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引导学生通过三次的不同事件反应对比质疑分析,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指导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分析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儿子知道,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3、拓展延伸,让学生切合自身的实际谈生活中如何体谅父母的辛劳,做父母的好孩子,在领悟及情感的升华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真情。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的目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这节课上一节语文课,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由一枚金币我们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
第二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案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的目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导质疑。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由一枚金币我们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还记得他们是谁吗?(板书:父亲、儿子)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父亲几次扔金币?(板书:父亲 扔 扔 扔)三次儿子都有些什么反应?(板书:儿子 笑 笑 受不了)
3、仔细观察板书,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大概会出现以下问题:扔?笑?受不了?
4、问题提出来了,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现在,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用---画出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在旁边简单批注一下。
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读书收获。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一)两次“笑”
1、抽生说理由。(板书:母亲 给 给)
2、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1)抓住“儿子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一枚小小的金币对于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所以“扔”金币的举动对儿子没有任何触动。(2)抓住“儿子又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到儿子仍然无动于衷。
(3)师:前两次儿子对金币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啊?(满不在乎)有补充吗?(毫不珍惜)(4)为什么会这样呢?(妈妈给的,不是自己挣得,与花钱如流水比较)
3、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溺爱与纵容,读出父亲的失望与痛苦。
这些内容是在课文的(9—20)自然段里,咱们就分角色读一读这两次对话,小组长读叙述语,其他同学想演哪个角色就读谁的话,好吗?快做准备吧。(1)小组里试读。(2)指四名学生分别读叙述语和母亲、儿子、父亲的话,然后评议。
(3)师指导引读。
4、采访母亲、父亲这两个角色。
(1)刚才演母亲这个角色的同学站起来,请问你为什么不让儿子自己挣,而是直接给他金币呢?
(2)刚才演父亲这个角色的同学站起来,请问:你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第二次,你的儿子累得筋疲力尽地把金币交给你,你为什么还要扔呢?(相机解决扔?)
5、小结:是啊,因为两次的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即使父亲把它们扔进火炉里,儿子也觉得怎么样?(板书:毫不可惜)
过渡: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决了。(擦笑?)
(二)儿子“受不了”
1、说理由。
2、儿子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呢?(出示句子:“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几句话读一读,标出表现儿子动作的词.(2)学生边读边勾画,指名答:跑 抓 叫
(3)面对熊熊大火你敢伸手吗?为什么儿子却敢伸手去抓?(对金币珍惜)过渡:是啊,父亲扔到火炉里的不只是一枚金币,而是儿子一个星期的血汗呀!
(4)这一星期来,儿子去做了哪些事,可能会受到哪些苦?(5)指名回答。
(6)师:这一周对儿子来说很难熬,他做了那么多的事,受了那么多的苦,好不容易挣来金币却被父亲(仍进火炉里)如果你是儿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啊?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儿子的话?(7)指导朗读:(读出儿子生气、委屈、伤心、着急……)师:你体会到了儿子怎么样的心情啊? 生:愤怒,生气
师:能读一读吗?(能)那你试试。(生读)
师:孩子们,你能不能读得更好?(能)谁来试试?(生补读)师:还能读出其他的语气吗? 生:伤心委屈
师:把它读出来。(生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评一评?(生答,没读到位)读一读。…… 师:哪位孩子还能读出更多的语气?(生答)
师:儿子的心情很复杂,同学们能不能读的更好,(能)创设情境引读:是啊,儿子想啊,我去收割庄稼,累得腰酸背疼,可父亲啊,你却把我的劳动成果扔进火堆,我受不了了,委屈地大声叫道:(引读);我去帮人盖房子,搬砖头把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了,挑水泥把肩膀都磨破了,才挣来这宝贵的一枚金币,您却扔掉了,我受不了了,悲愤地大声叫道:(引读)
三、父子对比,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过渡:儿子仅仅被扔掉了一枚金币就受不了了,可是他却曾经花钱如流水,而花的钱都是父亲(省吃俭用、辛勤劳动)挣来的,所以父亲就更加(受不了了)。(1)他准备怎么做?请找出句子读一读。(抽生读父亲的话)
(2)出示句子:A、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
“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B、老人坚决地说:
“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都给他。”(3)由此可见,老人心情怎样?请带着你的感受试着读读这句话。
(4)如今,儿子终于能自己挣钱了,这时,老人欣慰地说:“(引读)”
四、总结全文,提炼道理。
(指板书)父亲三次扔金币,如此良苦用心是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明白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板书:挣钱辛苦要珍惜)
五、联系实际,激情导行。
同学们,此时我们的父母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有的可能在地里收庄稼,有的也可能在给人盖房子,现在你最想对你们的父母说点什么?
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心里话,老师不禁要为你们的进步喝彩。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的好孩子。
六、作业:
1、把你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在日记里,读给父母听,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2.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积攒的压岁钱?给自己设计一个小账本。
板书:
一枚金币
父亲
儿子
母亲给
扔
笑
母亲给
扔
笑
自己挣
扔
受不了
挣钱辛苦要珍惜
第三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
城关中心小学 史玲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三次看到金币被扔时5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儿子看到金币被扔时心情的变化。
四、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学习第一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的一个懒惰儿子,老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①指名读2-8自然段
②讨论:老人“受不了”什么?“再”字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③于是老人对妻子说出怎样的话来?哪些词语体现出老人的痛心? ④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替儿子辩解的话,谁来读? ⑤可老人坚决地说——
你怎么理解老人的话?(老人态度十分坚决,但并没有进一步断定儿子什么都不会干。但是,儿子懒惰,什么都不干的确是真的,所以老人坚决地说——要是儿子一枚金币都挣不来,无论如何也不把财产给他。
分角色朗读老人和妻子的对话。
过渡:这时,失望的父亲终于想出妙策,可以让儿子体验劳动的滋味。(一枚金币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1.默读课文9-28自然段,理解儿子“挣“钱的经过,同桌合作口头填屏幕上的表格。
2.指名口头填表后,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确定重点问题,引入阅读三次对话。)
①第一次“母亲”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母亲”这样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不对,这是纵容儿子骗他父亲。)
“父亲”怎样做?怎样说?引读——
“儿子”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还笑了起来,走开了?有没有心疼这枚金币的样子?为什么呢?(这枚金币并不是儿子“挣”来的。)
②第二次“母亲”又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儿子”为什么要跑两俄里路,跑得浑身冒汗呢?
“母亲”为什么要继续这样纵容儿子骗“父亲”呢?(溺爱)“母亲”这样做,是帮了儿子还是害了儿子? 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父亲”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引读—— 谁能把此时此刻“父亲”的感受说出来?你又有什么感受?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难过吗?(看来对这位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两枚硬币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母亲”溺爱、纵容的结果。)
③还好,第三次这位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到这儿,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感觉?(这位母亲终于有些觉悟了……)
“儿子”听了母亲的话,走了,这回他去干活了吗?引读—— “儿子”都干了什么活,干得多辛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父亲”怎么做?怎么说?
“儿子”“受不了”什么?哪些行为表现他“受不了”? 理解:“当牛做马” “苦差使” 谁能读出“儿子”的感受?
(父亲扔了他挣来的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他随意挥霍浪费,花去了多少金币啊,父亲该是多么受不了,这回他应该都体会到了吧!)
(四)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是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父亲用心良苦,要让儿子明白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第四篇:一枚金币说课稿
《一枚金币》说课稿
惠安东桥中心小班语文化备课组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东桥中心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班备课组团队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中的主体课文《一枚金币》。我将按以下五个程序来说课:
1、课标学段四结合——说理论建构
2、文本细读明目标——说教材分析
3、教学合一促和谐——说教法、学法构想
4、多元互动显高效——说教学过程
5、简洁精练突重点——说板书设计
一、课标学段四结合——说理论建构
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的现代阅读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文精神
※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核心阅读要求。
※ 小班化教学全员参与、个性张扬、合作互补、多元互动等优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标》还强调: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这种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其二,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多元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还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
基于以上依据及课文《一枚金币》自身的特点,我们将设计理念建立在以学定教的基点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知识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文本细读析教材—说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
《一枚金币》一文是格鲁吉亚民间童话,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记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子通过劳动终于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能不劳而获,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全文有两处“受不了”,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意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简单完整,层次分明是本课的结构特点。先写老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接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一枚金币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 学情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把握内容、阅读分析、品味语言的能力,但是对于把握人物的心情,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之精妙,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认字7个,写字6个,理解“懒惰、辩解、筋疲力尽”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3、感悟老人的行为是想让儿子懂得以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4、朗读课文,懂得用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物的行动、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儿子和父亲的心情。
难点: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三、教学合一促和谐——说教法、学法构想
※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结合学生学情,在教学中我们设计分层推进,层层深入的流程,采用感知、品悟到升华的步骤,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精髓。
※ 说学法
设计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确定以下学法:(1)感受批注法;(2)品读体悟法;(3)合作探究法;(4)朗读体验法。
四、多元互动显高效——说教学过程
我们准备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1、走进金钱单元,让生肤浅交流对金钱的看法,了解学生对待金钱的认识和态度。
2、初读课文,扫除生字、新词障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阅读课文,个性化理解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样安排,给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时间,扩大学生自主阅读、领悟、交流的空间。
第二课时
接下来,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为主要教学形式。我们将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来达成教学目标。
(一)第一层次:整体感悟课文,体悟父亲的“受不了”。
(1)首先:在学生齐读课题后,问:“文章围绕一枚金币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2)然后: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句子。
(3)师出示填空练习。
[课件]
※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父亲)让(儿子)去(挣钱)的事。(板书:父亲、儿子)
※这是一个(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的父亲,这是一个(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
从第一、二个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样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却有一个很懒惰的儿子,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面对这样一个儿子,父亲是一种什么感受?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父亲受不了儿子。他是怎样对妻子说的?此时,全班同学来朗读,体味。学生有可能会说父亲很伤心、有可能会说很气愤、或者很无奈很失望等,生说到哪种心情,师就请这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老人此刻的心情?待同学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体悟朗读结束后,我设计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这样一个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放谁家谁也受不了,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是谁受不了呢?(生答是儿子受不了)。由此引入第二层次的学习。
(二)第二层次:品读课文,体悟儿子的“受不了”。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儿子的受不了,生说师出示投影,让生齐读25-26自然段。[课件] ※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先采用齐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谈谈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儿子?(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也可能会说仿佛看到一个生气、着急、愤怒的儿子等)不论学生怎样回答,师继续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让生充分去找这些词语并打上着重号。还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无声的语言也在表示人物的心情,那就是感叹号!顺便也把标点符号的知识也悄然无声地渗透进去了。最后教师才小结后,请大家自由练读,给学生强调特别注意这些加点的词,看谁一会儿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个受不了父亲的儿子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就尽情练读,体悟儿子的受不了。这时学生就能读出人物的心情了。读完教师继续追问:“儿子为什么受不了?(生可能答这是他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挣来的钱,却被父亲扔进了火炉。)在这个环节,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还可以在这里设计一个小练笔:也许在他收割庄稼的时候„„也许„„ 也许„„”这样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接着教师小结:“是啊,这一个星期对儿子来说确实很难熬,他干了那么多脏活、累活、苦活,如果你就是那个儿子,此时,你会想到些什么?”让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生可能会说:原来钱来得那么不容易,以后我一定不能乱花钱了„„也渗透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当他看到父亲把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那枚金币扔进火炉的时候,他受不了了,大声叫道:(出示投影)儿子朝父亲大声叫道的句子生接读。※“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最后,父亲面对儿子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说了这么一句话: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在这第二层次的学习中让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时,老师要提出学习要求:把最使你有话说的地方画下来,在句子旁作批注,写上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话,真正地走进父子俩的内心,将文本语言极好地内化为自身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到各自的“受不了”是那么发自内心,那么强烈。
仅仅理解到这一点还不够,作为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从把感悟的触角延伸开去。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文中隐藏的一些语言。
(三)、深化中心,再次提升两个“受不了”
课文学习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教师再次为学生设置障碍: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父子二人“受不了”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我们已经各自感悟品读了,其相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文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再次给学生注入兴奋剂,每个学生的心灵又经历了一次碰撞,教师此时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说说两个受不了的相同点。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最后形成共识:都是受不了对方不珍惜自己辛苦创造的劳动财富。然后一句结束语: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应该懂得(珍惜)!板书:懂得珍惜。
新课结束,在《劳动最光荣》的乐曲中我将为孩子们推荐阅读:
1、格鲁吉亚童话《金柄斧头》
2、《郑渊洁讲故事》
3、《格林童话》
教学到这里,新课就结束了,可我们相信两个“受不了”留给孩子们的思考将是无穷无尽的。
五、简洁精练突重点——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题《一枚金币》,揭示所学课文;第二部分是课文主要人物父亲和儿子;第三部分是体现课文切入点的“受不了”;第四部分揭示课文中心。整个板书内容集中,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简短明了,富有新意,既突出了文章内容,又揭示了文章主旨。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专家、评委、同仁给予指导,谢谢!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父亲 → 受不了 ← 儿子
劳动创造 懂得珍惜
第五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信息化教学设计
宝鸡市高新区千河镇黄贺小学
齐关会
教材依据
这篇课文出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本篇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一枚金币》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一枚金币》这篇文章的学习,是要让学生感知金钱所包含的现实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具体来讲,它揭示出一个道理: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过程应当以让学生读通课文、联系实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作为主体目标。
从素质教育目标来看,这篇主题鲜活,情节生动的课文,是初步培养学生正确金钱观和劳动观念的良好契机。结合学情来看,当前的四年级小学生,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中,对金钱的概念只停留在向父母索取零花钱、压岁钱的层面,喜欢花钱,却并不关心也不了解父母的钱是怎样挣来的,不了解劳动的艰辛,借助本文教学,正好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父亲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时,儿子先“笑了起来”到“受不了”的表情变化的内在原因,理解劳动的可贵,关注父母的劳动。
从有效教学要求来看,这节课要引动学生充分感悟,读出情感,就要克服课文的背景和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开放性地联系上下文,对一枚金币蕴含的劳动价值有正确的估计,对父亲三次烧金币的举动,和父亲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部分的铺垫,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父亲扔金币时内心的巨大痛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能读出对话所暗含的人物情感变化。
2、能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内心活动。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捕捉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反复精读课文,品味父亲力图让儿子幡然悔悟的良苦用心,理解妈妈对儿子的爱,感悟儿子终于愿意付出艰辛劳动挣到金币之后的巨大转变和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反复品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三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可贵。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关注父母工作的疾苦,珍惜劳动成果,理解认同节俭的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课文主体情节中,父亲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的原因和结果变化,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责任,感悟老人多么想让儿子懂得要以劳动换取金钱的强烈愿望。
2、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三个人物的独特心理,感悟儿子从“花钱如流水”到“笑了起来”,再到“受不了”这种变化的主因。
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一枚金币大约值人民币多少元。
2、了解父母每天能挣多少钱。
3、调查:你能用什么方式,用多长时间挣到十元钱?
4、教师准备一枚金币或纪念币、准备相关课件特别是有关劳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体会每一个字怎样才能写好。
一枚金币相当于多少钱?各国的金币价值不等,有的值几千元,有的值几万元,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来吗?(等于儿子一个星期的劳动价值)
(二)、指名读文,熟悉故事情节
1、读第一部分
老人受不了儿子的什么毛病?他担忧什么?他为什么会想出了挣一枚金币 2 来让儿子改掉毛病的办法?(板书“懒惰,花钱如流水”)
画出有关句子,讨论。
2、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儿子拿回了金币,爸爸一句也不问,凭什么不相信金币是儿子挣的?)
(预设讨论:妈妈的辩解,一天时间,设身处地爸爸知道辛勤劳动挣一枚金币,的不易)
(预设问题: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爸爸会怎么想?)
(儿子果然挣不来一枚金币。一枚金币哪能这么好挣的)(花钱如流水,烧钱不可惜)
3、读第三部分
(预设问题:儿子已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了,爸爸为什么还是不相信金币是儿子挣的?)
引导学生联想有关句段: 第一部分的叙述;妈妈的表现。讨论展示。
4、读第四部分
(预设问题:爸爸这回为什么相信儿子了?)
(三)、精读第四部分
1、精读妈妈的话,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品读:不能,哪怕
一两文
会
慈母有败子。儿子的毛病是妈妈惯的。妈妈看到了爸爸的坚持,希望儿子真的挣到钱)
与前面两次对比,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2、精读描述儿子做法这一段,你觉得怎么读更好?为什么?你读到了什么?(预设品读:真的 整整
一个星期
又
儿子真的吃苦了,为什么能受得了这个苦,儿子不是很懒惰吗?)
播放有关劳动场面的视频,结合视频,体会儿子挣钱的辛苦。
3、精读18自然段
怎么读更好?为什么?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品读:爸爸心疼儿子,心碎,真盼望儿子能大叫起来。)
4、精读19自然段
(预设问题: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了?他不是花钱如流水吗,才烧了一枚金币他怎么会受不了的?)
反复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是什么让他改变了?辛勤劳动会对人改变很多。过去,父母烧掉一百枚金币,他会受不了吗?劳动得来的一枚金币,价值超过了父母给的几百枚金币。)
(预设:儿子从“花钱如流水”变成对一枚金币如此“珍惜”,反复品读有关儿子珍惜这枚金币的描写的句段。)(板书“珍惜”)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儿子的改变?(预设:忙,熊熊大火
大声
你疯啦
当牛做马,整整,才)
5、精读第20自然段,(预设问题:老人是凭啥相信儿子的话的,你觉得老人这时候会怎么想?作者为什么不把后来的事情写出来?)
预设:自然结尾法,余味无穷。留下想象。
(四)、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你有什么感想?
(预设:爸爸的办法妙在哪里?儿子会改掉这两个毛病吗?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毛病?这个儿子有什么优点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五)、总结
这一枚金币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哪儿?为什么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
(六)、作业:记述自己第一次通过劳动挣到钱的经历。
教学反思
从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来看,较好地实现了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精读课文,反复体会,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了儿子“受不了”时的内心感受,不同程度感悟到了“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珍惜”。学生喜欢上了这个精彩的故事,也受到了故事的感染。
学生对比理解自己的父母和文中的父亲母亲的对儿子的爱,是引发学生理解课文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理解文中人物细腻情感的一个内在因素,也是帮助学生达成情感态度目标的好办法,在教学的导读过程中,没能适时引导学生更多联想实际生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足。
课前反复研读了课文,根据学情预先设计的问题,是自己揣摩生情,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引读线索,这个线索应该更好的贴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由学生悟出,在这一点上还应更合理的处理。
在角色朗读体悟环节,总是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机会,是自己内心过高估计学生感悟能力的表现,忽视了学生自身阅读实践的实际需要,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