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1000字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1000字
愿Angel乐
“人人生而孤独,相比于快乐与喧嚣,孤独总是如此绵长而深切,让人无助又彷徨。然而,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孤独。”
——贾平凹
近来发生了许多事情,从开心的极点骤然跌落,竟不觉得疼痛,只是更加茫然、孤独~
抱着提升阅读的目的翻开此书,起初不以为意,不解内容与题目、大家之作有何关系,深入后不禁感叹作者文笔细腻、心思巧妙,于细节处将时局、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放电影般,看到了不同历史环境下,以西安为代表的城市及人民生活的变化;看到了作者身边不同圈子人的为人处事之道及所思所想……
十一回家,陪着父母时不时去庄稼地、山地里走走看看,感叹如今日子的美好:庄稼收割后,散落的粮食还可以供其它人捡漏几麻袋,鸟儿也在田地里到处啄食吃,肚子大的眼见就要挨到地面了,还是不停的啄啊啄;不同季节父母和乡里人回去周边景点逛逛,顺便采摘很多野南瓜、野菊花、野花椒、野槐花等,有时还蛮羡慕父母此时的生活,衣食无忧,除了婚丧嫁娶,便没什么值得忧心的事情了;而身处大城市和现代化环境的我们,虽然资源更多,生活更丰富,但内心却更加孤独和空虚了。移动通讯提升了我们联系的效率,但是面对面的机会却少了,若不是同事、同城,很可能就相忘于江湖了。曾经以为只要感情在,距离不是问题,但当下社会,人们都忙于自己的事情,除了经常接触陪伴的亲友外,哪还有太多时间精力可以分配给几百几千公里外的其他人呢?
曾经的人们,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便以心满意足,而如今人们有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外,便开始思考梦想,爱好等东西了。工作不如意,便找种种借口说这不是我所热爱的事情,所以无法投入全部的精力,殊不知只是逃避的借口而已,太多人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又畏于/懒于尝试和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留下的只会是遗憾、后悔和抱怨。曾经一度很羡慕作家,随便写点东西便可以日进斗金,成为斜杠青年,告别朝九晚五的无聊日。读了《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后半段,看到贾平凹先生在写作上长年累月的付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各面孜孜不倦的深入思考,才明白做什么都不易,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要走的人生,想过怎样的生活,演绎怎样的舞台,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付出(明白的人多,实际做的人寥寥无几)。或许我们先天出生于穷趸之乡,心智开启的较晚,但此刻互联网大面积普及,只要有心,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进步的脚步,首先需要转化的便是懒人心智,及固化的思维方式。问问自己: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过上怎样的生活?现如今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想不明白的可以记下,待日后想通时再做补充。当下是学习和分享的社会,有事没事多学习多思考多分享,只要不断积累,总会慢慢遇到真正的自己,及和真实自己相似的同伴,找到你所属的那个圈子~
最后分享一段话:
“只有接纳且拥抱孤独的人,才能看清真实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孤独会让你会活得更加清醒而坚韧,逐渐穿越迷茫,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二篇:《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在选择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是被封面的余光中,林清玄先生的名字吸引。一直对两位有所耳闻,却从来没拜读过他们的文采。这是一本集结了台湾很多作者的散文集,除了余光中,林清玄先生,还有很多未曾听说过名字的作者,而这些作者大多都已是耄耋老者。
这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感觉是一本回忆录。这些在台湾文学史上都曾占有一席之地的前辈们,从他们的文字里让我对那个岛屿产生了很多的向往。曾经读蒋勋先生的书,觉得他是个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人,读完这本书突然就改观了,台湾那座岛屿该是个文化底蕴多么深厚的城市,才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作者。
如果对台湾的过去没有一点了解和知识储备,读起来会非常吃力,尤其对我这种没有太多知识积累的人,读起来更吃力,所以这本书读的尤其慢。但是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就去上网查,多多少少增加了点新知识。他们笔下的那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每一个人都到了耄耋之年,或者已经离开人世。
这些作者大多都有着细腻的文笔,一些场景的描写,让人有很强的画面感,我总会被他们的文字带入那个时代。而更多的是对于生命的反思,因为生性敏感,从小就爱思考生命的意义,却不得所以然,又总爱装模作样装成熟。在读到他们的文字,却突然有了种释然,活着本身就是经历,就是修行,又何必去思索太多的意义。以前会觉得每个人到最后都是同样的结局,又何必去争抢一些东西,所谓的随遇而安不过是逃避。而现在却觉得如果最后都是同样的结局,但是你在生命旅途里经历的体验到的生命的感受是不同的,就像他们一样。你大可以去不屑很多东西,但是必须搞清楚的是你只有让自己到达一定的高度,或者去经历了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而不是装作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想要的样子。
在今天,李敖的去世让我不免把这些都联系在一起。属于每一个时代的辉煌和成就终归会过去,但是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所影响的一批又一批人,总会有人把他们的情怀传递下去。即使在这个功利又焦虑的时代,很少会再有人去静下来去回忆那个年代,但是总会有人对那个时代感兴趣,也总会有人去传承。那么那些存在也就有了意义
第三篇:生命是一个人的旅程
生命是一个人的旅程
看了题目,有人会问“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有父母、有朋友、有配偶、有子女相伴,一个人的旅程,从何说起?”
诚然,我们的人生旅途,有无数的同行者,形形色色,或多或少地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或几段路。但我们不要忽略,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亦是不可复制的。有朋友A和B一同出去游玩,回来后A对比自己与B拍的照片,竟怀疑二人去的是否是同一地方,可见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不尽相同的。古语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微小的差别,最终使得每个灵魂都孤独地行走在人生的旷野里,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既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容易些了吧?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有参禅般心若止水的心境,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尽可能平静地面对人生的得失。太过强烈的情绪都使人寡宁,切记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再说说生命中总有这样的人或那样的事,需要等待。然人生的光阴何其短暂,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青丝成霜雪。有些等待值得肯定与支持,而有些等待未免偏于虚空与枉然了。比如因等待一个无心于你的人倾心于你而左右徘徊,沉湎与自己设想的情感里,作茧自缚,不可自拔;又比如因等待一个也许会与自己同行的人而将自己启程的时日一拖再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既没有同行又耽搁了时间。生命是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有没有人相伴,不管有没有人爱护,我们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这条路的长度有限,而且我们每个人拿着的还是单程票,所以不要因为一些无谓的事物错失了观看沿途风景的机会。还等什么呢?勇敢地向前走吧,不要担心“孤独可耻”,事实上,这种叫做“孤独”的珍贵体会远比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式的身处人群却倍感凄清的孤单美好的多;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将会使你的灵魂趋于圆满,直至终点。
第四篇:生命旅程
生命旅程
听说有一种酒,名字叫“醉生梦死”,说是喝过这种酒的人,可以忘掉过去
发生的一切。还听说有一种汤,叫“孟婆汤”,说是喝了这种汤,也就会忘记过去发生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想忘掉一些记忆,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想在记忆中,删除掉一些不快乐的过去。
曾经,我非常喜欢听过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忘情水”,“如果你不曾心碎,你不会懂得我的伤悲,当我眼中有泪别问我是为谁,就让我忘了这一切。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夜不流泪,所有真心真意任它雨打风吹,付出的爱收不回。”
那时候,我正经历一段感情的波折,那时候我也想喝一杯忘情水,想喝一口
孟婆汤。其实,并不是想忘记所有的一切,而只是想忘掉那段感情,和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人。那时候,心里装着的只是痛苦、伤感、和怨恨,好像天都是阴的,心都是空的,所有的人也都是无情的。
有一天,当我站在窗前,看秋雨渐渐落下,花儿渐渐枯萎的时候,我的心突
然就安静下来。我看见在热烈和执着之后的我,原来是如此脆弱,如此疲惫,如此迷茫。
寂寞独立,望断西风,却也是愁肠人在天涯。当时的那份心境,如今想起来,好象是隔了很远很远的记忆。
当走过青春,走过失望,走过魅惑,走过迷茫才明白,原来生活中,还有更
美丽的起点,原来成熟是一点点的走过自己的伤痛,然后学会从容而任意的奔跑。
其实,在生命的过程中,痛苦、快乐、忧伤、幸福、这些酸甜苦辣的滋味总
是交替而来的。世界完美,是因为它不是由一种色彩组成,人生完美,也因为我们必须走完春夏秋冬,苦乐甘甜的过程。
生命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再美丽的相遇也会结束,再执着的感情也是两
颗独自跳动的心。没有谁可以陪谁走到终点,也没有谁可以一辈子读懂另一个人的感觉。所以漫长的人生路上,时间的酒总是一个人在品尝。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爱情是生命的全部,人到中年才发现,有许多时间,许
多情感和许多眼泪都浪费在那些无谓的伤痛中。走过以后才知道,生命中还有一
些更美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爱情不过只是生命形式中的另一种美丽罢了。
沧桑的岁月里,总有一首歌在年轻的时候,翻来覆去的唱,其中多少美丽的音符,如同美丽的花瓣,点缀着我们的生命,斑斓着我们的青春。
当一盆盛开的栀子花放在窗口有风的地方,当一杯浓浓的红茶捧在手里。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候,用一种淡然地心情,回味自己曾经醉生梦死的爱情。然后写下一些浅浅的文字,在文字里陶醉,在回忆里微笑。
年轻的时候,不管经历过多少伤痛,那些日子总会过去,总会积淀成生命中
沉稳而甘醇的老酒。所有想忘记和不想忘记的过去,其实都不曾忘记,都已镌刻于心,并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反反复复的出现。走过了,就要学会释然,等我们老的时候,回忆起每一段酸甜苦辣的经历,都不会再心如刀割。很多日子,很多感情或许在人到暮年的时候,都会成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怀念。
第五篇:《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与孤独有关的散文集子,这其中汇聚了周国平等人对生命、对孤独的看法和体悟。这些人无疑是当代中国读书人中最出类拔萃的明星,但是他们却依旧跋涉在各自孤独的人生之路上。他们坚守孤独、接受孤独、理解孤独,这不仅为他们铸就了不凡的人生成就,更让他们理解了生命的真实。在文章里他们没有直接提及孤独,但是在字里行间以及精神情感的塑造上,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在孤独里绽放的生命之美。
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中国散文学会的精心挑选,可以毫不讳言的说,这本书代表了华语文坛的最高水平。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卓越、文笔非凡,同时也饱含了生命的真情。这本书里面,谈到了亲情、友情、故乡还有爱情。这些最真挚的人类情感,通过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独特的视角,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里展现出一幅幅别样的生命图景。
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也包括写下这些文字的作家们。在这些作家的眼里,美好的事情莫过于阅读和写作了。周国平在开篇的序言里就谈及了“读书的意义”。不管是当下社会的精神现状,还是从人类长远的灵魂塑造来看,读书都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
从理性价值的角度来说,读书能够让人学习知识,修炼心灵。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读书能够让人看到不一样的精神领域里的风景。读书能够让每一个单独的人,与人类共有的精神世界相连。人为什么要“与世界相连”?就是因为与世界相连能让我们感觉到与世界同在,能让我们感到不孤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整个哲学与宗教的发展,就是围绕着如何抵御孤独和化解孤独这个话题去延伸展开的。人类的精神财富,就是与孤独相抗衡的经验和见证。
其实谈论孤独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人本身,关注如何应对孤独,如何与孤独做伴。而孤独,也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或者是某个一成不变的表现形式。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你是从来都不会感受到孤独和恐惧的,因为你相信父母会保护你,那你的父母也确实会保护你,让你感到不孤独。而有信仰的人,通常会否定孤独,因为在信仰站在了人的面前,挡住了孤独向你投来的深深恶意。其实孤独是永在的,只是有的人选择无视、有的人选择否定、有的人选择逃避。
除去固定的政治、经济等宏观事项,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主题,当下这个时代的主题就是“个人的存在”。人类社会关注的主题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理念的存在、神的存在、人的存在、科学的存在、集体的存在、国家的存在、道德的存在、语言的存在等等。“个人的存在”这个时代主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人的独立,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高速发展的科技,也为“个人的存在”提供了超乎想象的便利。以前社会可以利用道德、传统、文化等精神力量,来抵御自然规律带来的孤独和恐惧,而现在,坚强还是懦弱,都交到了你自己的手里。可以说再现代社会里,人离孤独越来越近了。大部分人,都只能依靠自己来抵御衰老和孤独。
现代人需要更高频、更强烈的生活刺激,来抚平内心的焦虑和孤独。而这本书里的很多故事都很澄净,很多故事的主人公在简单的生活里慢慢地将孤独酿成美好。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把生活分为两个部分,剑拔弩张的欲望与浮躁,应当在你回到家中打开音乐或者是翻开书本的那一刻,慢慢地被放在柔软的安适之中。这个空间是私人的,与他人无关,甚至与家人都无关。这个空间不是一间大房子,也不需要一只名贵的红酒或雪茄,这里只需要你对世界片刻的离开。人必须时常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倾听孤独的呢喃,而不是仅仅依靠感官的刺激来平衡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内心获得宁静,而不是在纯粹感觉的反应中,逃避内心的空虚。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平凡而琐碎的而生活里,寻找到超脱的美。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接受这一生命的赠予,并因此受惠。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本书,收获更多对生命的理解与内心的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