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好老师读心术》体会:张弛有道,平心而论
张弛有道,平心而论
——读《好老师读心术》体会
城计头完小 李云叶
《好老师读心术》精选了39个中小学生心理案例,介绍了学生常见的六类心理问题。分别是学生学业心理、学生怀春心理、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生自我心理、学生人格心理以及学生异常心理。
那么对于小学生,尤其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业、自我性格和人际交往更为重要。小学中年级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开始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增长。
三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有以下特点:
1、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化比较明显。
2、三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
3、三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时间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年级的学生情绪比较稳定,对情绪的调节,开始和某种道德规范相联系,同时情绪容易外露,且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进行评价。
5、与此同时,男女之间开始出现界线,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
面对中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马老师所倡导的老师的读心术,我认为在处理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他们理解并宽容他们的处事方式。不独立但追求独立,想长大却还未长大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的认同,当然这种认同必须是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做出的正确的行为,只有认同了他们、了解了他们才有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而不是一贯的要求他们如何做。他们的成长不是简单条条框框下的束缚,而是自我追求下的飞翔。
这本书为我们出示理论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讲解,使得这本书更具有实用性。那么在面对自我评价开始形成,但无意记忆还占绝对优势的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时,就如书中所说,老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了,学生的成才之路,不是总要与痛苦相伴,学生的成才之路一样可以与快乐同行,期待破茧成蝶,但也希望随风飘扬。帮助学生在成才之路上找到兴趣,并正确对待现实是每一位真正好老师理应做到的。
三四年级的学生自我认知力还不够,并且生于农村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态。在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中的第二课题目就是《美丽放大镜》,放大镜并不是要你扩大自己,而是让你能够学会抓住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去发扬,在对自己有优缺点的认知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而不是对自己的不足耿耿于怀。我们班里有一个孤儿,我以为他会因为自己的身世而不善言谈,所以处处小心,没见到他之前就想不在他面前提爸爸妈妈,不说一些敏感的字眼。可是,当我见到他,我发现,他的姑姑一定给了他一个很快乐的童年,虽然会犯错,但是他的笑容总是能让人忘记生气。孩子也不介意同学们日常聊天里提到爸爸妈妈,他会说起他的姑姑和奶奶。我们每个人或者每位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去放大自己的快乐,而不是纠结于不足和缺憾,这样才能进步和成长。
读完这本书,看完这些案例结合班主任工作,我有了很多体会:
1、适当降低要求
对学生而言,过强的学习动机恰恰会降低学习效率,掌握好学习动机的倒“U”曲线规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破除偏执型期望引导学生学会将必须转化为希望或争取,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弹性就会少一些压力,反而会多一些动力。
2、给学生适当空间
“班主任”三个字一出口学生就会发怵,这三个字是严肃,严格的代表,其实我一直希望看到的教育结果是我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而不是简单的我要求你行动。但是长期的教育模式已经让学生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所以,老师要想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内心,还应该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因为“距离产生美”.3、学会向学生学习
回头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都可以算得上一部奋斗史了,而如今呢?还有没有费尽心思的去研究知识点和学生了?再看看孩子们每天的学习、做题、写字,我们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儿,所以只要用心,结合合适的方法何愁我们无法与学生一起进步成长呢?
4、摘掉“帽子”,学会无身份交流
班里有个问题学生,从三年级下学期到现在,似乎班里面所有捣乱的事都没离开过他,上课小动作,下课欺负学生……简直无处不在。“问题学生”的高帽、“班主任”的名号,这使得他在我身边或者我的课堂还算安生,可是一转眼就肆无忌惮起来,头疼的事更是屡禁不止!而我面对着他这个“问题学生”,一听到告状就马上来气,久而久之,我发现他没有改变而我也是心累到极点。几个月前在与他家长面谈之后,我放下了“班主任”特有的偏见和他“问题学生”的头衔,再遇到问题时,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采取用与其他学生一样的处理方法,慢慢的发现,似乎这个学生变化了不少,不再无所事事的乱找事。而且与家长沟通,在家里也稳当了不少。
从心出发,希望我与孩子们更亲,老师与学生更近!
第二篇:《好老师读心术》读后感:读心有道,教育有方
读心有道,教育有方
——读《好老师读心术》有感
文/王璇
《好老师读心术》一书从学业心理、怀春心理、人际心理、自我心理、人格心理、异常心理六个方面为我们解答了在带班、教学时遇到的困惑。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层层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进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我们在这本书中相遇,也为此,我们在这里相遇。
一边读书,一边完成我的阅读手账,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阅读习惯,而这本书,我选择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并将感受最深的部分,填充了背景色标记。在一年多的教学生涯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问题发生时,我也曾迷茫无助过,有幸遇到了《好老师读心术》,给了我更多的方法以及管理班级的自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读书的三点启发以及我的“读心之道”.一、适当的动机和期望
每个班级中都有动力不足,上进心不足的孩子,这些孩子自然需要老师的关注。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期望太高,而压力过大,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眼中的成功,非常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孩子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引导。去年教六年级时,在我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各方面都很优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次考试之前都会来跟我说,压力很大,很担心考不好。在她的意识观念里,就是“我必须优秀”、“我必须成功”的想法,这种“偏执型期望”让她焦虑,也会因为学习动机太强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将“我必须成功”转化为“我争取成功、我希望成功。”放下过高的心理期望,放下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才能更好的出发。
二、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了,在这里所言的距离有二:其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或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其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尚难参透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美好境界,更何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好朋友越亲密越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一起,时间久了,人际气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叫做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一样包围着,因此称之为“人际气泡”)就会受到挤压,就会觉得不自在,因为彼此太亲近,没有了心理上的自由和一定的独享的心里空间,由此也会衍生出好朋友“背叛”我这样的事情和烦恼。因此要引导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留一些空间,享受更舒服的友情。另一个距离是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在此书中,有一案例,讲的是一名学生由于老师对她的过度关注和关心,让她觉得自己时时刻刻在被监视着,直至厌学想要退学。这一案例让我深思,在老师看来是关心、关注,可能在学生看来就是监视和控制,这提醒着我们,关注学生要有度,要留给学生空间,这样的距离也会产生美。
三、善待攻击型人格与爆发型人格
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班里具有攻击性人格和爆发性人格的学生,我也不例外。这些孩子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常常让我们气急败坏,甚至手足无措。我们又有多少耐心和爱心去面对这样的孩子呢,他们的屡教不改,明知故犯,让我们对这些孩子早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而我们应该知道,具有攻击性人格和爆发性人格的学生,他们往往有痛无处表达!一般来说,孩子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的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的行为;另一种则是父母太过于专制,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攻击行为来发泄积怨。这提醒我们,在学生中发生冲突打架行为时,不要只想到破坏纪律,品行恶劣等,还要去和家长沟通,找到内部的心理症结,与家长配合慢慢去疏导,引领孩子转变这种人格,从“扬汤止沸”到“釜底抽薪”.这或许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久,但是我们只要有爱,耐心,坚持……你就能发现他的改变。
四、我的“读心之道”
《好老师读心术》在序中谈到:论起好老师的真功夫,最关键、最拿手的真功夫是,好老师应该最懂学生的心,好老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我想我也一直在这么做。在我任教的第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想,我作为老师,除了能教他们知识外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想知道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在想些什么?我想走进他们的心,我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我想让他们快乐地前进!当时东圭野吾有一本书叫《解忧杂货店》很畅销,我也读过,是这本书给了我灵感。于是一个想法应运而生:挂一个信箱在我宿舍的门口,孩子们可以给我写信,说他们的心事,愿望,烦恼,我都会回复给他们。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我真的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同学们的信,有的给我分享他们的高兴事儿,有的写了小诗来请我品鉴,有的孩子来向求助……后来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六三班的解忧杂货店”.孩子们都很高兴有一个诉说心事的地方,我也高兴有一个走进他们心灵的桥梁,从此我们的幸福又多了一份,或许是很多很多份!
第三篇:读《好妈妈要懂读心术》有感
读《好妈妈要懂读心术》有感
——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
手机阅读了网上连载李玲玲老师的《好妈妈要懂读心术》,感觉对于我这个新手上路的妈妈受益颇多。
亲子教育成功的根源不在于父母的方法有多么精妙,也不在于你是否按照所谓的优秀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孩子。因为方法是固定的,但孩子的思想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期和环境下的思想都在随时改变。死板的方法永远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
唯一能让我们顺利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只有一个——读懂孩子的心。当你明白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你和自己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最完美的沟通。
要正确对待孩子每一阶段的行为!不能总是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比如抢小朋友的玩具,或是把玩具据为己有,在三岁孩子的眼里,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自私”。
我们要理解宝宝表达情绪的方式,适当地进行引导,让他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自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在成长的某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弱小。这种意识常常会折射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撒谎、虚荣、懒惰、自私等。聪明的妈妈会让孩子明白诚实的人将得到奖励,朴实才能让你安心,勤劳会更加好玩,而无私才能真正拥有。
孩子眼中的一切是什么样子,他的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想法,父母的行为会给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我必须懂得的功课。
也许每一个女孩都曾经幻想过,在将来的某一天,你的身体里将会孕育出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他带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将用笑脸陪伴你走过数十年的时光。
我初为人母,熬过了十月怀胎和产台上的生死考验,医生把宝宝抱到了我面前。我忍着剧烈的疼痛,仔仔细细地端详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他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微微张着的嘴里,正发出嘹亮的哭声。我知道他在向世界宣告: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孩子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而我,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画家。
你若是想画出美丽的画,你就要先去读懂他。
耐心!宝宝是一个只有两尺长的小肉团,是一个刚刚来到新世界的小客人,是一个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小文盲。这么一个可怜的小家伙,对他耐心的对待几乎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做什么都是没错的,如果妈妈不能给予足够的耐心,宝宝就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看着这个小小的宝贝,就连淘气也那么可爱,妈妈的心一下就柔软了,怎么会不够耐心呢?
我希望自己能尊重他、理解他,在他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所以我选择去读懂他,聪明的妈妈就应该学会读心术。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问题,懂得了妈妈读心术,就懂得了怎么牵着孩子的手,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其实,妈妈读心术并不神秘,只要懂得去信任和理解你的孩子。
曾经听过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要知道,孩子曾经是妈妈身体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每个妈妈天生就有懂得孩子的能力,读心术是上天赐给妈妈的天赋。作为妈妈你应该尝试去了解他、读懂他,用他的思维方式思考他面对的问题。当你懂得体谅和同情你的孩子,你就已经掌握了一种温和的、善意的、会让你和孩子更加亲近和信任的教育手段。
第四篇:四有好老师体会范文
四有好老师体会
中国人对教师的尊崇,刻在神龛牌位上敬供,与天、地、君、亲列位。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由见其真。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范,风范各不同,师者却一样。对师者的阐述,1000多年前唐朝的韩愈一语道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细想来,教师职业的作用就是“传承”二字。古人尚且知道,今人又怎能忘却呢?当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交往国际化,思想渗透网络化,在这种迥别于韩愈时代的新形势下,传承中国文化推及全球就显得犹为重要。总书记紧扣时代的脉搏,高瞻远瞩,慎重提出了“四有”教师,这一提法,就把教师从“授业解惑”的知识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继古开今,给教师职业赋予了更高更强更具体的要求。做一个知识型、表率型、博爱型、奉献型的教师,被推到了教化全社会的风口浪尖。
“四有”是什么呢?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当代社会怎样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四有”无疑就是教师灵魂的一面镜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老师应当坚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教师既是职业也是事业,做职业易,做事业难。如果我们老师仅仅把教师当职业看待,自己也就显得无足轻重,当蝼蚁一般。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做,那么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幸福的。这样就不难理解魏XX在27岁时为什么150多次申请不当厂长要当老师的原因了。魏XX太远,就说我们身边的刘XX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州级教育名师。她开始从教时,仅仅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可她把职业当事业来做,不断挑战自我,从幼儿园老师做到小学老师,又从小学老师做到初中老师,又从初中老师做到高中老师,现在她把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放在教育局教研室的层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升整理,推及全县。刘XX老师正是我们身边有理想信念的典型代表。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再大的困难也是暂时的。有理想信念也是一个教师做好事业的最起码的要求,是把职业当事业的起点,是一个教师的灵魂的驱动力,是教师保持求索进取的思想保障。理想信念又很小很实在,就是把课堂上的学生教好,教好一个学生,内心便会充满对职业的崇敬感。
好老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支撑。都说情商比智商重要,科学家早就给出判决:一个人的成功,75%来自于情商。而学生的情商不是靠知识的汲取,而是靠教师自身情操的引领、带动。教师只有高山似的品情,才能让学生仰止。现已退体多年的已达70余岁的田XX老师,教书四十年,转战XX等小学,桃李遍天下,她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什么我对她的印象特别深?首先她是一名严师,第二田老师很有情趣,教学之外无不用她的情操去感化影响学生。田老师善于对学生情趣的培养,跳舞强调一个“笑”字,写作文要求一个“情”字,同学之间要求一个“容”字;帮助生病的同学,给我们穷孩子以救济,不歧视学困生;田老师常和学生一起娱乐,能歌善舞,倍受学生仰慕,自然催人上进,刻骨铭心。田老师的道德情操个人魅力是我心灵的高山。我从教二十年了,每次教育学生,田老师的影子都会在其中挥之不去。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区别一个教师精神品质、生活情趣高低的法码,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就会应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名言。自然就会向往善良、真诚、廉耻、仁爱、宽容、平等,内化成个人美德,形成自身伟大的人格魅力。
扎实学识与教学智慧,更为做新时代的好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古时老师就只学文一科,而今天的学生对数理化、语外政、音体美等科学文化知识均要涉猎,这就为老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知识要求。古代教学是择优教学,今天是均衡教学,教学的方法与智慧也就要创新独特,同一个问题的讲解要满足于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寓教于乐、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益”绝非空话。XX唯一的特级教师、省级名师、XX中学副校长李XX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既当好校长之职,又能悉心教学,正得益于他扎实的学识与独到的教学智慧。他曾帮扶XXX中学、XX中学数学科,我们听课的人无不被其学识与智慧所折服。据他的学生说,李老师一开口,他渊博的学识随口就到,数学课上居然偶有散文抒情、天文地理、图象美术等,课堂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的吸附你的心。所以我认为,像我们教初中语文,除要完全掌握初中语文知识外,最起码要掌握小学的全部知识,掌握初中其他科目的基本知识,若对高中语文浏览一遍。这样教起书来,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援古例今,举一反三,自然水到渠成。
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言传身教中,仁师就是榜样,这让我想起省级先进校长陈XX老师宣讲的一句话:“校长是中层干部的榜样,中层干部是班主任的榜样,班主任是科任教师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是家长的榜样”。我们教师正是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做好“榜样效应”,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递给学生。原景阳中学的高华方老师,被网评为最牛家访教师。“最牛家访”说明了他作为一名老师具有的坚定的仁爱之心。偶尔做家访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家访。试想,周末时人们都在享受三口之家带来的温馨与甜蜜,而高老师却要担当风险,骑着摩托车在崇山峻岭间尘土飞扬,在学生家中坐客,冷落妻子与女儿,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仁爱之心是很难办到的。一直以来,他将阳光心态融入到教育中,以关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不知把多少即将辍学的学生拉回了课堂。XX中学打出的墙标:“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是贡献,留住一名辍学的学生也是贡献”。都极力的说明了我们老师要终生敬业爱生,具有坚定有力的仁爱之心。
仁爱还是保持一颗内心宁静祥和的健康心态的法宝,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看到的自然都是仁爱之事物,内心便充满了慈悲,慈悲心充满了人文关怀,笑看恩怨淡,慈悲真性情,仁爱固然令人长寿。我们做的教书育人,做得好,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普渡众生的思想。随缘度化、闻声救苦又何不刚好应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上呢?我们比观世音更胜一筹的现实手段不是用虚无飘渺的甘露水杨柳枝,而是用知识技能人格情操去教化武装灵魂。仁爱之心让我们教师的心灵变得更加沌洁、可爱!
“四有”教师善于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守教育理想和信念,忠实自己,挑战自我,得育人之乐而内心宁静,同时也收获了名利副产品,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们勇于担当,甘守寂寞,默默奉献,以一片枫叶的傲骨在秋风中飒然作响。
“四有”好老师也不是一朝就锤炼出来的。要求我们对内要有长久的内驱力,对外有要顺应环境的适应力,对名利要有忍耐力,对职业要有事业向上力,对学生要有奉献力,要有“板登一坐十年冷”的定力。看看教师成名史就得知,都是染点风霜的人。犹如老中医,越老经验越足,老教师的“传帮带教”也就越显得弥足珍贵。
目前,我县“两均衡一突破”已结束,教师教育舆论导向何方,我看“树‘四有’教师,建设新型育人教师队伍”正是其道。本着对家乡情结的热爱,对个人下半生教育事业的追求,本着自己的孩子也需要优质的教育服务。我宣誓:将我半生的精力,坚守平凡岗位,演绎精彩课堂,挑战自我,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第五篇: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孙凤霞
这几天,我在读一本使人受益匪浅的书,名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位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比一些好老师的方法都对,都准确,使这位孩子成了她妈妈最骄傲的“一颗闪星”,这位妈妈教育的方法真让人羡慕。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
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我曾就“罚扫”这个现象与老师们有过沟通。我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不能用“劳动”来惩罚学生。因为现在的孩子爱劳动的本就不多了,再用“劳动”来作为处罚,会让他们误认为“劳动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只有做错事的人才去搞卫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还有几个孩子会“爱劳动”呢?现在我在思考另一个教育现象: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写作业?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已经开始注重阅读、积累与实践运用,作业的布置讲究多样化、层次化。但不可否认,学生还是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有些字早就会写了,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写,既没有时间玩,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觉;万一写错了就可能被罚写更多„„“学习”
这个东西,好象处处和自己作对。他小小的心便开始对学习产生怨恨了,开始讨厌作业了。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