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沟里的孩子》课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3分钟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请同学们看看。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好不好?
师:大家看的很仔细也很认真。这是河南山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同学所穿的鞋子,他的鞋子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山沟,去了解那里的孩子们。
二、讲授第一大部分22分钟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师:说的好,那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重重困难的呢?
4、师:请同学们在书上读一读课文,划一划相关的句子,最后再说一说孩子们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 时间长:山沟里的孩子们从黑暗走进黎明,又从黄昏走进黑暗,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
● 路不好走:要翻好几座山那,看(课件),同学们是怎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谁能看着图给大家讲讲?如果要是遇到恶劣的天气呢?看来他们上学的路真是太难走了!(板书)
● 不安全: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城市里,不到动物园或是在书本、电视上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狼的,那就让我们听听狼的叫声,来感受一下,孩子们放学回家听到狼叫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课件)怎么样,很可怕吧!再加上天黑,路滑,真为孩子们捏把汗啊!(读)
● 乐观:可是他们自己好象并不在意,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因为能去上学已经是孩子们是快乐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难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艰难跋涉也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读)
● 对应的句子: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什么了?生答。师:他们句式上的结构是一样的,而在内容上也是相对应的。你找找,课文中还有哪几个句子,也是前后对应的?这些相对应的句子,在向我们每一个人诉说着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难!清晨,孩子们迎着晨曦上学;夜晚,孩子们披着夜雾回家,多不容易啊!(读,挑出某一句读也可以,要做到读中见物)
小结:看,(课件)这就是山区孩子们平时常走的一条山路,这条路每天早晚承载着孩子们求学的梦想。当天边还是一片隐隐漆黑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们就背上书包,行至离家几百里路的县城去上学。他们不怕困难,因为他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有出路。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信念,又是一种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1)让我们大家再把孩子们克服困难去上学的部分来读一读。(没时间就齐读)
(2)你们可以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打算怎么读这部分,是大家一起读,还是一个一个轮流读,或者还有其他的好办法?(有时间就小组先练读,再汇报读)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同学的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吧!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5分钟
师:就是这种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那么除了学习,他们还有什么愿望呢?请同学们先读读6、7自然段,然后在小组里跟同学们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3分钟
(1)金钥匙:指的是知识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寻找:指不怕困难,不停的发奋学习。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表明了作者对山沟里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同时也对他们一定能改变山沟的穷面貌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4)5分钟……:说说省略号省略的句子;描述一下未来的学校什么样;畅想山村将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未来的教育更加普及化。教育的春风吹遍神洲大地,偏远山区的孩子都坐进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大家都会使用电脑,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贫困山区”已成为历史名词,“希望工程”成为善良人们记忆中的名字。
师:或许是山里的风清新,山里的水洁净,才使得山里孩子的梦更自然;或许是山里的人坚强,山里的人淳朴,才使得山里孩子们的梦更诚恳真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山里的孩子们,一起预祝孩子们的梦想能够实现,好不好?齐读第七段。要读的深情!
四、拓展延伸5分钟
(指板书说)同学们,“天还没有亮”,孩子们已经背着书包去上学;“从这座山梁,翻过那座山梁”,直到“远远近近,初升的红日把他们拥抱”时还在上学的路上,下午放学回家时“月亮”像灯笼在迎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山里的孩子就是这样还坚持上学,他们就是要用聪明和才智去“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穷面貌”。联系到我们每个学生,和他们相比,你觉得你做得怎样呢?
五、抒情结尾2分钟
在我国有许多地方都十分的贫穷和落后。那的孩子没有好衣服穿,没有好房子住,更没有零花钱。他们每天的生活重心是放羊、砍柴、喂鸡、种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汉堡包,也不知道什么叫摩天轮,不知道安徒生是谁,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但他们知道一点,那就是学习,只要努力学习,他们所有的不知道都会变成知道,所有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山沟里的孩子,一路走好!
第二篇:课文《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分段,理清结构。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完成语文天地中的—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齐读课文。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勇敢、乐观)不十分安全
第三篇:课文《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
【1】《山沟里的孩子》是篇叙事散文,用富含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颂扬了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课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因此,教学中,我一直把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在理解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跟山沟里的孩子作对比,促使他们“角色移位”,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山沟里的孩子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这些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教学时,我更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在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困难时重点精读、品位朗读;同时让学生在“找一找,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中,理解课文的内涵,让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教学中我设计了用四组对比句带全篇的环节,教师先出示一组,再让学生去找,不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美中不足之处,上完课才感觉到,我只是让学生找到了四组对比句,而没有让他们深入的去读,去感受读,去体味读,如果学生在抓住重点的词句读—去想—再读—再体验,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呢?每次我的答案总是不一样,但总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快快乐乐地读,快快乐乐地学。那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快乐呢?用专家的话说,应该是没有思维的禁锢,没有传统的束缚。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碰撞,有的是交流,有的是和谐。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用精心预设激发学生精彩的生成,用师生对话交流,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山沟里的孩子》讲的是在贫困的山区,孩子们为了改变山沟里的穷面貌,起早贪黑,勤奋刻苦地学习。课文读起来很美,也很感人,但对学生来说,由于离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实际遥远,不容易身临其境地理解孩子们学习的艰苦,对于“金钥匙”“黑夜”“黎明”的深入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如何突破这些难点,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呢?经过反复思考,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激发学生主动质疑;
3、学生再读书,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4、组织学生交流收获;
5、将仍读不明白的内容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读课文,了解“金钥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山沟的穷面貌,进而理解“金钥匙”指的是知识智慧,孩子们希望能学到知识,将来能改变山沟里的穷面貌。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希望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文本。
2、多种形式读1――5自然段,了解孩子们的勤奋刻苦,乐观向上。这个环节是希望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美,在采访中换位思考,与文中人物心灵对话。
3、用你想对山沟里的孩子说点什么引出作者的赞美,用代入法理解“黎明”和“黑夜”的真正含义。这个环节是希望学生在感悟中自我教育,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方法。
4、说说山沟里灿烂的黎明将是什么样的。这个环节是希望再次强化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5、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的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愉快地学习。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老师,我想读。”“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段话让我想起了……”“请大家帮帮我。”“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读”……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我没有说你们现在该怎么样,而是用赞赏的语言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愿望,比如:“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也忍不住和你们一起读了起来。”“奖励你再读读这段。”“老师希望能给你们配上音乐。”“你能xx,真是会学习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1、课堂中,我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实践,如:初读整体感知后,请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不断帮学生提炼学生方法,如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背诵方法;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请学生对比读上学和放学部分,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相对应的句子,通过找反义词的方法,教学生用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
2、将分析变成读,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味道。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我利用教材,创设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和文中人物心灵对话。例如:本课主人公的生活环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学生们很难想象到山沟里的孩子上学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上学的情景,也就不能很好的感悟山沟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我利用多媒体,把自己搜集的边远山区孩子们艰苦学习条件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通过问学生,如果你就是那山沟里的孩子,你最希望做什么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理解“金钥匙“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配乐朗读,更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三、遗憾。
本课问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思维训练,但在语言训练上就显得很单调。比如学生在描述阅读后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时,语言不够流畅,在畅想未来的时候,学生没有大胆设想,语言显得很苍白,没有形象感。在采访学生的阅读体会的时候,没有放手让学生说,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没有出现精彩的生成。以后的课堂中,应该多注意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全方位训练。
第四篇: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设计
2018年校级优质课评比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梁园区水池铺乡程小桥小学: 张俊霞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
2、通过朗读感悟,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
3、借助媒体的音乐以及图片,感受山区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4、能通过学习课文,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真正含义。【学时重点】
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以“黑”为主线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我们这里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学时难点】
能通过学习课文,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真正含义。【教学活动】
【讲授】山沟里的孩子
课堂结构: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游戏激趣—巩固旧知,细读课文—---自主探究,情感升华—激情延伸。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新朋友,大家一起说,他们是谁呀? ——学生齐读课题。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二、游戏激趣—巩固旧知。
1.文中的词语大家还记的吗?咱们开火车领读吧。课件出示词语: 拥抱 笼罩 清辉 启程 埋藏 钥匙 智慧 辛勤 黎明 面貌 傍晚 烟雾
2、教师指读。
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词语掌握的真好,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组(9张)山沟里孩子的照片,想看吗?PPT
4、师生共同欣赏图片,看完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贫穷,爱学习,生活艰苦。
师:他们的生活那么艰苦,那他们每天是怎么上学的呢?
三、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参与式教学1-5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思考:山沟里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的?(1)默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词句。(2)抓关键词和伙伴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师: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学生汇报: A:起得早:
小组1: PPT:清晨,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
甲读--乙说:我从“没有亮,还黑着”体会到山沟里的孩子天不亮就出发了,他们起得很早。
师:山沟里还黑着,大人们和一些动物们还都在沉睡中,而这些孩子已经背上了书包,你怎样读?指名读。
植物们和太阳公公还没有醒来,而这些孩子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大家一起读。
师:为了学习,他们每天起得真早呀!板书:起早。
小组2:PPT: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甲:还有一个句子也可以看出这些孩子上学起得早。我来读一读: 乙说:我从“由黑变绿,黑变紫了,由黑变红”体会到天渐渐地由黑变亮了,所以才看到这些东西的本来颜色。
师:你理解的真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吧。甲:在这句话里,我发现“黑”字用得最多,由于天黑,看什么都是黑的,说明这些孩子起得早。
丙:我来补充:我从“变”字体会到他们从天黑走到天亮,走的时间很长。他们上学真辛苦。
师: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
师:一个“黑”字,说明天不亮他们就出发了,起的真早啊!谁再来读—— 一个 “变”字说明他们从黑夜走向黎明,他们上学路上用的时间真长啊!齐读----B:回家晚
小组3:PPT:傍晚,太阳落山了,山沟里很快暗下来了。
甲读:-----乙说:我从落山和暗下来知道天黑了他们还没有回家。师:夜幕降临了,孩子们还走在回家的路上,说明这些孩子回家很晚。谁再读。
小组4:PPT: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也由蓝变黑了。甲读----乙说:我从“由红变黑,由黄变黑了,由蓝变黑了”体会到天渐渐地由亮变黑了,所以看不清这些东西的本来颜色,一切都是黑的了。
师:你理解的真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吧。
甲:在这句话里,我也发现“黑”字用得最多,说明天黑了,这些孩子还走在回家的路上。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读。
生3:我来补充:我从“变”字体会到他们是从天亮走到天黑,放学回家走的时间也很长。
师:说得好,读!
师:一个“黑”字,说明天黑了,他们还没到家,多让人担心啊!谁再来读——
一个 “变”字同样说明他们放学回家也要用很长时间!齐读----师:这些孩子早上天不亮就走出家门,晚上天黑了还走在回家的路上,真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继续汇报:
C:翻山越岭: 小组5:PPT: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甲读……乙说---我从 “走过”,“翻过”这两个词感受到他们很累很辛苦,不像我们每天都有人接送。师:你能读出这种辛苦吗?乙读。
师:他们只翻过两座山吗?(不是)而是一座山又一座山,谁再读-----不管是刮大风还是下大雨,他们走的可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啊!再读—— 放学了,他们还要沿原路返回,齐读!
PPT:孩子们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背着书包结伴回家。
师:早上,“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他们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多么的不容易呀!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们上学不容易?
D:不安全:
小组6:PPT:天边的云黑黑的,…………黄狗汪汪叫,天黑洞洞的。甲读---乙说:我仿佛听到了狼叫,感觉他们上学很不安全。
甲:我觉得他们放学的路上很危险,狗啊,狼啊随时可能窜出来把他们咬伤。师:太吓人了,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E: 乐观向上:
他们上学要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路上极不安全,他们是怎么面对的呢?接着汇报:
小组7:PPT: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师:他们为什么脚步匆匆?生:--师: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和他相对应,你能找到吗? 生读: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夜雾笼罩着他们。
甲读:乙说:他们面对困难,没有哭鼻子,没又缠着爸爸妈妈接送,而是说说笑笑。
师:他们多么的乐观呀!他们会说什么?笑什么? 其他学生:说收获,谈学校里的趣事……
师:这两句话上下对应的写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往返在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前四个自然段里采用了对应的写法,你知道谁和谁是对应的吗? 出示句子:…………………… 男女对读。
(二)、学习课文6-7段。
师过渡:他们上学用的时间是那样长,走的路是那样的远,遇到的危险又那样的多!
1、他们这么刻苦努力是为了什么呢?你知道他们的理想吗? 生:他们的理想是找到那把金钥匙,改变山沟的穷面貌。师:这是一把怎样的钥匙?生:神奇,能打开……能改变……
2、孩子们是怎样寻找这把金钥匙的?
生:PPT:山沟里的孩子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寻找。
比较句子:山沟里的孩子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在辛勤刻苦的寻找。山沟里的孩子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寻找。
3、他们是在寻找金子做的钥匙吗?这把金钥匙指的是什么?(科学知识)师:孩子们日日夜夜,夜夜日日不停地寻找金钥匙,就是日夜不停地学习科学知识。请大家再读---
4、师:此刻,你们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BS不怕困难 乐观向上 你们觉得他们的理想会实现吗?(会)让我们衷心的祝愿他们。齐读最后一段。
PPT:啊!山沟里的孩子不怕……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四、整合板书,总结全文。
山沟里的孩子为了改变山沟的穷面貌,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翻山越岭,他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相信他们一定能找到那把神奇的金钥匙。
再读最后一段。
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正向他们招手,美好的将来一定会属于他们!
五、布置作业:
请以《我和山沟里的孩子比童年》为题,写写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起早贪黑
山沟里的孩子 翻山越岭
不怕困难、勤奋好学
极不安全
第五篇:《山沟里的孩子》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富有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里的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学会本课9个生字。
[学习重点]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课前准备]
录像带生字卡片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播放《渴望》片断。
3、学生谈观后感想。
4、师:文中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呢?(出示课题:山沟里的孩子)
二、检查预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不容易读好的语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正字音。(生字词、不容易读好的地方)
3、指名读文。(个人读,小组读)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订正生字的读音,激发起学生思维积极参与。)
三、自主感悟,小组讨论
1、师:那么,山沟里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2、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
(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只要再课文多读几遍,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样在全班的交流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是相对深刻的,对课文的认识也是相对全面的。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层次,有了深度。)
四、识记生字
1、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互相提醒)
3、师示范:罩、匙、貌、勤的写法。
4、生在本子上书写。(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把识字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全班只解决难记的几个字,提醒学生生字的学习不忘方法,允许学生识字的方法五花八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五、课后延伸
1、带着问题读书。
2、书写生字。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一改以往逐步分析讲解的思路,而是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的读书中,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初读课文,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不容易读好的语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层:细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情味和主旨。第三层:品读课文,在学生充分交流感悟与体会之后,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