虽然写的诗不怎么样,但还是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却只售出两本。后来三姐妹发现强摘诗的苦果子是没用的,于是她们就改写小说。不久,夏洛蒂的《简爱》问世了,受到读者极大欢迎。几乎同时,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恩的《艾格雷斯·格雷》也相继问世,都受到读者的极大欢迎。
我们要学习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以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的精神。
2011/11/20 12时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