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心与心的交流是美妙的
心与心的交流是美妙的--《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
原创: 李敏
看完这本书,感觉经历了一场奇妙的体验,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回顾了孩子的成长,更重新定位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养方法。
犹记得小褚刚出生的时候,我的各种焦虑,看着襁褓中幼小的生命,从此以后她的吃喝拉撒,点点滴滴都和我紧密相关,简直是压力山大。出生的前几个月,得没日没夜地伺候她,真的是暗无天日,自己也处于崩溃的边缘。直到有一天,刚喂完奶,她咧嘴冲我笑,拽着我的小指不松开,我瞬间感觉到生命的奇迹,虽然她只是个婴儿,但却给了我生活最美好最安稳的感觉。
书中说的,儿童生来就掌握了关于世界和他人的诸多信息,并且他们热爱学习,他们会注意任何一件新颖、意外的事物和任何他们可能从中学习的东西,也会主动采取行动来学习,最终建构有关周围世界的因果关系图。从我怀孕的时候,我就给小褚经常听三字经之类的,不是要她听懂,而是听信了相声里说的“熏”,熏得多了,思维也许就会敏感点,实际最终结果还是可以的,在小褚十几个月的时候,她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虽然现在已经忘了),我想这中间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主学习的原因。儿童同样能够理解周围人的心理,并且学习周围人所遵循的规则。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书中说的可能偏学术化,我所理解的就是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小褚几个月大的时候,视觉听觉开始逐步完善,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但她能清晰地从人的反应里判断出什么能触碰,什么不能触碰。当她做了一件事,她能从你的表情里分析出她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婴幼儿学习的一种核心方式就是观察自己所爱的人,我想是这样的,小褚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从小她的教养也主要是我,所以目前小褚有很多的习惯和毛病就和我极度相似,比如性格急,容易发脾气;做事比较缺乏恒心。孩子喜欢想象,天马行空,可能会假想同伴,可能会假想世界。小褚也是个这样的孩子,我观察过她很多次玩游戏,喜欢各种角色安排,甚至自言自语,而我喜欢加入她,在和她的游戏中,无拘无束,感受她的想象,感受她的纯真。想象依赖于知识,爱和关心,知识这个词让我想起上本书中的背景知识,孩子的背景知识越全面,想象才会越丰富,说不定哪天某些想象会成真呢。爱与关心,我认为是相互的,你对孩子付出爱,孩子也会一样爱你;你关心你的孩子,孩子也会同样关心你。当小褚第一次含着泪水对我说:“妈妈,我不想你变老。”我感觉到了她对我的那份爱。当小褚第一次知道把自己的零食省下来给我的时候,当小褚第一次为我倒水时,我的心里很幸福。养育孩子的过程是辛苦的,我们付出了很多,但其实孩子也给了我们回报。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这话虽然老掉牙,但事实确实如此,儿童小至关乎家庭,大至关乎国家。想起师傅说的一个比喻,每个孩子就像一块土地,撒入什么种子,如何正确施肥浇水,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回到孩子教养问题,我想何为施肥浇水,应该就是合适的育儿知识,这样的知识给了我们再次学习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每个孩子生而神灵,来到我们的生活里,我们要守护好他们的赤子之心,让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无处不在的哲学
无处不在的哲学
——《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
原创: 王玲红
虽然知道哲学这个词,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从没去深究过,一直就觉得会是个类似很深奥的意思,问了度娘,才明白了一些。
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让人忽觉一丝伤感,联想到我现在读的这本书,就会觉得还是孩子有无穷的可能性啊,那么小的小人儿,因为你的善待和引导,也可以变成最美的“蝴蝶”.回想起我家浩浩在最初至幼儿园的那几年,我们好像错过了好多可以和他内心联结的机会,从来也没有主动的有意识到要去如何引导培养他,觉得小孩这时候懂什么呀,吃饱穿暖快乐就好啦!
反事实是“应该、也许、可能”的世界,这个假想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样重要,有了反事实思维我们就能判断比较出因果关系带来的权衡利弊,当你能够考虑世界的另一种状态时,你也就会通过现在的行动改变未来了!宝宝也会有反事实思维的,作者通过和宝宝们互动游戏的实验中,看到了宝宝也会预测和设想未来的可能性、想象和推理不一样的过去。更多的假想游戏会不会让孩子区分不出现实与想象、虚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是比成人更容易对虚幻和现实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已。
儿童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他们通过反事实思维构建了世界的因果图,如何更好的让宝宝的想象力通过知识变成创造力呢!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最快的,为儿童提供新的因果信息就会改变他们思考可能性的方式,也改变了他们将会采取的行动。我们也不要过多的用成人的思维去限制孩子的想法,多鼓励他们在已知的世界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虚构的平行世界对现实的物理世界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不同的时空却可以相互影响着,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关系后,就知道了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假想同伴,我没有问过我家浩浩是否有这样的同伴,不看这本书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去问吧,到时问问他,不过可能就像书中说的沉浸在他人的想象世界中的孩子似乎很少会自己创造想象世界,所以即便没有假想同伴也是正常的。
孩子通过假想同伴让我们看到反事实思维与因果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在现实中探索人类行为的所有可能,有时你会惊奇的发现那么小的宝宝都会观察你的行为表情做出你想得到的反应,六个多月大的宝宝,你逗他时他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一岁左右基本上你说什么他都听的懂了,二三岁是孩子发展最快的时候了,他会故意给你“使坏”引起你的注意,观察你的脸色和你的喜好讨好你,这些都是通过理解他人的心理来干预自己的心理,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
儿童的想象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所以可以自由的推断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这种无拘无束又无用的虚构却是人类发展最为深远的活动之一!现在的宝宝是越来越聪明了,这也就是人类发展的本质能力吧!
作者想阐明自己观点时,都会运用到几种论证方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立场,而最直接的莫过于从多重的实验中去找到有力的证据和引用证实过的经典强调。这种方式我们的宝宝很小时就已经会了,他们喜欢不断的去探索尝试新事物,一遍又一遍的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探究事情的原理,而且孩子尤其擅长向别人模仿和学习,他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后,不仅能复制自己看到的动作,还能考虑到各种新的可能性,做出新的尝试计划,我想这点也是人类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吧!
以上都是如何认识物理世界的因果图,那么心理世界的因果关系也是同等重要的,儿童通过推理和语言的作用探究着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揣测着内部世界,理解物理因果关系可以使用复杂的工具,理解心理因果关系可以维系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并形成文化,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两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精确的因果图,是一切开始的蓝图,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是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我想正是这些沉浸在游戏中探索着的宝宝们!
做个小婴儿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最羡慕的可能就是我们觉得他们不用为现实世界而烦恼了,单纯的做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饿了就哭,吃饱睡足了醒来就笑……等等!
当孩子渐渐长大了,随着学到的知道的越多,就会有了对当下和未来的掌控意识。意识和注意力有着密切关系,成人的意识可以被外界而吸引注意力,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自己掌控要关注的特定事物,所以书中说到成人的注意力就像聚光灯一样,他可以把所有的思想意识都用到某一件事物上,聚精会神的同时忘却了周围的环境,当对一件事情熟知后就会形成习惯了,而一旦形成习惯后,大脑就会随着这个惯性去做了,而不需要集中多大的注意力,这时候就会形成我们所说的“下意识”的去做某些事了,这让我想到了上本书中说到的“自动驾驶”模式,这个模式有利有弊,他的弊端是让大脑偷懒了,不去思考更好的操作模式了。这就需要一个“去习惯化”过程来让自己重新找到新起点来提高自己。
而孩子的注意力和我们正好相反,他的注意力是没有焦点的,就像照亮四周的灯笼一样,所以他的意识领域就会更广,学到的也就更多,他们会无意识的记住一些话和事,就像我们常惊讶于生活中他们怎么知道那么多我们没有特意和他们说过的话和事呢?而我们却是有意识的选择关注后才有记忆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十分宽泛的注意力才让婴幼儿成了非凡的学习者,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大脑发展的过程就取决于经验的累积,这点很有意思,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幼时是散开来长的,枝枝叶叶很多,但是随着成长要让这棵树长高长直,就必须集中精力的发展主干了,那么也就像书中说的,重点关注对自己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可能性。但是什么是相对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这点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可塑性的,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因为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是辨别真伪,所以他会受记忆、规划、沉迷、幻想的掌控。为什么我们的“梦境”会感觉如此的真实,那是因为睡眠中的意识脑区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所以大脑就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梦境中的事件来自于现实中的记忆折射。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在我心中无法抹去”这句歌词中唱出就是情景记忆和自传式记忆,成人的记忆可以累积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并会记得过去的感受和想法,而让自己最无法遗忘的可能就是通过和过去记忆中的所做、所感、所思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影响了当下乃至未来的感受!
婴幼儿也有情景记忆,却没有自传式记忆,虽然他们善于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些事情整合到统一而不断延伸的时间线上,也就是说他们无法把过去与现在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意识之流就像一条完整的时间线,成人可以来回的穿梭其中,找到需要的时间点来回忆感受过去,而幼儿却更关注当下的感受,只有在被提醒后才会记起发生过的人和事。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与人皆已不同。”这句格言说的真是太好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就已经注定了当下的你和此时周围的环境是唯一的,人们都希望当下的我可以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所以有个这种意识后,我们的大脑就像接到指令一样,拥有了执行控制能力来约束规范当下自己的行为,从而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些!但是婴幼儿的大脑还在一个发展过程当中,他与成人的思考模式和关注点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来理解和等待他们,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到其中的优势部分进行更好的引导!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概数,但是也能从中看出童年对于未来是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了!教养的环境可以更大的激发人类的基因遗传(比如智商或者一些内在的潜能),天性和教养相互作用着,遗传风险与环境风险不是简单地加合关系,二者互相增值,所以如何让孩子接受好的环境教养,来为他们的未来加分,这是需要我们来用心创造的!
爱有许多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付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依恋,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爱莫过于如此了,婴儿对爱的四种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紊乱型依恋,现在想想我家浩浩大概是“安全型依恋”吧,我都不太确定我当时是不是他的主要依赖对象,因为他和外婆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听上去我更像一个打酱油的妈妈了。
童年转瞬即逝,的确我家浩浩都八岁了,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发觉我是从一年级开始才和他建立了内心的联结,我想我已经错过了他在那个年龄段,我该承担的引导职责了,但是现在的他更能理解明白我的感受,同频度更高,希望在这个时间段我能做的更好些。就像前面说的,时间是不可逆的,因为有了过去,就有了对比,不管过去是好是差,对于未来我们都希望去弥补去超越它,有了希望就会产生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有动力去努力争取实现它,接受不完美的过去也就能更好的拥抱未来!
父母对刚出生的婴儿给予了自己全部的爱,孩子接受着这种爱的同时,也在学习也在模仿,人从一出生就在这种环境里滋润着,这就是人心向善的根基。共情与遵守规则,爱与法律,二者相结合赋予我们独特的人类道德。共情也会接受到负面的影响,因爱也会生恨,所以万事都要有规则来平衡,有法律来约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行为制约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多接受这些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人与人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圈子,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圈子,在这个大的圈子里我们必须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社会就不会乱,当这个大的环境安定了,才会有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小圈子。
婴幼儿从小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接纳合规范性的规则,随着长大也会对善与恶进行基层的道德判断,同时就会考虑行为意图,根据人们的行为意图来责备他人,当然故意为之要比无意的受到的惩罚更大。
“哈克·费恩”的故事很好的表达了法与情的碰撞如何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做一个道义论者,这也让我想起最近热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人类制定了法规,就需要去遵守它,没有错,但是这个规则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时,保护大部分人的权益时,就需要制定一个新的规则来代替它!本片中警官的一句“法大于情”让人听上去是多么的无奈与愤然呀,可站在他的职责立场他没有错。所幸最后的结局也让我们欣慰并看到了希望!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乌托邦,在那里你是主角,你的思想无边无际,任由你驰骋,任由你主宰。当你每天安静下来时,你会在脑海里建造你的理想国度吗?现实的步伐是不是已经跟不上了你的思考了,所以你的大脑决定等一等,而这一等也就注定了你在原地踏步了。
看似忙碌的背后,你需要的不是得到的表象,而是找到存在的价值,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现实中不是萝卜在地下太大不好挖出,更多的是你脑袋中想象的萝卜太大,和你得到的形成巨大反差,而让你悲愤的扔下了铲子想放弃了!人到中年,回想这一路走来,从小时候的无从选择,到青年的无所顾忌,再到此时的无比感慨,人生的意义在此时四处张望。可看到孩子们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存在的价值不光是要过好你自己,还要去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当你和宝宝们接触后你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看似相似时又会觉得大不一样,他是我们的延续,更是我们未来的突破和创新,所以我们要怀着敬畏的心去学习,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广阔空间!
第三篇:《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葵花
葵花
——《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
原创: 孟培
孩子的思维和大人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却总是拿我们的思维去理解孩子,总是嫌弃他们话太多,问题太多,或者想法太多。乐乐总是对我说一些我都无法解释不了的问题,刚开始我还会应付他的问题,后来我直接用不耐烦来回应他,现在想想我扼杀了孩子多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有趣的,他们的想象力会让你不可思议,甚至比我们更聪明,有时候一些问题我还需要请教孩子。前段时间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爸爸和自己的孩子都趴在床上,然后爸爸会对着几个月的宝宝翻身子,当宝宝看到以后居然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所以可想而知即使是一个婴儿也是有很强的理解能力的。
语言是很重要的,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还可以让你得到很多受益的东西。我就不善于语言表达,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我的话几乎滔滔不绝,但说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事,因为我属于吃粮不管闲的人在稍微有些不熟悉的人面前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甚至特别紧张,所以我也很少去结交新的朋友。
婴儿的世界应该是五彩斑斓的,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他们的世界应该是极其开心的,他们会因为一点点的事就哈哈大笑起来。他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因为他们会不停的乱动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会用笑来表达自己多么满足。婴儿还能用味道来辨认自己的母亲,即使在睡梦中的婴儿只要闻到母亲身上的味道就知道钻进妈妈的怀里。所以说婴儿有很强的感知能力。
意识不仅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更是一种独特的内在体验。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潜意识,平时我们也会对某件事意识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婴儿也应该有意识的吧,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来了几个月就会认人呢!注意与外部意识密切相关,而记忆则于内部意识关系匪浅。我好像也会编织一些记忆,大多都是美好的,时间长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了,甚至说出来以后还会有很强的情绪呢!
儿童的记忆应该不是像HM那样只有被截断的记忆的。我记得在我小侄女一周岁的时候我给她带发箍,我会说好美好美。等我半年以后再次回老家帮她带发箍的时候她自己居然说好美好美,所以说儿童的记忆应该是像成人一样拥有细致的情景记忆的。幼儿易受暗示是有可能的,乐乐小时候跟着他爷爷奶奶的时候,常常喜欢打人,有一次我发现这个习惯来源于她的爷爷,因为那次我看到乐乐骑在他爷爷的肩膀上一边高兴的大喊,一边朝着他爷爷的头上一巴掌一巴掌的敲打,可是他的爷爷还一直说着你看我的大孙子多会打人呀,多有本事呀!所以一个儿童所做的事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乐乐现在就不会乱打人了,我告诉他打人的坏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懂了一些道理。
赫拉克利特的河流与罗马尼亚的孤儿:我们能够感受到,童年时的经历塑造了如今的自己。是的,就因为自己的童年有太多的不满意我才会在我的孩子身上找回来,我希望他们不要走我的路,更希望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长大以后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会尽一切努力做到最好。
罗马尼亚的孤儿:父母的行为是可以影响我们的童年的。就如我吧,我胆子特小,这是因为从我八岁的时候姥姥为了不让我出去玩,就不停的告诉我哪里哪里有鬼,晚上走那条路会被鬼捉住,所以我从小就怕黑,晚上也不敢出。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个人认为环境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平时为了让孩子能专心的做作业,我放下手机,拿起书,坐在距离孩子两三米的地方看书,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个效果很明显,当孩子看到你也在看书的时候,他就不会想着玩了。因为刚开始我的疏忽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是当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常常会中途打断孩子让孩子,以后我会和孩子一起改掉这个坏习惯。
婴儿如何培养自己的父母:我以前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长大就是不健康的,孩子的爸爸酗酒和酒后暴力导致我的孩子担心很小很抑郁。离开我前夫以后我们三个人都变得乐观不再抑郁。
四种依恋模式:乐乐属于安全型依恋,情感丰富的乐乐想时时刻刻的待在我身边,即使他在看动画片也会十分钟抱我一次,他甚至希望我常常抱着他看动画,这次暑假我把他送回我妈家里,没过几天他就开始哭着要回来,每天都跟我视频,甚至晚上不好好睡觉。乐乐对我的这种依恋也让我很焦虑,他是男孩子我更多的希望他能够独立。生命像天气一样无法准确的预知:儿童的早期经验会带来一系列因果互动关系,儿童早期所以学到的东西日后必定会有帮助的,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个礼貌有教养行为都会影响他此后的人生。
拥有过去很重要:也正因为我们有过去所以才会有那么的回忆,当我们老了回忆年轻时冲动做下的决定也会感觉到很可爱,有句话不是说嘛回忆很美好。也有的选择,选择性的失忆,是因为一些事他自己不想想起,我也有,我发现自己忘记了很多事情,就算我努力去想也只是模糊的片段式的。也许等我老了以后我就会记起来,到那个时候也就会放下所有的美好的不美好的。
童年转瞬即逝:孩子们的童年是极其短暂的,当我们做父母的感觉还没有对他们保护够的时候会突然发现他们已经有能力保护我们了。我一直希望我儿子的童年是快乐的,之前在他回忆的时候是美好的。我没有办法控制他的未来,或者他以后的婚姻生活,但是我会努力去做,让他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健康的身体。
翟光军心理工作室服务内容:心理咨询,青少年成长咨询,注意力检测,注意力训练,多动症矫治,青少年及成人人生规划,潜能开发,中学生,高中生成绩提升,危机干预等。
第四篇:《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宝宝的奇思妙想
宝宝的奇思妙想
——《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
原创: 徐革燕
其实我认为孩子是有思想的,刚出生开始就会觅食、会哭、会笑,在稍微大一点还可以和家人互动,虽然刚出生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提出他们的需求,这些都是他们的想法,才会有这些表现,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还可以像书上说的孩子可以创造完整的幻想世界,因为他们都还没有接触这个社会,怎么会去幻想这个世界呢!但是后面的反事实思维让我了解了,就是因为孩子的单纯,没接触社会才会去幻想创造。我家小孩以前还小的时候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幻想成几个人在家里上课对话,当时我在想可能因为是独生子比较孤单,就自己和自己玩。其实我觉得这和之前的那本书有点类似,孩子的想象力很重要,只有敢想才会去做,只有做了才有机会成功。
儿童肯定不会像成人考虑事情比较多,成人考虑因果关系中间会有很多复杂的过程,儿童只是简单的原因和结果。不过儿童的世界我是不懂,我家小朋友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家他就经常假想一些自己的同伴,想出这些反事实的结果,就是一个人分饰几个角色自娱自乐,也会拿出一些物品想象成好吃的或者好玩的玩具,当时也没有想到这是宝宝的想象力,只是觉得他可能是孤单了,在学校或者电视上模仿过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大胆的,无拘无束的,因为这些虚构的反事实也展现了人类能力的特征。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在仔细回想尚鑫瑞小时候的模样,以前也没有仔细观察过,现在想想小宝宝的思维的确很神奇,当你对着他笑的时候他会回应你笑容,而你的脸色沉下来假装生气,他也会立刻收回笑脸,还有现在的小宝宝玩电子游戏,都不用教的,因为游戏里面花花绿绿的颜色吸引着小孩,当小孩拿到电子产品就开始探索、研究,所以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小孩天生就会玩游戏一样,宝宝还会模仿大人们的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小孩有这些行为,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能认识周围物理世界和心里世界中的因果结构。
我经常和同事聊天会说:现在也只有小婴儿和小宝宝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的世界很单纯,不需要思考,无忧无虑,等到上学了就要思考、学习,不过这只是我想的,事实并非如此,小婴儿和小宝宝也有他们的思想,只是不会说话而已。当他们的脸上出现笑容、哭泣、嘴巴里吐出“咿呀哟”的声音时,这时候就是他们的思想指引着和我们互动。文中作者写到婴儿的大脑不太能够抑质干扰,而且注意力也没有成人集中,所以婴儿接触到的信息比成人更广,也比成人更有意识,书中的图4-1,看到小婴儿与成人接触信息的区别,让我更加了解了婴儿的注意力更广,接受到的意识更多,所以婴儿肯定要比成人接受的意识要多。
意识不仅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更是一种独特的内在体验。注意力与外部意识密切相关,而记忆则与内部意识相关。成人的记忆会比较长久,而婴儿我们经常会说没有记忆,甚至小龄的幼儿记忆也很短暂的,可是本章也说了婴儿是有情景记忆的,当小婴儿第一次去了一个地方做了一件有趣的事,第二次还要去,我们会以为这是模仿,其实这就是婴儿的记忆,他记得之前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因为比较有趣所以第二次还要去,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记忆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比较感兴趣的会记得,小龄的幼儿也会对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记忆深刻。儿童大约5~6岁的记忆就会发生改变,我在回想自己,7岁以前的记忆完全没有,之后才会有断断续续的记忆。
孩子的性格一小部分是遗传父母亲,大部分是由于后期的环境影响,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记得在几年前看过一篇报道,美国的2对双胞胎报错了,双方的家长各自抱走了一个对方的孩子,结果命运就不一样了,在城里的兄弟俩考上了律师,(网)在农村的兄弟俩卖猪肉,这个事情说明了智商是培养出来了,不是遗传来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在不好的环境里,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每个小婴儿生下来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在母体内待了10个月,所以一出生就喜欢待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着母亲的爱,稍微大一些对周边的人或事就会有所感知,他们也会学习爱,会选择一些信任的人靠近,父母亲也是在生活中慢慢学会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婴儿才出生谁带的多就会比较依赖谁,80后的我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工作原因,我们的父母心疼我们,所以也会帮着照看孩子,但是因为爷爷奶奶是隔辈的,会更疼爱自己的孙子,思想也和现代的我们不一样,所以只能照顾,不能教育,孩子的成长路上必须是由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我们无法保证会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有多好,因为每个孩子不可能都一样优秀。但是孩子在儿童期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陪伴和教育,童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不能让自己有遗憾,等孩子长大了,他才不会责备我们没有好好教育他,我们自己也不会后悔没有陪伴孩子。关于道德,婴儿可能是天生就已经有根基了,所以婴儿渐渐长大我们会和他们解释道德,但是他们也是似懂非懂。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孩子我们还是要制定一些家规并且让他们遵守规则。
我觉得每个人做了父亲母亲以后,人生才是完美,没有遗憾的,而宝宝就是来延续我们的生命,是我们每天奔波的动力,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会带给我们欢乐,也会带给我们烦恼,不过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总希望孩子是按照我们给他规划的路去走,可以一路平顺,可是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他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我们只要做好引路人,正确的引导孩子。
第五篇:心与心的交流
心与心的交流
人物:女:赵晓丽刘晴周悦孙媛楼管阿姨男:王力(班长)冯凯
(心理委员)周涛薛晨
内容简介:刘晴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的农村人,她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因
为他什么都憋在心里,脾气还有些古怪,心里成天胡思乱想,还跟舍友赵晓丽引发了一场吵架,最后班长和他的舍友以及刘晴的舍友一起帮她,最终帮她克服了和别人相处的恐惧,大家跟她展开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第一幕开学
刘晴考上了梦寐已久的大学,今天是她开学第一天,也是他带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跑到外地来上学。他现在心里除了高兴更多的是担心,因为他性格内向,他怕和同学们和不来,怕遭到排斥。
在报名排队时他碰到了一个和自己一个班的冯凯,冯凯平时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然后主动跟刘青打招呼。
冯凯:“嗨,你也是这个班的的吗?我叫冯凯,以后大家多多关照哈。” 刘晴低着头回答也一句“嗯嗯”。因为是第一次见面,冯凯看刘晴也不是很爱说话,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幕初到宿舍
终于分好宿舍了,刘晴提着行李赶往她的新家,楼管阿姨带她到宿舍的时候她们已经都到了,但是宿舍只有一个人在哪收拾行李,其余的人都不知道干嘛去了,行李都在床上乱堆着。那个收拾行李的人看到来人了,急忙停下来说:“你可算来啦,我们大家早就来了,就你迟到了呦,她们都出去参观学校去了,咱们赶紧收拾,一会咱俩去逛。”说着他帮刘晴卸下那厚重的行李。然后跟楼姨说:“楼姨,谢谢啦,有我照顾他呢,您先忙去吧。”
楼姨笑了笑说:“嗯嗯,以后都住在同一屋檐下啦,你们大家都多互相照顾哈,我先忙去啦,你们聊吧。”
他们俩一起说:“好的好的,楼姨再见。”
此时刘晴觉得心里暖暖的,觉得不管是楼姨还是眼前的这位舍友对他都很好,也很热情。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嘛,顿时感觉大学真的很美好很美好。
刘晴对那个舍友说:“我叫刘晴,你呢?”
他说:“刘晴,名字很好听嘛,我名字也很好记,跟你一样两个字:周悦。”刚说完,赵晓丽和孙媛走了进来。
赵晓丽看到了刘晴立马说:“呀,人到齐了啊,我们刚才到的时候都介绍了,就不认识你啦,自我介绍一下呗。”
张悦立马抢着说:“她叫刘晴,我刚认识的,嘿嘿。”
赵晓丽说;“又没问你,她自己也会说啊,就你爱抢话。那好吧,我也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赵晓丽。”
孙媛也跟着介绍了了自己;“我叫孙媛,平常就爱看些书什么的,以后要是到图书馆不知道看什么,可以找我给你推荐哈。”刘清点了点头。
此时的她不知怎么的总有一种危机感似的,此时他心里就有一点不喜欢赵晓
丽说话的风格。
第三幕班上
终于可以坐在大学的课堂了,想想心里还有些小激动,不知道班里会是什么样的呢?正当刘晴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张悦拍了她肩膀一下:“想啥呢,走啦,该上课去啦,一会该迟到了。”
赵晓丽来了一句:“不会是想她哪位心上人呢吧,哈哈哈。”
刘晴:“什么啊,别在这乱说啊。”
孙媛说:“好了好了,都别闹了,赶紧走吧。”说着一群人手拉着手一起奔向教室。此时班上人都快来齐了,他们四个灰溜溜的钻进教室找了几个空位置坐下了。
冯凯正好坐在刘晴前面,他转过头说了一句“呦,是你啊,咱们真有缘啊,哈哈。”刘晴抬头看了看他,勉强笑了一下,然后低下头把书打开看书。冯凯也笑了一下,然后转过头去。
赵晓丽小声对刘晴说:“刘晴,你们认识啊?”
刘晴说:“只是开学那天见过一面。”
赵晓丽说:“这样啊,但看着这个人长得还挺帅嘛。”然后在那犯花痴总盯着冯凯看。刘晴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看她的书。
赵晓丽和张悦都很善言谈,很快就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孙媛因为很爱看书也和班里的一个斯斯文文的学霸讨论起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只有这个不起眼的又不爱说话的刘晴在她们这里显得很不合群,心里感慨道:以前在家里大家都是以我为中心,而现在呢不是每个人都会围着我转的,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也会去找新朋友,她们都那么的受欢迎,而我只是班里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想到这些刘晴心里异常失落。下课后就独自跑到操场上散步。赵晓丽她们下课后没有看到刘晴,觉得有些奇怪,以为她先回寝室了,然后她们就一起回去了。
第四幕操场上
刘晴越想越觉得难过,说道:“为什么我非要不听家人劝阻跑这么远来上大学,为什么老天把我生的这么平凡,别人都有特长,而我却什么都不会。四年的生活让我怎么活啊!”
正说着她突然听到操场门口那边传来一阵脚步声,听声音来的人还不少。他不喜欢看到太多人,然后就赶快向操场另一个门跑去,想尽快离开操场。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晴班里的几个男生来操场踢足球。
王力:“那边跑走的那个女孩有点眼熟,好像是孙媛她们寝室的吧?” 冯凯:“是的,她叫刘晴,我认识她,这个人有点不爱说话。”
周涛:“那她看到咱们来干嘛跑走啊?都是一班同学连句话都不说,难道是我长得太帅,怕被我给迷住,哈哈。”
薛晨:“呦,少这给我自恋了,就您长的这样,不把人家吓到就不错了,好基友你说是不是啊!”说着把手搭到周涛肩上,向周涛抛了个媚眼,接着他们笑声一片。周涛用他那两个圆圆的大眼珠狠狠的瞪了薛晨一眼。
冯凯:“我觉得她肯定是心里有什么事,因为性格内向还不愿意个别人说,总这么憋着也不是事啊!”
王力:“是啊,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上来,看到人还躲着,确实是有问题。看来有时间得问问她舍友了,作为班长的我要充分发挥我的职能,要对每一个同
学都尽到我该尽的职责。”
周涛:“不会是自闭症吧,要是这样可就可怕啦。那可不是很好帮的。” 冯凯:“作为心理委员的我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滴,都说老天不会埋没人才的,我这也算的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啦。”
薛晨:“好了好了,都别这光说不练喽,可别忘了咱们是来干什么的,踢球去了。”
众人齐说:“好嘞,走喽!”
第五幕女生宿舍
当大家都在宿舍各自干各自的,突然宿舍门打开了,楼管阿姨走了进来说道:“你们宿舍今天又扣分了,看看这屋乱的,今天是谁值日啊?”
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到刘晴身上。刘晴小声的说:“是我,但是······” 楼姨接着说:“女孩子家家的,这么懒可不行,该你值日就把值日做好,赶紧收拾。”
赵晓丽说:“吓死我了,今天楼姨还给咱们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没想到啊,幸亏不该我值日。”
此时刘晴心里更加难受,本来今天早上她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因为第二节课没课,大家都回到宿舍然后东西乱放弄得乱七八糟的,但是最后挨说的又是自己,她越想越生气,随口说了一句:“要不是你们乱放东西,咱们怎么会扣分呢,我本来都收拾干净的。”
赵晓丽:“什么意思啊,那你不会再收拾一遍啊,今天值日的可是你,你发什么牢骚。”
“你别太过分!”然后刘晴摔门而去,其他人呆呆的站在那。
张悦:“晓丽,你是不是刚才说的有点过了。”
周媛:“咱们宿舍还真热闹啊,唉······”
赵晓丽:“没事,不用管她,这点小事他应该不会放在心上,一会就好了,对了班长王力他们说下午找咱们有点事。”
“行,那咱们下午去。”张悦说。
“还叫刘晴吗?”周媛说。
赵晓丽:“没提到她,不用管她了,你们说我下午出去穿着这身衣服行么?” 周媛:“呦,不错,每次出去你都得花费老长的时间打扮,要是把这精神用在学习上你早成学霸啦!”
张悦:“又不是去约会,穿什么不行啊,真是服了你啦!”
赵晓丽:“你们懂什么,这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不管干嘛,只要是出去就得好好打扮。这是我的原则问题。”
第六章谈心
自从那次刘晴和赵晓丽吵架之后,她们俩一直没说过几句话,刘青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确实有激动了,她也想和她和好,但是碍于面子一直也没说。总感觉这两天舍友们都很古怪,但是问她们,她们也不说。刘晴以为她们是故意躲着她,由此心中更是害怕。
刘晴心里想到:没想到我一直担心的还是来临了,她们都开始排斥我了。我该怎么办,我到底该怎么办?
正当她想着的时候,冯凯突然冒了出来说道:“哈喽,我们又见面啦,跟我走,带你去一个好地方。”
还没等刘晴反应过来就被冯凯拉着走了。冯凯带着她来到了一间教室门口,冯凯让他打开门,刘晴疑惑的推开门,突然冒出了一群人,当时把刘晴吓了一跳。他们正是刘晴的舍友还有冯凯的舍友们。
刘晴支支吾吾的说道:“你们这是······”
赵晓丽走过来说:“刘晴,对不起,以前是我说话不对,你原谅我吧,我有时候说话是有点口无遮拦,平常说话也不是刻意针对某一个人,我就是开玩笑的说呢,我以为你没往心里去呢。”
刘晴听了很感动说:“我也是脾气爆了点,我其实也不想这样,但是由于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憋在心里才导致这样的,你说我有时候是不是太死板呢,玩笑话都听不出来,我也有错。”
张悦:“这就对了嘛,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都说出来嘛,说出来大家可以一起解决啊。”
王力:“现在你们问题解决就好啦。”
周涛插了一句:“刘晴,那天你自己跑到操场上干嘛去了,为什么看到我们去就跑了呢?”
薛晨:“人家是女孩子,肯定是害羞啦,人家脸皮薄,谁像你似的脸皮比水泥墙都厚。”
刘晴忙解释道:“是因为我平常性格内向,那天上课看你们都聊得那么欢,而我却插不上话,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心中有点难过,就跑去操场散心去了,我也不怎么爱说话,到时候场面尴尬,再说了,你们有那么多人呢······”
王力:“呵呵,还是害羞嘛,不过以后咱们这到社会上也得接触好多好多人呢,见面不打招呼可是不好。”
刘晴:“可是,我总是害怕······”
周媛:“有什么好怕的,你就是胆子太小了。”
这时,突然传来一句:“刘晴,俺耐死你了。”大家急忙回过头看,原来是冯凯说的。
刘晴惊了一下,然后笑着回答道:“是啊是啊,咱们大家都是朋友嘛,大家都应该相亲相爱嘛,哈哈。”
冯凯大笑着说:“看看,反应多快,这不胆子变大好多了嘛,以后拜我为师吧,为师绝对会把你变得爱说爱笑的。”
众人一片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