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学习沟通中提升---生产服务中心实习体会(范文)
在学习沟通中提升---生产服务中心实习体会
刘力琴
时光流逝,转眼间聚力公司管理人员现场实习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学习沟通的机会,大家对自己所前往的各部门、各班组的工作内容、人员情况、管理方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跟聚力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初步的沟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此次的实习单位是生产服务中心,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生产服务中心的“女汉子”们,她们隶属于生产服务中心水暖队。生产服务中心水暖队共有55人,11个服务点,包括输用水、污水处理、加压站等服务内容,其中聚力员工有13人,她们分别被输送到了黑岱沟露天矿三个相对集中的地点工作,其中输运水泵房有8名倒班人员,她们的岗位统称为泵工,起初我想她们的工作应该很简单,就是进行设备开关方面的操作,直到我来到她们的工作现场,我才意识到泵工不仅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很大的力气。闲暇时,我问几名女员工启动设备时她们能转动那么大的阀门吗,聚力员工苏宏笑嘻嘻的说:“开始的时候确实很费劲,但现在我们已经练成了'女汉子',干起活来,一点儿也不比男职工差!”,听了她的话,我深感钦佩,我想说:“聚力人无论在哪儿都是好样儿的!”。
公司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线学习的机会,更给我们搭建了与一线员工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到聚力员工在一线岗位上的工作情况以及她们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与在一线的同事有了零距离的沟通,达到了相互了解与理解的目的。
最后,我代表自己以及我的同事们对聚力公司各级领导表达两个谢意,一是感谢各位领导为我们提供这个学习成长的机会,二是感谢聚力公司让工作在一线的聚力员工的个人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团结在聚力公司的各级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突破
在学习中提升 在提升中突破
我院护理在经过三年多的“三基”培训后,总结和积累了很多经验:从念读式的原始说教法、当初的板书、PPT课件由有到精;从抑扬顿挫的演讲式向PBL的头脑风暴、情景模拟、视频演示到微电影式教学,这些生动并参与的渐进式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员呈递进式产生学习兴趣,突显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推选优秀授课老师,充分展示护理人员的授课风采,依照护理部教学组推出的“精品课堂”计划,在科室前期海选的前提下,推举17名老师进入预赛,利用4月28日和5月5日两天下午计6小时如期完成。本次预赛是以院科两级部分教学组长为评委,以教学质量评价表为依据,从选手立题的切入点,PPT制作的要素,讲座的礼仪和感染力,以及普通话和肢体语言的应用等等进行综合评分,其中神经内科吴昆的《危重病人考核标准的理解》,内容紧扣省市县的新要求,紧贴临床需要掌握的要点,课件精致而实用牢牢抓住在场人员的眼球。眼耳鼻喉科杨双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能课前抛出提纲,清晰表达内容,课后罗列重点。宇婷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讲析有度,表述自如,张弛有别。心内科李道红的深入浅出、ICU张彦的讲授气场、手术室陈章平的条理有序、精神科朱倩的风趣自然、血液肿瘤科倪媛媛的现场把控等等各自的风采,留给我们的是为我们的护理人才惊叹!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突破,在突破中成就,在成就中喝彩!为我们的挖掘人才计划点赞!
2015年5月8日
护理部教学组
开始两位专家分别从《项目课程组织与实施》和《“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两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理念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对于解决我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车希海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让我收获颇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如在口语课上如何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任务教学法在文化课中如何展现等等,我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教学理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1、做一名探究型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厌学、教材不适用、学生听不懂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很多老师满腔的抱怨和牢骚。可是除了发泄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之外,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又应该为学生做点什么?我们面对的本来就是一些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一味地牢骚不能改变什么,反而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心存芥蒂,影响了教学。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静下心来,探究一下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每一个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众所皆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经常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探究,而忘了教师自己更应该去探究。所以与其我们把时间用在抱怨上,不如省些时间去探究课程改革和教材的开发。如果我们能根据地方特色、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开发出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更优秀。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呢?以语文为例,在省编语文教材中,有六七篇文言文,众所周知,文言文晦涩难懂,语法非常复杂,如果老师一味地纠结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肯定不爱学。那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就文本本身考虑:它的实用价值有哪些?对学生有哪些帮助?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文章语法有没有必要学?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怎么教?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这些思考一定会帮助我们开发一门更实用、更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学生永远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所以,学会探究、改革教材,这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承担的课题,也是示范校建设必需的举措。
2、重视学生情商的发展。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即情商(EQ),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管理学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20%来自他的专业,80%来自他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个“二八定律分割”,虽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但足以看出情商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面对许多职业或行业,这些领域不仅要求他们会做事,更多的还要面对客户沟通与交流。这个情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可谓举足轻重。
可事实上,我们教师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很多时候也已经习惯了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我们只关心有没有完成知识任务,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有竞争力,为了更好地打造我们学校的教育品牌,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情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能抓住课程建设的各个间隙,只要我们能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活动的机会,搭建一些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锻炼、展示自己,相信他们的情商一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3、教、学、做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而有效地实现“教学做”合一,这是每个专业老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必须承载的教育使命。很多时候,我们是把这三个字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如第一步教,第二步学,第三部做,很多的微机课就上成了这个样子:第一节课老师在教室里讲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学习,第二节课上机房操作练习。
很显然,我们这是把陶行知的“经”念歪了,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所以,真正的“教学做”三者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教的过程是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
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的话,我认为前者应该是“教+学+做”,后者则是“教=学=做”。还是以微机课为例,课堂就应该设在机房里,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操作。
一种理念决定一个方法,一个方法造就一种结果。当“教学做”真正合一,教育的成果也就硕大无比了。
4、“任务”贯穿教学始终。
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深受专业课老师的欢迎。由于文化课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性不强,所以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成了专业课老师的专利。
其实,对于文化课教师而言,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不过文化课的“任务”的特征可以淡化一些。以语文课为例,每堂课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些任务,或者有感情地朗读,或者背诵精彩的一段文字,或者找出文中的修辞方法等等,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探究。解决任务时要尽量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比赛等形式来鼓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每当解决完一个“任务”,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会加强,学生就会慢慢有了自信。
在以“任务”带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任务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有趣味性、挑战性。
5、增强文化课为专业课的“服务”功能
在职业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孰重孰轻?历来众说纷纭。其实,当我们的知识从讲授型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课程从理论思维为主转变为能力训练为主的时候,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既然从老师到学生都很重视专业课,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化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事实上,无论何时,文化课的基础作用都不能忽视。如语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英语可以让学生看懂英文说明书等,数学对会计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文化课很重要,但学生普遍不爱学,不感兴趣。文化课怎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我认为,文化课除了保留自己的特色外,必须外加一个为专业课的“服务”功能。例如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中,除了常用的单词外,有很多单词很生僻,也很难记,对于基础普遍较差的职校生而言,掌握起来确有难度。这些单词学习的意义并不大,对于这些单词我们完全有理由放弃。单词量少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适当补充一部分。如机电专业,会遇到很多电器的英文说明书,老师就可以就这些说明书中的一些单词组织学生学习。因为考虑到日后的需要,学生就有了动力,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由上观之,文化课的这种改革很有必要,增强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既不失课程的本色,又能发挥出更好的育人功能,这种效果,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吗?
普希金曾说过:“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开发课程的思路更加清晰,让我的教育理念更加厚重。相信经过逐层积累和提升,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所突破,一定会走出自己的特色。
“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实力决定魅力”,这是我很欣赏的一句话。虽然我的所学并未达到高度,但我会竭尽所能,用我的所学为学校发展寻找新鲜的“水源”,不遗余力地为学校发展增砖添瓦!
第三篇:在学习中提升素质
在学习中提升素质 在共事中启迪心灵
--在团县委借调期间所见、所思、所想
2010年5月,由于组织的信任和领导的关心,我被借调到团县委参与第十九次团代会换届工作。可以说是组织上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技能、提升个人素质的机会,我倍加珍惜。一年多时间以来,团县委的领导和同志们从生活上、工作上给予我细心地关心、支持和指导,使我学到很多,受益匪浅,尤其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青年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我自从来到团县委工作以来,克己奉公,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个人、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切实使我本人学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同时感悟到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一些极其宝贵的工作经验。在此,我要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也要感谢团县委的同事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我在道县团县委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办公室的工作协助做好青少部的工作,组织和协助、服务领导工作,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现将借调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精于勤,在勤学中提高自身素质
借调到团县委以来,始终把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放到第一位,一、借调期间的几点体会
大学团委借调期间学习工作总结
2006年12月在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自律委员会与团委科技文化部的积极磋商下我被批准由自律委员会借调至团委科技文化部锻炼学习1个月。在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里我积极努力地融入该部门的工作中去,发挥在自律委员会中学习到的优秀工作方法对比两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式,改进自身不足,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两个部门的工作特点,学习感悟到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管理理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一些极其宝贵的工作经验。现将借调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效率——部门高效运转的动力
“说做就做”这就是我参加科技文化部的第一次例会后所强烈感受到的高效做事方式。这种高效做事方式及部内干事巧妙的工作方法值得我去学习。第一次的例会主要是总结第五届科技文化节前期开展活动及已开展的活动工作总结的收取。各位干事在收取、阅读各部工作总结过程中的感受在这次例会上得以分享。通过他们自身的叙述,可以看出徐亮部长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要高效主动地去工作。虽然收取工作总结的过程看似十分简单,但收取过程中的部门之间的沟通,移交工作总结是极其复杂的,不过每位干事都能以最短的时间巧妙的方式来完成分配下来的各项工作,使得收取工作进行的高效顺利。
二、团结互助——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部门
在科技文化部的一个月的时间,我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该部门团结互助的部门文化。徐亮部长对待工作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但是这毫不影响这种和谐的气氛。恰恰相反在这种严格要求下使得该部门更加团结,部内人员也都能在工作中团结协作。就拿收取第五届科技文化节的工作总结来说,部内人员被两三个人分成一组去收取各部门总结。组与组之间分工不分家,有时一个组有沟通上的问题,通过部内人员的私下交流,其他各组成员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有困难的组,使得分配下来的工作能在第一时间内完成。这种巧妙的工作方式值得学习借鉴,我认为做事是需要按部就班,但是有些步骤也一再团结互助的气氛里得以简化,使得部门工作和谐高效。
三、和谐的人际交往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在两个部门都可以感受到的是那种和谐的人际交往所带来的便利。首先,这种和谐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部门内的团结,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使得分配下来工作可以顺利的去被执行。其次,和谐的人际交往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从更多的朋友哪里学到更多的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再次,和谐的人际交往也是一项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人际交往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人处事的方法。
四、大胆管理,善于创新。
1. 优秀的管理理念
在以徐亮部长为龙头的科技文化部,很好的处3COME文档频道理里了权力的关系、公私的关系。权力分散而不杂乱,最终决策归部长,集权分权分配合理,使得部内工作井井有序。徐亮部长很好的树立了自己在内部的威信,这种威信不是靠吼,靠官威而是一种亲身说教,以部员为朋友,用真诚以及很强的工作能力换来的权威,这也得益于他的公私分明的作风。
2. 创新的思维习惯
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斯的该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创新的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在会上或在私下里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方案,最后通过讨论,形成初案。我在科技文化部的一个月我正好赶上他们的“科技文化行”活动的开展。参观飞机模拟机中心,参加了该部门的团队建设。感受到了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做事大胆,善于创新,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善于开先河。
近一个月的学习过程里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到了一些宝贵的工作方法及经验,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学会了怎样大胆去管理去创新,跟着部长学习使用调试音响设备,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接下来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去,改正自身问题,借鉴运用学到的经验方法,努力去从服务同学的学生工作中去锻炼自己。
最后感谢团委老师,感谢科技文化部里所有的同学对我的支持,感谢自律委员会主任团给我这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常务委员:郭辉
二〇〇七年二月
二、
第四篇:在学习中收获 在收获中提升
在学习中收获
在收获中提升
——安庆市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7月21日——8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让我激动万分。自师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个年头,自认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敢于创新。可自从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聆听了小语名师的讲座后,更是感慨万千,钦佩于名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精神,钦佩于名师讲说中旁征博引的那份洒脱……他们的一言一行将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书写更加充盈的人生轨迹。
培训在桐城师范的精心组织安排下,让我们来自各县的近百位小学语文教师得以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座谈、交流,倾听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语文思想,学习他们的语文教学方法。
短暂半个月的学习生活令我印象深刻!现将此次培训学习的点滴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书本知识
为己充电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培训期间,张耀庭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语文教学专著语文原《小学语文教学训练导引》。这本书告诉老师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不是保守,不是搞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赖以进行的基本形态,训练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本书还结合实例详尽描述了听说读写训练的方法。她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难题。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相当重要的,《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中的课堂组织艺术、教法选择艺术、学法指导艺术、掀起课堂小高潮艺术、开讲艺术以及课堂提问艺术也让我受益非浅,实践中的课堂教学艺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专家讲座
心灵洗礼
这次培训,理论学习占很多的时间,从师德、当前教改动向、语文课程教学、新课标解读等多方面进行。小语教育界权威人士从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师德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桐城实验小学校长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谈了各时间段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语文课程的变化以及现在的新课程理念,让我们能更好地用新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校长的讲座还让我明白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如幽默风趣的程爱兰的讲座《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介绍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然后又谈了当前教育改革,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更好地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农村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各位知名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对我来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心灵洗礼,重新诠释了自我,从中找到了差距:虽爱学生但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虽懂教育规律但重理论轻实践;虽能研究但没有成为自觉行为;虽有底气但还远远不够……
三、综合学习
增长才干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必须是一位杂家。基于这点,桐城师范特意给参训老师安排了综合课程的学习,包括简笔画、口语、课件制作。简笔画老师盛莉教学认真,方法灵活,在她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动物、植物、人物的基本画法。只要我再勤学苦练,我一定能让绘画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学了占老师的课件制作课,我们更深刻的体会了现代科技在教学中运用的妙处。掌握了这门技术,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吧。
四、自我实践
不断提升。
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提高自己语文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了解各区县的新课程的一些开展情况,并且关注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及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我们不断交流,真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经历是一种过程,只有在不断的经历中才能破茧成蝶。也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从心而论,能汲取众人之长也是我们个人成长最大的幸运。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记得有人说过:“充满爱心的人,心里坦荡;敬业奉献的人,心里扎实;托起明天太阳的人,心里一片光明。” 回首过去感慨颇多,既有学习的劳累,又有收获的甘甜。培训能达到令人最苦最累却又心甘情愿的境界,因为她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有了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收获。这次培训,让我感受着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半个月的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悬语文教育之重任于肩,那该是何等沉重。
用心体验感悟,一路走来,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用更多的智慧和热情去探索、去耕耘、去努力,使自己的素质更加有所提高。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深感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自信,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第五篇: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元江听课评课稿(初稿)
尊敬的各位选手、市教科所的白老师、元江三中的杨校长及各位领导、教师;来至各县区各兄弟学校的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首先,让我代表通海县教育局教科所,感谢市教科所的白老师,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感谢元江三中的各位领导、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来至八县一区的各位优秀选手,各显其能,教学相长。最会,让我代表5位“高效课堂”的评委,对所有的参赛者表示祝贺和敬意。祝贺是因为:你们在大赛过程中表现很好,让大家看到了你们的实力;敬意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把自己的课拿出来让大家品评,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进步的表现。无论几等奖,最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输赢,人人目光高远,心态平和,比赛时都能呈现自己的最佳状态。
下边,我就本次“高效课堂”教学竞赛的作课,做一点发言。我发言的题目叫《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诚心做一件事是我们评课的态度,但评课也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今天的点评不是结论,若能引起大家对课堂的思索和进一步的评价,那么评课就有了超出评课这种形式本身的价值了。相信参赛选手们也是同样的心态,教学比赛不是为了规定上课的模式,而是探寻更好的教学方向。我们要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唯一性;是讨论,而不是结论;是众多的起点,而不是极点;是继续环绕前行的巨大空间,而不是到此止步的标准答案。
一、本次大赛选材
此次比赛,共十节课,涉及七、八、九三个年级的不同章节,不同类别。相比以往,选材上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广泛。
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篇幅短小,内涵丰富。是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开篇第一课,较能考察授课老师的解读文本、玩味文字、挖掘文章内涵、驾驭课堂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难能可贵的是,该课在历次教学大赛中很少触及,教师的选材,让大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明治维新》内容庞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历史教师对明治维新这个知识点的选折,是公认的难点难以突破、重点难以把握。难度大,入手点难找,宏观上把握比较难。要想把本课讲好,是要别出心裁的。
3.《文学、史学与宗教》这课的选材是对古代文化、宗教、史学的介绍,板块很多,又只能做简单介绍,要作到深入、引人入胜是很不容易的。
4.《红军长征》历次比赛的经典课,让学生认识红军长征精神,以及红军长征精神又怎样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显得有难度。
5.《商鞅变法》也是历次比赛的经典课。创新、改变,以及对当下社会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崛起和秦的统一有鼎定的作用,现在刚刚召开十八大三中全会,举国上下行行业业深入改革。该课的讲授,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6.《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在处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上,好多教师难以把握度,包括“大一统”问题、“推恩令”问题,还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7.《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中国历史从鸦片战争开始,步入世界急剧变化的漩涡,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本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综上可见,所有科目的选材都是难度大,容量也大,很考验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显得简约、教学板块简洁,毫不臃肿,因而,都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8.《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讲清楚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五四运动的由来,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教师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本课中的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当代教育里的最好的德育教育。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今天执政党的诞生,意义非凡。
9.《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作为世界历史里边的重要章节,尤其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格局的形成,以及影响都有很强的知识性普及作用。尽管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战争离我们已经有好些年了,但是,当下的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局部争端,贫富分化拉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些现象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10.《全面内战的爆发》重点要讲解国共重庆谈判后,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性抉择。为什么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最终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会得以印证。本节课,要学生学到什么?都很考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本次大赛的特点
真实、朴实、扎实是本届“高效课堂”历史教学大赛呈现出来的总体特征。
真实:每一位参赛教师,力图做到最好。无论是情景假设、小品编排、影视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的运用,每一位参赛教师精益求精。
朴实:真正的好课一般应是朴实而真诚的。本次大赛的选手,有从教20多年的高级教师,有初出茅庐的特岗教师,有去年就参加了历史大赛,今年仍然来再铸辉煌的优秀教师,也有音乐专业改行来教历史,充分发挥音乐专业优势,服务历史课堂教学的年轻教师。同场竞技,教学相长,朴实而感人。
扎实:每一位选手,代表了每一个县区的水平,在来比赛之前都在本县区进行了初赛,相关的学校、教研组、教科所都对每一堂参赛课精雕细琢。
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它那繁茂的绿叶,一堂课最能焕发其灵性的是它生动的细节。下面我就本次“高效课堂”课赛中令人记忆犹新的几处细节作出评价。1.优化课堂结构,创造高效学习空间。①巧设课堂导入,创造最佳学习氛围。
良好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吸引进入了兴趣的大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像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开启思维的大门,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往往熔铸了老师们的智慧,体现了老师们的素养。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作出巧妙地铺垫,为整堂课的教学建桥铺路,蓄势兴波。《明治维新》、《红军长征》两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②运用基础作抓手,“抓出”文本的精魂要义。
中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领会、把握和吸收必须通过最基础的语言、概念、基本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来实现。那种撇开基本的东西,滔滔不绝的分析方法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像演员一样过多地从声、色、形态上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不符合基础教学的认知规律。本次大赛的老师们因为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既能驾驭教材,也能驾驭课堂,还能驾驭学生。妙趣特色,重点难点,成竹在胸。《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这一点的发挥可谓淋漓尽致。
2.注重基础,形成素养。
①设问由浅入深,善于追问,举重若轻。
这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态度。使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教学内容,去叩问伟大文学家屈原、“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灿若星河的宗教文化、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因为是借班上课,不清楚学生的学情,所以首先设置较浅的问题,使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然后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追问,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同学就比较顺利地开始自己的思考学习,老师也很顺利地了解了授课班级的情况;而且,好的追问也是培养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这样的追问,使学生的回答渐渐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含量,是历史科课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巧。《文学、史学与宗教》一课丝丝入扣、循循善诱。
②参赛课关注历史学科基础,回归教育之本。
如:《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历史课教师引导对我们家乡云南元谋人的初步认识,紧接着认识北京人,山顶洞人。老师都抓住基础知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对这学零碎的知识点的把握,由会——会,由认识——提高的过程。
可见,老师们深知教学中“量体裁衣”的准则。
青年教师们不仅能够对基础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可贵的是把基础视为抓手。曾经在很多其他历史科比赛课上,基本的东西被丢失,而迷信花花绿绿的千技百法,花花稍稍中,我们无奈地看到整体内容被“碎尸万段”,教学却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徘徊不前,创意因缺少厚重,只能是表演,热闹过后,知识因不牢固被淡忘。
历史科的所有课程肩负着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其实,事实证明,只有基础抓好了,才能真正谈得上素质教育,基础抓牢了,才能形成素养,而无论是文字素养、思想素养还是哲学素养,都能使人文质彬彬,气质优雅、精神高贵。当然也有利于学好其它科目。本次大赛的各科老师都能注重基础,还能抓牢基础,令人欣慰。
③本次大赛比较明确地在追求课堂的较高境界——和谐。课堂内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相关背景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顺其自然;应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
人与人的和谐:无障碍的心灵沟通,才能形成全过程的互动探究,深层次的潜能开发,强效应的人格融合。
应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
教师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具体职能是“示范学习”、“组织学习”、“鼓励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维护,我们感觉到,教师的关注点不仅在于是否教了某项具体的知识,而是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学会了,是否会学了。而教师是文本的先学着,在亲自经历之后,以过来人的角度引导学习,诚恳相待,真诚对学生的发问,机智处理未预设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整合成为有序、有机的课堂资源,实在地纳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做到以教学设计为纲,但又不被教学设计困住手脚,灵活地关注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合适的应变。《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做到了这一点。
④重视学生自学质疑,老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有自己学习的机会,更有指导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思考、玩味、体验,并由此发现问题。
当然,老师也注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而且很多老提出的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课,有利于其他参赛教师借鉴。
⑤重视通过有效的活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很多课上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学生也在亲自的参与中得到了运用知识的机会。《商鞅变法》中小品的运用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教学情境体验。
3.课堂基本形成“活动——体验——感悟”的思路
①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课堂活动者在每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参与活动,亲历课堂过程。没有亲历就没有体验,这种体验别人无法替代。如心理课上的“椅子的强度”和“闭上眼睛看未来”的活动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是一个思维活动,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思维的体验。而且体验者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景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学生的素养,正是在这种深刻的体验中形成。
②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独立学习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是需要的,不管是作为学习情境,还是一种教学方式,独立学习都有它的功能和效果。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思考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但独立学习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是概念的,而不是实践的;是理解,而不是体验。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提倡的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这样,有交流,(包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参与,有对话,人格权利、学生自己的思想得到尊重;有体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③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历史科的科目接受性学习的成分比理科要多,更强,但也有一些探究的成分,而且意义重大。以上所讲的在“活动——体验——感悟”中的学习就是主要属于探究性学习,这种接受性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4.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认为,什么能够形成学生的素养,教育教学的内容就应该是什么。这种表述是比较先进的,给中学老师流下了一定的空间,去自己寻找一些教学的资源,政治,地理课的参赛教师就较充分地利用了这仪空间,寻找当地的资源,甚至是来自学生,来自课堂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这种做法,既有针对性,又能把教学资源合理化。
5.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次大赛让我们看到的课堂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低。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6.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青年教师在这点上体现得较充分,青年教师本来就活泼,有亲和力,而且个性鲜明。或深情,或明快,或深邃,或幽默……融入课堂,相信渐渐能作到挥洒自如。
三、提高的空间
我们虽有许多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又不可以满足于现有的,不可忽视现代的、外来的教育教学的新知新论补充和发展。
1.课堂时间安排
有意识计算课堂环节的时间安排。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注意分配双方活动时间的比赛课,给予学生充分的,合理的学习时间,活动时间,和消化时间的课,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要注意优差生的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同的班级优差生的比例不一样,所以分配倾向也不一样。不能用优秀学生的反映盖住全班整体的学习情况;计算非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不能浪费时间。《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一课提前2分钟结束课程,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延时了3分钟。
2.重点的突破
重点内容的训练需要有数量,有层次,有质量的保证,才能得到突破。理解到位,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强化指导,为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提高,而且,作课教师在这一课的讲述上:把“推恩令”等同一简单的切蛋糕,这是不妥当的。“分权其下,集权其上”的封建专制体制不能粗浅的表述。“皇帝”称谓在秦始皇后,而不是西周时候就盛行。
3.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课堂是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的空间,班级不同,教师的个性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进行教学规律的探索,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之后,就可以注重总结适合教师自己以及班级特征的教学方法。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善于总结,能让自己提高很快。《文学、史学与宗教》中有到如来佛主处取经、汉武帝把司马迁变成太监等讲解,这让人不免产生有戏说历史和对历史知识把握有偏差的欠缺。还有,《鸦片战争》一课明确提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观点,对此观点的内涵的丰富与延伸应该好好辨析。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个体,处在弱势地位,“落后就要挨打”应该给予自己更多的激励和自勉,但在当今国际大形势下,文化、经济、军事落后的国家以及作为个体的学生体育、考试、综合评价要是“落后”,那么就要“打”他么?值得商榷。多媒体教学设施应该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而不是反过来,《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在出现多媒体不能正常演示的情况下,教师不是弃而不用,而是积极寻找外援,导致出现慌乱,部分教学过程缺失,学生及部分听课教师略显尴尬。
曾国藩有这样的感受:“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这句话原本是指: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不通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而静静的思索,反复的思考,让人获得回味无穷的美感。细细想来,上课的也是这样,善于和同行交流,大方的讲出自己的感受才能慢慢明白自己的风格,并能加以完善;不断思索,才能在课堂中找到乐趣,乐在其中,进而达到发展教师自己的个性,日渐形成教师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最后,我想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我们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