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

时间:2019-05-15 16: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

第一篇: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

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

原创: 荆楚野夫

源起

我不是搞社会学或政治学的,对社会政治方面的东西可谓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但最近看了赵鼎新所著的《民主的限制》,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赵鼎新早年是学昆虫生态学的(1990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麦克唐纳学院获得昆虫生态学博士学位),后来转攻社会学(1995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社会学系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专注于政治与社会运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转变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生命完全是由政治决定的,不可能对政治不感兴趣”,对于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人来说都是如此,“最后促使我转型的是在1989年。我当时觉得,中国社会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走所谓的‘良性循环’,但一次次地都错过了,我非常伤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带着一种鲁迅的情怀,放弃生物学转到社会学,来救助国人。”

我也有类似的情怀。还记得在2010年国庆,度假中的我从澳洲打长途给好友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向他阐述了我心中的困惑、纠结和苦恼——对于像我这样学经济、学管理、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儿?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难道就仅仅是个人吃饱喝足吗?除了金钱就没有别的了吗?当时我还跟李校长开玩笑说,“像我们这些搞金融的人浑身充满了‘铜臭味’,整天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在那儿算计,钻进了孔方兄的‘钱眼’里,没什么意思,不如去读你那文艺学,搞点附庸风雅,来点风花雪月的东西。”当时我的“文学梦”被李校长给掐灭了,将我从梦中重新拉回到了现实。

读完此书,我就开始构思一篇《宪政、革命、民主与社会运动》(迄今未完成)的文章,主要是想从两条线索来总结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

一、从历史轨迹看

从历史发展轨迹这个时间纵轴来看,为什么中国从光绪帝开始,至今仍然没有走上西方社会所认同的民主呢?1898年开始的宪政尝试由于受到慈禧太后等清朝皇族保守势力的干扰而夭折,最终被“破坏性更大”的流血革命所取代。但革命所标榜的先是“自由、平等、博爱”,后是“共产主义大同幸福理想社会”,它们终究被现实社会实践所证伪,从而导致中国当今主流价值观的缺失。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难以建构一致的社会价值体系,另加媒体精英也难以在缺失的主流价值观指导下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同情支持乃至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目前的中国群体性事件增加,社会运动呈现此起彼伏、频发高发的态势。

赵鼎新说:“我认为,决定当前中国时代性思维方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社会共识的缺乏,而这种共识的缺乏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第一,(此处省略36个字)因此,国家不得不把其合法性主要建立在‘绩效’上,并失去了建构一个主流价值观的能力。第二,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儒学。但是,儒学赖以生存的制度性基础,如科举制、宗法制和宗族制,都已经被革命洪流彻底摧毁……,因此,宗教也不能为社会提供主流价值观。第三,中国当代中学和大学人文教育方面方向不明……,因此也很难为构建主流价值观做出贡献。简而言之,当前中国的大学就其本质来说只不过是学习和模仿当代西方技术的技校而已。第四,当前中国的主流媒体在若干重要领域的报道得不到国民的尊重,他们因此也不能在这些领域为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做出贡献。”

二、从东西方融合趋同看

从东西方融合趋同的空间横轴来看,很多概念在我们脑袋里是含混不清的,即使是所谓的知识精英过去也未必给普通民众正确的指引,反而可能是灌输了错误的理念。比如民主。

在国内,存在很多的误解或认识误区,以为“民主”就能“包治百病”,一旦“民主”,就“万事大吉”,将“平等、自由、法治、博爱、善治、自治、经济发展、和平、所有公民参与决策等都一股脑地强加给民主,”让民主来承担它所特有的社会功能,把它不能承担的功能交给其他制度来承担。()一个较为可行的制度不会是一个泛民主的制度,而是一个以民主为主导的混合制度。“民主的功能是什么呢?”民主体制比其他任何政治体制都能够更好地解决国家的合法性以及统治者内部权力制衡这两个关键问题。“但是,”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有很多局限“.归纳起来有:选举的可操作性和选举结果的非理性、民主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强化、民主社会的媚俗性、忠诚反对和稳定民主的困难性。”必须说明,一个有生命力的国家,必须是一个能够自觉运用多种制度来取得执政绩效的国家,一个能够在遇到问题后有能力改变制度设置的国家,一个能够运用选举民主作为政府执政合法性基础而又不迷信民主的国家。“

除此以外,如何构建”忠诚反对“的国家—社会关系?如何提高国家制度化社会运动的能力?如何从变迁、结构、话语等三要素上来理解和把握社会运动的本质并将其纳入法制化的正轨?如何避免”人肉搜索“式的”多数暴政“?如何建构核心价值观?如何重建当代中国时代性思维方式?比如不相信主流媒体而相信网络媒体的谣言,不相信政府而相信少数所谓的”精英“、”公知"和大V.细细读来,大家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或得到某种启示。

本书见证了我对社会学政治学感兴趣的肇始,是我在这方面的启蒙读物,也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知识宝库的大门。

第二篇: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有感

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有感

《西方民主怎么了》这本书从“丑闻相伴”、“金钱政治”等方面对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深入剖析,也暴露出美国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民主,本意是多数人的统治,因为各个国家的自身情况不同,所以需要的民主政策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了。通过阅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我了解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观点,也认识到了西方民主的真实面目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更认识到民主不能照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发展的必须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性巨变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前途和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我也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西方民主现象泛滥的实质

长期以来,西方一些人大肆鼓吹推销其所谓“民主”、“自由”,说只有这种民主制度才能够保证社会稳定和进步。但事实最能教育人,拿实践这一真理检验标准来衡量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西方这套说辞的水分很大,虚假的地方也不少。如果说泰国、韩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太成熟”的话,那么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形成的民主制度应该算足够成熟吧,但法国人却是欧洲出了名的“酷爱”街头运动,暴力冲突司空见惯。希腊则更是一直被视为“民主发源地”和“西方文明摇篮”,但惨痛的现实只能警示别的国家引以为戒。街头暴力政治泛滥,不仅给国家利益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更令所谓的“民主美梦”在一片阴影中遭到质疑。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也必须要特别关注,那就是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在希腊骚乱中的表现。近些年,一些西方政客热衷于对外推销“颜色革命”,导致不少国家社会分裂、动荡,西方媒体一直将其中的街头暴力抗议鼓吹为“民主”,还常给那些示威者冠以“民主的希望”这样的美誉,同时动辄指责那些国家的政府进行专制镇压。如今发生在“民主发源地”希腊的同类事件,其乱象与“颜色革命”何其相似,却不见有西方政客或媒体出来声援“民主”,倒是听到不少“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幽灵”的激烈声讨,还要求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恢复秩序。西方一些人在民主问题上的虚伪十足和双重标准,可谓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西方民主的主要特色

在西方民主中,对人权的重视和对权力的分治制衡是其制度的主要特色,西方民主制度的实质是“金钱民主”,西方民主在很多时候只是西方用以标榜自我、宣传自我和对付他国的一种政治手段。在西方思想中,“民主”的“民”实际包含着公民、国民、人民的三重含义。评判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在西方社会,名义上人民享有广泛、平等的民主权利,但实际上由于占有的社会资源不同,阶层的差异,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往往为实质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为事实上的不平等所取代。只有富人和权力阶层才享有充分的民主;穷人的民主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更多时候只能置身于民主之外。以美国为例,穷人、黑人、移民的民主权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平等。同样的,西方社会三番五次抨击别国的人权问题并以此作为议题在国际社会上大肆炒作,但对于本国发生的人权问题却区别对待,自我掩饰。

三、从选举制度看西方民主

随着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成长和发展,选举制度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自身也日趋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弊端。虽然西方选举制度是由一系列与选举原则、选举程序、选举方法相关的 法律 规范形成的各种具体制度构成的。但是选举中出现的的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领域暴露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证明了其民主、自由、人权的虚伪本质。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西方国家,民主制度下常常出现政府债台高筑、政务处理效率低下、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随着这些民主国家暴露出越来越多自身的缺陷,民主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日渐式微,对民主抱有的疑虑重回了人们的视野。只要认真梳理美国和欧洲民主、自由、人权的现状,西方民主的虚伪性自然也就会一目了然了。

四、从美国来看所谓的西方民主

美国常常自我标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其民主模式也一直作为“普世价值”向全球所推广。但是,随着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事件的曝光表明,美式民主也早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笑柄。此前,它被世界所诟病的只是民主与金钱的肮脏交易。然而,民主党全国选举委员会仍然将希拉里作为英雄般的候选人,极力为她洗白。这不难看出,美国所谓的民选政治不过是政治家绑架民意的手段。

再拿今年的美国大选来说,这场大选刚刚尘埃落定,特朗普当选了新一任美国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特朗普赢得了选举,但只有47%的美国人把票投给了他。而希拉里则获得了48%的选票。但是,就是因为美国特殊的“选举人票”制度,所以美国第45任总统就是特朗普,而不是希拉里。在大选结束之后,美国街头万人游行,打劫焚烧。如此说来的话,那么对选举结果不满的几十万选民冲上街头,示威抗议特兰普当选。这就是其所谓的“民主”么?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还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强行发动战争,又打着民主的旗号鼓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鼓动阿拉伯地区国家发动“阿拉伯之春”,难道这也是其所谓的“民主”么?

五、从欧洲来看所谓的西方民主

近年来,中东地区局势不断恶化,这也使涌入欧洲的难民成倍增加,欧盟各国不堪重负。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亡,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了整个世界,这也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强烈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问题”。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迫于压力,欧盟各国虽然先后出台了接纳难民的政策,但是大量难民涌入之后,带来的就业压力、社会福利竞争、文化差异、社会矛盾等问题,又间接让人们对生活现状极度不满。

六、得出结论——西方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民主 从上述分析就可以看出,西方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民主、新闻自由,这些宣传只是政治家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能够上台执政而营造的虚假的价值理念。美国在其国内,对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民众尚且不能一视同仁,它又怎能真正关心其他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权呢?它在全世界大肆强推的“新干涉主义”与美式民主,给亚非拉美国家和东欧地区都带来了深重灾难。欧洲各国特别是北约成员国更是为虎作伥,协助美国在世界各地制造纷争,制造难民问题,最终也殃及了其自身。当面对不断涌入欧洲的难民时,他们反过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难民问题,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精彩大戏。

总之,在阅读此书之后,我真正认清了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虚伪面目。在认清了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虚伪面目之后,也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人人平等、民族团结进步的珍贵和无价,更使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远跟党走、听党话,维护我国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读《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民主与教育》有感

保安中学陈丽勤

最近,我浏览了李镇西著写的《民主与教育》,这本书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民主教育这个现代教育理念。读了之后,我体会颇深:

民主教育的前提是民主的教师。民主的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的心灵。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

(一)爱心。“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师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二)虚心。教师除了要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外,还要让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1、对于学生的过错,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学生正是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老师要原谅学生的过错,动不动就翻老帐,会很伤学生幼稚的心的,学生怎么会虚心接受你的批评呢?

2、指出错处,肯定优点。当老师批评学生时,也应同时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让学生知道他在老师的眼中也有优点,老师批评他,是希望他变得更好。

3、稍有改进,及时鼓励。让学生明白,做了错事就应该受到老师的批评,做对了同样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而讨厌他,而是希望他更茁壮地成长起来。

(三)宽容。要有充满宽容的教育,最根本的是个性的宽容。

1、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指“因材施教”的教

学方法,更主要的是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与价值,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比如体罚与变相体罚。

2、宽容学生在思想和感情上的与众不同,至少我们应该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教师要懂得学生,懂得学生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善于发现并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甚至应该鼓励学生和老师不一样: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评价,不一样的结论。

(四)与学生共甘苦,一起成长。民主的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最后,让我们做一个新时代的民主教师。

2013年6月29日

第四篇:读《民主宪法人权》有感

读《民主宪法人权》有感

无名小子

近几天读了费孝通1946年出版的《民主宪法人权》,此书历经70年,仅五万来字,其内容简单朴实、通俗易懂,既无说教式的高谈阔论,也无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反而以聊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倍感亲切。作者对民主、宪法、人权做了自己的理解,既联系美国、英国、德国的事例,同时又对70年前的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思考。

民主、宪法、人权虽短短六个字,但其中的内涵恐怕非三言两语所能讲的明白。一个社会的情态,是由民族、民情、制度等相互作用而得到的结果,而不是高深的理论或者某个政治人物的一句口号所能决定,他们的复杂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对此书的理解,既是一篇读后感,也算一篇导读吧。

第一节是《人民、政党、民主》。对人民的权力、政党的作用做出了分析。民主国家的政党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整理民意,使政党实行的纲领能反映大多数人民的意见;其二是推举人才,让有才之人到政治机构做官。确保政党达到这两个目的,需要两个基础。其一是人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其二是用选票来决定政策和官员的任免。可见自由是民主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民主带来的结果。自由才是社会所必须的,正如托克维尔所说:“与其要平等,不如要自由”.平等看似美好,却是外部权力强制介入的结果,让本不平等的个体平等起来,这其实是违背人心意愿的,而自由才能确保人们不做违背意愿的事。但自由如何得到,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许如哈耶克的观点:“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和条件”.只有深刻认识到经济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前提,才谈得上如何去追求自由,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道路径。

第二节是《言论、自由、信用》。作者通过自己与朋友的一场辩论展开,以自己看到的壁报,以及在伦敦海德公园关于自由的演讲作为线索,谈到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言论自由从表面上反映意见的纷杂,但其目的力求达到行动上的一致。若没有言论自由,我们看到的表面虽是一致,但行动上恐怕相互掣肘,充满各种各样的明争暗斗,这种情况反而对社会是有害的。言论自由的基本准则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从言论的辩论中达成共识。他需要我们相信别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允许他人发表意见,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欺骗的言论横行无忌,却无人敢于站出来戳穿。

第三节是《协商、争执、智慧》。讲述美国1787年起草第一部宪法的故事。他们如何抛弃成见,在自由的辩论中,历经重重困难而达成共识。在达成共识之后,所有代表为这个共识努力的说服各自所在州,从而共同推动联邦政府的成立。这不仅让人感慨,我不知是美国因伟大人物而幸运,还是伟大人物因生于美国而伟大?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政治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宫墙内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我记得看完《资治通鉴》的时候,不仅感慨万千,这部堪称史学的经典,影响众多历史人物,他们从中学到的是智慧还是权谋呢?当然我不否定我们民族的伟大人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也需要善待我们的英雄。但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更希望英雄带给我们的是智慧。

第四节是《宪章、历史、教训》。通过学习美国制宪会议的故事,引起作者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出中国与美国情形的不同(这些需要美分们多多学习,不能逢美必唱赞歌,必须认清其中的不同)。接下来作者引出英国制宪会议的历程,从约翰王和大宪章,到1688年《人权法案》的签订,其间既有流血的革命,也有不流血的革命,终于将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人民的自由得到保障。英国的宪政束缚了王权,将权力控制在笼子里面,同时还人民自由,从此奠定未来二百年“日不落帝国”的政治基础,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反观1688年的中国,清朝入主中原,成为最后一个王朝,不仅限制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还将皇权制度推向鼎峰,何其可悲。

第五节是《波茨坦、磨坊、宪法》。本节以无愁宫后风车的故事为线索,讨论权力与法律的关系。虽然有人已经论证,这个风车的故事极有可能是虚构的,但从侧面说明,人们对于将权力限制在法律之下是多么的向往。在君主制的时代,虽君主开明如尧舜禹汤,但又能如何?明君仍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更有甚者,进一步的架空法律,攫取人民更大的权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明君总是少数,我们怎能寄希望于这个少数可以给予人民幸福呢?

作者还讨论现代国家若非法治,而是警察国家,那么人民的权力谁来保障呢?警察将成为国家的统治工具,比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时代。如果只有宪法,形式上的宪法,而立法机关不向人民负责,那么法律怎能保护人民的自由呢?可见宪法的精神需要深入人心,所有人都自觉遵守宪法精神,才能确保宪法维护人民的自由。

第六节是《人权、逮捕、提审》。讲了一个当时国民政府滥用权力的例子,三嫂一家被无缘无故的逮捕,从而被迫卖掉产业,花钱才得以避免这场无妄之祸。这既是三嫂的不幸,也是当时所有人民的不幸,其悲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权力大于法。面对权力大于法的情形,只有权力才能保护人,法律根本无力为之。但我们都知道,权力只能保护拥有权力之人,而法律才能保护所有人。若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保障,人权被肆意践踏,那不仅是三嫂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法律不能限制权力,反被权力肆意践踏,那么留给人民的还有什么呢?

第七节是《特务、暴力、法律》。其中讲到暴力是法律的天敌,在暴力之下,谁能指望法律还有一席之地。执政者与人民之间,本是一种契约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一旦暴力游离于法律之外,特务成为统治的工具,谁来保障契约的履行呢?所以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要坚守执政者与人民之间的契约,而法律代表的必是全体人民的意志。

第八节是《住宅、警管、送灶》。指出人民的权力被损害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么剩下的必定是人民的反抗。警管也好,随意搜查他人住宅也罢,谁破坏了人民的权利,人民只会加倍的还给他,这就是作者“送灶”的意思,但这种方式是任何人都不希望出现的。只有全体人民遵守契约,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有效的协商,从而达到平衡。只有如此,即不会出现警管,也没有送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作者虽是写给当时的国人,为如何理解民主、宪法、人权提供了一面镜子,但作为一本床头灯读物,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其中的道理仍然振聋发聩。1946年的国民政府时代早已过去,三嫂的悲剧已成为历史。时至今日,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当年满目疮痍的中国,变成而今蓬勃向上的英姿,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将会变得更好,更有自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走向世界,融入国际。

第五篇: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大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

在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一书中,她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美国民主”这一模糊的概念拆分成一点一滴具体的事件。读完这本书后,虽然我尚不完全清楚什么是“美国民主”,但却是真实感受到了“美国民主”的存在。全书分为五章:“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社会-自由篇”以及“人物篇”。鉴于我现阶段的能力,尚具备政治专业学养的深厚根基,所以无法从专业角度评价美国民主,只能从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中谈几点看完全书后的深刻体会。

刘瑜说:“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的历史多么清白无辜,而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从而能够实现点滴改良,而不是陷于暴政的死循环。”她讲述了美国政治的制衡机器的多个途径:一是国会、政府、法院的三权分立,二是联邦制,三是活跃的公民组织,四是媒体和文化产业,五是投票选举本身。关于第一、二点,我们中学的教科书上就有很多论述,这里我就不再详谈。而认真探究后面三点,我们会发现都和公民有关。

在美国,公民的权利意识特别强,拿作者的话来说:美国人捍卫权利的意识几乎到了“过敏”的程度,不但对任何可能侵犯他们权利的“风吹草动”都大惊小怪,而且表现在对别人的权利也感同身受,并因此“多管闲事”。反观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则弱了不少,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忍受,自认倒霉,而不是拿起手中的权利对抗不公正待遇;而当遇到别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加表现得漠不关心。但正如书上所说,一个真正牢固的民主制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当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是“当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要坚决捍卫我的权益;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要坚决捍卫你的权益”的责任共同体意识。

在美国,公民可以通过公民组织、媒体和投票选举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在中国,公民也有很多途径来参与政治生活。就拿投票选举来说,不同于美国全民总动员选举总统,中国的国家主席的选举大致分为以下几步:普通老百姓选举你所在区域的代表(往往老百姓在投票的时候都不认识这些代表,也不清楚为什么是他们当代表,更有甚者选票都先帮你写好,你只需要走个形式投票而已),然后这些代表一层层往上推举,直到选出全国人大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些代表在会上投票赞成就行了(因为国家主席的人选都是党中央开会讨论事先定下了,人大代表投票说得难听点就是走个过场)。可以说,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是同我一样不清楚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政府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很多普通民众都不理解为什么是习近平当国家主席而不是其他人。于是,有人就说了:“不就是红二代吗?根正苗红!在中国的现有体制下,草根你是无法成为国家主席的。”大学团课的老师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国,科长是喝出来的,处长是干出来的,厅长是跑出来的,中央领导是生出来的。”意思就是中央的那群人都是红二代,老一代革命党人的后代,从小就按国家领导人的标准培养,草根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进中央。然而,我不禁要问,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虽说美国全民总动员投票选举总统也不见得有多好,按作者的话说“选谁都差不多”。但是,正是因为“选谁都差不多”,所以每次大选都存在大量的中间选民。两党在总统之争要想取得胜利,就要竭尽全力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因而两党的政见日渐趋中,最后两党的政见往往稳定在最大多数选民比较赞同的位置上。而一个上台的政党,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恰恰是民主的含义。真正的选举不仅仅是投票,而是一个无数公民向公共生活凝聚的动态过程。选举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给民众一次机会将他们不满的政治家赶下台,同样重要的是选举动员中所激活得公共生活:它带动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讨论。这是值得我们中国公民深思的,现在我们大多数大学生已满18岁,拥有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我们在参与选举的时候,我们做的不应该是走个形式投投票而已,我们应该好好行使自己手中这一神圣的权利,为自己心仪的政治家投上手中宝贵的一票。若台上没有你心仪的人选,为何不自己上台呢?政治不是政治家的专属权利,我们每个人都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既然国家赋予了我们每个公民权利,我们便要去行使。当手中的权利无法有效行使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还可以诉诸法律。我们这么多年来的政治不是白学的,不能老想着这些权利只是政治书上的表面功夫,是无效的。政治课本不仅告诉我们公民享有的权利,还教了我们如何捍卫自己手中的权利。换个思维来说,之所以我们国家要上政治课,不是说要用政治书上的语言来给我们洗脑,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公民的政治素养还不够高,国家想通过这门课程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入门知识。

但是,有很多中国大学生并不这样认为。上周,我和室友去外面餐馆吃饭,消费了122元。付款的时候,老板拒绝提供发票,并声称她店里从来就没有发票,如果我们要报销,她可以给我们打印假发票。可是作为一个有政治常识的大学生,我们知道发票是商家的纳税凭证,餐馆属于服务型行业,大部分是使用定额发票的,也就是从税务部门领到的就是一定金额的发票,用完按照领取的金额缴税,再重新领取。该餐馆老板拒绝提供发票,我们消费者是可以拒绝付款的,可是我的室友不想把事情弄大,都说算了。事后,我和室友说我想拨打12366举报该餐馆不给发票。出乎意料,3个室友都不支持我的做法,并和我划清界限,说此事她们不参与,麻烦我举报的时候不要提到她们的名字,以后大家可能还要去那家餐馆吃饭,我的做法很不理智。一个人说我很阴险,背后给人捅刀子,因为那老板结账的时候只收了我们120元(可是,我们所要发票的权利是可以用2块钱收买的吗?)。一个人说,算了吧,反正才120元,不要太较真。剩下那个人说这又不关她的事,即使我举报了,税务部门也不会管,那家餐馆开了这么久都不给发票,肯定是因为上面有人。虽然这些只是我三个室友个人的看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对于索要发票这件事的一些态度。不难看出,有强烈索要发票意识的人还是很少的,在我的寝室比例是0.25。最终,我还是坚持己见,拨打了12366税收举报热线,但由于当时是晚上8点不在上班时间,我没能举报成功。第二天,12366给我打过电话,但当时我正在上课没能接电话,举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直到现在,我的内心仍然备受煎熬,我为自己主动放弃了一次行使公民权利的机会感到羞愧不已。我的室友说餐馆老板纳不纳税不关她的事。不知她是否清楚,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而国家财政单在教育方面就投入巨大。作为学生的她还敢说税收不关自己的事吗?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消费者有权利也有义务去监督商家是否诚信纳税,消费时索要发票便是其重要途径;如果商家拒付发票,我们可以拒绝付款并坚定地举报这种违法行为。

我举的这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中国大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薄弱。反观美国大学生,他们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十分活跃,公民权利意识也很强。哈佛大学校内一个叫“学生劳工行动”的学生组织敢于抗议哈佛大学解雇一个清洁工,致力于为劳工的权利斗争;美国30多个青年发起了一个“校园气候挑战”的组织,目标是首先在他们的校园里争取“清洁能源”,为推动“全球变暖”在美国从一个社会问题变成一个政治议题贡献了大学生的一份力;为拯救达尔富尔的人道危机,美国学生们成立了一个叫“学生立即行动:达尔富尔”组织,通过学生的力量来给政治家施压。众多的例子都体现出美国大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有多强以及在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活跃度。而在中国,有多少大学生会为农民工的权利而斗争,有多少大学生会因雾霾严重而成立一个“校园气候挑战”组织,又有多少人会为万里之外的苦难民众做些什么。这些我都不知道会是什么答案,但我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民主的细节》这本书虽然写的是美国的民主,但背后关怀的是中国的现状。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我们个人的能力也许很小,但我们每个大学生携起手来力量可以变得很大。同样,我们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但我们心的容量可以很大,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容下。提高自身的公民权利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需要做的。在学习之余,我们也应该思考,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下载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民主的限制》有感2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人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透过小小的方块字去......

    读魏书生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魏书生民主与教育》有感 蒋仁平 在今年春季,我阅读了《魏书生民主与教育》,我们可以先看看魏书生是怎么操作差生的。当时担任主任的他,急于想调查清楚差生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位博学睿智的朋友谈话,的确如此。近期我细心品读了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

    读书笔记(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有感)

    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有感 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题记 魏书生的教学成果令人叹服:他担任学校领导,他......

    读魏书生《乐在民主育人中》有感

    附件2:2011年 青岛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 征文 统一封面文章标题:读魏书生《乐在民主育人中》有感作者姓名:苗 改 霞所在单位:平度市兰底镇兰底中学通讯地址:平度市兰底镇......

    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摘要: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要求语文教......

    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有感(含五篇)

    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有感 先烈东小学田娇玲课余常翻阅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读完收获颇丰,感慨多多,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竟然在今......

    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摘要: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要求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