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16: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写写帮推荐)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的方式与观念的不同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更是影响巨大。可以说,父母是给孩子“塑形”的首要工程师。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家庭教育、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理论基础和不同家庭结构对德育的影响四方面的研究,提出对当下家庭教育在指导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建议。

我们知道,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起码的要求,品德即道德品质,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具体内容包括:“爱心”、“责任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让人的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家长应该也必须认识到,孩子的真正成功在于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果仅有科学素养而缺乏品德素养,那么孩子就是畸形生长的盆景,必将毫无生气可言。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时,首先要对孩子的心理做出一定的了解绝不能以成人的心理理所当然地决定孩子的需求。我们在对家庭教育和德育进行概念分析之后,对具体的家庭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

1.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基本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2.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空间;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个人自主权,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为孩子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3.重视成长的重要性:成长比成功重要,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经历比名次重要,过份溺爱造成孩子无能;激励比指责得重要,懂得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总之,家庭教育以他特殊的方式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为把孩子培养成思想品质高的人,需要创造温馨的、父母和孩子关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同时,父母也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 2009370084 李林林

摘要: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起码的要求,品德即道德品质,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具体内容包括:“爱心”、“责任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家庭教育 责任心 感恩之心 合作精神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有孟母三迁、包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的故事千古流传,这些都能看出我们先辈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在今天这依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小学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所以小学生品德的培养倍受各方面的观注。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 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 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他的自身潜质是他发展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共同在他的成长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在上小学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上初、高中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少。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孩子的好坏不能过于片面的去评价,正如书上说的:叛逆并不是坏,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孩子进步的源泉。[1]

一、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基本道德教育

1、培养孩子的爱心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2],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爱心培养从娃娃抓起!婴幼儿期是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在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 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必过渡。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付出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付出感情和感受感情的能力。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能够感受爱和感受情感的人,就能够具备付出爱和付出感情的能力。这里感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而感受能力需要在有爱可感的环境里去培养,让孩子生活在真正充满爱心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付出感受爱的能力的关键。常怀感恩之心,必须加强孩子的责任心教育,同时无私地去爱孩子,这才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事情。

3、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伙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狭小的天地中度过的。由于交往的接触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很容易养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胆小、孤僻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他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中,通过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参与某一项活动,来逐步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自我牺牲,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这种感觉是父母的爱所无法给予的。这是教育孩子从“自我性”向“群体性”的心理转变,拓

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使其今后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1、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空间。

孩子能说话会走路后,家长要给他安排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那里不放父母的任何杂物,只放孩子喜爱的东西。孩子想改善空间布局,做父母的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2、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个人自主权, 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要粗暴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环

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实验表明:与父母一起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同时,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社会知识,生活技能、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相应提高。这样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3、为孩子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似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的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三 成长的重要性

1、成长比成功重要,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父母能替孩子做事,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学会处理各种事的同时,才能学会面对困难。过度保护的孩子长大后很怕失败,他承受不了失败。要让孩子自己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经历比名次重要,过份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会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3、激励比指责得重要,懂得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教育就是挖掘潜能。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筷子一样齐,是把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潜能挖掘出来。每天打开孩子的一个宝藏,也有一个秘决叫孩子你真棒。当你说他棒,他就会找到棒的感觉。[3]

小学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能否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无庸置疑是巨大的,父母应以教育发展适应未着眼,以开发孩子自身素质入手,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人才全面素质基础。参考资料:

[1] 王宇:《好孩子坏孩子》,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3-9页

[2]《三字经》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9版,第1页。

[3] 杨春明:《成长比分数更重要》,羊城晚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5-16页。

第三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doc董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衡阳市西站路小学 董亚霖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起码的要求,品德即道德品质,对身边的人充满善意,对社会有所贡献,具体内容包括:“爱心”、“责任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小学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能否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无庸置疑是巨大的,父母应以教育发展适应未着眼,以开发孩子自身素质入手,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人才全面素质基础。

一、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

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似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的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在家争吵打骂,孩子每天耳语目染必然情绪紧张,身心压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为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尽量在家创建良好的氛围,如学习氛围,儿童娱乐氛围,而不是经常在家打麻将,玩扑克。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都不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

我自己也是一位母亲,记得我儿小时候过马路时我是一定要求他走斑马线,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可有一回我因赶时间就拉着他

在马路上横穿过去,事后他哭急了对我说:“妈妈,妈妈,你怎么不带我走斑马线呢,如果我们被车撞死了怎么办呢?”面对儿子的质疑,我无言以对连忙道歉。是呀,孩子已经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养成了过马路的规范,是谁在没有遵守它呢?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榜样,孩子们都按照这样的规则行走,我们的交通还会有“中国式过马路吗”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父母在纸上写可什么。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当好孩子的“启蒙教师”。试问道德修养不足,“出口成脏”,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沉迷赌博„„这样的父母,他们的教育言语,又怎能具有威信呢?他们又怎能教育好下一代呢?

三、培养孩子的爱心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2],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父母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 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必过渡。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付出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付出感情和感受感情的能力。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能够感受爱和感受情感的人,就能够具备付出爱和付出感情的能力。这里感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而感受能力需要在有爱可感的环境里去培养,让孩子生活在真正充满爱心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付出感受爱的能力的关键。常怀感恩之心,必须加强孩子的责任心教育,同时无私地去爱孩子,这才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事情。

五、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伙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狭小的天地中度过的。由于交往的接触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很容易养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胆小、孤僻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他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中,通过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参与某一项活动,来逐步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自我牺牲,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这种感觉是父母的爱所无法给予的。这是教育孩子从“自我性”向“群体性”的心理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使其今后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的良好途径。

综上所述,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在品德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为人父母者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彻底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中潜移默化的重要性。“育人”不是养育人,而是教育人。它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应该挺起自身的腰杆,敢于向传统的家教说不,还孩子一个健康而理性的成长环境,任重而道远,走好每一步,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而父母们更应深思而后行。

第四篇:信息化对中学生德育影响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化设备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当前,信息化设备是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但良莠不齐的信息化设备文化必然给中学生的德育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是缺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信息化设备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一、信息化设备对中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中学生道德素养

2.有利于满足中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设备对中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1.信息垃圾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信息垃圾不利于中学生“三观”的形成3.信息垃圾不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4.信息化设备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总结:

信息化设备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无论它给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它,正确地利用其优势为德育工作服务。面对信息化设备给中学生道德形成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为广大中学生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大力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中学生正确对待信息化设备,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六一班

1、过高期待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理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例如我班一名男生,长得活泼可爱,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成绩一直不错。家长一味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等文化学识的人才,因此把孩子列入家庭重点保护对象,宁可自己节约也要把钱往孩子身上堆。每天不仅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除此还要学电脑、外语,到了四年级,孩子精力不足,几次测验成绩离了谱,家长恨铁不成钢,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他开始抄作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同事、亲戚、朋友面前讲不响,严重的爱面子思想给家长增加了心理上的重压,而孩于在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之下,小小心灵的承受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在学习心理上形成丁强烈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2、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太阳”,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孩子自然地感到别人服侍我是应该的,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作业要父母检查,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便责怪父母没尽责,溺爱型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

3、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长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本班有名学生xx,自从进了小学,家长就把教育的贵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长会从不参加。平时孩子在校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家访后才得知,他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工地做工,平时只有依靠外公外婆照顾。由于学习无人辅导,他长期作业不交,孩子明显的对学习对生活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上进心和生活的积极性。

4、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

同放任型家庭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班中有一位学生,名叫xx,总让我感到矛盾:他既不允许自己被其他同学嘲笑,欺辱,又看不起自己,自尊与自卑同时存于一体。他的家长对他管教很严,对老师的口头禅总是:“xx在校不好,就告诉我.我会对他一顿死打.看他还敢不敢!”五年级时,竟把他的脸都打青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校学习整天提心吊胆,心不在焉,到后来发展到老师让他订正作业错误,他也故意拖拉,和老师僵持,产生了对立情绪。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愿天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下载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2010-11-09 16:38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人格在孩子健康......

    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 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课题组以政策文件、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通过调查法、资料分析法、个案法、培训法,针对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实,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和与学生家长探讨家教得失,帮......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姓名:李萍萍学号:班级: 10071414 10英二论文摘要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在人品质的发展中,小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阶......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试论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发展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而......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 前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从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描述了错误......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科研小组成员,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影响的调查,旨在了解家庭教育对你们各方面的影响。本次调查仅作......

    小学生德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