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2010-11-09 16:38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人格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提出一个人才公式: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前面的四项内容是人才的基础素质,核心是人格。家长最能够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显然是人格。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保证孩子的健康。至于知识教育,家长能够起一定作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即使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家长,如果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知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他的自身潜质是他发展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共同在他的成长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在上小学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上初、高中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少。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人类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高,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中城市独生子女居多,经济条件优越,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无暇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经常给孩子吃一些速熟食品。特别是“洋快餐”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使孩子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多,而许多孩子因课业负担重,活动较少,造成“小胖墩”现象。据有关部门报道现在城市中儿童肥胖率高达25%。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孩子的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儿童肥胖患者大多数存在自卑、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怕人嘲笑,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合理调配儿童膳食,平衡营养,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上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艰辛而漫长,孩子的生活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这是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中普遍欠缺的一种能力。孩子出世的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欢喜和希望,也带来了几代人诸多的宠爱和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某些孩子眼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被大人包办代替。特别是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让自己的孩子做点事,干点活,就会影响和耽误学习,因此什么事父母都大包大揽,渴了给孩子倒水,铅笔短了家长帮着削,书包乱了家长帮着整理。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责任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影响孩子的自觉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应只是协助,而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健康的心理能使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和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做事时的恒心和耐心,一个人的耐心是后天形成的,耐心是注意和毅力的统一,注意是核心,毅力是保障。首先是注意的培养。要使某件事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要先向他们讲清这件事的目的、意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还要说明这件事的关键和重点。再次就是要求他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并感兴趣的,最好上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的,使孩子明白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不能让他们去做超出他们年龄以外的、能力超出过多的事,使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特别是当孩子第一次独立做事时要让他及时感觉到成功的体验,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锻炼孩子具有坚强毅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可有目的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熏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安排一些活动。如:跑步、登山、旅行等来锻炼孩子的坚强毅力。在锻炼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基础就是胜利,善始善终,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决不半途而废。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创设各种挫折情景了磨练孩子的顽强意志,教他们一些积极战胜困难的方法、策略,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能力、技能,使孩子面对失败和困难有决心、有勇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良好心态。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对象的积极态度或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开启孩子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乃至入迷地从事某种实验或研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结合孩子的特点,多启发、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和智力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孩子把学习变成一种持久的有兴趣活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其次,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起点和启迪智慧的天窗。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成功秘诀时说“我没有别的才能,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家庭中可通过带领孩子多参观、多游览、多做智力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发现问题,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考虑,耐心回答,同时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多给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智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而丰富的活动又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意识和创造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才具有探索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我们教育要培养的面向新世纪人才的要求。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伙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狭小的天地中度过的。由于交往的接触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很容易养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胆小、孤僻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他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中,通过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参与某一项活动,来逐步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自我牺牲,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这种感觉是父母的爱所无法给予的。这是教育孩子从“自我性”向“群体性”的心理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使其今后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的良好途径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无数的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家长的行为要检点,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实验表明:与父母一起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同时,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社会知识,生活技能、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相应提高。这样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 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 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 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孩子。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而孩子的素质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点是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关键。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因为许多类似本文开头所讲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诚”是一种品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很容易明白。可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有位学生名叫曾湘玉,从我接手她时就发现这位学生头脑灵活,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还特别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在教学中就十分关注她。后来在与其他老师闲谈时得知这位同学在老师们和同学眼中名声不好,老师不喜欢她爱哗众取宠,学生也讨厌他赊取拐骗。我感到倒很奇怪,我想大概是人们的偏见吧,这么优秀的学生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
一个月以后,我终于见识了他的本领。那天,是一节作文讲评课,曾相遇的作文在班上一直是老师讲评时的范文。可是今天的范文不是他,而是一名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蒋会。因为这篇文章写得真实,可信度特别高。在修改草稿时我也怀疑这篇文章是蒋会写的。也询问过,当时曾相遇也在场,两人都说是蒋会自己写的。于是在作文讲评时我就用它做范文。在班上认真的讲评这篇文章,也给了蒋会表扬,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正当我讲得起劲时。曾相遇举手站了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不是他写的,是我写的。”教室里静极了,全班同学都在望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们就学习这样的学生吗?我惊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幸好钟声替我解了围。
下课以后,我气冲冲的找来曾相遇,质问他为什么?没想到到他却说:“这本来就是我写的,”我气极了,大声吼道:“先前为什么不说,先前为什么撒谎?”由于我声音太大,他一下子哭了起来。慢慢的,我气也消了,我静下心来,开始和他谈话,她轻声说:“开始我看她写不好,想帮助他,就把自己写的给了他,可是你用它的作文做范文,我听着心里不舒服,所以„„”我听了他的话,真是又气又觉得好笑。
我耐心的对他说:“别人不会写,你把自己写好的给他并不是帮他,老师问你你不老实回答,撒谎是不诚实的表现。于是,我又找来《忠孝雅诚》这本书,让他认真看看。
几天以后,曾相遇找到我,把书还给了我,还交给我一篇读后感,通过他的这篇读后感我明白,这次看书起到的教育作用比我费口舌教育强多了。书中的名言警句、书中的故事感悟让她知道该怎样做。
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找到了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效途径,那就是利用好《忠孝雅诚》这本书,高年级的学生让他自己看,自己感悟。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书中的故事,让他们故事中明白道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职业是神圣的、伟大的。那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成功、有很多的失败、有很多的感慨。我认为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首先就要做到热爱、关心、彻底了解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反之就是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
2008年秋我再一次接九年级,首先对班上的学生不了解,就要付出更多的经历去了解班上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班上的滕照环同学,性格非常的内向,总是不爱说话,不爱和同学交往,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好几次星期天下午没有到校。成绩下降,不爱学习,就连平常自己爱好的数学也不感兴趣了,对于考学的信心就更不用说了。班主任曾多次给他做想工作进美术班训练,再把文字科目补一下,或许能考上一中。他也不进美术班。家长拿他也没有办法,家长说:“只要你读,考上了,什么班都送。”
面对滕照环这样的情况及家长的态度,我就找他的母亲仔细了解该同学的情况。他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其实他的成绩一直还是比较好的,但不是很好,由于他的一个表哥的成绩非常好,在走亲戚的时候,外公、舅舅等等一些人,总是夸奖他的表哥,好像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母亲又没有好的引导方法。于是就觉得自己没有希望、没有信心,比别人低人一等。于是就变得孤言寡语,不爱与别人交往,不爱学习,懒惰起来。然后我又找滕找环同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开导他。首先从他的心里压力说起,然后再谈到他的学习,再谈到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当我预他谈了已1个多小时的时候,他终于说话了,他说:我现在的成绩已经感不上了。”我说:只要你进美术班,你的美术成绩非常好,文字科目成绩我来给你补。”在后的学习中,我真的经常给他补课,也经常关心他的美术成绩。他被我感化了,非常的刻苦用功。
通过我的关心、爱心,同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他有了家长的监督,同学们都热情地帮助他,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终于信心百倍,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滕找环同学终于已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咸丰一中。家长每次遇到我都说:“ 黎 老师,真是太感谢了,没有你,就没有滕照环的今天。我们忘不了你。”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第二篇: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影响。
目录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3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3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4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4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5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6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6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6 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7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7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7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8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8
(三)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8
(四)家庭生活条件。............................................9 参考文献:.........................................................10 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人格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提出一个人才公式: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前面的四项内容是人才的基础素质,核心是人格。家长最能够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显然是人格。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保证孩子的健康。至于知识教育,家长能够起一定作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即使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家长,如果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知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他的自身潜质是他发展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共同在他的成长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在上小学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上初、高中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少。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人类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高,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中城市独生子女居多,经济条件优越,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无暇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经常给孩子吃一些速熟食品。特别是“洋快餐”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使孩子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多,而许多孩子因课业负担重,活动较少,造成“小胖墩”现象。据有关部门报道现在城市中儿童肥胖率高达25%。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孩子的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儿童肥胖患者 大多数存在自卑、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怕人嘲笑,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合理调配儿童膳食,平衡营养,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上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艰辛而漫长,孩子的生活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这是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中普遍欠缺的一种能力。孩子出世的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欢喜和希望,也带来了几代人诸多的宠爱和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某些孩子眼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被大人包办代替。特别是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让自己的孩子做点事,干点活,就会影响和耽误学习,因此什么事父母都大包大揽,渴了给孩子倒水,铅笔短了家长帮着削,书包乱了家长帮着整理。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责任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影响孩子的自觉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应只是协助,而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
健康的心理能使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和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做事时的恒心和耐心,一个人的耐心是后天形成的,耐心是注意和毅力的统一,注意是核心,毅力是保障。首先是注意的培养。要使某件事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要先向他们讲清这件事的目的、意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还要说明这件事的关键和重点。再次就是要求他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并感兴趣的,最好上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的,使孩子明白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不能让他们去做超出他们年龄以外的、能力超出过多的事,使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特别是当孩子第一次独立做事时要让他及时感觉到成功的体验,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另外,锻炼孩子具有坚强毅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可有目的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熏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安排一些活动。如:跑步、登山、旅行等来锻炼孩子的坚强毅力。在锻炼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基础就是胜利,善始善终,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决不半途而废。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创设各种挫折情景了磨练孩子的顽强意志,教他们一些积极战胜困难的方法、策略,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能力、技能,使孩子面对失败和困难有决心、有勇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良好心态。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对象的积极态度或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开启孩子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乃至入迷地从事某种实验或研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结合孩子的特点,多启发、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和智力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孩子把学习变成一种持久的有兴趣活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其次,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起点和启迪智慧的天窗。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成功秘诀时说“我没有别的才能,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家庭中可通过带领孩子多参观、多游览、多做智力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发现问题,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考虑,耐心回答,同时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多给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智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而丰富的活动又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意识和创造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才具有探索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我们教育要培养的面向新世纪人才的要求。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伙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狭小的天地中度过的。由于交往的接触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很容易养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胆小、孤僻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他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中,通过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参与某一项活动,来逐步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自我牺牲,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这种感觉是父母的爱所无法给予的。这是教育孩子从“自我性”向“群体性”的心理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使其今后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的良好途径。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无数的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家长的行为要检点,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实验表明:与父母一起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同时,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社会知识,生活技能、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相应提高。这样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 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孩子。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而孩子的素质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点是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关键。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因为许多类似本文开头所讲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参考文献:
[1](美)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1 [2]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9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钱志亮.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4.[5]孙俊三,邓身先.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6]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2.[8]詹姆斯•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张人杰选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10](苏)艾达罗娃 等.汪昌仁.兰伟.严平.小学生家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修改意见:我已经把你的目录和正文的标题的标点符号修改好了。其他没有问题。
第三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六一班
1、过高期待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理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例如我班一名男生,长得活泼可爱,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成绩一直不错。家长一味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等文化学识的人才,因此把孩子列入家庭重点保护对象,宁可自己节约也要把钱往孩子身上堆。每天不仅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除此还要学电脑、外语,到了四年级,孩子精力不足,几次测验成绩离了谱,家长恨铁不成钢,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他开始抄作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同事、亲戚、朋友面前讲不响,严重的爱面子思想给家长增加了心理上的重压,而孩于在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之下,小小心灵的承受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在学习心理上形成丁强烈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2、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太阳”,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孩子自然地感到别人服侍我是应该的,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作业要父母检查,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便责怪父母没尽责,溺爱型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
3、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长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本班有名学生xx,自从进了小学,家长就把教育的贵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长会从不参加。平时孩子在校犯了错误,也不闻不问;家访后才得知,他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在工地做工,平时只有依靠外公外婆照顾。由于学习无人辅导,他长期作业不交,孩子明显的对学习对生活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上进心和生活的积极性。
4、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
同放任型家庭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班中有一位学生,名叫xx,总让我感到矛盾:他既不允许自己被其他同学嘲笑,欺辱,又看不起自己,自尊与自卑同时存于一体。他的家长对他管教很严,对老师的口头禅总是:“xx在校不好,就告诉我.我会对他一顿死打.看他还敢不敢!”五年级时,竟把他的脸都打青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校学习整天提心吊胆,心不在焉,到后来发展到老师让他订正作业错误,他也故意拖拉,和老师僵持,产生了对立情绪。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愿天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第四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课题组以政策文件、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通过调查法、资料分析法、个案法、培训法,针对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现实,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和与学生家长探讨家教得失,帮助和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结合,互相支援,优化学校教育的德育、智育效果,把自发状态的、孤立的、个别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变成有组织的、同步的、群体的家庭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三十九条要求: 中小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整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各种家训也很多,但是系统全面的家庭教育研究起步时间并不长。只有在当今全社会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且教育研究的环境、人才、资料、水平齐备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研究才成为可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孩子最深刻、最全面、最久远的因素,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形成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家长学校选择教育内容提供理论支持,对教师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家长实施更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教师的班级取得了以下荣誉:
通过家校活动,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开始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育人责任;家长与学校教育开始形成合力,由以前“家长向老师不断提要求照顾孩子”向“请教老师怎样管理教育孩子” 转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趋向科学化,他们也开始减少简单的打骂教育,开始采取疏导、宽容的家庭教育方法;初步形成一支懂家教管理和指导的教师队伍,并加深了学校德育网络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姓名:李萍萍
学号:
班级: 10071414 10英二
论文摘要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在人品质的发展中,小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方式又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因此,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全面认识家庭教育入手,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怎么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的形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调查分析。第三部分,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道德品质。
Abstract
A person should have good virtues;this is the fundamental to human beings with the advances of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the virtue development ,primary school is a critical period,because this period is the best time when good behaviors are to be fostered.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ll the hum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It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virtues.And the methods used in family education are an essential point.Therefore,the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s significant to cultivation of f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s.Based on the all-round view of family of family education,this article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its methods to form students virtues.The article also proposes the strategy that parents should put much emphasis on developing their children’s good virtues and the suggestion how to carry out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it researches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form students’good virtues.Second, it surve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upo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Third,it point out how to apply correct family education methods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good behaviors.The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pupil,moral trait.一.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一)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方式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指人一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教育,《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①《辞海》中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目的②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计划的活动。”《教
③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此可见,教育,其一就是对人施以影响:其二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其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人从出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生活,必然要接受各种教育与指导,因而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感染和上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由于更对地考虑孩子的共性而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重大作用。可见,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绝不可少。
2.家庭教育在人成长各阶段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人成长的各个时期,其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影响和作用力度在人成长的各时期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1)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
人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作用最大,是一切教育中最具有奠基性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家庭几乎是他的全部天地,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会在情绪情感,智力发展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并起到教育作用。
(2)在学校读书时期的家庭教育
进入了小学,开始了人一生的重要时期,孩子首先感到“我是学生了”,并逐步扩大了对社会的接触。学校教育步入了儿童的生活中,但是对家庭的依赖仍然 ①②许慎著:《说文解字》,[B],中国书店1998年版。《辞海》(缩印本),[B],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69页。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D],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三页 很强。因此家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家庭教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上对儿童的影响作用十分重大。
3.家庭教育方式的含义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侧面,笔者理解为:它是指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
(二)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1.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
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基础打得不牢,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人的品德结构一般是由四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根据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道德认识上,小学生表现为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趋势。
第二,在道德情感上,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特点表现于:(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
第三,在道德意志行为上小学生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2.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然后受教育者通过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将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活动形成心理特征。总之,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上有德天独厚的条件,只要重视,会对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塑造出良好品德的雏形。
3.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习惯是一种行为的动力定型,是经过反复练习而长期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条件反射的长期积累,是反复强化的结果。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对教育力量的一种抵抗。
总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忽视。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二.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说明及设计
1.说明
该调查以小学生为对象,考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后果。
2.样本
选取哈尔滨市一所小学。
3.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问卷调查表。
(二)调查情况的统计及分析
发出的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80份。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的状况:
1.有接近一半的家长能采取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型的家庭教育。2.采取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相对较少。
3.以粗暴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家庭较多,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存在的,它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第二,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小学生,品德行为中容易出现太看重
各人的利益。
第四,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小学生,容易出现说谎和随便拿别人东西,容易发火和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第五,在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下的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中的不足方面表现于容易说谎和不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总之,如果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的话,会在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学会控制自己情绪,自觉遵守纪律,勤做家务等方面更多地帮助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三. 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建议
通过本文第二部分对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小学生品德行为调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促成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助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养生影响力十分巨大,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
因此,在大力提倡加强家庭教育的今天,家长们应注重以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特别要主动承担其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习惯的重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为此,结合调查情况的分析,对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怎样才能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在家庭中加强对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已经逐步接触了社会,特别到了中,高年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这是将一些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的最好时期,也就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
养成良好的骗你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却会贻害无穷。有了好的品德行为,就会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塑造出自己的人格个性。家庭应该成为小学生规范自己的品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这样才做到了对社会负责。
(二)家长要对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科学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能采用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品德行为教育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不到一半,说明我们家长的急需要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教育中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会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应该包含以下具体的内容: 1.家长言行一致,给予孩子榜样示范
家长的言行会成为子女效法的榜样,模范行动会成为教育的表率。正如马卡连柯之处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在你们(指父母)生活的每一书剑,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者儿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①严氏家训中也认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②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特别是在家长言行有误时,千万不要回避,要承认错误,立即纠正,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认失误和改正错误的榜样。
2.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
正确的教育方式决不是要排斥在教育中队孩子的严要求和必要的批评,相反,这是正确的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出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社会的下一代,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时还要让孩子在受挫折(或失败)中经历磨练和锻炼,让孩子在严格的教育中成长为有品德良好,意志坚强的人。
3.要善于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使之易于为孩子接受。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家长要善于创设家庭教育的环境,在游戏中,在读书,讲故事中让孩子接受教育。哪怕对待孩子的严重错误,也不能完全的说教和严厉的惩罚来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孩子在家长的爱心中,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法中,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这样实施的改正效果才能最好,也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家长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生活的氛围,包括家庭的精神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由家庭气氛和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进行熏陶感染,产生极为深刻的教育作用,即所谓“无意识”教育。正如古代教育家所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③所以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和睦,特别是父母的和睦是首要的。
①② 《马卡连柯全集》 第四卷,[B],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0页 《 严氏家训》,转自韦茂荣编著《颜氏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D],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59页。③ 《墨子》,转自李承武主编《现代教育学》,[B],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160页。综上所述,通过调查研究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对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站在只是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为造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尽职尽责。
本文提出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看法,如果能对家长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助一臂之力,就能达到笔者的初衷。无论在调查中还是在思考中,都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观点还有进一步探讨和深入,恳请各位专家指正,以期获得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