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毕侍御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宿毕侍御宅
钱起
交情频更好,子有古人风。
晤语清霜里,平生苦节同。
心惟二仲①合,室乃一瓢空。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
明发南昌去,回看御史骢。
注:①指汉代羊仲、裘仲,是廉洁隐退之士。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毕侍御有古人之风,深为钱起敬重,因此二人交往较多,交情颇深。
B.清霜时节,钱起夜宿毕宅,二人平生受了同样的苦,因而一见面就彻夜长谈。
C.第五六句化用两个典故,赞美毕侍御生活简单清苦,是廉洁隐退之士。
D.最后两句想象自己第二天早晨到南昌去的情景,“回看”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15.本诗第七至十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3分)B【解析】“苦节”意为坚守节操,矢志不渝。
15.(6分)①视听结合,所见之灯影,所听之雨声,从视觉和听觉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寒冷。②写景层次清晰,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第七、八句先写低处,后写高处,第九、十句灯影、残漏写室内,雨声写室外。③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残漏雨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④情景交融,通过凄清寒冷的环境,烘托出诗人与朋友即将分离的愁苦之情。(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第二篇:《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原文及注释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原文
作者:唐·杜甫
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
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
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
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
哀哀失木狖,矫矫避弓翮。
亦知故乡乐,未敢思夙昔。
昔在凤翔都,共通金闺籍。
天子犹蒙尘,东郊暗长戟。
兵家忌间谍,此辈常接迹。
台中领举劾,君必慎剖析。
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
仲尼甘旅人,向子识损益。
朝廷非不知,闭口休叹息。
余时忝诤臣,丹陛实咫尺。
相看受狼狈,至死难塞责。
行迈心多违,出门无与适。
于公负明义,惆怅头更白。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注释
1、这首诗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十月自秦州赴同谷途中作。两当县:在今甘肃省两当县东北。吴十:吴郁。杜甫在成都又有《范员外邀吴侍御郁特枉驾》诗。江上宅:吴郁住宅在嘉陵江边,故云。
2、寒城:指两当县城,时在冬季,故云“寒”。朝烟:晨雾。
3、汝:吴郁。
4、鹍鸡:鸟名,似鹤,黄白色。《楚辞·九辨》:“鹍鸡啁晰而悲鸣。”枉渚:曲渚,即琵琶洲,在两当县南。
5、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6、持斧翁:指吴郁。《汉书·王新传》载:武帝末年,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因以“持斧”称述御史。
7、长沙客:汉文帝时,贾谊遭权贵谗毁,贬长沙王太傅。见《史记》本传。吴郁亦因言事被贬,故以贾谊喻之。
8、狖:长尾猿。
9、翮:鸟翼,代指鸟。
10、夙昔:从前,往日。
11、凤翔:今陕西凤翔县。唐肃宗至德二载行在凤翔,故称凤翔都。
12、闺,全诗校:“一作门。”
13、天子:肃宗。蒙尘:喻帝王流亡。
14、东郊: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俱在凤翔之东,故称。长戟:兵器。指安史之乱。
15、忌:恨。
16、此辈:指间谍。接迹:足迹相连接。指非常多。
17、台:御史台。领:负责。举劾:列举罪过而弹劾。
18、君:指吴郁。慎:谨慎。
19、上官:上司。权:权衡。
20、迁斥:被排斥而贬官。
21、仲尼:孔子字。甘:情愿。旅人:指孔子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易·乾》王弼注:“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
22、“向子”句:《后汉书·逸民传》载:向子平读《易》至“损”“益”卦时,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23、全诗校:“一本‘仲尼’一联在‘朝廷’一联下。”
24、忝:羞愧于,自谦词。诤臣:谏官。杜甫时为左拾遗。
25、丹陛:宫殿的台阶,因漆为红色,故称。
26、狼狈:困苦窘迫。
27、塞责:补过。
28、行迈:远行。心多违:多有违心之处。
29、无与适:没有理想的去处。
30、负:亏欠。明义:大义,正义。
第三篇:《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阅读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唐)刘长卿②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为睦州司马。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2.在内容上写标题直接照应的一项是()(1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13.对本诗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村”句写诗人居处荒凉,夕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
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人心境的悲凉。
C.“野桥’联写出雨大桥断、山路难行,巧妙地暗合了标题。
D.“何人”句以“白云”代诗人居所,又隐喻友人志行高洁。
14.皇甫曾写唱和诗云“沧州自有趣,不便哭途穷。”辨析刘诗和皇甫诗表达情感的不同。(4分)
试题答案:
(三)(8分)(1分)B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刘诗表达了友人不辞辛苦来访的惊喜与感激,“独”字写出了身处荒凉之境的孤寂与失意,尾联抒发与朋友惺惺相惜的感慨;皇甫诗劝慰朋友要乐享山水之趣。
第四篇:《宿集庆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集庆寺① [元]仇远
平生三宿此招提②,眼底交游更有谁。
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③
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
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注释:①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②招提指寺院。③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三”泛指作者多次来集庆寺游玩,表现对这座寺院的喜爱。
B.颔联通过“金粟影”和“玉华诗”,写出了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
C.颈联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园中萧条冷落。
D.尾联通过静夜洞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寄托心中诸多感怀。
E.整首诗风格清雅委婉,含蓄蕴藉,体现了作为末世文人的家国情怀。
15.仇远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是如何抒发的?
【答案】
14.AB15.①直抒胸臆,首联中写出了知交故友离世后自己的孤独落寞。②用典,正用顾恺之在瓦官寺画维摩诘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写《玉华宫》诗的典故,表达叹息之情。③借景抒情,颈联作者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如今沦为了草木丛生、无人打理的地方,抒发昔盛今衰、故国沦亡之情。④以景结情,尾联在凄清的洞箫声中,皎洁的月光照在古松枝上,物是人非,王朝更替的感怀与清冷之景交融。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作者多次来到集庆寺游览,宋亡前是因为喜爱,宋亡之后则是借此感怀黍离之思,悼念故国。B项,错在“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正确的分析:正用顾恺之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的典故,借古怀今,就算杜甫来到这里,看到如此衰破的景象,也会不忍写诗。构成今昔对比,变现荒凉寂静。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试题分析:题干是“仇远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是如何抒发的?”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抒情手法。首先要了解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等。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写出了知交故友离世后自己的孤独落寞。直抒胸臆。颔联用顾恺之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的典故,借古怀今,就算杜甫来到这里,看到如此衰破的景象,也会不忍写诗。构成今昔对比,变现荒凉寂静。颈联借景抒情,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园中萧条冷落。诗人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如今沦为了草木丛生、无人打理的地方,抒发昔盛今衰、故国沦亡之情。尾联以景结情,通过静夜洞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在凄清的洞箫声中,皎洁的月光照在古松枝上,物是人非,王朝更替的感怀与清冷之景交融,寄托心中诸多感怀。
第五篇: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模版]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柴侍御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赏析: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冈流淌。诗人说:马上就要离开你了,在这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悲伤。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