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史·陈规传》阅读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金人入侵,杀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徒祝进、王在去为盗,犯随、郢、复等州。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还。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父老请规摄守事。规遣射士张立率兵讨进,却之。既而在复与进合,以炮石鹅车攻城东,规连战败之,二人惧,引众去。
建炎元年,除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以步骑数万薄城,阳称受诏招,规登城视其营垒,曰:“此诈也。”亟为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与群盗杨进相持十八日,进技穷,以百人自卫,抵濠上求和。规出城与交臂语,进感之,折箭为誓而去。董平引众窥城,遣其党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犒,规斩进,授居正兵为前锋,大破之。
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会刘锜领兵赴京留守过郡境,规出迎,坐未定,传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锜城中有粟数万斛,勉同为死守计。相与登城区画,分命诸将守四门,且明斥候,募土人乡导间谍。布设粗毕,金游骑已薄城矣。既至,金龙虎大王者提重兵踵至,规躬擐甲胄,与锜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之,稍引退,复以步兵邀击,溺于河者甚众。规曰:“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锜然之,果劫中其寨,歼其兵甚众。
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既至,疾作。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语毕而卒,年七十。赠右正议大夫。有《攻守方略》传于世。
(摘自《宋史·陈规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B.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C.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D.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也叫“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曾于靖康年间攻入开封,灭掉北宋王朝。
B.“明法科”,明法科是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查关于政令的知识。
C.“州”“府”,行政区划的名称。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
D.“斛”,是古代容积单位,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宋朝开始,改为一斛为五斗,即一石为两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规以保护国家为己任,靖康末,金兵入侵,当时陈规为县令,却带兵勤王,后来在返回途中率众守德安,击败金兵。
B.陈规讲究策略,杨进攻打德安,与陈规相持,后受到陈规感动离去,李居正、黄进进城求粮,陈规杀一人,用一人,打败董平。
C.陈规未雨绸缪,金人归还河南地,陈规知顺昌府提前修葺城墙,找回流亡的百姓,建立保伍制度。
D.陈规身先士卒,在守顺昌时亲自登城区画,后又亲自披挂上阵,使金兵退却,又率兵截击,使金兵伤亡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诈也。”亟为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5分)
(2)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5分)
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B
11.B(明法科主要考查关于法令的知识)
12.A(A 对应的原文为“会祝进攻德安府”,所以击退的是“祝进、王在”,不是金兵。)
13.(1)“这是欺骗我。”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击败。(判断句,“亟”“遂”每点 1 分,根据上下文,遂字翻译成“最终”不给分。大意2分)
(2)敌人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屡、斫、锐” 每处 1 分,句意 2分)。
译文: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考中明法科。靖康末年,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作贼,侵犯随、郢、复等州。陈规任安陆县令,率勤王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恰逢祝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暂摄守城事。陈规派遣射士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他击退。不久王在又与祝进会合,用炮石鹅车进攻城东门,陈规连续将他们击败,两人 害怕,率众逃走。
建炎元年(1127),陈规任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观察他们的营垒说:“这是欺骗我。”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击败。同群盗杨进相持十八天,杨进无计可施,用一百人自卫,抵达城濠求和。陈规出城同他 握手而谈,杨进深受感动,折箭立誓而去。董平率众窥视城池,派其党羽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粮,陈规斩杀黄进,以李居正兵为前锋,大破董平。
金朝归还河南地区,陈规改知顺昌府,修缮城墙,招集流亡,建立保伍制度。恰逢刘锜率兵赴东京留 守任经过顺昌境内,陈规出迎,坐没安定,传说金军已进入东京,即告诉刘锜城中有粮数万斛,勉励一同做死守顺昌的打算。两人一同登城布置,分别命众将守卫四门,并明确侦察,召募当地人为向导间谍。布置大体完毕,金军游骑已逼近顺昌。接着,金龙虎大王又率重兵跟着来到,陈规身穿甲胄,同刘锜一起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击金军,金军稍稍后退,又用步兵邀击,金军落于河中溺死的很多。陈规说 “:敌人 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刘锜派兵出击,果然劫中敌营,歼灭敌兵甚多。
调任庐州兼淮西安抚使,到任后,生病。有旨令修缮郡城,陈规抱病在床,官吏抱着文书进入卧室,陈规吃力地支撑起身体说:“军事上的事,由机宜负责;郡城中的事,由通判负责。”说完去世,时年七十岁。赠右正议大夫。著有《攻守方略》流传于世。
第二篇:《宋史·张宪传》阅读答案
《宋史·张宪传》阅读答案 张宪,飞爱将也。飞破曹成,宪与徐庆、王贵招降其党二万。有郝政率众走沅州,首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飞遣宪复随州,敌将王嵩不战而遁。进兵邓州,距城三十里,遇贼兵数万迎战。与王万、董先各出骑突击,贼众大溃,遂复邓州。十年,金人渝盟入侵,宪战颍昌、战陈州皆大捷,复其城。兀术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县,杨再兴与战,死之。宪继至,破其溃兵八千,兀术夜遁。宪将徐庆、李山复捷于临颍东北,破其众六千,获马百匹,追奔十五里,中原大震。会秦桧主和,命飞班师,宪亦还。未几,桧与张俊谋杀飞,密诱飞部曲,以能告飞事者,宠以优赏,卒无人应。闻飞尝欲斩王贵,又杖之,诱贵告飞。贵不肯,曰:“为大将宁免以赏罚用人,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桧、俊不能屈,俊劫贵以私事,贵惧而从。时又有王俊者,善告讦,号“雕儿”,以奸贪屡为宪所裁。桧使人谕之,俊辄从。桧、俊谋以宪、贵、俊皆飞将,使其徒自相攻发,因及飞父子,庶主上不疑。俊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宪谋还飞兵,令告王贵,使贵执宪。宪未至,俊预为狱以待之。属吏王应求白张俊,以为密院无推勘法。俊不听,亲行鞫炼,使宪自诬,谓得云书,命宪营还兵计。宪被掠无全肤,竟不伏。俊手自具狱成,告桧械宪至行在,下大理寺。桧奏召飞父子证宪事。帝曰:“刑所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桧矫诏召飞父子至。万俟卨诬飞使于鹏、孙革致书宪、贵,令虚申警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规还飞军【注】。其书皆无有,乃妄称宪、贵已焚之矣,但以众证具狱。语在飞《传》。宪坐死,籍家赀。绍兴三十二年,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赠宁远军承宣使,录其家。(节选自《宋史·张宪传》)【注】还飞军:绍兴七年三月,岳飞对张浚、秦桧的作为不满,就报请解职为母守孝,未得高宗允许,就“以本军事务官张宪摄事”。4.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年,金人渝盟入侵 渝:背叛 B.属吏王应求白张俊 白:告诉 C.桧矫诏召飞父子至 矫:假传 D.宪坐死,籍家赀 籍:凭借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宪被奸人构陷的一组是(3分)①命飞班师,宪亦还 ②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 ③宪未至,俊预为狱以待之 ④谓得云书,命宪营还兵计 ⑤勿妄追证,动摇人心 ⑥令虚申警报以动朝廷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宪英勇善战,功业卓著。岳飞打败曹成以后,张宪同徐庆、王贵收降了曹成的党羽二万人。随后张宪又一举擒获声称要为曹成报仇的“白巾贼”郝政。B.张宪嫉恶如仇,执法如山。一名叫王俊的人,善于控告揭发别人,因奸诈贪婪多次被张宪处治。在严明执法方面,岳飞对张宪的影响也许是其中一个因素。C.张宪面对拷打,威武不屈。张俊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逼供,但张宪终究没有屈服。毫无结果之下,张俊亲自制造冤狱,将张宪囚械到行营,关押到大理寺狱。D.秦桧妒贤嫉能,陷害忠良。为了达到谋害岳飞目的而又不让皇帝产生怀疑,他和张俊以优厚的赏赐为诱饵,寻找能报告岳飞事情的部下,但未能得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桧、俊不能屈,俊劫贵以私事,贵惧而从。(5 分)译文:(2)俊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宪谋还飞兵,令告王贵,使贵执宪。(5 分)译文: 《宋史·张宪传》阅读答案 4.(D籍:抄没。)5.C(①是秦桧命令岳飞、张宪班师。②是王贵不愿诬陷张宪。⑤是皇帝不同意秦桧的做法。)6.D(“秦桧妒贤嫉能”文中无据。秦桧陷害岳飞的原因是“秦桧主和”,而岳飞主战。)7.(10分)(1)(5分)秦桧、张俊不能使他屈从,张俊用王贵的隐私威逼他,王贵恐惧而服从。(句意正确2分,“屈” “劫”及“ 以”各1分,共5分。)(2)(5分)张俊亲自写好状纸交给王俊,胡说张宪企图逼迫朝廷归还岳飞兵权,命令王贵,让王贵拘捕张宪。(句意正确2分,“付”“还飞兵”“执”的解释各1分,共5分。)《宋史·张宪传》阅读答案 张宪,是岳飞的爱将。岳飞打败曹成,张宪同徐庆、王贵收降曹成的党羽二万人。有一个叫郝政的曹成部将率部逃到沅州,头戴白巾,要为曹成报仇,号称“白巾贼”,张宪一举将他擒获。岳飞派遣张宪收复随州,敌将王嵩不战而逃。张宪率兵向邓州进发,距城三十里时,遇到敌军几万人前来迎战。张宪与王万、董先各自派出骑兵向敌人发起突击,敌人溃不成军,于是收复邓州。绍兴十年,金人背叛盟约入侵南宋,张宪率部在颍昌、陈州同金军交战都获得大捷,收复颍昌、陈州城。兀术率兵十二万人驻屯在临颍县,杨再兴与敌交战,战死。张宪率兵随后赶到,打败敌军溃兵八千人,兀术连夜逃跑。张宪率徐庆、李山又在临颍东北获得胜利,打败敌军六千人,获得战马一百匹,追击逃奔的敌人十五里,中原地区大为震动。恰逢秦桧主张和议,命令岳飞班师,张宪也率部返回。不久,秦桧与张俊密谋杀害岳飞,秘密引诱岳飞部下,对能够报告岳飞事情的人,给予优厚的赏赐,但最终没有人响应。听说岳飞曾经要处死王贵,又杖打他,引诱王贵诬告岳飞。王贵不肯答应,说:“作为大将岂能不赏罚部下,如果对此怀恨在心,那么怨恨就太多了。”秦桧、张俊不能使他屈从,张俊用王贵的隐私威逼他,王贵恐惧而服从。当时又有一名叫王俊的人,善于控告揭发别人,号称“雕儿”,因为奸诈贪婪多次被张宪所处治。秦桧派人劝说他,王俊立即就答应了。秦桧、张俊密谋认为张宪、王贵、王俊都是岳飞部将,如果让他们之间互相告发,牵连到岳飞父子,能使皇帝不产生怀疑。张俊亲自写好状纸交给王俊,胡说张宪企图逼迫朝廷归还岳飞兵权,命令王贵,让王贵拘捕张宪。张宪还未到,张俊便预设监狱等待他。属下官吏王应求告诉张俊,认为枢密院没有审问的权力。张俊不听,亲自审问拷打,让张宪自己诬陷自己,说收到岳云书信,令张宪筹划交还岳飞兵权的计谋。张宪被拷打得体无全肤,终究没有服罪。张俊亲自布置成冤狱,告诉秦桧将张宪囚械到行营,关押到大理寺狱。秦桧上奏请召岳飞父子证实张宪事实。皇帝说:“刑法是用来禁止叛乱的,不要妄加追究牵连,以免动摇人心。”秦桧假托诏令召来岳飞父子。万俟禼污蔑岳飞让于鹏、孙革送信给张宪、王贵,命令他们谎报军情惊动朝廷,岳云给张宪写信规划交还岳飞兵权。这些书信都没有,乃胡说张宪、王贵已经烧掉了,只是以众人的证言判罪定案。这些在《岳飞传》中都有记载。张宪获罪而死,家财被查没。绍兴三十二年,追任恢复张宪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为宁远军承宣使,授予他的家属官位俸禄。
第三篇:《宋史聂昌传》阅读答案解析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
钦宗立,吴敏用事,以昌猛厉径行为可助己,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道拜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昌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
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
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 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行次永安,与金将黏罕遇,其从者称閤门舍人,止昌彻伞,令用榜子赞名引见,昌不可,争辨移时,卒以客礼见。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自此之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显谟阁直学士”,宋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崇;是一种实衔,更是一种荣誉称号。
D.“谥”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
B.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因被王黼看重,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后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C.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府尹王时雍没能力赶走人群。
D.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于是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最后被士兵杀死,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5分)
(2)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5分)
【答案】
4.B 根据有关的标记就可以断出来,“恶少年、官民家、金帛”这几个名词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根据前后语境,“昼为盗”应该放一起,排除A、C;“且”句首一个标志词,前面段,所以选B。
5.C 结合语境“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可知,显谟阁直学士是“一种虚衔”的意思,而非“实衔”,故选C项。
6.B “因被王黼看重”错,不是“看重”,而是“中伤”。
7.(1)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2)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姑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
参考译文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侍郎,改任开封尹,又重任户部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
钦宗即位后,吴敏执政,认为聂昌行事猛厉有助于自己,在他闲居时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在上任途中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兼任知开封府。聂昌遇 事奋然不顾,敢于诛杀。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 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
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穿街过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聂昌原名 叫作“聂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
遇到金人再次议和,割让两河,必须由大臣出使报聘。诏令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聂昌说:“两河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一定被他们捉拿不放,我是死不瞑目啊。如果和议不成,我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皇帝同意了。走到永安时,与金将粘罕相遇,他的随从自称閤门舍人,阻止聂昌相见,命令用牍子赞名相见,聂昌不同意,争辩多时,最终以客礼相见。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绛州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聂昌,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终年四十九岁。建炎四年(1130),才追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忠愍。
第四篇:《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
《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 “甫冠”,刚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或女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也称“弱冠”。
D. “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4分)
(2)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4分)
参考答案
15.(3分)B
16.(3分)C(女子十五岁行笄礼以示成年)
17.(3分)A(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属于时间错位。)
18.(每题4分,共8分)
(1)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利、为、赇、公)
(2)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阙、劳问、判、省略“于”状语后置)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他上疏议论经费问题,神宗说:“曾巩把节约资财作为理财的关键,世上谈论理财的,没有说到这点的。”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第五篇:宋史李孝寿传阅读答案
李孝寿,字景山,李及之子。为开封府户曹参军。元符中,吕嘉问知府事,受章悼、蔡卞指,锻炼上书人,命孝寿摄司录事,成其狱。徽宗即位,嘉问先已得罪,孝寿亦削秩。蔡京为政,以为府推官,迁为开封尹。前此闾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京起苏州章綖狱,还孝寿开封,使往即讯。至苏州,穷治铸钱,逮系逾千数,方冬惨掠囚,堕指脱足不可计,死则投于垣外。日夜锻炼,疑未就,京犹嫌其缓,召使还。其后,蜒兄弟竞用此黥窜。又知虢、兖二州。坐日与巡检戏射致人死,除名。居无何,起知苏州。政和初,复为开封尹。
奉宸库吏吕寿盗金,系狱而逃。孝寿尽执守兵,论为故纵,非任事之吏与不上直者,亦以不即追掩绳之。凡配隶四十人,阴赂杖者使加重,六七人才出关而死。帝闻之,命悉还余人。于是谏议大夫毛注论其残忍苛虐,乞加谴,不听。孝寿犹以狱空上表贺。孝寿虽亡状,亦时有可观。有举子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舍生劝解,久乃释。戏取牒效孝寿花书判云:“不勘案,决杖二十。”仆明日持诣府,告其主仿尹书判私用刑。孝寿即追至,备言本末,孝寿幡然曰:“所判正合我意。”如数与仆杖,而谢举子。时都下数千人,无一仆敢鉴者,时以此称之。明年,以疾,罢为龙图阁学士、提举醴泉观。卒,赠正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李孝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此间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B.前此闾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C.前此/闾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D.前此/闾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削秩”就是降低官职,减少俸禄。
B.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黥窜”,就是刺配,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
C.论,在刑按事务中指对逮捕的犯人判决罪行。文中李孝寿把所有守兵都以故意纵容罪判处。
D.表;指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文中李拳寿因狱中无人而向朝廷表奏庆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孝寿因喜用酷刑、造成冤狱而两次获罪。第一次是在开封府为官时,第二次是做虢州和兖州的知府之后。
B.李孝寿作为酷吏,深受蔡京的信任。蔡京在办章埏案时,就将李孝寿召回到开封,让他前往苏州审讯。
C.李孝寿审案残忍苛虐。吕寿偷盗金银,李孝寿使用酷刑牵连审讯众多之人,受到朝臣的指责。
D.李孝寿虽罪恶很多,但有时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对一个仆人的惩处,就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举子为仆所凌,忿甚,具牒欲送府,同舍生劝解,久乃释。
(2)时都下数千人,无一仆敢肆者,时以此称之。
参考答案
4.D(原句标点为:前此,闾里亡赖子自断截臂腕,托废疾凌良民,无所惮畏。孝寿悉搜出之,部付旁郡,一切治理。)
5.A(“削秩”是指消除官职。)
6.A(第二次获罪不是因为喜用酷刑,而是因为“日与巡检戏射致人死”。)
7.(1)有一个举子被仆人所欺侮,非常忿怒,写了纸状要投送开封府,同住的生员劝解他,他很久才平息下来。(“为……所凌”“ 牒”“同舍生”各1分,语意2分)
(2)当时京城住了几千应试的举子,没有一个仆人敢于放肆犯上的,当时的人们都因此而称道他(李孝寿)。(“都下”“肆”“称”各1分,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