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有感

时间:2019-05-15 16: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有感》。

第一篇:读《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有感

读《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有感

李文照

时间如白驹过隙,相信很多人都在叹息,时间都去哪里了:昔日苗条的身材变得臃肿,昔日美丽的容颜有了细纹,昔日成天好友结伴嬉嬉闹闹而今孩子成了心中唯一……是啊,时间确实偷偷地改变了这一切。初来荣信时,大家都是“小鲜肉”、“小鲜花”,而今我们已为人父、为人母,感受喜悦的同时,还要做好角色的转变。

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初为宝妈时,不知所措,各种信息的来源就是上网。通过一些育儿师的科学知识或者其他宝妈的经验来解决孩子的一些问题。在孩子一岁多时,我买了《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书中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确实对我很有帮助。我希望自己尽最大努力做一位好妈妈,感受和体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也尽量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中少走弯路,让孩子和我都能愉快的度过在一起的每一刻。

孩子是人间最美好的存在,他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福气。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手中宝,总是给孩子寄予很多希望,其实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你是否发现他的小调皮、小可爱、小哭闹、小依赖以及他的小认生、小害怕、小挑食……也许在你眼中不经意或不在乎的一个小举动,实际上都是宝贝在逐渐长大、逐渐进步、逐渐独立的一个过程。可还记得孩子会走路时,你担心他会摔倒便上前扶住,他却把你的手推开坚持自己独立行走;当他慢慢的会用勺子吃饭时就不愿意让你再喂;当他有了自己的审美,出门时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帽子,把不喜欢的丢在一边;当他听到喜欢的歌,会跟着哼唱或者手舞足蹈……其实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自己也要修炼好自己,学会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表情,学会倾听、学会讲解、学会帮助,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进步的过程,正所谓: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其实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公司就像慈爱的母亲,我们每一名员工都是她的孩子。她提供给我们就业的机会,提供给我们学习的机会,提供给我们成长的平台。我们在成长的同时,理应感恩母亲的哺育,感恩公司的关怀,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青春和力量。与荣信同行,我们在路上!

(化产分厂:李文照)

第二篇:《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读后感

朋友们推荐的《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这两天一气呵成读完了。这真是一本好书,所以我打算写一篇读后感。这本书有六个章节,分别是:如何倾听年幼的孩子、如何教会年幼的孩子表达自我、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如何给孩子简化生活、浪漫——每个妈妈都可以做艺术家、育儿先育己。

书中涉及到幼儿养育的方方面面,本文仅谈谈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冰山理论与真正的倾听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海里的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行为只是水面上的一小部分,水面以下隐藏的更多的部分才是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不要仅仅停留于行为的表面,而是去发现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书中谈到作者云香的儿子豆豆有一段时间打自己的小妹妹(云香的侄女,得到云香的喜爱、拥抱、亲吻),在妈妈跟他讲道理之后仍然变本加厉的打妹妹。云香当时生气打了孩子,后来通过P.E.T.父母效能训练、完形心理学、家庭系列排序等培训,才认识到豆豆的所谓“不良行为”并不能肤浅的以“自私”来概括。豆豆的打人行为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在水面以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引起妈妈的关注,以便验证妈妈对他的爱,确定自己是妈妈最重要的孩子。

还有一次,豆豆把自己的一个心爱的玩具忘在幼儿园没有带回家,晚上哭闹得很厉害,一再要求“你陪我一起去把车拿回来”。云香试着去倾听他,直到几个小时以后方才明白,豆豆的重点不在“把车拿回来”,而在“你陪我一起”。

原来,豆豆当时正处在刚刚入园的时期,虽然表面看起来适应得很好,但是内心还是有些焦虑。当他因为忘记带回玩具而难过,希望妈妈的陪伴来缓解这种难过;或者说,他就是希望妈妈一直陪着他,包括上幼儿园。

在书中,云香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倾听的经过,并且在她最后告诉孩子“我在这里陪着你”、“你要妈妈陪着你”的时候,豆豆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柔软了,抽泣着开始入睡。当孩子梦中惊醒要哭时,妈妈告诉她:“你要妈妈陪着你,你要和妈妈在一起。”然后孩子接着安然入睡。云香说,经过这次深度的倾听,豆豆仿佛一下子释放了入园焦虑,开始真正开心的享受幼儿园生活。

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问题,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就好像洋葱皮与洋葱核的关系。要剥开层层的洋葱皮,看到孩子表达的真正的内核,唯有真正的倾听才可以做到。

真正的倾听必须是不带任何猜测和预设的,不能是“我早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但是我要装作来倾听你”,而是真正的“清空”自己,做到“无我”,任由孩子带着我们信马由缰,才能真正识别水下的冰山,看清洋葱的内核。

当然,这样的倾听显然很难。云香在书中还花了一定的篇幅讲解倾听的“四有一无”原则,即便如此,这仍是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艰难任务。但是无论如何,当我们愿意不带预设和猜测的陪伴孩子,愿意蹲下来听他说话,愿意花时间听他说话,这对于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是莫大的幸福吧!

2、正确的表达担心孩子

有没有过让我们非常担心的时候呢?比如:我们以为孩子丢了。我们紧张、担心、害怕、抓狂。

当我们发现孩子安然无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欣喜、高兴、情形。

我们会这么对孩子做什么呢?讲道理、骂一顿甚至打一顿,表达我们的愤怒,让他长点记性?

豆豆就在一次和云香在医院排队的过程中“走丢了”,事实上他去扔垃圾去了,但是突然找不到孩子的妈妈担心得发狂了。

云香认为,上述的打骂的方法也许让孩子记住更多的是父母暴怒的情绪,而不是下次应该怎么做。孩子只看到大人的愤怒,却不知道父母找不到他时的担心与害怕,以及看到他安然无恙时的欣喜与感恩,因为大人并没有对他们表达这一点。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找到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刚才看不到你的时候,我特别担心,以为你丢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之间。

设想一个妻子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做了一桌好菜,满心欢喜等待丈夫回家。可是等到菜都凉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就会觉得失望,甚至为丈夫不记得纪念日而委屈:丈夫再不回来,开始担心出了什么事;如果连电话也打不通,那更是担心得要发狂了。

当满身酒气的丈夫安全回来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但是这个时候妻子可能会忘掉之前的所有情绪,只剩下愤怒:“你还知道回来!还喝了酒!为什么不打电话?为什么不死在外面?”丈夫可能被激怒了,一场唇枪舌战多半在所难免了。

看,妻子此时表达的情绪只是她所有情绪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最惯常表达的这一小部分往往是负面情绪,在这负面情绪之后,埋藏了很多我们的渴望、需要以及其他的情绪,这往往才是我们真正的情绪。

如果妻子能够在表达愤怒之前及时的觉察自己的情绪,如实的告诉丈夫:“今天是咱们的结婚纪念日,我满心欢喜的准备了一桌饭菜等你回来,可你一直没有回来,手机也打不通,我都快担心死了。看你平安回来的那一瞬间,我真高兴。不过,我现在很愤怒。”丈夫可能会觉得懊悔、心疼,夫妻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因为妻子的这番表达而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3、尊重孩子的感受

云香提到一个叫洋洋的孩子非常害怕洗澡,每到洗澡时间就激烈反抗仿佛上刑场,大人尝试了多种方法仍然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洋洋学会了说“烫”,才发现孩子一直不愿意洗澡的原因。

水是否烫了,其实之前就考虑过的,不过每次保姆和老人都试过水温之后说不烫。甚至洋洋在刚刚学会“烫!烫!烫!”的时候,大人们都会以更大的声音说:“不烫!不烫!我试过了”,同时把孩子往澡盆里塞。

孩子对热的敏感度是不同的,洋洋尽管表达了他的感受,却被大人忽视了。

生活中,大人们不尊重孩子感受的事例真的是非常的多。孩子说热,大人说“不热,我都不热你怎么会热?”孩子说吃饱了,大人说:“你没有饱,你才吃这一点怎么会饱?来再吃点。”孩子摔倒了说疼,大人说“不疼不疼,男子汉不怕疼。”

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世界,可是我们经常去否定孩子的感觉;否定孩子的感觉,相当于否定孩子的认识,孩子的自我都被扼杀了。

著名的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也在他的书中多次提到要“尊重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才能对世界保持灵敏的觉知;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才能相信他身体的的感觉,才能和他的内在自我保持真正的联结;而一个与内外在自我和谐统一的人,往往可以自然释放出巨大的成长的力量。

4、你在担心什么?

云香提到,一次她带着孩子去主持一个活动,因为担心迟到,路上太用力拖着孩子走,孩子都摔倒了。这个时候,旁边一个人告诉她:“孩子是最重要的。”此时云香开始觉察:我在害怕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我在担心别人说我是不守信的人,我担心他们以后都不再信任我,所以我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生活中我们太需要这样的觉察了。我们埋怨孩子不分享玩具、不主动招呼别人,因为我们担心别人说我们不会教育孩子;我们催孩子快点快点,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快一点我们方便又省事;孩子不听话我们很生气,是因为我们体会到了“失控”的感觉,这让我们感觉无力和焦虑。而如果我们及时的觉察自己,看清我们的情绪背后的担心和需要,就会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读完这本书,我除了对很多关于教育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于云香本人的成长由衷的佩服。

云香本来学的是化学专业,在孩子一岁八个月时辞职做了全职妈妈。通过不断地学习转入教育领域,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春天。这让我联想到《不完美才美》的作者海蓝博士,她在38岁才从医学领域转向心理学领域,同样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看来,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读任何一本教育类的书籍,都会让人深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的自我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即便不断的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总是充满遗憾和内疚。

云香说:“做妈妈就是与内疚相伴而行的,我们确实没办法完全不内疚,内疚就是妈妈的代名词。”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接受自己不是完美妈妈的事实,接受我们在育儿的路上犯了很多错误的事实,继续前进,做个会犯错、会改错,有时进步、有时退步的“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

第三篇: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读过《爱心伴孩子成长》一书,让我感受到肖陈颖老师的教学中充满了爱心和快乐,这里没有太多的理论说教,都是肖老师从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和学生的点点滴滴,而肖老师的快乐则是源于他将传统文化教育巧妙的落实到了孩子日常的德行教育中,真正的体现了人的教育。

肖老师的讲学让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新的认知,育心育德胜育知。肖老师在教书时,首先让孩子守规矩。每节课首先做两件事:收拾课桌,捡垃圾。《弟子规》上说:“房室洁,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小孩子要懂规矩,要求要严格。于是她在上课前,都把书桌整理好,而且把她用的粉笔摆整齐。这如同我们的教学常规中,要将学生的课前准备落实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关注孩子们的德行,从小培养他们要孝敬父母,要尊师敬长,远离污染源。孩子具备了圣人所教的德行,就会成为圣贤之人。

总之,这段时间的读书、背诵、传统文化的熏陶,我的感受就是,转变一种观念、收获一种智慧、品读一种文化、提升一种品位。学会一种坚持,启迪一种心智。从我做起,我将铭记心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自己,再影响别人。怀着感恩的心,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第四篇: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怎样鼓励学生才有效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肖陈颖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都去鼓励孩子做得好的部分。比如说我到了教室,我就会大大的赞叹,我说从来老师没有看到有人把桌子擦得这么亮。教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常常骂他,批评他,造成的就是对立,孩子很难过。我们常常去启发他,鼓励他,这个孩子他的力量、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多说鼓励的话,少说批评的话,鼓励带来的是激发潜能,而批评只是造成隔阂、造成伤害。读后颇有感受。

总看到许多老师(包括自己)双手平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如今的学生太懒,早读让出声朗读,从来都是莺声燕语,时断时续。让他们动脑筋思考个问题,不是没吃过豆芽,就是没见过莲藕。也就是说他们考虑问题要么不周全、要么缺心眼。特别是期末考试,简直就是考试老师。当老师把茫茫题海研究得滴水不漏却依然担心学生不会时,大多数学生都是“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哎,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太不好了。”甚至有老师慨叹:“想当年,我读书时„„只可惜好汉都有当年勇啊”。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蹲下来审视我们的学生时,也会有“这年头,当学生也不容易混”的感慨。看他们表面上悠然自得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并不快乐。虽然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家长不是让孩子上这个补习班,就是读那个特长班。家长们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状元计划”和“神童计划”,难道我们做老师的果真有“点石成金”、“琢璞为玉”的魔法吗?答案是没有。

相信每一位在坐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存在着一些学习障碍。怎样才能让他们表现出应有的优秀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把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说出来,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切磋。

目标只有一个,方法很多,赞赏和鼓励不失为一种上策。

也许有人可能会说:我一直在鼓励学生呀!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那是因为我们只会用“好”和“很好”“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精彩的回答。要么就是“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这样的话说多了,学生对这些信口拈来的鼓励就有了免疫作用,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

有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另一类手段——带有惩罚性的鼓励。对于早读同学们声音的吝啬,我干脆就把任务写在黑版上,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写上一句鼓励性的“凡人俗语“并且告诉学生谁读的声音小,就让他站起来领读。他们似乎都不愿意领读,于是就大声朗读起来,我也就达到了目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同理,没有鼓励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性的惩罚和贴心的鼓励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总而言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尽力甚至竭力鼓励那些在学习上有待提高的学生,只要是贯穿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就是最好的。谢谢肖老师给我的启迪。

第五篇:读《小女生职场修行记》有感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看《小女生职场修行记》有感

拿到书的时候首先看的是封面和封底。从封面倒翻,看到了作者的后记,当中谈到书中说教的成分比较多。当时只是以为这书中穿插了一些道理,后俩,全书在作者娓娓道来中结束,主人公的人生也暂时取得了阶段性的圆满。

纵观本书,有两大宗教的色彩比价浓厚。一为佛教一为基督教。在本书之前,对两大宗教的感性认识仅仅来源于电视电影和高三政治教材《民族与宗教》中短短的一段话。接触了本书后对两大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于我个人而言是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的。十多年的学生生涯,多位恩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一直以儒家弟子自居。从某些方面来说,“释、儒、基督”三家的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囊括起来就是一句“与人为善”。现代人们常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都是这个道理。书中不管是营销总监还是赫拉教给女主人公的道理都是如此,而女主人的境遇也验证了那些道理的真实性。尽管两个宗教的教义有区别,但是在教导世人这个方面,都是一个“善”字。赫拉第二次和女主人公交流时,有说到除了善举之外善念也很重要。这就要求一个人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善良的。女主人公开始行善时目的还比较自我,只是希望自己做这些事情后能够得到回报。看到这里我很不解。觉得如果做什么事都是有目的和为自我的话那么做这些事又有什么意义。但是看到后来,女主人公已经将善举作为一种习惯。帮助他人时已不在想自己能够得到什么的时候。开始明白赫拉的说法和做法。任何一个观念和任何一件事让人接受都是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施行的过程中,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想或者内涵才会逐渐显现。

看《小女生职场修行记》看女主人公从刚出校门的职场菜鸟成长为行业精英。在感情上走弯路后终收获美满爱情。这一切都因善念善举。帮助他人累积福报而成。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做事只要想到如果你是对方,有一个人这样做时你会怎样,你想怎样,你怎样想。运用到工作中,勤奋、踏实、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帮助同事,体谅客户,理解老板。运用到生活中,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真诚待人。运用到生命中,诚挚、感恩、尊重生命。对待一切生命都以礼相待,以诚相对。如此,无愧于心。

君子坦荡荡!

总结阅览本书的感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下载读《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妈妈!》有感

    读《妈妈!》有感 四2)班 盛禹智指导老师:王利母亲是生命的来源!也是能量的来源! “母亲,是最伟大的人;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作者的父亲早早的就过世了,是他......

    读《孩子》有感

    渐行渐远——读《孩子》有感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张璟宜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

    亲子共读有感-见证孩子的成长

    亲子共读有感:见证孩子的成长 瑶瑶家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学生时代已有很多年了。工作后,除了工作需要的书籍,几乎没有读过其它的书籍。在亲子共读活动举办以来,我有幸......

    与孩子共同成长——读《父母课堂》有感

    与孩子共同成长——读《父母课堂》有感 朱贝加家长 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 曾经我是一名海员,船一开航好几个月不着家,虽然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最让我铭记于心......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五篇范文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西郊中心校徐艳 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肖陈颖老师撰写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内容浅显、语言朴实,但字字句句能看到一位老师的对孩子爱......

    成长--读《让孩子成才的秘密》有感

    成 长--读《让孩子成才的秘密》有感李春姣这本书是被人们亲切称为“最有办法的老师”“教育和尚”寂静法师所著。2016年10月我结缘“缘来有爱家长学校”喜获此书!初读时,折服......

    与孩子共同成长——读《父母课堂》有感

    与孩子共同成长——读《父母课堂》有感朱贝加家长 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曾经我是一名海员,船一开航好几个月不着家,虽然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最让我铭记于心的......

    读《非常妈妈》有感

    读《非常妈妈》有感读《非常妈妈》有感 篇1读了《非常妈妈》这本书,我感到了母爱有多么伟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红樱,说起她,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那么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