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句诗。(4分)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4分。手法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
第二篇: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前言】
《南歌子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乐府词,从内容上看属于情诗,在语言修辞方面,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
①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②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③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翻译】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赏析】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
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
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第三篇:《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词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的作者是李清照,这是一首描写闺思的词,此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下面一起来欣赏看看!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作者: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1],人间帘幕垂[2]。凉生枕簟[3]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4]夜何其[5]?
翠贴莲[6]蓬小,金销藕[7]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8]
【注释】
[1] 星河转:指时间流逝。典:谢眺“北窗轻幔催,西户月光入”;徐彦博“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
[2] 帘幕垂:形容到了睡觉的时间。典: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3] 簟:读音为“讯”,席子。典:李清照《醉花阴》“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4] 聊问:全词词眼,意为姑且问,明知故问,无可奈何丈夫已死,无人回答。
[5] 其:读音为“基”,典:《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此句点名卧后清宵的漫长。
[6] 翠贴、金销:用金翠的藕莲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词。“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在衣服上用细线缝连花饰,不见针脚叫“贴”;以金饰物叫“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制成。莲:怜。
[7] 藕:偶。
[8] 旧:结尾三句连用三个“旧”字,抒发出了词人对丈夫离去的悲痛情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讲解】
此首写闺思。
星河,是天河的别称。星河转移,时间悄悄流逝。而人间,灯静帘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李商隐《无题》),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情绪世界。但词人并不明言“情”的内涵,只说“凉生枕簟”。李清照《醉花阴》也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描写。这细微的,弥散性的凉意,透露了词人独守空闺的孤寂情怀。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她必须把这种情怀淡化、雅化,故曰“凉生”,“凉初透”,这是一个缓慢的,浸润的过程,不是激烈的、爆发式的,但它更绵长,深沉,无处不在。情不能堪时,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半)”。轻轻一问,点明了卧后清宵的漫长。
下片紧承罗衣从衣饰的角度写闺思。莲、藕,都是民歌常用的意象,它与怜、偶谐音,用来表现爱情生活,引起对男女情爱的联想。销金贴翠,指用金、翠装点衣上的花色,极言其美艳;莲小藕叶稀,又暗示别易会难,爱情生活的短暂。结末笼括上下片:天气一如畴昔,服饰仍是旧时,只有情怀大不似从前了。
相对不变的是气节、衣物;易变的是时事、人情,只有在“不变”的对照下,才更显出“变”的剧烈。词人没有明说变化的内容,但联系词人所处的南北宋之交的社会**,与此相关的,词人夫死家破的乱离生活,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第四篇:西湖游赏教案
西湖游赏
-周密
目标要求: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将抒情、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手法
3、学习文中铺排、引用、比喻,白描等修辞手法。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体会作者通过对往昔西湖繁盛的描写凸显现在的衰败。体会“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的用心。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通过所要表达的悲叹繁盛不在,盛衰无常的感情。
2、学习文章中运用的铺排、引用、比喻、白描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章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手法,2、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西湖游赏》尚未被选入中学教材,《西湖游赏》是一篇记游类的散文。主要通过铺排渲染西湖昔日的繁盛景况,感叹西湖易主的悲哀,江山不复的感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排比,比喻、引用等手法。语言凝练形象而又富有音乐美。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文的写作特色,字词掌握难易,我建议将《西湖游赏》编入语文社义务教育新课标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录音朗读。要求:(1)准音
翅(同“啻”chì)靓(通“静”jìng)珰(dāng)贾(gǔ)糜(mǐ)靡(mǐ)衍(yǎn)鸢(yuān)棹(zhào)衢(qú)侈(chǐ)
2、句读
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理宗时/亦/尝制/一舟,悉用/香楠木/抢金/为之,亦极/华侈,然/终于/不用。
3、分作合作学习。要求:(1)画出疑难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西湖游赏》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苹州、四水潜夫等。先是济南人,后来居住在吴兴(今浙江)。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宦游浙闽一带,景定二年入临安府幕僚,监和剂局。
咸淳间担任两浙运司椽。即做过一系列官。入元则不仕,隐居山林专心著书,后来因一场大火迁居杭州。他的词风格清雅秀润,语吴文英合称“二窗”。杂著游《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十几部著作、词集名有:《草窗集》《频临渔笛谱》。
朱密擅长诗歌,能书画,喜欢医学。他的笔记集大多记载了当朝史事传闻,杏林轶事,民俗风情。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
2、背景介绍:
《 西湖游赏》节选自《武林旧事》卷三种的《西湖游幸》,《武林旧事》是宋亡以后周密回忆南宋旧事之作,记述了都成杭州的种种杂事。《四库全书总目》称赞他“目睹耳闻,最为真确”,本文主要记述了游览胜地西湖的昔日盛况。西湖:
杭州西湖,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中国十大风景区之一。西湖凭借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所蕴育出的特有江南风韵和大量杰出的文化景观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出现于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的三潭印月景观,体现着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特殊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写下不少著名诗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点缀杭州。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更使得西湖名声大振。
3、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该注意节奏,本文为骈散结合,读骈句要,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四句则两字一顿,如:贵珰/要地,大贾/豪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既而/小泊/断桥,千舫/骈聚,歌管/喧奏,粉黛/罗列,最为/繁盛。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文之间停顿要稍长一些。如: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 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
提问:“内珰贵客,赏犒无算 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内珰/贵客,赏犒/无算 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
(2)、请同学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朝昏晴雨:朝昏,早晚。四序总宜:序,季节。承平时:承平,连年太平。何翅百余:翅,通“啻”,但,止。皆华丽雅靓:靓通“静”素净。仕宦恩赏之经营:经营,筹划,办理。禁省台府之嘱托:禁省,宫廷。台府,官署。贵珰要地:珰(dāng),太监。
买笑千金,呼卢百万:买笑,指花钱买乐。即狎妓。呼卢,即呼卢喝雉,指赌博。百万,虚词,言数量极多。,以至痴儿呆子:痴儿,庸夫俗子;呆子,日糜金钱,靡有纪极:糜,浪费;靡,无。纪极,终极.参考翻译 :西湖是天下公认的美景,早上天晴,晚上下雨。一年四季的天气总是很适宜(人居住)。杭州人也没有一刻不去游玩的,并且春游的时候(场面)特别的盛大。连年太平的时候,大船像“大绿”、“间绿”、“十样锦”、“百花”“宝胜”明玉”这一类的何止一百来艘。稍微小一点的则无法计算数目。船只都打扮的非常华丽漂亮,互相夸耀新奇,比赛漂亮。于是京城的人所有的联姻、赛社,会亲、送葬、经会、献神、官员办理事情接受朝廷赏赐,宫廷、官署互相说人情,居显要地位的人。大商人豪民,用千金买妓女的欢笑,用数目极大的钱赌博。以至于庸夫俗子,秘密的约定幽会,没有不在这里的。每天浪费金钱,没有限度。所以杭州有谚语“销金锅尔”的称号。这话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3、请同学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都城自过收灯:收灯,落灯,旧俗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至禁烟为最盛:禁烟,即寒火,旧俗清明节前一日称为寒食,寒食不举火,所以称为“禁烟”。
妥旗叠鼓,交午曼衍,粲如织锦:妥旗,饰有飘带的旗子;叠鼓,大鼓;交午,纵横交错;曼衍,连绵不断;粲,鲜艳,灿烂。内有曾经宣唤者:曾经喧唤者,已被皇宫雇用的。
京尹为立赏格:京尹,京城临安城的长官;赏格,悬赏所定的数目。赏犒无算 都人士女:犒赏,酬赏劳绩;士女,指男人和女人。
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骈集,聚集。
水面画揖,栉比如鱼鳞,画揖,指画舫;栉比,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参考翻译:都城只要过了正月十八,贵族富家都争着赶着出郊,这叫做“探春”,等到寒食的时候场面最为盛大。龙舟十余艘,彩旗飘飘。鼓声阵阵。纵横相交,连绵不断。在船内有已经被皇上雇用的人,便穿戴华丽的衣服好看的帽子,使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京兆尹设立了悬赏报酬的条件,(通过)划船比赛争夺锦标。在宫廷中显贵的人,奖赏无数。京城中的百姓。在两堤的旁边聚集几乎都没有放脚的地方乐。水面上的画舫,密密麻麻的像鱼鳞一样排着。也没有行船的航道。欢乐的歌声,萧声鼓声,震动远处和近处。那样的盛况可以想象。
4、请同学翻译第三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转接连词,相当于“至于”。其外几无一舟可矣:舟可(ke)大船。阳老人有词云:
阳老人,作者本人的别号。
参考翻译:至于要整理游行的次序。则先南边然后北边。等到中午西冷桥的里湖里都是船只,此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大船了。并阳老人有词说:“看画船尽入西岸,闲却半湖春色。”大概说的是事实。
4、请同学翻译第四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千舫骈聚:舫,船。粉黛罗列粉黛,指美女。竞纵纸鸢:纸鸢,风筝。以相勾引:勾引,吸引。纱笼烛:大红纱灯。
最能状此景:状,描绘,形容。
参考翻译:
然后不久,船只在白堤东端短暂的停泊,无数条船聚在一起。歌声、丝管声奏响。年轻貌美的女子排列着,最是繁盛。桥上的少年郎,竞争的放风筝。用来吸引女子。相牵剪截,以线断了的为失败。这虽然是小的技艺。却也是一门专长。爆竹、起轮、走线、这类杂技,大多设在这里。等到花影暗下,月色出来。人开始慢慢的散去,大红的纱灯,乘马争相回城。这场景(京城中的人)每日习以为常。张武子有诗说:“临贴平湖印晚天,踏歌词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最是能描绘这样的情景。
5、请同学翻译第四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茂陵在御:茂陵,宋宁宗。在御,在位。
用香楠木抢金为之:抢又作“戗”,谓于物体做金文。至景定间:理宗最后年号。
周汉国公主得旨:周汉国公主,理宗的女儿。
以赐杨郡王之故:杨郡王,宁宗样后兄次山封永阳郡王。
参考翻译:宋宁宗在位的时候,出巡时的住所、行宫没有再增修了。黄洪诗云:“龙舟太半没西湖,此是先皇节俭图。三十六年安
静里,掉歌一曲在康搬。” 理宗时也曾经制作过一艘船,全部在香楠木上镶金做装饰。也极尽华丽完美。但是最终还是没有用。到理宗最后一年,周汉国的公主得到圣旨,带着驸马都蔚杨镇游湖,一时间文物也繁盛。犹如太平盛年一样。全城纵览,都城的人都为观看罢市了。但是先朝的龙船消失已经很久了,只有叫”小乌龙”的小船。是因为皇上赏赐给杨郡王的缘故尚在。这艘船的船底游船桨。船的样子简单素朴,有的人传这艘船每次航行都会遇上风雨天气,我曾经多次乘船,并没有这种异常。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述杭人游湖的情况。(交代西湖景色——概述杭人游西湖的热闹境况——记述游湖的糜费程度。)
第二部分(2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春游西湖时的盛大景象。第三部分(3-4自然段):继续有序的顺序,描绘游内湖的景象补序湖岸边的活动,交代游湖结束时的情况。
第四部分(5自然段):讲叙后代皇帝的节俭,游西湖盛大场面的不复存在。
五、课堂小结
分组朗读课文,识字词。能够准确疏通文意。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记忆生字词。
2、找出不懂得实词,虚词。
3、作者想要表达主要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一二三四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背诵
二、研讨全文。
1、朗读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的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述杭人游湖的情况。(交代西湖景色——概述杭人游西湖的热闹境况——记述游湖的糜费程度。)第二部分(2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春游西湖时的盛大景象。第三部分(3-4自然段):继续有序的顺序,描绘游内湖的景象补序湖岸边的活动,交代游湖结束时的情况。
第四部分(5自然段):讲叙后代皇帝的节俭,游西湖盛大场面的不复存在。
3、提问:第一段一共记叙了哪三个场景?在文章中归纳出来并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开头,作者介绍西湖景色:“朝昏晴雨,四序总宜”。埋下了时时宜游的伏笔,由此引出杭人“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德特点。接着概叙杭人游西湖的热闹景象。真是无时不游,无人不游。最后记叙了游湖的“日糜金钱,靡有纪极”的靡费程度。
4、提问:细读第二段,在这一副西湖游乐图中作者记叙了哪几类人?
讨论并归纳:有两类人第一类是贵游巨室,大贾豪民。他们所乘坐的船是“妥旗叠鼓,交午曼衍”。还有“曾经宣唤者”、“ 内珰贵客”。他们是犒赏无数,挥金如土。第二类人是京城的百姓,青年男女。他们在岸边聚集,游玩。
5、提问:细读第三、四段,简述杭人游西湖的一般顺序。讨论并归纳:第三段简简单记叙先游难后游北,先游外湖在游里湖。第四段续写游湖的顺序,先描绘湖中的场景,在记叙呼岸边其他的游乐项目,最后交代游湖结束时的情景。
六、提问:最后一段作者记叙其后几代皇帝节俭,没有游西湖主要说明说明?
讨论并归纳:表明游西湖时盛大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繁华过后事快速的衰败。
6、总观全文,全文一共出现几处诗句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这种引用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一共出现三处。
第一处在在第二段。引用作者自己的诗句。目的在于说明游湖的顺序。
第二处出现在第四段。引用张武子的诗句。目的在于总结游湖结束后人们回城时的场景。
第三处在第五段,引用黄洪的诗句,目的在于说明皇上节俭,国家
过上许多年安静的日子。
7、纵观全文。哪些句子记叙了杭人游西湖的奢糜生活?找出来。
8、作者通过记叙过去西湖的繁盛想要表达奢糜思想感情?请说明理由。
三、布置作业。
1、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和掌握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特点。
3、体会借景抒情的用法,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1、背诵。
2、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而:
杭人亦无时而不游 而春游特盛焉 而都人凡缔姻 则先南而后北
既而小泊断桥 至花影暗而月华生 之:
仕宦恩赏之经营 禁省台府之嘱托 亦无行舟之路 歌欢萧鼓之声 若游之次第
爆仗、起轮、走线之戏 略无游幸之事 悉用香楠木抢金为之
仿佛承平之旧 都人为之罢市 以赐杨郡王之故 则
第五篇:《送友人游河东》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友人游河东①
[唐]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睛见雁,槐驿③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
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8.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9.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诗歌首联表现了诗巾人物离别时的伤感情绪。(2分)是通过人物临别之时的神态描写来表现的。(1分)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2分)
9.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诗人将想起远在北方的友人,盼友人能像雁一样及时南归;(3分)遥想友人在北方旅舍巾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