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适当的夸夸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2、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在训练策略上,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营造了宽松氛围,引导着学生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写“优点卡”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夸奖对象、夸奖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第二篇:夸夸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由此我更加意识到品德课程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我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2、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
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在训练策略上,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营造了宽松氛围,引导着学生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写“优点卡”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夸奖对象、夸奖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第三篇:《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一种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从参与表达交流,到乐于表达交流,再到善于表达交流,本次口语交际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
一、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精心创设了一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首先,我借罗丹的一句至理名言来启发学生走向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相夸的欲望。
二、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其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群体,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夸夸我的同学》一课的训练策略上,学生在小组互夸后师示范作小记者采访,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照着老师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夸也是为了实现多向互动。在本节口语交际课中我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项请听众来转述听到的内容,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多项互动活动,使学生“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在多向互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突出了“口语交际”中“交际”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克服了口语交际“独白化”的倾向,注重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性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创设了交际情境,营造了交际氛围,引导着学生的交际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在进行“相互促进”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把课堂引向生活实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所以每一次结课,我们还应将学生的视角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本次口语交际课的结课时,我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我适时送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只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教育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口语交际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遗憾。在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有创意的夸同学时,有一个组的代表采用了“猜一猜”的方式,可能是选择的事例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导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小的错误。但是我想,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准备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合作状态下的口语交际,体验了合作的快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生活的交际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尴尬的情况,这个小小的意外,倒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对的能力。而且,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该如何来突出“交际”的特点,也对“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第四篇:《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1
《夸夸我的同学》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安排此次口语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情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能更好地使用本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了解,做到胸有成竹
本话题是夸奖自己身边的同学,是以真人真事为情境展开的交际,教师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班的学生,也可能对学生平时的一些细节表现不是特别了解。如果在课前能布置学生收集同学值得夸奖的具体事例(可制作一张相应的表格让学生预习时填写),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夸得好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能侃侃而谈,交际的效果会更好。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课前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摸底,尤其是对班上特别优秀的学生要了解得详细一些,以便在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来夸奖同学时,能灵活巧妙地点拨。
二、使用照片,增加真实感
因为我在研磨这节课的过程中都是借班上课的,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所以导入此课的PPT采用的是一些卡通小朋友乐于助人、有特长、关心集体等方面的图片,如果是在自己执教的班上这节课,PPT的第一张、第二张都可以是班上学生爱学习、爱劳动、有特长等的相片,这样更有真实感,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交际的欲望。
三、巧妙点拨,避免单调重复
在学生进行言语交际时,教师要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出现重复单调的语言,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例如可用“先总后分”式的:“××真……有一次……(具体例子)。” “××是一个……的同学。有一次,……(具体例子)。”还可以引导“先分后总”式的: “有一次,……(具体例子)。××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同学。”等等。至于什么时候学生用什么句式,教师要相机点拨。
四、创设形式,提高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上成“你夸我,我夸你”的独白式,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多种互动的交际形式。如学生甲夸完学生乙后,老师可及时引导学生乙反过来夸学生甲。另外,学生之间的评价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互动机会。如某学生说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也是提供给学生交际的机会。有些交际的情境要根据班级实际来创设。例如我在与香港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小学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执教此课时,考虑到“招聘《校园报》小记者”这一环节不适合香港的小学生,所以我将此环节改为香港翡翠台的一个儿童节目——“放学ICU”,请学生来当“放学ICU”的小嘉宾,节目的主题就是“夸夸我的同学”,要求“小嘉宾”们上台来结合具体的事例夸夸自己的同学,让下面的同学评一评哪位“小嘉宾”的口才最佳。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关注细节,营造 “夸奖”氛围
因为此次交际的内容是“夸奖”,而夸奖能给人带来愉悦,所以教师要注意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动作都带有夸奖的意识,使整节课沉浸在浓浓的夸奖味儿中。如课伊始,就可夸奖学生坐得端正,夸奖学生的小眼睛亮晶晶的;在课中,始终不忘记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关注及欣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及同学的真诚赞美,使课堂的氛围与交际话题始终吻合。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2
口语交际是一种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从参与表达交流,到乐于表达交流,再到善于表达交流,本次口语交际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
一、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精心创设了一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首先,我借罗丹的一句至理名言来启发学生走向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相夸的欲望。
二、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其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群体,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夸夸我的同学》一课的训练策略上,学生在小组互夸后师示范作小记者采访,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照着老师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夸也是为了实现多向互动。在本节口语交际课中我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项请听众来转述听到的内容,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多项互动活动,使学生“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在多向互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突出了“口语交际”中“交际”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克服了口语交际“独白化”的倾向,注重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性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创设了交际情境,营造了交际氛围,引导着学生的交际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在进行“相互促进”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把课堂引向生活实践。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所以每一次结课,我们还应将学生的视角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本次口语交际课的结课时,我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我适时送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只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教育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口语交际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遗憾。在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有创意的夸同学时,有一个组的代表采用了“猜一猜”的方式,可能是选择的事例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导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小的错误。但是我想,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准备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合作状态下的口语交际,体验了合作的快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生活的交际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尴尬的情况,这个小小的意外,倒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对的能力。而且,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该如何来突出“交际”的特点,也对“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3
1、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堂课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2、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在训练策略上,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营造了宽松氛围,引导着学生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写“优点卡”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夸奖对象、夸奖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4
口语交际是一种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从参与表达交流,到乐于表达交流,再到善于表达交流,本次口语交际课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
一、创设语境,导入夸奖。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了一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如:首先课前聊天,师生互相谈论、表扬优点,
活跃课堂气氛。接着故事导入,教师讲《改变一生的夸奖》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夸奖的作用大。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相夸的欲望。
二、多向互动,感悟方法,学习夸奖。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所以要学习夸奖,先看看别人是怎样夸奖。让学生观看视频《大扫除后微微做好事》,学习夸奖的方法之一内容------完整。接着看反面教材《小法官自夸》,学习夸奖的方法之二语言------恰当。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理解夸奖方法之三态度------真诚。通过以上训练,教师还克服了口语交际“独白化”的倾向,注意了“多个回合,多向互动”,在“找优点”、“夸优点”、“学优点”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在互动形式上,注意了多层面、有重点,师生之间采用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采用了个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全班之间,全班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些多层面、多形式、多回合的互动交流中,渗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创设了交际情境,营造了交际氛围,引导着学生的交际由单调到丰富、由表面到深层、由生硬到和谐。到“学优点”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扩大夸奖范围。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所以每一次结课,我们还应将学生的视角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本次口语交际课的结课时,教师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教师适时送上一句名
言好话一句三冬暖,一句诚恳的夸奖,能使别人如沐春风,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
教育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口语交际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遗憾。在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有创意的夸同学时,学生夸奖话题放不开,还要日后继续努力,同时,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突出“交际”的特点,也对“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五篇:《夸夸同学的闪光点》教学反思
习作《夸夸同学的闪光点》教学反思
青莲中心小学
何丽香 本次习作《夸夸同学的闪光点》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的一次习作实践。这次习作要求学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而且是自己熟悉的事情,因为这样才容易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对人物的闪光点也会认识得更明确。
这节课是本次习作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最后动笔写的教学流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动得起来,静得下来。通过这次教学,我有如下几点收获:
1、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能力。
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闪光点时,我先创设了直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初步理解闪光点,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闪光点,然后说一两个闪光点,这样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就能对闪光点有深刻的理解。
2、注重写法指导,避免盲目选材。
在解题之后,我指导学生先学习一篇例,让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生动具体地通过典型事例去表现同学的闪光点,在总结出写人的文章的提纲是:(1)、抓特点写外貌;(2)、运用具体事例;(3)、写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确定写作素材时,让学生先思考,再交流,最后确定,从而有效避免了选材的盲目性。
3、注重学习方式的检测,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时,在学生小组交流、发言与倾听的过程中我注重检测学生
是否真正交流,是否认真倾听了,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假交流、假看、假听,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4、注意动、静的合理转换,在拓展学生写作思维进行交流时能动得起来,而在学生思考与写作时能静得下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1、整节课学生的交流还不够到位,只是单一的同桌、小组交流,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设计一次全班性的大交流,从而达到最大化拓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2、在引导学生夸赞时,学生说的事例太单
一、普通。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说具体、引导得不够到位。而且,整节课里,老师说得太多,学生说的机会就越少了。这是我今后要克 服的缺点。
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