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饮茶与健康》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饮茶与健康》这一内容,是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饮食与健康密不可分,从而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个主题的完成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至少要在一个月的时间。今天我这节课体现的是第一阶段,活动开始阶段,帮助学生生成问题(主题生成),是课题的准备阶段。
很多老师在我上完这节课的时候都没弄明白这是上的什么,甚至觉得这节课老师也没教什么啊,这就完了啊。大家这样想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大多数老师不教这门课,对它的课程特点不了解,可谓不知者不怪,如果老师把学生应该在活动中了解的内容都在课堂中包办代替的话,那就违背被了这门学科设置的初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的创新能力。
现在是信息社会,有的孩子的电脑水平是很多老师的所望尘莫及的;很多孩子的科技制作的想法是出人意料的。在传统教育里,这些孩子的天赋很可能就被埋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为这些孩子开辟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也为众多孩子潜能的开发创造了教育的条件。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里,教师要做什么呢?教师当然不是无所作为,指导、引导、组织、参与就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身份。
纵观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生动的情境创设为整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课标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喝茶场面为例引出研究主题,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兴趣,为下面开展的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这里要感谢网络研讨这个平台,我的教学设计是在研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的,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
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六年级的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已有了三年的基础,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这个环节。课堂上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选择研究小组,自己选择研究的方式、内容、结果的呈现形式,自主选择指导老师,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不包揽学生的活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孩子们才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3、关注活动过程,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分组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小组只有三个学生研究,而有的小组的人员又比较多,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研究内容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如果对这个内容感兴趣,也可以加入这个小组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两个同学又主动加入进来。老师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加入这个小组的研究中。教学中我还重视了对活动主题确定的指导、研究方式、方法的指导,为下一阶段主题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
值得思考的地方:
教学前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充分的预设:
在此基础上,再发散孩子的思维,指出:除了刚才我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围绕“饮茶与健康”你还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或者还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呢?并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这个环节按照我的预设,应该是本节课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因为孩子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有时教师都很难把握,我在试讲的过程中,孩子们提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是要费一定的时间,一方面要知道孩子的心声,还要把学生的问题有效的梳理成研究的主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为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假设,以防孩子在提出问题时,考虑不全面,不好把握。
但在本节课中,这个环节中孩子只提出了(不算前面提出的两个主题)四个问题,其中还有一个是饮茶的危害的主题,再经过和学生的探讨后,成为一个研究主题,这样的话一共就出现了五个研究主题,再问及学生的时候,孩子竞没有再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分析其原因,我想有这样两个方面,孩子在众人面前可能想问不敢问,再就是受“饮茶”这个话题的影响,出现了思路中断,总之这个环节真是意料之外的。这个问题让我的思考是:是不是主题生成后不用再引,而就是围绕“饮茶与健康”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这样是不是能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宽一些。我将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摸索,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这里也肯请各位领导、同行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的教学为达到更有实效性、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科学饮茶益健康
科学饮茶益健康
养生导读:国人爱饮茶,历史过千年。在过去,人们饮茶,一是为了解渴,二是养生之需要。饮茶能养生,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并非人人明白。而随着对茶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饮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眼下又到新茶上市时,有关专家提醒爱饮茶的人们,饮茶如不科学合理,将有损健康。
一、饮茶应适当。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但是,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有其固有的禁忌。医学专家告诫我们,只有饮茶适当,才是养身保健的好习惯。所谓适当:。
1、指茶水浓淡适中,一般用3克茶叶冲泡一杯茶为宜。茶水过浓,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引起贫血。
2、是控制饮茶数量,以一天 8-10杯为宜,过量饮茶,会增加人体肾脏的负担。
3、是饮茶时间不要在饭前饭后一小时以内,否则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4、是应注意禁忌,贫血患者,特别是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铁形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往往使病情加重。
二、八种茶不能喝。
1、焦味茶:炒制过火的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味道也不好了。
2、久泡茶:茶叶泡得过久,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会被泡出来。
3、冷茶:茶宜湿热而饮,冷茶有滞寒、聚痰之弊。
4、烫茶:茶一般都是用高温的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水温过热时饮用。过热的东西,对人的肠胃是极为不利的。
5、霉变茶:会有大量毒素。
6、串味茶:有的味道是有毒素,如油漆、樟脑味等。
7、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性很强,饮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有的人饮用后会产生呕吐感。
8、隔夜茶:特别是变了味的茶,即使还尝不出来变味,也多半滋生、繁殖了大量的细菌等。因为茶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大部分不溶解于热水,残留在叶片中,水温较高时,茶叶上的蛋白质便会腐烂,放置一晚后,又会有一种酶菌生成,同时在茶中残留大量的丹宁酸会变成具有刺激性的强烈氧化物,对肠胃造成刺激,引发炎症。所以,隔夜茶不宜饮用。
三、茶对人体的7大健康作用。
1、振奋精神,消除疲劳,促进感觉器官提高对事物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2、能助消化,减轻餐后腹胀不适之感。
3、能保护内脏器官。茶叶中的生物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特别是茶碱,能松驰冠状动脉,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4、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是一种活性物质,有增强血管壁弹性的作用,同时还能与苍茫叶中的维生素P 结合,具有增强血管的渗透作用,所以能降低血压和防止血管硬化。
5、消炎杀菌 茶叶中的儿子茶素有明显作用,饮茶对伤寒、痢疾、霍乱等都有一定疗效。
6、能减轻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和具有抗癌作用。
7、抗衰老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其抗衰老作用远远超过维生素 E。另外茶叶本身也含有较高的维生素 E,虽然不能溶解于水,如果把茶叶磨碎做成茶叶食品,就能得到较高的维生素。
第三篇:《回族的饮茶文化与习俗》教学反思
《回族的饮茶文化与习俗》教学反思
茅坪民族初级中学
毛新建
本节课学习的是回族的饮茶文化与习俗,主要讲了回族的泡茶习惯、饮茶礼节、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茶文化及回族人制作的茶的种类。整体来讲,本节课讲得还是可以的,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在备课时充分查阅资料,走访回族家庭,了解回族的饮茶文化与习俗,特别是要清楚回族人的饮茶礼仪。在课间我也找到很多回族学生,详细地询问了他们家喝茶的很多习惯。在讲解茶文化方面,我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读了很多作者的不同观点,把这些观点记录下来,然后对各种内容、观点进行整理及整合,做到烂熟于胸。
2.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与学生互动。讲解回族的习俗,回族学生肯定比较熟悉,因此讲课时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回族学生讲解自己家的喝茶情况。中间还要有小组讨论,因为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都还满意的结果,这样在小组代表发言时也能比较流利地说出结论。
3.每节课后及时反思,对校本课程的教法、学法有一定的心得。校本课程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它是很了解的,只不过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系统的理论,所以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掌握了茅坪这个少数民族镇的大致情况,也掌握了地方校本课程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总之,由于备课充分,受到了众多师生的帮助,本节课讲得蛮不错的,但离自己的期望值还有差距,得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孜孜不倦地向回族师生请教,了解回族的很多风俗习惯,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其他民族了解回族!
第四篇:《饮食与健康 教学反思
饮食与健康 教学反思
棣丰街道白杨小学
许佩佩
上一周,教育局在我校明德小学组织了教学视导活动,此项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位年轻教师都积极参与。目的是为了给学校教师搭建一个个人展示才能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来检查教师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课堂上的运用情况。
在这次活动中,我讲解的是泰山版的五年级上册安全教育的第三课《饮食与健康》,通过自己的讲解、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评课、县教育局王老师的点评,看到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下面我拿出几点来写一下自己的感悟:
(1).因为内容安排较多,使得课堂时间拖延。本课的饮食与健康看似内容较少,但是真正讲解起来却有很多的学问,应该把本课内容分成两节课进行讲授。
(2).导入新课时所使用的视频和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吻合。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现代健康饮食观念,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判断什么是好的和不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导入新课时的视频仅讲了视频安全的危害,没有讲解到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
(3).因为内容多时间紧老师指导不到位,使得有些关键性的知识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整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进行,在最后安排讨论时间,但是课堂效果不佳,学生汇报研究总结时有些片面,同时教师也没有给予适当的总结和评价,最后的讨论话题时间,学生也没有放开讨论,导致课堂效果没有活跃起来。
(4).要注意课堂管理,使课堂有效进行。课堂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教师是课堂上的主持人。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好坏,教学过程进行的顺利还是不顺利,都和教师的课堂管理、课堂驾驭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表现太随意了,教师在这方面缺少了适当的引导和管理。
(5).因为自己初代科学这门课,没有经验,还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故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瑕疵。今后我一定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请教他们,以求早日完善自己。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大,以后要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教研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五篇: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2班38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上课流程:
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
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
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
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四、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