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有感
读《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有感
文/ 陶梦柯
《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一书,封面秀气文雅,从毕淑敏独特的女性视角,结合她独有的经历,通过温暖的文字,仿佛在与读者轻轻得对话,告诉读者如何以温柔的心、柔和的方式来应对世间的“坚硬”。
“以柔克刚”
犹如以水为师,目标坚定,顺势迂回弯曲方能到达理想的远方。圣雄甘地说,“用温柔的方式也可以震撼整个世界”。可以说水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但却是最广阔的存在,一滴水,渺小而温柔,安静而温和,可是遇到不平的时候,千万滴水汇成涌流,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盘绕曲折,却坚定不移得向着远方奔涌,从不懈怠。以水为师,我们不忘初心,坚持目标,即使通向远方的路曲折且布满荆棘,我们也能温柔恬淡中坚定前行,稳定向前,越过障碍,到达远方。
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
毕淑敏鼓励女性勇敢发出声音。身为女性,作者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声音,“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作为女生就应该是这样的------”、“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也是一直被用来形容女性,对此,作者是不赞同的。作者阅历丰富,精神富足,是自信勇敢的女性,她告诉我们,要勇敢发出声音,做自信坚强的女性。同时,头发也只是头发,女人的心更是应该比发长。女性不仅是自己,今后将成为母亲,自己的懦弱,将影响下一代的成长。针对不平等、不公平,只要我们不断地发出声音,不断的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就算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呐喊,能为今后的下一代们带来些积极的变化,我们也能欣慰得笑了。
毕淑敏鼓励女性保持读书的好习惯。她的书籍,被称作抚慰读者心灵的读本。她的眼中,天下的女人可分成读书和不读书两大流派,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属于哪个流派呢?我想,毕淑敏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带着女性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阅读中修身养性,让文字浸润身心,放松自我。
快节奏的生活,浅阅读的流行,我们有多久没有静心阅读过了,不妨从毕淑敏的文字开始,拾回读书的心,实践读书的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书香浸润下的我们,或许不自觉中,渐渐能成长为那个更善于倾听,更乐于思考,更勇于决断,更充满自信的自己。
毕淑敏鼓励女性温柔待己待人。世间的坚硬,我们无法逃避,温柔对待自己,温柔对待他人,用爱化成温柔的春风,化解世间的坚硬。在爱情中、在婚姻中、在工作中、在社会评价中的女性,如何温柔善待自己和他人,作者都给予我们启示。拥有会听的心,会爱的心,能容得心,容纳自己,善待他人,我们的心就更加有了温度,与他人之间也搭起了心与心的桥梁。
用温柔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是作者对我们女性读者最暖心的建议和诚挚的祝愿。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力量,拥抱更多的幸福。
第二篇:读《对抗语文》有感(范文)
读《对抗语文》有感
何宗斌妈妈
2018年暑假,顾老师推荐《对抗语文》给家长看,一开始看到书名,我很纳闷,一个语文老师,推荐《对抗语文》给我们看,难不成要跟语文这门学科“作对”?不可能,一定是这本书里有不一样的语文。
我怀着一颗好奇心,看看作者到底是怎么个对抗法,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我把这本书看完了。书中作者提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对教材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书中推荐了好多的书名,都是我没看过的,突然间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以前给孩子在选书时,也很迷惘,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对于外国文学,哪个翻译的、哪家出版社出版的质量最好。自己无所适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如获珍宝,我将这本书再次阅读,对书中提到的书名,进行了一一整理,这样更加便于自己日后购买、阅读。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思考过,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在这边书的开篇,几个“语文是什么”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语文就是:“认写文字,阅读经典”。这么来说,我的学生生涯,只认了箩筐大几个字,阅读压根就没有过。好在是有我的儿子,有儿子老师的引导,让我重拾书本,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
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不到五本,而美国是二十五本,日本四十本,以色列六十四本。超重的工作负担和浮躁的心态,让很多成年人缺乏必要的阅读量,很多人都只爱炒股、洗脚、看电视、打游戏,自己的生活乏味无趣,有如何能指导和陪伴孩子学习。
在阅读的过程中,当我看到以下内容,不知不觉在书上划上横线。我个人觉得在育儿的路上,这些锦句可以时刻提醒我,值得珍藏,共勉自己。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
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自我价值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就能不能很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怎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心智、健全体魄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公民。人生是长跑、而不短跑。
孩子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也许跑出一百米就累倒了。慢的孩子,说不定走了两万米都神闲气定。有时候慢就是快,这是我们祖先的高级智慧,“只争朝夕”的人很难明白。
做父母的只要给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健全、懂得乐观处事,和顺待人,其他的路,就由他自己走吧。
我们自己的孩子,应该把他当成宝贝来看。爱他们就给他们自由,给他们减压。
和孩子一起长大,一旦孩子有了阅读和探索的兴趣,我们就没什么烦心事了,只需要怀着欣赏的心态,感受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美好,他们以后的道路,自己会去探索、去发现。
相信孩子,让他们阅读,让他们自己感悟。他们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聪明。
从小学到高中,总共十二年的时间,在这十二年间,一定有各种事情发生,一定有些美好的记忆可以发掘出来留存在人生的硬盘里,那是什么?是同学间的友爱?是自由探索新知的欣喜?是得到理解的宽慰?是和老师之间深刻的情感交流和彼此在一起相处那么长时间之后一旦毕业离别而产生了难以释怀的伤感;还是更多的苦涩记忆?是漫长无尽的作业和作假的人生?这些经验应该积累在学生们身上,成为他们人生中精神财富的原始积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无需着急,只能等待。我们既不刻意施肥浇水,也不能揠苗助长。让这颗小树苗自由地生长,享受阳光雨露,迎接狂风暴雨。
我对孩子的期盼不高,希望他长大后,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健康的身体,有聪慧的心智,有诚实的性格,有自由交流的愿望,并拥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便是简单的幸福,也要珍惜,即便是很大的痛苦,也要克服。
考试成绩只能证明你在学校里的成功,不能证明你日后人生的成功。
阅读那些卓越的文学作品,不应该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追问人生的意义,让我们的人生价值更加多元,更加丰满。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当一个落后分子,需要有点自我安慰的能力。我对自己的孩子,憧憬着他能到香港去念书,到美国去读研究生。这是个美丽的幻想,而这种念头一旦起来,就会收不住缰绳,跑的无边无际。也许英国更好、也许北欧更适合。既然改变不了“丛林世界”,那就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格非说;孩子是宠不坏的。
我最高的理想,就是平安。
痛苦和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父母关心孩子不能太着急,小孩子成长要有一个过程,他们在学习里已经承受很大的压力,父母应该给他们减压,而不是加砖。
好不容易放假了,为何不让孩子多玩玩呢?父母要把目光从考试和测评的成绩中移开,看看别的地方——退一步就能看见蓝天白云,脚底下就是小桥流水,除了成绩之外,我的孩子还有什么优点?我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故意去找他的缺点。
一个时代的崩溃,是从人心的衰颓开始的。但一个国家的崩溃,首先从文化的崩溃开始。读好的历史,可以让自己拥有更高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辨。
《开明国语课本》定位和目标极为明确,以母语教育为本,传递传统核心文化价值,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精髓及新式教育思想,将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机融合。这些教材不仅着眼于传达的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宽宏地容纳了世界最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不是训诫和管教,而是引导和培育。并不以单一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能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从而在国家仍然积弱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大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语文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
语文的目标:独立自由地思想,准确流畅地表达。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年级小,理解力不够,要趁着记忆力最好时多诵读经典,多背诵还能促进记忆力。他们不必全部都理解,也可以先囫囵吞枣背诵,记在脑子里,像水牛吃草时,先存着,()再慢慢反刍消化。经典作品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用的精神营养,而且会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理解力的增强,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因为他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思考、积累,千锤百炼磨练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
读外国文学,如何找出满意的版本:第一要全译本。第二要名家名译。第三是专业的出版社。国内的出版社中,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丛书时相对比较好的。少儿书籍出版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件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可能也不错,但具体版本具体分析才行。至于经典名著,我个人推荐过去的的名家旧译本。现在专业读者比较认同的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等,是比较信赖的名品。
任何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一定是正面的。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第三篇:读三毛《温柔的夜》有感
读三毛《温柔的夜》有感
很喜欢三毛,从来不知道为何三毛那么不可替代,至少在我心中是占有一席之位的作家。第一次读三毛的书,是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用了好长时间,小说本身很有意思,使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生活的美好。我以为可以为自己的这种拖延再次寻找相同的借口,可是有什么用?一切看起来都是无关紧要的。我只是想试着去更多的了解三毛这个人和她的生活经历。
当初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的名字,温柔的夜,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不那么沉重而别有一番韵味和意境,引人遐想。事实上也确实不错,看完后印证了自己当初的认识,这本书并不伤怀,甚至给人很轻松的感觉,即使是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因作者的态度而让读者觉得很有趣。
三毛记自己的一些生活琐事,都是些温暖的小事情,让人感觉她似乎在诉说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可又分明不可能。她写自己出游,去加纳利群岛等一些地方旅行,暂居,与当地的人相遇,产生各种感情,或爱或恨。可是我并没有在她的文字中发现恨,即使她所遇见的一些人实在使她和她的生活不安、困苦。甚至于这种人在她的生活中出现的还比较多,不过三毛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温情的感怀超越了那些所谓的不顺,将那些苦痛都缩小成为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众所周知三毛的一生充满着悲剧,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折,却仍然憧憬幸福,处处倾听心的声音,我想这便是对生活的乐观了。
至于爱情,她的描述也是那么的平淡,甚至让我觉得没有多余的新奇,可又分明那么欢快。那些都是太细小的情节了,没有缜密心思的人体会不到。可转念一想,两个人的爱情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汹涌的浪漫,小事才是爱情或生活的大部分组成。当然也是因了这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坏了不知道多少的爱情。而那些梦幻般的描述也许多少都带有些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尽管同样会让人感觉温暖、甜蜜,却少了点真实和自我生活的切近感。这大约也是一个三毛不会被大众遗忘的原因——她很明确地知道生活除了爱情还有太多,生活是细碎而繁杂的,但我们谁都不能放弃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
其实最初看这本书时,觉得她的文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感到平淡无奇,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强烈的震撼。可是读完了,细想想,这样的平淡才让人感觉真实,不虚幻,仿佛她就在写我们自己的生活一般,因而更被她的文字所吸引。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她的心里想象。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跌宕,但那平实的语言,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首舒缓的钢琴曲。而当我细细品读,就仿佛在清新的树林之中,有一条蜿蜒的小路,缓缓的深入树林深处,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于这件事情又会有怎样的智慧应对。三毛值得喜欢的地方太多了,洒脱的性格,沛然的生命感,诉说不尽的爱,对丈夫荷西的善良和忠诚,都令人欣赏。有学者言,三毛不过是个说故事的人,她的文字也只是对生命真实而详尽的记录,她只是在自己的人生边上浮光掠影地写下随意的批注而已。而对于我,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第四篇:读《世间已无陈金芳》有感
陈金芳的忧伤
——读《世间已无陈金芳》有感
原创: 延延 易水悠悠
《 世间已无陈金芳》是当代作家石一枫的代表作。2016年6月25日,该部作品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评选”十部作品之一。
陈金芳,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城市。见惯了城市的繁华和富裕,厌弃了农村的萧条与贫穷。她像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的孩子一样,急切地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境遇。
当姐夫在北京一个部队食堂做饭时,她随着姐姐来了。同来的还有她的母亲和亲戚。他们一家人蜗居在部队家属院的小平房里。或许在陈金芳一家看来,北京是祖国的首都,一定是繁华的大都市,这里黄金遍地,这里机遇横流。或许这就是改变一家人生活和境遇的开始。
可事实并非如此。就生活状态而言,他们依然是最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母亲每天要到处去捡拾废品,以补贴生活。陈金芳每天要帮助姐夫和姐姐干活——扛面粉袋、搬菜、收拾卫生等等。即便是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还是不能和北京人比。他们要在春天时,择嫩树叶当菜吃;在公园的湖里捞小鱼,改善生活;甚至连大街上跑的野狗也会成为饭桌上的菜肴……但是,生活还是那样捉襟见肘。尽管如此,一家人倒也乐此不疲,城市的生活还是比家里好些的。
起码陈金芳可以在北京上学了。然而,作为一个插班生——一个来自农村、土得掉渣的插班生,又怎么能和班里的孩子和平相处呢?这似乎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的根源还是来自孩子的出身——城乡差异。陈金芳在班里遭到了严重的排斥。原因不仅有她学习成绩差,还有她的土冒打扮,甚至有她的生活习惯等等,都遭到了严重的排斥。但是陈金芳面对这些冷嘲热讽,似乎司空见惯,所有同学的白眼,老师的斥责,对陈金芳都不起作用。在学校,她成了典型的破罐子破摔。以至于她后来走上了出卖肉体的道路。
对于一个迫切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女孩子来说,想要在大都市生活下去,也只有出卖自己的身体了。她先后跟过无数个男人,但没有一个能给她一生的幸福生活。她跟着豁子卖过服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她宁可忍受这个男人的暴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至上的环境里,笑贫不笑娼的今天,陈金芳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无业女子,要想改变自己的境遇和命运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呢?
文中的“我”——赵小提,陈金芳的同班同学加邻居,对她最深的认识,还是学生时代那个寒酸土气的农村女孩儿。唯一给“我”好的印象,是做我拉小提琴时的听众。“我”时常想起,那个躲在我窗户下面,大树背后的瘦弱身影。
多年以后,当陈金芳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几乎找不到她以前的模样。她改头换面,以陈予倩的身份出现。她亮丽端庄,沉稳优雅——完全颠覆了“我”脑海中的形象。她听音乐会,参加交际盛宴。她出入豪华的宾馆会场,乘坐着高端的豪车。她与上流社会人物关系密切,和各种生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俨然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成功女性。
陈金芳在“我”面前的身份是“艺术品投资商”.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精神生活也跟着提升,所以“艺术品”成了备受欢迎和追捧的商品。当然,这里的艺术品范畴很广——字画、手串、崖柏、古玩……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人们热衷于大炒艺术品的一个现状。投资艺术品,就意味着要跟艺术家们接触。这让“我”这个同学倍显重要。“我”不仅给她介绍了一些有名的艺术家,还给她联系上了著名的投资商B哥。这使得陈金芳对“我”感恩戴德。
陈金芳一时间成了圈内的名人,备受追捧的明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她正运筹帷幄地与B哥合作,想把生意做到欧洲国家时,“东窗事发”了——国际形势突然大变,经济形势“一路倒戈”.这不得不使一些项目停滞,各种金融投资者纷纷逃离,政府也被迫撤出。这样的形势再次使陈金芳陷入了绝境。就此,她真正的发迹过程也暴露无遗——投机倒把、出卖肉体、非法集资……一系列的罪恶统统似乎都与她有关。
最终,陈金芳想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切。当面对鲜血和年轻的生命时,她还是退却了。“我”以救世主的身份看到陈金芳时,她已经奄奄一息。“我”心情沉重地把她送到医院,腕上的鲜血也一直流到医院。在“我”看来,陈金芳留在这个城市也好,离开这个城市也罢,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最后,陈金芳只有接受法律的制裁。
作者石一枫老师,以轻松幽默的语言,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明亮鲜活,而又感伤凄婉的陈金芳。他以“我”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把我们带入到活生生的人物身边。我们仿佛看到陈金芳,她就是我们现实身边的一个人物。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再一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样的社会现实——当你成功时,不论是蜜蜂、苍蝇、蚊子等各色人物都会向你这朵鲜花齐聚飞来,景象堪称壮观;当你失败时,又是一派“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惨剧。社会是多么的现实和冷酷,这让我们不寒而栗。
小说深刻的阐明了,作为一个没有地位和背景的小人物,要想超越自己的阶层,从社会底层混入上流社会,就好比登天一样艰难。就像《红与黑》中的于连,同样是一个小人物,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进入上流社会,虽然和侯爵女儿相恋,但最终逃脱不了牢狱之灾的悲剧。这与人物的性格和家庭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面对讯息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变革带来新的理念和经济模式——小说呈现的是由原来的靠手吃饭,变成了今天的用脑吃饭。这体现在了陈金芳一家的生活面貌中。社会在进步,经济在飞速发展。但无论怎么变,人都要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地创造生活。否则,一切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陈金芳的经历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每个读者都会和我一样越来越喜欢陈金芳。尽管她失败了,尽管她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她却是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向生活挥拳的勇敢者。她出身贫寒,却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有着改变命运的决心。她不怕吃苦,她勤劳努力,她执着向上。她用自己的努力验证着“化茧成蝶”的事实。虽然结局是残酷的,但她的人生却是丰满的,她就像一个英雄倒在了人生的战场上,“虽死犹荣”.《世间已无陈金芳》是描写当今社会中小人物奋斗历程典型代表。作者用自己的视觉,给我们再现了身边小人物的形象。关注平凡人,关注小人物,是创作者的一种责任。然而,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难道命运都得向陈金芳一样悲剧吗?小人物也有改变人生轨迹的愿望,也有改变命运的期盼。难道小人物就只能永远是个小人物吗?
易水悠悠:作者延延,78后女孩,一个喜欢文字的人,能写亲情爱情故事写诗,----文字是静谧的,它能够让思想凝结成华章,让记忆在文字中流淌,爱上文字,爱上表达,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第五篇:读《工作就是责任》有感
每个星期一至星期四的早晨是我们集体学习《工作就是责任》的时刻,星期五我们自行检查,检查卫生、书架、人员仪容仪表等,为星期
六、星期天两个休息日忙碌的工作做好准备,迎接销售小高潮。
每天根据时间我们学习《工作就是责任》十至二十几页,在这二十几页中穿插着许多的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意义却是很大,每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对我的心灵都有一次震撼。
[张建存1]就是你潜在的大客户。此后,我对顾客的态度更加认真了一些,除了给他们找到他们所需的图书,也向他们提供相关图书以及对他们进行一些询问,了解他们的身份,进一步向他们推销。
记得有一次来了几个女学生,来询问一下《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我打听清楚她们是农大的大一新生,老师让她们买这本书。我立刻向主任申请,给这几个女学生一定的优惠,让她们给我们做宣传,同时我也对这本书进行了添购,保证了销售。不出所料,在几天内,xx市购买这本词典,我们抓住了这一次的销售机遇。而通过此事,当我给领导提一些建议时,领导都非常支持。如“六一”因音像世界的撤销,许多顾客来我们三楼问音像制品,结果我们的音像制品不全,流失了一批客户,看的我是真心疼,预料不足啊。我吸取教训,在“十一”销售高潮来临之前我向主任提出多进音像,增加销售。主任说好,但又担心丢失问题。我们一是帖好磁条。二是在品种上进一些胎教、婴幼儿唱歌、跳舞、动画片,这些一般都是成人带着孩子来买,大人为了孩子也不会偷的,但是它的销售量却是不错的。三是监督,我们对拿音像制品的客户一般是在三楼楼梯口看到他们下了一楼,到了那时就有了我们的监控器,我们的商品就到了安全地带了。“十一”进来的音像制品得到了良好的销售,我们都高兴的笑了。在工作安排上,我们还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了分配。张杰同志自己本身对医药类图书就非常感兴趣,对图书的了解非常好,所以她分管医药,来了顾客她可以把药的成份背下来,正负作用都知道,她对顾客的讲解使读者对她所推荐的图书都比较乐于接受。xx市部最小的一位同志,是现在所说的80后,针对音像制品购买者的年轻化,让他来专管音像,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就负责接待,给读者查书、找书、订书以及一些客户联系。分工的明确,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的协调,顺利。
我想责任无外不在,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时刻记着,我是新华书店的一员,为一切新华书店利益而服务。一次去泰山书城调书,在服务台写字据的时候,来了一位女顾客,她进门就说:“我的书买错了,孩子说没有音标。”语气不大好,我一看,她拿的是一本汉英词典,正好是我们三楼所卖的品种,我对此比较了解,于是对她说:“您要的是汉英词典,所以没有音标。”她说:“我不懂,孩子忙来不了。”我接着对她介绍:“你应该买英汉词典,那样就有音标了。而且最好要英汉双解词典,这样即能查音标,并且对于只知道汉语意思的词查起英语也方便。”我又对她说:“学习的书您尽量还是让孩子自己来买,再忙应该买本书的小空还是有的,而且还可以看到许多辅导用书,还免得你买错了”。最后这位女顾客真诚的对我说了声谢谢。
通过担当责任,有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领导的信任,使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实现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