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1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

第一篇:《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

我读《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的体会

樊沁霖

初读《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觉得比较生涩,国外学者写的书再翻译过来总觉得缺少一种原汁原味,更何况本书作者“野心”很大,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全部上阵,试图全方位的来解读压力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压力,思路宽、思维跳跃性大,让像我这样习惯了读读小杂文、短篇小说的读者总感觉无从下手,几次拿起书本又放下,渐渐就被我束之高阁。机缘巧合,无意中在网络上找到“自控力”的有声读物,便想“看书”不行那就听别人“读书”吧,兴许是夜深人静更适合读书,慢慢的也就看出了一点点门道。

一、理清压力概念—压力与意义挂钩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中,首先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就是它对压力的定义,按照惯常思维,我们总是把压力归入消极的概念,看到压力二字就很容易联想不堪重压、无法喘气的形象。但是作者却站在科学的角度给压力下了新的定义,即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一方面“这个定义足够大,可以涵盖交通阻塞引起的沮丧和失去事物的痛楚”,更重要的是这个定义隐含了有关压力的一个重要真相,即“压力和意义无法分割。对不在乎的事情,你不会感到压力;不经受压力,你也无法开创有意义的生活。”

这与我们国家一句老话“无欲则刚”是不谋而合的,没有欲望就能够超然物外,就能不受压力控制,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这一辈人而言,“无欲则刚”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自控力》一书给出的定义无疑有着更广的适应范围。而且“无欲则刚”也不一定代表着人生的理想状态。学生时代压力来自于父母的期待,学习任务重多,想玩又不敢懈怠,生怕成绩不好引起父母不满;参加工作之后,压力来自升迁的意愿,上级的认可、同事的口碑都让人感觉压力倍增。反过来讲,当父母不再寄予厚望或者学生不在乎父母的想法,就容易破罐子破摔,学习一落千丈;当觉得升迁无望,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时,恐怕也难以保持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有压力也不一定是坏事。

二、正确认识压力—尝试和压力做朋友

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作者对“和压力做朋友”这个主题进行了延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对象分为3个小组,A组被灌输“压力有益”的观点,B组采取看电影、听歌等形式放松,C组作为参照组,然后3个组同时去进行压力测试。结果是B、C两组没有什么明显区别,而A组在压力测试下的表现要明显好过后两个组别,由此可以看出积极面对压力的人才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我们也常说适度的压力产生动力,提倡的也是正视压力、接受压力。结合对压力这个概念的定义,我认为长期保持适度的压力的根源是寻求到“有效而持续的意义”,从而找到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前面提到的“破罐子破摔”、“船到码头车到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例子,“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都不是父母左右出来的行为,现在我们评判教师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工作中,无论是革命年代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烈士还是和平年代奉献不止的杨善洲,离开了职务的吸引力还是保持了持久的热情。探寻压力的奥秘,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个严肃的命题,那就是生命应有的意义。

三、消除孤立思维—不做孤独的战士

“情绪低落时,我有觉得别人都比我幸福的倾向”“苦苦挣扎时,我有觉得别人一定比我轻松的倾向”,这就是孤立思维,我们本能的高估别人的幸福感、低估他人承受的压力与痛苦。这个观点的冲击力很大,长期以来,我们所受的教育一方面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是可耻的;另一方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弱点是可怕的,因此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在微博上看到的往往是他人晒幸福的照片,社交媒体“让我们产生了更大的压力感”.在这个段落里,作者引入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联结的能力,这是“即使在最黑暗时刻”也能保持韧性的能力,具备联结能力的思维方式是与孤立思维截然不同的,他们在“情绪低落时提醒自己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和我感觉相同”、“当事情不顺时我会把困难视为所有人都会经历的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更愿意公开自己的挣扎,更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另一个是视自我为资源,联系到我们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用户信息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个人的经历与想法也更加受到重视,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都应当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这也是收获幸福感的秘诀。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是现在很难再找到学生阶段那种静心读书的状态,特别是出版业发达的今天,一本书到手可能就看个3-5页觉得对了门路就愿意往下看,看不懂的就丢到一边,这也导致了有的作者故意迎合读者品味,尽拣些通俗的、意淫的内容来博取眼球,造成了书籍市场鱼龙混杂,拉低了读者的欣赏水准。回想求学的经历便应感到获取知识并不容易,觉得读得容易的、易于理解的或者是因为只读到了点皮毛,或者经过别人的深层次加工,这样获取的知识好比是暴发户拥有的财富,看过的书也只是看过而不是看懂,终究是得之易失之易,《自控力》是一本好书,接下来我还将继续品读。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

刘纬农

人就像弹簧,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变化,有了压力才有张力,你才会达到更高的高度,不然你的生活将是一池死水,激荡不起一点涟漪。

读完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一句话:“改变思维模式,人生将发生180度的转变”.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是扭曲的,负价值的,就不可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因为负价值的意识会促使你去负价值的行动。和压力作朋友是就是改变人的一种固有思维模式,它是积极向上的,积极的心态可能会让你产生一种努力学习、追求目标的态度,进而去付诸行动。

要改变对压力有害的看法,事实上是压力对人是有促进作用的,它让人更有活力、更快乐、工作更高产。本书中多项调研结果证明了这点。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关人员,要做的事情多且杂,虽然完成了交待的任务,但离领导的要求还远远不够。领导的高标准对自身是一种鞭笞,也是一种压力,它会让你变的更优秀。

压力是你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朋友。现在的社会对我们年轻人是不“友善”的,高房价、工作压力大、婚姻等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人。前些年还喊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回到二三四线城市,找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再挤着早晨5、6点的地铁赶着去上班。很多人回到了家乡,发现生活很安逸,没有了压力,反而受不了这种不“刺激”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愿意回去吸北京霾、挤地铁、住太空舱。只因他们在大城市看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希望,他们把这份压力变成他们通过前方的资源,激发出人的潜能。

回到了修水工作,碰不到大城市的高房价和空气等困扰,但是在组织部门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原来是专注于技术工作,对数字精准度负责,不要去考虑其它的,现在要求你学会十指弹钢琴,哪一样都不能差。在县关工委工作,老领导们都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工作上不能有一点马虎,他们都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这种工作上的压力不言而喻,这种压力也是对个人韧性的一种考验。所以,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只要我努力,积极向上正能量,碰到压力上上上。

第二篇:《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原创: 左彧

听完这本书,我最大地收获是作者质疑既有科学理论的依据——把小白鼠的被化学制剂注射或受虐待产生了致死的生理反应,推演为人类感受后压力会导致病变的结论,从而认为压力是有害的。而实际上这并不正确,甚至听上去都不和逻辑!

其实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把一种现象用理所当然的逻辑“通感”化,从而得出一个貌似正确的结论。蓦然回首,我们吃的绝大多数西药都是这种采用的动物实验得出的药物反应结论,真是细思极恐!

这种以管窥豹的事情让我想起高中参加作文竞赛时的那篇零分作文。那是一篇议论文,给出的场景是:某市搞了一次调查,组织全市数十名三好学生考试,结果考完后考场留下很多稿纸。就此要我们论一论这一代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何如此不堪。我觉得这种调查方式太过以偏概全,就洋洋洒洒针地砭了一番。结果创下了学校作文竞赛零分的纪录,恐怕至今无人能破吧。

还是言归正传吧。压力是一种对在乎事务发生负面意外而产生的中性情绪体验。就好像我们被碰到会疼,吃了酸的会产生唾液一样。它是一种生理的警示,正是由于产生了压力人们才会重视、才会思考、才会努力,也才会人为地使事务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压力对事物的发展是正向的。

压力对人们身心产生什么样作用,其实是归结于人们自己如何主观认知压力的。“认为压力会对身心有害”这种意识,才是对身心有损害的。这就好比饥饿感,正是因为我们需要进食,当身体缺乏食物时就会感到饿,这本身是正常的,这样才会促使自己吃东西补充能量,否则你会虚脱,只不过我们觉得饥饿这种感受是不舒适的。但若果你认为饥饿感对身体有害,不是去吃东西而是因此夜不能寐或者去吃药麻痹这种感受,那对身体才是有伤害的。又或者你采取不间断地吃东西来杜绝产生饥饿感,()那么至少你的肠胃会也会因此出毛病。其实当在乎的事物发生偏离,我们感受到压力时,积极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其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者加以理性地加以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正是“变压力为动力”的意义。

所以从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感受——认知——行为”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三个环节,而我们往往会把感受等同于认知,缺乏理性地分析,从而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所以说跟着感觉走往往是很不靠谱的。

压力产生于我们遇到的矛盾和挑战,是人们不适应的一种心里反应。人终其一生都会有压力相伴,概莫能外:婴幼儿受惊吓或饿了,有压力会哭、会闹;学生少年面临考试,有压力会紧张焦急;成年人迫于生计、急于发展有压力,会恐惧彷徨、积心处虑;老年人望子成龙,有压力会寝食难安、身心憔悴……

所以既然是无可避免的东西,那么唯有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认知压力才能正确的应对,让我们进入新的适应状态。

毕竟所有的人生都有两个节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生和死。这两点之间的人生线段人尽不同,可谁都愿意它是美好的,所以请理性地接受这期间的幸福、痛苦、轻松与压力吧!

第三篇:《和情绪做朋友》读后感

《和情绪做朋友》读书感悟

学习心理咨询师后,我参加的情绪控制培训班上,我买了一本《和情绪做朋友》这本书。看到书名就吸引到我,在我们习惯性的印象中,情绪不是个好的词语。说一个人有情绪,往往就是暗指他有不满,有抱怨等等的不好的感受。和这种感受做朋友?怎么做?做朋友是驾驭的意思吗?这些疑问始终围绕在我脑海。希望这本书能给我答案。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和情绪做朋友的真正含义是能够正视情绪。有情绪是正常的,凡人都有情绪。但是很多人被情绪控制,俗话说:冲动是魔鬼。这里的冲动就是情绪的代名词。这本书就是教人怎样驾驭情绪的一本实操书。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情绪和方法是同样一个按钮。你有没有感觉到经常一生气什么方法都没有了,脑子一片空白?所以,控制情绪最佳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我身上很实用的方法就是调整自己的感觉,像广播电台调频一样,让自己找到爱的感觉的频道,这样就很容易平息情绪。比如说,把感觉频道调节到谈恋爱时的情景感觉一种甜蜜,或者把感觉频道调节到琳琅满目的商场:找到买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东西的时候的感觉……这些宝贵的幸福的感受应该好好的回味和复习,存在心里的一个角落,在生气烦闷的时候,翻出来品味品味,再处理事情,就会好很多。没有情绪了,就会有智慧。说话也变得轻松幽默很多,思维也很活跃。具体事情就不用讲了

吧,呵呵,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很多,这个练习要反反复复才行。加油啊,读者们。

第四篇:和时间做朋友读后感

浅谈《把时间当作朋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许是因为考试临近,或许是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写篇论文或者起草一个策划方案。于是你坐到电脑前开始码字,过了一会儿,你突然觉得渴了,所以起身泡了杯咖啡喝,接着重新回到电脑前,继续写你的方案,写了一会儿,一下子想起来球赛马上要开始了,于是决定看完球赛再接着写,终于把比赛看完了,肚子又饿了,又去冰箱找东西吃,等吃饱喝足之后,一看时间,天哪,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可是你连一个开头都没写完。于是你开始说 “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的是无济于事的。既然不想浪费时间,那么就应该想尽办法了解时间、感知时间并能够管理时间。

这本由原新东方老师李笑来的畅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告诉读者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

在看了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与时间作为朋友,因为时间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赛跑对手的角色。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得流逝。她悄然无息流逝的速度让我感到焦虑、无奈甚至悔恨。那作者是如何做到与时间做朋友的呢?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他自己的一套管理时间的方法——“时间账本”。事实上,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那就是懒惰。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倒不如说最可怕的敌人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与懒惰

抗争的工具就是纸笔。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管理时间与管理金钱有时候也起着相得益彰的作用。正如理财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管理时间也一样,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利用纸笔将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每晚睡觉前,看看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做的这些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如果说事件记录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方式,那么在事情后面标注出做那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基于过程的记录,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接下来,假定已经养成了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那么第二个良好的习惯几乎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了,那就是每天制作时间预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接着估算完成每项任务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很快,你会遇到一个问题是发现,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成,于是只好进行选择。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列表中的每项任务标上权重值,简单的标注重要和相对来说不重要。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生活,更贴近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始一天的上班之前,花费15至20分钟仔细计划今天上班要做的事情,列好之后,将每项工作内容估算花费的时间,并且标注重要、一般等等。养成这个习惯,我们会发现工作变得越来越有条理,思路越来越清晰,更有效率得安排每项工作任务。

当这些习惯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之前说过,最可怕的敌人是无法控制的懒惰,它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诱惑你抛弃你的朋友,时间。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懒惰,最终导致放弃。

在书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比喻:如果,这世界存在这么一个银行,你一出生,就自动享有这家银行为你开设的一个VIP账号。每一天,这个VIP账号里面都会被自动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钱,而你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把这86400元花光,随便你买什么,如果不够了,那就只能忍痛割爱——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来取下一笔86400元钱了,如果竟然没花完剩下了,那只好作废——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家银行不接受存款,并且还要每日注销余额。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这么一家银行,谁都会非常开心的,可事实上,这家银行确实在,但很多人却不因此开心,这家银行的名字叫“时间”。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不多不少,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

但是很多人爱钱,却不爱惜时间,也许是因为人们更难认知抽象的事物,不如试试这样的算法: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钱,能换到多少呢?比尔盖茨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36.74美元。但是我们不是比尔盖茨,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我们问问自己“我的时间究竟可以标价多少?”——这就是一个人决心不再浪费时间的最有效的起点和动力,只有爱惜才可能产生节约的动力。

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遇到的人,一个是你读过的书。只浅读了一遍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让我知道,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

时间飞逝似水长流,财富、名誉、地位,这些是无法跟随我们的,但是心灵的丰富却是会伴随我们终老的。工作,不是为了上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一个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生活,也不是为了别人眼里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自己发现自我,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时间不再是用来打发、用来消磨、用来虚度,而是将有限的人生,活的更加有内容、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意义。这便是我看完此书的感想,在此与大家共勉。

人事行政部 高天轶

第五篇:《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最近花近三周的时间阅读了《自控力》这本书,其作者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这本书讲述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和我们曾经经历过有关自控力的事,同时又对我们为什么会失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缺乏意志力,为什么会在诱惑面前屈服,此外,作者在书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收获颇丰。在该书课程的开始,我也按照作者的建议,参与了意志力挑战。这也许是本书的最大亮点: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实验过程,让读者参与到自控力这门课程中,把自己当做真实世界中的研究主体。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我对意志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成功自控,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何失败开始。意识到自己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恰恰相反,这将帮助你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

书中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个个事例,从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有许多都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其实要想战胜自己,成为自控力强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内心,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提高意志力所采取的方法。面对意志力挑战,如果我们能采取乐观的心态,放松心情,我就会对诱惑产生更强的免疫力,而如果我们情绪低落,往往我们就会更加屈服于诱惑。当我们意志力失效时,我们也应该坦

然面对,不应太自责。原谅自己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自己意志力的一种方法。

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能取得成功的保障。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力出众,主要原因是他们从不轻言放弃。爱迪生曾经说过:“生活中的很多失败,都是因为人们再决定放弃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接近成功。”贵在持之以恒,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坚持,天赋代替不了,这个世界上天赋很好但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教育代替不了,多少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最后被社会遗弃。只有坚持和毅力才是永恒的。通过读《自控力》这本书,我对意志力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提高意志力。我相信,只要我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我一定会取的很大进步,我也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下载《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1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最常出现的故事就是孔融让梨。老师和家长教育我们要学习孔融懂礼貌。孔融是我们从小的榜样,成年后的他也的确成为了一代将相。但我们不......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让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没......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1 说实话,在没有接触到这本书的内容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言之无物的鸡汤或是古板的研究书籍,只会一味强调“克制自己”“自我救赎”这样的......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收银台:刘英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现在社会大家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症、月光族、熬夜族、减肥控、淘宝控......

    自控力读后感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略受启发,想写点想法。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和以前我读......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1 一直以来,大都认为压力都是负面的,让人难以承受,给健康带来威胁。读完此书,关于压力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压力使人成长,并且使人更好地应对之后的挫折。要以......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1 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还是忍不住熬到深夜;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依然拖到凌晨才睡;说好的减肥和马甲线,在美食面前全部抛在脑后。所以看了......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1 暑假里,我读完了胡小闹之《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这本书主要讲了胡小闹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诱惑——网络游戏。为了游戏升级,他骗过父母,也骗过老师,甚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