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化思维》读后感1000字
《游戏化思维》读后感1000字
chakerXie
刚在读《游戏化思维》,一边读一边想这本书太无聊了还不如玩游戏呢,于是就屁颠屁颠地去打王者了。打完一盘王者回来,实在没什么兴趣继续读,翻个十几分钟就把书翻完了。
1、一个网瘾少年的自白
游戏中即时的胜利反馈让无数青少年沉迷其中,我也不例外。初中时玩QQ堂,因为玩得很溜,所以这游戏也让我完全沉迷其中。腾讯的防沉迷系统对我根本没效,最长的一次连续玩了十几个小时,因为我申请了很多个QQ。后来一想,这样不行!于是我又限制自己 远离游戏。
我大概是标准的网瘾少年了吧,最后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跟当初自己能远离游戏的决心功不可没。如果被初中高中的老师知道这事,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被老师们口口传颂的改邪归正故事。从小到大,我会觉得玩游戏、特别是沉迷游戏是一件很让人羞耻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的观念能区分我和别的网瘾少年,让我能下定决心远离游戏)。所以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一直很少对外说,一直持续到现在。
忘了在哪里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游戏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做出一个好玩的游戏。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大家对游戏的观念:玩游戏不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情。
这也让我自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有这样的观念。(有一种同性恋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的即视感)
2、玩游戏的目的大学四年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看不同的商业案例(除了游戏)。毕业之后,我才第一次抱着研究游戏为什么那么火的目的去下载游戏,例如阴阳师。估计很多同龄人没想到的是,我下载王者荣耀和德州扑克,完全是因为市面上的媒体报道、行业报告越来越多。
跟以前一样,一旦我玩起游戏就很容易沉迷其中。阴阳师让我第一次了解这类手机游戏的玩法——升级打怪。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升级打怪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虽然现在也不知道这种类型的游戏叫什么。
绝大多数页游是升级打怪玩法的典型案例。我唯一的玩页游充钱(划重点)经历发生在两年多以前,那时高中某同学转发了页游在班群里。我点了进去,过程一直都在升级打怪。虽然觉得很无聊,但我就是在不断点击,不断升级打怪,后来出现了能自动点击的技能,于是我又继续玩了下去(论大学生的寂寞空虚)。最后居然还充了一块钱!
这要是放在现在,我绝对是要拿来好好分析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了。但是过去太久了,完全想不起来了。
3、游戏化思维的应用
感受不到《游戏化思维》里面有很多干货,估计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里面已经充斥了比较多的游戏化素材。从第一个h5小游戏“神经猫”引爆朋友圈到现在,互联网从业者想要做出刷爆朋友圈的h5小应用小游戏的难度越来越高。
在几个月前,我一直会觉得通过发放奖品、设计游戏规则去吸引用户参与,是一种类似钓鱼的行为——你的产品和用户之间只有纯粹的利益关系。这对于特别富有情怀的自己来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比起直接对用户送奖品,我更加愿意等用户喜欢上我们的产品,再跟用户说我们要送奖品啦。但到了前段时间,我重新设计了游戏规则之后,情况又完全不同了: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告知有另一个活动,为了获取奖品,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游戏规则来换取奖品。
4、如何提高自己的游戏化思维
我觉得最好最快的方式,其实是去研究市面上的其他产品:它们是如何让用户乐在其中的?
第二篇:游戏化
教育活动游戏化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一、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也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刘焱,1999)。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3.开放性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4.综合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1.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②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③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2.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
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篇:思维游戏总结
柏宁格时代年华幼儿园2015学年上学期
思维游戏教育总结
班级:糖果班
幼儿园现有的五大领域课程比较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在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比较欠缺,因此我园在几年前引进了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该思维游戏教育立足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中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为幼儿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上学期的思维游戏课程总共包含四个单元的内容,即《多彩世界》、《配对对》、《讲故事》、《小熊的新家》,每个单元都各有侧重点。《多彩世界》是图形记忆类游戏,该单元有六个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复杂颜色组合的记忆能力,让幼儿在识别颜色并记忆各种不同颜色组合的操作中,促进幼儿细致观察和图形记忆能力的发展。通过该单元的活动,我班所有幼儿已经能够很准确的记忆比较简单的颜色组合,而且比较熟练的掌握了集中注意力、观察、记忆、默记、验证等记忆步骤。
《配对对》是图形评价类游戏,共计六个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相似图案的辨别能力。在本单元中,我班幼儿通过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分辨相似图案的差异,找到完全一样的物品。每个活动之间环环相扣,从物品间较明显差异到细微差异,从简单图案到复杂图案,让幼儿在认真、有序观察基础上,比较判断找出物品间的异同。一系列活动上下来,大多幼儿都学会先观察,再比较,最后判断出结果。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思维游戏教案
思维游戏展示
中二班 陈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的能力,能够根据声音说出乐器名字,并记住敲打乐器的顺序。
2.培养幼儿记忆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反应能力,增进幼儿的模仿能力。4.训练幼儿脚部的反应能力,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游戏准备: 1.PPT展示
2.三角铁、响板、沙锤、木打棒、蛙鸣筒、手摇铃、单响筒。3.教具: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谣 二.游戏探索
1.游戏名称:“猜猜它是谁” 游戏玩法: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把乐器分为两组,首先敲打三角铁,提问:猜猜它是谁?幼儿:我猜它是三角铁!依次提问完,提问敲打的顺序。第二组与第一组一样。2.游戏名称:奇妙的声音 游戏玩法:
先出示4张动物图片,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其次,按照逆时针方向有顺序的模仿小动物叫声。增加难度,出示8张动物图片,按照顺时针方向,老师指到哪个动物小朋友模仿出下一个动物发出的声音。老师指到哪张小动物的图片,小朋友模仿出相对的小动物的声音。3.游戏名称:石头剪刀布 游戏玩法:
三角形代表剪刀,梯形表示石头,正方形代表布。幼儿根据出示的图片,进行表演动作,熟练以后打乱顺序,加快速度玩。
三、快乐翻盖乐
请小朋友打开翻盖乐按照1-12的顺序摆在翻盖乐上方。1.通过自己做游戏,让孩子开动脑筋,找出能合在一起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2.孩子通过识别图片找出能合在一起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的归纳能力。
3.通过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自己观察小动物的孩子们长得什么样子,培养幼儿的逻辑能力。
4.观察图片,找出缺少的物品,幼儿自己判断物品应该放的位置,培养幼儿推理能力。活动结束
第五篇: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在一些地区,越来越难的小学入学测试打乱了幼儿园应有的教学方式。围绕升学指挥棒,幼儿园教育开始出现小学化倾向,大量讲授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如要求学龄前儿童会背多少唐诗,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位的加减法等。有的幼儿园用教会孩子多少学科知识来扩大知名度,而家长也多以孩子识了多少字或会多少算术题来评判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实,这些家长和幼儿园都走入了误区。
那么,幼儿园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也就是让儿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容易造成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要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而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极为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这给幼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幼儿园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
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与一日活动之中。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故事、诗歌等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在常识教学中,通过让孩子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认识国旗、国徽、少数民族等,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不怕困难、遵守规则、坚强等良好品德。注重为幼儿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当一个人在心目中树立了崇拜的偶像,他就可以找到自己与偶像之间的差距,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对生活的热情、激情和活力。注意家园联系,取得家长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鼓励孩子大胆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停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方法保守、手段落后,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如一位教师在讲《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司马光是通过砸缸把小朋友救出来,用其它方法也可以把小朋友救出来,比如“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把缸推倒”等都可以。老师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能在最短时间把小朋友救出来,孩子们通过讨论明白了:“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时间来不及,“把缸推倒”力量达不到。讨论结果是用砸缸的方法能用最快的速度救出落水的小朋友。由此看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国际人,扩展他们的胸襟与视野,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这些都给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国际化绝不是放弃自己,近日在三之三双语幼儿园教学成果发表会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文化的巧妙融合。
添加评论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或许,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问这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专家观点
多关注孩子情感和习惯培养
“过早教给幼儿知识,如同一把剪刀,将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曲虹打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幼儿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将来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幼教专家孙毅表示,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是幼儿的权利,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致力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