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言学生德育教育-德育
我言学生德育教育
以前说到教师人人都敬畏,而现在的现实却变成没能耐的才站在三尺讲台上浪费三寸不烂之舌,尊师重教也仅仅是口号而已,更多的并没有落实到位,甚至有的人还对这个职业抱有一种偏见,因此未成年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他们也司空见惯不把老师当回事。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两个学生对我的态度:一个是两个月前刚毕业的我们舞蹈队的一得意门生,在校时感觉她天赋好,学习态度认真,对老师彬彬有礼,组织能力强等等说不完的优点。离开学校才几天,升入高中了,对新学校的工作还是尽心尽责,对我更是百般咨询,我尽量有求必应,可是我已经不喜欢她了,有时会选择不理睬。原因是她从未打过一个电话,咨询全是通过QQ,而说话也从开始的老师,能不能把咱们跳的那些舞蹈曲子发给我变成了前两天的哎,把你的那些视频发给我。这中间缺的不仅仅是老师两个字,我不反对和学生变成朋友,但有底线,这里面缺了礼貌,说重了就是道德。另一个学生是08级的高金祥老师班上的杨发涛同学,今年暑假在兰州火车站碰到的,开始没认出来,他在我面前看了一会,叫刘老师,我问他是叫我吗?他有些激动的说,老师,你不认得我吗?我是杨发涛,10年毕业的,高老师班上很坏的那个学生……同去西宁,一路上,他老师老师叫了没停,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大家可能觉得我矫情,在我看来,这中间多出的也不仅仅是老师两个字,它是礼貌,说深了是道德。
司马光在论述任用人才时说:“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之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从这一论断中不难得出“德”重于才的结论。虽然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观念与我们不同,但对人才的考察任用首推于“德”还是无异的。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标准,这应该是不假的事实。
而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因为高度问题暂且不提,就个人层面的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认为说大了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说小了就是道德教育的问题。
那怎样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从婴儿呱呱坠地那天开始,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青少年阶段,他们的人生观还未形成、人格还未定型,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家庭教育在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引导孩子性格的形成,确立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行为,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每个学校都有思想品德课,有的人会认为德育教育是政治老师的事情,和别的科目无关,其实,这应该是我们的愚昧之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教职工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学生的思想动态,选取积极向上的、对学生有一定帮助的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学习,这当然不一定只在课堂上进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看我们怎样去利用和把握机会。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或利用教师节等特殊节日进行尊师重教方面的宣传教育等等。当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教师的言传和身教务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固然重要,而身教也决不容忽视。如果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与课堂相背,学生就不会从内心接受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都要严格遵照师德规范,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积极工作、严于律己,在各方面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忠实守信,奉公守法,廉洁尽职,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逐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净化社会环境。社会是个错综复杂的大染缸,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水准也越来越高,好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有些不法分子因为钱而粗制滥造一些不良读物、光碟等媒体宣传品在社会上广为泛滥,青少年学生又不会理智地选择,读了看了之后就盲目地模仿,很容易让老师辛辛苦苦花大力气巩固下来的那一点点德育成果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如此等等,所以,要使德育教育的质量得以提高,社会环境的净化应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思想品质教育的神圣工作,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教育支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健康合格的未来建设者,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了自己的一份教育幸福感而付出,而努力!
第二篇:德育教育-德育
德育教育
(一)一、学生的情况
姓名:杜义性别:男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自束能力较差。经常借故逃学,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其他调查资料
该同学今年13岁,性倔,又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惯,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性格。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又借故不上学,致使基础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烦。
四、个案分析
1、鉴于其父母对他的溺爱骄纵,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使其养成懒散无纪律性,做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一般,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害怕上学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作为任课老师,我经常主动找他聊天、谈心,让同学们多找他交流,让他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和快乐,对于他的厌学,我则采取文火慢工的方法,从基础着手,采用帮学帮练,多鼓励,多表扬,是他对学习产生乐趣。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杜义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身体强壮,学习成绩大有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七、德育心得: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德育教育
(二)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朱某性别:男年龄:13岁六年级学生刘敏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朱某同学今年13岁,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小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朱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朱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朱某同学今年13岁,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小生意,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朱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朱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朱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三篇:德育教育心得-德育
德育教育心得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萧萧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可昕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可昕,我们一起玩滚球吧!”可昕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可昕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萧萧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可昕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萧萧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萧萧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萧萧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天天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萧萧借球玩,可是萧萧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天天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萧萧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天天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萧萧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萧萧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萧萧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萧萧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雨萧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老师,对萧萧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走廊的椅子上看书。萧萧小朋友看到小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小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小波说:“不行,我还没看完呢!”萧萧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老师,小波不给我看书!”小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萧萧听了摸了摸脑袋说:“大家一起看就行了!”小波听了说:“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说完开心的和萧萧在一起捧着书看了起来。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通过这次看书事件,萧萧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反思: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萧萧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第四篇:浅谈德育教育-德育
浅谈德育教育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德育工作历来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总称为思想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的德育工作是整个社会德育的基石,基石不稳,大厦将倾。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少年是关键期,尤其是品德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来说,早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完美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然而人们总是忽视德育教育,学校里的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家长教师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不眠不休的补课,批改作业,但是,有哪位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品德形成呢?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对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假如没有德育,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技术再高也会走向社会的反面,与人民为敌,这样的话,再多的智力投资无疑在为国家和人民制造定时炸弹。因此,针对当前的德育现状,尤其是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德育课,教师照本宣科讲一讲,学生漫不经心地听一听效果不会好。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接受理解能力,通过实际演练,过程感悟,使学生自己产生一种大家公认的道德标准,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故事会、听模范英雄人物作报告等,提高他们的共识,这样才能使他们领悟,效果要比听讲教学会事半功倍。
第二、学校教育一定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三者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这一问题也是当今德育工作一个重中之重,家长不能认为自己只是管孩子的吃、穿、住,而将德育教育推给学校,甚至对德育教育置之不理,反对搞各种活动,认为影响学习,;同样学校也存在与社会相脱离的现象,一些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学生在学校确实尊敬师长,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可是出了校门就变样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原因何在?就是缺乏学校与社会的一体化。所以一位孩子的成长,尤其是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是全方位的教育,不是自管自的教育,应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共识,提供给孩子良好道德形成的土壤,树立真、善、美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就是身教胜于言教,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先明确的是教师要品德高尚,要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不难想象,一个满口脏话,随手乱扔,随地吐痰的教师形象,尽管他在台上栩栩如生地讲课,孩子们看到的只会是他的负面影响,学校是一方净土,是一个远离歪风邪气,不良道德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说,学校德育的直接对象应该是教师,而间接对象才是学生。
以上的种种情况确实存在,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执着探索,一定会找到适合我国学校德育之路,让祖国的花朵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尚情操,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篇:德育教育案例-德育
德育教育案例
(一)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忠旭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冬冬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忠旭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冬冬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旭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小旭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旭不吃饭,婆婆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婆婆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旭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小旭,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旭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特别是《幼教博览》的“家教职坛”栏目,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旭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背几首古诗了。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和睦相处了,我已将小旭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顾了。
德育教育案例
(二)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萧萧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可昕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可昕,我们一起玩滚球吧!”可昕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可昕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萧萧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可昕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萧萧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萧萧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萧萧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天天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萧萧借球玩,可是萧萧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天天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萧萧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天天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萧萧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萧萧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萧萧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萧萧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雨萧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老师,对萧萧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走廊的椅子上看书。萧萧小朋友看到小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小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小波说:“不行,我还没看完呢!”萧萧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老师,小波不给我看书!”小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萧萧听了摸了摸脑袋说:“大家一起看就行了!”小波听了说:“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说完开心的和萧萧在一起捧着书看了起来。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通过这次看书事件,萧萧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反思: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萧萧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