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泰坦尼克号》有感:一种伟大的奇迹[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6:1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泰坦尼克号》有感:一种伟大的奇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泰坦尼克号》有感:一种伟大的奇迹》。

第一篇:读《泰坦尼克号》有感:一种伟大的奇迹

一种伟大的奇迹

——读《泰坦尼克号》有感

兰陵一中葛晓勇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题记

1909年,人类曾经制造过一艘巨型游轮,叫做“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泰坦”。泰坦向代表神秘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战,结果失败,被打入了比十八层地狱还深多少倍的大西洋底。因而有人说,“泰坦尼克号”这个名字不吉利,开始就预示了悲剧结局。

果然,后来在一次海难中,它沉没了。

但这艘巨轮和神话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没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铁板、铆钉和人的身体,它的灵魂没有被征服。或者说,“泰坦尼克号”和1500多条生命沉下去了,但人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人类文明,仍然存在,而且“永不会沉没”。

八位音乐家在最后的时刻一直沉著平静地演奏乐曲,那飞翔的音符,体现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恶低头的人类尊严和高贵。正如上元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他的名著《老人与海》中写到的:“人,不是生来就可以被打败的。你可以打败他的肉体,但征服不了他的灵魂。那些追逐的鲨鱼可以把那个老渔夫船上拖着的那条大鱼啃噬得只剩下骨头,但啃噬不掉这个水手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是人的灵魂和意志熔铸的火焰,整个大海也无法把它熄灭。”

直到多年后,人们还是惊叹,那些“泰坦尼克号”的乐手和船员,在面对即将灭顶的海水,面对汹涌而至的死亡,怎么能有那么巨大的勇气,不奔不逃,坚守职责;怎么能有那样高尚的人道情操,把救生艇让给孩子和妇女,把最后的时刻留给自己。事后的统计,船员有76%遇难,这个死亡比例超过了船上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所有房舱的乘客死亡比例。船员在船上,比乘客更有条件逃生,但他们却把机会留给了别人,把无望留给了自己。而且不是一个船员、两个水手这样做,而是全部900多名船员、服务员、烧火员以至厨师都是这样选择的;这么大的一个群体,能做到如此这般,今天看来,像那条巨船神秘地沉下去一样,这种永远高扬水面的人的“精神”,简直是个奇迹!

据后来的调查,当时只有六号和二号救生艇有船员跳了进去,但马上被那里负责的官员发现,叫他们出来,他们没说什么,便服从命令回到甲板上。

有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这是因为他们生下来就被教育这样的理想:责任比其他的考虑更重要,责任和纪律性是同义词,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几小时中,这种责任和纪律的理想,被证明是难以被侵蚀的最有力量的气质。”

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消防员法尔曼.卡维尔在感到自己可能离开得早了一点的时候,又回到四号锅炉室,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锅炉工困在那里;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信号员罗恩一直在甲板上射信号弹,摇动摩斯信号灯,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没有希望;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划浆员的锅炉工亨明,把这个机会给了别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后的时刻还在放卸帆布小艇;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报务员菲利普斯和布赖德在报务室坚守到最后一分钟,船长史密斯告诉他们可以弃船了,他们仍然不走,继续敲击键盘,敲击着生命终结的秒数,发送电讯和最后的希望;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总工程师贝尔和全部的工程师一直埋头苦干在机房,即使知道他们已没有时间登上甲板,失去任何逃生的机会;正是这种责任的意识,使乐队领班亨利.哈特利和其他的乐手演奏着轻快的爵士乐和庄严的宗教圣歌“上帝和我们同在”,直到海水把他们的生命和歌声一起带到海底……

这一切,仅仅用一句“勇敢”是无法全部解释的。西谚有云:“即使是一个英雄,在绝境中也会变成懦夫。”但“泰坦尼克号”却把无数普通人变成了英雄!责任意识举起了人的价值、人的高贵、人的美丽。

当“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讨论谁生还、谁遇难了,由于幸存的女人孩子远比男人多,人们都认为是海上规则“妇孺优先”这一神话的胜利。但泰坦尼克号所属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了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不管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不是任何规章制度、航海规矩可以要求达到的。他们坚守住的是古老却永远年轻的人类价值。

当时,亿万富翁阿斯德问负责救生艇的官员,他可否陪同正怀着身孕的妻子马德琳上艇,那个船员说了一句“妇孺先上”之后,他就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样,回到甲板,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轮船沉没,船上倒下的大烟囱把他砸进大西洋中。阿斯德当时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亿万富翁,也是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他的资产,可以建造十一艘泰坦尼克号巨轮。

“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和几乎所有船上的富豪都有着很好的个人关系,很多也是他的好朋友,包括阿斯德。但阿斯德根本没有去找史密斯船长走走“后门”,通融一下,让他上艇。如果他去找船长,也有充分的理由,他的妻子正怀着五个月的身孕。但阿斯德没有这样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想到应该这样做,那是一个没有“后门”观念的时代,是一个讲究君子风度、做真正男人的时代。

泰坦尼克号上另一个财富仅次于阿斯特的富翁叫斯特劳斯,他和妻子也在这条船上。斯特劳斯夫妇也是自己带了十几个侍从和服务生,以备船上的服务员不够用,或不方便时为自己服务,可想而知,、他们富有的程度和气派。泰坦尼克号撞了冰山之后,斯特劳斯夫人几乎已经上了八号救生艇,但脚刚要踩到边,她突然改变了主意,又回来和斯特劳斯先生在一起,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她把自己在艇里的位置给了一个年轻的女佣,还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给了这个女佣,说:“我再也用不着它了!”

当有人向67岁的斯特劳斯先生提出:“我保证不会有人反对像您这样的老先生上小艇……”斯特劳斯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后挽着63岁的太太艾达的手臂,一对老夫妇蹒姗地走到甲板的藤椅坐下,像一对鸳鸯一样安祥地栖息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这是一次奇迹,一次伟大的奇迹!

辅导教师:李梦桃

第二篇:读《泰坦尼克号》有感

读《泰坦尼克号》有感

曾经看过的那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它风靡全球,不知让世界多少人感动过,同样至今让我难忘,不仅因为它里面的爱情浪漫感人,还有其中一些折射出来的点滴令人回味。

一。关于文化

影片中西方人待友热情大方,相遇时常常相互拥抱亲吻,来表示对对方的友爱。这些行为在西方早已习以为常,人们对此感觉正常,但如果这些事发生在中国,当你在公共场合与人相拥亲吻就会引人侧目,人们就会感觉用异样的眼神望着你,你自己也感觉也不自然。甚至有人会上来讽刺一句胆子真大。在中国最多也就只有情侣敢在公共场合亲吻问候。中国人不敢轻易表白自己的感情,做事说话都很含蓄,带人也很有礼,谦虚谨慎。明明想吃人家的饭,可人家要留饭时,却违心的推辞。外国人就开放的多了,热情坦率,有什么就表达出来。睡觉前,还不忘吻妈妈一下,每天说一声“妈妈我爱你“。这些在中国有多少人做过?

二。关于爱情

爱情,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话题,片中罗丝出身于贵族上流社会,杰克来自下层普通平民。两人一次偶然的邂逅就深爱上对方。由于家长的阻挠,和现实的压力,他们的爱情就要破灭了。可与罗丝相识不久的杰克,却努力不放的追求着,虽然他们也有过误会,但爱情能包容一切,最终真相大白,在灾难来临时,他们不离不弃,共同面对。最后在只能活一个的情况下,杰克选择了让罗丝好好活着,自己守候在罗丝身旁,让冰冷的海水吞噬了片中的杰克和罗丝为了爱情不分贵贱,不分贫富。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刚遇到爱情时,能努力追求,甚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的有几人。经历一段爱情没掺杂利益的爱情并能将这份真挚的感情珍藏于心只至到老又有几人?

三。关于生和死

片中不仅有关于爱情的演绎,而且还有关于人性的表现,这就使影片的主题升华到了人性之美的高度上。片中最后船要沉了,有两位老人一起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安详的面对死亡。他们不去抢座救生船,让别人年轻的活着,自己守着对方一起幸福的飞到天堂。还有船上的乐队,为了稳定客人的情绪,为了让别人多一份机会求生,他们在临死时不忘自己的职责,用生命奏响了人生中最美的一次交响乐。片中还有一个大人,为了偷生,竟趁海员不注意跳到了救生船上,在死神面前,他怯弱了,他夺去了别人生存的机会,活着也会愧疚的。在面对生与死的时候,里面许多人有自己的选择,但他们有的死的幸福,有的却死的惭愧。

四。关于生活

“尽情享受每一天”是里面的一句经典,现在的我们整天为这为那奔波着,学生为了学习,工人为了工作,干部为了升职,小资为了赚钱。

在奔波劳作中我们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忘了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仅是来创造的,而且还是来享受欣赏的。我们整天被这被那约束着,不能尽情的释放自己,让我们像罗丝学着吐口水那样尽情释放自己,学着像她在舱内尽情跳舞那样尽情快乐自己,学着她在船舷边展臂感受飞翔的幸福。让自己活的快乐自然些,片中的罗丝需要,我们不也需要吗?

回忆一次《泰坦尼克号》,真的对我感触良多,我喜欢你――令我难忘的《泰坦尼克号》。

后记:虽然我们还太小,没有资格谈论爱情生与死,但我们正在慢慢长大,慢慢体味着。

第三篇:读《最伟大的文明奇迹》有感

读《最伟大的文明奇迹》有感

每当我捧起一本名为《最伟大的文明奇迹》的书时,总会为人类祖先所创造的文明奇迹而为之惊叹。

这一本书像我们讲述了人类祖先在历史上创造的奇迹,神奇的建筑,这一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外观、艺术内涵等各个方面都告诉我们当代的历史、环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

而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疑惑不解的:祖先们是如何在完全没有任何科学技能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一些震惊世人的的古迹修筑成功的呢?

带着这种种的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这一本书,在知识的海洋里,我领悟到了这一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深层道理。人类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奇迹逐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从各个反面,展现了人类祖先在历史中的最灿烂、最神奇的景象,这正是祖先们用智慧与劳动创造出来的,令我们感受但人类历史的壮阔辉煌与生生不息。祖先们的智慧,或许是我们现在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他们的劳动中透出来的勤奋却是我们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让我们把祖先们所创造的劳动奇迹成为我们行动的动力,好好学习,长大後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报答祖先们为我们的生活创下的壮举!

广州市天河区元岗小学五年级:泛泛之

第四篇:最伟大的爱——读《生命的奇迹》有感

最伟大的爱——读《生命的奇迹》有感

河南安阳市钢城小学六年六班 李一萌

各大报纸有消息报道,全国首例肝移植后怀孕并生产的妈妈出院了。她的名字叫罗吉伟,云南盐津人。这类消息不过占报纸的一角,仿佛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又有谁了解,在这背后,一个母亲所创造的生命奇迹……

这个女人原来得了严重的肝病,如果不抓紧接受肝移植,就只能再活一个月。所幸,她找到了合适的供体,命保住了。两年后,她成为人妻,可是,一年后当她再次来到医院进行手术后的常规例行检查时,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她此时如果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那死神将再一次与她牵手,这一切,她当然都懂,但是,她拼上命也要做母亲。几个月后,医生发现胎儿胎动明显减少,便立即给她做了剖腹产手术。这个婴儿很脆弱,只能靠呼吸机存活。她自己也没脱离危险,不能去看儿子,只能靠丈夫传达孩子的情况。在丈夫善意的谎言下,她的病很快好了起来。可是当她去看孩子时,才发现孩子根本就没丈夫说的那么好。她走到氧气舱里,看到皱皱的、皮肤青紫的儿子浑身插满了管子,她无声地落泪了。她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抚摸着珍宝般的孩子,突然间,孩子在母亲的抚摸下睁开了眼,此时,那个一边为孩子揪心、一边又只能在妻子面前强颜欢笑的男人,已经泣不成声……几天后,她抱着用命换来的孩子,用爱唤醒的孩子平安出院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天下所有的母亲敬佩至极。在灾难来临之际,她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平常是淘气还是乖巧,学习成绩好还是坏,她们总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在学习上,她们容不得孩子有半点马虎,一旦发现错误就会严厉地纠正。我们为此还和母亲吵过,还赌气不和母亲说话,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母亲对我们严厉是为了要我们改掉马虎的毛病,是为我们好!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上帝无法降临在每一个人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母亲的爱宽广而光辉,她用爱包容了我们的过失,她用爱治好了我们心灵的创伤,她用爱帮我们解除了麻烦,她能用眼睛看着我们而不必开口,就能表达:“我爱你们,我理解你们!”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畏的,是伟大的,我们也应该爱母亲!让母亲也能感受到回报的爱!

第五篇:读《奇迹学校》有感

读《奇迹学校》有感

(一):奇迹的背后

本书是黛博拉肯尼写的一部回忆录。黛博拉博士在书中分享了她发展十年的教育新见:改变工作环境、创造极具影响力的教学文化。她还与读者分享了如何吸引有才能的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迈向学习殿堂的巅峰;如何创造出不仅家长满意,连老师也会爱上的神奇校园。因为她的教育志业被欧普拉誉为美国教育先驱。她善用企管大师彼得杜拉克的卓越观点,创造出了师生双赢的框架,带领不被看好的哈莱姆区小孩,突破万难、登上了学习的顶峰。她一路走来传递给社会正能量,《时尚先生》封她为全美杰出人士,她创办的学校,震撼了全美教育界,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称该校为“全国杰出典范”,美国总统亲赴她的学校后,呼吁全美学校都应以之为楷模。阅读本书,你会被黛博拉.肯尼的精神深深折服,你将会像哈莱姆学校的师生一样努力发掘自身潜力,乐于学习,乐于奉献,用自己的生命服务社会。

首先,黛博拉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创造奇迹。捧读《奇迹学校》,掩卷深思,黛博拉之所以成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感动。她从自己曾经的笔记——“当一个人坚定信念要做一件事时,天意也会为之所动。为了帮助这个人实现他的目标,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从他下定决心开始,会发生各种事件。他会出乎意料地遭遇一些事,遇到一些人,并且得到物质上的帮助,一切对他都是有利的,尽管没有人想过这些事情会发生。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就动手去做吧!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她有着执着的信念!

她懂得痛苦的时候帮助别人是治病的良药!在她的丈夫去世的时候她这样写道:“那一瞬间,地球停止了转动,我们的房子也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乔尔去世好几个月尽管每个人都不断地安慰她“时间会治愈一切痛苦”,但她始终走不出自身的痛苦。弗兰克《活出意义来》书中的这段话开解了她:“我们需要停止追问人生的意义,而把自己想象成被人生追问的人。要让绝望的人明白,我们想从人生中获得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对我们的期待。”于是,她用耐克广告词激励自己:想做就做,只管向前,不要回头。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黛博拉一直在探寻的人生的意义,答案原来就是用我的生命去服务于他人。在办学校之初,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当感到绝望与崩溃时,她知道那样会更糟,再大的困难,她都没有放弃的念头。所以很快进行自我调节。并用行动重新争取着。利用身边可用资源,抓住了每个机会努力着。永远不放弃,所以奇迹出现在了最后一刻。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干什么?所以她的梦想有了着地的土壤,所以就顺其自然的开花结果了。她怀着悲悯的教育情怀去做事,把平凡的事做出了奇迹!

柔软的心创造奇迹

教育的最高形式应该是向学生传达信息,而不是把思想强加给学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应该只是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系内有自己的创新。黛博拉?肯尼认为:我们不应该只顾着开发理想的学校模式,简单地让老师们把这种模式当成产品去复制,而应该专门为老师设计学校,设计出可以让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的学校。她却用一颗坚毅而炽热的心和无数平凡的举动,成为一名伟大的校长。她受星巴克的启发,购买了一些小黑板放在学校门口,每天在上面写上欢迎的话,每日一词和每周一句;她用经典老书装饰布告栏为师生营造一种温暖、鼓舞人心的学习氛围;把学校刺耳的铃声变成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和其他作曲家的古典音乐;开学第一天,为每位老师的桌面上放上花束,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开学的时候,为每名学生祈祷,为每一个孩子写下不同的祈祷话语;开学第一天,订购了一些牛角面包慰劳老师……在她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她与学校员工共同创造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教学文化,把学校创造成家长满意,教师、学生热爱的神奇校园。品格教育更是出色,校园内欺凌事件为零。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与品质,它需要教师的谨慎安排和精心设计。在素质教育的陪伴下,我们的新教育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要是我们的校长,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善待师生,用柔软的心对待教育,奇迹也会发生在我们身旁。每朵绽放的花瓣,都要经历刻骨铭心的等待!深深折服黛博拉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智慧感染师生,把校园营造成温馨可爱的幸福的家园,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沐浴身心,灵魂自身都会得到润染和净化。“有才干的人可以推动成果、进行创新并克服障碍;一群有才干的人联合起来则可以实现理想,甚至实现最有挑战性的目标。”这就是哈莱姆乡村学校的成功之道。黛博拉的虚心好学,坚持不懈是她克服困难的基础。她善于发现优秀教师,组成优秀团队,并发挥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只要管理好员工和文化,一切便水到渠成。要建立一种团队文化,首先应该了解每个人都对什么比较有热情,然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就这样,在黛博拉爱的办学理念下,她和她的教师团队创造了学校的奇迹!她深知:教师是人类的中心,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可以塑造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所以她时时处处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自身力量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发挥教师的潜能。在人人是主人的校园里,生命力是无穷无尽的。我尤其感动黛博拉以下的话语:“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赶在特许获批之前,修改了学校章程的各个方面。我在每个问题和回答的内容上加上”大概、也许、草稿、初步“ 之类的词。如果说我要保护以后将在我学校执教的老师,那我做到了。那些官员可以浪费我的时间,但我绝不让他们浪费我的老师的时间!”黛博拉把教师放在了很高的地位。有这样的校长做撑天柱,你说教师的心思不在课堂,还会在哪里?

《奇迹学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如果你想要这个世界有所改变,那么请先让自己改变。

“学生是我们的天使,我们要悉心养育这些天使。从对学生的、语气、语言,到整个教育方法,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学校应该采用防患于未然的策略来教会学生守纪律,而不是惩罚制度许多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来创造这些制度和惯例,之后每年又花大量时间来改进它们。”这样做老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容易参与进来。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也让我大为赞赏。如今的孩子,规则意识很差。一味的追求自由,而没有规则的遵守,自由便无从谈起。最为可爱的是,这样的严格,是因为老师爱学生。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信息,在开学第一天,就传递给了全校的学生。黛博拉,每天走进学生中间,遇到学生违反规则时,不是一味的惩罚,也不是一味的宽容,而是和他一起寻求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知道规则的意义和约束性。在事实面前引导教育孩子,直面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除了讲究素质以外,还黛博拉采取了教学质量问责制。她秉承着教育的最高形式应该是向学生传达信息,而不是把思想强加给学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应该只是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系内有自己的创新。只有素质和教学质量双双丰收的学校,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黛博拉的人格魅力下,她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就了哈莱姆乡村学校的奇迹。《福布斯杂志》盛赞她“为美国全民义务教育设立黄金准则”.最后深深陶醉黛博拉的一句话:我一直在探寻的人生的意义,答案原来就是用我的生命去服务于他人。捧读《奇迹学校》,感悟当下的教育,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用黛博拉的育人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用我们的生命去服务我们的职业,践行我们的使命。

初读《奇迹学校》有感

(二)王民菊

《奇迹学校》这本书,还没完全看完,不是因为不想看,而是因为太喜欢了。对于自己很喜欢的书,只是粗略浏览是不够的,我想精读它,看得慢一点,细一点,边看边品味。

初读这本书,它的大体内容已经深深吸引了我,也令我深有感触。

其一、《奇迹学校》里,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教师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奇迹学校》里的教师们,他们没有成为许多学校里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具有自主、自由的权利。“那些总是被告诉该怎么做的劳动者的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由于没有自主权,他们还会变得被动、冷漠。-----我们应当停止对老师工作的限制,把他们提升到正确的位置---作为脑力劳动者看待。”学生不是机器,教育是复杂的,正因为教师有了自主权,才对这项复杂的工作充满了主动性和创造力。

学生们是幸福的、快乐的。在《奇迹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学习,这种状态就好像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完全沉浸在比赛中、一位认真的音乐家彻底陶醉在音乐中。在这里,学生们渴望读到深刻的书、完成复杂的数学等式,他们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这里,没有看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和坚持,我们看到的是爱好,是追求。如此沉浸和陶醉,学习怎能不是幸福和快乐的?

其二、《奇迹学校》之所以成为奇迹,源于爱与支持。

对教师的爱与支持。“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就动手去做吧!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不论是在非正式场合还是正式的意见反馈会上,我们总是会问老师们,学校怎样可以让你们开心?大部分老师很感谢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只要他们提出意见,我们就尽力去做到。老师们都明白我们真的很在乎他们。”

对学生的爱与支持。“八年后,当你们都进入大学,你们会回想起这一天,它是你们人生中重要旅程开始的一天。我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是因为爱你们、支持你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从对学生的希冀、语气、语言,到整个教育方法,我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

爱是能够传递的,也是会互相感染的,每一位教师能感受到校长及领导者对自己的爱,每一位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爱和支持,在一个这样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又有什么理由不幸福不快乐呢?又怎会不喜欢学校和学习呢?

其三、《奇迹学校》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是什么?是不但能够传递给学生许多知识、求知欲,还有关怀他人的愿望。一个能够主动求知、喜欢阅读、关怀他人的人,一定能够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正如梅尔老师那样——“梅尔老师依然影响着我的人生,这充分证明一位老师可以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老师可以塑造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

以情感呼唤情感,以心灵塑造心灵,这就是《奇迹学校》。

作者 简介

王民菊,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叙事者成员。自2011年起开始撰写教育博客,2012年文章开始见于报纸刊物,至今共发表论文、随笔20多篇。多次获兰山区优秀教师,兰山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兰山区优秀教学成绩奖。

读《奇迹学校》有感

(三):是奇迹,也是必然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年轻的黛博拉肯尼在挚爱的丈夫得癌症去世后,毅然决定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追求更大更广的梦想 ―― 投身教育。她创办的学校震撼了全美教育界,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称该校为 “ 全国杰出典范 ” ,美国总统亲赴她的学校后,呼吁全美学校都应以之为楷模。

她学校的入学新生,程度都比一般学生落后很多。但在短短几年内,他们进步神速,名列纽约州榜首。品格教育更是出色,校园内欺凌事件为零。

黛博拉肯尼本人也因为她的教育志业被欧普拉誉为美国教育先驱。她善用企管大师彼得杜拉克的卓越观点,创造出了师生双赢的框架,带领不被看好的哈莱姆区小孩,突破万难、登上了学习的顶峰。

这也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

因为黛博拉肯尼坚持为孩子们创办学校。在她的学校,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学习,这种状态就好像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完全沉浸于比赛中、一位认真的音乐家彻底陶醉在音乐中。在这里,学生们渴望读到深刻的书、完成复杂的数学等式,他们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因为黛博拉肯尼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她相信,老师们是优秀的脑力劳动者,而脑力劳动者只需要管理者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自主权,就会产生生产力,可是现在却被当成体力劳动者一样对待。我们应当停止对老师工作的限制,把他们提升到正确的位置 ―― 作为脑力劳动者来对待。

现在的教育者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眼中没有学生。我们国家往往是这样,越是强调什么,越是缺失什么。现在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表明现在教育者的眼中已经眼中缺失学生了;现在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表明现在教师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了。实际上,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学生和教师都已经沦为工具,变成少数人谋取政治资本或者是达成某些愿望的工具。教育的功利化色彩非常严重。

黛博拉肯尼的成功在于关注了人本人,让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理念和行动怎么能不产生奇迹呢?正如她所说的: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就动手去做吧!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

下载读《泰坦尼克号》有感:一种伟大的奇迹[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泰坦尼克号》有感:一种伟大的奇迹[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的奇迹 ——读《最伟大的文明奇迹》有感(共5篇)

    智慧的奇迹 ——读《最伟大的文明奇迹》有感 艺术,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身边。艺术,诗一首歌,是一幅画。艺术,让我们感受到美,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像陶瓷、手工编织等,这些都只是身边的......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端午节小长假闲暇之余,我也会翻翻书籍,品品书的清香。其中朱永新编著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身处教育第一线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读了朱永新《教育的奇迹》后,我对这一说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书中老师眼中被......

    读《生命的奇迹》有感

    读《生命的奇迹》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有关于海伦'凯勒的童年故事,令我非常感动。 事情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亚拉巴马州。海伦出生时只有9个月,因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听力丧失。 小......

    读《一句话的奇迹》有感

    读《一句话的奇迹》有感 一句话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有时候,它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一句话的奇迹》这篇文章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大卫在当邮递员时,不仅送......

    看泰坦尼克号有感

    篇一:看泰坦尼克号有感“你相信爱情吗?”当一个陌生人变为熟人,我有时候会这样问他。如果他回答:不相信。我会不由地戒备。一个人,连爱情都不相信,他的心一定不会柔软,不会光明,他一......

    观《泰坦尼克号》有感

    观《泰坦尼克号》有感 46级3班 孙守东 “一场倾城的爱恋,一次盛大的离别。”这是我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的感慨,故事讲述的是以泰坦尼克号游轮为背景的穷小子杰克与富家小姐......

    看《泰坦尼克号》有感

    2012年11月17日,又是周六的一个美好的日子,天气还算凑合,没有下雨,我满怀希望去湘潭市群艺影剧院看人生中第一场3D电影。虽然是单身,但仍然在心中充满了对《泰坦尼克号》充满了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