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用“五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班主任论文
浅谈用“五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文/袁勇
[摘要]“五心”指责任心、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发现教师的“五心“对于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正常成长非常重要。一位教师能否全面、认真、时刻用“五心”去对待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好坏。尤其针对学困生来说,教师能否不厌其烦地、持之以恒地从这“五心”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和教育学生,会导致学困生有两种不同的前途。从学龄间段来考虑,越小年龄段的学生,“五心”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情感教育 责任心 爱心 信心 细心 耐心
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就是教育。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上说,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所以,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在学校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要执行者,其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让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身子女,这一独特的群体,从小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和环境的特别关注、照料和保护,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的特别的骄惯,导致了他们的优越性太大,在顺境中成长,受不了挫折。自己创造少,索取别人多,养成了依赖的性格。近几年来,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问题叫得很响,为了安全起见,父母不让孩子做这,做那,不让孩子单独活动,不让孩子上山,不敢让孩子在河里玩。这不敢,那也不敢,致使孩子的适应性太差,胆子太小,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创造意识被无情地抹杀。有的学校为了安全起见,不搞集体活动,运动会,放电影,文艺演出,户外活动,野营等,要么大搞的变为小范围的,要么干脆就什么也不搞,因此又开辟了关在套子里(教室)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由教室外搬到教室内看连续剧,看演出,作报告。你想想,学生一天到晚已在教室内上了一整天课,你还把他们关在教室里,而不把他们放出去换一下空气,他们受得了吗?因此,学生的厌学心理形成了,了解社会,寻求另一乐园的愿望形成了。网吧,游戏厅便成了他们理想的、安全的天堂,可让他们发泄沉闷已久的压抑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孩子,教育就成了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服务的多样化,社会服务的开放化等使学生学会了享受,有机会接触不良社会现象,对于这一脆弱的群体来说,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导致学业下降,心灵不健康,将来会给社会造成压力。性开放带来的家庭不稳定导致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造成学生心理障碍。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用“五心”教育学生。
当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创造和谐社会的目标也要求我们教师用“五心”去教育学生。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要负责,就得有耐心,信心,就要细心观察,分析学生,才能因材施教。要创建和谐社会,就得提高全民族素质,就得下决心从各方面培养学生,从身体、心理、知识素质等方面教育学生,就需要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有情有爱的教育。社会化的多样化就要求学校培养各种人才,我们教师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去发现学生的个性,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不能据学生的成绩来判断一切,尤其要大力创设环境,发展学困生的特长,让其在某方面有所提高,这可增强他努力上进的信心,避免其另寻刺激。
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目前,全民经济意识的增强,使得很多优秀教师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普通学校走向名牌学校,从教育战线上转向其它行业,再加上义务教育的实施,各校的扩招,导致了普通学校的师资严重缺乏,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致使师资水平、教育观念严重落后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班容量的扩大等这些社会现象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受不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关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阻。有时学校领导急功进利,“大跃进”的思想倾向导致升学的空前竞争,学校,教师,可以说只重视能给他们赏脸的学生的学习、生活而根本不在乎其它学生学会学不会,这样导致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的阻碍。社会上网吧给学生开辟了心理放松的主战场,致使学生恋上网吧,放弃学业。
以上这些社会、家庭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就要求我们人民教师要对学生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有细心、有耐心。
一、班主任要有责任心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挚爱自己的职业,对教学抱以极大的热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校外情况。你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定时抽查、调查、谈话、家访、集体活动等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是非。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常常在晚上、午休、周末等时间抽查学生的活动情况,经常给跑校生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时地通过指点、引导、谈话、野外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行为等,并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尽力教育好学生。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达到对学生了如指掌,又可以给学生温暖、关心的感觉,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你的敬意,更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也可对那些容易走上不轨道路的学生起到悬崖勒马的作用。
一旦你对学生具有了极强的责任心,学生就会时时刻刻尊重你,模仿你,向你学习做人的道理。现在,很多教师只对他讲的那节课负责,而缺乏对学生(尤其是差进生)个人负责,甚至教了很长时间了都叫不来自己所教的学生,当然更不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品德背景,在校情况等,这样的老师很不负责,很自私。
班主任的责任心在教育学生中尤为重要,有极强责任心的班主任和缺乏责任心的班主任会带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班级学生。有极强责任心的班主任可以拉一把学生往上爬,缺乏责任心的班主任是松一把绳子易使学生往下掉,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是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命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个别的学生更为重要。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学生的个性是容不进老师的眼中的,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抹杀学生的个性。现在的学生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其个性越来越应受到尊重,面对适应性差,承受能力低的特殊学生来说,不尊重其个性就等于扼杀其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责任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班主任要对学生有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家喻户晓的“爱的奉献”的歌曲。那么只要每位教师都对学生献出一份爱,学生就会生活在充满爱的、温暖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就会爱自己的老师,就会努力学好他所爱的老师的那门课来回报老师对他的爱。要对学生有爱心,实际上很简单,只要你视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就可作到。可是有些老师缺乏无偿奉献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与发展,教师的有偿报酬思想越来越明显。因此,易使师生关系变成利益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瞧不起老师。
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品德行为、家庭处境,教师可适当地以牺牲一些时间与金钱帮助学生来换取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象宽厚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和活泼可亲的兄长、姐姐一样。
三、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信心包括学习方面的和生活方面的,教师要始终相信学生能行,能学会知识,能做好一切事情。尤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用“笨蛋”、“蠢猪”、“不开窍”等语言打击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这种语言不仅会体现教师对学生没有信心,而且会使学生瞧不起老师。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多考虑其长处,回避其短处,尤其是面对学困生时,多从非智力因素去分析,不能一味地据其成绩论乾坤,应充分挖掘、利用、发挥其优点,为其特长的发挥尽力创造充分的条件,为其开绿灯。要反复地、持久地鼓励,帮助学困生,尤其多表扬其优点、特长,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自己有发展,有用,有比别人强的一面,别人也有不如自己的一方面,学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干劲,就有了成功的保障。
四、班主任要对学生细心观察、分析、教育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不敢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更不敢和老师倾心交谈。这样,教师要了解一位学生就较为困难。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就不会了解学生,更不会了解“给他们经常带来麻烦”的学生。有时只了解学生的某一方面,如只了解学生的学习好坏,只了解学生是听话的还是捣乱的,而不了解学生的内在的、潜在的东西。这样即使教师对学生有责任心,有信心,有爱心,有耐心,但若缺乏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细心的观察与分析,就不会更多地、深入地了解学生,就不会在教育学生中对症下药,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分析可以掌握学生的心态、学态和最新动态。为防止学生不正常发展,纠正学生的不健康心态、学态,采取及时的措施提供第一手材料。我2001年担任高一某班的班主任期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班内一位男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而准备辍学,就在他准备离校的前一天的课外活动,我为班内组织一场足球赛。当比赛开始时,我突然发现平时爱踢足球的乔某某同学没来操场参加比赛。经调查,才知道乔某某不想念书啦,第二天要回家。(班主任论文)我立即返回教室,发现乔某某同学一个人爬在桌子上。我并没有问及他怎么回事,而是说“乔某某,没有你,这场比赛不精彩,你最喜欢踢足球,有啥事儿等比赛结束后再说”。他当然不好意思拒绝我的一片心意。在比赛中我有意延长活动时间,让爱踢足球的乔某某尽情发挥其优势,并私下安排观看的同学多给他鼓励,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热烈的掌声。我也参加比赛,比赛中我观察到他越踢越有劲、比赛结束后,我立刻和他进行单独谈话,很快他就打消了原来的想法。这样,由于我的细心的观察,及时地干预,最终挽救了他,否则他将因为一次苦恼离开了学校,离开了知识的索取。
教师尤其要细心地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耐心
现在的独生子女具有娇生惯养,调皮,自私,固执,上进心差,承受力低的特点,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会受到一些学生的不服从(如顶嘴,不接受教育),当学生不服从你的教育、安排时,教师不能和学生一般见识,更不能和学生进行秋后算帐。要坚持一个信念,学生永远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永远是一个知识饥渴的学生。教师是一个为人师表的成熟的长者,要耐心地分析学生,分析自己,反省自己,经过耐心的研究去教育,关心学生。学生的心很容易被打动,直到学生对自己不尊重的行为后悔为止,否则会导致学生厌恶老师,也就厌恶你教的这门课,甚至学生会处处与你唱对台戏。
教师要耐心地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的学生很内向,不喜欢和人交流,其内心想法不易被人发现,有什么事儿都往自己的内心隐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内向的学生的心理。
教师要耐心地分析、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在自己走不出误区时,很容易丧失学习、生活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协助学生共同克服困难。一旦学生克服了困难,就会有胜利的喜悦,就会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总之,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高效地、适时地、巧妙地、合理地用“五心”教育学生。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策略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学生身边开始。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如,给父母做一次家务,在父母伤心时学会安慰父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别人,这里包括关心他的老师、同学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真情的快乐。
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例如,借助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同样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使得弘扬感恩情怀也成为我们班级的主旋律,这也很好地抵制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教育了更多的学生。
三、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
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感恩,它能让学生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它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化生活,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处事之道和做的境界。
第三篇: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王建聪
挫折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而使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直被父母呵护,爷爷奶奶宠爱,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这一代学生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以及各种报复行为。我认为在小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挫折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家长与老师的重视。一些老师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学生,本意是想激起学生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折教育实际就是“抗挫折教育”,在物质条件相对提高的今天,挫折教育可能更多体现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心理卫生存在的普遍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以便引起广大教育同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体受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其次有意识给学生创设挫折情境。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升到小学后,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刘翔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有学生好胜心强,凡事想争第一,这样的学生最容易受挫折。
我觉得做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挫折教育: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因素。
虽然轻度的、较少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磨练作用,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会有伤害,是消极的,应想方设法避免。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减少挫折的首要条件,要求教育者做到:(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3)教师要有一份公心,对各类学生,一律公平对待。
2.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例如,讲授课文时,利用课堂内外的内容教育学生: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问后,就有许多人责备他违背了人类的真理,是胆大妄为。伽俐略处在重重包围之中,可谓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振作精神,用自己刻苦勤奋、不具权威的精神,通过多次实验,取得了胜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1)开展优点启发活动,培养自信心。活动中由其他同学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的把优点展开,让其释放光芒。培养自信心。(2)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模仿榜样的行为去做,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在挫折中成才的事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在逆境中振作精神,变压力为动力。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大音乐家贝多芬,半身瘫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我们生活中间许多战胜挫折的事例更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如下岗工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高考落榜者自学成才等等。
4.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创设挫折环境,磨练坚强意志。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做为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才会使我们的教育越办越有特色。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陈
文
一、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紧迫性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目前在学校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缺失,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中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很茫然,缺乏学习动力。
一项对高三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2%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9.9%的家长对同学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些的影响,而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给同学一定的帮助。反映出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方面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对大学生失业诸多原因的分析中,有一个原因被忽视,就是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在许多地区这项工作都是空白。一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42.1%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有65.6%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许多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这些学生在高中时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很多人填报志愿选专业时并没有依据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也没有站在关注自己潜能发展的角度去正确选择专业。往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所谓的“热门”或“好就业”的专业,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从而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面对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环境,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因此,尽早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非常重要,迫在眉睫。
二、认识自我和职业,科学规划未来 ⑴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章达友教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一书中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审时度势,制定恰如其分的目标,用目标引导和激励个人职业行动;挖掘个人潜能,力争做得最好,力争现在比过去更好,从而使人生过得充实和富有意义。
美国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鉴定了9种能力,分别为: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判断能力、图形知觉能力、符号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手指灵活度、手腕灵巧度。该测验可帮助确定在8大类32小类职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被认为是职业指导中较好的测验。
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能力的分类,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和职业。这样才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增加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感。
⑵测评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分析、他人评价、测评三种方式进行。
目前,测评在我国才刚刚兴起,还不被更多的人了解,甚至对此还有一定的误解。在我国兴办的一些职业规划培训机构中,测评是进行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的手段。而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已经开始引入测评,使人才能够得到更适合于自己的岗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免费测评如“中国才储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网站让学生进行测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爱好,了解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在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明确大致的职业方向。同时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对自我的认识
班主任要提供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掘潜能,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访谈等体验各式各样的职业,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可以邀请一些在各行业中有精彩职业故事的家长来为学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请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告诉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近距离的接触,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给学生介绍各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变化,找到进入职业人生的方式;在班级管理中要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著名职业规划师程社明在《你的船,你的海》一书中曾说,“人生是海,职业是船。在实现愿望、满足需求、主宰命运的人生之海中,职业生涯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要树立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准则,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认真规划各自的未来,从而使他们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五篇: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
做一个可爱可亲的平易近人的老师。
多为学生想想,多找学生谈心。
换位思考,很重要。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需注意什么
一、注意劳逸结合,初三学习紧张,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做好学习计划,计划要适合自己的承受能力,每天学习任务要适当。
二、预防焦虑出现,中考在即,要学会放松,比如适度的体育锻炼,周末去郊游,去游乐园等地方放松放松。
三、生活要有节奏,有规律,以前是这样的,现在一般不要太多的改变。
初三的学习紧张,但也不是太大的困难,只要放松心情,愉快学习就能够考出好成绩来了。
初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有哪些方面?、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
2、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鼓励,激发其潜在的动力。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里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里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里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加强;学生;心里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里健康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以下几种: 一.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业疲劳与许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都有可能加重学习疲劳。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任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学的方法也应该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指的是学习成绩经常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爆、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爱的力量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