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6: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

第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初中数学则是数学领域里的一个小单元.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数学不仅是非常抽象,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都非常枯燥无味,总是提不起兴趣,只是想应付一下升学考试而已,所以一直是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不得不另辟捷径,从新的起点出发,用激发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转化和延伸,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多维思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深入自主学习,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画草图列表,参看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进行转化和延伸,激起学生们大脑思维系统,产生关注和思维,从而导致兴趣的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二、巧用人性化参与式教学,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提升自己

传统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扮演“主角”,在高高的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鸦雀无声地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一问,学生一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各去完成,就这样一个公式化教学,没有一点新鲜感.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利用人性化参与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如同在和睦团结的家庭生活一样,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彰显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索认知过程.例如,先让几位同学根据课本内容各出一道题(要求不能抄袭各种资料,要自己创制).然后交给老师在黑板上解答,演示,再让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在老师解答过程中不但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和谐沟通的友好关系.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比如数学体系与细胞几何证明,它包括对几何概念、几何语言(或术语)、定理定义和公理的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主要是证明全等、相等、不等,线段比例和几何命题等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一个几何证明,不防着重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正确的思维方法剖析和图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何证明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即人们比喻的执固索果和执果索固,前者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由已知看可知,由可知看未知,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与命题的结论一致为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则应进行剖析并分离出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属性,寻求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含有隐蔽条件的题图,应当根据原有条件和需要适当添加辅助线,为证明辅路搭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或运用上数学知识,如城市建筑、机械生产、商业运作、建设等等,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庭收支核算,可以说,数学在整个大干世界里,其应用最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新课标,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与学生一起带着学习工具,踏入社会,走进社区,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进行实地操作(编排,记录,计算)观察分析和总结,真切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体会知识与社会经历所带来的趣味性和成就感.这对学生以后融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对知识更加渴望.五、合理评价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评价水平,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合理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评价时,应注意几点:

1.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在某科目考试或测验取得优异成绩或工作突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2.评价要公正.评价要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在某方面欠缺的学生多加理解和激励.3.评价时要科学.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及时强化,鼓励时要有尺度,也不能片面、单一.而要让学生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4.评价要广泛.无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任何行为,只要值得评价,就可以适当给予评价,给予鼓励.5.要激励后进.任何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易于显露高兴,赞赏之情,对后进生表情上易显示讨厌.这是教师之大忌.教师是培养人才之师,人才有万千种,不会千篇一律,要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要鼓励他们发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的教育体制,配合新课标,积极不断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得以开发,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新型的现代化人才.

第二篇:初探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法

初探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法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快乐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验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而且使学生确立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做到快乐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导语和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关键词:数学 快乐 意识 导语 精心 过程 兴趣 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6

“快乐教学法”它是一种建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这种数学教学方法,以凸现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追求学习快乐成功为主线,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法,教师必须调动、激发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兴趣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培养学生兴趣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的状态,让学生乐于学,学的乐。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而且要时刻思考:如何将所传授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对题目进行巧妙的启发与分析,如何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讨论与尝试,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意识,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很快地参与进来。然后老师给予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鼓励,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首先教师要尊

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知识,娴熟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设计创新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 的值吗?① 48×52,② 103×97 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 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三、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从基础抓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操作、观察、联想。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通过推理、论证,发现结论,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问题,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

解、一图多解、一图多题等探究活动,结合实际生活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仅能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悉心实践,力图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地理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体验过艰辛,收获过欣喜。对于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提高地理新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我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初探:

一、强求教育的信息化,打造智能地理课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它对于快速准确地提供大量信息,将抽象变直观、静态变动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的本质在于智慧的创造与传播,这也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真谛。随着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面认识,我不断地寻找着理论与课堂的结合点。经过一次次尝试,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比较适用的课堂设计方式,在短短45分钟的时间中,让课堂变成创新火花不断进发、碰撞、交流的智能培养阵地。

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组合.例如我在教授“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节知识时,考虑到该节知识点繁杂,要求记忆内容过多,如果一味的采用单一教法,只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而且,学起来也十分乏味。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教为简单,只是要求学生能快速掌握的这个特点,全课的学习主要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按小组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方位划分,他们将各自代表自己的分区开展一次旅游竞标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具有竞争者和游客的双重身份。为了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本节课的学习从座位的摆放上,采取了按分区分组围坐的形式,就象是在开圆桌会议一般。从表面上看这虽然只是学生排座形式上的一种微小变化,但实际上却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在积极的相互交流中,各种智能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每个个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老师只是及时加以鼓励和作简单的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教师如果能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将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能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在相互交流中,每个孩子的强项智能将带动他们的弱项智能,达到智能整体发展目的。正如加德纳所言:“如果我们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类的全部智能,并使之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就能增加我们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机会,进而为世界的繁荣作出贡献。”

二、注重形式、过程和效果的统一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讲授为主导的传统课基础上,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生成等为主导的新课型正在地理课堂全新亮相,成为地理教师热心探索的新领域。

怎样做到形式、过程和效果的统一?选择适当的课型是关键,也就是要定好教学方式的主基调。教师在优选课型时,要科学地对比分析哪种课型对这种教学内容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容易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选择的课型应以实用、易行、高效为原则,教师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能够基于教学内容、学生状况、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使用一种主导课型。一节课内在以某种课型为主导的基础上,再依据教学实际吸收和使用其他课型中的教学策略并将其进行有机整合。比如以探究为主导、以问题为主导和以生成为主导的课型最好是在以讲授为主导、自主学习为主导、体验为主导的课型之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作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涉及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建议使用以自主、合作、问题为主导的课型,涉及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建议采用探究、体验为主导的课型。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开拓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三、深化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培养探究思维。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观察、考察、实验及查找资料而获得答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并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帮助和技术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切不可囿于一个机械的标准答案,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要求:请你根据地图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比较,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选取这几个地区进行比较的依据;②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③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探究能力。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领会新课程的改革精神,为学生搭建一座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怎样确定?教师可设计活动: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一堂课,教师始终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因为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再次是采取多种手段,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踊跃发言。不要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勇敢地去探究、去思考。具体的方式很多,如开展自由辩论、写地理小论文、地理新闻发布会等,只要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就应大胆应用。例如,在教学“北京”一节时,可指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交通、气候、历史等方面搜集相关资料,把学生分为正反两大组辩论:我国首都是否要迁到正在大开发的西部?在辩论中,学生兴趣高昂,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尽管学生提出的观点、思路并不成熟,但整个探究的过程值得充分肯定。

四、让学生在“生成”中体味地理课堂之美

地理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表达,都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地理教学资源,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作适当的调整,让地理课堂重现其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一面。

首先搭建地理平台,接受生成性资源。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而不是只有接受学习或只有探究。教师要及时捕捉地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要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生的发展,凭借教育智慧在地理教学中机智生成,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地理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地理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地理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如在地理教学新知前,让学生先开口说说对新知已经知道了多少,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学生先“动口”,获得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可利用的地理教学资源,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人施教的切入点。再如,在地理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地理教学方案,就会使地理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教学设计。

其次.预设弹性地理方案,等待生成性资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尽可能多地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策,真正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地理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地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地理教学过程,推进地理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地理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造性质。如在地理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进行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

再次.创设地理氛围,促进生成性资源。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中,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良好的交往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地理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地理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就应使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

总之,随着新课标准则的提出,地理教学必须走革新化道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扮演好多种角色,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在地理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新课改的飞跃。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方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化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化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化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化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化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化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化学的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化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化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的本质是化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化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化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重视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化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化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化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化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化学思想、化学方法和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化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化学教育的发展潮流。化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化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化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似一缕和熙的春风,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了,课堂变得生动而鲜活了,过去的‚满堂灌‛也变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挑战性,学生也变得乐学、爱学。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有效的呢?

一、充实教学理论,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观念障碍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使教学观念更加现代化。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要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比教师教授死知识重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准确把握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从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内容,使教师的教有新意,使学生的学有创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地的创设教学情境。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命的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当然,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真正达到‚玩中学、乐中学‛的效果。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串联‛起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一条完整的教学主线中学习数学。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挥,问题作为创新的起点,更是如此。‛‚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双方思维活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出来,这就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友好、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宰的观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真诚的和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记得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在观摩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说:‚他喜欢发言出错的学生‛,这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怀疑心理,然后教师解释说:‚发言出错的学生说明他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况且失败乃成功之母‛。有了这句话,既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解除了怕出错的戒备心理,因此在课堂中他们积极地观察、猜测,大胆地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孩子们通过多种方法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得教学取得圆满的成功。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既怕自己的想法会招来同学的嘲笑,又怕引来老师的指责,学生还敢说敢问吗?‛这样的教学能取得成功吗?

四、建立小组合作机制,使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数学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分工、机制建立及有效引导。首先要注意分工明确,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方面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组内其他成员,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但这种分组形式不宜在每一次分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否则容易造成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当‚陪客‛的现象。同时,还应该根据合作学习内容的特点、难易程度等动态地编排小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也可以是组内角色的互换,让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并获得小组总体效果。其次是建立机制。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所以,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不仅要为本小组的活动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努力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理解并认可自己的想法。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小组整体的荣誉和成功有责任。再者是适时引导。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还很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作用。

五、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有价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在学完《粉刷围墙》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同学们,学校为了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打算为各班教室重新粉刷房屋,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计算一下,粉刷我们这间教室最少需要多少钱?‛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即着手解决。首先在小组内分配任务:有测定房屋粉刷面积的,有了解市场上的涂料价格的,有向工人师傅请教有关粉刷用料问题的。通过合作、探索、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增强了探索和创新意识,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

六、运用理性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

在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中,评价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已被认可,现在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单纯考察学生学业成绩,而是成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教学环节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评价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别指向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直接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成为了他们知识学习的现实资源。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就像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如果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当作航标,就不会迷失方向,而把握好数学课堂,就好像掌稳了船舵,做好这两点,我们的船就能迎风破浪,驶向更远的彼岸,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到达知识的王国。

下载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如何把新课改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是课程改革初期的必然产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善......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唐兴福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重复记忆、题海训练、强化储存,根本没有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新课程则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概况。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是客......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秦勇 发布时间: 2010-8-2 13:35:23 新课改工作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作为第一批感受新课改精神的青年教师,接触新课改也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过去一年的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说课

    新课改理念下的说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越来越被教育科研部门所重视,已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的主要方面。说课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对教育理论......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摘要】十八大召开开启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崭新一页,同时也更加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必将以此为基础呈现快速的、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