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做一名靠谱的刑辩律师发言稿
努力做一名靠谱的刑辩律师发言稿
文丨郑文鑫 律师
西政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刑诉委委员。联系电话:138-6060-5495。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三届鹭岛刑事法论坛、第四届刑事司法论坛、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第二届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厦门市召开。
作为西政刑辩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应邀参与了本次活动。期间的系列活动中,我被主办方安排参与“鹭岛夜话”环节,主题是《律师刑事业务的办理与拓展》。
这一环节的主讲人是廖莘律师(前警官),与谈嘉宾是郭朝辉律师(前警官)、付钦斌律师(前刑庭法官)、张雨律师(毒辩专家)、许兴文律师(鹭岛下午茶群主)及我本人。主持人是吴国章律师(畅销书《非法证据排除实务研究》作者)。
各位前辈分别就自己的经验与设想,对律师刑事业务的办理与拓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看法。
我因邱祖芳律师厚爱,应邀参与了这个环节。我资历最浅,想谈论的话题又最大。最后,还是没敢把我准备的发言稿拿来念,而是谈了青年律师成长的可借鉴路径。
我原本想谈的是——《努力做一名靠谱的刑辩律师》。但因为自己还不是很靠谱,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靠谱,最后还是没有勇气拿出来谈。
这两天,我想了想,或许是由于青葱时期,才会有这种幼稚的想法,待几年之后,这种想法可能就消失殆尽了。所以,还是要珍惜年轻时期的想法,哪怕有些“宏大”。这也是蒋介石同志坚持写日记的原因之一,记录每个时期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还是决定拿出来“晒一下”。
以下是当时准备的“夭折”发言稿:
就在今天上午,一律师同行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他推荐一个知名的靠谱律师,靠谱两个字她特意强调了一下,并解释道“客户已经聘请了一个全国著名的刑辩律师,但发现他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靠谱,所以想解除合同,重新再聘请一个知名且靠谱的律师。”
知名很重要,可以决定开始;但靠谱更重要,可以决定最后。很多律师都是从靠谱开始知名,但知名之后却变得不靠谱。
这是许多知名刑辩律师的难言之隐——知名之后,业务量就大了,业务量大了自己就办不完,办不了那么多案件又接了太多案件,办案质量自然就要下降,办案质量下降了,就容易变成知名非靠谱律师。
每个刑辩律师,肯定既想赚钱,又想把案件给办好。
现在有不少前辈还践行着亲力亲为的好习惯,每年都是限量办案(可以提高个案收费,减少办案数量)。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跟刑辩业务服务一过性、客户不特定等也有直接关系。今天案子多不意味着明天案子也多,所以,拒绝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是很困难的。
有人认为,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这种困惑,其中之一就是扩大团队或者进行协同作战。问题是,优秀的刑辩律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个性化特征,许多人委托律师,看中的就是差异性。不仅仅是客户的差异性选择,还在于刑辩业务与其他业务不一样,很难团队作业,会见、阅卷、开庭、沟通等事项,都必须得经办律师亲力亲为,这就决定了即使是团队作战,也不能替代经办律师去办理这些事务。
客户选择由你接案,往往意味着他希望你亲自办案,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你收案,然后指定其他人去办理,客户多半是要有意见的,毕竟他花的是请你的钱,不是请助理或者其他人的钱。
刑辩律师要亲力亲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很难规模化作业。这也就注定刑辩律师往往只能是个“匠活”。
另一个问题是,我国刑辩律师的成长具有极大的个性化差异。在我国,刑事律师的成长特别不容易,还停留在传统的“传帮带”模式中。刑事律师那么多,哪里来那么多的优秀师父。
偶然间碰到一些不错的师父,他们本身也是靠自己多年的摸爬滚打总结出的经验。这种经验,当然有共性之处,然往往也夹杂着个性在其中。
这种碎片化的知识,或者说经验性的知识,缺乏系统,很难复制与模仿。
可以说,每个优秀的律师,大多具有差异性,复制不来,一些共同的知识是相通的,但不同人做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差别的。
更多的刑辩律师,都是无师自通的,有人调侃,就像性经验之获得一样,各有千秋。
就是知名律师身边围绕着一群优秀的律师,也未必意味着客户会认同(客户角度)。
刑事律师需要亲力亲为整个案件的绝大多数环节,这个是亘古不变的,尤其是在高收费的案件中,而律师的精力又是有限的,这必然是一个矛盾。
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已经是知名的刑辩律师,无论如何,不要忘记靠谱(有些所谓的大律师自称已经不阅卷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好辩护工作的)。尤其是当处于行业前沿的时候,更应该注意靠谱,因为你不仅仅需要维护你的声誉,你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声誉,必须有行业责任感。因为你做得不靠谱,给律师行业带来的伤害,比其他人大得多。
我还不是知名律师,靠谱律师都不一定称得上,说那么多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也显得过分,内心十分惶恐。现在,说说我心中,靠谱的刑辩律师的“模样”:
一、掌握基本刑辩技能
这两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刑事律师特别爱学习,各种技能培训活动趋之若鹜。这个肯定是好事,任何可以提升技能的学习,无论如何都要鼓励。但是,不要本末倒置。这些刑辩技能只是一个刑辩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要把技能当做是刑辩律师的全部。
一个优秀的刑辩律师,必然要掌握这些基本刑辩技能的,但掌握这些技能,不等于就是一个优秀的刑辩律师。很多人甚至沉不住气,不能好好静下心来学习这些基本的刑辩技能。这个是要批评的,连基本技能都不懂,肯定不能成为一个靠谱的刑辩律师。
二、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
法考培训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法考时是你法律知识的巅峰时期。为什么?这个时候,很多人才会认真去读书,而且必须是从法制史读到三国法等等,不仅仅是单学科进行,而且是多学科齐头并进。无论是纵向上和横向上,都处于“法律知识的顶峰”。
但实际上,法考的知识点还是比较浅的,真正要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除了听听课,看看教科书之外,还必须深入阅读相应学科的大量理论知识(书籍、论文等等),只有在某学科的纵向上更深入一些,你的理论素养才会提高一些,你看问题的角度才会宽阔一些,自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强一些。
三、培养非法律思维
掌握了基本的刑辩技能,学习了系统的法律知识,也不一定能够办好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因为很多问题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甚至很多问题都是学者没有遇到过或者系统讨论过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几点非法律思维》,其中提及律师除了具有法律思维之外,还应具有政治思维、商业思维、人情思维。但是,最近我又觉得,律师还必须具有历史思维。
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上演”,有了历史思维,历史格局,自然更有助于自己去理解一些现象,以便更好的作出应对。比如某些专项斗争运动,有些律师不能理解,感觉跟自己心中的认识很不一样。而如果具有一定的政治思维和历史思维,自然就更容易理解发生在这一大地上的一些事情。
怎样培养非法律思维?这些知识的获得,除了办案体验获得之外,还必须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大量的阅读来补充。通过实践学习是最快的,但是,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任何时候,碎片化时间,都可以好好利用,从碎片化知识,逐渐编织成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网,有了体系性知识,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近的说,你才能更好的预判你案件的走势;远的说,你才能预判行业甚至国家之走势。这无论是对于案件的办理,还是对于个人的选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有恻隐之心,不唯钱是论
前面讲的其实都是“专业性”的问题,要能靠谱,能力还是第一位,缺乏能力,就是再努力,也很难靠谱。
现在的风气有点不好,很多刑辩律师在一起就是探讨如何扩大业务,如何提高创收。这些固然很重要,毕竟律师不是慈善家。律师首先的本质工作是赚钱,其次才是履行社会责任。不过,如果在收费案件中,靠谱的办理,其实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了。
如果没有赚钱,业绩创收不好,总好像会被鄙视。有些律师更是过分,其实就是德肖维茨说的,骗子精英,利用信息差,疯狂赚取客户的钱,跟骗没有什么两样。
律师是要赚钱的,这个固然没有错,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按照你自己制定的收费标准去收案之后,也希望能用自己制定的高收费标准去提供高标准服务。
这里其实要讲的就是,不能唯钱是论,还是要有恻隐之心,每个刑事案件,往往会牵连到三代人。每个遭遇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尤其是家属,其实不管罪与非罪,往往都是一种天大的灾难,内有恻隐之心,才能更好去服务。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意义上,肯定都会有帮助。再不济,也能更好的陪伴当事人及其家属,让他们更坦然的面对和走完有你参与的过程。
四、高度敬业的态度(责任心)
客户评价律师是否靠谱,往往有两个层面,一是过程,一是结果。如果过程服务不好,客户体验差,但结果客户满意,往往客户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如果结果不好,过程体验也不好,这下客户一定是要有意见的。而结果律师往往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可以尽力去影响结果的作出的,所以,专业的律师更能在结果上起到影响作用。而过程体验是可控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要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有良好的过程体验的原因。
高度敬业的态度,有些时候,会为本来已经没救的案件带来生机。我最近办理的一个聚众斗殴犯罪上诉案件,原本已经没救了,法官都拒绝开庭,也拒绝改判了。但是,在提交法律意见书被否掉之后,我又多次找法官,给法官写求情信等等,最终终于说服法官同意改判了,而且我不仅说法法官改判我的当事人,也一并建议法官改判另一个罪行比较严重的同案犯,也得到法官的认可(夫妻都被抓了,小孩子没人照顾)。
敬业的态度,有些时候体现在细微之处,不断尝试,不断努力,不轻易放弃希望,最终都可能因为我们的敬业态度而影响了法官的态度,进而影响了案件的裁判。
法官也是人(人情思维),他看你顺眼,对你有好感,就更容易帮助你,满足你合理的请求。法官不会因为你长得帅或者漂亮就天然对你有好感,更何况你不一定英俊或漂亮,比较靠谱的方式就是敬业。
敬业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换言之,如果法官觉得你很不负责任,然后案件可改判可不改判,你想他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改判了,你律师又去瞎吹牛,我干脆就不改了,让你当事人不满意你,让你为你的不负责任付出代价(结果损害的是当事人的利益)。我不能说,法官会这么思考,我只是非常小心眼的以小人之心看问题。
以上啰嗦一通,不意味着结论正确,也不代表我已经做到,或者未来会做到,很有可能也只是这个特定时期的“浮光掠影”的想法,稍纵即逝。
第二篇:刑辩律师操作实务
刑辩律师操作实务
1.面对客户
2.面对被告人
3.面对证人
4.面对检察官
5.面对法庭
(一)面对客户
律师行业里有一句话:律师最大的敌人是当事人。
面对客户,很需要每一位律师磨炼掌握。对待客户的方式,个人认为就像写汉字,融进自己的性格,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律师风格,有自己性格特色地对待客户。
1.坚持“五不”原则:
(1)不私下收费
(2)不许诺判决结果
(3)不承诺打通公共关系
(4)不自己压价
(5)不贬损同行
2.第一次面对客户的地点,应当在律师事务所,而不应该在餐厅、酒吧、咖啡厅、茶座等其他地方。
3.要确认当事人的身份。要把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留在案卷里,并由本人当面签名。
(二)面对被告人
1.会见被告人时,首先精神安慰鼓励一下。
2.问清:被告人的具体监号;看守所所在地的邮寄地址、邮政编码;每月家属能送多少钱,有无数额限制。
被告人具有针对性的很具体的传话,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利用。
3.就案论案,做好每一次会见的记录。
4.不要私下替被告人传纸条,也不要把手机交给被告人通话。对此,作为律师不要心存任何侥幸,或者过于善良,要懂得保护自己。
(三)面对检察机关
在审查起诉阶段,面对公诉人,刑辩律师应提交:
(1)由家属委托的、被告人签字确认的授权委托书;
(2)律师事务所的函件;
(3)办案律师的律师执照的复印件。
检察机关应向律师提供:
(1)起诉意见书复印件;
(2)涉及本案的鉴定资料、勘验报告、鉴定文书。
此外,有的检察院还要开一个同意律师会见的函,或者在起诉意见书复印件上盖章,或者在要求到看守所会见的文书上盖章,看守所才接待。
注意:拿到这些文书以后,律师负有保密义务。起诉意见书并不是对外公开的法律文件,而是司法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准备进行起诉的一个很基本的法律文书,是一个草稿,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不要给家属看,顶多可以把相关内容给家属讲一讲,否则会给律师带来泄密罪的麻烦。
拿到上述文件后,会见被告人时,仅就起诉意见书指控的犯罪的范围进行沟通。这时由于没有侦查人员在场,律师取一份完整的被告人对于起诉意见书认定的几项犯罪事实的辩解,是非常重要的。
(四)调查取证
从此时开始,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作为辩护人可以调查取证,因为在之前的侦查阶段是不能调查取证的,防止反侦查。由于可以调查取证,所以律师就存在执业风险,典型如《刑法》第306条,每年都有律师因调查取证而被采取强制措施。
有经验的律师对于调查取证分出两部分:主观证据和客观证据。主观证据就是证人证言,侦查机关已经找过的证人,原则上我们不去做调查。如果认为情况有误或者有变化,我们申请法院让证人出庭作证。
证人证言如果不真实,往往是两种情况:一是在当时的侦查机关的压力下,他说了假话,侦查机关的调查取证中采取了威胁或者暴力或者其他的方式,使他没有客观作证;第二,没有全面作证。因此,虚假作证和片面作证都会使证言出现偏差,而辩护律师纠正这一切的唯一的办法是让证人出庭。只有在法庭上让证人必须履行如实供述的义务,然后控辩双方和被告人进行交叉询问,才有可能使整个案件的证据变得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相反,如果自己冒然去取证,出现了上述情况,很可能侦查机关在二次调查取证时黑白颠倒。所以,宁可抱残守缺,绝不能错。
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侦查机关的工作谁来真正监督?这其实一直从来没有被真正监督的,都是侦查机关的内部监督,因为涉及到侦查秘密不能泄露。由于不能泄露,所以不能被公开监督,只能自我监督,提高干警素质,本着这样的目的,所以大量的错误其实揪不出来。由于侦查笔录中口供证言中的大量的错误揪不出来,成为后面很多冤假错案产生的源泉,这是我们侦查体制的问题。
案例:某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作为刑事律师:客观证据大胆取证,主观证据谨慎取证。
《律师法》第35条关于调查取证的规定:“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
(五)鉴定问题
司法鉴定专业性很强,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要有鉴定结论,要有本人签字。鉴定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作虚假的、不真实的鉴定作为言词证据要承担伪证罪的责任。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案件鉴定人因为出具虚假鉴定以伪证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什么原因?搞坚定的是人,鉴定同样可以被买通,出具的鉴定往往由于专业性过强,使控辩审三方包括被告人专业水平和素质都达不到能够跟专业鉴定人员相抗衡的程度。比如伤害罪,到底是重伤还是轻伤,这里就有很大的学问。
错误的鉴定会直接导致不公正的裁判,我们只有找同样专业的专家证人出庭,让两者相互进行专业层面上的到庭质证,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鉴定结论。所以在今天,律师一直呼吁专家证人出庭。
要做好专家证人出庭的工作,要把专家证人的身份、与此案件无关的说明,以及这个人在学术领域里的方方面面的造诣,提交给法庭,申请法庭传他出庭作证。根据司法实践,专家证人出庭作证,收效显著。
(六)面对法庭
1.庭前准备
(1)列一张大事年表
(2)画一张几何图
(3)摘出与本案有关的所有法律条文的原文、司法解释的原文、部门规章的原文,打印在一张纸上。
(4)除事先准确好一份辩护词外,准备好一张白纸,通过法庭调查,及时写下新的辩护思路,列个提纲,最后的发言按照提纲,紧贴法庭调查的事实。
(5)不要使用电脑,不如一支铅笔头。案卷中对被告人有利的证言贴上口取纸。重点地方用黄色笔划下来,因为黄色笔划过的纸复印以后没有痕迹。
2.法庭调查
对待同案被告人:不到万不得已,不直接把矛头指向同案被告人,以免引起两线作战,尽量不主动引起两方战争。有时就某一事实,需要调查清楚时,作为律师要维护当事人权益,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同案被告人发问,要向法庭直接做出阐述。
对证人的发问,尽量不要使用诱导性发问。对于控方证人,为了减少对立情绪,尽量引导他说明他当时的证言没有说全,而不是没有说对,然后一点一点地发问,直到最后一个问题,才是真正归纳总结的问题,可能他的证言根本站不住脚。
3.法庭辩论
眼神、声音、措辞等细节:
(1)发言时,无论有无麦克风,声音必须笼罩在整个房间里,保证距离自己最远的人能够听到。
(2)眼神要把语言传导出去。
讲法理时,眼睛一定要看着法官;讲人情时,眼睛要对着听众;在某些时候,要和被告人的眼神碰一下,以示鼓励;抓住公诉人破绽时,眼睛要看着公诉人。
当法官、公诉人向被告人发问时,被告人对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是否应该回答没有把握,经常把眼光投向辩护律师,此时辩护律师的眼睛一定要看着被告或者微微点头,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即使被告人说错,也不能对他摇头。如:迈克尔·杰克逊案中女律师Susan Yu对杰克逊的支持。
(3)措辞:
优秀的刑辩律师不但要掌握开庭前案卷的全部事实,而且在法庭调查结束以后,还能把法庭调查的相关内容归纳总结,这样就占领了案件的制高点。
公诉人的口误、证据中的小瑕疵等点到为止,不要去纠缠,这些不影响大局,关键是罪名是否得当、是否准确。
案例:2003年“非典第一案”——张月新寻衅滋事案。
公诉人越是重要案件压力越大,宁可抱残守缺,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这恰恰是其最大的弱点,相反律师很自由,有进有退。公诉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公诉意见都是检委会定的,公诉人自己又不能改一个字,所以他会对法庭调查过程中已经证明是错误的、不存在的东西严防死守,这恰恰是律师可以打击的点。
法庭辩论的主导思想是“田径赛”,而不是“拳击赛”,我们不是驳倒公诉人,其实公诉人是不会被驳倒的。我们不需要驳倒公诉人,我们只需要向法庭充分阐述我们的辩护意见,对法律的理解,对案件的理解,最后归纳出我们认为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观点。讲清楚了,法庭听懂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法庭辩论中阐述观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有“虎头蛇尾式”、“均衡发布式”。
目前刑事司法环境还没有真正达到理想的法治社会,刑事辩护律师应学一学《犹太法典》的教诲:有耐心容忍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区分前二者。
第三篇: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刑辩律师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刑辩律师
1.刑辩律师要敢于怀疑一切
2.刑辩律师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格
3.刑辩律师要有胆识
4.刑辩律师要有正义感
5.刑辩律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6.刑辩律师要有开放的办案思维
1、说服的对象是法官而不是公诉人
2、选准角度
3、换位思考、避免对立
4、教被告人说话
5、深挖证据
6、要用好媒体
如何避免和减少刑辩风险?
1、把委托人省份证复印件留下
2、不要再会见室会见
3、摆正位置,端正心态
4、严守法度,勿越权
5、不得泄露机密
刑辩律师代理再审案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此罪与彼罪的辩护
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辩护
3.情节方面的辩护
4.立功方面的辩护
5.程序性辩护 风险:
1、易激化矛盾;2.违反程序责任 缺失
6.程序性辩护可转化为量刑上的辩护
量刑辩护注意事项:
1、注意前期调查
2、注意和解的促成3、提出量刑意见附情节
4、公诉方从重情节的反驳与质证
5、对量刑效果与风险进行评估
6、综合所有情节来论证被害人的社会危害性
7、找到法官的量刑理由作为上诉依据
8、疑罪从轻
第四篇: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机关干部
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机关干部(体会交流)
XXX
(2001年6月26日)
这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一个鲜明的理念就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也
是上级首长的指示和干部党员的共识。我们知道,一个善于学习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渴望学习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民族。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直接危及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持之以恒,率先示范,成为中央决策层的一项长期制度。带动全党建设学习型政党,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央领导同志日理万机,在极其繁忙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学习,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现在我们组织党委中心组带机关集中学习,也是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具体行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机关干部,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
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头’、‘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波,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崇高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作为机关干部,尤其要注重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把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不注意创新理论的学习,就很难把握大局、明辨是非。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履行好新阶段使命任务,必须首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好头脑,怀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炽热情感,如饥似渴地学习、真心实意地践行,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夯实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做一名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员。
二是要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力。学习是各级领导经常强调的问题,也是
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学习时间落实难、保持经常难、进入思想难,在我身上表现也比较突出。很多登过山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上得越高、望得越远,就越能发现天地的广阔和个人的渺小。学习就像登山,学的越多、钻得越深,就越会发现知识的博大和精深,越能发现自己才学的狭隘和粗浅。学习中的这种深切体验,更容易使人产生知识上的恐慌感,进而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一些人之所以忽视学习、放松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掌握知识太少,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离开了个人对自身知识和素质上存在差距不足的深刻体验和清醒认识,仅靠说教是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动力的。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必将进一步激发我的学习动力,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能力素质,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
三是要在学习中加强作风修养。做‚学习型‛机关干部,重要的一条就
是要把学习纳入到生活中来,进一步丰富生活的含义。这样就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满足了生命的基本需求,还能增长知识,提高文化品位和思想理论水平,修养道德情操。良好的人品和高尚的操守,是立身做人之本,是谋事成业之基,作为机关干部,要专心干事、静心做事、同心共事、潜心谋事。一个人如果把追求放在事业上,就会生活得很充实,心态就始终是平衡的,这些都为我们立身做人提供了基本准则和方向。作为机关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才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做到利益面前不贪心,诱惑面前不动心,‚分化‛面前不变心,保持纯洁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时刻提醒自己,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多上运动场,少到游乐场,多逛书店,少到饭店,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机关干部,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标准,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发光出力。
第五篇:绍兴律师法律咨询之充分发挥律师刑辩作用防止冤假错案
绍兴律师法律咨询之充分发挥律师刑辩作用防止冤假错案
综合网络消息:随着浙江张氏叔侄冤案等几起案件的曝光和纠正,社会各界呼吁防范冤假错案、加强司法公正的声音再度高涨。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对审判环节疑罪从无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严格证明标准、保障辩护律师辩护权利等作了重申性规定,并就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提出明确要求。
据新京报报道:河南高院院长提出:庭审流于形式易致冤假错案,这个论点由高院院长提出,也是比较真实反映冤假错案发生的真实原因,是由目前的刑事司法体制造成的。如果要防止冤假错案,那么就要从制度安排上着手,消除产生冤假错案的一些制度上的漏洞,比如说建立疑罪无制度,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建立全程录音录像制度,还有要建立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让公务人员对其行为负责,极大的制约了冤假错案发生的机制。这是必要的,也是一个科学的防止冤假错案发生的制度安排。同时对于判决书上网公开,也要从制度上去规范裁判文书的书写,为司法公正作最后一个把关,有利于阳光,有利于公平、公正。
但作为一个高院的院长,其发言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他只强调了司法工作人员的自律,与制度上的约束,但并没有指出律师在防止冤假错案发生上的作用。新的刑事诉讼法也对律师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重新的构建,规定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作为嫌疑人的辩护人,把辩护律师的介入时间提前了,有利于依法、真正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把住案子判决的公平、公正,真正办成所谓的铁案。从法律对律师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来看,律师作为公权力一方当事人所聘的当事人,其地位为辩护律师,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与法律,独立作辩护。所以律师的辩护意见,应当通过制度安排,由公检法依法采纳律师在刑事程序阶段提出的各种意见,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实现。
从目前来看,冤假错案的发生,还与律师的地位高底成一定的正比的关系。一般地,在以往的刑事司法制度上,律师的地位不高,律师的意见没有人听,公检法的权力很难得到制约,很容易形成一条龙,造成刑事诉讼流于形式,易致冤假错案发生。时间长了,十年、二十年,有些不公正的判决导致冤假错案浮出水面,使整个社会面临司法公正的质疑,这是制度设计上的滞后,也就是说,十年、二十年发生的冤假错案有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后才被曝出,使公检法系统承受巨大的压力。由于制度的滞后性,一旦日后曝出冤假错案,则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通过制度安排,律师在法律上有了执业的保障,接下来,就要对律师的业务技能提出重大的挑战,律师要能辩,敢辩,善辩,在法院审判阶段,能让法院真正
通过中立审判,依法独立作出公正的判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也是让刑事诉讼不再流于形式的很好的一环。
新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已经作为公检法之后的第四极,则在以后的司法实务中,要改变对律师的认识,真正让律师成为刑事诉讼一极,让刑事诉讼具有真正的对抗性,而不再流于形式。
绍兴律师法律咨询之轻纺法律网供稿
本文参考了新京报、长安网等网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