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篇

时间:2019-05-15 16: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篇》。

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高一语文课的经典之一。

邹忌身高八尺开外,风流倜傥。有一天,他问自己的老婆:“夫人,我和城北的徐公谁漂亮?”老婆说:“老公,您比他漂亮100倍,徐公怎么敢跟你比啊!”

邹忌又问他的小妾:“亲爱的,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有魅力?”小妾颤颤巍巍地说:“夫君,徐公当然不如你有吸引力了。”

这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嗨,老王,你倒是说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英俊潇洒一点呢?”“徐公啊!他给你拎鞋都不配。”

第二天,徐公突然到家里来了。那身板,那脸蛋,快赶上了潘安。邹忌这才明白,原来妻、妾和客人是言不由衷啊!

妻子说假话,是因为她爱自己;妾说假话呢,是怕自己;而客人说假话,则是有求于自己。

这样一想,坏了:“我听信了假话倒没什么,可是大王听信了假话,对国家和社稷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损失。”

于是,邹忌赶紧上朝拜见齐王:“您的爱妃们爱您,大臣们怕您,其他诸侯国有求于您,光给您灌迷魂汤,这样您受到的蒙蔽就太多了。”

此时的齐王是齐威王,姓田,刚刚代替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不久,非常能听得进去意见。他大腿一拍,“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赶紧号召大臣、百姓们给自己提意见,当面提意见的大赏;书信提意见的中赏;背后议论,被他听见的小赏。一时间门庭若市,大家纷纷献言献策,在这些好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齐国国力渐渐强盛。

邹忌在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他因为敢于革新而使国家富强;另一方面,随着孙膑等人的崛起,他又有些嫉贤妒能,但在向齐王纳谏这一件事情上,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肯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则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国家要富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开拓思维,积极献言献策。国家也应该鼓励我们广开言路,知无不言,言者无罪,不扣帽子,不打板子。

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二)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三)有一天,爷爷给了我一本故事书,名字叫《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很喜欢看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人叫邹忌,他的妻子,小妾,客人分别都说他,比城北边的美男子-----徐公还漂亮。邹忌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特漂亮。晚上他想了想,原来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上朝见了齐威王,他对齐威王说了这件事;又说现在齐国也一样啊!宫里的妃嫔,没有一个不偏爱您;大臣都害怕您;老百姓都有求于您。所以都说好听的,不反映问题。齐威王想了想,说你说的很对,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人只要能指出我的错误,就能得到奖赏。一年后,就是别人想指出他的错误,也找不到了。由此,齐国开始蒸蒸日上,一天天强大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虽然这个故事过去几百年了,但是它揭示的道理,在如今还有积极意义:一些家长偏爱孩子,平时顺着孩子,只说好听的,直到考试结束了,成绩不好才打骂,可是也晚了。所以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说谎。假话容易使人失误,最终做错事。同时也要勇于听真话,知错就改。这样才能办好事情。

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读好文章,好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中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几个月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子化生”,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对于齐王,文章描写的很少,可是这就足以让我佩服齐王。‘‘善。’’这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表现了齐王很自然的接受了邹忌的意见,很果断。后面的3句话就更让我惊讶,他不但不对说他不好的人受罚,还赏赐他们。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还会有愤怒的心理,认为别人怎么能说国君的不是呢?最终,齐王以他的大度,换来了整个国家的成功。还让我们懂得,及时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齐王深知:以德服众优于以暴力统一国家。最后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服,把国家统治的很好。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

读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更感受到齐王的果断,如果你还没看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请你看完我的文章,赶快去看一看吧!去感受一下古作品的魅力吧!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 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5、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18、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策》)

2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2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24、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细详勘

勘:kā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ā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2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26、结合课文,说说“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的“微理”的内容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高中读后感

邹忌以小见大妙谏威王,威王虚心纳谏,下令劝谏有赏,自始门庭若市,后赵魏韩燕纷纷朝拜齐国,齐称雄一世。

威王的举措实为开明圣举,通过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渐完善自我,以至于群臣欲见无以言,四国纷纷朝于齐。这些惊人的成就足以告诉我们:“从谏如流,巧善自我。”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曹军。别人的意见像细微的沙粒一样放进你的嘴里,明白人懂得像蚌一样将其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珍珠,而像袁绍这般人便会口吐沙子,破口大骂。

往往意见就像子弹精准的射入了你的心房,直中要害,所以意见就是对个人的清醒明亮的镜子,引人深省,发现不足并改正。

“满招损,谦受益。”自负自满不接受意见只会使己处于不利,反之,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

位卑可以令其尊,学少可以奋其盛,而虚心接受意见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易失而不易得。这恒古不变的常理为何不去接受掌握呢?三个臭皮匠各抒己见也能令事物臻于完美,因此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敞亮的心,耳听他人真诚的意见,巧善自我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真诚建议,我们应该予以肯定,通过意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一毛一病,从而完善自我,将他人给予我们的石头巧妙接取并铺设自己的人生路,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完美,直抵成功。

第五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文学常识

①本文选自,这是一部历史著作。是西汉末年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策士谋臣的。全书弓12策篇。本文是一篇。②邹忌:战国时人,善长;齐王指。

二.实词解释:

(1)讽(2)修(3)纳谏.

(4)(5)朝服衣冠(6)我孰与 ....

(7)徐公何能及君也(8)吾妻之美我者(9)私我也 ...

(10)孰视之(11)今齐地方千里(12)暮寝 ..

(13)王之蔽甚矣(14)面刺寡人之过 ...

(15)(16)闻寡人之耳者 .

(17)时时而间进(18)期年之后 .

(19)皆朝于齐(20)门庭若市 .

三.对联:

1.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

2.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3.思君王四.原文填空: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条件是因为:2.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

3.邹忌苦思冥想,找到了自己被蒙蔽的原因:,4.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5.侧面写劝谏结果的句子:

6.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7.邹忌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

8.出自《战国策》中的成语故事:

五.问答题:

1.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

这是一个兼语结构,邹忌用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劝谏如流,积极

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大治。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

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①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②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5.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声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从中说明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直言不易的道理。身居高位的人听到的常常不是真话,或是偏激片面之辞,或是阿谀奉承之言,难以听到反映客观实际的话。

②能尊重客观事实,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有清醒的头脑,善于观察思考、实事求是。

6.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①先以自身经历巧妙设喻,然后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②他的劝说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7.这种设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8.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问时的口气也不同;请具体分析。他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

他问妾:“吾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严肃;

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情色彩是平淡。

9.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答时感情上也有明显差异,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虽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客曰:“徐公不及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

10.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11.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入朝后,邹忌并没有单刀直入进谏,而是先以切身的经历设喻,提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12.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君臣吏民的意见。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大家已无以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邹忌是怎样类比说理的?

邹忌在与徐公比美醒悟,妻认为他美是偏爱,妾认为他美是害怕,客认为他美是有求于他。妻私、妾畏、客有求的结果使邹忌受了蒙蔽,与邹忌相比,齐威王如何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的,朝廷大臣没有不畏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不有求于的,齐威王与邹忌处境相似,导致了齐威王必然受到蒙蔽。这样说理生动形象,突出了邹忌的“善谏”。

14.给第二段做评注

本段文字记述了邹忌“讽谏”的经过,邹忌先用“家事”:“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国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使说理生动形象,自然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突出了

邹忌的“善谏。”

15.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①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 ②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③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④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

雅言,从谏如流。

16.纳谏除弊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干预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①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②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

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

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

④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

批评一件,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17.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什么家庭小事?邹忌要通过这些小事说明什么道理?①记述了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②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18.文中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改正错误的决心、勇气。

19.邹忌根据什么说“王之蔽甚矣”?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宫妇„„朝廷„„四境„„”译文

20.邹忌的谏言和《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四个字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际有什么启示?

开张圣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②学习类比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7-04-072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教学目的 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

    《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 一.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 2.《战国策》:是一部体历史著作,由时期编订。 二.解词(书下注释) 1、讽()2、谏() 3、修()4、昳丽()5、窥() 6、孰与()7、旦日()8、孰视......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相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察看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设计意图]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学习目标是: ①重视诵读和......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培根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1 1、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浅显,故事具体,人物形象突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