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16: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第一篇: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一)孙朋朋

“先把爱放到一边,去了解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的多了,一切皆有可能”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日本人来说有的恐怕只是恨意,但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日本呢?真如岩松所说,放下爱恨,行走在爱恨之外,多去了解,那么中日关系又岂能没有改善的时候呢?

当然,人生亦是如此!人们往往会被曾经的埋藏在心底恨意所干扰,如此你便会被情绪左右,便不能真正的了解眼前的事,不能真正的看清眼前的人!此时,不妨先放下那所谓的爱恨,去了解,去熟悉,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坦然处理,欣然面对!

当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得到,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角度是不正确的!他们在有意的掩盖自己父辈祖辈曾经犯下的错!现实社会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去掩饰我们的不足!其实这是很愚蠢也是很不正确的做法,不管怎样,事情就是那样,已经发生了,你的不足就是不足,你的错就是你的错误,你永远掩饰不了!你要做的是勇敢的正确面对它,处理它,唯有如此你才更上一层楼!

这书中也介绍了不少日本比较领先的地方!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不能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就抵制日本的一切东西!这是不理性的也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比如日本动漫界人物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热爱!这些是我们所不足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向强国更进一步!才能让我国发展的更好!

说完这本书,再说说作者!岩松,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在中国人最痛恨日本的时候!敢于走向日本,敢于接触日本,了解日本,而后介绍给国人!这种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人,这种勇敢的精神恐怕也值得你我钦佩!另外,作为国人,岩松又何尝不痛恨日本,但整本书中的言语却丝毫不偏激,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视角,平实,客观的态度,介绍日本!这种情怀又岂能不令我们心生敬意呢?

岩松的人,话,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管对手与我们有着怎样的情结,有着多少恩怨,不管你多么的讨厌亦或是多么憎恨你的对手,在此之前,请把爱恨放到一边,多去了解,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如此你的人生之境便会到达更高的层次!

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二)断断续续的把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看完了,作为一本电视节目的文字版,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枯燥,文字也浅显易懂,不费神,很适合现在的自己阅读。

在序里,白岩松写了一些关于中国和日本现在的政治局面,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中日双方这几年的关系等等,说实话不太看得懂,不过大概明白了为什么07年就做的电视节目,要到14年又重新做一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对方,同时也了解自己。这既是一次节目的记录,也是一次认识日本的旅程。

书里分了好多章节,分别介绍了对日本的初印象,靖国神社、和平博物馆等,还有对日本政界、财经界、影视界、文化界、音乐界等代表人物的采访。但让我印象深刻却不是这些,是那里的国民意识,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防灾。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防灾的意识无可厚非,并不惊讶。但想到上一个星期的刚刚发生的长江沉船事件,又觉得灾难的不可预见性,让人害怕。有一个细节很特别,在东京市,“区”的概念要比北京小的多,但没个区都建立了防灾教育和体验项目,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灾前预防训练,且一些学校就被设为周边的第一避难所,并设有专门放置防灾资材的铁皮房子。特别的不是这些,而是每一个铁皮房子里存放的给予人民生存保障的食品保质期是5年,一般到第四年的时候就会更换,更换下来的食品又会在进行各种防灾演习时让们吃掉,所以不会浪费。就是这样常态化的管理,才让幼小的孩子都能不惧怕灾难的突然来临,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应对灾难的逃生技能。而我们呢?

其次是日本的环保。舞洲垃圾处理工厂外形五颜六色,像个大型的儿童乐园,十分干净,不是印象中的垃圾堆埋区那种又脏又臭的样子。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知识的大屏幕、科普观摩走廊,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真的非常懂得“一切从娃娃抓起”.变废为宝,让这个自负盈亏的大房子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既能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的无害化处理,居然还能保持略有盈利,这才是“双赢”.我们也开始有了垃圾分类的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筒已经在大街小巷遍布开来,但是有几个是能真正按着分类正确投放的。细致的垃圾分类箱分为许多,有投入垃圾塑料瓶的,有投入新闻报纸杂志的,有厨余垃圾的,有回收电池的,细致的垃圾分类可以分到17类。不同的类别分期分时收集,给每个家庭逐步养成习惯,这个过程或许会非常漫长,但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细致的分类,可以减少多少人工分类的时间,我们不会再在微博上看见环卫工人满是伤痕的双手,不再担心会有垃圾桶里的玻璃碎片划伤他们。环保,该是全民的环保。

结束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在日本,我们总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如文字,比如建筑,比如唐诗和宋词。同样在日本,我们也时刻感受到日本当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比如动漫,比如时尚,比如流行音乐。那么,我们当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多吗?回答是否定的,这个答案并不让人愉快。我们的确该底下头来仔细的想一想。”

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

(三)爱恨之前,先了解

上学期,用闲暇时间在手机读书软件上看完了这本书。对于我这种看书要看老半天的人来说,能看完就已经不错了。原因主要有三:一来是这本书确实不厚;二来是白岩松的节目我一直都还比较喜欢;三来就是日本这个国家我一直有兴趣。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是07年“岩松看日本”电视节目的文字版本。

日本这个国度,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日本电器,日本动画,日本歌曲,日本电影电视剧,陌生的当然就很多了,比如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感受等。而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窗口,给我们一次了解日本的机会。实话实说,这种专题介绍日本的节目,少之甚少,因此也感觉难能可贵。

这本书由于是中央台制作节目的一种整理,因此不能发现,书的内容还是比较官方的。注重的内容也大多停留在我们一贯关注的那些领域。因此,一些内容我们是事先多少有所了解的。而这本书,有不少地方都只是得到了印证而已。这也是这本书的些许遗憾,但这种遗憾无法避免。毕竟,这本书的言论是很官方,很正式,且很负责任的。

翻到《防灾:无处不有的国民意识》这一章的时候,以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心态来读,心情和以前很不一样。日本这个国家,由于以地震为代表的自然灾害众多,防灾意识当属世界第一。特别是看到书中所讲一小学的防灾演习和普通大众准备的防灾生活用品这两项的时候,尤其令人感触良多。联想到学校今天下午将要举行的所谓防灾演习,心里更不是滋味。像这种提前通知时间的防灾演习有任何意义可言么,仿佛可以预见到时候大家是怎样一种心态。我们需要从这次地震中反省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不知道当发现日本那传说中装备既专业又齐全的地震包的背后印着“made in China”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的国民我们应该想些什么。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而我们不管是离日本健全的预警机制还是全民防灾的国民意识,都还差得太远太远。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这次大地震之后,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一切更深入的认识都要来自于亲身经历都要来自于这样有切肤之痛的大灾难,那我们付出或者将要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惨痛了些?我不敢想象。

至于本书的其他部分,我也不知道怎样评价才好。试想在生活中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尚且困难如此,何况我们想了解的是一个国家,还是这样一个与我们有着恩恩怨怨的复杂的国家。像白岩松这样一个经历过众多新闻事件的成熟的中国记者尚且把握不好这个话题,更何况是年纪与阅历都尚浅的我们。像我和身边相当大一部分人,说是在日本文化的浸染之中长大,毫不过分。虽然我们接触的方便很狭窄,大部分是所谓的文化,包括文学动漫音乐影视。但文化是思想的载体,还是很能反应一部分真实的。有时候觉得年龄的代沟的确阻塞人的思想,像白岩松在对待日本流行文化这样一个话题时,把握得就很差强人意,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以采访滨崎步那一节为代表,感觉不管是整个访谈还是他自己的感慨,有种很表面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年龄层次的问题。总而言之,日本是个太复杂的国家,也许我们还要用上更多的时间,更长更艰难的历程才能看清。

白岩松毕竟是一名中央台的著名记者主持人。因此他的言语都相当谨慎。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时,由于他年龄略微偏大,因此他对于诸如日本东京 潮流集散地的报道,以及对于滨崎步的报道这类涉足青年人的话题,都显得比较苍白,同时,又限于政治考虑,还有时间上的略显仓促,所以这次对于日本的“看”还很不全面。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很感谢这本书,感谢白岩松以及他的同事们,给我们一个极难得的机会了解日本。透过他的语言,摄像,照片,我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宛如近在眼前的日本社会的一个侧面。这不单是了解一个国家那么简单,正如书里所说,它是一面镜子,通过日本来照照我们自己。看我们能够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并更清楚地看清自己。这样我们既不会盲目自大,也不会盲目自卑。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吸取并把有益之处及时运用于我们的国家与社会。

第二篇: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应该是书的名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当时就在想,在爱与恨之间行走时怎么样一种心情?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有这种“纠结”的心情?再加上之前读了他的那本《痛并快乐着》,就买下了这本书来看看。

书买来的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拆开读了起来。刚看完序言的时候,感觉并不是自己期望的一样,似乎整本书都是在讲述《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中的一些见闻。之前,很少看过有关日本的书籍。最多的应该就是通过上学时历史书和电视剧里的抗日剧来知道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再者就是每次看到新闻里提到的中日关系等等问题。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解。和多数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态度只有愤怒。当自己跟随作者,用理性客观的“眼光”读完这本书时,才真正体会到他的那种爱与恨。

书的开端就提我们不得不提的地方——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最早叫“东京招魂社”(看到这几个字,我最先想到的是林振英的僵尸片),建于1869年明治时期,以纪念在日本内战为恢复天皇权利而牺牲的军人。但是,自从1978年秘密将14个“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供奉入内,其中包括战时首相东条英机和外相广田弘毅等,加上一些政府要员公开去参拜,麻烦就出现了。显然日本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完全不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任何一个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都无法容忍题本官民对战犯进行参拜。

记得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部电影《我正是为你而死》,讲述的正是日本的神风特工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为了阻止美军在海上的进攻,日本组件了8个神风特工队,招募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成为神风特工队员。9000余架神风特攻飞机,采用直接撞击美军飞机、军舰这种疯狂而绝望的自杀式攻击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效忠。当看到陈列在“神风特工队和平会馆”里那不计其数的遗书和绝笔时,我发自内心地想说难道他们看到这些惨无人道的战争一点反思也没有吗?像这种把本国人民党炮灰、视生命如草木的兽行一点悔悟也没有吗?看到这里,我除了愤怒之外还有一些遗憾,遗憾的是这些年轻的生命离去是一种悲剧,但当他们开着飞机冲向天空的那一刻,也会导致别的生命的离开,而他们背后同样背负父母和家庭。

当看到对渡边恒雄、渡边淳

一、古村新词、栗原小卷、滨崎步、中曾根康弘、御手洗等各界日本精英的采访时。看到他们为促进中日关系,中日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也让我们也对中日关系有了更好的期待。

整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日本在防灾和环保上的一系列措施和国民的集体意识和行动。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国民的防灾意识也比较强烈。在日本的国土上,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防灾标志,每个小镇都有防灾的体验馆和避难所。超市里的防灾救生用品之多,更是令人惊叹(在书中看到一瓶防灾饮用水,保质期竟然是5年)。书中描写了一所小学的防灾演习过程,一场毫无准备的防灾演习,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更让我惊讶的是,全校1000多名师生不仅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如一的安静、沉着有序、这不免让我想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得不承认,在防灾方面,我们还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说到环保,我想更多人会想到的是低碳、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熟悉的关键字。当我看完书中日本国民对垃圾的处理时后,真的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感到羞愧。在校园里,风景区,公路旁被大家所熟悉的垃圾桶更多的是一个写着可回收,一个是不可回收。但又真正有多少人能分清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更不用说又有多少人会做到扔垃圾时垃圾的分类处理了。在日本的有些城市,垃圾分类甚至已经达到几十种,这种看似繁琐的做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环境问题并不属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努力,去改变。同为地球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爱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同时,作为21世纪的我们也要学会看到我们该借鉴的优点。看到,拿过来,提升自己没什么不对的。

有理有礼有节,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当下中国最该有的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第三篇: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一)李金娥

在肆意休息的假期,断断续续地阅读几本书,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一段旅程。回头一看,恍惚的瞬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但确实曾经抚摸过的文字,总有一些温度,而这感觉,带着一种理性的智慧!因为,像白岩松这样记录国外的见闻与采访,虽平实的文字,但却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当然,这里难免夹杂着他个人的情感,可丝豪不影响我们主观的判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理性而客观地记录另一个国家,这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

或许与我的爱好和职业有关,关注的着眼点,一是文学,二是防灾与环保。

如果没有阅读这本书,我想,我是很难走近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了解的。文章中说,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位,可惜我是多么孤陋寡闻。为此,结合着书中的采访纪实,我又百度了渡边淳一的相关资料,并花费了几天时间读了他的代表作《失乐园》,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位情爱作家所说的“纯爱”.不得不说,连看书都中规中矩的我,头一次看这种情感色彩浓厚的书籍。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渡边淳一通过文字的手段,放大了人情感深处的某些意识,给了潜藏着的情欲一个赤裸裸的平台。道德与伦理的挣扎,爱情与亲情的取舍,沉沦与不可自拔的矛盾和痛苦……所有的描述的确是一把利刃,刺在人的灵魂上。我只能说:这是一位敢于面对与剖析人性的作家。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我写的这个书,变成一个箭头,能够扎在读者隐藏在深层的内心的欲望上,如果射在这上面的话,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我很高兴通过读一本书,认识一位作家,而通过一位作家,又打开我我阅读的一扇独特的窗!

日本的防灾与环保工作可以充分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强大的软件建设。更折射出这个民族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

也许我们说,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是和这个国家的地震频发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日本的专利呀,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灾害。但日本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区都有防灾体验馆,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有“防灾商品柜台”,重要的防灾组织“消防团”,60%出于自主防灾而且成立的团队。据说日本人出门办事,会自然想到“如果今天发生灾害怎么办”,这是日本人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传统,也训练出了各种应对灾害的手段。我很欣赏白岩松在书中所言:“这种民族性的差别,从精神层面而方,确实有差异。勇敢面对,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在“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这一章,最吸引我的就是日本的垃圾处理中心,名字叫舞洲垃圾处理工厂,这个看似儿童乐园的建筑物,据说已成为日本垃圾处理技术和理念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这样的处理工厂,既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又像是一个儿童科技馆。能针对孩子心理进行设计,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能让孩子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这个工作最大价值的体现!再走进日本的家庭看垃圾分类,我更是服了!少到六七种,多至十几类的垃圾分类,是做到了极致。每周两次的垃圾回收,居民们都需要按时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这看似很麻烦的做法,但在日本的许多城市都已经进行二十年。垃圾分类从家庭内部开始,而垃圾的再回收,日本又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如何不感叹,为何日本那么干净,水那么清澈,天那么蓝……看别人,是为了更好地看自己。而环境问题,它不只属于一个国家,更属于整个世界!

重点说了如上两点,实际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有很多,如最近正在看日本的动画片《七龙珠》,据说日本的动漫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的。还有日本的温泉沙浴,很令人向往……

这就是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一直想看白岩松的文字,在没有看简介,只凭感观,而选择了他的第一本书,却与日本有关,的确挺令我意外的。但相遇就是一种缘份。我很喜欢他在序中说的这段话:“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得多了,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亦是如此,在爱恨之间行走,以理性的光辉赢得做人做事的智慧!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二)文/陈 婷

从看了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喜欢他的理性和睿智,喜欢他的潇洒与坦然。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国家,白岩松写《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该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既要表达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又要谨慎地做到不激起国人的愤怒。他在日本专访了20多天,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这段日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成这本极具份量的书,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探索真正的日本。

我是英语专业,二外便是日语,上学时我便对日语的学习很狂热,日本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之一。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一本介绍日本的很好的向导书。当然,它最令我感动的不是书中描写的寿司和动漫,而是浸透在文字中的包容与理解。曾经的日本带给世界的伤痛必然无法抹去,但每个民族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白岩松笔下的日本,不管是从丰富的文化还是和谐的人文环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到一个地方,每采访一个重要人物,都用心去感受那一份特殊的情感。白岩松说得没错,看到别国优秀的地方,拿过来用,没什么不对,要战胜别人,(网)必须得先战胜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他以自身的责任与态度帮助更多人愿意去走近日本,了解日本。

还记得2012年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国人很大的不满,在长沙也掀起狂澜,平和堂被砸,各种游行示威纷纷上阵。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愤怒与粗暴的行动来获得认可,而应该靠内心的力量与理智去解决问题。白岩松说学会在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交往,是未来几年中日间的课题。诚然,联系到我们的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可能受过伤,朋友、恋人,甚至亲人的背叛,同事的鄙视、嘲笑,有些伤痛或许一辈子都会留有疤痕,但我们仍要学会去包容、接纳、理解。在痛苦中学会成长、成熟。但愿我们在爱恨情愁的社会里淡忘那些痛苦,重新去拥抱对方,拥抱美好的自己。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三)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有了停顿,有了些许宁静,白岩松用自己行走的所见、所感,以冷静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对日本的初印象,对日本政界、文化界、财经界等代表人物的采访以及真实的和平博物馆和扭曲的靖国神社等等,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世界。

就我本人而言,初三临毕业时遭遇非典,高三临高考汶川地震,大二新疆七五事件,大三听说西安反日游行加打砸日本车封校等等,这些带给我的恐惧或者愤愤远远小于我对日本这两个字眼的痛恨。我们中国现下国人可能大都同我一般,对于日本,有着极度的厌恶与抵制,或者更甚,这两年,从钓鱼岛到前不久公然出台解禁自卫权欲使其合法化,我也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厌恶、痛恨而不能自省。但是我又能明白而庆幸的告诉自己单纯的不理智行为并不能真正抵制和遏制日本。

一直以来,我都没能好好的了解这个国度,只是看到了、感受到从以前到现在我们中国所遭受的来自这个国度的耻辱和产生的愤怒,愤怒淹没了理智。我很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能够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这个国家。

从隋唐时期开始,日本不断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满清堕落的时候日本又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到近代,我们中国又向日本学习派遣留学生。正如白岩松在书中所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影响至深,到处可见。而我们当代的文化却对日本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因为自豪,所以我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白岩松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防灾、比如环保,详细讲述了日本的防灾建设、环保问题的垃圾处理等等,人常说,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应该好好的去了解对方,借鉴对方,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去了解对方,取长补短,这样才是让我们变得更好。

从战争的胜利到今天,国家领导人用宽博的心包容着,我们用恨铭记着磨难,同一个世界,行走中的相处,需要我们的奋发图强,我们用眼看,用心学,用理智对待,用历史励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我们中国的未来会更加强盛。

(红星四场 张晓梅)

第四篇:读《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有感

读《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有感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员工职业技能,给员工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公司于2017年12月建成职工书屋,借公司职工书屋平台,工作之余,阅读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打开此书,笔者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熟悉但不熟知的国家—日本,此书主要介绍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带着责任与思考走进日本,用新闻的理性和客观让读者们了解:日本靖国神社中极端的“二战”史观,无处不在的防灾国民意识,胜似“小型的印钞机及儿童科技馆”的舞洲垃圾处理厂,减少思考、增多愉悦、排解压力的动漫神话等等。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书中介绍了日本是如何变废为宝,让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的无害化处理,同时既能堪称儿童科技馆,实现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又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国家,有防灾意识无可厚非,但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日本小学却能始终如一,安静沉着,保持良好秩序在短短5分钟完成防灾演习,以及深入人心的防灾观念,让我们自叹不如;日本动漫界人物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热情,也是让人敬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我们正确审视自己,了解对方的同时也了解自己,始终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先放下爱恨,不能让埋藏在心底的恨意所干扰,不被情绪左右,学习他们是如何把不习惯变为习惯,如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自己缺点,多用别人的闪光点来照亮自己,多学习,多总结,养精蓄锐,时刻对自己充电,补充正能量,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突破自己。

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书中介绍了国民反感的日本靖国神社,一部分人对待历史的角度错误,故意有意掩盖自己父辈祖辈曾经犯下的错,不敢正视自己,直面错误,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问题,这种错误愚蠢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为人处世也是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勇敢正确的面对它,处理它,那么你永远停留在原点,不可能更上一层楼,不可能看到远处的风景。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我们应该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实现新突破。(谷春花)

第五篇:《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

读书心得

最近了读薛瑞萍的几篇文章,她深厚的文学功底让我羡慕不已,她的一些观点又促人深思。在字里行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率直,她的大气,她的真诚,以及难得的纯净及浓浓的书卷气。你看她在《行走在诗意间》里写道:

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是那段“再求职”的经历,到今天我还心猿意马,徘徊歧路呢——是我的性格原本就适合做教师,还是教书育人的生涯已经改变了我?哪怕个性是石,职业是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泽与冲击,也会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何况我原本就是一个怕见勾心斗角的书呆子。

并非人人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于那些激流涌进的弄潮儿,我深怀敬意。而我,则宁愿守着一方干净安稳的教师,做一回冷眼向阳的看客。日子不是过给人看的,鞋好鞋坏脚知道;金钱有价,快乐无价,自己觉得好才是最好。

多么精到、多么深刻的认识!其实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不也是这样,但却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请看她在《和语文教师谈读书》里抒发的,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现在各地都在轰轰烈烈推行新课标,很有些削足适履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对此,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中学也好,小学也好,语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

在我看来,所谓的“课改”,就是让语文回到语文。……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味。怎样做到,这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但是无论如何,教师自己喜欢读书,是做到做好的第一前提。

再看她的潇洒与豪放: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语文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很少有事情可以难住我的。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我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好让人向往啊!我真的想走进她的课堂,一睹她的风采。)

至于公开课,说白了,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磬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该议处议;当松便松,当紧便紧;字斟句酌,环环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么呀!

你看,她的气魄,非一般人能比,所以她常自诩“有点狂”。但我却喜欢她的“狂”,她的狂,狂得真,狂得实。而且她的文笔清新流畅,语调风趣泼辣。

读了薛瑞萍的文章,最深的感觉就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她那开阔的书怀让我为之诈舌,让我有点高山仰止。是的,我们的生活圈子可以说是狭窄封闭的,但读书却能让人充实,我有一种获得浮出水面、透畅呼吸的感觉。我想这样,我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贫乏,才会多一片氤氲深秀的所在。

下载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走在爱恨之间读后感(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我校开展儿童阶梯阅读的思考、实践、再思考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阚晓茵朱玮娟215621 【摘要】 我们学校在“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着儿童阶梯阅读......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这次视导,数学没有机会被检测,失去一次难能可贵的被引领、被指导的机会,有一点的遗憾,但更多是庆幸,数学的课堂结构,课堂模式,也远远达不到优课标准,小课题研究也是初步......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分享,事实上也很难与别人分享这绝对的个人财宝。——三毛你割舍不下的,已经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而是那个默默付......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记 大学一年快过去了,有没有感到很多东西正朦朦胧胧的向我们走来,也从迷茫中蜕变出来! 在我叹息时间飞逝的时候,这一秒又过去......

    行走在路上

    夜来了,我背起背包开始要走了。 一样的绿梧桐,一样的黄灯光,一样的砖行路,一样的独背影。一样的一样影射着不一样的不一样。今夜的今时,我不想学习,不想交流,不想任何,我只是想行走,......

    行走在路上

    与梦同行 我们已各自就位,在自己的天涯种植幸福;曾经失去的被找回,残破的获得补偿。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 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有许多路都不是通畅的。但只有我努力得向前挺进。翻越过挡住我的无数道坎,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我的坚持练跑步的“道路”就是这样的。 刚开始练习跑步是在八年级......

    行走在路上

    部门:销售管理系统江苏大区 姓名:徐青 行走在路上 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一个人在路上行走。 常常在下班以后,在夕阳笼罩的马路上,静静地走。听着轻柔的音乐,沉淀生活中烦杂的情绪,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