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6: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第一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要内容。在探究公式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解决问题。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忽略公比q=1和q≠1的情形,从而突破了公比的q=1和q≠1难点,学生在推导公式中通过自己探究解决了“错位相减”的重要数学思想。高中新课程正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强调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本节课后还有以下体会:

(1)以学生为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这节课,通过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边展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励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品尝到类比成功的欢愉。

(2)巧设情景,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不断经历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体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在创造”过程,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本节课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从新课引入到课后作业,创设了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利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第二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讨---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故事回放: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在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1个格子里放1千吨小麦,第2个格子里放2千吨,第3个格子里放3千吨,如此下去,第64个格子放64千吨小麦,请给我这些小麦?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小麦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起来,通过计算需要1+2+3+„+64=2080(千吨)结果出来后,国王认为西萨胃口太大,而国库空虚,还是提个简单的要求吧!西萨说:国王,我希望在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2颗,第3个格子里放4颗,如此下去,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麦粒数的2倍, 2

请给我这么多的麦粒数?

问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同时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答案,如果按西萨的要求,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它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多年小麦产量的总和.

问题3: 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究一:122223263,记为S64122223263„„①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究二: 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①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2S6422223264„„②式.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思考:为什么①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三).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探究三:如何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前n项和为Sn?

探究四:在学生推导过程中,由(1q)Sna1a1q,得到Snna1a1q1qn

对不对?

探究五: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四).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1111......前8项和; 例1:求等比数列,,24816练习一:根据下列条件,只需列出等比数列an的(1)a1=3,q=2,n=6,sn的式子

sn=________________.12,(2)a1=2.4,q=-1.5,an=

sn=_______________.(3)等比数列1,2,4,„从第五项到第十项的和S=___________.例2:等比数列{an}中,a2=9,a5=243,求s4和 sn? 练习二:等比数列{an}的公比q=

(五)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12,a8=1,求它的前8项和S8。

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六).故事结束,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中的问题,西萨的第二个要求需要大约7380亿吨小麦,比第一个要求更加苛刻,显然国王兑现不了他的承诺。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国王吗?让西萨自己去数他要的麦粒,事实上,假如他一秒钟数一粒,数完这些麦粒所需时间约是5800亿年。

六.课后作业

必做: P24习题三第三题(1)(2)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根据高二职高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 5

所学,反馈验证本节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案例是基础,使学生感知教材;公式为关键,使学生理解教材;练习为应用,使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在这三步教学中,以启发性强的小设问层层推导,辅之以学生的分析讨论并充分运用课件等教辅用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通过“案例—公式—应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作业

第五章第3讲

一、选择题

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2a12=16,则a5=()A.1B.2C.4D.8

2.[2013·安徽名校联考]已知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为S39

n}n,a32S3=2,则公比q=()

A.1或-1B.-1C.1D.-1或1222

3.[2013·泉州五校质检]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1=3,前三项的和S3=21,则a3+a4+a5的值为()

A.33B.72C.84

D.189

4.[2013·合肥质检]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2n

(n∈N*

+1·an),则a10=()A.64B.32C.16D.8

5.[2013·衡阳三联]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

A.33B.31171544C.2D.2

6.[2013·湖南重点中学调研]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前12项的积为212,则a3a6a9a12的值为()

A.24B.26C.28D.212

二、填空题

7.已知等比数列{a}中,a5

n1+a3=10,a4+a6=4,则等比数列{an}的公比q=________.8.[2013·金版原创]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之和为Sn,已知a1=2011,且 an+2an+1+an+2=0(n∈N*),则S2012=________.9.[2013·南京模拟]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积为Tn(n∈N*),已知

am-1am+1-2am=0,且T2m-1=128,则m=________.三、解答题

10.[2013·锦州模拟]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7,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

(1)求a2的值;

(2)若{an}是等比数列,且an+1

11.[2013·湖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5=9,a2+a6=14.(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bn=an+qan(q>0),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12.[2013·浙江模拟]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a∈R),且11

n}的首项a1为aa1

a2,a4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对n∈N*,试比较11111

a2+a22+a23+…+a2na1

第四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后反思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后反思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颗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并利用公式解决有关的问题以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对公式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与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条件,充分体现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

节课开始,我先复习了旧知识,为接下来的新课作铺垫。然后提出问题情景:”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呀?你们最近最喜欢哪部呀?”学生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时候学生们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然后我举出一个例子:最近经济不景气,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的有限,于是去找喜洋洋投资,喜洋洋一口就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第二天投资20000元,第三天投资30000元,总之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10000元,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第二天返还我2元,,即后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马上就答应了。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次灰太狼占了大便宜了吗?利用灰太狼与喜洋洋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来进行计算,因为他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所以很轻松的就把喜洋洋投资的钱算出来,但是要算出灰太狼回报喜洋洋的钱却不会算了,这时候就把学生难倒了,这样我们就先留下悬念。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推导的数学方法,通过层层递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把问题解决。然后由特殊到一般,最后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出来,同时引入新课。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学生对公式已经对公式有了一定的印象。这是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还有没有其他中方法把公式推导出来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采用定义法把公式推导出来。把公式推导出来后又强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公式。

本节课开始用错位相减法和定义法推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让学生掌握这种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经常使用。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掌握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n项公式是分情况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思想。例如: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就提出其他种推导方法。在做练习时,很多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地上台做。对于他们这些表现,感到很开心,同时我也鼓励和表扬他们,希望他们以后更加努力。

第五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后反思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颗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并利用公式解决有关的问题以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对公式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与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条件,充分体现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

节课开始,我先复习了旧知识,为接下来的新课作铺垫。然后提出问题情景:”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呀?你们最近最喜欢哪部呀?”学生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时候学生们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然后我举出一个例子:最近经济不景气,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的有限,于是去找喜洋洋投资,喜洋洋一口就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第二天投资20000元,第三天投资30000元,总之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10000元,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第二天返还我2元,,即后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马上就答应了。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次灰太狼占了大便宜了吗?利用灰太狼与喜洋洋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来进行计算,因为他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所以很轻松的就把喜洋洋投资的钱算出来,但是要算出灰太狼回报喜洋洋的钱却不会算了,这时候就把学生难倒了,这样我们就先留下悬念。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推导的数学方法,通过层层递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最后把问题解决。然后由特殊到一般,最后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出来,同时引入新课。这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还有没有其他中方法把公式推导出来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采用定义法把公式推导出来。把公式推导出来后又强调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公式。

本节课开始用错位相减法和定义法推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让学生掌握这种求和的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经常使用。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掌握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n项公式是分情况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思想。例如: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就提出其他种推导方法。在做练习时,很多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地上台做。对于他们这些表现,感到很开心,同时我也鼓励和表扬他们,希望他们以后更加努力。

下载《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的设计。......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第5节第一课时,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是数列......

    2.3.3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2.3.3 等比数列前n项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士民 教学目标: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 2. 会用等比......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我的说课主要分为下面六个过程来进行:教学理念......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课题: §2.5等比数列的前Ⅱ.讲授新课 n项和 [分析问题]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一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各格所......

    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学案

    2014届高三理科数学学案教师寄语:学数学的诀窍 勤思 善思 多思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2013.11命制人:刘晓琳一、复习要求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二、知识......

    等比数列前n项和练习一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练习一 1.数列111 2,4,8,…的前10项和等于 A.1B.5111023D.11024 512C.1024512 2.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a5=-2,a8=16,则S6等于 A.21B.-2117D.-1788C.88 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学生)

    自强学校高一数学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