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有感
读《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有感
APD-TPD-付卫东
闲暇之余有幸读完《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内心澎湃不已,慢慢整理思绪,敲打着键盘,弹出如下所感:
“精英”——令人兴奋,向往的字眼,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业内精英,成为社会精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清单控,无时无刻不清单,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之前,有着充分的准备,明确的目标,便能事半功倍。清单控,不仅要着眼于清单:一目了然、简单明确;更要落实于“控”,清单是计划,是指引,“控”则是奋力的行动,努力的实现,两者相互配合方能发挥无限的力量。否则,就会变成无效清单,一张废纸而已。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都快的社会进程中,每天都有众多的事情:工作、生活、查邮件、看资讯、带孩子、逛商场等等,令我们焦头烂额,苦不堪言,每天时光匆匆而去,过的倒也“充实”,但仿佛又什么也没做。这时,就需要开始整体杂乱无章的大脑,把各种事情列出清单,排出时间轴,标清轻重缓急,如此,便能更好的把握时间,掌握自己,让自己工作生活更轻松。清单,虽薄薄一纸片,却能带来众多好处:让事请更简单更条理,让自己减轻焦虑,提升大脑专注能力,强化信心,清理思维。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同时负责多个重要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同时进行,为了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完成项目,就需要一个清单,列出:项目进展、项目节点、项目任务等,一方面利于不同项目的时间追踪,完成程度;一方面能够清晰看到问题所在,以便制定最佳方案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完成一个项目:可以根据清单返查,个人获益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可谓是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我有幸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CATL,每一个CATL人为了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福利,都在竭尽全力的向前。自2015年7月入职,进入热管理组这个大家庭,一晃就快两年,在这期间,和兄弟姐妹们渡过一个又一个快乐充实的时光。忘不了,当项目进展困难时,大家列出问题清单、方案清单,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观点,最终解决问题时,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忘不了,为了建立新模型,大家列出文献清单,思路清单,然后抽茧拔丝,虽夜已深,人已静,但那股热情,那股拼劲,最终难变易,易变无;忘不了,在部门组织的拔河比赛中,大家积极参加,列出比赛技巧,注意项目,然后认真实施,加油呐喊,虽然败了,那参与的狂热,淌汗的脸庞,坚毅的神情,虽败犹荣。忘不了太多的场景,太多的画面,大家为项目而流汗,为成果而欢笑,这是一个捋起袖子拼搏干的团队,这是一个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的精英团队,大家无论独自行动还是团队合作,事先都制定出详细的清单:问题、方案、方法样样俱全,确保百战不败,我为在这样的团队感到骄傲自豪。
最近公司提倡“奋斗100天”,奋斗的不仅是100天时间,而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于公司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形成公司的奋斗文化底蕴,不断的激励员工,始终保持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公司;于个人在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以时间为轴,形成1天、10天、100天的清单,然后,脚踏实地,步步脚印,虽辛苦,但努力向上,终有一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清单可以增强自信心,清单可让你预则立,清单可以让你把控时间,清单可以让你更轻松,清单可以让你成为精英。最后借用奥普拉的话结束,“信之,便能成之”。
第二篇:读《父亲都是艺术家》有感
读《父亲都是艺术家》有感
博罗中学高一(26)班 胡小媚
指导老师 钟舜斌
有种东西叫父亲的伟大。
父亲这个让人感到严肃又温暖的名词,在许多人眼里。父亲是严肃的,会常常看到他因为工作而皱起层层的浪纹;父亲是和蔼的,脸上也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父亲是平凡的,也许是农民工,清道夫,或者水泥匠。或者我们所崇拜的,科学家,航天家,教育家.....但是同样的,如果没有他们,世间还会如此美丽吗?
我想,会有摩天大楼吗,夜晚满是霓虹灯光。会有街道的一尘不染吗?三角梅,玉兰花,鸡冠花的落花缤纷。会有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带着梦冲上云霄的航天飞机吗?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小家。
在我眼里,父亲是我最敬佩的人。是他,陪伴了我十六年的男人,嘻嘻哈哈逗笑我的男人,千里迢迢赶回家照看生病的我的男人。我的父亲不是什么科学家,航天家,企业家,在这些人为社会创造新科技和财富的同时,我的父亲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工人,但是,他有一双灵巧的手,也是艺术家。
父亲年纪渐长,再也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他了,头上零碎的有了些白发。有时穿上新衣服,他也会臭美的在镜子旁摆弄一下再出门,但也偶尔抱怨一下自己好像老了。也会装作不在意,其实,我看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付出太多了,蹉跎岁月让他也渐渐弯了从前直挺的腰。
十六年来,父亲只打骂过我一次,因为我撒了慌,对于一辈子老实做人的父亲来说,这是不能有的,他二话不说就打了我,最后他对我说,“人啊,做什么都好,老老实实做人才是稳妥的。”这话也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
最近看了《许三观卖血记》,最让人记忆深刻就是许三观为了救儿子一乐的命,一路卖血到上海,用他的话说,“第一次卖的是力气,第二次买的是血,第三次卖的是命。”而他一路命都不知卖了几回了。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主心骨,更是孩子们的父亲。我想,父亲就是这样无怨无悔的,把最好的给我们。
我很骄傲,很自豪,我的父亲也是艺术家,他用他灵巧的手给我做了很多有趣的饰品,还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幸福的小家。一种叫父亲的伟大,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
附原文:《悦读》(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11周第69课
父亲都是艺术家
孙道荣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
这次的作文是写自己的父亲。他觉得,这些来自农村,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于自己的父母了解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农民工身份的父母,有一种自卑和轻视,认为自己的父母,与那些城里孩子的父母比起来,身份低微,素质不高。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有更多一点了解和理解,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一篇篇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写自己打工的父亲,怎么辛苦,如何劳累,多么卑微。这也难怪,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父亲不是工地上的泥水匠,就是车间里的操作工;不是烈日下扫马路的,就是码头上挥汗如雨的搬运工;不是在小区收购垃圾的,就是气喘吁吁的送水工。
又打开一本,作文的标题让他眼前一亮,《我的艺术家爸爸》。艺术家?这怎么可能!在这所条件极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别说没有艺术家的子女,就连一个普通的城里孩子也不曾有过。本能的感觉是,这个孩子是虚荣心作怪,编故事。
好奇地读下去。孩子写道,我的父亲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工作室,这里堆满了大小、粗细、厚薄不一的木头和木板,空气里弥漫着木头的香味,地上到处都是卷曲的刨花,而刨花下面,是泥土一样细碎的木屑,刨花就是这些木屑土上开出的花朵……
难道孩子的父亲,真的是一个民间雕刻家?忍不住好奇,继续读下去。接下来,孩子笔锋一转:没错,我的爸爸是一个木匠,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艺术家。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果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匠。
再读下去,他的笑容凝固了。孩子写道,爸爸是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普通木工,那些大楼里的很多木活,都是爸爸做的,他靠自己勤劳的汗水,养活了我们一家。爸爸虽然只是一个木匠,但他心灵手巧,木头在他的手下,仿佛都有了生命。刚搬到出租屋时,我们家一无所有,很多东西都是爸爸亲手做出来的,比如我做作业的桌子,就是爸爸用工地上废弃的边角料做的,其中的一条腿,竟然是用四截短木棍连接起来的,每个榫眼,都严丝合缝,咬合在一起,整张桌子,甚至都没用一根铁钉。
孩子骄傲地写道,爸爸经常会带一两个小玩具回来,给我和妹妹,那都是他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用碎木块做出来的。我12岁生日的时候,他给我做了一只木刻小公鸡,那是我的属相,至今挂在我的床头。有一次房东看见了,爱不释手,以为是从哪个精品店买的,他也属鸡。爸爸就也给他做了一个,还按照他们家每个人的属相,各做了一个木刻,现在都挂在房东家客厅的墙上。爸爸给我做过手枪,做过棋盘,做过文具盒,还帮我们学校修过桌椅呢。
最后,孩子写道,爸爸是建筑工地的木工,我没有看过他在工地上做过的东西,但我想,那些住进大楼里的人,一定像我一样,使用过并喜欢上他做的东西。爸爸小时候穷,没读过几天书,不然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不,在我的眼里,他现在就是一个艺术家,能让每一根木头说话,让每一片刨花唱歌的艺术家。
他的眼睛湿润了。他觉得自己差一点误解了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前,突然浮现出自己父亲的影子。在他的眼里,自己的老父亲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穷困的村庄。播种,锄草,捉虫,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忽然想,在那么贫瘠的土地上,老父亲养育了自己,这是多么厚重的一件事啊。
他想好了,就以孩子的这篇作文作范文,他要念给其他的孩子们听,并大声地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是环卫工,是垃圾王,是水泥匠,但也是艺术家,因为他们创造了生活,养育了我们。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第三篇:读《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有感
读《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有感
当初在选购书籍的时候就被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李镇西所吸引。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的成长。历时五年,本书感动记述了百余名基层教师“新教育”的寻梦之旅。所谓的新教育,是严格要求老师们打造书香班级、缔造完美教室、构筑理想课堂、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几个案例或做法所吸引,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些计划。
一、杨芳老师的主题班会:舌尖上的四川·抄手篇
所谓抄手,就是我们广东人叫的“云吞”。杨老师在课堂上请来了小峰的爸爸来介绍抄手文化,并在现场为同学们指导如何包抄手。最后同学们还当堂把包好的抄手煮来吃了。不少同学在享受自己亲手包的美味的同时,不由得感叹:“小峰由这样的爸爸真幸福!”这样的“家长参与课程”使平时表现不是很好,不是很自信的小峰迎来了无数羡慕的目光,自信心大大增强。在我们的八班,我也想借助各个节日的到来打造属于我们的“舌尖上的八班”,例如即将打来的中秋节,我想邀请陈同学(有夜不归宿的行为)的家长来示范怎样包汤圆,让家长成为孩子们佩服的教育者,并教育学生“团圆”在我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二、邓万霜老师:给孩子留下温馨的记忆
邓老师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轮流每天写好日记,然后给老师看。她有一个原则,决不把日记中的内容作为批评学生的依据,所以学生写起来特别轻松,没有思想负担。我们学校一直推行小组合作,我觉得每天查看十二本小组日记比每周查看四十四本周记更有时效性,小组内成员也可以欣赏到同伴的日记,一举两得。
三、徐展老师设计了生日祝福“五个一”
这点看上去像我们学校举行的社会实践的“五个一”。徐老师所设计的对象是教师们。但其实我们的学生最喜欢过生日了,我想在他们绚丽的青春里留下一份美好。打算先在手机上记录下同学们的生日日期,就在学生生日当天,递上一张祝福卡、献上一束美丽的花,送上一份生日礼品,唱上一首生日歌,说上一席祝福的话。
四、李娜老师:尊重就是最好的教育
李老师在课堂上“放纵”班上成绩特差的波波看《青年文摘》。很难说她这次的做法可以被推广,但的确体现出一个朴素的教育道理:教育,应该让孩子快乐,并有所收获!正如强迫我班高同学去学他根本不懂的内容,不但没用,反而让他对老师对学习对学校产生一种刻骨的仇恨。允许他在课堂上看有益的书籍至少让他享受了些许快乐,而且多少会有些收获。正如李镇西校长给李娜老师的点评:教育不能没有分数,但如果这个分数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的确无法获得的时候,请记住,我们教师还有比分数更重要更值得追求的东西—那就是对人性的呵护。我觉得,虽然尊重并不能取代教育,但尊重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前提,甚至在某些时候,尊重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位老师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条道理,都是我们从事教育实践的法宝。李镇西校长和她的老师们是用心的,他们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学生爱学习、爱集体、爱生活是从爱老师开始的。相反,学生厌恶学习、厌恶班集体、厌恶社会,也是从厌恶老师开始的。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喜欢你,崇拜你,进而学习你,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第四篇: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这些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
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
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
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用心才能读懂一个故事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和一个两周岁孩子的妈妈,我这些年经常读一些有关孩子成长和教育方面的书。这些天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从人类文明起步的那一天起,我敢说所有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并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人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的不可COPY的特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也不能够主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一定要按着什么样的剧情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像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或者是我的学生们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所以每个人才能够演绎一生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
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像我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我从来不会多要求我班的孩子一年中学会了认多少汉字,学会背多少古诗,那些都是孩子们以后学习中会获得的知识。我觉得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
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就像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有些学生不是说你给他“传道授业解惑”他就一定能够或者愿意接受的,毕竟在他的人生故事里还会有很多的插曲:个人天赋、家庭问题、社会影响还有一些偶然的际遇,都会随时改写他的人生故事。就是说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杂志的“编辑”那样,用你的睿智去改正一些“作者”故事中的“错别字”等小错误。就像李镇西老师书里第一篇《用心灵赢得心灵》中那50多封给一不小心走了下坡路的小品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信;就像最后一篇《你的期待就是我的快乐》中徐芬老师用讲故事的办法让枯燥的复习课变的生动起来的实例,都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了学生们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各种难题。他们是用心去读了一个故事,他们也是用心地读懂了一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
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这里所说的“故事”,并不单指“事件”和“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个比喻形象一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读了这篇《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文章我特有感触,以下我将谈谈自己的感受:为这个纯真的孩子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作为老师感到无比的羞愧。这次才真正体会到李镇西校长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的含义。甚至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更为准确些。本文讲述的是:一个老师终于鼓起勇气批评了长期不按规定用钢笔写作业的女孩。当他批评了这个孩子后换来的是女孩终于用钢笔写作业了,但是女孩也从此时时处处躲着他。老师心理无比的失落和寂寞。有一天老师发现女孩在一个角落悄悄的用她同桌男孩的破旧的钢笔写作业时,他的心里非常的震惊和感动,同桌的两个同学就这样互帮互组。可是“悲剧”再次上演了:在市里举行的学生5000米长跑比赛中,男孩完全可以为学校拿到这个冠军的,但是就在要冲向终点的几米时男孩放弃了冠军,当第二、第三个同学冲出终点眼睁睁的拿走了冠军和亚军时他冲出终点仅仅拿到了第三名。顿时老师咆哮了,愤怒了,他怒斥男孩:“为什么?为什么呀!这是代表学校荣誉的事,而你选择了第三名?”面对老师的怒斥,男孩泪流满面,怯生生地说:“因为第一名、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只有第三名的奖品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再烦恼了,就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老师批评了…….”
我想每个父母和老师读到此处时都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动和自豪----多么纯真的孩子,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得再有如此纯真的孩子,难得再有这种为了他人而放弃功名利禄的行为了。
我为这份纯真而感动,同时也为这个老师的行为而羞愧,因为象文中老师的行为,在我们的身上真不少。“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们读了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又去读了多少呢?”当孩子迟到了,我们问过为什么了吗?我们相信了多少?当那个学生的作业反反复复做不好我们去追究过原因了吗?当学生有困难求助我们时我们给予多少真诚的帮助?……..我不敢再往下想,越想我觉得越象文中的老师,那岂不是伤害过无数孩子的心灵?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吧。
第五篇:读《团契满满都是爱》有感
读《团契满满都是爱》有感
collin
【声明】:文中一切言论出于个人观点,不代表第三方立场,鉴于本人圣经基础有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欠缺,如有不符圣经教导言论,还请批评指正,以及谨慎客观的对待。言论不针对个人,仅以表达个人观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启发,抛砖引玉。愿神祝福恩待大家,以马内利。
首先我赞同Eber的观点,神就是爱,某种程度上不应该说是把爱建立在弟兄姊妹上。当我们接受主耶稣做我们个人救主的时候,这爱便于我们有份了。我们只是要活出基督的爱而已,因为人的爱都是有限的,甚至是有条件的爱,好像是某种交易一样。说团契满满都是爱也并没有错的,只不过应该是满有基督的爱。当我们选择放下主权让主掌权的时候,那我们所出来的爱便不是自己的,乃是出于耶稣基督。这爱便是出于甘心乐意,我们爱因神先爱我们。而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便是教会的头。我们弟兄姊妹之间互为肢体,彼此的连结,也是出于基督的爱的缘故。当然基督升天的时候为我们设立的教会的初衷。也就是为了像保罗阐述的那样。要我们的旧我『①包括我们所犯的一切的罪和过犯以及一切不讨神喜悦的事上与基督的死连结』和将我们新生命『②从接受主耶稣基督进入我们生命的那时刻起做带来的新生命』与基督的复活连结,最终追求的应该是保罗所说“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边活着”那样,活着就是基督。让基督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完全的彰显出来。
话虽如此,可又有多少人愿意放下自我,甘心让主在自己的生命里做主掌王权呢,或作甘心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主走呢。耶稣不是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吗?不也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边了吗?保罗也说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的吗?
当然我们都软弱,常常犯罪得罪神,所以神赐下独生子作为赎罪祭,并且成为我们的中保,使我们得以有与神和好的机会。而教会作为耶稣基督的身体便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即领人归主,重新与神和好。同样耶稣升天后所差来的圣灵的工作也是叫我们所有相信祂的人知罪,并感动我们回到教会里,借由我们的中保耶稣基督,认罪悔改重新与神和好。
然而因着我们自身的情欲和黑暗权势的诱惑,离弃了我们的神。就像我们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一样,我们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我们不敢活在光明中,因为罪在人前显露,会让自己感到羞耻。就像当年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他们受蛇的引诱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以后一直在逃避神的呼喊。如果弟兄或姊妹出于爱的缘故指出我们的不是的时候,也许我们当时会觉得不适,会感到尴尬。我们不应当去想着法儿的要回击回去,而是回到主前悔改。因为他们可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问题,就像真理的光照在我们里头里的黑暗那样。这也是主圣灵借着弟兄或者姊妹在我们身上动工吧,是要我们悔改回转在祂面前。在耶稣基督降世以前『③当然正如牧师所说整本圣经都在为神的完整的救赎计划证明』,神为了让我们世人避免走向灭亡,给人类定了律法。这律法是叫人知罪的,同样也借由设立祭司献各样的祭,来赎自己的罪以及向神献上敬拜等等『④旧约部分小弟兄不熟悉,不敢随意写,这个有必要向黄牧师或者教会的其他属灵的长者请教』。直到新约耶稣基督永生神的独生子为我们降生并担当我们世人所有的罪孽和过犯成为赎罪祭被挂在木头上。并复活升天坐在天上圣父的右边所设立的新约,让我们借由这位中保重新有得救的指望。并使我们盼望将来基督再来的时候天国与我们有份。
谈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耶稣已经跟我们说了“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就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还有耶稣吩咐我们做世界的光和世界的盐。并要我们发挥光和盐的作用。这就从我们团契开始,各肢体彼此的连结,以生命影响生命,我们爱因神先爱我们。『⑤至于如何做光做盐,我推荐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一篇名为《基督徒该如何“做光做盐”》的道客巴巴的一篇文章,认真读完肯定收益匪浅。或者也可以询问我们教会里的牧师寻求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