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褚时健》有感1000字[大全]
读《褚时健》有感1000字
李昂
种过田、打过仗、当过右派、当过厂长、集团董事长、坐过牢、74岁重新创业。这丰富多彩的故事居然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阅读他的传记,让我体会到了人一生的荣辱成败,跌宕起伏,并深深地影响着我。
第一次知道褚时健是在杂志中看到一篇采访王石的文章,王石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王石一手创建起地产业的巨头万科,当他说是一个人的粉丝时,这个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我看到褚时健74岁仍在创业,并且10年后的2012年公司固定资产突破1亿元,利润超过3000万元,公司产品是橙子,并且能达到供不应求的效果时,我深深地佩服这个我爷爷辈的老人。
今年3月,在听讲座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褚橙,当时还不知道就是褚时健的产品。后来听到一斤橙子卖到16.8元,还供不应求。褚时健身体力行,再次让世人震惊。我上网百度褚橙、褚时健,一条条的新闻映入眼帘,一个个案例故事震惊着我刺激着我。我决定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老人。于是我买了《褚时健》这本书。
不同于之前读过的传记让人打瞌睡,当我翻开《褚时健》时,那平实的语言以及一个个发生在褚时健身边的事,仿佛把我带到了几十年前的云南,带到了那个名叫褚时健的人身边,看着他的经历、看着他的生活。
“经历过的东西,对你都是有用的。你觉得那时候条件很苦,可谁知道今后会不会更苦。当时家庭条件优越的一些同学比我们好过,以后碰到更大的坎儿,我们挺的过去,他们可能就过不去了。所以我说,经历对人来说,有时就是一笔财富。”
“我一直有个意识,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干得好不好,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的关键是利润要增长;第二个,做事情,钱花多了也不行,那些年我们是帮国家搞企业,帮国家搞就要替国家算账;第三个,干事情就要对大家都有利。”
“我的人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小先问过我:“你对自己的人生如何评价?”我说:“这要由别人来讲,由后人来讲,自己不好说。”对我来说,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好今后的日子,干好最后的事情,这是我现在想的事情。”
“要说我一声的追求,我想很简单,不管是给国建干还是为自己干,我都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我有过失败,有过教训,能走到今天,还是个性使然。我这个人的性情就是不服输,用句时髦的话说:看中自我价值的证明。我希望对我的家乡、对我的民族、对我的国家做点好事,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有一种大责任感。干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的追求。”
这些文字都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对于这样一个经历过世间百态的老人,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更多的不是想休息,想过去,想得失,而是研究如何种橙子,如何能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如何能使得农产品带有自身强烈的辨识度。而反观自己的工作生活态度,更多的是抱怨、妥协、听之任之。我的能力真的只有这么多?这件事真的是已经尽全力了?这样的想法在我读完《褚时健》之后,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自己松懈的时候,总能想到那个还在山头看果树的老人。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在这样一个嘈杂纷乱,负面情绪爆棚的时代,给了我太多的正能量,让我见识到了专注和坚持的力量。
第二篇:读《褚时健传》有感
读《褚时健传》有感
从褚橙看中药材种植
——读《褚时健传》有感
春节前,老公带回家几个橙子,兴奋的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橙子,据说是以前玉溪卷烟厂的董事长退休后种的,因为他姓褚,所以叫褚橙,快尝尝',乍一看,这几个橙子比市场上卖的要小一些,颜色浅一些,皮更细腻一些,放在早市或者超市,并不是太出众。
'玉溪卷烟厂董事长能种出什么好吃的橙子来?不会有烟味吧?'我嘲笑到。
'据说,他的橙子所有口味、大小就连成分都完全一样,比昨天的赣南脐橙还好吃'.切开一尝,果然跟平时吃的橙子不一样,果肉入口即化,而且汁多味甜皮薄,最神奇的是,几个橙子的口感自始至终如一,没有区别。从此,我记住了除了赣南脐橙,云南还有一种褚橙,一个以地域得名,一个以姓氏得名。
我这个人,喜欢美味,更喜欢美味背后的>故事,2016年初,《褚时健传》这本书出版,果断出手,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仍意犹未尽。
褚时健(是中国烟草业的传奇人物,他以17年之功,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带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烟厂的位置)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所在糖厂成为当地条件最好的地方;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可是,到1996年,他却因贪被查,跌落至人生谷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说实话,读到这里,我依然觉得这跟自传书跟其他人的自传并无太大差别,一般都是从主角的祖辈或者父辈来介绍其成长背景,进而讲述其一生的经历并展示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当然,其中肯定要穿插一些大时代背景以及人生困苦来凸显主角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2001年,他获得保外就医,与妻子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000多亩荒凉山地,种植甜橙,开始了他另一部令人惊艳的品牌大戏。那一年,他75岁。他用10年时间,以耄耋之躯创制了个人品牌'褚橙',用事实证明,即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仍然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石。
后面的大戏我就不讲了,跑题太远了,喜欢的买本书看看,买点褚橙尝尝。我们重点要讲一下这部大戏的另外一个主角褚橙,褚橙能够一年之内风靡互联网,价格堪比猪肉,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质量,众所周知,农产品的特点是视老天爷脸色决定品质高下,能够保证品质持恒的很少。这个75岁的老人,从计划种植褚橙那一刻起,就视质量为生命,将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
褚时健用工业化模式来管理农业,实行'作业长+农户'管理模式,作业长负责制定>工作计划,负责每年肥料结构调整、灌溉安排、施肥时间、剪枝>培训、监督和检查农户工作,相当于车间主任,而农户只负责种植,这里农户们不是农民,是农业战线的工人。这样,就保证了褚橙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均一性。
褚时健对种植实行精细化操作,他将烟草种植管理方面的经验引入到了农业种植上来,用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来经营农业。他从水源开始,对土壤有机质的比例、剪枝的频率、挂果的多少、浇水的频次,开花时间控制,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掌握了影响产品品质的一手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调整橙子的口感,保证品质的持恒。
例如:果树种植初,每颗树挂果量3-4公斤,产量偏少,褚时健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的每亩146棵果树太密,营养不够,经过多次试验,他果断命令农户将刚刚挂果的果树砍掉,最终每亩保持80棵果树的规模,这样一方面果树结果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果树减少,投入每颗果树的精力大大增加,保证了果子的质量。褚橙挂果量,从最初的平均3-4公斤,逐年增加,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40-50公斤,亩产4-5吨,超过农业水平较高的美国和澳大利亚。
'水果!水果!',必须有水才有果,在种植前期,他使用挖掘机对2400亩山地进行深挖改造,将荒山变成台田,从19公里之外引入山泉水到果园,保证了水源和浇灌的便利。
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口感,因此他还深入研究了土壤结构对果实口感的影响,最终做到了通过调整肥料结构来调整果子口感味道,例如,他通过调有机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来试验橙子的口感,并研究出了最佳施肥时间和方法,褚橙使用的肥料包括鸡粪、塘泥、草炭、烟梗等,一方面,保证了果树营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的比例从2002年的不到1%提高到2015年3%.病虫害是农业生产定会遇到的问题,果园里的黄龙病更是种植户谈之色变的另一大麻烦,类似于人类的瘟疫,传染性极大,无法治愈,只有砍树一条路可走。褚时健通过多年研究,掌握了引起黄龙病的木虱一年的生活规律,什么时候产卵,什么时候出幼虫,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在木虱即将泛滥的季节,几千亩果园同时喷打农药,将发病率控制到了千分之一之内,而其他产橙基地最好的数据也只有百分之一。
传统农业春种秋收,冬夏两季清闲,而褚橙管理,一年四季都在忙:年初控春梢,保证春天时果树能够吸收足够的阳光和肥料;3月后开花保花,注意防病虫,施肥浇水;夏天抗旱,注意光照是否过猛,避免死果,控夏梢;秋末初冬结果后,控制果子的大小,外观,剪秋梢;冬季摘过后松土,剪冬梢。
工业化的管理,精细化的操作,使褚橙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识别性。可以说褚橙完全是褚时健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和产品品质死纠到底的精神而成就出来的品质优选品种,为传统农业带来了工业化的操作模板。
这对于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稳定、成分均一'的中药材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橙子的口味和中药材药性一样,都需要研究者静下心来,从农学、环境、管理入手,细致耐心的钻研。目前,国家投入到中药种植基地建设和科研的经费很多,从事中药种植和科研的人员数量也不少,不知是否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张时健、李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这是褚橙的宣传语,希望有朝一日,市场上也能出现一味'张柴胡'或'李地黄'的中药材。
第三篇: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
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
雷李子
这一周加紧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从褚时健小的时候一直看到至今近90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1他从小出生在一个算是当地比较有钱的家庭,家里有酿酒的作坊,父亲在外面做生意常年不在家,平时是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他以后的成就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父亲做生意对他的影响以及家里母亲酿酒去集市上卖酒给他带来的经商思维。
还有一个对他影响比较深远的就是他的堂哥,当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在昆明就读,他堂哥的执着让他进入昆明读中学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潮流进而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才有以后的进入企业搞经营并因此成名。
这一连串的事情当然没有我写的这么简单,主要脉络大概就是这样。
从这一系列的事情上来看,从小生活的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父亲做生意的经验时不时的会传授给他一些,家里酿酒去集上卖也会带给他一些做生意的经验。怎么样才能多酿酒卖钱?怎么卖才能卖的更快还要多赚钱?这些问题从小就酝酿在他的思维里面。如果从未接触这些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些东西及其周围的东西有这么多的敏感。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也无法很好的抓住。
去昆明读书接触到最新的思想对他的影响也很重要,可见人不光要埋头苦干研究技术、做产品,还要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跟随时代更新变化的潮流才能顺风而行做的更好!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他善于思考,认真做事情、务实的精神状态在企业搞经营的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想想在那样一个全国忙着搞斗争的时期,他能静下心来搞生产,一心一意想办法多挣钱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这是多么的难得啊!
还有他内心对于伟大目标的执着,一个人心中要先有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目标,然后处心积虑的去追求,最后一定能做成很伟大的事情。
这是他人生奋斗一直到最高点之前的事情。
2之后入狱、爱女冤死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四年的牢狱生活真的让他一直高歌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然而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触底反弹,以74岁高龄二次创业之后历经18年做出亿元企业令我们大跌眼镜,十分的敬佩。人们很是惊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才能有如此触底反弹的能量呢?也许没有人连他自己也未必能说清楚真正的原因,我想至少跟他曾经面对亲人死亡,遭受政治迫害下放农场这些大痛苦有关吧。一个人的成长肯定会承受很多东西,承受的多了面对再一次的打击也不会有太多的反响了。反观如今的很多人从小没有遭受过什么事情,一路顺风顺水,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一时觉得受不了就自杀这种行为真是太愚蠢了。就如最近新闻上自杀死亡的软件公司老板、中兴被裁员工、某高校博士等等,这些人遭受的事情和褚时健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如果每一次遭受变故就要死一次,褚时健岂不要死几十次了。
褚时健的事例的确给了现世的人带去了很多鼓舞,尤其是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翻身再战的精神信念。
我从中读出的东西是做事和做人一样需要认真务实的精神,做一件事情不一定老想着会有什么回报,只要操心把事情做好那么好的结果自然会到来。
做事认真,认定目标就要追求到底。
对得起做过的事情,对得起相处过的人。
一个人做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做产品也要认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自己的一生就是认真的一生,马马虎虎的对待每一天自己的一生就是马马虎虎的一生。)后面括号里面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人当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的做事情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走两步,停下来想一想,以后的路才不会走错。
做领导,一定要懂业务,不懂你怎么去说出话怎么能让别人信服?
无论以什么形式去卖,产品品质都是第一位的,形式无足轻重,内容至关重要。
人哪,做事情能做好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的收获一定是因为以前的某些积累。当下做事情一定要认真对待,现在的某些积累在以后某一天一定能大放异彩!
一个人的人生乐趣一定是从家里找到的。
人做事情就是发挥自身的优势,让优势发扬光大就是成功。
当领导的最多的不是去想着去研究技术和产品而是去当好服务人员去协调、申请、周旋、权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做有用的人,说有用的话,做事情踏实、肯钻研、认真的人。
做过了你才知道原来可以做到,不做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进步。
治大国犹如烹小鲜。小事料理的好,大事才有本事料理。
以上是我摘抄的书中褚时健的一些我感觉很好的话语,这些话语很值得我深思并作出改变。
第四篇:读《褚时健传》有感1800字
读《褚时健传》有感1800字
原创: 王琼的价值投资
褚老一辈子做好了4件事。
一、烤酒
褚时健15岁丧父之后,从母亲的手里接手了家族的半间烤酒房,通过烤苞谷酒、卖酒贴补家用、赚取学费。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做到了每天夜里2个小时醒一次,补充柴火、添加锅里的水、搅动苞米。又加上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别的酒师经验的基础上,悟出温度是多产出酒的关键,最后做到了2.5斤苞米就能出一斤酒,出酒率是别人的1.2倍。做事要认真、动脑筋成为他的心法。
二、制糖
1963年,褚时健到新平曼蚌农场糖厂担任副厂长,当时该糖厂的连年亏损,是当地政府很头疼的一件事。经过研究,褚时健发现糖厂熬制红糖的办法还是代代相传的土法,人工搅拌,水干糖出,大多数熬糖用的铁锅长年熏烤,锅底积满厚厚硬壳,受热面积很小。褚时健带领工人敲掉锅底沉垢,增加受热面积,减少燃料消耗。
同时,发现糖厂用的燃料是看似便宜的褐煤,燃烧率相当不充分,1块钱的燃料浪费5毛钱。他看到厂房外有堆积如山的甘蔗渣,便把甘蔗渣拿来充当燃料。因为甘蔗渣湿度大,褚时健就让工人先把甘蔗渣堆放一起,一层压一层,内部温度慢慢升高,水分自然蒸发,这时再用来充当燃料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褚时健发现出糖率不高,甘蔗渣残余太多糖分。于是他又带领工人把榨糖滚筒由3个增加到9个。后来,经过进一步改造,褚时健引进了真空蒸汽锅,这是从一个制白糖的糖厂学来的。原来生产1斤红糖耗费5.8斤(这是书中数字,前后略微有差别)燃料,改进后只耗费0.8斤,同时,红糖的质量等级大幅提高,售卖价格也大大提高。
一年后,糖厂传来爆炸性好消息,当年纯利润8万元。之后,第二年纯利润20万元,第三年纯利润近40万元。除了提高糖厂利润,褚时健还不忘改善员工生活。带领职工种菜,用废弃的红糖下脚料喂猪,甘蔗渣烤酒,河里捉鱼……糖厂整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想方设法减少和控制成本,钻研技术、利用好优良的设备,兼顾好农民、职工、工厂、国家的利益关系,是褚时健务实干事的法宝。
三、造烟
1979年,褚时健选择了在玉溪卷烟厂当厂长。万事开头难,同在曼蚌糖厂一样,褚时健想着的只有两件事:提高厂子利润,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经过一番整顿,玉溪烟厂人是消停下来了,但是生产质量还是远远不行。褚时健找出了关键点:机器和原料。
于是贷款261万,购买了当时新型的英国莫林公司MK9-5。后来,经过多方面努力,花费2300万美元贷款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线。
云南的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烤烟生长,可是中国出产的烟叶口感还是欠佳。褚时健跟一位美籍华人烟草专家交流,发现了原因:烤烟种植密度过大,收割过早,得不到足够阳光照射,也未能充分生长。
1985年,玉溪市一个乡长找到褚时健,希望能够借10万元用于农民浇灌烤烟。褚时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是并不要乡长还钱,只要签订合同要求烟农按照他的方法种植即可。这样,顺利谈下5个乡2418亩烟田,褚时健开始试水种植。从量地、整地、植株间距到肥料比例、生长期,每个环节事无巨细做出规定。辛苦的结果是2418亩烟田平均亩产373公斤,当时云南平均亩产242公斤。而且烟叶质量优良,中上等烟叶比例80%,之前这一比例是20%。
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烟叶,玉溪烟厂迎来了爆发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烟市趋于饱和,大量名牌香烟降价,而玉溪烟厂的卖方市场岿然不动。到了90年代,云烟的盛名更是深入人心。褚时健在玉溪烟厂的17年里,卷烟产量从27.5万箱增长到225万箱,为国家缴纳利税99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3.93%,最高年份达到222%。
四、种橙
1995年,一纸检举信,让褚时健从顶峰跌入谷底。到2001年,褚时健因为糖尿病,褚时健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年已74岁高龄,褚时健承包1500亩土地,用上当年管理糖厂、烟厂的方法,请来技术人员,不断增加租种面积,到2003年,果园面积达到2400亩,投入人民币1850万。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依然要做最好产品的褚时健心中的橙子不是要卖到菜市场,而是要进高档场所。“水果水果,没有水就没有果。”多年缺乏水灌溉,土地板结。经过实地考察,褚时健先是引来了水,来自哀牢山深处原始森林的水源,没有污染,水质清冽。两条引水管总长19公里。
筛选老果树,补种新幼苗,施肥除虫,管理病虫害,所有事老人都亲力亲为,不懂业务的领导永远都做不好事,褚时健几十年的管理生涯明白这个道理。几年下来,老人竟然比农业专家还懂种橙。先后解决了肥料结构、种植密度等等问题。同时用工业化的思路经营褚橙,统一施肥标准、剪枝标准等等。褚橙作为励志橙横扫北上广,至今不衰,除了励志故事外,褚橙确实非常好吃。
用褚老的话说是 “ 做一件事,力气花了,要是马马虎虎地做,那力气也就白花了。认认真真地去做,更划算。”16年糖厂,17年烟厂,17年种橙,不管做什么,老人都像15岁烤酒那样,善于思考,从容应对,用工匠精神,专注于成本优化、技术钻研、利益兼顾,做出了最好的产品,创造了各方多赢的局面。其间个人、家庭的荣辱得失、是非功过、惊天变故,老人用一颗博大的心包容之。让人感慨万千、敬佩不已。
教师《褚时健传》读后感1000字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读《褚时健传》有感第五篇:褚时健人生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
他的辉煌开辟了一个时代,他的悲剧也结束了一个时代。如今,他以独特的方式继续证明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记者 尹鸿伟 发自云南玉溪
2009年1月末,在云南省著名律师马军的极力引荐下,记者才得以顺利进入褚时健家——一处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城郊的别墅。头发花白,已经82岁高龄的褚时健家里似乎从来不缺人拜访,总是一拨走了一拨又来,只是他不太愿意面见记者。不过,作为他多年的朋友和法庭上的代理律师,褚时健对于马军这种为数不多的看望显得很高兴,除了亲自端上一大盘橙子,话匣子也渐渐打开。
“主要是觉得心累,不想公开多谈了。”曾经被誉为“中国烟王”的他坐在阳光灿烂的别墅四合院里,手指里不断夹着支“玉溪”吞云吐雾,“我希望人们忘记了我,我出名太多总会有人不高兴,我现在就种种橙子算了。”
大约在2008年初,云南省玉溪、昆明等一些城市里的水果摊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橙子品种,橙子的名字倒不引人驻足,却是广告令人眼前一亮:褚时健种的冰糖橙。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他说:“我种橙子已经进入第7年,以后树长得更大,橙子会结得更多,味道更好。”
尴尬人生
褚时健于1928年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农民家庭,自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便荣誉不断:199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在其领导玉溪卷烟厂(后为红塔集团)的18年里,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其中仅“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就达400多亿。
褚时健的不平凡在于: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由一个根本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际著名烟草企业集团。这样的成绩,显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他掌握了“一个国有垄断型的、并且实行专营的特殊行业”那么简单就能够获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仅中国国内的烟草企业当时就数不胜数。
但随后的1995年,褚时健因为被人举报而被调查,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最后锒铛入狱。此前,他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也被河南省洛阳警方控制调查,1995年12月女儿在被扣押期间自杀。当时,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找到马军,要求他以律师的身份代替褚时健处理有关事务。马军立即赶赴河南洛阳料理后事,亲自把褚映红的骨灰带回云南交给褚时健。后来,马军又应褚时健本人的要求,为其作了法庭辩护。
褚时健说:“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与马军律师已经密不可分。”
“按照当时中央一些领导的意见,褚时健因为涉案金额巨大,应该被判死刑,立即执行。我作为他的代理律师也被各种组织、领导找去谈话,但是我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辩护观点,为此也得罪了许多单位和领导。”事隔多年后,马军律师终于透露了秘密,“1999年1月,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17年,2002年初获准保外就医。随后合作多年的云南省烟草公司和红塔集团不再聘任我为企业法律顾问,而云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孙小虹不久后也被借故免职,可以想象当时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对于褚时健问题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隐藏着大量„包括高级干部及其子女以烟牟利‟等至今无法公开的秘密。” 褚时健:渴望获得公道评价
(褚时健已经是一位82岁的老人)
褚时健这个名字在云南省、在全国烟草界一直被提及,尽管他曾经因为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175万美元被判刑关押,但是熟悉他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他,而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同情与谅解。在监狱服刑期间,经常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想方设法到狱中去看望他。
马军律师说:“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他领导的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但是褚时建18年的总收入不足百万。当时企业家激励机制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葬送了他的政治和职业生命,他的错误有不可回避的历史和制度原因。”
的确,农民出身的褚时健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云南地方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烟草大王,云南地方财政支柱。当时云南省的财政收入曾经有过这样的比例:70%来自于烟草行业,玉溪卷烟厂又独占了其中的70%,换言之后者
曾经占到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样,褚时健既是云南省最大的“财神”,更是全国许多人发财致富的“财源”。
“在为褚时健进行法庭辩护之前,云南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约见我,鼓励我充分尊重、运用法律为其进行辩护,关心、惋惜之情自不必多言。”马军说,“后来我之所以提出„富庙穷方丈‟的辩护观点,是因为褚时健是在不该拿钱的时候,拿了他应该拿的钱。我不是为了帮助他开脱罪责,而是希望警醒社会、警醒政府,对于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特殊事件应该特殊应对。”
马军很感慨:“作为为民族工业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褚时健一年的收入竟不如那个时期的歌星登台唱一首歌,而且他进去了,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也调整了。”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褚时健落马后,其继任者字国瑞,年薪加上奖金合法收入已经超过100万元——褚时健一辈子的工资也没有那么多。而如今,国企高管们享受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年薪,还配以干股,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曾经因为“褚时健现象”而不平,进而呼吁“高薪养廉”的人们却似乎更尴尬,如今拿着高薪的那些人并没有放松对金钱的贪欲,甚至愈演愈烈。
褚时健案发后,有经济学家曾经说:“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那时候人们都在议论,以为褚时健的一生将到此结束——即便不是生命的结束,至少也是事业的结束,他必将渐渐消失于公众视线。
于是,即使褚时健已经被公开判刑,在监狱里服刑,但是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故事仍然在云南省内和烟草行业里神秘地流传,讲述故事的人都认为:第一,褚时健的才能无人可以代替;第二,云南省一定会想办法挽救他;第三……
不过,英雄之所以不同于凡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褚时健的感悟是:要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挫折,做人一定要心宽,不要有太多计较,要坚持往前走。我有一些老朋友,一遇到挫折就消沉下去了,站不起身来了。” “褚橙”风靡
“无论如何,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更令我放心的是,褚时健仍然活得很好。”马军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经过7年的辛勤耕耘又种出了著名的品牌橙子,这样的老人值得尊敬。”
历史的水波一波一波地远去了,就留下来它岸边的这些痕迹,犹如褚时健的“红塔烟草帝国”,它们是事物成绩存在的表征。但是作为后来的褚时健,在经历女儿狱中自杀,自己身陷囹圄的沧桑后却变成了一位更坚强的老人,在75岁的时候,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承包了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一片面积为2400多亩的荒山,种下了34万株橙树苗。
“我带着妻子进驻到荒山里,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再次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身有严重糖尿病的褚时健说,“有许多人关心我,生活本来不成问题,但是我闲不住。众所周知烟草的事情我不太方便介入了,但是我还有其他事情可以选择做。”
在日常生活中,褚时健发现美国进口到中国的水果例如橙子、葡萄和樱桃等口感很好,但是价格也非常贵,这让他不由有回想起过去那些岁月:“当时人人都说欧洲、美国的烟比中国的好,中国永远不可能生产出像„三五‟、„万宝路‟等著名香烟,但是我不信这个邪,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终于打造出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烟牌子。”
思考到水果的问题,褚时健决心“重出江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信心,“种出和美国橙子一样好吃,甚至比美国更好吃的橙子来”。
尽管有着多年成功栽种烟草的农业经验,但是褚时健发现种橙子和前者有许多不同,因为橙子有着自己的许多特性,在水分供给、营养成分配给、枝条留密和虫害、病害等方面都需要一项项去观察、实验和研究,可以说栽种橙子的技术特性依然很多。
“我是边学习、边总结,并且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朋友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研究,过程中困难的确遇到不少,比如糖份、酸度、日照等情况都需要细致应对。同时对于肥料的配制,灌溉用水的选择都花了心思,尤其灌溉用水都是从远处特别运来,以保证橙子味道的纯正。”褚时健说,“我一直鼓励自己,要做就要成功,要做就要做好。美国人能够种出好吃的橙子,我也一定能种,我不会比他们差。”
一名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甘心成为了面色黝黑但健康开朗的农民。五六年后,褚时健所栽种的橙树终于结出了果实,开始由于信息不够,主要是靠一些老朋友帮助购买,包括集团消费。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果然,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昆明街头的其它橙子10元4公斤随处可见,而他种的冰糖脐橙8元1公斤还很难买到,而且很多橙子更是一采摘下就发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销售。
(褚时健和马军律师有着特殊的关系)
马军说:“一直有人恶意中伤褚时健,说他以前在烟草行业的成功靠的是国家资源。而现在他二次创业种橙子的过程,并没有依靠什么国家资源,基本上靠的是产品质量和公平的市场竞争,但是他仍然很成功。”
现在,褚时健承包的果园里已经有300多人在工作,果农们基本都来自附近山区。他引用了以前种植烟叶的管理经验,给每棵果树都定了标准,尤其产量是固定的数字,因为果实太多会影响后期质量,所以果农一见到差点的果子就主动摘掉,杜绝了以次充好。他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一名果农只要承担的任务完成每年就能领到4000元工资,质量达标的再领4000元,年终奖金又有2000多元,这样正常情况下一名果农一年能领到1万多元,个别人甚至到达2万多元,明显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褚时健表示:“我愿意带领在果园中打工的农民一起走向富裕。”
“有一次我去了解沃尔玛里的销售情况,发现我们的橙子已经卖完了,而旁边美国进口的橙子还剩了一大堆。”褚时健乐呵呵地说,“顾客们认为美国的橙子皮偏厚,味道偏酸,而我们的橙子水分更足,甜味明显,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些可都是我们大家多年心血的成果。”
褚时健说:“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做,不可能做不好,以前我种烟是这样的态度,现在种橙子也是这样的态度。其实种东西和培养人是一样的道理,一方面是要用心,另一方面是前期施与的养料要合理,这样才可能结出好果实。”
他表示,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普遍品质不高,就是因为对“原料”重视不够,对前期投入不够,而只注重后期“加工”,“其实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全社会对于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行动上仍然遵循一些陈旧的习惯”。
公道评价
马军表示,尽管平时很繁忙,但是褚时健的情况一直为自己所挂念,除了多年的朋友交情和法庭上的据理力争为其保下了性命,马军更有着独特的评价:“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怎么度过自己 的晚年,褚时健给了大家非常好的示范。”
不过,也有人对褚时健能够被顺利减刑、保外就医和保外期间能够重新创业提出了异议:“褚时健的身体能创业,却不能坐牢?”当然这样的评论马上遭到了更多人的反驳:“如果没有褚时健案,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国有企业老总们扬眉吐气的生活。”
而褚时健本人现在已经不怎么在意类似的评论或争议了。
“现在,小果园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除了在家休息,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怎么种好橙子上了。”褚时健说,“其实自从我恢复自由以后,不断有朋友来请我去做烟草方面的顾问,承诺年薪都在30万至50万以上,另外还有各种优厚的福利。但是我真的不想再出头做事情了,一是年纪大了,二是不想再出名了,因为我这个人不做事情则已,一做就要做成最好的。”
虽然口头上一直很谦虚,话语里也很谨慎,但是褚时健家里随处堆放的各种书籍、报刊,电视里经常播放的新闻节目其实已经在透露出他的“秘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境在他的身上有着明确的体现。
“烟厂的人也经常来请我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包括生产技术和田间地头的种植技术都有,但是每次我也只是谈些简单的意见,他们听不听、用不用我的建议我并不太在意,但是我保证自己不会乱说话。”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看新闻,毕竟搞了半辈子经济工作,对国家、地方的许多事情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一般不公开发表意见了,甚至不太愿意告诉别人„我仍然很关心国家的经济活动‟。”
(“红塔山”品牌上永远有着褚时健的痕迹)
褚时健表示,平时自己不断边了解、边思考,总觉得现在许多工商企业的做法有问题,如果纠正、改良了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在褚时健的新企业里,他明确表示自己只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董事长是他的妻子马静芬,同时由外孙女负责销售方面的工作,“我现在是为她们打工的,靠技术吃饭。”
尽管褚时健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但是他的能力和贡献却一直被认可,很多中央和云南的领导到玉溪出差,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老褚现在身体怎么样?”许多退休后的干部也隔三插五地找理由上门看望他,甚至到果园里找他叙旧。
“尽管上级领导和在任的领导们都不直接来看望我,但是他们对我的关注和关心我是知道的,这让我觉得他们还算是有点良心的人,所以我也能够理解他们的难处。对于我的那些过去,大家都不愿意多谈了,包括我自己也一样。”褚时健说。
马军表示,对于褚时健过去的各种荣耀与是非,包括其被批准保外就医,并且在刑期正式结束前栽种橙子等情况,社会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有人觉得对他的宽容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也有人认为对他的纵容是对法律的不敬,种种言论从来没有停息过。事实上,无论在云南省内外,还是在企业界内外,对于他的评价一直都有褒有贬,但是有关他的命运与行踪则一直是个社会热门话题,“尤其在云南省,谈烟草、谈企业时,始终很难避开褚时健这个名字”。
褚时健说:“不论我以前做得对不对,只要别人能够承认我曾经在经济工作上做了些好事情,我就认为评价公道了,自己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