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科科长岗位职责(范文)
1.规划完善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研究提出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基本思路,规划指导劳动力市场、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
2.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拟定再就业省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监督区县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
3.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培训机制,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指导和监管本级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本级技工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工作。
4.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组织落实失业保险的各项政策,指导、监督、检査本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工作。
5.负责本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及局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篇:就业科科长岗位职责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经济学院
就业科科长岗位职责
一、在院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和就业处领导下,负责本院(系)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并成立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二、负责制定本院(系)的就业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三、负责就业科内外协调工作。
四、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就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五、负责院系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指导毕业生正确选择就业岗位。
六、负责院系各类对外用人单位的联系工作。
七、负责各类就业计划执行的调整工作。
八、负责安排与用人单位联系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九、负责制定各类毕业生就业宣传方案、组织学生就业面试、签订就业合同及就业推荐工作。
十、负责安排各类学生就业前培训与指导工作。
十一、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篇:培训指导科科长岗位职责
1.负责指导本单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贯彻旅游从业人员的职务资格和等级标准,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及旅游市场的开发工作,组织旅游整体形象和重点产品的宣f专促销活动。
3.协调旅游质监科工作,配合旅游质监科处理旅游投诉和旅游执法工作,査处非法经营旅游活动。
4.指导旅游培训中心的业务培训工作。
5.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第四篇:培训管理科科长岗位职责
1.负责本科室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各期培训班的组织实施,根据培训教学要求协调、安排各项教学资源的使用,并适时监控教学运行质量。
3.负责学员管理、学籍及培训班的档案等管理工作。
4.负责各班次培训课程表安排工作。
5.负责各期培训班授课老师前期聘任和后期调整的总协调工作。
6.负责专兼职教师的评估与选择工作。
7.负责办班过程中院内外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8.兼任班主任工作,并负责落实在该培训班各授课教师具体上课时间与地点。
第五篇: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就业政策——简答题: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就业政策——简答题: 1,失业保险的一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书本P154)失业保险一般包括一下内容: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享受条件、资金来源、待遇标准、管理机构以及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程序等。
2,简述外国失业保险对我国的启发?
答:(书本P160)①、覆盖范围:瑞典失业保险自愿保险项目覆盖了年龄在65岁一下的参加了工会或自我雇佣者组织的失业保险资金会的雇员或自我雇佣者。我国也应扩大失业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②、资金来源:瑞典的失业保险雇佣主要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负担。我国政府应学习瑞典的失业保险基金来源的95%来自政府从雇主征收,5%来自基金会员的费用和其他形式的收入。③、保险待遇:根据雇员的工资等级而确立具体待遇金额。④、资格条件:确立具体合理的保险申请条件。⑤、具体手续:完善申请保险的手续,学习美国的申请失业金的失业者应在工作后买上去失业保险金处申请以及申请时必须出示文件——工作卡和在过去19个月内的工作记录。
3,简述我国失业保险改革的必要性和内容?
答:(书本P170)
(1),必要性:①、失业保险制度的规范层次逐步提高。②、越来越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结合。③、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④、待遇水平逐渐提高。⑤、管理部门越来越专业、失业人员的登记制度、失业保险金申领程序也越来越严格,管理从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⑥、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有利于根据大数法则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⑦、监督力度逐渐加大。⑧、就业导向越来越突出,在推动就业方面失业保险制度起来越来越大的作用。
(2),内容:①、实施范围: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其他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而社会团体记起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中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员是否适用《失业保险条例》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②、资金来源:主要有失业保险费、财政补贴、基金利息和其他基金。③、失业保险待遇:A、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
B、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葬丧补助金及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D、免费为失业人员提供一次职业培训、一次职业指导和三次职业介绍服务。E、是也人员可免费接收咨询服务和查询个人缴费记录等。④、给付期限: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是由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决定的,累计缴费时间满一年不足五年,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五年不足十年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最长不超过十八个月;累计缴费时间十年以上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最长不超过24个月。⑤、享受条件:A、原单位和本人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B、必须符合失业不是因自己意愿造成的。C、失业后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并有求职要求。
4,工伤保险的概念、特点、功能和特殊的原则是什么?
答:(1)概念: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及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特点:①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由于职业危害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避免职业伤害。因此工伤保险作为抗御职业危害的保险制度适用于所有职工,任何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遭受职业疾病,都应毫无例外地获得工伤保险待遇。②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工伤即职业伤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是伤害到职工生命健康,并由此造成职工及家庭成员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劳动权受到影响、损害甚至被剥夺了。因此工伤保险是基于对工伤职工的赔偿责任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他社会保险是基于对职工生活困难的帮助和补偿责任而设立的。③、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④、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即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⑤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3)功能:①‘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②、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本人或其遗属在生活发生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受工伤的劳动者或其遗属陷入贫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③、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害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对劳动者所作社会贡献的肯定,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4)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区分因工和非因工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集中管理原则;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原则
5、我国工伤保险的现状和改革取向是怎样的?
1、工伤保险制度的现状
(1)实施范围只限于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不能维护所有企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2)“企业保险”方式难以分散劳动风险。
(3)待遇标准低,工伤职工和遗属处境艰难。
(4)工伤认定政策和评残标准及工作程序不健全,工伤保险工作基础薄弱
(5)没有工伤预防机制,不能发挥工伤保险促进事故预防的积极作用。
2、我国工伤保险改革的取向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在我国建立一种所有企业都能实行,所有企业职工在发生事故伤亡和职业病时,都能得到经济补偿和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是: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的利益;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顺待遇关系,建立基金,共担风险;强化管理;把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职业康复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保障职工权益,促进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通过改革,实现以下重要目标。
(1)建立适用于各类企业和各种用工形式的工伤保险制度;
(2)对工伤职工实行“无责任补偿”,按保障基本生活、补偿经济(工资等)损失的原则调整理顺待遇;
(3)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管理和企业单位管理相结合,逐步过滤到以社会管理为主的形式;
(4)筹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企业交费、按风险定费率、统筹调剂的原则,建立与安全考绩相结合的机制;
(5)实行国家立法,以地市统筹为基本单位,实行城市和地区分级管理、民主监督的体制;
(6)扩大了保险覆盖面,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职工基本权益;
(7)统一规范了工伤政策和标准,使企业和有关部门便于处理工伤问题,有利于企业和
社会稳定;
(8)工伤费用社会统筹,保证了各项待遇按时足额支付,调剂和减轻了企业负担;
(9)初步建立了工伤预防机制,一些地区已出现事故下降的效果。
6、简述生育保险的一般原理。(P173-174)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一般包括实施范围、保险待遇和产假三个方面。
(1)实施范围
我国生育保险的实施对象未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企业包括全民、集体、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乡镇、农村联户企业以及私营和城镇街道企业。
(2)保险待遇
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用于保障女职工生产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第一,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第二,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
二是生育医疗待遇,用于保障女职工怀孕、分娩期间以及职工实施节育手术时的基本医疗保障需要。津贴的标准是按照职工所在的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期限不少于3个月。医疗费用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因生育引起疾病的费用也有基金支付。
(3)关于产假
生育和终止妊娠的法定产假时间为不少于90天,有下列情形之一,可增加生育津贴。第一,难产的,增加15天;第二,多胞胎生育,每多生一个,增加15天;第三,晚育的,增加30天;第四,产假期间内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30天。另外,女职工终止妊娠的产假天数为:第一,怀孕2个月以下的为15天;第二,怀孕2个月以上的4个月以下的为30天;第三,怀孕4个月以上的为40天。
7、简述我国的就业政策。(书本p174)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的就业方针。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发展经济,调整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第一,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第二,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第三,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宽就业渠道;第四,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增加就业途径。
(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第一,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第二,发展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实施再就业工程。再就业工程主要涉及职业介绍、专业培训、生产自救、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自谋职业等,成立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和劳动服务企业“四险一体”的再就业服务机构。
(4)实施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代还扶持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三年内免征有关税费。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由政府建立担保基金,并提供财政贴息。
(5)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来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对改革企业以及兴办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三年内可免征企业所有税。
(6)建立“三条保障线”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形成互相衔接、相互补充的三条保障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成为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7)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就业政策。第一,对于城市新增劳动力,主要通过为其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项服务,引导其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第二,对于下岗职工,主要通过建立在就业服务中心来保障其基本生活,指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第三,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在农业内部消化,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发展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向深度开发;其次,在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企业,就地、就近向非农业转移;再次是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是引导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按需有序的就业,以满足城市经济的发展。第四,对特殊就业群体,采取不同的促进就业措施。