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家父》有感:我的父亲
我 的 父 亲
—— 读《家父》有感
作者 姚朝社
2014年春节因雾霾和雨雪天气几乎没出门,静心拜读了周建秋学兄的鸿篇巨著《家父》。建秋学兄是怀着对其父亲的敬仰和思念,醮着汗水和泪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述了其父亲的一生。阅读中,我时而感慨万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拍案叫绝,时而掩卷深思。周伯父的一生可谓坎坷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周伯父用其一生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着“忠、孝、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周伯父那种敢作敢当、敢爱敢恨、侠胆义肝、宁折不弯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是“坡上人”(巩义对鲁庄人的俗称)的典型代表。
阅读《家父》的过程,也是我追思先父、回忆先父往事的过程。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五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每逢冬春两次祭奠,不论刮风下雨我从未间断。伫立在先父坟茔之前,每每默读碑文:“夫巩邑鲁庄村姚公讳永才,系十七世讳全中公之三子、新来公之继子也。生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三月二十九日,卒于公元二零零零年庚辰十一月二日,享寿七十有四。公幼承庭教,聪悟诚厚,勤事稼穑,朴中蕴秀,颇具匠心,尤喜扶弱济困,热衷公益,民功甚丰,德厚桑梓,深得信誉,日居月诸,厚德难忘,岁月沧桑,杯土易移,遂于吉月良日,贞珉镌文,以祈簋簠奠祀,百代流芳,祥云长护,溢馨永远”,百感交集。父亲的一生,像全景式画卷浮现在脑海之中。
我的父亲出生于1927年3月29日,兄弟姊妹六人,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排行老三。因生不逢时,天灾人祸,国破家穷。历经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饥荒,日寇侵占中原的大逃亡,生灵涂炭,兵荒马乱,真乃九死一生。整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逃壮丁,当童工,尝遍人间疾苦,阅尽世态炎凉。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顽强刚毅、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性格,培养了他忠孝仁爱、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品德,形成了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勤俭持家的作风。他总是教诲我们做人要尽孝、做事要尽心、处世要尽善。
做人要尽孝
同族新来爷爷有两子,长子木,被抓壮丁,生死不明。次子彦,婚后病故,妻改嫁,无子嗣,老无所依,生活艰辛。族亲劝其在近亲侄辈中选一人过继来做养子,为其养老送终,新来爷爷认为近亲侄辈中无合适人选。经其长期观察,认为远门族侄中,父亲为人忠厚,心底善良,聪慧贤达,非他莫属。初,爷奶不舍,父亲不愿,新来爷爷多次登门做爷奶及父亲的工作,精诚所至,加之族人力劝,新来爷爷终如愿。
父亲不负新来爷爷奶奶的期望,担负起照料全家之重任。照顾二老,如同生身父母,无微不至,使其衣食无忧,享天伦之乐中颐养天年。新来爷爷奶奶去世,父亲披麻戴孝,行人子之礼,尽人子之责。新来爷奶去世后,父亲便成了家族亲情和联系的纽带,亲戚来往不断,使他们有感情寄托和归宿,其乐融融,令人称赞。遵父嘱,父母去世后也安葬在新来爷奶身边。新来爷奶晚年常自夸其一生最重要、最正确、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收父亲做继子。族人也赞谓父亲是养子中的楷模。
父亲不因过继为人子而推托对爷奶赡养之责,与伯父、叔父一道给爷奶养老送终,“家产一分不要,赡养父母责任一分不减”,父亲说到做到。
我家鲁庄村离我外婆家东庄村有六公里左右,从我记事起,每年我外婆(外爷去世早)都到我家住几个月。每逢村里节日、庙会、唱戏等喜庆之事,父亲提前几天安排我们姊妹兄弟几个,拉架子车把外婆接来小住。父亲非常节俭,从不在外边买零食吃,更不舍得去饭店吃饭,但只要外婆在我家住,总是不断买点肉、豆腐、蔬莱之类(不过节我家从不买这些奢侈品),偶尔还买几个水煎包、烧饼等让外婆改善生活。当时粮食短缺,尤其是细粮(麦子面)更是稀少,不是过年过节是吃不到白面馍的。只有外婆除外,一天三顿能吃到细粮。外婆看着我们姊妹兄弟几个可怜,假装吃不完,留下点白面馍,悄悄给我们几个吃,被父亲看到,我们是要受到训斥的。外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时常发作,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父亲请医购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外婆在我家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把家里棚板掀掉,给外婆做“四堵”棺材(四块整板无拼接,为上好棺木),并安葬了外婆。外婆的亲戚及街邻直夸父亲是难得的好女婿。父亲说为父母养老送终,闺女、儿子、女婿都有责,女婿不是“半个儿”,和儿子是一个样的。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就不要指望他还能对谁真好。这种人不可交,要远离。
做事要尽心
我父亲因家境贫寒,无缘学问。但他天资聪慧,心灵手巧,记忆力超群,加之勤奋好学,后来竟能勉强读书看报。更神奇的是,靠给木匠、泥瓦匠短期帮工,竟学会了木匠和泥瓦匠的全部技能。后置办了锛、锯、锉、水平尺、瓦刀等全套木工、泥瓦工工具,学会了做桌、椅、床、风门等家俱的全部工艺,我结婚的床就是父亲的杰作,至今在老家保存完好。他还掌握了盖瓦房、券窑洞、修建大门楼等砖瓦结构的传统技法。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能修建现浇房(现场浇灌混凝土屋顶,一次成型,当时农村不多见)、预置板房等砖混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父亲在处理房屋险情时更有“独门绝技”。因鲁庄村历史悠久,是个古村落,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房子比比皆是。当时经济条件差,房屋年久失修,出见漏雨、墙裂、墙倾斜,甚至檐折梁断现象,人们温饱尚且不能,更无力拆屋重建了。只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得过且过。这就要求在保证房屋架构不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偷梁换柱”、“拆旧墙换新墙”来排除险情。父亲总是现场反复勘察,找出症结所在,经过绘图(示意图)、计算(心算),()根据力学原理,确定支撑点,采取顶、支、戗等方法来确定排险方案。在关键环节,如拆旧梁换新梁、移旧柱安新柱、拆旧墙确立最后受力点时,父亲总是亲自动手,让无关人员全部撤到建筑物外的安全地带,避免因不慎而造成房倒屋塌后人员伤亡现象的出现。因这种排险方法既省钱、省力、省时,还能保留建筑物的原貌,深受人们的欢迎。当然,这也有极高风险。由于父亲胆大心细、方法科学,经他手排险上百起,从未失手,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气。
父亲的要好朋友不止一次给我讲和父亲打赌的故事。有一年,有个人新批宅基地,春节后准备盖个两层楼房,与大门、院墙一起建(俗称四脚落地),父亲提前列了所需建筑材料数量清单。建设过程中,这个朋友三次质疑砖备的不够,督促再去买砖,以免误事,均被父亲制止,说:“够了”。于是,这个朋友就与父亲打赌,赌注也由一条烟增加到三条烟。工程结束后,尚剩余几十块砖,这个朋友乖乖认输买了三条烟。这个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并说他是查了书本上的公式,反复计算无误后,才给父亲赌,不知错在哪里,父亲反问:“你看我们完工后有很多半截砖吗?书上公式允许有正常损耗,但老百姓盖房不容易,浪费不起。”这个朋友对父亲说:“你完全是用心算,用了十几万块砖,最后加上半截砖仅剩不足一百块砖,我算真服你了。”
父亲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施工队伍也不断壮大。承建的工程,也开始从小型民用建筑向大型公用建筑转变,工地也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各级、各地大兴土木建粮仓。父亲带领施工队先后兴建村里“十孔大窑”、“五孔大窑”做粮仓,这在当时是全村最大的单体建筑,就是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壮观。建筑材料,就近山上挖石头和自己烧砖,全部就地取材,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石头做根基,砖券顶,单窑库容量由几十吨到几百吨,用来储存全村的“多余”的粮食。因土地贫瘠,缺水少肥,产量不高,尽管交了“公粮”、分了“口粮”,所剩无几,还要存“余粮”,“备战、备荒”。
随着建“大窑粮仓”的宽度不断增加,库容量不断增大,建筑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父亲先后带队给鲁庄镇、回郭镇粮管所建粮仓,还到洛阳、西安建粮库(很多粮仓至今仍在使用)。由砖石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单孔单拱大券到单孔多拱小券,由开始看不懂施工图纸到后来竞参与图纸设计,被建设单位尊称谓“姚工程师”,殊不知父亲是个“文盲”。
鲁庄地处巩义市西南丘陵地带,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找水引水是鲁庄人生存之道。父亲带领施工队先后参加了“引曹入鲁(曹河水库)”、“引桑入鲁(桑家沟水库)”、“引洛入鲁(伊洛河水)”等工程建设。这些工程由于缺乏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几乎没发挥什么效益,大都废弃。但父亲带队参与建设的“引洛入鲁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五级站”、“六级站”渡槽依然存在。它们像一座座丰碑,记录着父亲的艰苦岁月。
父亲两度带队参与“陆浑灌渠工程”建设(引嵩县陆浑水库水入巩义,长约200公里),风餐露宿,艰苦奋战,历经数年,终如愿通水,结束了鲁庄村庄稼“靠天收”的历史,村里绝大部分土地都能自流灌溉。如今父亲安息之地的庄稼,都能及时得到陆浑水库水的滋润,父亲如地下有知应感到欣慰。
处世要尽善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从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生命难以为继的苦孩子,到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生存无忧,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始终满怀感恩之情,把“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走”做为其不二的信念。时刻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事事处处带头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之父亲人缘好,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父亲先后担任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副村长和村支部副书记等职。不论职务如何调整,岗位如何变化,父亲始终坚守自己“讲原则、懂规矩、守纪律,不贪不占(占便宜),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对起组织、对起百姓、对起良心”的底线。不论是分管农业、工业、宅基地审批,还是领工程搞建设等,父亲从不经手钱,并坚持账、钱、物分开管理,互相监督,分工调整,财物移交,一清二白,手续完备,不留遗患。
几十年来,不论“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小四清”、“四清”,还是“文化大革命”、“整党、整风”等“运动”,父亲总是一次“过关”,从未受到质疑和非议。这可能是父亲“任尔东南西北风,守住底线不放松”的缘故吧!
鲁庄村是个大村,人口有五六千人之众,又是镇政府所在地,村情复杂。有一次,村支部换届,公社考察组经推荐、座谈、了解,有几个人同时成为支部书记候选人,但因这几个人性格、脾气、阅历差异较大,又难一起合作共事,形不成优势互补。但几个候选人不约而同都把父亲做为副职第一人选,考察组不解,问一个老党员何故?答曰:“他(指我父亲)不贪不占、不图名、不争权、不夺利、只干事,不说事(不说是非),你不愿与这种人搭班子吗?”考察组顿悟。
父亲因有幼年挨饿受冻的苦难经历,对落难之人富有同情之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天上飘着雪花,父亲在回家吃饭的路上,见本村一老人独自在村边转,老人身边无子女,父亲判断其肯定有难处,便让母亲下了两碗饺子(用玉米面、红著面两掺做面皮包的白萝卜、粉条馅饺子),又带了几斤两掺面和饺子馅送到老人家中。他和老伴拥被而坐,凉锅凉灶,老伴见了母亲,哭诉:“一天都没吃饭了,让老头出外借点吃的,可老头说人家都难,到黑竟空手而归,准备再熬一天,初二外出讨饭。”老两口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说那是一辈子最好吃的饺子。
“文革”期间,不断有“知青”、“工作组”、“改造对象”到村里来,接受“再教育”。这些人到村里后,要按排到各家轮流吃饭,一家一天,名曰“派饭”。父亲对这些人,不管职务高低,来自何处,什么原因,皆给最高“礼遇”。一日三餐,全部细粮,早、中、晚饭,豆腐、肉、鸡蛋,菜不重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位姓冯的老师因“路线错误”,从城里下放到我们生产队“劳动改造”有一年多时间,在我家先后吃过十余天饭。他看在我家有如此高待遇,惶惶不安,感觉每天三角钱、一斤粮票远远不够,总是在晚餐后,碗下面多放两角钱。当他离开村时,父亲把他一年来给我家的钱、粮票全部退还他,他深受感动。若干年后,父亲患病住院,他多次去看望,父亲去世,他抱病前去送葬。
有一年,我高中放假在家休息,父亲看到我们附近的一家在盖房,知道这家主人身体不好,孩子尚小,经济条件又差,不敢雇人,便让我去帮忙,并交待不能在那家吃饭,一连干了十几天。完工后,这家实在过意不去,买了两斤糕点,去我家表示感谢。我家坚拒不收,无奈来人放下就跑,父亲又执意让送去两元钱了事。
1987年夏,在给村小学盖房时,父亲不慎从脚手架摔下,昏迷一个多小时,住院治疗半月余。之后,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多次请辞村里的所有职务,获准。父亲任职期间多次被推选为县、乡人大代表、党代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地区、县、乡党委和政府的表彰。村支两委、党员、群众念及父亲几十年来在村里的辛勤工作及做出的突出贡献,经村支部提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表决同意:父亲自离开岗位起,每月享受5元生活补贴。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实属不易,父亲是我村获此“礼遇”的第一人。
父亲患病期间,村支两委、党员、群众,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多次前去探望。父亲去世后,村里的群众自发组织“狮子社”,以“狮舞祭灵”这种最隆重的礼节表达哀思。村支部书记介绍父亲生平,镇党委书记致悼辞,村全体党员扶灵送葬,如此高的规格,是党组织和党员,对父亲这个农村普通党员的最高礼遇。那些默默来、悄悄去的,那些见面的、未见面的,相识的、不相识的送葬人群是对父亲人格魅力的最高褒奖。
因父亲处事低调,不事张扬,只做不说,加之以上叙说的事情,仅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实乃沧海一粟,难免挂一漏万,可谓以管窥天。
父亲在我们姊妹兄弟心中,是一座丰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去年儿子结婚,我写了“忠、孝、爱、和”四个字做为结婚礼物送给他们。虽然字写得令人汗颜,难登大雅之堂,但内容博大精深,字字千金,需要用一生、用行动去践行。但愿他们能真正理解其含义,明白父辈之用心。倘若我父亲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能在我的孩子及后代的身上得以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则是家门之幸!
2014.02.09(农历正月初十)于郑州
第二篇:读《父亲》有感
前段时间,心血来潮的逛了书店,买了一本《父亲》,里面记载了99个不同父亲的故事。其实内心对“父亲”这个词,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想不外是讲父亲的深沉、父亲的强硬,怎么可能比母亲的细腻体贴、柔韧不屈更让人感动。而且,或许是出生于农村,开口叫惯了“妈妈、爸爸”,对这么书面化的词语反而觉得有些矫情。书里面的父亲出生于不同的环
境,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一些农民父亲的故事。这些父亲,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他们这一辈子和他们父辈一样,一直都在地里耕作,靠天靠地吃饭。有些生性木讷,“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除了傍晚带了一身疲惫回家,默默喝上几盅老酒时开口说几句‘今年收成如何’、‘赶明儿得去趟农贸社买点种子’以外,就没有其他话语了”;有些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只要乡亲上门告状,说‘你家伢子又使坏了’,父亲就扔下手中的烟叶子,一把扭住我,撩起门旁的木棍就砸下来,母亲在旁边怎么劝都拦不住”;还有一些是重男轻女的,“女孩子家,今后有个好婆家就够了,费心读书做什么”……这些人物和我印象中的农民父亲很相象,我身边也有一些,看起来便多了一些亲切感。
而就是这些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特意歇了几天工,带上“我”去谢师,走亲戚,乐呵呵的和邻居聊天,甚至在去信用款贷“我”的3000元学费时,仍然微笑着,仿佛能贷这个读书的款也是一种荣耀;“我”的那个不容人说理,强硬的谁也拦不助的父亲,在“我”高考意外失利,负气到外地打工半个月后,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出现在“我”的面前,他是从和我同来打工的同学父母家打听到消息的。“我”不知道这个在印象中除了打骂没有其他举动的父亲,是怎样到县城的学校,找到老师,然后再挨家挨户问我的同学,“我”也不知道父亲是怎样怀里揣着母亲烙的烧饼,带着几百块钱在我打工的城市找了半个月的。唯一记得的,就是父亲带上“我”,留了回家的车费,用剩下的钱带我上了馆子,我是不敢说话,闷头吃菜、喝酒,而父亲则一次又一次的预言又止,最后憋出一句:是男人就回去再来过。让我这个从不因父亲打骂流泪的儿子,泪流满面;当“我”这个“除了嫁个好丈夫别无其他”的女儿,在读完研究生、成家、生子后,都一直和父亲生疏,和母亲热络,且以为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永远都只能这样了时。“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们准备买套房子,一直站在电话旁边的父亲急急的问:钱够不够?不够回家拿。“我”冷冷的拒绝,说房子只要付10万元的首付,我和丈夫的积蓄已经足够,电话那头一片沉默。隔了几天在电话里母亲告诉我,说父亲这些年把钱都兑成整的,一直念叨“娃啥时候办个事需要钱就能派上用场”,接了电话后就一直神情郁郁,说自己老了,没啥用了。“我”似乎被触动,特意挑了个母亲出门的时间,往家里打电话,装作急急的样子说:这房子临时又多了什么1万多手续费,我们一下子凑不上,眼看房子就被别人买走了……父亲在电话那头声音高昂:娃,今天晚上回家,爸给你!那天,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新新旧旧的够我缴那笔并不存在的“手续费”时,父亲说“娃,有爸在呢,有事跟家里说”,我对父亲的多年的阴郁突然就不见了,眼里只有父亲喜悦自豪的神情和被女儿需要的欣慰。
很多时候,母亲的爱是外露的,关心你,保护你,不让你受委屈,宁可自己辛苦。而父亲则是内敛的,表面不动声色,即使自己爱孩子爱的深,也不愿意表露出来。但那颗爱孩子的心,却都是一样的。
如果说母亲是水,一直围绕自己的孩子;那么父亲就是山,默默的站在孩子的身后。很多人总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够爱自己,实际上是因为没有转身看过。只要适时的转身,便能看到父亲厚重的期待和被坚硬外壳包裹的柔柔的爱。
第三篇: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你也许想不到,这简短、朴素而真情流露的话语却是出自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伟人邓小平。以前 只知邓小平是位风云人物,总以为他的一生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光芒笼罩的一生,他这样位高权重的国家领导人一定是高高在上的,但当我读了邓小平的女儿毛毛 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后,我方才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那充满艰辛、坎坷的奋斗历程,看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毕生的奉献与满 腔的热爱。
始读这本书尚觉乏味,可读到我们大颓大败的民族悲史时心情便异常沉重起来。外国列强的欺凌和满清政府的丧权辱国,激起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的爱国 心。邓小平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相比起来,我真为自己生活在今天的太平盛世而感恩不尽,然而这安定和平、幸 福美满的生活不正是邓小平这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寻求真理、南征北战、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心情也愈加振奋。留法学生中有大批热血沸腾的中国革命青年,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活的困顿及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不能熄 灭革命的火焰,此时,邓小平等优秀学生 相继踏上革命征程。
邓小平从一个进步少年到革命青年到伟大的革命家,就这么一路走来,茫茫大漠、滔滔巨浪、豺狼虎豹、枪林弹雨不 能叫他低头。他头脑灵活、办事机谨,为人亲和、坚持原则,与同志生死相交。说
起刘邓大军可能无人不晓,八年抗日战争 以来,这支骁勇善战的野战军打了多少仗、立了多少功真是数也数不清。邓小平,一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他从不体现出大喜与大悲,但他目标 明确、立场坚定,是个实事求是、斗志顽强、忠贞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
读完这本书,我由衷地为中华民族而骄傲,亦为自己是中华的儿女而自豪。一个坚强的民族必能孕育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人民,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必能踏着先辈的足迹,为祖国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我的父亲----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我的父亲----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初中学习这篇文章时,仿佛能品味得出一点父子之情,却也只是拼命记录老师讲的,笔不离手,也没有一点的思考。现在再看,觉的文笔朴实无华,颇得读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却处处流露真情,令人感动!
读到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我是农村家庭,哥哥大我七岁。小时候,我和哥哥两人上学读书。家中曾经有亲人建议:生活那么困难,上有老人,还供两个孩子读书干什么啊,就别让女孩读书了,反正长大之后也是嫁人了!父亲却说:虽然生活困难,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我眼里,男孩和女孩没有区别,无论男孩女孩,我都要供他们念书,要供他们上大学。父亲就是靠着这种要让儿女改变命运的信念,带着母亲,辛勤劳苦了一生,但他们在儿女们面前,从没有过一句怨言。
父亲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在文革时期度过的,我没少听他讲过吃野菜、草根的生活。父亲读书一直读到高中,在那个年代,农村出身,高中学历也算不低了吧!被大队选去当了大队会计。他写的一手漂亮的字,每一本会计账簿都书写的工工整整。每到月末、年末都是父亲最忙的时候,他不仅要查好、整理好自己大队的账,还要帮其他大队的会计去核对账目。但是无论怎么忙,父亲在家都是一位风趣的角色,总是逗我和哥哥开心。生活仍然困难,哥哥上初中,我也马上快要上小学时,父亲辞去了会计工作,开始带着母亲到沿海城市做起了小买卖。我和哥哥也转到了沿海城市上学,当时还要花借读费。高额的学费和借读费给原本不富裕的生活又加大了不小的压力。各种小买卖,父母都做过,卖菜,卖水果,烤地瓜,卖早餐„„父母不怕起早贪黑,不怕风吹日晒,不怕自己受苦挨累,就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学费不够,每次我和哥哥开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财产大转移”的时候,钱从家里交到学校,父母省吃俭用,却没有一次让我们交不上学费的时候。有时,家里的钱还不够,父亲就出去借钱,无论怎么不好意思,怎么不好开口,父亲还是借来,从没有让我和哥哥为难过。就这样,哥哥大学毕业了,剩下我一个人上学,家里的负担瞬间就减轻了不少,父母似乎也能稍微的松口气了。七年后,我也毕业了,父母没什么经济负担了,可他们却老了,早已鬓髻斑白,弯腰驼背,我们长大了,大学毕业了,能独立生存了,父母却老了„„
有时,觉得当儿女的就像吸血鬼,吸食着父母的血和肉,一吸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我们能够独立生存了,父母却老了„„
第五篇: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1
我读了这篇文章很受感动,深深的被这伟大的父爱感动了。
文章讲了这样一个古树:我有一个哑吧父亲,但我从小就恨他,经常有孩子买豆腐不给钱就跑,父亲喊不出声来,我不恨那孩子,只恨父亲是个哑巴,我想念好书考上大学,离开这里。我就发疯的读书,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父亲特地在宰了猪,请遍父老乡亲,请和我考上大学。我哭了,后来,我去接父亲来城里时遭遇了车祸,后来是父亲救了我,用她那坚定的信念救了我,在别人认为我不行了的时候,父亲却没放弃,最后,我活了下来。并把父亲接到了城里去住。
父亲是一位多么善良、坚强、执着的普通人,却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他的`爱贺新年把女儿从死神的身边拉了回来。父亲,多么亲切的称呼。却有付出了多少艰辛,经受了多少困难。父亲和母亲一样的伟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时正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想:“这么大的于怎么回家?”看着越来越少的同学,我开始有点害怕。我正在想着,忽然听到一声“恒星”。我一看,原来是爸爸。只见爸爸拿着一把伞,我忙跑过去,然后爸爸撑开了伞,我们一起打着伞回家。走着,我有些冷了,手变凉了。爸爸便用他温暖的大手,抓住了我的小手,一会我的手就不凉了。回到家中,我看到爸爸的衣服比我湿的多。我心中被伟大的父爱深深的感动了。啊,伟大的父爱!让我们对父亲说声谢谢!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2
“开始我为有一个哑巴父亲感到耻辱,可后来却没有人比我更爱他,父亲走遍过他卖过豆腐的村子,他用半生的忠厚和善良赢得了足以让他的女儿穿过生死线的支持。”父亲那根根白发,闪现着父亲爱的光泽;面对生死关头,父亲果敢坚强。医生的潸然泪下说明的诚意和决心。
“父亲在手术室外,他不安地在走廊里来回走动,竟然磨穿了鞋底!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却在守候的十几个小时里起了满嘴大泡!他不停地混乱地做出拜佛、祈求天主的`动作,恳求上苍给女儿生命。”关键时刻,父爱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那种深似海的爱我们如何回报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天地为之动容,真是可敬天下父母心啊!“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我终于睁开眼睛,我看到一个瘦脱了形的老头儿,他张大嘴巴,因为看到醒来而惊喜地哇啦哇啦大声叫着,满头白发很快被激动的汗水浸湿。我那个半个月前还黑着头发的父亲,半个月,好像老去!”看哪,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本能的表现。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太多太多,有句话说的好:父爱如山。直至今天我才相信这句话。
读了本文我深受感动,人们都已对“我”失去了信心,只有父亲,他坚守在我的床边,坚定地等我醒来。如果换作是我们,我们能坚持吗?朋友们,做滋润万物的春雨吧,为贫脊的土地奉献吧!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3
好久没有这么彻底的流泪了,好久没有文章让我如此感动如此震撼的。这就是今天在作文课上老师给我推荐的一篇文笔平凡但感情动人的文章《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我是泪流满面的听完这篇文章的,父爱的伟大和平凡在字里行间里流淌。伟大是他深沉的爱,平凡是每个父亲都会这么深深地爱自己的儿女。作为子女的`我们,倾其一生也报答不了养育之恩。
我被这种父爱深深地感动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以卖豆腐为生的哑巴父亲,辛苦地养育了三个儿女。但是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却为父亲不能说话而感到丢脸,甚至学别的孩子骂我的父亲,也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不过他依然无怨无悔,继续辛苦的挣钱,辛苦的供“我”上学。因为他是一个哑巴,“我”从小就恨他,甚至我还恨他不会说话……但父亲还是百般疼爱“我”。直到有一天,“我”被车撞送到医院,父亲跪地打着各种手语,求医生救活我,医生也被这种伟大父爱的力量,终于救活了我。这真实的场景令我们感动,为之流泪。
与此同时,我又联想在汶川地震里那个母亲,她为救自己刚出不久的孩子,所做的一切。还有在一次登山活动,一对母女因雪崩被困,困为她穿的色的衣服,使搜救人员难以发现,母亲为了救女儿割断血管。使女儿成功被救,自己却死了。
世界上最大莫过于父母的爱,他们的爱能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父母的爱如春天的微风吹拂着我们。
父母的爱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父母的爱如秋天的果粒哺育着我们。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4
一个卖豆腐的哑巴父亲,一个平凡的女孩······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情景,包裹着老父亲的坚强、执着。父亲给了女儿爱的支撑!
一个不能说话的父亲,承受了多少的嘲笑、侮辱;一个又当爸又当妈的父亲,经历了多少人生的坎坎坷坷;一个任劳任怨的父亲,承担了这一切的一切,付出了这一切的一切,又得到了什么呢?是别人的敬佩?是儿女的感恩?然而当女儿理解哑巴父亲的一切付出,父亲已经老了,年迈的父亲马上要享受清福,灾难再次降临在老父亲的身上:女儿出了车祸。人们都说:这孩子没救了,可老父亲不断的祈求,祈求医生,祈求上苍,为了女儿,就算倾家荡产,失去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犹豫······
伟大的父爱,支撑着女儿的.生命!是哑巴父亲把女儿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
父亲的爱深沉而永久,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般无声无息,宛如古井深处那用不枯竭的泉眼,无论春夏秋冬,总会渗出甘露。父爱是无声的,是深沉的,是要用心去默默体会的。哑巴父亲虽然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他的爱,但他整天为生活奔波,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撑起孩子的天空!给予了女儿生的天空!一个年迈的父亲,面对死神,是那样坚强而有力量,毫不气馁,毫不放弃!整整20多年,20多年的嘲笑,20多年的侮辱,20多年的坚强,20多年的爱!是需要多大的一股力量去支撑,去承担!然而这股巨大的力量是什么?是父爱!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漫长的河流,那么时间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支撑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盒多彩的颜料,为生命洒下色彩,描绘着人生······
我却说生命是父亲,那么时间则是父亲为我们撑起的一片天空,感动着人生!
世界上有一种可以感动死神的爱,那就是父爱!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5
今天我上作文课时,老师给我们用他那优美的语言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我和我的哑巴父亲》。
当老师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好像不听话似的,泪水顿时哗啦地流了下来。是啊,就在父亲把作者送到医院,求医生救“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温暖。
虽然,许多人的爸爸都长年在外地做工作,比如为人民修铁路、公路、桥。比如,有的是做会计,虽在远方,但每个父亲的`爱都是一分不的,细致入微。或许,你感受不到,但他最爱的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我们,父亲爱家,我们也要爱他,无论他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当作者看见这个半个月前还年轻的父亲,他见我已没救了,而救我也要花许多的钱,但父亲仍不气馁,他仍然坚定的相信:我的女儿非常优秀,她能活下去,她不会死的,不会的!靠着这句话,他的爱让女儿过了生死线!真是一个奇迹!
回想过去,我总是对我的父亲闹别扭,总是想断绝父妇关系,原来,父亲不让我买买手机、MP5、游戏机都是因为父亲不想让我在学习上分心。
啊!父亲!我感谢您!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6
今天我我读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题目叫《我和我的哑巴父亲》,讲述了一个哑巴父亲众死神那里把女儿的生命抢回来的故事。有一位父亲他是一个哑巴,整天靠卖豆腐为生。他有3个孩子,最小的.女儿不喜欢父亲,因为父亲是一个哑巴。有一次,女儿出车祸了,父亲很着急,他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给女儿治病。女儿出的车祸很严重,不容易治好。医院已经说:“她不行了,准备后事吧!”可父亲却不相信,坚持让医生给女儿治病。医生被父亲的诚意打动了。医生为女儿治病,做完手术,医生说:“他现在只是一个植物人了。”但父亲一直在女儿身边,父爱的力量使女儿醒过来了,第一眼看到父亲,仅仅20天,父亲好像老去。
当我读到父亲一下子跪到了地上,又马上站起来,指批我,高高扬扬手,再作着种地、喂猪、割草、推磨杆的姿势,然后掏空的衣袋儿,再伸出两只手反反正正地比划着,那意思是说:“求求你们了,救救我女儿,我女儿有出息,了不起你们一定要救她。我会挣钱交医药费,我会喂猪、种地、做豆腐、我有钱、我现在就有400元钱。我的泪水从脸颊悄悄的滑下来。我已经看不模糊的字迹了,父亲一而再再而三求医生最后把女儿救活了。
以后的日子里,女儿不再讨厌父亲,而是百般的关照他。因为,父亲把女儿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这是父爱的力量,可见父爱是多么伟大呀!
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是不是也很冷淡?不把他们的话当一会事,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觉得总是在唠叨,就会应付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但其实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份关心,一份温暖,一份亲情,更是一份爱!!
其实,父爱就像一杯茶,喝到最后才能品尝到甜;父爱就像一杯咖啡,越苦才能越甜;父爱就像一棵大树,为你遮风挡雨。父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他能给人最无私的关怀。让我们发现父爱,感受父爱,体会父爱吧!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7
在看《我和我的哑巴父亲》这个故事时,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哗地流了下来。
故事是这样的:作者的父亲是哑巴,为此觉得很屈辱,从小就恨他。当时,她只想努力读书,考上大学,离开这个村子!终于,她考上大学了。但是看见自己的父亲高兴的样子,她哭了。
大学毕业后,作者准备去探望父亲。没想到发生了车祸。当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父亲毫不犹豫地用手语恳求医生进行抢救。为了筹集医药费,父亲到处借钱,就算被人骂成傻子,他也不放弃。苍天不负苦心人!半个月后,作者醒了。见到父亲时,她傻了眼,仅仅是半个月时间,但他看起来整个人好像老了20年!
在写这篇读后感时,我再一次被故事内容而打动。这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哑巴父亲,又是那么的伟大。虽然连他的亲生女儿都嫌弃他,但他并不在意,依然默默的爱着她。当女儿遭遇车祸时,是他不放弃一线希望去恳求医生。他“说”的那些话令我刻骨铭心:“求求你们,救救我女儿。我女儿了不起,你们一定要救她!我会挣钱交医药费,我会去打工。我有房子,可以卖,就算倾家荡产,我也要我女儿活过来。”
这是一位多好的父亲呀!他不会因为自己有残疾而感到自卑,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女儿嫌弃他而感到生气,他只是默默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其实,我们的父亲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为了我们,可以不顾一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我正在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上学,因为赶时间,所以早餐吃得非常急。期间,我上了一次厕所。上完厕所,想再吃早餐时,发现爸爸已经把早餐都吃掉了!我非常生气,闹着要爸爸吐出来。按道理他应该会说:“爸爸赚钱那么辛苦,一个包子而已,用的着这样子又哭又闹的吗?”可是,出人意料的,他忙跟我道歉,放学时还带我去吃麦当劳!后来,听妈妈说,那时候爸爸是在放假,如果在平时,他根本就没时间吃早餐。
父爱是金,是沉默的金子。它无需语言表达,它是心与心的交流。无需为自己的父亲有那样的.缺陷而难过,因为不管自己的父亲怎样,他都会用心地爱我们。珍惜现在,不要等到无法弥补的时候,才想到感恩。多多关心我们的父亲,不要等到他年逾古稀的时候,还要他多一份担心,添一声叹息。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8
我读完《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深深的感到了二个字:父爱。
《我和我的哑巴父亲》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小女孩有一个哑巴父亲,她就很讨厌她的爸爸,她没叫过一次爸爸。女孩子不想和她爸爸在一起,就发奋读书,一直到她考上了大学,离开了这个村子。当她考上大学时爸爸请很多人吃饭,她感动了。但是天灾人祸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她在回乡的'路上出了车祸。当父亲赶到时她已经全身是血。哑巴父亲吃力地拦住一辆大卡车,掏出一把买豆腐的零钱画着十字,请求司机把她送到医院。医生告诉她哥哥准备后事吧!哑巴爸爸却说:“求求你们了,救救我女儿,我女儿有出息,了不起,你们一定要救她。我会挣钱交医药费的,我会种地、喂猪、做豆腐,我有钱,我现在就有4000块钱。”医生把我推进手术室。爸爸在手术室外走来走去,竟磨穿了鞋底,半个月后女孩发现爸爸好像老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好感动!!我为文中的主人公能有这样伟大的父亲而感到自豪!
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是不是也很冷淡?不把他们的话当一会事,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觉得总是在唠叨,就会应付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但其实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份关心,一份温暖,一份亲情,更是一份爱!!
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珍惜父爱,善待我们的爸爸。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9
今天,在珠峰奥赛学校, 王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我听完后非常感动。
故事说的是一个20岁的小女孩,从小就恨她爸爸。恨她爸爸是个哑巴,但有一次,父亲从死神那里,抢回了他的生命??他在回家接父亲的时候出了车祸!当时她已不省人世,头像个瘪葫芦,医生说她救不活了,但是,她的哑巴父亲拿出卖豆腐赚来的钱,有淡淡的豆腐味儿的钞票,想尽办法,在父亲的努力下,人是救活了,可却变成了植物人。过了一个月,她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终于睁开了眼睛。大家都说,从没看见过他父亲这么执着,这么坚强,在他生病的时候,父亲竟没有流一滴眼泪,在手术室外,父亲走来走去,竟磨穿了一双鞋!他不停地动着嘴皮,竟让嘴上起满了水泡!因为他相信,他的女儿一定不会死,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女儿的命救回来。从此,他们父女俩变的更加友善。
这就是父爱的力量!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是不是也很冷淡?不把他们的话当一会事,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觉得总是在唠叨,就会应付着说:“知道了,知道了。”
但其实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份关心,一份温暖,一份亲情,更是一份爱!!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10
暑假,我读的书不少,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和我的哑巴父亲》。
说的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女孩,有一个哑巴父亲,从小就恨他父亲,恨他父亲是个哑巴。但有一次,父亲从死神那里,抢回了他的生命——他在回家接父亲的时候出了车祸!已不省人世,头像个瘪葫芦,医生说他救不活了,但是,他的哑巴父亲拿出卖豆腐赚来的钱,想尽办法,在父亲的努力下,人是救活了,可却变成了植物人。过了一个月,她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终于睁开了眼睛。大家都说,从没看见过他父亲这么执着,这么坚强,在他生病的时候,父亲竟没有流一滴眼泪,在手术室外,父亲走来走去,竟磨穿了一双鞋!他不停地动着嘴皮,竟让嘴上起满了水泡!
因为他相信,他的女儿一定不会死,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女儿的`命救回来。从此,他们父女俩变的更加友善。
这就是父爱的力量!
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是不是也很冷淡?不把他们的话当一会事,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觉得总是在唠叨,就会应付着说:“知道了,知道了。”
但其实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一份关心,一份温暖,一份亲情,更是一份爱!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11
暑假,我读的书不少,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和我的哑巴父亲》。
说的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女孩,有一个哑巴父亲,从小就恨他父亲,恨他父亲是个哑巴。但有一次,父亲从死神那里,抢回了他的——他在回家接父亲的时候出了车祸!已不省人世,头像个瘪葫芦,医生说他救不活了,但是,他的哑巴父亲拿出卖豆腐赚来的钱,想尽办法,在父亲的努力下,人是救活了,可却变成了植物人。过了一个月,她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终于睁开了眼睛。大家都说,从没看见过他父亲这么执着,这么,在他生病的时候,父亲竟没有流一滴眼泪,在手术室外,父亲走来走去,竟磨穿了一双鞋!他不停地动着嘴皮,竟让嘴上起满了水泡!
因为他相信,他的女儿一定不会死,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女儿的命救回来。从此,他们父女俩变的更加友善。
这就是的'力量!
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是不是也很冷淡?不把他们的话当一会事,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觉得总是在唠叨,就会应付着说:“知道了,知道了。”
但其实他们的每,都包含着一份关心,一份温暖,一份亲情,更是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