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16:3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

第一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

——修身正己,净化心灵

【编写意图】

第四单元四课计五篇文章,篇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星海中的一粟,文质兼美。

选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语言具有“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介,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又得到思想的净化。

选文《陋室铭》,它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传诵不衰,脍炙人口。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选文《爱莲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是流传后世的传世佳品。选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编者有意把这四篇经典之文,攒成一个单元,让学生咀嚼,欣赏中华文化之浩瀚,之深邃,之美丽,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又陶冶了心灵,为学生生命奠定了一个牢靠的基础。

【教学设想】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架构有二:一是略读,二是写作,在选文中都有内在的联系,有例可循,学生既可学得,又可习得。

1、本单元强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在本单元第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2100多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单元目标与选文目标有相关,学生对略读很明确,在试教中,感觉到学生能很快学到略读之法,这对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2、写作教学贯穿在整个单元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习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中心,同时对表现中心的材料不善取舍,无详略之分。而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材。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律己严主要从写话是话、重视语文两个事件来写。

在《怎样选材》中,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判断详略,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紧接着,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新颖性,且在“写作实践”三道作文题中,各有相关的写作提示,学生通过选文学习,作文指导,写作起来有方向。

【学习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读课文),第十四课《驿路梨花》(教读课文),第十五课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其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教读课文)和周敦颐的《爱莲说》(教读课文)。有写作指导课《怎样选材》,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还有《助词

(一)》、《助词

(二)》。

“修身正己”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从为人处事方面来赞颂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陋室铭》是从生活条件差来表现刘禹锡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是从名利方面来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则是从“孝”和“敬”方面来谈修身养性的。“修身正己”以选文为载体,辅以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正如单元提示所说:“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

【单元设计说明】

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总起、定向

2课时群文阅读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丛书三篇文章学习略读,感悟人物品格

2课时精读拓展课《驿路梨花》+丛书两篇文章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

1课时情感意蕴课《最苦与最乐》+丛书多篇文章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课时自主阅读课自由选择阅读《崇德修身》其他文章保证自由阅读的时间,提升品德修养

2课时古文赏读课《短文两篇》朗读赏析背诵

2课时写作训练课单元写作训练《怎样选材》内容前置,任务驱动

【主题划分及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课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2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1、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语言风格;积累本单元重要字词。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并掌握其音、形、义。借助课下注释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本单元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小组内互助学习。

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独立完成注音并写会以上字词,10分钟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测,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

二、理解词义

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完成,组内由组长负责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10分钟后检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汇报展示,教师对重点词语的含义做讲解。

三、积累运用词语

1、词语接龙对下列四个词语进行接龙活动,2、连词成句运用下列四组词语分别写一段完整的话

学习指导:

1、词语接龙可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活动,接龙不局限于成语,词语也可以。

2、连词成句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的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

以上两项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指导,10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

四、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听写大赛:各组抽签听写生字。

二、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顾)

分小组交流,有关于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出处及相关的故事。

三、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

群文阅读课主题二:诲人不倦躬行君子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

教科书分析:

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2.《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4.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5.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

学习内容: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悼沈从文先生》

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采用阅读指导法和关键词赏读法,重点指导学生基于“一定目的或重点”略读,再对需要深刻理解的问题进行精读

学习略读的方法:

1.默读,运用意群视读。

2.注意首段和尾段的内容。

3.抓段意,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4.扩大“视野”,增大扫视范围。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语: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二、阅读文章,速读感知

1、略读两篇文章,尽量在六分钟内读完。

2、读完后,思考哪个情节你印象最深,回读批注。

3、从这个情节中你感悟到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格。

三、品读感悟,追思敬仰

1.叶圣陶在作者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作者通过那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

3.深入探究,把握内容。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体现?

那批阅修改的痕迹,是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体现。

改动的是标点,传递的是态度。

那的,是先生的体现。

是,是.四、主题阅读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悼沈从文先生》

1、选择一篇文章略读。

2、读完后,思考哪个情节你印象最深,回读批注。

3、从这个情节中你感悟到先生怎样的品格。

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点评、小结。

4.用句式写真情

学生自主阅读主题丛书

那的,是先生的体现。

是,是.小组合作,班级展示

那批阅修改的痕迹,是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体现。

改动的是标点,传递的是态度。

那铿锵而出的话语,是蔡元培先生英勇无畏的体现。

维护的是学校,宣扬的是民主。

那陋室门外的花圃,是沈从文先生乐观从容的体现。

种下的是花草,流露的是豁达。

过渡语:通过大家对叶圣陶精神品质地

5.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小组合作说说它们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诲人不倦躬行君子

五、推荐阅读作业设计:

1.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和摘抄。

2.《那些难忘的人》中四篇文章

精读拓展课主题三: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

教科书分析:

1.小说《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小屋”和“梨花”是文章的两个线索物,贯穿了整篇文章。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序,围绕“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3.作者彭荆风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几年中相继照料一间路旁小屋,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然而,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随着情节的展开,作品进一步表现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避雨。文章相当生动地展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将他们的心灵的真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4.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读懂小说类的文章。并能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本文新颖巧妙的构思,同时抓住关键词语“梨花”,说出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分析本文记叙的巧妙构思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雷锋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缺少关心他人的举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与其产生共鸣之处,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将内在的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

1.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

2.理解“梨花”的多层含义及作用。

主题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自觉为人民服务,多做实事做好事。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内容:1.《驿路梨花》

2.语文主题丛书:《滴水之恩》《指路小孩》

方法指导;采用阅读指导法和关键词赏读法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

一、图片导入,切入主题。

导语: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

1.出示任务(PPT显示):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

(1)学生浏览图片,回忆诗句。

(2)预设:

柳絮风轻,梨花细雨。——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

解释题目:“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出示任务: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可借助文章标题,首尾,文中反复提及的人、事、物。)

(一)概括课文,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

(1)思考:

A.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B.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C.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D.按“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E.比较两种记叙书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学生活动:快速圈点勾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并列出表格。

2.反馈指导

(1)学生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地点。

(2)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

(3)学生勾画出文中的时间点并列表。

(4)补充并完善课堂笔记。

提示:

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袁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三、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1.出示任务:

(1)思考:

A.“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

B.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2)学生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3)学生自主学习并简要概括。

2.反馈指导:

(3)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主人家是谁?”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梨花呢?”

提示: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细致的品读赏析,感知“我”和老余的激动与疑惑,瑶族老人的善良与见到梨花姑娘的妹妹时的激动心情。

3.总结过渡: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1.出示任务:

(1)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叔叔吗?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反馈指导:

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1)通过寻找小茅屋的建造者是谁,进一步明确文章的线索,推动学生对文中人物内心善良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3.总结过渡:驿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顾,在孤独的旅途中,在漆黑的夜晚,在饥饿的疲惫里,是这间小茅屋给予了他们希望与温暖,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恩在路上。那么,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又有何含义呢?

四、聚焦“梨花”,体悟情感

(一)五写梨花,各有不同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勾画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

2.反馈指导:

五写梨花: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精神。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3)“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

(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学生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

(2)把握文本主旨内容。

(3)补充完善课堂笔记。

3.总结过渡:作者描写“梨花”贯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线索,在理解了不同“梨花”的含义之后,我们知道了“梨花”不仅指是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还象征着“雷锋精神”.那么,你能在课文中寻找到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吗?

(二)梨花绽放,处处花香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绽放的体现呢?

(2)学生圈点勾画,总结概括。

2.反馈指导:

A.“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B.瑶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C.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D.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E.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1)学生要抓住文章的人物及事件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明确文中人物做好事的目的,以此来更明确地把握文章主题。

3.总结过渡:“驿路梨花”处处生香,我们看到了在边陲之地的淳朴民风和不计回报的助人为乐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弘扬。在学习了文本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的标题上,文章以“驿路梨花”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三)驿路梨花,品味妙处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课文用“驿路梨花”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2)学生自由交流。

2.反馈指导:

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1)“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

(2)“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

(3)“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3.总结过渡: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不幸,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社会便会充满真、善、美。

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驿路梨花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第二课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课时目标: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

一、导入新课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二、主题阅读,提升感悟

1、阅读篇目:《美丽的微笑与爱心》《滴水之恩》《指路小孩》

2、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强调略读方法: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可以跳读。

哪个人物打动了你?因为他做的哪些事?

“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从“小人物”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从阅读的篇目中任选两篇,分别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读后感。

(参考格式:读了《》,我被触动了。由此联想到.这篇文章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

(或者读完后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

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品读心得。班级展示,各组选代表与其他组代表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小结。

学生充分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交流后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适时评价,适当鼓励点拨。

三、拓展延伸,洗涤心灵

1.出示任务(PPT显示):在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这个驿站,你想为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

2.反馈指导:

我想帮她再种一些梨花。

我想给驿站取一个名字:梨花思缘。

我想给驿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灯,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我想写一篇关于驿站的文章,把这个驿站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精神。

……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文本中的精神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2)用关爱的情感去帮助他人,这也是对文本个性化理解的一种体现,也是对文本主旨的升华。

四、布置作业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情感意蕴课主题四: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课型:1+X(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

主题学习目标: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习内容:《最苦与最乐》

语文主题丛书:《幸福的真意》《敬业与乐业》《幸福的人》

方法指导:先略读了解大意,再自读勾画,合作探讨,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有引读之法。

教学过程:

1.略读课文,把握观点

方法引路:

1.以题目为抓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针对从题目中产生的疑问,略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填在下面横线上。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默读思考,明白说理

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用文中词语来回答)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3.归纳总结,明确思路:

4.举一反三,学会分析

默读第四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说明尽责任后是最快乐的?

5.总结全文,明确目的默读课文第4、5段,结合全文,说说面对责任是我们应该逃避还是承担?为什么?

五、归纳总结

综合观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第二课时: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主题阅读,提升感悟

1、阅读篇目:《幸福的真意》《敬业与乐业》《幸福的人》《学问与智慧》《最先与最后》

2、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一、导入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二、拓展阅读

自主阅读丛书四117页《敬业与乐业》、135页《学问与智慧》139页《最先与最后》《幸福的真意》、《幸福的人》

划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说说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写在书上。

思考、批注:

①幸福的真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②如何敬业,如何乐业?

梳理心得,交流展示

三、能力迁移:

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三、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赠送寄语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古文赏读课主题五:陋室可铭,德者居之出淤泥不染,持一身傲骨

学习篇目:《短文两篇》

方法指导:朗读赏析背诵

一、整体把握

1.《陋室铭》

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文章开篇四句,简洁有力。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无丝竹”二句则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至“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2.《爱莲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作者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入题,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心意。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态,与陶渊明独自避世和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的区别的。接下来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最后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第二部分,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到篇末,作者进而对“爱”做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二、素养提升

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从物象的特征入手,抓住理解“物”的特点,也就类比出作者的感受或思想了。这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陋室铭》的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他笔下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读者从淡雅之色中可以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是“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而“素琴”“金经”则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自然环境、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陋室”,也就突显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吾”(作者),从而使“德馨”的含义变得具体可感了。

《爱莲说》的作者则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理解本文的主旨,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借助丰富的联想仔细寻味,这样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才会鲜明生动起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熟了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谁来说说在朗读课文时也没有不会读的字啊?)

3.谁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

4.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词语理解

(2)重点句子

四、探究道理

《陋室铭》陋室可铭,德者居之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4.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延伸

(1.)阅读主题丛书4(221页)《新陋室铭》。

(2.)仿写:以“"铭为题

提示:学习铭,劳动铭……

师抛砖引玉:

为师铭

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桃李不言,润物无声。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解细入微,谈心意诚诚。课堂品文章,谈人生。摒世俗之影扰,涤纯净之心灵。古有孔夫子,今有陶知行。欣然曰:无愧今生。

《爱莲说》出淤泥不染,持一身傲骨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4.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4,160页《枫叶礼赞》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自主阅读课主题六:自主阅读课

自由选择阅读《崇德修身》其他文章(3课时)

读书汇报,展示分享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读书汇报展示交流

活动准备:

1、对丛书阅读篇目进行批注式阅读。

2、课后自主积累阅读。

活动目标:

·通过共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阅读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文章的深处,感受生命的魅力。

·通过个性化的推荐,将课外阅读引向更广阔的远方。

活动流程:

·书中内容知多少

看谁读得好?

形式:抢答。共20题。

规则:每抢到一题且回答正确,组内考评加5分。

·思想天空无限美

看谁读得深?交流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1、小组交流。按A-B-C-D的顺序发言,结合精彩语段,分享自己的批注,丰富自己的点评。准备班内精彩展示。

2、班内交流。可一人代表展示也可小组合作展示。

·书海凭你阅,天空任你飞个性推荐,图书漂流

送给亲爱的你:

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讴歌生灵,敬畏生命。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

第二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①向老师,学校,家长报告或反映情况。②向有关门报告。③向法院起诉。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4、“真倒霉!这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不及格,昨晚被我爸罚跪了两个小时,还做了一大堆家务。”玉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玉宇爸爸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什么规定?侵犯了玉宇的什么权利?

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员不得虐待未成年人的规定。侵犯了玉宇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⑵你对玉宇的爸爸有什么建议?

应遵守国家关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的规定,自觉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以及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培养。

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有的同学据此认为,初中生违法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赞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其目的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性,给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中生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故意伤害、抢劫、Q###J、爆炸、投毒等都要负刑事责任。、九年级学生王某经常逃学旷课,欺负小同学。老师和家长多次教育他,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后来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经常在学校聚会闹事,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他仍不思悔,一天晚上,竟然持刀抢劫金项链1条,现金1000元,结果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9分)

(1)王某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2)王某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三篇:四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认读本课单词warm , cold , hot , cool , weather。

2、学会运用It’s cold in „ 教学步骤

1、热身

教师手指自己的衣服说:I am wearing a „ What are you wearing ?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穿的衣服的名称,如:A shirt。然后教师拿出一支温度计,读出上面显示的室内温度,如。Look!It’s 26.It’s warm.So we wear shirts and T-shirts.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weather.2、预习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位天气预报员的形象,然后说:Look ,do you know him / her ? Yes , he / she is a weather man / woman.He / she is telling the wwather.教师呈现生词卡片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3、新课呈现 Let’s learn

教师指着生词卡片模仿天气预报员播送天气预报,说It’s warm / cold / hot / cool today.(1)学生听录音,在课本的地图上指出相应的城市。(2)学生听录音,跟读。

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回答:What’a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 It’s warm.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Kunming ? It’s warm.Let’s play

(1)两人小组活动。将城市名称卡片和天气卡片面朝下分别放在桌子上。学生A拿起一张写有城市名称的卡片,如,Kunming说:It’s Kunming。学生B拿起一张描述天气状况的形容词的卡片,如,cold说:It’s cold i。然后,学生A说:It’s cold in Kunming.学生B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学生A报的天气情况是否正确,比如,说:It’s warm in Kunming.然后学生B先抽取一张城市名称卡片,学生抽取一张天气卡片继续做游戏。

(2)学生扮演天气播报员播报天气预报,也可以让其他学生问天气播报员:What’s the wwather like in„?由天气播报员来回答。Let’s chant

(1)要求学生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采取组与组竞赛的方式。

(2)听录音,做动作并跟说歌谣。要求学生夸张地模仿几个语气词Mmm!Phew!Ooooh!Brrr!的同时做出表现不同天气的动作和表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Can I wear my„? 并能在适当情景中运用。

2、在对话中复习服装类词汇,巩固描述天气的词cold, warm , cool , hot

3、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如:It’s warm.Take off your jacket.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有学生问候之后,教师问学生当天的天气状况,检查学生是否收

看了天气预报并做了记录。教师可以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n Shanghai ? Is it hot today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2)教师再问:It’s hot today.Can you wear a sweater ? 教师引导学生给出

否定回答之后,启发学生之间进行问答练习。

2、预习

(1)教师播放第三单元的歌曲My Clothes,让学生一起跟唱,复习服装类

名词。

(2)让学生将学国的服装类名词归类:Clothes for warm days / Clothes for cold day ,为对话教学进行铺垫。

3、新课呈现 Let’s talk

(1)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然后呈现教学挂图中的对话图说: Mike has a new shirt.He likes it very much.Can he wear it ?鼓励学生用简

单的句子给出回答,并由此导入新课。(2)看与听

学生看Let’s talk的挂图。教师可以根据对话内容提一些问题,如:Can Mike wear his new shirt ? 教师指导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操练重点句型并引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

(3)学生听录音模仿跟读。教师对学生的语音、词调进行必要的指导。(4)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教师首先与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A两人小组活动。教师告诉学生:今天你要与同学去公园,你征求妈妈/爸爸的意见,看穿什么衣服去。

如:S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S2:It’s warm.S1:Can I wear my „?

S2:Yes.It’s hot./ No , you can’t.It’s cold today.Let’a chant

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节奏说唱歌谣。

4、巩固和延伸

(1)做本单元A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2)听部分的录音,读给同桌听。(3)四人小组同学表演对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jeans , pants , socks , shoes的拼写

2、会应用、书写句型:It’s warm today.Let’s play football.3、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如:It’s rainy.Open up an umbrella.It’s windy.Hold on to your hat.4、学唱歌曲 Thunder.教学步骤:

1、热身

学生跟录音说唱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

2、复习

教师请两名学生表演Let’s talk 的对话,复习所学的新句型。

3、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1)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一轮太阳,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学生回答:It’s warm.教师再在黑板上画一个足球,问学生:What’s this ? 学生回答:It’s a football.教师说:It’s warm today.Zoom wants to play football.教师可以做出踢足球的动作。教师说:He can’t find his shoes.Where are they ? Now ,listen and find out.(2)教师放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

(3)教师将该部分的教学挂图贴到黑板上,带领学生阅读对话。

(4)趣味性拼读、拼字游戏:教师贴出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记忆力竞赛”。四会句子的拼写可以在学生会说的基础上打乱句子里单词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并拼读句子。Let’s sing

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跟唱。教师要用夸张的手势及表情将雷声和雨滴声表现出来。在跟唱歌曲之后,教师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提问,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 What can you hear ?。然后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表演唱。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windy , sunny , cloudy , rainy , snowy.2、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并用英文表达天气情况。

3、学会将所学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步骤

1、热身

(1)学生唱歌曲Thunder.(2)教师请两名学生做天气预报,复习A部分的单词cold , warm , cool , hot.2、预习

(1)教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教师说出本课出现的城市名称,学生指出其相应位置,如:教师说:Where is London ? 学生指出其位置。

4、新课呈现

(1)学生听录音,在课本上指出每个城市的位置。

(2)学生听录音,后跟读、模仿新词。仿读后可加入认读单词游戏:教师出示词卡,学生画出相应的天气预报符号。也可以由教师先出示天气预报符号,学生出示相应的词卡并说出单词。

(3)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对话练习。教师问:Is it rainy in Beijing ? / Is it snowy in Sydeny ? / Is it rainy in London ? 学生根据图标回答:Yes / No ‘ Let’s find out

(1)教师采访十位学生,了解他们喜爱的天气与活动,巩固天气形容词,复习相应的动词短语。

(2)学生互相采访并填表,然后分小组或全班一起做调查、统计报告,如:Six girls like rainy days.They like watching TV.Boys like sunny days.They like playing football.(1)教师说:Zip is sick.She has a cold.然后播放本部分故事的录音,让学生不要打开课本,认真听录音。

(2)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挂图,然后再放一遍录音,请学生边看挂图边听录音。(3)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讲解语音,必要时可做些替换练习。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平时要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4)学生再听一遍录音,然后分小组表演故事。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How about New York ?

2、能够分角色朗读对话。

3、了解世界几个主要城市的天气特点。

4、听懂并独立完成Let’s check。教学步骤:

1、热身

(1)学生唱歌曲Thunder.(2)教师问学生: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然后转动手中的天气转盘,让指针指向rainy,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再转动转盘,复习、巩固其他四个词:sunny , snowy ,windy , cloudy.2、预习

(1)教师与一名学生打电话。

T: Hi , Meimei.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教师转转盘,指针指向 rainy.S: It’s rainy here.用同样的方法操练snowy , windy , sunny , cloudy 等词。

3、新课呈现

(1)教师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today ? 听了天气预报的学生可能会做出回答。教师再问:What’s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 / How about New York ?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导入新课。

(2)教师指导学生学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 然后学生分小组根据自己做出全国天气预报记录进行问答活动。小组内问答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播放天气预报”。然后,教师进行评价。

(3)学生听录音,看挂图跟读对话。教师对What are you doing ? Not much.What’s the matter ?I have to close the window.等首次出现的语言进行讲解。鉴于本课时新语言较多,教师主要针对本课时时重点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进行操练。

活动:让学生就进行接力回答练习,或者就有关的句子进行模仿说句子的比赛。(4)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打电话询问天气情况。Let’s check

教师连续播放三次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先听录音,第二遍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第三遍检查。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sunny , warm , cold , snowy 的拼写。

2、能够规范书写It’s cool.Is it cold ?

3、能用本单元语言完成Task time

4、能够了解字母o的发音规律。教学步骤

1、热身

(1)学生唱该单元的歌曲和歌谣。

(2)教师再放一遍故事录音,请学生试讲故事。

2、预习

教师在黑板上勾勒一座高高的山脉,然后说:Look , here ‘s a mountain.It’s high.It’s long.Let’s go climb it.Wai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What shall we wear ? Now , listen.4、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1)教师放录音。

(2)教师借助挂图帮助学生了解这座山脉的气候情况。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地理常识。

(3)教师出示sunny , warm , cold , snowy 等词的词卡,让学生进行拼读比赛,看谁拼得对,拼得快。

(4)采用比较的方法传授“It’s cool.Is it cold ?”的书写,然后指导学生书写,替换造句。

(5)学生听录音模仿朗读对话。(6)学生分小组表演对话。Proununciation(1)教师带领学生读这部分的词,读时有意强调字母o的发音。

(2)带读之后,让学生总结字母o的发音规律。最后,教师可选一些没学过的词让学生试读。

第四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

第四单元作文

第 周第 课时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执教者

焦丹清 训练内容

戏剧大舞台

单元

第四单元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写什么】.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真情实感。【学生习作】(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初听《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在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第一次看戏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

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点评]:作者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叙了自己观赏一场戏曲表演的全过程。作文并不直接从看戏说起,而是拓开一笔,写到叔叔家的度假、介绍集镇风貌,直到第五自然段才进入剧场,然戏剧的情节依然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剧院的热闹场景,还有作者幼稚而天真的纳闷,写得相当生动细腻,也就写出了童真的趣味。如此看来,是不是有一点像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这就是小作者追求的效果罢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有许多外来文化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 当京剧碰到摇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会不会京剧就这样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摇滚的疯狂?或许到那时,中国人才会懂得国宝--京剧的风采。才会懂得珍惜。幸好,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群人维护着这特有的文化。听过李纹的《刀马旦》,你就会明白,京剧碰到摇滚会怎样,才会庆幸自己的文化不会被时间遗忘,也才会懂得去珍惜它。只有像李纹那样,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不会让自己那特有的宝藏遗之荒郊,才不会让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 当京剧碰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点评: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进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能够以一种轻松的语言来写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确属不易。开头谈“京剧碰到了摇滚”是必然,结尾谈“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特别是中间部分结合在洋味十足的节拍里巧妙地填充了古老神秘、热闹非凡的东方戏曲种种意象的《刀马旦》来谈,不仅让人感到中国古老戏曲诱人的美感与时尚的当代生活画面在这里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迅速切换,更使人产生对古老文化及美的神往。文章短小,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

四、习作尝试

.题目

1、编写课本剧

在电视屏幕上看《三国》《水浒》,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从名著到影视剧,编剧功不可没。同样,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它又远不仅只是一个范例。我们可以做一回编剧,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文题自拟,作文不超过1200字。

提示:按照我们所熟悉家乡戏曲的特色要求,将课文改编成家乡戏,排一排演一演,何乐而不为呢!编写课本剧,首先要注意编写台词。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只是言简意赅的必要的陈述,而在剧本中,人物关系、心理活动、环境因素,甚至事件要素等,均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台词来交代。所以说,写好了台词,剧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场景、道具的布置和安排,还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的集中等,均要注意得当合理。

题目

2、创作剧本

知道家乡流行的戏曲吗?也许,它现在还只是在少数人们口头流传。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这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定格在书本之上吧。还可以合理改造,让你的剧本更加精彩。题目自拟,1000字之内为宜。

提示:创作剧本和课文中将家乡戏改写成故事的训练模式刚好相反,与编写课本剧相近,不同的是原情节必须自己创造。要求选择身边新近发生的故事,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灵活设置道具。台词依然是本题训练的难点,可以参考编写课本剧的相关要求。

题目

3、话题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同的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提示:要知道戏的假和现实的真,还有戏对现实的影射。一场戏,短的几分钟,长的百十小时,相对人生可谓短暂;人的一生数十年,相对时间长河来说更是渺茫。戏要让人们喜欢,必定要他本身非常精彩;人要让时间记住,则也必定要他的人生特别精彩。戏中的人和事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而生活中的人和事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戏拍错了不妨再拍一次,人的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作文可以单独写戏曲也可以写人生,还可以由戏联想到人生。要注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了真情才有好文章。

第五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第四单元作文

第周第课时本学期总第课时执教者焦丹清

训练内容戏剧大舞台单元第四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写什么】.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

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初听《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在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第一次看戏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

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

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点评]:作者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叙了自己观赏一场戏曲表演的全过程。作文并不直接从看戏说起,而是拓开一笔,写到叔叔家的度假、介绍集镇风貌,直到第五自然段才进入剧场,然戏剧的情节依然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剧院的热闹场景,还有作者幼稚而天真的纳闷,写得相当生动细腻,也就写出了童真的趣味。如此看来,是不是有一点像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这就是小作者追求的效果罢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有许多外来文化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

当京剧碰到摇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会不会京剧就这样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摇

滚的疯狂?或许到那时,中国人才会懂得国宝--京剧的风采。才会懂得珍惜。

幸好,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群人维护着这特有的文化。听过李纹的《刀马旦》,你就会明白,京剧碰到摇滚会怎样,才会庆幸自己的文化不会被时间遗忘,也才会懂得去珍惜它。只有像李纹那样,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不会让自己那特有的宝藏遗之荒郊,才不会让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 当京剧碰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点评: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进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能够以一种轻松的语言来写中

西文化的交流交融,确属不易。开头谈“京剧碰到了摇滚”是必然,结尾谈“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特别是中间部分结合在洋味十足的节拍里巧妙地填充了古老神秘、热闹非凡的东方戏曲种种意象的《刀马旦》来谈,不仅让人感到中国古老戏曲诱人的美

感与时尚的当代生活画面在这里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迅速切换,更使人产生对古老文化及美的神往。文章短小,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

四、习作尝试

.题目

1、编写课本剧

在电视屏幕上看《三国》《水浒》,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从名著到影视剧,编剧功不可没。同样,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它又远不仅只是一个范例。我们可以做一回编剧,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文题自拟,作文不超过1200字。

提示:按照我们所熟悉家乡戏曲的特色要求,将课文改编成家乡戏,排一排演一演,何乐而不为呢!编写课本剧,首先要注意编写台词。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只是言简意赅的必要的陈述,而在剧本中,人物关系、心理活动、环境因素,甚至事件要素等,均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台词来交代。所以说,写好了台词,剧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场景、道具的布置和安排,还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的集中等,均要注意得当合理。

题目

2、创作剧本

知道家乡流行的戏曲吗?也许,它现在还只是在少数人们口头流传。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这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定格在书本之上吧。还可以合理改造,让你的剧本更加精彩。题目自拟,1000字之内为宜。

提示:创作剧本和课文中将家乡戏改写成故事的训练模式刚好相反,与编写课本剧相近,不同的是原情节必须自己创造。要求选择身边新近发生的故事,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灵活设置道具。台词依然是本题训练的难点,可以参考编写课本剧的相关要求。

题目

3、话题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同的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提示:要知道戏的假和现实的真,还有戏对现实的影射。一场戏,短的几分钟,长的百十小时,相对人生可谓短暂;人的一生数十年,相对时间长河来说更是渺茫。戏要让人们喜欢,必定要他本身非常精彩;人要让时间记住,则也必定要他的人生特别精彩。戏中的人和事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而生活中的人和事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戏拍错了不妨再拍一次,人的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作文可以单独写戏曲也可以写人生,还可以由戏联想到人生。要注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了真情才有好文章。

下载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要点: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学习内容】1.本单元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邓稼先》《说和做》《孙权劝学》是精读课文,分别用2课时精读;《回忆鲁迅先生》是阅......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课文重难点复习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课文重难点复习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它们分别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 》和《口技》。鲁迅《社戏》是回忆幼时一段看......

    二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字词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字词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语文》二年级下册四单元。第四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

    2017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2017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要求] 1.要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教学设计--生命的思索编写意图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紫藤萝瀑布》和......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小结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小结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 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